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必修1 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现代中国的外交 第17讲 现代中国的外交_第1页
23必修1 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现代中国的外交 第17讲 现代中国的外交_第2页
23必修1 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现代中国的外交 第17讲 现代中国的外交_第3页
23必修1 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现代中国的外交 第17讲 现代中国的外交_第4页
23必修1 第五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现代中国的外交 第17讲 现代中国的外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讲现代中国的外交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背景(1)国际环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对峙。(2)国内环境:新中国成立。(3)国家利益:新中国进行政权巩固和建设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2.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3.基本方针内容含义意义“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巩固和维护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一边倒”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4.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新中国建立后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2)《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获得苏联援助,打破美国经济封锁。(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②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③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4)参加日内瓦会议①背景:1953年朝鲜停战后,美国舰队盘踞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②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③特点: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④成果: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周恩来的建议推动了会议成功,提高了新中国国际地位。(5)参加万隆国际会议召开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在万隆特点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内容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结果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作用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同更多的亚非国家建交;万隆会议反映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教材补缺20世纪60年代外交的曲折发展(1)政策:“两只拳头打人”和“一大片”的外交政策。(2)原因①朝鲜停战后,美国继续敌视中国。②20世纪50年代末期,苏联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中苏关系紧张,我国外交环境恶化。(3)表现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中国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加强同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往来。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中国先后又与柬埔寨、老挝、古巴等20多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4)影响:大大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扩大了中国在世界的影响。二、20世纪70年代外交的新局面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原因: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表现: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3)意义:是中国外交的巨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中美关系正常化(1)背景:世界局势的重大变化使中美对改善关系有了共同的要求。(2)过程试探之旅“乒乓外交”(以民促官)。1971年4月,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旋风之旅基辛格秘密访华。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正式建交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3.中日邦交正常化(1)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2)标志: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了建交联合声明。4.意义(1)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2)打破了长期以来因美国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3)揭开了中美、中日关系的历史新篇章,对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易错提醒关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几点认识(1)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2)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并不等于中美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但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1.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1)背景①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②战争的危险虽然存在,但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增长,维护世界和平还是有希望的。③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和周边环境。(2)表现①不结盟政策:中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②多边外交: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正常关系。③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④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有了变化,世界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3)影响: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安定的国际环境;促进了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不可忽视的力量;有利于中国的改革开放。2.新时期重大外交活动(1)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发挥中国在联合国重大国际事务中的决策作用;积极参与联合国安理会组织的维和行动,对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2)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上海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促进亚太地区合作发展。(3)倡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①成立:2001年,中、俄、哈、吉、塔、乌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②活动: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经济文化等领域广泛交流。③意义:维护中亚地区和平稳定,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4)参与多边经济领域的外交活动:1980年,中国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席位。2001年底,正式加入WTO。(5)意义: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性和地区性组织,扩大并深化了多边外交关系,为中国在新世纪拓宽发展空间奠定了良好基础,赢得了和平的发展环境和良好的国际信誉,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图示构史新时期外交调整及成就考点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1.