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扫除“啃小”现象为未成年人打造网络净土_第1页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扫除“啃小”现象为未成年人打造网络净土_第2页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扫除“啃小”现象为未成年人打造网络净土_第3页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扫除“啃小”现象为未成年人打造网络净土_第4页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扫除“啃小”现象为未成年人打造网络净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扫除“啃小”现象,为未成年人打造网络净土目录:1.“啃小族”消费孩子?文旅部发文严禁借“网红儿童”牟利2.瞭望丨让网红儿童拥有童真3.对炒作“网红儿童”坚决说不4.让借“网红儿童”牟利者无利可图5.人民来论:扫除“啃小”现象,为未成年人打造网络净土正文:“啃小族”消费孩子?文旅部发文严禁借“网红儿童”牟利2021年12月03日09:57

来源:未来网

一个女孩坐在水中,面部和头发被水珠打湿,摆出不雅姿势。光线昏暗之下,视频中多张面部特写快速切换……这条仅有几秒钟的短视频,收获了6.2万次点赞和1000多个网友评论。如今,网络短视频平台上各种风格的“网红儿童”不少。文化和旅游部网站12月1日公布《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其中提出,严禁借“网红儿童”牟利。《意见》明确,严管严控未成年人参与网络表演,对出现未成年人单独出镜或者由成年人携带出镜超过一定时长且经核定为借助未成年人积累人气、谋取利益的直播间或者短视频账号,或者利用儿童模特摆出不雅姿势、做性暗示动作等吸引流量、带货牟利的账号依法予以严肃处理。萌娃变“宠儿”,父母变身“啃小族”此前,萌娃类账号成了各大视频、直播平台上的“宠儿”,一些儿童博主动辄拥有几百万、上千万的粉丝,成为“网红儿童”。在流量为王的互联网时代,儿童博主吸金能力强,这让一些家长把孩子当成了挣钱的工具,把自己变成了“啃小族”。大家对“啃小族”并不陌生,如前几年的“童模被母亲脚踹”事件,就是一些家长把孩子当成赚钱工具,甚至不顾孩子的成长,肆意压榨孩子的童年时光。如今随着短视频、直播平台的兴起,儿童博主引流能力强,让一些贪婪的家长找到了赚钱的机会。在某短视频平台中,一名约十岁的女孩,吸引了2000多万人关注。该视频账号备注了“普普通通学生一名”,视频内容则主要发布的是该女孩跳舞、打球、模仿走T台等内容。视频下,不少网友评论“好看”“小妹子真可爱”,但也有网友留言“又一个被父母毁掉一生的娃”。类似这样的“网红儿童”账号不少,账号从几万粉丝到上千万粉丝不等。其中,有的主要是儿童自身出镜,展示日常学习生活状态;更多账号则是父母“蹭娃”,与孩子一起出镜更新内容,甚至拍摄一些剧情和段子。而在日常的更新内容之外,也有不少账号在“带货”童装。“网红儿童”从何而来?这些出没于各个短视频平台的“网红儿童”从何而来、背后是否有什么“捷径”?有媒体调查发现,除了有家长单纯地“晒娃”“蹭娃”慢慢养号之外,不少网络营销公司都表示可以“包装”儿童,在短期内打造为“网红”。只要家长肯花钱,一年时间就可以打造出拥有百万粉丝的账号。“AI智能全网推广、关键词优化、优化代理等。全网曝光,真正按效果付费。”上海一家网络信息科技公司客户人员表示,公司常年开展网络推广相关业务,“我们的推广效果高于同行2倍以上”。该公司一名孙姓工作人员给出确定回答,并发来一个粉丝110万“网红儿童”的现成案例。如何花钱“包装”打造账号呢?多个网络推手公司均表示,从开通账号、到儿童的“人设”确定,再到具体运营推广的环节,都有完整的指导方案。“你什么都可以不用操心,账号我们都给你开了。”有推广公司表示,甚至透露公司有自己的“算法”助力推广。“我们会邀请家长和孩子线下见面,根据孩子的性格特征、喜好、未来的发展路径量身定制,策划、包装、整体运营推广,成套服务。”北京某传媒公司工作人员表示,最重要的是要确定孩子的“人设”,以及脚本的选择。“肯定不能随便拍,主要靠脚本、靠台词。不然谁都能火了。”“网红儿童”几秒钟的短视频,短时间就能收获数十万次点赞和上千网友评论,在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平台,类似的“网红儿童”不在少数,少则数万粉丝,多则数千万。互联网时代,有流量就意味着拥有变现能力,这些萌娃自己不但轻松把奶粉钱赚了,还给父母、家人提供了创业途径。网络推手公司正是看中“萌娃”视频背后的“蓝海”。专家:“网红儿童”滋生拜金、流量至上等不良风气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儿童IP类账号大多由父母、兄姐在经营,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含有一定的儿童“表演”成分,即通过儿童表现与其身份不匹配的行为、话语、观点,营造反差萌的任务设定,吸引粉丝的喜爱与关注。另一类仅需要儿童些许的“配合”,其他内容则交由背景音、字幕来呈现,专注突出儿童异常的形象、行为、心理活动,主旨同样为吸引关注度。从道德角度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少年儿童研究中心主任童小军表示,就儿童带货而言,这一行为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就是父母在消费这个孩子,利用孩子获利倾向明显。这一行为对孩子的成长、三观养成,并没有什么积极的、促进的、向好的帮助。《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指出,与2019年的情况相比,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都有所提升,分别达到1.83亿人、占未成年人人数的94.9%,近三分之二的未成年网民拥有自己的上网手机,而拥有自己上网设备的未成年用户占比达到82.9%。萌娃成了撬动流量蛋糕的工具,更有甚者,将萌娃发展成了一条产业链,通过打造人设、营销包装的方式,实现利益最大化,引发未成年人争相模仿,滋生拜金、流量至上的不良风气。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媒介与教育工委会常务副主任张海波表示,目前,国家在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拍广告、参与选秀节目等方面都有相关的规定和限制措施,主要的目的就是要保护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健康成长。但在短视频等领域,还存在一些盲点或者空白,需要进行加强监管规范。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组织未成年人进行危害其身心健康的表演等活动,违反的可能会由公安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根据民法典第三十六条,监护人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的行为、实施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的,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一些家长“啃小”,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对于那些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的“啃小族”,相关部门就有必要介入予以“叫停”,予以惩治。资料来源|中新经纬、《人民法治》杂志、北京日报、南方都市报等作者|未来网见习记者霍晨萌综合瞭望丨让网红儿童拥有童真2021-10-2308:29:12来源:《瞭望》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杨淑馨 李悦

