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调查结果分析及提升对策【论文】》_第1页
《家庭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调查结果分析及提升对策【论文】》_第2页
《家庭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调查结果分析及提升对策【论文】》_第3页
《家庭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调查结果分析及提升对策【论文】》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庭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调查结果分析及提升对策目录TOC\o"1-3"\h\u14602一、引言 一、引言近年来,学前教育的发展呈现出繁荣的趋势,国家和社会对学前教育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因此,对于家庭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以及家庭关系对儿童人格和人格培养的各种影响,这一点尤其重要。在日常生活中以及与幼儿的接触中,我周围同学的表现以及一些幼儿的表现使我开始思考家庭的影响。同样,由于儿童身心的各个方面尚未成熟,因此需要得到学前老师和父母的照顾和培训。3-6岁儿童的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为儿童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1]。整个社会越来越重视儿童在这个年龄的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另外,近年来,已经发生了许多引起社会关注的案件。儿童和青少年犯有大量罪行。许多孩子是由童年时代的阴影造成的。关于幼儿最密切相关的家庭因素的思考值得更多关注。二、家庭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调查研究对象和方法(一)问卷调查研究对象本研究针对某地区随机抽取的部分幼儿园大班幼儿父母,共发放问卷550份,回收问卷545份,其中有效问卷542份,有效率为99.45%。在研究开始之前,先告知幼儿家长研究的目的和内容,与幼儿家长签订知情同意书。研究对象(大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如表2.1。表2.1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统计类别人数百分比性别男29754.5%女24845.5%年龄5周岁20637.8%6周岁33962.2%独生与否独生子女34663.49%非独生子女19936.51%由上表可知,所研究的大班幼儿中,男孩数量多于女孩。在年龄上,6周岁幼儿多于5周岁幼儿。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人数方面,独生子女的数量明显多于非独生子女的数量。(二)问卷调查研究方法文献检索法:借助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查阅各类幼教专业书籍及杂志,检索各大网站来获取国内外教育研究现状。问卷调查法:1.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本研究采用岳冬梅等人改编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该量表分为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和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五个维度。该量表采用Likert四点计分方式,分值为1-4分,选项从“从不”到“总是”。该量表被国内大多数研究者用来对父母教养方式进行评价,而且也都表明其具有较高的信效度。2.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量表本研究采用张元(2002)编制的《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量表》来测量幼儿的同伴交往情况,该量表是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编制。该量表共有24个题项,划分为四个维度,分别为:社交主动性、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社交障碍和亲社会行为。该量表采用Likert四点计分方式,分值为1-4分,选项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量表当中有八个题项属于反向计分题。为了统一标准,在数据分析时,首先把反向计分题转换为正向计分,从而使整体得分统一。该量表由幼儿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填写,由班主任为每位参加测试的幼儿进行测评。3.数据统计与分析回收问卷以及收集好测试数据之后,先对问卷进行筛选,剔除漏答、错答、不答以及按照明显规律进行填答的问卷,再对剩下的问卷进行编号;然后对测试数据进行筛选,把不能完成所有任务的幼儿的数据剔除,再把符合要求的数据与问卷数据进行匹配。数据匹配完成之后,使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录入,SPSS20.0版本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三、家庭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调查结果分析(一)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统计调查结果我们对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分析,具体结果如下:表3.1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总体情况统计表维度MSD社交主动性4.0782.3816亲社会行为4.1124.58557社交障碍4.5402.18536语言和非语言能力1.1904.32784同伴交往能力4.2308.76779由表3.1可知,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总体平均得分为4.230分(总分为5分)。以中间值3分为中等水平,大班幼儿在社交主动性、亲社会行为、社交障碍以及语言和非语言能力的得分均超过中上水平4分(社交障碍已经采用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说明社交障碍问题越少)。