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说课稿_第1页
初中化学说课稿_第2页
初中化学说课稿_第3页
初中化学说课稿_第4页
初中化学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典word整理文档,仅参考,双击此处可删除页眉页脚。本资料属于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酸碱盐的鉴别说课稿《酸碱盐的鉴别》说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什么现象,了解常见离子的一般检验方法,为以后物质的鉴别推断题做好铺垫。基于我对教学内容的以上分析,因此我为本课制定了以下的学习目标:(11、进一步了解酸碱盐化学性质及相互间的关系;2、熟练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的特征现象;3、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和描述实验现象;(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探究的能力;(31、培养小组团结合作完成实验任务的团体协作精神;2、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探究欲望。常见离子的检验的特征现象。1、教法:主要采用分组实验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探究——活动——发散”模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问题的解决实验的成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2、学法: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既要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又提倡合作——实验探究——归纳比较——......《氧族元素》说课方案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本节内容选自高级中学化学课本(必修)第一册第六章《氧族元素环境保护》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学习。面介绍臭氧,使学生全面地看问题,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侧重于从用途的角度做了简单的介绍。在全节的最后,还安排了关于硫化氢的选学材料。(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安排在第六章的第一节,紧接在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素族,因此,对氧族元素的学习可以说是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的应用。练,因此本节教材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2)使学生掌握氧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单质和化合物性质递变的关系。使学生对臭氧和过氧化氢有大致了解。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保护臭氧层的意义,加强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巩固元素周期表中族的概念,初步学会研究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科学方法,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因此这两点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二、学情分析知识,因此完全可以也应该发挥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三、教学过程(一)关于氧族元素的教学(第一课时)这一部分教材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为依据,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图6-1氧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以及表6-1氧族元素的性质,从原子的核电荷数、电子层数、原子半径、最外层电子所受作用力的大小,非金属性和金属性等几个方面来讨论氧、硫、硒、碲的结构和性质的变化。对于单质性质的变化,主素性质变化的规律外,还比较了同一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这是教材中的内容安排。推测的正确性,得出氧族元素性质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包括以下几点:1、性质相似点①元素化合价相同,在化学反应中,主要显-2,+4,+6价(氧例外)②都能形成H2R型气态氢化物(Te③都能与氧结合生成RO2和RO3型两种氧化物(O别为H2RO3和H2RO4型两种酸。2、性质不同点①6-1②从O到Te,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③从O到Te,单质与氢气化合能力逐渐减弱;对应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④从S到Te,所对应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逐渐减弱。习元素化合物的方法,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推测能力。由于学生在卤素一章曾比较详细地讨论过F、Cl、Br、I与H2反应的难易及生成知识的扩展和应用。3、氧族元素与同周期卤族元素非金属性的比较可以用O、F和S、Cl为例,让学生在已有的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知识的基础上,推断出氧族元素比同周期的卤族元素非金属性弱的结论。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如果能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反应事实,如S、Cl2分别与变价金属Fe、Cu的反应为例作分析比较,得出氧族元素比同周期卤族元素突出结构对性质的决定性作用,并培养学生利用已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关于臭氧的教学(第二课时)O2和O3为例介绍这一概念,并联系初中学过的金刚石和石墨,进一步扩展到硫有多种同素异形体。除同素异形体外,这部分主要还介绍臭氧的初步知识,包括:1、2、3、O3和O2物理性质的对比O3的化学性质:极强氧化性和不稳定性O3的用途形成辩证看问题的观点和方法。(三)关于过氧化氢的教学这部分内容,现行大纲只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大致的了解,介绍,并将H2O2与H2O进行比较。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可用于实验室制备氧气,有条件教师可补充一个演示实验。在这个课时当中,知识方面,臭氧这部分应紧抓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并与同位素概念作比较,使学生真正从本质上区别它们。能力方面,过氧化氢这部分可结合H2O2分解产生氧气的反应,让学生比较它与KClO3分解制氧周期律之后,强调知识的网络化,因此应注意从O3与O2与H2O的对比展开教学。最后是选学材料这一部分,硫化氢作为选学材料,教学特意补进这一节,原因有:1、学中主要围绕-2→0→+4→+6性、还原性,因此必须掌握价态与氧化性、还原性的规律,为充实这条线,特补充这节内容。2、通过硫化氢的教学,可加强学生对含有最低价态非金属元素化合物还原性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教学中除了介绍H2S的物理性质,实验室制法外,重点落在H2S二、反馈练习(见投影)三、布置作业(见投影)作业:[]课本习题一、三1、2[第二课时]课本习题二、四选学材料:整理本节内容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1.内容出处:本节内容选自高级中学课本(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第六章《硫和硫的部分。本节课时安排为一课时。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而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化学教学内容的重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即氧族元素中代表元素硫及其氧化物性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氧族元素性质的了解,并为下面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硫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大的用途,并且是工业上生产硫酸的主要原料;二氧化硫知识点也是高考的一个常考点,所以我们必须把它作为一个重点来对待。难点: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学生易于同Cl2SO2也是利用其氧化性漂白,必须使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4、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2)能力目标: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科学推理能力。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测反应原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及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3)德育目标: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心理识,同时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的两面性的哲学观点。二、教学方法根据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采用的教学方法是:①目标导学法: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学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发现;出二氧化硫的特性;③比较法:通过和已学过的Cl2等的漂白实验相比较,启发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认识SO2的漂白性,获得新知识。三、学习方法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下列基本学习方法:①观察法:学会全面地观察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②归纳法:学会根据现象,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出物质的性质;③阅读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培养自觉能力。四、教学程序1.复习导入:氧化硫的性质,从而引出二氧化硫的性质的教学。2.二氧化硫的性质的教学:首先请学生完成二氧化硫溶于水的实验,并让学生观察、分析得出二氧化硫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对比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入手,指导自主探究实验[6-1],让学结论。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动手能力,知识的迁移、应用的能力。由二氧化硫中的硫所处的价态引导学生得出二氧化硫还可能有其它的什么性借此引入到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的学习中。硫的不稳定性不仅仅表现在其对热不稳定性上,还表现在其氧化还原性上面。由硫在二氧化硫中为+4的化合价可以推出二氧化硫可能被氧化为硫元素显+6价验室存放亚硫酸盐应注意些什么呢?学生作答,教师加以补充、强调。从而复习可逆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为化学平衡的学习做铺垫。注意实验物品的变化情况,并积极思考其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可以让学生演示教学参考书中的二氧化硫改进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并渗透环境保护意识。组织学生间进行讨论,老师起组织、协助和参与作用。原理是否相同?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有何用途?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探究能力。强调:二氧化硫与其它物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