3岁小女孩佩琪化身吃播博主,被父母喂食大量高热量食物,体重高达70斤;故意给小宝宝喂酒,拍摄其表情取悦观众;农村儿童被父母要求每日直播到午夜,数学交出28分答卷……

近期,直播、短视频平台上用儿童吸睛的账号日渐增多,其中一些被父母推至镜头前的儿童,在不断演绎各种人设中被“催熟”与扭曲,甚至可能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遏止网红儿童直播乱象,需要法治完善、社会共建,更需家长守法履责。

晒娃变味

热舞、吃播、搞怪,在各大直播和短视频平台上,一些儿童模仿成人视频账号行为的现象出现。记者调查发现,这类账号大多所属类别为母婴亲子,粉丝数在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不在少数。

无忧传媒创始人雷彬艺对记者表示,2020年初由于疫情居家等原因,随着相互陪伴时间增加,更多家长开始拿起手机记录孩子的日常,亲子类账号显著增多。“这类账号受众群体广泛,亲子视频让屏幕前的网友体会到家庭陪伴的幸福,也满足了部分网友‘云养娃’的期待”。

记者观察,亲子类账号发布的视频大多以展现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萌态为主。但随着同质内容增多,为了在秀娃竞赛中出位、赢得更多点击量,一些故事剧情被植入,更多的孩童“人设”随之出现,晒娃逐渐变味。

