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_第1页
2016-2017年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_第2页
2016-2017年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_第3页
2016-2017年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_第4页
2016-2017年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总复习■教材分析引导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复习,这是提高他们的数学知识掌握水平、发展能力和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教科书从本次开始改变了总复习内容的编排方式,进一步强化了全册知识的有序整理。教科书引导学生在全面回忆的基础上对全册数学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将全学期学习过的知识概括为表内乘法和除法、角的初步认识与观察物体和测量长度几个板块进行整理与复习,并且各部分都通过一些提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整理。用问题或习题作提示引导学生整理,这是教科书编写上的一个特点,这样编排不仅更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学习水平,而且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将整理和复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两者的融合。整理开始,教科书安排了一幅学生互相提示、共同回忆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内容的情境图,让学生在头脑里再现全册教科书知识内容,以此从内容上为后面的分类整理作出必要的提示。■教学目标.进一步巩固表内乘法、除法、角的初步认识、测量长度等知识,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提高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在整理复习中进一步提高表内乘、除法计算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学习运用表内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历整理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学习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初步感受整理复习的重要性,逐步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学习习惯。■教材建议乘法和除法的意义。表内乘法和除法是本册教科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乘法的初步认识、编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积、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倍的认识和解决用表内乘、除法计算的问题等内容。鉴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教科书没有概括出表内乘、除法的知识结构,而是按照教科书的逻辑顺序用问题和习题的形式循序渐进地对其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角的初步认识。在本册教科书中,角的内容比较少,只涉及角、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直观认识及简单判断等内容。总复习中第9题已全面概括了这些内容,教科书用图形配合问题,引导学生全面狐疑和巩固有关角的内容。对于直角,教科书让学生直观判断图中有哪些角,并分别指出直角、锐角和钝角,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角的认识和判断方法的理解。观察物体。结合总复习第10题,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并识别观察到的图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测量长度。测量长度部分的重点是认识米和厘米等长度单位,让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这些单位的实际长度观念。教科书采用教师提问题、学生小组集体回忆的方法进行整理,整理的内容包括厘米、分米和米等长度单位名称、单位之间的进率,并通过进率进一步沟通3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等。其重点是厘米和米两个基本的长度单位及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有关用厘米和米作单位长度的内容,教科书在复习中没有写出来,留给教师引导学生复习长度单位时灵活处理。.问题解决。本册教科书的问题解决是全套教材此类课题的一个起点,本单元的学习重在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分析和理解问题,用合适的方式找出问题解决的办法。同时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初步形成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综合运用本学期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的。课时安排本单元用5课时完成教学。课题课时乘法和除法的意义1乘法口诀1解决问题1角的初步认识与观察物体1测量长度1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教学内容教材第99,100页的内容,第102〜103页练习二十三第1,2,3,8题。教学提示重视知识的梳理。在单元教学结束一般的练习课里,应该有对单元知识的整理,在总复习课也应该进行整理,但整理的范围可以扩大到整册书相关内容甚至是钱,面所学的有联系的知识技能,通过整理,让学生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各学科大纲规定的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与技巧,帮助学生揭示解题规律,总结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整理本期所学内容,形成知识网络。