“一边倒”(1)“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并不是放弃独立自主的原则,不是指依附于苏联,而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2)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和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不矛盾,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针对练1(2018·潍坊高三模拟,7)“中国领导人一直是用革命者的眼光看世界的……他们当时在给国家分类时,标准实际上是很具革命性的,在他们眼中,除苏联阵营的国家外,其他不是帝国主义国家,就是被帝国主义或反革命势力控制的国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新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A.“一边倒”B.“另起炉灶”C.“不结盟”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答案A解析根据“革命者的眼光”“标准实际上是很具革命性的”等信息可知,这是一种革命外交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新中国实行了“一边倒”政策,故A项正确。2.“求同存异”方针(1)同:中国和亚非国家都曾遭受殖民统治;都面临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都要求加强团结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2)异:中国和亚非一些国家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3)“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1.全面认识“一边倒”政策及其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关系(1)“一边倒”方针是在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下采取的,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矛盾。(2)在两极格局中,美国的外交孤立使中国只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最终中苏建交,并与苏联签订同盟互助条约,成功突破外交封锁。(3)两者最终目的是捍卫独立和主权;倒向社会主义阵营,并不意味着盲目顺从苏联而不维护国家利益。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突出特点及作用(1)特点(2)作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①提供了相同或不同的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和发展相互关系的正确指导原则。②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③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促进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关系的发展和改善。3.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1)革命性①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及解决的问题有密切联系。②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方针,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三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2)结盟性①“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②“一边倒”是由新中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所决定的。(3)平等性: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提出了外交三大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也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家国情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植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植于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的沃土中。它谋求各国的和平共处,争取各个主权国家的和谐共存状态,体现了中国“和”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思想。考点二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中国外交1.不结盟政策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为“不结盟”。“不结盟”是指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也不支持它们一方反对另一方;对所有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2.多边外交多边外交是指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在常设的或特别的全球性或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国际会议中的互动。与多边外交相对立的概念是“双边外交”。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针对练2(2018·江西百所名校高三阶段性诊断,14)2017年9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上指出:“中国……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发挥联合国在捍卫和平、建设和平、预防和制止冲突方面的主渠道作用。”这实际上反映了当代我国()A.积极推行不结盟政策B.推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D.积极谋求睦邻友好答案B解析不结盟政策是指中国不和任何大国和大国集团结盟,材料信息体现不出上述含义,故A项错误;材料实际上反映了我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B项正确;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是我国外交始终坚持的原则,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积极谋求睦邻友好是我国外交始终坚持的原则,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D项错误。3.无敌国外交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推行的外交政策,该政策内涵是: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主张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扩大互利合作。4.伙伴关系伙伴关系,国际关系学术语。是指在国际交往中,国家间为寻求共同利益而建立的一种合作关系。战略伙伴关系指在双边或多边国际事务中,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全面伙伴关系涉及伙伴国间共同关心的所有问题。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和影响(1)原因:对美国来说,主要基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西欧和日本的冲击、美国深陷侵越战争泥潭等因素;对中国来说,主要基于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需要、改善中国国际地位、毛泽东等领导人的因素等。(2)影响:对中国而言,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破了外交的僵局,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对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对美国而言,对苏联起到了战略威慑作用,促进了美国的战略调整和收缩;对世界而言,有利于世界局势的缓和及世界的和平、发展;对中日而言,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材料1950年12月美国政府要求“所有希望向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出口任何商品的个人和公司必须申请出口许可证”。1951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巴特尔法》,规定违反禁运条例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的国家,美国将停止向其提供援助。——《中美关系史(1949~1972)》要求:依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的表现。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物资禁运,经济封锁。材料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上述的不利形势。……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原则的最终形成和确立。——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观点思考方向历史结论角度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原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为了打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外交孤立和封锁角度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角度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答案角度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中国外交从强调意识形态为主向维护国家利益转变(从“革命外交”转向“和平外交”)。