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七章 社区残疾人服务(《社区服务》课程)_第1页
课件:第七章 社区残疾人服务(《社区服务》课程)_第2页
课件:第七章 社区残疾人服务(《社区服务》课程)_第3页
课件:第七章 社区残疾人服务(《社区服务》课程)_第4页
课件:第七章 社区残疾人服务(《社区服务》课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区服务课件:第七章社区残疾人服务学习要点:一、残疾人的含义、种类、特点二、社区残疾人服务的含义、目标与内容三、作为一位残疾人服务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条件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概况第一节残疾人与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概况

学习要点:

一、残疾人的含义、类型与特点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概况一、残疾人的含义、类型与特点(一)残疾人的含义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二)残疾人的类型一、残疾人的含义、类型与特点

残疾人可以分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人等类型。

1.视力残疾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正常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视力残疾包括盲和低视力两类,具体分为四级:(1)双眼中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02或视野半径小于5度者为一级盲;(2)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02,而低于0.05,或视野半径小于10度者为二级盲;(3)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05,而低于0.1者为一级低视力;(4)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1,而低于0.3者为二级低视力。(二)残疾人的类型一、残疾人的含义、类型与特点

2.听力残疾听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听力丧失,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听力残疾分为四级:(1)听力损失大于90分贝,言语识别率小于15%者为一级听力残疾;(2)听力损失71—90分贝,言语识别率15%—30%者为二级听力残疾;(3)听力损失61—70分贝,言语识别率31%—60%者为三级听力残疾;(4)听力损失51—60分贝,言语识别率61%—70%者为四级听力残疾。

注意:听力残疾系指双耳而言,若仅有一耳符合上述条件,而另一耳的听力损失等于或小于50分贝,则不属于听力残疾范围。(二)残疾人的类型一、残疾人的含义、类型与特点

3.言语残疾言语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言语障碍,不能进行正常的言语交往活动。言语残疾分为四级:(1)言语能力完全丧失,只能简单发音者为一级言语残疾;(2)具有一定的发音能力,语音清晰度在10%—30%,言语能力等级测试可通过一级,但不能通过二级者为二级言语残疾;(3)具有发音能力,语音清晰度在31%—50%,言语能力等级测试可通过二级,但不能通过三级者为三级言语残疾;(4)具有发音能力,语音清晰度在51%—70%,言语能力等级测试可通过三级,但不能通过四级者为四级言语残疾。(二)残疾人的类型一、残疾人的含义、类型与特点4.智力残疾智力残疾,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障碍。它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在智力发育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智力低下;二是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智力损伤或老年期的智力明显衰退。

智力残疾分为四级:(1)智商小于20者为一级智力残疾(重度);(2)智商在20—34者为二级智力残疾(重度);(3)智商在35—49者为三级智力残疾(中度);(4)智商在50—69者为四级智力残疾(轻度)。(二)残疾人的类型一、残疾人的含义、类型与特点5.肢体残疾肢体残疾,是指人的肢体残缺、畸形、麻痹导致人体运动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它包括脑瘫、偏瘫、脊髓疾病及损伤、小儿麻痹后遗症、截肢、缺肢、短肢、四肢畸形、侏孺症、脊柱畸形、骨关节和肌肉疾病及损伤、周围神经疾病和损伤等。肢体残疾分为三级:(1)完全不能或基本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者为一级(重度)肢体残疾;(2)能够部分完成日常生活活动者为二级(中度)肢体残疾;(3)基本上能够完成日常生活活动者为三级(轻度)肢体残疾。

注意:保留拇指和食指(或中指)而失去另三指者;保留足跟而失去足前半部者;双下肢不等长,差距小于5厘米者,均不属于肢体残疾范围。(二)残疾人的类型一、残疾人的含义、类型与特点6.精神残疾精神残疾,是指精神病人患病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导致其对家庭、社会应尽职能出现一定程度的障碍。精神残疾分为三级:(1)社会功能严重缺陷为一级(重度)精神残疾;(2)社会功能有缺陷为二级(中度)精神残疾(3)社会功能有轻度缺陷为三级(轻度)精神残疾。7.多重残疾凡有两种以上残疾的为多重残疾,或称复合残疾。(三)残疾人的特点一、残疾人的含义、类型与特点