由此可知,大班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处于较好的状态,其中社交障碍的平均得分最高,社交主动性的平均得分最低,语言和非语言能力以及亲社会行为的平均分值居中。(二)父母对于幼儿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调查结果结合问卷设计角度及搜集到的数据,我们从父母教养方式现状、父母教养方式对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具体结果如下:表3.2各类型父母教养方式得分情况类型总平均得分专制型2.56民主型4.335溺爱型2.53忽视型1.6125由表3.2可知,专制型、民主型、溺爱型以及忽视型父母教养方式平均得分依次为2.56分、4.335分、2.53分和1.6125分(满分为5分),根据是否高于中间值3分判断教养方式类型的普遍与否,即可得:专制型父母教养方式仍然存在但并不普遍,总体低于平均水平;大多数父母更倾向于采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民主型父母教养方式分布处于较高水平;父母溺爱孩子的现象仍存在但没达到普遍程度,溺爱型教养方式的分布处于较低水平;在养育过程中,父母忽视孩子的现象较少出现,忽视型教养方式的分布处于低水平。总的来说,四种教养方式中民主型教养方式的总平均分最高,忽视型教养方式的总平均分最低。由此可见,所调查的大班幼儿父母大部分能够采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在育儿过程中忽视孩子的现象较少见。(三)父母教养方式与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具体关系笔者对各类型父母教养方式与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各维度之间的具体关系做了分析,具体情况如表3.3所示。表3.3各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之间的关系变量专制型民主型溺爱型忽视型主动性亲社会行为社交障碍语言与非语言能力同伴交往能力专制型1民主型-0.180**1溺爱型0.193**0.0731忽视型0.232**-0.3250.213**1主动性-0.0270.200**0.033-0.0591亲社会行为-0.133**0.426**0.071-0.243**0.478**1社交障碍0.212**-0.259**0.106*0.389**-0.149**-0.377**1--语言与非语言能力-0.098*0.400**0.140**-0.297**0.374**0.626**-0.384**1-同伴交往能力-0.0720.410**0.141**-0.193**0.670**0.868**-0.178**0.827**1注:*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由表3.3可知,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呈显著相关,四种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各个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专制型的父母教养方式易导致大班幼儿形成社交障碍,同时不利于大班幼儿社交主动性、亲社会行为以及语言与非语言能力方面的发展。有关研究结果证实了专制型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消极影响:专制教养方式的各因子中,父母的体罚行为和言语攻击行为越多,则幼儿在解决同伴冲突时提出强制或直接攻击策略的数量越多。民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能够积极影响大班幼儿的社交主动性、亲社会行为以及语言与非语言能力,即民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能够促进大班幼儿在同伴交往中更加主动,更倾向以友好的方式对待同伴。此类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大班幼儿更善于使用口头语言或肢体语言向同伴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感。此外,这种教养方式能够减少大班幼儿在同伴交往中的社交障碍。对此,已有不少的研究结果予以证实。如,不少研究发现,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是最理想、最有利于儿童社会化的发展的。因为民主型家庭中的儿童自信、和善、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同伴热情、友好(D.Baumrind,1971),在这样的教养方式下,儿童能更好地形成适应社会要求的成熟型情绪调节方式[2]。这与阿尔泰(Alaty)等的研究结果一致。溺爱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大班幼儿的社交主动性和亲社会行为没有明显影响。但是,这种教养方式容易导致大班幼儿在同伴交往过程中出现社交障碍。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不同,有研究者认为,相对民主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幼儿来说,溺爱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幼儿利他行为(即亲社会行为)频率明显更少[3]。忽视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大班幼儿的社交主动性没有显著的影响,即幼儿不会因父母的忽视而减少或失去与同伴交往的主动性。有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在忽视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普遍存在亲子关系疏离问题,人际交往中更多依赖同伴关系。另一方面,他们在同伴交往中容易出现退缩、情绪自控力差和暴力等问题。这在本研究中体现为:忽视型教养方式对大班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和语言与非语言能力发展有消极影响,这意味着,此类教养方式使得幼儿难以以友好的方式与同伴相处,且这类幼儿相对其他幼儿来说不擅长使用口头语言或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感情。另外,忽视型的父母教养方式还容易导致大班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发生社交障碍,例如更容易出现“在集体中经常一个人独自呆着”、“常常受到同伴冷落”以及“与同伴发生冲突时,会使用武力解决”等情况。由此可见,此类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儿童接受父母影响较少,在处理情感、情绪和同伴关系上存在一定缺陷。