一些网红儿童变身舞蹈和歌唱博主,对当下流行的热舞嗨唱进行儿童化演绎,稚嫩的声音、身形与成熟的歌词、舞步形成反差,引起关注。吃播、美妆穿搭、Vlog、演绎网络段子等当红传播模式,也出现了儿童版。记者浏览多个亲子账号发布的内容发现,一些学龄前儿童话都说不清楚,却要依照脚本念出网红段子。一个账号打着4岁美妆博主的名号,让孩子在镜头前一边自己洗脸、擦防晒霜,一边用与年龄不符的语言热情讲解护肤流程。

今年7月底,中央网信办开展专项治理行动,针对直播、短视频平台涉未成年人问题,严禁16岁以下未成年人出镜直播,严肃查处炒作网红儿童行为。

现在,记者再点开某平台直播页面,立即弹出“严禁未成年人直播或打赏”“严禁主播诱导未成年人消费”等相关提醒字样。儿童露脸直播行为已经得到显著遏止。然而,一些账号仍在打擦边球。记者在几个直播间内看到,为了规避监管,取代儿童露脸的是家长亲自上阵,孩童则以声音、肢体等方式“出镜”。

在一个直播间内,家长直播孩子做作业,不时露出写字的手和背诵的背影。在另一个直播间内,孩子与父母一同直播了近两小时,但全程只出现声音,直至晚上23点半孩子才下播。这样的直播,该账号几乎每晚都会进行。更有个别直播间内,父母与粉丝一同商议换号直播、小号露脸直播的方法避免封号。

商业诱导伤害儿童权益

操纵式晒娃、直播擦边球,只因这本网红儿童“生意经”利润丰厚。

蝉妈妈数据平台信息显示,一个主要展示家中两萌娃的账号近30日直播带货销售额近500万元。在某平台8月23日的直播带货榜单中,销售额位列前三的有一位就是晒娃宝妈。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母婴亲子类账号通过粉丝刷礼物、直播带货以及商务广告合作等方式盈利。在大多数小有流量的此类账号中都会挂上“商务合作”“找我合作”的联系方式,通过接广告实现流量变现。

记者发现,类似广告大量存在于亲子账号中,发布频次甚至超过日常生活内容。一个主打6岁萌娃的百万粉丝账号,最近发送的10条短视频中6条为广告,兜售的商品包括信用卡、家具、护肤品等。

广州某MCN(网红孵化)机构从业人员秦峰(化名)告诉记者,一部分亲子账号前期确实是单纯分享日常生活,在经历某个爆款小有流量后,便会有机构看到商机,主动与其交涉签约。“签约之后能获得更多的广告和商务机会,这也导致少数父母利用孩子打造账号,当作生意经营”。

多位业内人士介绍,一些看似温馨的亲子视频背后是完整的商业链条,签约公司会为账号内容创作者配备编导、策划、拍摄、后期、商务、中后台团队等。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平台存在大量“亲子号雏形”,从账号名称、文案设计到视频内容,流水线式模仿网红账号,更有大量所谓讲解“亲子号怎么运营”“亲子号怎么变现”的教程。

在一条教程视频的评论区内,一些父母求助所谓自媒体专家,专家则给出“不能只晒日常”“需要设定‘小大人’风格”“自己觉得可爱没有用要让观众觉得可爱”等意见,甚至直言要将儿童变成表现自然的“演员”才能获得成功。

网红儿童现象背后,部分儿童权益受到伤害。

在广东省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委员会主任张欣华看来,儿童被推至镜头前,按要求完成“人设”,极易造成心理焦虑和紧张,“例如小大人的设定,看似搞笑,实际上是对孩子的催熟”。

网红儿童的某些行为还容易引起其他同龄儿童的模仿,某些视频中以炫富拜金、奢靡享乐、卖惨审丑博取眼球的内容,更会对未成年人形成不良导向。“一些要求孩子暴饮暴食或强迫其高强度出镜表演等极端案例,已经涉嫌违法。”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张力说。

一些网络评论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记者发现,部分网红儿童视频的评论区不乏网络暴力式留言。“对被迫成为公众人物的儿童而言,被网友品头论足,可能对他们的成长带来伤害。”张欣华说。