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正确读、写乘除法算式,说出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过程与方法: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过程,促进学生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情感与态度:在练习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难点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学生准备:圆片。♦教学过程(一)归纳整理,形成网络。.看目录,回忆整理。教师:孩子们,本期新课内容的学习已经结束。请打开教科书目录看看,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后跟同桌说一说。.全班交流,归纳整理。本期主要内容有:(1)表内乘法和除法;(2)角的初步认识;(3)观察物体;(4)测量长度。.揭示课题:乘、除法的意义。设计意图::通过孩子们看目录回忆整理所学数学知识,构建全册知识网络,培养学生自主整理的习惯,为以后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强化复习,沟通联系。.复习乘法的意义。(1)质疑问难。教师:你对乘法有哪些了解?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学生可能回答:①我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②我会在摆一摆中说乘法算式。③我会根据乘法算式摆一摆,说一说。④我会用乘法解决问题。⑤我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算比较简便。(2)深化认识。①完成教科书第99页总复习第1题。孩子们先独立思考,再写算式,最后说一说怎样想的。想:每堆6朵花,有3堆,要求一共有多少朵花,可以用加法算,也可以用乘法算。追问:为什么“求一共有多少朵花”可以用乘法算?(因为每堆6朵花,有3堆,求一共有多少朵花,就是求3个6相加的和,所以用乘法算。)教师依次增加1个6朵,2个6朵,3个6朵„„9个6朵,学生口头列式(抢答)。②写一写,画一画。写一个乘法算式,用你喜欢的方式画一画。展示学生作品,请学生描述自己的想法。如:2X4表示2个4,我每份画4个五角星,画这样的2份,就是2个4。2X4也可以表示4个2,我每份画两个桃心,画这样的4份,就是4个2。(3)看图填一填。()个(j相加立思考后口答,并说说第:2小题为什么只写一个乘法算式??,—() 5 iO 15 20 25(4)小结:求几个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算。.复习除法的意义。 ! 41川5份,可以怎样分?⑴课件出示教科书第寸00页第坪。议一议:什么是平均分?把15个桃平均5份,可以怎样分?1次每份分1个1次每份分1个3次分完。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也可以教师:什么是平均分呢?把15个桃平均分成5份,可以怎样分?(小组交流、全班展示交流。)学生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学生2:15个桃平均分成5份,可以3个放1份。学生3:15个桃平均分成5份,可以先每份分1个,分去5个,再每份分1个,再分走5个,最后每份分1个,刚好分完。(2)追问:把15个桃平均分成5份,每份多少个?怎样列式?(3)用图表示平均分的过程。(4)口答:把54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几?54里面有几个9?(5)追问:54连续减9,减几次得0?(6)小结: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复习读法及各部分名称。(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99页第2题。(2)同桌读一读,说一说。.(3)全班交流并板书。6X4=24(因数)(因数)(积)45+5=9(被除数)(除数)(商)读作:6乘4等于24读作:45除以5等于9(4)小结:乘法算式中,乘号前后的数都是因数,乘得的结果叫积,求积用乘法计算;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是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是除数,除得的结果是商,求商用除法计算。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从形象到直观,通过画一画,说一说,分一分、议一议等方式真正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同时,沟通了加法与乘法、减法与除法的联系,也注意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使抽象的意义直观化。(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基础练习。教科书第102页练习二十三第1,2,3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并做好对学困生的辅导。.拓展练习。教科书第103页练习二十三第8题。(1)看图获取信息,独立列式。(2)同桌交流想法。(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方法一:6+6+5=17。方法二:比2个6多5个,6X2+5=17。方法三:比3个6少1,6X3-1=17。设计意图:练习设计有层次性,既有基础知识的练习,又有思维发展的练习,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技能,这也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四)反思总结,概括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要提醒自己和同学们注意的地方?设计意图:唯有触及学生内心的,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学之间相互的善意提醒胜过教师重复的强调,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板书设计乘法和除法的意义略教学反思课的开始教师紧紧抓住知识点的关键,进行把乘法相关知识进行梳理,让这一知识在学生的大脑中激活,同时也为学生建构了一个完整的乘法知识体系,在复习习前引导学生自主整理有关乘法的知识,培养学生自觉整理知识的能力和习惯,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把零散的知识有机的串联起来。复习课的关键是通过学生的反馈,自己的分析,然后归纳总结,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找重点,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难点在学生自己的讨论中化解。