不同类型的残疾人,有其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并且随着残疾程度、发生时间及残疾年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是,残疾人又有着一般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认知特点不同残疾、缺陷的人,具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如:先天性视力残疾人,由于缺乏或丧失空间概念,没有视觉形象与周围事物的完整图像,致使盲人的形象思维相对不发达,而由于他们听觉、触觉较为灵敏,使其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对发达;又由于其语言、听觉、记忆能力较发达,所以盲人常有健谈、说话有条不紊等特点。一、残疾人的含义、类型与特点(三)残疾人的特点

(1)孤独感孤独感,是残疾人普遍存有的。残疾人由于生理上的一些缺陷不能或不愿主动接触社会,加之受到周围部分人,甚至家属的冷漠,以及社会对其提供的帮助不够,都可使其感到孤独,从而更加脱离人群独处一隅,较少与他人(尤其是健全人)交往,总感到不被人理解。这种孤独感随其年龄的增加而日益增长。

(3)敏感、自尊心强由于残疾人身上的残疾,往往容易使其过多地注意自己,因而对别人的态度和评论都特别敏感。(4)情绪反应强且不稳定这种特点在许多残疾人身上都相当突出。比如:聋哑人情绪反映强烈、频率高、持续时间短,容易“上火”和发怒。(5)富有同情心这主要表现在残疾人对自己同类有特别深厚的同情心。共同的缺陷,使他们在一起更愿意倾吐自己的心里话,并从中得益。2.情感特点

(2)自卑感这也是残疾人相当普遍存在的一种情感体验。例如:残疾人在恋爱、家庭、职业等问题的解决上,由于比健全人困难得多,使得他们感到不为人们所了解,比健全人低一等,自尊心受到打击,滋长了自卑感。一、残疾人的含义、类型与特点(三)残疾人的特点3.性格特点

由于残疾人交往的圈子比较小,周围社会环境比普通人简单一些,这样就形成了一些特殊的性格,如孤独和自卑是许多种类的残疾人共同具有的性格特征。盲人性格比较外向;聋哑人性格比较内向;肢体残疾人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是倔强和自我克制;智残人的整个心理水平都是低下的,因而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性格。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概况(一)世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残疾人问题是人类社会的固有问题,但在人类社会早期,残疾人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和照顾。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各种救济院所才对残疾人实施一点救助。18世纪中叶以后,开始出现针对残疾人的福利事业。

1780年,瑞士人奥比(orbe)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专门为残疾人服务的机构。

1820年,德国慕尼黑市成立了残疾人之家。

1919年,美国俄亥俄州诞生了为残疾人服务的组织——复活节邮章社,并逐渐发展为拥有数以千计的专业工作者和80万志愿者的非营利组织。

1922年,第一个为残疾人服务的国际组织“国际康复会”成立,它对推动世界范围的残疾人康复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一阶段,人们把残疾人只是当作救济对象来看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和国际性组织逐步改变了这种看法,认识到残疾人,既是救助对象又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于是开始了帮助残疾人争取人权和回归社会主流的残疾人工作的新阶段。

1948年公布的《世界人权宣言》明确规定“残疾人有接受社会保障的权利”。

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相继出台法律确定残疾人的社会平等地位,并维护其合法权益。联合国及有关国际会议也先后通过了一系列(如《弱智人权利宣言》(1970年)、《残疾人权利宣言》(1975年)等)维护残疾人权利的重要文件。1981年12月,第一个世界性残疾人组织——“残疾人国际”在新加坡成立,现有团体会员70多个,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残疾人组织。为了进一步推动世界残疾人工作,联合国先是确定1981年为“国际残疾人年”,随之又确定1983-1992年为“联合国残疾人十年”。为了配合这一行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为残疾人回归社会,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做了大量工作,确立了以“平等、参与、共享”为实质的新的完整的残疾人观,形成了世界性残疾人工作体系,把发展残疾人事业看成是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概况(二)中国残疾人现状与残疾人事业的发展1.中国残疾人现状观

