我国社会主要群体弱势化问题研究综述_第1页
我国社会主要群体弱势化问题研究综述_第2页
我国社会主要群体弱势化问题研究综述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国家社会主要群体弱势化问题研究综述论文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我们国家社会重要群体的工人、农民阶层逐步呈现出弱势化的趋向。社会重要群体的弱势化是一个危险的征兆,必需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近年来,国内学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切进入的研究,学者们讨论了我们国家社会重要群体弱势化的成因、分析了我们国家社会重要群体弱势化的表现、特征及其负面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论文本文关键词语:社会重要群体,弱势化,成因,负面影响,研究综述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们国家社会构造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里经过中一个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逐步构成。当前,我们国家社会弱势群体大约有2.8亿人,[1]重要由三部分人构成:生理性弱势群体、天然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生理性弱势群体重要包含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精神病患者。天然性弱势群体由生态软弱地区人口和遭遇天然灾祸的难民等构成。生理性弱势群体和天然性弱势群体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都会存在,而且总以一定的规模依附于社会中。社会性弱势群体重要包含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农民工、收入较低的贫困农民等,他们是现代中国社会转型、制度变迁的特殊产品。现代中国社会弱势群体问题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包含工人和农民在内的社会重要群体的弱势化,它构成了当下中国社会矛盾的一个焦点。“中国社会重要群体的弱势化是一个特别危险的征兆,必需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2]一、关于我们国家社会重要群体弱势化现象的成因历史上对于弱势群体的成因有多种解释,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个人原因论和社会原因论。个人原因论以为某些人之所以成为弱势群体是由个人因素(如懒惰、素质低等)造成的。在西方工业化早期,这种观点占主导地位。20世纪中期以后社会原因论逐步占主导地位。该观点以为,某些人成为弱势群体,并不是他们本身所能决定的,而是由于社会的变化、社会利益的分配机制使他们失去时机而成为弱势群体,详细地说是由于的政策偏向了强者而忽视了弱者,所以弱势群具体表现出象是由社会造成的。从当下我们国家社会重要群体弱势化趋势的成因来看,大多数学者赞成社会原因论。如我们国家最早研究社会重要群体弱势化问题的学者吴忠民教授就以为,中国之所以会出现社会重要群体弱势化现象,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有两个特别突出的背景原因,一是“自在相对有余而平等相对不足〞的时代条件,二是中国渐进型改革中的失误所引致的问题。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期,我们国家社会的弱势群体重要是生理性弱势群体和天然性弱势群体,作为社会重要群体的工人、农民享有高尚的社会地位。改革开放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瓦解,中国民众解脱了计划经济时代的人身依附性和从属性,获得了极大的自在,但这种自在是一种“初级的自在〞、“一种缺乏在制度和政策层面上能够对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提供保卫的自在〞,因此导致“平等的相对不足〞。在这里背景下,把握较少资源(包含资本资源、权利资源、知识资源等)的社会重要群体——工人阶层(包含农民工群体)、农民阶层在不规范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与此同时,在渐进型改革中,由于目的取向的错位导致了重经济建设、轻社会建设的政策偏向,并由此引发在公共投入方面的行为失当,进而助长了中国社会重要群体的弱势化趋向。[3]王春福教授指出,“要搞清楚弱势群体之所以成为弱势群体的真正原因,必需彻底抛弃那种把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归结为‘素质低下’或者‘懒惰’的荒唐逻辑〞。他以为,一部分人沦为弱势群体,原因非常复杂,但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来自体制上的不公平,这种不公平导致时机不均等,是中国社会重要群体迅速弱势化的重要原因。[4]张立今以为,我们国家社会弱势群体之所以产生其原因可从两个方面考察:其一,社会构造失衡是弱势群体产生的宏观社会原因。其中包含社会阶层的失衡、城乡二元构造的失衡和社会保障机制的失衡。社会阶层的失衡导致中国社会重要群体迅速弱势化,成为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城乡二元构造的失衡是农民弱势化的根本原因;社会保障机制的失衡使工人下岗失业后迅速“参加〞了城市弱势群体的行列。其二,社会转型时期的利益分配不公是社会弱势群体产生的根本原因。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制度缺陷,社会公平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导致分配领域里的不公正,进而使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差距不断扩大,部分社会成员的生活境遇变得困难,成为社会弱势群体。