这与阿尔泰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四)父母教养方式对于幼儿与同伴之间交往的影响表现从以上的研究可知,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同伴交往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会对幼儿的同伴交往产生不同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过分干涉和保护,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以及偏爱被试都与幼儿同伴交往的社交主动性、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以及亲社会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并且还对它们起到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这说明,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会阻碍和抑制幼儿的同伴交往发展,从而使其社会化发展也受到阻碍[4]。这是因为,父母在平时教养孩子的过程中,经常会以拒绝、严厉、惩罚的方式对待孩子,他们拒绝给予孩子充分的情感支持、关心、帮助和理解,吝啬于表达他们对孩子的喜爱;当孩子遇到烦恼和困难时,父母会拒绝孩子的求助行为,以冷漠的态度对待孩子;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嘲笑、指责甚至打骂孩子;父母不支持、尊重孩子的个人观点,严格控制孩子的行为,要求孩子的一切都要按照他们的安排进行。幼儿长期生活在这种缺乏情感温暖和支持,不被理解、尊重和关心的不良的环境中,会削弱他们的主动性,在其与同伴交往时很少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做不到很好地理解和考虑同伴的需求和想法,不能很好的与同伴分享与合作,这就会使得他们经常受到同伴的拒绝、排斥和冷落,导致其出现退缩、压抑和逃避行为,长此以往,幼儿的社会交往动力就会减弱,甚至消失,将会严重阻碍其社会化的发展。这一研究结果与张丽华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张丽华(1997)在研究中指出,在专制、拒绝或者放纵、溺爱等父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他们大多都表现出较差的沟通交流能力,形成自我中心意识,甚至出现较多的攻击性行为,不易被同伴接受和喜欢。赫特(Hurt,2007)等人在他们开展的研究中也提到,父母经常使用强势干涉的教养方式来解决冲突的儿童,他们在与同伴交往时也会效仿使用类似的策略;此外,父母使用强势干涉教养方式对于儿童来说实际上是在给他们营造一个受挫的环境,反过来,儿童会试图通过对同伴进行行为攻击来释放这种挫败感[5]。马伟娜(2009)等人的研究指出,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日常行为会影响幼儿同伴间的交往,过分干涉幼儿的交友情况,会使幼儿的交往主动性减弱;过分强调主导地位、集体合作意识弱的父母,教养出来的孩子更多地表现出自我中心意识,与同伴交往时,不关心同伴,更吝啬于分享、合作。四、在家庭教育中提高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对策(一)家长要从语言方面来引导幼儿的交往指导儿童使用礼貌的语言。对于幼儿而言,礼貌和礼节是其思想和道德水平,文化素养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并且是人际交往能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礼貌的语言不需要花费金钱,但是却可以让另外一个人欣赏和喜欢你,但是这种技能并非天生,需要儿童从小慢慢学习和理解。父母应该让幼儿明白,礼貌语言是一件很讨人喜欢的事情,只需要在见到熟人的时候向对方问个好,表达关切之意。父母还可以和幼儿进行一些演练,引导幼儿学会正确的使用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给幼儿示范一下常用的礼貌语言及应该注意的。比如,让幼儿面带微笑,热情地对别人说:“阿姨,您好!”“叔叔,再见!”“有空到我家玩儿”“我们一起玩会儿好吗?”等话。还可以在家里与幼儿玩游戏时,让幼儿想一想:怎样和其他幼儿合作玩儿”,“你想玩儿别人的玩具时该怎么说”,“别人想玩儿你的玩具时该怎么办”等,多创设几种交往的情境,引导幼儿思考,学会相应的礼貌语言与行为。当然,幼儿有可能会遇到挫折,作为家长应该引导幼儿如何正确处理,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二)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的行为马卡连柯认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6]。在自信心的内涵中,最为典型和重要的是自我接受和自我价值感。幼儿只有接受自己,才能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幼儿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正在经历认知能力的调整期,往往会遇到困惑或障碍,幼儿绘本阅读材料中《糟糕,身上长条纹了》正呈现了主人翁卡密拉在自我认知中存在的问题——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幼儿与他人的交往有时依从于他人,他人对自己的不良态度容易使幼儿自我怀疑或自我否定,而这对于幼儿的成长容易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家长在对幼儿的教育中应注重引导幼儿学会悦纳自己,虚心向同伴学习,发现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如:“我相信自己喜欢/能/可以/会……我很开心!”在与同伴或成人交往中遇到问题或困惑时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解决。多多表达关于自己能做什么,我可以,我很棒这种带有鼓励性质的话,使幼儿在内心接受自己,从而才会有更多的对外部的需求和关注。(三)家长与幼儿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往往是幼儿最依赖,最信任的对象,营造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氛围,使得家庭关系和谐,孝敬老人,父母恩爱都是和睦家庭的象征。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幼儿才懂得如何接受爱,付出爱,才会有信任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