遏止乱象靠管住监护人

为了让未成年人在网络环境中健康成长,6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网络保护”专章,专设17条内容,包括信息内容风险、个人信息泄露风险、网络游戏沉迷风险、网络欺凌风险保护等。

针对网红儿童炒作治理,张力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法规,明确禁止监护人采取胁迫、引诱、教唆、纵容利用未成年人从事营利性网络活动。

更多专家建议,运用大数据加强监管,肃清网络环境。比如针对部分直播中不出现明确儿童展示镜头,但在介绍产品或活动时插入儿童镜头的行为,通过大数据进行监测,对发生此现象频率高的账号,果断采取封禁等措施。

抖音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要精准甄别晒娃日常账号和意图打造网红儿童的账号还存在一定难度,“目前已通过机器算法+人工标注的方法将以儿童为主角的短视频账号甄别出来,并对此类账号加强管理。未来将持续探索多种方式守护未成年人成长安全”。

受访专家认为,遏制这股乱象,对家长的教育与监督尤为重要。“部分家长需提升网络素养,完善对网络风险的认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学院少年儿童研究中心主任童小军表示,相比现实世界,虚拟世界对儿童的负面影响无处不在且不易觉察。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前提,是完善公众、监护人对网络风险、保护方式、指导方法等方面的意识。

“教育监督儿童的监护人,促其切实履行相关监护职责。对于严重损害儿童利益的行为,教育部门、社区等有关部门要坚决出手,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张力说。

雷彬艺表示,任何家庭亲子类短视频都应以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前提,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用优秀的作品传播社会正能量。对炒作“网红儿童”坚决说不2021年12月06日16:31:05

来源:\t"/system/20211206/_blank"四川新闻网作者:潘铎印编辑:文骥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网站公布《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出探索建立未成年人不适宜接触内容的审核判断标准;严禁借“网红儿童”牟利;有效规范“金钱打赏”等。(12月6日央视网)近年来,网络表演、网络音乐、网络动漫等网络文化市场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拉动了数字经济发展。同时,在发展过程中,部分网络文化平台存在“儿童邪典”内容、利用“网红儿童”牟利等不良现象和问题,对未成年人价值观产生错误影响,严重妨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短视频时代,由流量引发的“造富神话”,让一些人看到了“商机”:把孩子打造成网红,引来流量,实现变现。于是,有的家长利用孩子编段子,打着童言无忌的幌子,博眼球、赚打赏;有的家长制作表演脚本,靠哗众取宠求粉丝关注;有的家长毫无底线,让孩子大尺度跳成人舞等等,“儿童网红”俨然成为网络时代的新型消费品。很多人还记得,去年8月的“三岁女童被喂到70斤当吃播赚钱”一事。这个被父母起网名“佩琪”的孩子,没有动画片里小猪佩奇的同款快乐,早早以牺牲健康为代价,被迫营业,沦为父母的捞金工具。对炒作“网红儿童”坚决说不。父母偶尔帮孩子通过短视频分享一下快乐生活,就像在朋友圈“晒娃”一样,无可厚非。现在的问题是很多“网红儿童”通过专业化包装、产业化运作打造而成,其父母和团队会定期更新视频,而视频的制作也有脚本、有台词,这时候不难发现,视频中看似天真烂漫的孩子,其实已经成为成年人赚钱的“工具人”,而他们作为孩子本身的天真,成了被利用的道具。就此,中央网信办今年启动的“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聚焦直播、短视频平台涉未成年人问题,提出“严禁16岁以下未成年人出镜直播,严肃查处炒作网红儿童行为。”监管部门对各种借“网红儿童”牟利的不当行为要露头就打、决不姑息,在严格管控未成年人参与网络表演的基础上,对利用儿童模特摆出不雅姿势、做性暗示动作等吸引流量或带货牟利的账号,坚决依法予以严处,加大对制作、传播不良网络信息行为的惩处力度,对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问题,保持“零容忍”态度,严肃整治网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问题乱象。网络监管部门、平台、自媒体要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堵塞漏洞,推进文娱领域综合治理,营造文明、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儿童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必须为他们的生长留下一片“净土”,让孩子们的童真免受网红“名利场”的腐蚀。加快出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对儿童参与商业活动进行立法规范,从源头上明确禁止未成年人注册网络主播,以法律刚性来堵住网红“儿童化”的口子。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育儿观,摒弃功利短视的思想,公众要擦亮眼睛,抵制“啃小”牟利。相关职能部门和网络平台严格落实主播准入条件和年龄限制,建立起干预手段,建立起儿童网红化的防火墙。(潘铎印)让借“网红儿童”牟利者无利可图来源:四川文明网时间:2021-12-0710:16:13