目前,我国共有各类残疾人6000多万人,大约每五个家庭中就有一个家庭有残疾人。其中听力、言语残疾人数最多,达2057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30%多;智力残疾为1182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20%多;视力残疾和肢体残疾均为877万人,各占残疾人总数的15%左右;精神残疾者225万人,占残疾人数的4%左右;多重及其他残疾者782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14%左右。

在残疾人中,男性占50.03%,女性占49.87%,男女性别比基本平衡;

0-15岁残疾儿童少年占残疾人总数的15.83%,占全国儿童少年总数的2.66%;

60岁以上残疾老年人达2383.2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39.72%。与全国人口结构相比,残疾老年人比例偏高。这主要是因为许多残疾人在青壮年阶段致残,或者伴随年龄增长人体机能衰退造成许多老年人成为残疾人。就城乡分布来看,住在城镇(市镇)的残疾人达1500多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25.47%;住在乡村的残疾人达4500多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74.53%。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概况(二)中国残疾人现状与残疾人事业的发展2.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残疾人有了政治权利和基本生活权利,残疾人事业进入初创阶段。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残疾人福利工厂、伤残人福利院、荣军疗养院、精神病院等相继出现,盲人按摩医疗、盲人聋哑人康复工作、残疾人文艺体育工作陆续起步,盲童、聋哑儿童教育有所发展,全国盲校、聋哑学校由解放前的41所增至1965年的266所,在校学生增长了10倍。在这期间,先是成立了中国盲人福利会、中国聋哑人福利会,1960年将两会合并,成立了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此后几年,全国绝大多数城市都建立了地方协会和一些基层组织,基本形成了残疾人工作的组织体系雏形。“文化大革命”期间,残疾人事业陷于停顿。

中国虽然是文明古国,但在漫长的封建时代,不可能形成制度化的残疾人工作,只有零散的、断断续续的针对部分残疾人的救助措施。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概况(二)中国残疾人现状与残疾人事业的发展2.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残疾人事业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主要表现是:

(1)建立起了残疾人工作组织体系

1984年3月,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

1988年3月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了融代表、服务、管理功能为一体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1993年9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32个部委负责人组成的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尤其是中国残联成立以后,各省、区、市地方残联和区、县(市)、乡镇、街道基层组织相继建立和完善,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城乡各社区的残疾人工作组织网络,使残疾人的权益有了组织保障。

(2)残疾人业务工作在较低的起点上以较快的速度全面发展,获得了显著成绩。其中,康复工作领域已扩展到精神病综合防治,智力残疾预防和低视力康复等方面。残疾人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到2000年底,全国有特殊教育学校1648所,附设在普通学校的特教班4567个,在校残疾少年儿童58.9万人。残疾人宣传和文化体育工作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概况(二)中国残疾人现状与残疾人事业的发展2.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3)残疾人法制建设成绩显著

1982年全国人大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首次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此后颁布的数十部法律都对保障残疾人的平等和合法权益作出了规定。

1990年11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这部法律及其他有关法律条款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残疾人事业开始走上依法发展和依法管理的轨道。

(4)残疾人工作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我国积极参与了“联合国残疾人十年(1983-1992)”,和“亚太残疾人十年(1993-2002)”活动,参加了各类残疾人国际组织,与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残疾人事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国残疾人事业获得的成就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但是,由于基础薄弱,目前我国残疾人状况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1)40%的残疾人未能就业,近半数成年残疾人没有配偶,2/3的残疾人靠亲属供养,许多残痰人的合法权利还未得到确实保障。(2)以“平等、参与、共享”为核心内容的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还有待全社会普及、树立。(3)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包括社区残疾人工作在内的我国残疾人事业还面临着一系列艰巨任务。第二节社区残疾人服务学习要点:

一、残疾人服务的含义和必要性二、残疾人服务目标三、残疾人服务的内容与方法四、作为一个残疾人服务工作者应具备的条件一、社区残疾人服务及其必要性

(一)残疾人服务的含义

社区残疾人服务,又叫社区助残服务,是指依托社区、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力量为残疾人解决生活、教育、就业、婚姻等困难,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一项工作。一、社区残疾人服务及其必要性

(二)开展社区残疾人服务的必要性

1.可以为残疾人提供切实有效的扶持和帮助,促进其参与社会生活我国有2000多万残疾人生活在城市社区,与健全人相比,他们是一个特殊而困难的群体。残疾人的生活与社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在康复、教育、就业、基本生活保障、文化生活等方面需要得到社区的扶持和帮助,同时在参与民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展示才能与人生价值、创造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成果等方面,也要通过社区来实现。做好社区残疾人工作,对于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2.对于夯实残疾人事业基础,促进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做好基层残疾人工作,为残疾人提供具体服务,是残疾人事业始终关注的重点。社区为残疾人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层面,积极推进社区残疾人工作,可以将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落实到社区,可以使基层残疾人工作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加强,有效地改变基层残疾人工作相对薄弱的局面,推进残疾人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对于推动社区建设、弘扬人道主义、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具有重要作用二、社区残疾人服务的目标

社区残疾人服务的根本目标,是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发展。具体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残疾人是困难而脆弱的群体,更容易受到伤害和不公正对待,在安全保卫、民事调解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社区治安工作中,要把残疾人作为重点对象予以关注,同时要全面落实维权工作,让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都享有同健全公民平等的权利。

(二)建立社区残疾人协会社区协会可以发挥密切联系残疾人、反映残疾人意愿,带领残疾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社会生活的作用。在社区建立残疾人组织,是社区组织建设的一项内容和做好社区残疾人工作的必然要求。二、社区残疾人服务的目标

(三)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为残疾人提供帮扶服务残疾人由于自身的障碍和需求的多样性,需要更广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是社区服务工作的重点对象。社区组织和服务机构,要针对残疾人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切实服务。(四)以家庭为基础,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实现社区中的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及时了解、掌握社区人群残疾发生情况及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建档立卡;组织、指导残疾人开展以家庭为基础的康复训练;做好健康教育,普及康复知识;开展残疾预防,建立并实行儿童残疾发生报告制度,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对于在社区无法满足的康复需求,要向设康复科的上级综合医院或康复服务机构进行转诊(或转介)。二、社区残疾人服务的目标

(五)培养残疾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活跃残疾人文化生活社区文化活动是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必要途径和重要体现,也是提高残疾人文化素质和丰富残疾人生活的需要。社区居委员会要关心、重视残疾人的文化生活,通过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培养残疾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丰富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支持社区残疾人组织开展适合残疾人特点的群众性文体活动。社区各类公众文化、体育、娱乐活动设施,要为残疾人提供优惠和方便,同时针对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开辟适当的活动场地,配置适合他们使用的视、听读物和体育娱乐器具等。社区残疾人组织和残疾人家庭要鼓励、帮助残疾人参加社区开展的群众文化、教育、科普、体育、娱乐等活动。

(六)建设社区无障碍环境,方便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方便老年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的重要措施。大力发展社区设施和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为残疾人正常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三、社区残疾人服务的内容与方法

(一)建立新的残疾人观

残疾人观是指对残疾人的观点与看法。旧残疾人观的突出特点是视残疾人的“残”为“废”,把残疾人看作无价值的人。新残疾人观的核心理念是:残疾人既是弱势群体的成员,又是可以开发的人力资源和权利平等的社会成员。凡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都可以成为社会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都可以参与社会生产活动。而且,残疾人同健全人一样具有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其中包括劳动就业的权利。具体讲,有七种观念:三、社区残疾人服务的内容与方法