练习的设计要有梯度,能只停留在题组的练习中,让学生的技能在拓展题中提升。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材第99—100页的内容,第102—103页练习二十三第4,5,6,7题。教学提示在练习前引导学生自主整理有关乘法的知识,培养学生自觉整理知识的能力和习惯,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把零散的知识有机的串联起来。通过课前的谈话,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把学习有关乘法的困难说出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展开复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归纳整理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及其关系,并能熟记乘法口诀表。过程与方法:熟练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重点、难点重点熟练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难点熟练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乘法口诀填空卡片。学生准备:练习本;草稿本。教学过程(一)动画引入,揭示课题。.播放视频(乘法口诀儿歌)。.观看视频。教师:怎样才能又对又快地记住乘法口诀呢?.揭题板书。教师:今天这节课咱们共同复习乘法口诀,看谁背得熟,用得好。设计意图::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画儿歌引入乘法口诀的复习,调动他们眼、耳、口等多种感官直观地结合配图帮助理解乘法口诀表示的意义,熟记乘法口诀,激发学生复习旧知的兴趣。3.□>3.2745.16V45.1D7.□8V7.620.37>0.口6(二)合作学习,熟记口诀。.熟记口诀。(1)想一想:乘法口诀一共有多少句?你能背出这些乘法口诀吗?(2)背一背:小组背乘法口诀。(3)赛一赛:分4个大组进行背乘法口诀比赛,评出优胜组。(4)说一说:在乘法口诀表中,你比较容易出错的是哪几句?最容易混淆的是哪几句?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①孩子们在全班交流想法。.②师生互动,释疑解惑。③整理易错易混乘法口诀。(5)记一记:运用小窍门记忆易错、易混乘法口诀。①手指记忆法(记忆9的乘法口诀)。教师:伸出两手,从左到右,按1到10的顺序排列,从一九得九开始,只要弯曲起相应的手指,这个手指左边的手指数目就是积十位上的数,右边的手指数就是积各位上的数。我们借助手指记住9的乘法口诀。②联想记忆法。教师: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西游记》,从故事中我们知道孙悟空本领大,拥有八九(七十二)般变化。它在炼丹炉中呆了七七(四十九)天,炼成了火眼金睛,在取经的路上遇到妖怪,它会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最后他们师徒4人经历九九(八十一)磨难,取回真经。(6)赛一赛:分男女组比赛,记忆乘法口诀。.整理口诀(1)想一想:只能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的乘法口诀有哪些?(2)独立写出特殊的乘法口诀。(3)展示交流。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设计意图:通过“想一想,背一背,赛一赛,说一说,记一记,找一找”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寻找自己记忆乘法口诀的困难点、易错点及记忆小窍门。整理特殊的乘法口诀,调动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既可以减少机械的重复记忆,又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1.基础练习。(1)对口令:出示乘法口诀卡片,学生快速抢答。(2)根据乘法口诀写算式。教师:根据“三七二十一”这句口诀你能写出哪些算式?①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X7=217X3=21••••••因数因数积TOC\o"1-5"\h\z21+ 3=7• •• •♦ ♦被除数除数商②引导观察,找出联系。乘法算式中的积是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一个因数是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另一个因数是除法算式中的商。③看乘法算式说除法算式(开火车)。2X6=125X9=453X8=247X6=42④完成教科书第100页第5题。根据乘法口诀“八九七十二”,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3)运用口诀求积、求商。打开教科书第100页第6题。①独立完成。②全班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综合练习完成教科书第102页第4题,第103页第5,6,7题。第4题:口答,集体订正。第5题: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并说说怎样想的。(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第6题:独立思考后板演,集体订正。第7题:教师计时,孩子们独立完成后交流想法。设计意图::小学生背乘法口诀常常是“小和尚念经”式的背诵,在应用时,常常是从头到尾背,直至解决问题为止,从而导致口算速度下降。教师抓住孩子们解题的这一特点,在练习中不断变化形式,以便让孩子们灵活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或求商。另外,教师也注意渗透类比思想,引导孩子们在比较中理解乘法与除法的联系。(四)反思总结,内化提升。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乘法口诀及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了哪些收获?设计意图::加强学生的自我反思总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一节课下来,我深深地感到留给学生自主空间太少了,自己表现得主观意识较强,很少关注学生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教师不是沿着学生的思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把学生引入自己的思路中,忽略了复习课不只是对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查漏补缺,同时也是我弥补当时讲课时忽略的地方,让我知道了平时讲课应该注意的问题,更是对自己教学工作的一个反思。