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及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演示文稿_第1页
腹腔镜及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演示文稿_第2页
腹腔镜及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演示文稿_第3页
腹腔镜及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演示文稿_第4页
腹腔镜及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腹腔镜及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演示文稿第一页,共三十二页。(优选)腹腔镜及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第二页,共三十二页。1994年日本的Kitano进行了首例腹腔镜胃癌手术腹腔镜胃腔内粘膜切除术(IGMR)、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LWR)、腹腔镜D1、D1+α及D1+β根治术在早期胃癌中治疗安全、可行、有效,被2002年版的日本胃癌治疗规约接受为IA期胃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第三页,共三十二页。在我国早期胃癌患者就诊率少,仅10%左右。对于部分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较为公认的是D2淋巴结清扫术。对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尚存在争议。从2006年7月至今,我院已开展30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并与同期35例开腹胃癌根治术进行对比,进一步评价腹腔镜及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疗效,为腹腔镜胃癌手术的广泛应用提供进一步依据。第四页,共三十二页。一、临床资料我院2006年7月~2009年12月共开展30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组),与同期行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手术35例(开腹组)进行对照。第五页,共三十二页。第六页,共三十二页。两组病例性别、年龄、术前体重、术前肝功能、蛋白水平及血常规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前均由电子胃镜及病理明确为胃癌,常规行胸片、腹部超声或CT检查,无肝、肺等转移征象。第七页,共三十二页。二、手术方法所有病例均行胃癌D2根治术,清扫第一站和第二站淋巴结。第八页,共三十二页。腹腔镜手术:所有病例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术前常规准备行胃肠减压及保留导尿,进腹后常规探查、明确肝脏、胰腺、脾脏等器官及腹膜腔有无转移及种植。第九页,共三十二页。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从结肠中部向脾曲离断大网膜,于根部切断胃网膜左动静脉,患者取左高右低位暴露胃脾韧带,贴近脾门清扫至贲门左侧。沿肝下打开小网膜,同上法处理胃左动静脉及胃小弯,裸化食道,切断前后迷走神经干。取上腹正中切口5-7cm。于贲门上方3cm处上荷包钳切断食道,保护切口,将胃拖出腹腔外,于预切平面切除肿瘤,于胃前壁戳孔,置入圆型胃肠吻合器于后壁穿出,行胃食管吻合,关闭胃前壁戳孔。放置引流管一根引出。第十页,共三十二页。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游离及处理血管,清扫淋巴脂肪组织同上。取上腹正中切口5-7cm,腹腔外切除全胃后,常规行Roux-en-Y食道空肠吻合,空肠双腔代胃。常规放置引流管。第十一页,共三十二页。开腹组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术前常规准备行胃肠减压及保留导尿,手术方式采取常规胃癌D2根治术。第十二页,共三十二页。三、围手术期处理所有病例术前均予以药物通便或灌肠,如果合并幽门梗阻者用高渗生理盐水洗胃。术后胃肠减压至肠蠕动恢复后拔除胃肠减压管,术后常规抗感染及施行营养支持。两组病例采取一致的治疗方案。第十三页,共三十二页。四、观察指标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率、切口长度。手术根治程度:切除标本两端距病灶的距离,切取淋巴结数目。术后恢复情况:肠功能恢复指标(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总住院天数、术后止痛剂使用次数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结果,于术后第一天清晨抽取患者静脉血2ml,检查患者血常规,观察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目。术前和术后第l、3、5d分别测定患者体温,3次/d,取平均值。第十四页,共三十二页。五、统计方法采用SAS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检验,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2个指标由于变异较大,采用中位数(M)表示,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其余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发生率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十五页,共三十二页。六、结果

1.手术相关指标情况:手术时间上腹腔镜手术组明显长于开腹手术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切口长度方面显著少于开腹组(P<0.05)。第十六页,共三十二页。2.手术根治程度情况

腹腔镜组切除标本测量两端距病灶的距离为:远/近切缘距肿瘤距离与开腹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清扫淋巴结方面腹腔镜组第一站清扫淋巴结数目及第二站清扫淋巴结数目也与开腹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见下表第十七页,共三十二页。第十八页,共三十二页。3.术后恢复情况腹腔镜组病例患者术后恢复指标中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比开腹组病例早,止痛药物使用次数少,总住院时间短,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

第十九页,共三十二页。4.术后第1天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目比较腹腔镜组两者的数目均小于开腹组,两者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二十页,共三十二页。5.术前及术后l、3、5d体温比较两组病例术前体温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体温均有升高,但术后第1天两者比较腹腔镜组体温低于开腹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到第3天和第5天,两组体温均有所下降,两者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下表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二页。两组病人的体温变化图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二页。6、术后并发症情况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二页。讨论一、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微创优点

微创理念要求手术患者应具有最佳的内环境稳定状态、最小的手术切口、最轻的全身炎症反应、最少的瘢痕愈合。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二页。腹腔镜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术中输血率腹部正中切口度术后镇痛药使用术后第一天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目术后第一天体温体现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机体损伤小的优势,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腹腔镜手术对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影响较小。低于开腹组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二页。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肿瘤根治情况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同传统开腹手术一样,也应严格遵循肿瘤根治原则和无瘤技术:①充分切除原发病灶及足够的周围正常组织②清扫各站淋巴结以及脂肪组织③尽量消灭腹腔内的肿瘤细胞。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二页。

本次研究中,部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部分患者因为肿瘤较小,分期较早,或向腔内生长,没有浸润穿透浆膜层,仅靠视野通过观察胃壁的形态及腹腔镜器械不能很好的定位,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肿瘤的切除及胃的离断则是在体外由手进行操作,这样既保证了分离胃体的微创操作,又可以充分利用视觉和手的触觉,把握切缘的距离,达到充分的切除范围,避免了腹腔镜手术缺乏直接触觉的不足,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切除范围。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二页。腹腔镜组:远/近切缘距离术后病理证实残端未发现癌细胞

淋巴结清扫符合肿瘤的根治性原则,能够做到对胃癌的足够距离的切除,达到淋巴结清扫的范围与开腹组无差异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二页。三、腹腔镜胃癌的手术类型按腹腔镜技术分类,腹腔镜胃癌手术可分为完全腹腔镜胃癌手术、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手术和手助腹腔镜下胃癌手术3种。按淋巴结切除的范围可分为腹腔镜下胃癌D1根治术和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二页。

完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是指运用腹腔镜技术完成胃的游离和淋巴组织的清扫,并运用直线切割吻合器完成胃肠吻合。最后在上腹部切一小切口取出标本。完全腹腔镜因为胃的游离、淋巴组织的清扫及胃肠吻合都是在腹腔内完成,对医生的技术和器械的要求更高,而且手术时间延长,手术费用增加,同时完全腹腔内吻合,胃肠液漏出污染腹腔的几率增大;取出标本同样在上腹部做一长约4~5cm左右的切口,与腹腔镜辅助手术切口一样。第三十页,共三十二页。

手助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是术者通过一种特制的装置将一只手放入患者的腹腔,再运用腹腔镜器械,两者相互配合完成手术操作。手助腹腔镜因为有手进行操作,术中暴露更为方便,但由于需要更大的切口,所以对腹壁的损伤更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