(一)建立新的残疾人观1.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具有与生俱来的公民权利,包括生存的权利,康复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劳动的权利,娱乐的权利,爱与被爱的权利,得到各种社会补偿的权利,并尽自己应尽的义务。2.通过现代社会提供的各种补偿手段,各类别的残疾人能够以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教育,掌握知识与技能,认知世界。3.残疾人在现代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下,不再是社会的负担而是参与社会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创造,推动社会前进的一个力量。4.“残疾”不是造成残疾人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是为残疾人提供的条件不够,因而使“残疾”成为一个问题。为残疾人提供各种补偿条件,使残疾人无障碍地接受教育、参加生产劳动、参与社会生活,在事实上享有公民权利,是政府与社会的责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我国人权普遍化原则的体现。5.“残疾”是人体的一种遗憾,所以要加强残疾预防,但残疾并不构成人性的差异,奋斗精神的差异。时常倒是相反,由于残疾的磨炼,残疾人往往具有更加坚强的意志,更加宽容的胸怀,更加渴望社会样和、稳定、繁荣。6.残疾人的残疾是为人类文明、社会进步付出的代价。要善待残疾人。建立残、健融合的关系,做到人人平等、人人参与、人人共享,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方向。7.实现“平等参与”的局面,是政府、社会与残疾人双向的责任,缺一不可。残疾人要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三、社区残疾人服务的内容与方法

(二)建立社区残疾人协会1.社区残疾人协会的性质社区残疾人协会是联系残疾人与居民委员会的纽带,也是联系残疾人与政府的纽带;是残疾人意愿、需求与利益的代表,也是社区居委会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助手。社区残疾人协会的主席由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担任,副主席由优秀残疾人或残疾人亲友担任。2.社区残疾人协会的主要职责(1)配合社区居民委员会做好本社区的残疾人工作;(2)密切联系残疾人,代表其利益,倾听其呼声,反映其需求,维护其合法权益;(3)联系有关方面,为残疾人提供切实服务;(4)倡导“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团结、教育、带领残疾人参与社区建设和社会生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三、社区残疾人服务的内容与方法

(二)建立社区残疾人协会

(1)摸清残疾人的基本情况社区残疾人的基本情况是开展残疾人工作的基础条件和现实依据。这些情况包括:残疾人的总数及各残疾类别的人数;每个残疾人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职业等情况;教育、就业、康复等需求情况;经济收入情况;监护人情况(与被监护残疾人的关系、姓名、联系方式等)。为了能够动态地反映上述情况,应该以半年核查一次。3.社区残疾人协会的主要工作

(2)密切联系残疾人,热忱为残疾人服务残疾人协会要同残疾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及时了解、反映他们的意愿、要求;要向他们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政策、方针,介绍社会发生的新生事物;要动员、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对于行动障碍残疾人,要将服务送进家门。

(3)当好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助手要及时向社区居委会反映残疾人的意见、需求和存在的间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要协助社区居委会组织好各项残疾人活动,做好为残疾人服务的各项工作。

(4)其他社区组织、机构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社区残疾人工作同样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支持才能做好。社区残疾人协会要同社区内妇女、老年人、社会志愿工作者等其他组织,以及企事业单位、机构建立良好的关系,充分调动各类资源和力量,做好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5)做好社区公众宣传工作利用社区内的各种媒体,向公众宣传人道主义和有关残疾人事业的政策、方针、法律以及残疾预防、康复、教育、就业等相关知识。三、社区残疾人服务的内容与方法