我会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努力,积累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复习课的教学质量,以达到复习的最佳效果。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100〜101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三第9题。教学提示复习课与新授课不同,复习课上的内容和练习往往都是学生已经见过和练过的,因此,往往缺乏新意,在帮助学生整理与复习的时候,如果我们只是安排一些题目给学生做,学生往往在复习课上提不起精神,感觉没有兴趣。复习课上,老师的练习设计是必要的,但要注意练习层次要清晰,适当的拓展,适当增加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加深对乘、除法意义和倍概念的理解,会解决乘、除法的问题。过程与方法:初步感悟数学模型思想,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情感与态度:感受乘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重点、难点重点求几个几是多少、平均分、倍的问题。难点倍的问题。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学生准备:圆片(每人9个)。教学过程(一)比赛引入,激发兴趣。.口算比赛(教科书练习二十三第9题。)9X5= 8X4= 72-8= 35-7=25+46= 90-15= 63+29= 80-18=7X4= 7X9= 5"9= 56^8=6x8+2= 4x8-2= 7x5+4= 9x9-1=(1)独立完成(只写得数)。(2)集体订正,并说说是怎样算的?(3)小结: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加减法则是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摆圆片,说意义9X572+8.板书揭题教师:乘、除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孩子们学得真不错。今天,咱们复习乘除法的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注意通过口算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竞争意识。注重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摆圆片中,直观形象地理解乘除法意义和倍概念。(二)自主整理,形成网络。教师:我们学习了乘法和除法的解决问题,你会解决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不会解决?.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学生可能回答:学生1:我认识了倍,会解决有关倍的问题。学生2:我还能用除法解决生活中许多平均分的问题。学生3:我会用乘法解决“求几个几是多少”的问题。.整理板书。(1)“求几个几是多少?”的问题。(2)平均分问题。(3)倍的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整理,弄清了乘除法解决问题的不同类型,建立了乘除法问题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整理学习的习惯。(三)合作学习,加深认识。.教科书第100页第7题。.(1)5双拖鞋要多少元?(2)布鞋的价格是拖鞋的几倍?(3)买一双皮鞋的钱可以买几双拖鞋?(4)加上“一双凉鞋54元”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①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想法,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第(1)题:求5双拖鞋要多少元,就是求5个9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可以通过画线段图、画圆圈、摆圆片等解决。第(2)题:求布鞋的价格是拖鞋的几倍,就是求36里面有几个9,用除法计算。可以通过画线段图、画圆圈、摆圆片等解决。OOOOOOOOO OOOOOOOOOOOOOOOOOO OOOOOOOOOOOOOOOOOO OOOOOOOOO第'(3)题漆买一双皮鞋的钱可以买几双拖鞋?就是求飞‘里面有几个9,用除法计算。可以通过通线段图、画圆圈、摆圆片等解决。第(4)题: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解决,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小结: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都用除法计算。.教科书第101页第8题。(1)读题,获得哪些信息?(总数35,每份数5,求份数。)(2)独立思考解决。(3)展示、交流解法。(4)小结:求可以分几组,就是求35里面有几个5,用除法计算。(已知总数和每份数,求份数用除法计算。)设计意图:瞰师从了解学情出发,顺学而导。在此基础上,创设学生熟悉的买鞋生活情境,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独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之后,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主动建构数学模型。(四)综合应用,拓展延伸。.基础练习。(1)4个8是();3的6倍是()。(2)把36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63里面有()个7。.(4)48是6的()倍;54是()的9倍。.拓展练习。森林公园的动物聚会。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看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1)独立思考,口头提出问题。(2)独立解答。(3)全班交流,重点交流思考过程。.小结。解决乘除法问题,首先要读题弄清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问题。如果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如果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设计意图:|练习设计有层次,针对性强。教师创设“森林公园的动物聚会”这一生动活泼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建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五)反思总结,概括提升。这节课,我们复习了用乘、除法解决问题,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牢固建立乘除法问题的模型,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板书设计解决问题