[5]李迎生教授以为,中国社会重要群体的弱势化与我们国家经济转轨及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有关,其中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效应、主导的利益分配导向的变化、重要社会群体实际政治地位的下降以及这些群体总体素质的不适应等是基本原因,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则使问题变得愈加突出。在这里,李迎生教授十分谈到了弱势群体的本身素质问题。他指出,“工人群体和农民群体的总体素质十分是文化、技术素质状态,使得他们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下降,因此逐步被甩入弱势群体〞。[6]笔者以为,李迎生教授的分析比较客观,符合我们国家实际,我们国家社会重要群体弱势化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弱势群体的本身素质是主要因素之一,不是重要原因。除了上述关于我们国家社会重要群体弱势化现象之成因的宏观分析之外,学者们还从不同地域、从我们国家社会重要群体之不同部分〔如农民中的失地农民和进城农民工,工人中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等〕对我们国家社会重要群体弱势化现象之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如,刘育红分析了陕北地区农村弱势群体的构成原因。她以为,陕北地区恶劣的地理条件、软弱的生态环境、干旱少雨的气候等天然因素是农村弱势群体产生的主要原因;文化教育落后与知识贫困等文化因素是造成农村弱势群体弱势化的根本原因;弱势群体自我发展能力软弱、资金短缺和思想观念陈腐则使其难以解脱弱势地位;社会保障和公共福利分配的城乡不平等则加重了农村弱势群体的弱势地位。[7]许爱花分析了农民工处于弱势地位的重要原因,以为农民工弱势地位的构成与他们遭受的不公平制度有关,重要有二元户籍制度和与其有关的歧视性就业制度、二元社会保障制度。这些制度的内容都是命令性的或禁止性的,其人为地将天然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严格区分了各种身份,限制了阶层间的流动,不仅严重地束缚了农民工的活动范围,而且从他们出生时起,就赋予了他们农民身份,让他们遭遇不公正待遇,成为城市生活中的最底层群体。[8]刘鹏从传统社会价值规范所积淀的体验构造与现实制度构造之间的张力角度对中国农民弱势处境进行了分析,以为农民当前的弱势处境归根结底在于思想、文化和权利、制度的深层构造上存在着严重缺陷。这种缺陷又进一步复制了贫困的亚文化价值观,构成不看重产权、自在和平等的意识形态。受单向度的集中的权利体制流弊的影响,和在对农村社会的综合治理方式上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构造性缺陷,它制度化地屏蔽了农民阶层与城市居民的接触而使农民逐步被边沿化。[9]这些微观条理的研究,为弄清我们国家社会重要群体弱势化现象之成因提供了实证材料。二、关于我们国家社会重要群体弱势化现象的表现及特征关于我们国家社会重要群体弱势化现象的表现,学者们重要从其群体规模、生存境遇、社会地位、权利保障、发展时机等方面来进行归纳。从群体规模来看,中国社会重要群体进入弱势群体的人数在迅速增长。有学者测算,我们国家弱势群体规模大约在2.8亿人左右,其中失业及下岗工人达3300万人;[1]农村大约有1.5亿人左右的充裕劳动力,其中包含4000万人以上的缺乏最最少生存保障的失地农民。[2]从生存境遇来看,大量的工人和农民处在特别窘迫的生活窘境之中,他们同时禁受着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的双重困扰。有学者指出,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们国家在反贫困方面获得了很大成就,贫困人口的总数在减少,但假如根据国家统计局8%的贫困面计算,当前我们国家城市贫困人口仍有4600多万人,[10]另有学者估计,我们国家大约有2610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和4977万农村低收入人口。这些贫困人口收入水平低下,生活状态处于特别困苦的境地,面临着基本的生存风险。[11]从社会地位来看,中国社会重要群体的社会及政治地位在逐步下降。他们在社会分工体系中处于晦气地位,获取经济、政治、文化资源的能力弱,职业声望低。[12]吴忠民教授通过分析各级人大代表中工农代表比例的变化论证了工人、农民政治地位的下降:从1977年至1999年,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当中,工农代表的比例变化不大,但是,在最为主要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比较主要的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当中,工农代表比例在迅速下降。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工农代表的比例1977—1981年分别为26.74%和20.59%,1983—1984年迅速降至14.88%和11.69%,1993年降至11.15%和9.40%,1996—1998年再降至10.84%和8.06%;在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当中,工农代表比例也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3]从权利保障来看,中国社会重要群体的基本权益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维护。近年各地多次出现伤亡数百人的矿难,各种生产事故有增无减。农民工在就业、寓居、劳动保卫、社会保障以及后代就学等方面面临着各种歧视。