角度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材料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谢益显《中国外交史》要求:分析材料,论证说明为什么说《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就解决了阻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一个关键问题。该公报的发表使中美结束了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此后中美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1.(2016·课标全国Ⅰ,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答案B解析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所以中国加大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故选B。A项是在20世纪7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全方位外交”出现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排除C;打破欧美对华经济封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没有明确的时间,排除D。[技巧点拨]解答这类试题要用“此消彼长法”。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贸易额的上升实际上意味着中苏贸易额的下降,从当时中苏关系考虑。2.(2015·海南单科,25)1971~1978年,我国共援助37个第三世界国家建成了470个项目,超过1955~1970年建成的援外项目总和,对外经济援助的支出为前16年总和的109%。这反映了()A.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B.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D.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答案D解析据材料中“1971~1978年,我国共援助37个第三世界国家建成了470个项目”可知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出现转折的情况下,向第三世界国家积极进行经济援助,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故D项正确。1.(2019·哈师大附中模拟)1950年~1956年,中国出口总额由5.5亿美元上升到16.5亿美元,进口总额由5.8亿美元上升到15.6亿美元。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新中国建立实现民族独立 B.改善了同西方国家的关系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答案C解析新中国建立实现民族独立与新中国成立初期进出口总额变化无关,故A项错误;1950年到1956年,新中国没有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系,故B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国的进出口是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交往,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是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与进出口总额的变化无关,故D项错误。2.(2018·百校联盟全国Ⅰ卷4月联考,30)1961年2月8日,毛泽东接见法国参议员密特朗时说,中法之间存在一堵墙,但是“只要在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下,是可以拆掉的”。这说明当时中国外交()A.开始对外谋求“求同存异”B.有意打破中法间意识形态的束缚C.旨在摆脱苏联外交的影响D.致力于打破美国对华的外交封锁答案B解析不是开始对外谋求,“求同存异”提出于1955年,与材料中“1961年”不符,故A项错误;冷战背景下,意识形态上一个是社会主义,一个是资本主义,与材料中“中法之间存在一堵墙”相符,故B项正确;当时中苏关系已经恶化,与材料中“中法之间”不符,故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一直面临美国对华的外交封锁,与材料中“1961年2月”不符,故D项错误。3.(2019·九江模拟)1973年,毛泽东主席在会见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时提出“一条线”构想,“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建立国际统一战线。这个“一条线”战略构想是()A.与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和平联盟B.与美国共同领导国际统一战线C.在外交上彰显以阶级斗争为纲D.反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策略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一条线”中的美国、日本等国家,可知并不是与第三世界国家联盟,故A项错误;中美关系缓和并不是要与美国共同领导国际统一战线,故B项错误;与美国、日本的缓和及构建统一战线,说明中国在淡化阶级斗争,故C项错误;中国此时与美国、日本缓和关系,主要是针对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及中苏关系恶化,所以其目的是反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一种策略,故D项正确。4.(2018·河北5月冲刺模拟,31)下图为1949~2013年《人民日报》有关“对外援助”报道中的援助事由统计,由此可见,20世纪80年代对外援助()A.带有明显的不结盟色彩B.由政治导向为主转向多元需求C.被报道的数量日趋减少D.以援助亚非拉革命为主要目标答案B解析根据图表可知20世纪80年代因“外国侵略”而援助的比例急剧减少,而其他几类援助逐渐上升,这反映了80年代我国对外援助由政治导向为主转向多元需求,故B项正确。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8·晋城一模,14)据统计,中国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的比例,1950年仅为25%,1953年上升到76%。这一变化()A.是“一边倒”政策影响的结果B.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C.保证了“一五”计划顺利完成D.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和封锁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国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贸易额从1950年到1953年呈上升趋势,可知是受到“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故A项正确。2.(2018·燕博园高三综合能力测试,31)英国在1950年初承认了新中国,这是因为一方面英国在华商业利益集团基于上海、香港的现实利益,成为推动英国政府的压力集团;另一方面,英国政府认为中共与苏共区别很大,可以通过外交手段,防止中国彻底倒向苏联。下面表述正确的是()A.说明该时期中国已经放弃“一边倒”战略B.表明中国政府承认英国在华企业特殊利益C.说明了英国政府参与“一五”计划的兴趣D.表明新中国对外的根本政策是“独立自主”答案D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就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不屈服任何外来压力包括苏联,正是这一政策使得英国考虑经济与政治的利益,才率先承认中国,故D项正确。3.(2019·潍坊模拟)1956年,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愿意和世界上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建立友好关系。这一外交政策提出的背景是我国()A.提出了“另起炉灶”方针B.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C.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答案C解析1953年中国提出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凡愿意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家,中国均愿意与之建交,这符合材料内容,故C项正确;1956年,中苏关系开始出现一些分歧,但中国依然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60年代中苏关系全面恶化才调整与苏联的外交政策,故D项错误。4.(2018·河南中原名校联盟质量考评,31)1955年12月泰国经济文化代表团秘密访华,这期间,中泰两国签订了《中泰贸易会谈纪要》。1956年6月马来西亚宣布取消不准向中国输出橡胶的禁令。1956年8月新加坡工商贸易考察团访华,达成了一些贸易协定。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我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B.万隆会议改善了我国对外关系C.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D.当时我国的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答案B解析“一边倒”外交方针处理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而泰国等国并非社会主义国家,故A项错误;万隆会议改善了我国对外关系,会后与更多如泰国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故B项正确;C项说明经贸往来的必要性,但不是20世纪50年代这一特定时期与泰国等国经贸往来加强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实力比较薄弱,故D项错误。