(二)建立社区残疾人协会3.社区残疾人协会的主要工作三、社区残疾人服务的内容与方法

(三)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

社区康复,是指在社区中积极调动和协调社区中有关部门人员,包括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康复活动,利用社区资源,为残疾人提供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康复服务,同时还为有需要的残疾人提供家庭康复训练指导服务,让残疾人在社区中心和家庭中得到就近、经济、有效、可行的全面康复服务,从而促使他们能做到自尊、自信、自强、自立。1.社区康复的涵义2.城市社区康复工作的主要内容

城市社区康复工作,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及辖区内其他各级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掌握社区人群残疾发生情况及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并建档立卡;(2)组织指导残疾人开展以家庭为基础的康复训练;(3)普及康复知识和健康教育(4)开展残疾预防,建立并实行儿童残疾发生报告制度等。(5)对于在社区无法满足的康复需求,向设有康复科的上级综合医院或康复服务机构进行转诊或转介。三、社区残疾人服务的内容与方法

(三)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3.残疾社区康复的基本知识(1)肢体残疾康复

肢体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四肢残缺或四肢、躯体麻痹、畸形,导致人体运动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对于肢体残疾,大多数人通过康复训练是可以重返社会的。根据肢残者的情况不同,可有以下三种选择:

一是手术:儿麻、外伤、烧伤、先天畸形等原因致残的肢残者,凡通过手术可以改善其功能状况的,应尽早安排入院手术治疗,不可错过手术效果最好的时间。

二是转介服务:对需要拐杖、矫形器、助行器、轮椅器残疾人用品的肢残者,可在街、区、市三级用品供应服务站中选购自己合适的用品用具。残疾较重或家庭困难等特殊原因可转介到康复机构托养。

三是康复训练:是指在社区中心或家庭中由专业技术人员指导肢残人士进行康复训练,主要以恢复或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为主,着重培训其生活自理、步行、家务活动等方面的能力。三、社区残疾人服务的内容与方法

(三)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3.残疾社区康复的基本知识(2)智力残疾康复

弱智就是智力低下,主要表现是智力发育障碍,体格发育迟缓,表情呆滞,反应迟钝,过分安静或过度兴奋;听觉、视觉的辨别能力差,记忆力差,语言发育迟滞或发音不清,生活自理能力差,人物、时间、地点识别能力差,不能有效地与别人交往等等。

弱智人士的康复,要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智力水平予以不同的康复服务,从生活自理开始入手,逐步发展到提高学习知识能力,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及职业培训等各方面,多层次的康复指导训练。三、社区残疾人服务的内容与方法

(三)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3.残疾社区康复的基本知识(3)视力残疾康复

视力残疾,分盲和低视力两大类,它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而难以做到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的视障人士。

学龄前的盲童,要尽早送至盲校接受特殊教育。对成年或成年之后丧失视力的视障人士,要进行独立行动、社交活动、自理能力及料理日常家务的康复训练,之后可接受职业训练。盲人或低视力的职业训练有保健按摩,钢琴调律班等培训内容。三、社区残疾人服务的内容与方法

(三)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3.残疾社区康复的基本知识(4)听力语言障碍

人若丧失了听觉,不仅难以感受丰富多彩的有声世界,更加严重的是失去了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机会。婴幼儿和小儿时期,如果听力丧失必成为既聋又哑。人的听神经细胞一旦损伤是不可能再恢复的。

但是80%的聋儿具有残余听力,康复正是在聋儿0-6岁时期,利用残余听力予以佩带助听器进行听力语言的康复训练,如果超过6岁,康复训练很难成功。因此,对聋儿进行早期诊断、早期训练是十分重要的,一旦发现聋儿,务必尽早到聋校或聋儿语训班进行特殊教育。三、社区残疾人服务的内容与方法

(三)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3.残疾社区康复的基本知识(5)精神残疾康复

精神病,是指在内外各种致病因素影响下,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识、情绪、行为和意识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精神病的康复,可根据病人病情的轻、重程度选择住院、家庭监护、工疗站等各种康复服务方式。三、社区残疾人服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