农民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待遇。除此之外,很多工人和农民还要面对来势汹汹的强行圈地、强行拆迁等危及生存的严重问题。[6]从发展时机来看,中国社会重要群体不仅本身文化素质不高,缺乏需要的职业技能培训,而且其弱势群体处境已经影响到了,使他们通过下一代改变家庭弱势地位的希望变得渺茫。[6]社会学家哈格维斯特曾经指出: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已成为个体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缺乏教育、教育失败是个体向下流动的基本原因。[13]长期以来,弱势群体家庭把送孩子上大学作为改变家庭弱势地位的重要途径,然而,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实行收费制、自立择业等改革,学历资本的价值严重贬值,导致弱势群体家庭供养孩子上大学的时机成本增长、风险变大。部分大学生“毕业即失业〞;一些大学生沦为“蚁族〞,处境困难;还有一些家庭因而背上繁重债务,陷入贫困。这种状态表示清楚,弱势群体通过教育改变本身及后代社会地位正变得越来越困难,“知识改变命运〞对他们来说已成为美丽的传说。学者们在指出我们国家社会重要群体弱势化趋势的表现后,还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吴忠民教授以为,中国现前阶段重要群体的弱势化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特征:1、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保卫问题占领突出位置。由于中国社会重要群体中很多成员的基本权利往往得不到制度层面的保障,致使其基本生存底线无法得到保证,比方,农村居民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农民工的基本劳动权益经常被损害、劳动者经常被迫超时加班、征地拆迁中农民的损失得不到应有补偿等;2、我们国家社会重要群体弱势化与特定的阶层构造化经过亲密相联。由于不公正的户籍制度、缺乏普惠性的社会保障制度、有主要缺陷的就业制度以及不公正的教育制度等原因使弱势群体向上流动变得特别困难,导致社会阶层构造的变化同时存在两种趋势:既存在着健康的发展趋势,也存在着重要群体弱势化的不健康趋势;3、在中国现前阶段,社会重要群体的弱势化趋向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3]三、关于我们国家社会重要群体弱势化的负面影响社会重要群体弱势化是一个危险的征兆,这一问题的存在对于改革的深化、社会的稳定及社会和谐社会建设必定构成重大威胁,对此,学者们有比较一致的认识。李云智分析了社会重要群体弱势化对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负面影响。首先,社会重要群体弱势化晦气于社会优越性的发挥。其次,社会重要群体弱势化制约了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重要表如今3个方面:1、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的增长,使其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得不到充足且合理的使用,晦气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2、低收入群体扩大导致消费需求萎缩,制约社会有效需求的稳定增加,会削弱经济发展的推动力;3、弱势群体利益受损使他们对改革产生抵触情绪,严重影响到其建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次,社会重要群体弱势化阻碍了社会政治文明目的的实现。由于弱势群体容易把个人的弱势地位与和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联络起来,这会降低他们对和的信任;另外,假如不能够从制度上保障工农大众的政治参与和利益诉求,将会影响社会稳定最深切厚重的大众基础,影响社会民主目的的实现。最后,社会重要群体弱势化影响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表现为:1、弱势成员的各项需求得不到知足会限制其潜能的开发,晦气于其文化素质的提升;2、由于弱势成员往往有自卑感,容易对生活失去自信心,这会使他们敌视社会,导致社会责任感淡化、社会规范失落,晦气于全民族共同精神信仰的树立;3、社会价值观念紊乱、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的流行,使弱势群体对于本身文化素质的更新缺乏应有的看重,会减弱社会肌体中的人文成分,晦气于社会创造活力的充足激发。[14]吴忠民教授将社会重要群体弱势化的负面影响归纳为5个方面:第一,社会重要群体弱势化晦气于社会阶层构造的优化,会阻碍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导致社会排挤和社会断裂;第二,社会重要群体弱势化违犯了“人人分享、普遍受益〞的发展目标,将会抵消发展的意义,造成一种“有增加无发展〞现象;第三,社会重要群体弱势化会削弱中国执政的重要社会基础,对的执政地位合法性构成挑战;第四,社会重要群体弱势化使得大量社会成员的消费能力遭到限制,内需拉动力被严重削弱,进而造成消费市场的不振,影响经济发展;第五,社会重要群体弱势化对于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会造成特别有害的影响,有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和社会动乱。[3]关于我们国家社会重要群体弱势化之负面影响,学者们最为关注是社会稳定问题。陈运遂、曾贤贵通过调研分析了四川省社会重要群体中下岗职工、企业退休人员、失地农民和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稳定的关系。