略教学反思“复习课最难上。”这是许多数学教师经常发出的感叹。传统的复习课,我们总是习惯于以典型的练习题引路,教师进行梳理归纳,学生完成综合练习。这样的复习课,教师主宰整个复习过程,主观性强,缺乏很强的针对性,很难解决各层次学生的疑难问题,忽略了学生在复习中的主体作用,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相当被动。一不小心,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又成了“做题的机器”,积极性受到压抑,甚至挫伤。这样的复习课模式呆板,形式单调,复习课没有新意,课上气氛沉闷,缺乏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复习效果当然不理想了。在上复习课前一天,我要求学生把平时的作业里易出错的、稍困难的、有趣味的题目整理出来,我原来设计是让学生人人先课前动手准备,通过看书,找疑难,设计问题,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但是,课堂上所反映的结果却让我的心凉了半截,那些习惯了让我“喂养”的孩子们现在已经不会主动去自己“寻找食物”了。本时的复习课上,习题的完成本来是放到课堂上的,后来我发觉老是如此进行,复习课还是走不出练习课的模式。因此,我在教学环节方面设计了先让学生在课后出题并预先完成,把练习的任务作一个调整。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让学生说一说他出的练习题和本单元的哪个知识点挂钩,然后让其他小朋友找一找与之相关的知识点。或者设计让学生评议哪个小朋友出的题目好,好在哪里,你认为哪些题还要补充这一些教学环节,感觉收效还是不错的。角的初步认识与观察物体教学内容教材第101页9,10题,练习二十三第11,12,13,14题。教学提示在练习中,有针对性的对优生进行一些思维训练题,而对于中下的学生进行基础练习训练,通过分层练习,使全体学生得到提高,这样既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尊重了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达到了共同进步的效果。给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加深对观察物体方法的理解,再次明确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画面有可能不一样的道理,结合具体的观察场景,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正确画角。通过复习,能准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情感与态度: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合作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会画角,真正建立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表象。难点会画直角;能准确辨认从左面、右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

学生准备:方格纸。教学过程(一)自主整理,形成网络。.看书整理。(1)打开教科书第26〜29页,第47〜48页,看看学了哪些知识?(2)用喜欢的方式整理。(3)小组交流。(4)全班交流。.归纳整理(1)角的初步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辨认和画法。(2)观察物体: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3)质疑问难。教师:这部分内容中有哪些不明白的?.学生交流,教师整理。.揭题板书。设计意图:通过看书整理,形成两个单元的知识网络,培养自主整理的习惯。通过质疑问难,使得教与学有的放矢。(二)合作学习,再认旧知。.复习角的初步认识。(1)画一画:每人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直角、锐角和钝角。(2)判一判:都画对了吗?(3)说一说:角各部分的名称。(同桌说、全班说。)(4)比一比: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大小。锐角<直角<钝角(5)分一分:下图中有几个角?请指出图中的直角、锐角和钝角。(教科书第101页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是怎样判断一个角是直角的?(6)找一找:下面图中,哪些是角?哪些是直角?(教科书练习二十三第1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说说判断的理由。(7)小结。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就知道了。判断一个角是不是锐角和钝角,就要跟直角比大小,如果比直角小,就是锐角;如果比直角大,就是钝角。..复习观察物体。(1)观察方位。教师:我们可以从哪些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前面、后面、左面、右面。)(2)观察物体。连一连,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学生独立完成后说明想法。(3)小结。我们可以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也不同。设计意图:通过画一画,判一判,说一说,比一比,分一分,找一找等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完成教科书练习二十三第12题。连一连,下面右框中3幅汽车图分别是谁看到的?(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2)集体订正。..完成教科书练习二十三第13题数一数,下图中有几个直角?几个锐角?几个钝角?(1)学生独立完成。.(2)同桌交流。(3)全班交流。.数一数,下面的图中有几个直角?几个锐角?几个钝角?.完成教科书练习二十三第14题。(1)读一读:读懂题意。(2)折一折: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展开。(3)比一比:用三角板比一比两条折痕相交所组成的4个角。(4)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5)小结: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展开,两条折痕相交所组成的4个角都是直角。设计意图::通过连一连、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说一说等数学活动,加深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及思维能力。(四)反思总结,内化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不仅说知识方面的收获,还要说获得这些知识的方法。)设计意图::反思总结是内化提升的前提。教师不仅注意引导学生说出获得的知识,还要说出获得知识的方法,这样,使学生懂得:学习不仅仅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获得知识的方法。板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与观察物体