文化和旅游部1日发布《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严禁借“网红儿童”牟利。严管严控未成年人参与网络表演,对出现未成年人单独出镜或者由成年人携带出镜超过一定时长且经核定为借助未成年人积累人气、谋取利益的直播间或者短视频账号,或者利用儿童模特摆出不雅姿势、做性暗示动作等吸引流量、带货牟利的账号依法予以严肃处理。(12月1日中新网)利用“网红儿童”牟利并非个别现象。参与其中的既有父母这样的监护人,也有MCN经纪公司,形式上既有作为儿童模特视频出境,也有网络表演、直播带货。但不管是拍视频也好,直播表演也罢,无非是利用公众对儿童的喜爱来吸引流量,牟取利益。“网红儿童”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线下童星的网络版。从广告营销的角度看,打造“网红儿童”来进行商业推广、商业宣传既经济实惠又见效迅速。但不要忘了,这种商业化的行为背后,其实是对“网红儿童”的无形戕害。这既包括对儿童身体上的伤害,比如“3岁女童被父母喂到70斤当吃播赚钱“,也包括对于儿童精神的伤害,过早地让儿童接触社会和金钱,不但影响儿童的学习,还不利于儿童价值观的培养。正因如此,严禁利用“网红儿童”牟利,其实质是为了保护儿童权益,是对炒作“网红儿童”现象的必要纠偏。《未成年人保护法》第61条明确,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组织未成年人进行危害其身心健康的表演等活动。经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未成年人参与演出、节目制作等活动,活动组织方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但令人遗憾的是,不少儿童的父母恰恰是打造“网红儿童”的背后推手,是利用“网红儿童”牟利的始作俑者。尤其是一些亲子类视频的创作者以及母婴用品网店,更是把儿童作为“工具人”来使用。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的确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虽然严禁未成年人担任主播的规定早就实行,但是,依旧有成年人利用平台监管漏洞,带着孩子直播出镜、拍视频,组织“儿童网红”客串主播赚取流量。而且如何识别和界定网络直播中儿童的参与程度,也并非易事。监管政策还需要继续探索。“网红儿童”问题的根子,其实还是在大人身上。不管是家长也好,还是公司也罢,打造“网红儿童”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流量,为了牟利。这就要求,作为监护人,要真正履行自己的监护之责,尊重儿童的合法权利。对于平台而言,除了严格实行实名认证,增加未成年人提示,对违规账号及时封号处理外,更要切断利用“网红儿童”违规牟利者的收入来源。一旦出现借“网红儿童”牟利行为,很可能无利可图。对于网络监管部门而言,应加大监管力度,持续开展网络乱象整治,树立新风正气,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让儿童远离“网红”之苦。(刘少华)人民来论:扫除“啃小”现象,为未成年人打造网络净土郑因2021年12月06日13:42|来源:\t"/n1/2021/1206/_blank"人民网-观点频道“3岁女童吃播赚钱被喂到70斤”“全网最小美妆博主帮助带货”“孩子无防护冒险走钢丝”……一段时间以来,少数家长与机构牺牲孩子身心健康,打造“儿童网红”牟利,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儿童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互联网应当成为一片成长的“净土”。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严管严控未成年人参与网络表演、严肃处理利用儿童模特吸引流量及带货牟利的账号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必将有效推进文娱领域综合治理,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近年来,网络文化市场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与此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