他们发现:下岗失业人员的社会心理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最为直接,成为不稳定因素的可能性最大;三线企业下岗工人弱势群体的社会心理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极具特殊性,应予以十分关注;失地农民弱势群体一般不会引发跨区域大规模群体事件,但对稳定的影响也不能忽视;企业退休人员不会成为不稳定事件的引发主体,但作为不稳定事件的参与者是有可能的;农民工作为大规模不稳定事件的引发者的可能性较小,但作为大规模不稳定事件的参与者的可能性较大,而且危险性极大。[15]刘卓红、胡宜安以为,社会重要群体弱势化从三个方面影响着社会稳定。1、弱势群体在心理上有一种被褫夺感,这种被褫夺感极具扩散性,会构成社会焦虑与社会心理危机,危害社会稳定;2、弱势群体在面临生存与道德冲突的情况下往往会不择手段地选择生存,将道德抛在一边,并采用社会报复行为;3、弱势群体具有本身高度整合性,社会隔离会使他们产生一种被盘剥阶级意识,构成一种命运与共的针对社会根本制度的不满情绪,一旦得到境外反华权力支持,极有可能成为颠覆统治政权的主要力量。[16]四、关于解决我们国家社会重要群体弱势化问题的应对之策李云智以为,解决社会重要群体弱势化问题:正确认识是前提,解决就业是关键,政策调整是重点,建立社会安全网是保障,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是途经。首先,必需理性地看待弱势群体问题的存在,既要摒弃那种歧视弱势群体,对弱势群体漠不关心、听之任之的态度,又要反对那种掉臂国情,在弱势群体利益保卫问题上强行拉平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差距的平均主义倾向。其次,要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就业问题。在制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应留意开发合适弱势群体的就业岗位,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并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再次,要加大政策调整力度。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增长公共财务支出、加大转移支付等办法,规范人们收入的分配秩序;逐步消除户籍、教育、就业、身份等方面的制度性障碍;完善对弱势群体保卫的立法,健全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和司法保卫制度;加快对垄断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加大对腐劣行为的打击力度,为弱者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第四,建立多条理、立体化的覆盖全社会的安全网,给予弱势群体需要的救助和提供必须的保障。第五,加强人力资源开发。鼎力发展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网络教育,推进职业教育培训社会化,为弱势群体提供多种职业、技能培训效劳,加强弱势群体的自我脱贫能力。[14]陈波、卢志强、洪远朋研究了弱势群体的利益补偿问题。他们以为,我们国家改革中构成的弱势群体需要进行利益补偿,否则将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进行经济利益补偿的对象重要有农民、城市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农民工以及过早离退休的、职工、知识分子。对弱势群体进行利益补偿必需坚持下面四项原则:适度原则、“造血〞原则、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补偿方式包含帕累托补偿、卡尔多补偿〔即完全补偿〕和非卡尔多补偿〔即非完全补偿〕,当下应以非卡尔多补偿为主。[17]部分学者讨论了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卫问题。覃有土、韩桂君以为,现有法律不足以保卫弱势群体利益,故需探求新的保卫机制和方式。在法律理念更新的基础上,采用多方位、多条理的保卫办法,完善保卫弱势群体的法律体系,方能实现社会的本质公平。[18]凌世敏以为,我们国家对弱势群体的立法保卫存在许多不足,通过完善法律保卫弱势群体权益已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这种不足具体表现出在三个方面:1、保卫弱势群体的法律在总量上较少,甚少专门针对弱势群体而制订的法律且大多立法条理较低;2、现有法律保障的范围过于狭窄,难以适应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法律的内容规定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缺乏程序性保障;3、缺少应有的诉讼制度作为后盾,使保卫弱势群体的法律更多地成为形式而没有本质性的内容。对此,他提出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立法保卫,内容包含:将对弱势群体的保卫作为一项总的原则写入宪法;制订一部针对所有弱势群体的基本法,如〔社会法总纲〕;针对不同的弱势群体制订不同的弱势群体保卫十分法,如〔农民工权益保障法〕。[19]王春色从利益分化角度分析了社会重要群体在利益分配中的晦气处境,提出了改变社会重要群体弱势地位的对策办法。他以为,社会重要群体弱势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我们国家构成了以利益集团和强势阶层为主导的刚性利益配置机制,导致强势阶层和利益群体对其他阶层和群体的利益掠夺。因而,应从制度和法律上遏制强势阶层和利益群体的贪欲,制约他们的无作非为,压缩他们的利益空间,隔离他们之间的利益交换,以此遏制中国当下不断扩大的利益分化势头,缩小收入差异不同。[20]以下为参考文献1钱再会.当下中国社会弱势群体若干问题研究综述[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