5.(2019·鄂尔多斯模拟)新中国初期,在接到出席某会议的邀请后,周恩来提出:“应尽一切努力,务期达成某些可以获得一致意见的解决办法的协议,甚至是临时性的或个别性的协议,以利于打开经过大国协商解决国际争论的道路。”在该会议上中国()A.推动了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促成印度支那地区局势缓和D.打开与亚非国家交往的大门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朝鲜问题没有和平解决,故A项错误;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中印会谈,故B项错误;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故C项正确;打开与亚非国家交往大门的是1955年的万隆会议,故D项错误。6.美国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饶伯森说:“这一会议为周恩来提供了讲坛,使他可以在反殖民主义的掩护下向一些幼稚的听众传播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中共还可能提出一些没有一个亚洲国家领导人敢于反对的反殖民主义的决议。”这一会议()A.促使了中国成为世界五大国之一B.认同了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C.提出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新主张D.推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为周恩来提供了讲坛”“反殖民主义”推断,这一会议是1955年的万隆会议,会议认同了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故B项正确。7.(2018·吉林二模,13)20世纪六十年代末,沈阳、长春等城市的高等院校或外迁,或裁并,或疏散;修建地下防空工事是当时各级革委会普遍重视的工作。黑龙江省把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学生以及街道居民都以民兵的形式组织起来,实现全民皆兵。东北地区出现的这一变化的客观因素是因为()A.边境局势的持续紧张B.“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方针的影响C.中苏两国关系开始恶化D.朝鲜半岛“冷战”局面的持续发展答案A解析20世纪六十年代中苏关系持续恶化,东北边境形势持续紧张,导致东北的国防战备相对吃紧,故A项正确;B项属于主观方面的影响,故B项错误;C项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与材料时间限制不符合,故C项错误;材料叙述的是20世纪60年代而不是50年代,朝鲜半岛处于相对缓和的状态,故D项错误。8.(2018·齐鲁名校高三第一次调研,18)1963年,毛泽东提出发展“两个中间地带”,即“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一外交策略的提出所产生的影响是()A.亚非会议的顺利召开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推进了新型区域合作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初步提出答案B解析毛泽东“两个中间地带”外交战略的提出,有利于团结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为日后中国重返联合国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契机,故B项正确。9.(2018·石家庄模拟)就1970年的第25届联大会议,尼克松在回忆录中说:“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无可挽回地瓦解了,以前支持我们的几个国家已经决定在下次表决时转向支持北京。”这说明()A.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发生分化B.新中国国际影响力日渐凸显C.美国对华的冷战思维在加强D.发展中国家坚决支持新中国答案B解析影响外交关系的根本因素是国家利益和综合国力,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因为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第三世界国家的大力支持,中国国际影响力日渐凸显,故B项正确。10.(2018·菏泽模拟)在一份公报中有这样的表述: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这表明()A.中美关系终于实现了正常化B.中美关系正经历严峻的考验C.中国已经提出一国两制构想D.中美正在寻求正常化的道路答案A解析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与材料中“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相符,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从此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故A项正确。11.(2018·唐山模拟,31)新中国成立后,对外关系方面主要有四次建交高峰(如下图所示),其中第四次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这一时期中国建交的对象主要集中于()A.非洲和欧洲 B.亚洲和北美洲C.亚洲和欧洲 D.非洲和亚洲答案C解析20世纪90年代初苏东剧变,因而此时期中国建交的对象主要集中于原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亚洲和欧洲国家,故C项正确。12.“对于一国本身来说,它将阻止外来敌对势力的渗透,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它倡导多方面的合作,会给国家的发展带来裨益。对于双边和多边关系来说,它不仅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而且为形成长远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材料评价的国际组织是()ABCD答案B解析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与材料中“不仅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而且为形成长远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相符,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18·华中师大新高考联盟测评,41)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针对外部强敌对晚清政府与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观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也是中国外交近代转型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推进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领域内西学东渐的进程;指导了中国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和外交机构的建立;推动了外交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在中国的形成、发展和运用。——摘编自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政策的转型》材料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各国要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思想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是当代中国外交重大创新成果,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已多次被联合国文件引用,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摘编自杨洁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历史影响。(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外交理念变化的表现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答案(1)特点: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呈现出被动转型的特征。评析: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但促进了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指导了外交机构的建立;推进了外交学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加速了西学东渐的进程等。(其历史影响从政治、外交及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即可,言之有理、条理清晰即可酌情给分,原则上4个要点)(2)表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等。(原则上答出3个要点,答案相近即可酌情给分)意义:反映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促进了世界繁荣进步。(原则上答出3个要点,答案相近即可酌情给分)14.(2018·石家庄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外交是国家实施政策的手段之一,外交的目的归根结底也是国家的目的。一个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从根本上说不是国际环境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国家的内部政治决定的。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晚清并非弱国,晚清及近代中国的经验不是“弱国无外交”,而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