略教学反思我的这节复习课,让学生共同商议的时间还是太少。如果同学之间如果没有了一个争议的空间,就会缺少不同见解之间的碰撞。在小组商议解决不了的时候,我们要充分发挥集体评讲的作用。一是说说对自己复习结果的分析;二是对不懂的问题提出疑问;三是给教师的教学建议。纵观我的课堂,我让学生说的机会并不多,其实我也明白少年儿童更容易在同龄人中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道理,但在课堂上,在学生提交不能解决的问题上来时,我又象平时一样担心其他学生解决不了,于是,又重揽解说的角色,学生又一次做了听众,沉闷的气氛又回到了课堂上。.测量长度教学内容教材第102页第11题,练习二十三第10题。教学提示米和厘米的复习关键还是要让学生建立清晰地关于米和厘米的概念,可以让学生再次比划出1厘米和1米的大概长度,进一步强化两者的概念,通过估量一些常见的简单的物体的长度,让学生建立明确的单位意识,在估量的过程加深对1米和1厘米的认识;还可以通过简单的大小比较,深化学生对米和厘米之间进率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进一步建立1cm、1dm和1m的长度观念。

.通过复习,知道1dm=10cm,1m=10dm,1m=100cm。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仔细思考的习惯和动手实践能力。情感与态度: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合作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进一步建立1cm、1dm和1m的长度观念。难点知道1dm=10cm,1m=10dm,1m=100cm。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数学日记。学生准备:直尺。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口算比赛(出示课件)3X8二21+3=3X8二21+3=4X7二36・4二2X6二12+4=8X5=18+3=5X9=54+9=72+8=72+8=7X8=9+1=45+5=81+9=计时口算,评出优胜者。.读数学日记。昨天晚上,我用17dm长的铅笔做完作业后量得爸爸的身高是160m。(1)学生自由读,引出笑声。(2)教师追问发笑原因。.揭示课题。设计意图:教师抓住学生的好胜心理,融入口算比赛、数学日记于教学中,一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二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三是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四是激发学生复习旧知的兴趣。(二)自主整理,形成网络。.回忆整理。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这些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交流。.全班交流。1dm=(10)cm1m=(10)dm1m=(100)cm.举例说明。量哪些物体的长度分别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小结。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或测量距离通常用长度单位米;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长度单位分米;量很短物体的长度用长度单位厘米。1m=10dm,1dm=10cm,1m=100cm。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整理已学知识,唤起对旧知的回忆,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牢固建立米、分米、厘米长度观念,深刻理解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基本练习。(1)画一画。用直尺分别画1cm、1dm长的线段。.(2)比一比。用手比划1cm、1dm、1m,想象1cm、1dm、1m到底有多长。(3)填一填。(练习二十三第10题第1小题)70cm=()dm3m=()dm9dm=()cm90dm=()m1m=()cm60cm=()dm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想法。追问:3m=()dm,你是怎样想的?想:1m=10dm,3m就是3个10dm,所以3m=30dm。追问:90dm=()m,你是怎样想的?想:1m=10dm,90dm里面有9个10dm,所以90dm=9m。.综合练习。

⑴在。里填“<”">”或“二”。(练习二十三第10题第3小题。)79cm08dm 100cmO1m 99cmO1dm10dmO1m 9dm090cm 45cmO45dm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方法。追问:79cm<8dm,你是怎样想的?想:8dm=80cm,79cm<80cm,所以,79cm<80dm。追问:10dm=1m,你是怎样想的?想:1m=10dm,反过来,10dm=1m,所以10dm=1m。(2)在()里填合适的单位。(练习二十三第10题第2小题。)TOC\o"1-5"\h\z一棵大树高约18( ),教室宽约6( );一只小虫子长约2( ),桌子高约8( );小明身高约98( ),数学书长约26(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想法。想:一棵大树高约18m,因为大树很高,量较长物体的长度用单位米。米。一只小虫子长约2cm,因为小虫子的身子很短,量很短物体的长度用单位厘桌子高约8dm,因为桌子高度不足1m,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单位分米。米。3.拓展练习。(1)分别量出下面长方形和正方形四条边的长,你发现了什么?①量长方形和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②小组交流发现。③全班交流发现。学生1: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学生1:长方形的两条短边相等。学生2:长方形对边相等。学生3:正方形四条边相等。(2)修改数学日记。昨天晚上,我用17dm长的铅笔做完作业后量得爸爸的身高是160m。学生独立修改后交流想法。4.小结。在准确运用长度单位中,应先想想1cm、1dm、1m到底有多长,再想这些长度单位间的关系。设计意图:针对学生建立1cm、1dm、1m长度观念较难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在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换一换、改一改等数学活动中独立思考,交流想法,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四)反思总结,概括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或者有哪些要提醒同学们的?学生1:我知道1dm=10cm,1m=10dm,1m=100cm。学生2:我知道怎样换算单位。学生3:我想提醒同学们要正确用单位,不然就要闹笑话。学生4:我还要提醒同学们要记准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设计意图: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本环节中,教师不但要注重让学生谈知识方面的,更要谈获得知识的方法。♦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这一节课中,十分体验了“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学习”,不管在哪个内容的复习上,都没有离开学生自主的交流,教师只站在指导的位置,对于学生之间不能解决的问题只做点拨,教师在关键的时候位置却少不了适当的点评。虽然,这一节课的设计内容不多,但却很充实,因为教师把握好知识的关键,让学生成了知识的主人,让孩子在互相的交流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进而使知识内化。

从这一节课的整体效果来看,确实是一节优质高效的课堂。我们看到,复习题目的容量不是复习课的关键,关键是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它要让学生摸清知识的根与叶。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一、直接写出得数(每空1分,共14分)。.3x6= 8x7= 63+7= 6+6= 8x1=13-8= 81+9= 4x5= 9+1= 54+9=5x7-5= 48+8+20= 7x6-42= 72+8+9=二、我会填。(每空1分,共36分)1、一星期有7天35天是()个星期。2、6x7=42读作( ),这个算式表示()个()相加是42或表示()个()相加是42.3.把3.把35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5,列式为(),算式中()是被除数,()是除数,商是()。4、把12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个。36个☆每6个分成一份可以分成()份。5、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小明身高116( )旗杆高12( )数学书长大约2( )课桌宽40( )铅笔长大约2( )教室长9( ).45里面有( )个5,45是5的()倍;3的9倍是()。.在()里填上适当的数。.()()x4=36 63+(3x4+( )=16 24+4-(8、在。里填上“〉、〈或="。8x5040+8 2604x772-63054+6 6072+88dm072cm 1m088cm)=9 8x()=64)=0 42-5x()=24006x66m015dm5dm050cm三、我是小法官(对的打“J”错的打“X”共10分)。TOC\o"1-5"\h\z1、7个3相加,列成算式是3x7。 ()2、三角板上最大的角是直角 ( )3、5+5+5+4可写成5x4-1。 ( )4、两个数的和一定比这两个数的积小。 ( )5、12。3读作:12除3. ()四、看图连线或填数字(共7分)小亮 小红 小明)厘米)厘米)厘米五、操作题。(6分)六、列式计算。(6分)1、7的6倍是多少2、32是4的几倍3、9的5倍加6是多少六、应用题。(前三题每题3分,后三题每题4分,共21分)1、有24个苹果,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得多少苹果?2、二(1)班站队做广播操,如果每排站8人,正好站成了5排,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3、一双布鞋7元钱,一双皮鞋的价钱是布鞋的9倍,一双皮鞋多少钱?.4、有27个同学去划船,湖里有7只船,每只船限坐4人,这些船够坐吗?5、阿姨买了8盆花每盆9朵送给叔叔后还剩23朵送给叔叔多少朵?6、一根绳子长40分米围绕学校的大树绕了5圈,还剩5分米,围绕这颗大树一圈是多长?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终评估试卷(A)评估标准题型小题考查知识点难易程度分值备注直接1口诀的熟练程度容易

写出得数计算的正确性容易1分我会填135里面有几个7中等1分2乘法的读法和意义容易3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容易4除法的意义较难5长度单位的运用中等6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问题容易7加减乘除灵活运用较难8乘法口诀算出得数比大小容易我是小法官1根据乘法意义列算式容易2分2认识三角板上的角容易3连加改写乘法中等4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积比大小较难5除法算式的读法容易看图连线或填数字1观察位置较难1分2用厘米测量长度容易1分操作题1会画各种角容易2分列式计算1“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列式计算容易2分2“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列式计算容易2分3“一个数的几倍在加上一个数”列式计算中等2分解决问题1利用“平均分”列出除法算式容易3分2利用“几个几相加是多少”列出乘法算容易3分式3利用“倍”的认识列出乘法算式容易3分4利用“几个几相加是多少”列出乘法算式后比大小中等3分5乘减法解决问题较难3分6减除法解决问题较难3分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终评估试卷(A)试卷讲评一、试卷总体分析:.本张试卷共有六道大题,题量合适,容易题型占56%,中等题占20%,较难题占:22%,考察的内容涉及全册所学的内容,考察的内容很全面。二、试卷讲评:(一)直接写出得数,共有14个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们口诀的使用情况。答案:1856 91 859209 63026 018(二)我会填,共有8小题。答案:1.5 2. 6乘7等于42 7667 3. 35.7=53575 4.465.厘米米分米厘米分米米6.99277.978468 8.><>=<>>>=讲评:(1)这道题主要是考察学生是否知道35天是几个星期,也就是35里面有几个7,用除法做。(2)这道题主要考察孩子们对乘法的意义和读法的掌握,知道乘法的两种表示意义,都是几个几是多少。(3)知道“平均分”用除法做,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注意不要混淆。(4)这是平均分的两种分法,看学生们的掌握情况。(5)这道题考察学生们对于长度单位的理解和使用情况,主要是让学生们注意1厘米、1分米、1米大约多长有个大体的概念。(6)这道题考察了学生对“倍”概念的理解和使用情况,“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做;“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做,不能混淆。(7)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们口诀的灵活运用情况。(8)这道题学生们要知道比较两数的大小,必须先算出得数才能比较大小的先后顺序。(三)我是小法官。答案:"”“义义讲评:(1)这道题主要考察孩子们能否真正理解乘法的意义,引导孩子注意7个3相加,列加法算式是:3+3+3+3+3+3+3=21,这样求几个相同家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即:3x7=21.(2)这道题,要求孩子们把三角板每个角的样子要印刻在脑海中。(3)这道题要引导学生理解5x4-1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在理解5x3的基础上去理解5x4。(4)这道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举例子的方法。例如:2+2=2x2(5)对于除法算式的读法要和乘法算式的读法分开,容易混淆。(四)看图连线或填数字。答案:1.略。 2.753讲评:观察方位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不相同。让孩子们先说一说每个人的观察位置,然后再连线。让学生先说一说,学生尺上面每个格是多少,然后再说每个物体的长度就简单了。(五)操作题。答案:略讲评:先让孩子们说说什么样的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然后再画图。(六)解决问题答案:1.24^8=3(个)答: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得3个苹果。8x5=40(人)答:二(1)班一共有40人。7x9=63(元)答:一双皮鞋63元。4x7=28(人)27<28答:够坐。9x8=72(盆)72-23=49(盆)40-5=35(米)35转=7(米)答:围绕这棵大树一圈是7米。讲评:.让学生理解把24个苹果,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就是把24平均分成8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让学生重点理解每排站8人,站了5排,就是5个8,所以用乘法计算。.让学生重点理解一双布鞋7元,一双皮鞋是布鞋的9倍,就是9个7元是皮鞋的价钱,所以用乘法计算。.船够不够坐,要看这7条船一共能坐多少人,所以要先求出7x4=28人,这28人和27人去比较,才知道结果。.要求送给叔叔多少朵花,就要先知道一共有多少朵花,列式:9x8=72(盆)在这72盆里去掉剩下的23朵,其余的就是送给叔叔的花。.40分米的绳子,绕了5圈,关键是还剩5分米,说明这5圈只是用了这根绳子的40-5=35米,所以求一圈的长度也就是把这35米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52=7米长。.三、教学措施:1、在平时的习惯培养中继续渗透细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书写习惯。2、在平时的练习中多让学生接触各种题型,重点训练学生的读题和理解。3、用不同题型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训练。尤其对学生掌握较差的题型加大训练力度。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检测题(B)一.我会填.(共27分)1.7X□=63□义6=42 □*□=49 □X□=242.小红有6朵花,小军的朵数是小红的3倍。小军有多少朵,列式为)。这个算式读作()。.红花有18朵,黄花有6朵。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多少倍,列式为),这个算式读作()。),这个算式读作()。.一个数比32大,比40小,是4的倍数,这个数是()。5.f♦♦♦♦5.f♦♦♦♦()+( )+()=(()-()=()♦♦♦♦) ()X()=()()+()=()6.7个4相加的和,列式();35里面有()个5,列式();6.7个4相加的和,列式();35里面有()个5,列式();4的9倍是(),()的5倍是10;50比19多()。.☆☆☆☆☆☆☆☆☆☆☆☆OOO☆比。多()个,()的个数是()个数的()倍。.口里最大能填几?□X8V33 4XEIV37 48>DX9 25>DX6二、我会选。(共6分).二(1)班有36个同学,每4个同学为一组,能分成()个小组?A、8B、9C、10TOC\o"1-5"\h\z.有一盘桃子,比6个多,比10个少。平均分给4只小猴子正好分完,这盘桃子一共有( )个。A、7 B、8 C、9.一盘糖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3个。( )?A、还剩几块糖果B、一共有几块糖果C、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分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X”。(共8分)1.把10本数学书分成2份,每份一定是5本。()2.24是8的3倍,也就是24里面有3个8。()3.计算3X7和21+3用的口诀都是三七二H^一。()4.100厘米比1米长。()四、计算。(共8分)75厘米—9厘米=( )厘米 18米+60米=()米68厘米—27厘米=()厘米 40米+15米=()米

五、操作题.(共6分).画一个直角和一个比直角小的角。.在下面正方形中,减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画一画。六、列式计算。(共12分)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比36少27,积是多少?56里面有几个8?6的8倍是多少?被除数是27,除数是9,商是多少?七、解决问题(33分).一只手有5个手指,那么两个人共有多少个手指?答:两个人共有()个手指。.商店有6把水果刀,铅笔刀的数量是水果刀的5倍,有多少把铅笔刀? 答:有()把水果刀。.有4盆黄花、5盆红花,每盆都开6朵花,一共开了几朵花? 答:一共开了()朵花。答:二年级一班有()人。答:二年级一班有()人。5.钢笔每支12元笔记本每个4元。(1)买1支钢笔和1个笔记本一共要多少元? 答:一共要( )元。(2)买1支钢笔的钱,可以买几个笔记本? 答:可以买( )个笔记本。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终评估试卷(B)

评估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