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增长模式转变吴敬琏_第1页
向新增长模式转变吴敬琏_第2页
向新增长模式转变吴敬琏_第3页
向新增长模式转变吴敬琏_第4页
向新增长模式转变吴敬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一五”:向新增长模式转变

吴敬琏

南京农业大学金陵研究院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05年6月

向新增长模式转变吴敬琏共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页!2演讲提纲1.引言工业化并不必然存在“重化工业阶段”工业化中后期增长的主要来源我国增长模式的主要问题怎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制度是决定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向新增长模式转变吴敬琏共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页!31.引言十五届五中全会(2000)和十六大(2003)要求“转变增长方式”和“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但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进入21世纪以来,粗放增长问题愈演愈烈,终至酿成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的经济过热,被迫在2004年开始强制降温认真对待,坚决改变增长方式,成为保持长远持续较快发展的关键向新增长模式转变吴敬琏共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页!2.1“重化工业阶段”理论90年代末期以来的“重化工业热”,是由我国特殊的体制引起但是,一些学者引用1931年德国经济学家W·霍夫曼提出的“霍夫曼定理”为之作理论论证,使人误认为“重化工业化”乃是,“历史必然”,“符合客观规律”其实,“霍夫曼定理”并非“定理”,而是根据西方国家早期增长经验或旧型工业化道路作出的预言4向新增长模式转变吴敬琏共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页!2.3马克思最早指出了这种增长模式的弊病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在资本积累过程中“有机构成”(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的提高必然导致两条规律的出现:(1)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规律-竞争加剧-资本的积聚和集中(2)相对过剩(失业)人口增加的规律-无产阶级贫困化-阶级斗争加剧“资本主义的丧钟就要敲响”的结论即由此作出5向新增长模式转变吴敬琏共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页!在先行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后期,马克思和霍夫曼的下述预言并没有实现利润率没有因为资本深化而呈现下降趋势失业率大体不变,工资水平随着人均产量的增长而提高在国民经济的三个产业中,增长最快和居于主要地位的,不是工业和重工业,而是服务业原因:增长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主要靠效率提高推动经济增长

2.5现代经济增长:新型工业化道路6向新增长模式转变吴敬琏共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页!7

3.2.1效率提高的主要源泉2:服务业的作用服务业,特别是从事制造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异军突起,霍夫曼定理没有得到证实先行工业化国家的工业化后期阶段,服务业比重一直高于工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一体化和“工业化”概念的扩展:服务业-工业化(Service-Industrialization)向新增长模式转变吴敬琏共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7页!8

英国工业化进程中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年份18011831185118711881189119011924193519511955农业3323201410964465工业2334343838384040384548服务业4442454852535456584947

美国工业化进程中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年份1799181918391849185918691879188919001920农业40343542413430242921工业13141618162220282532服务业48515040434450484647

3.2.3效率提高的主要源泉2:服务业的作用向新增长模式转变吴敬琏共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8页!9

2001年主要国家和地区服务业净产值占GDP的比重(%)农业工业服务业中国香港0.215.584.3美国1.424.474.2德国1.123.971.0中国台湾2.031.067.0日本1.431.866.8新加坡0.134.465.5韩国4.441.454.2印度21.427.050.6中国大陆15.251.233.6

3.2.5效率提高的主要源泉2:服务业的作用向新增长模式转变吴敬琏共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9页!10诺斯估计,20世纪80年代美国国民收入的45%用于交易冯国经:从原料到消费的整个价值链中,制造占1/4,流通占3/4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的整体效率

3.2.7效率提高的主要源泉2:服务业的作用向新增长模式转变吴敬琏共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0页!1978~2002年我国经济平均年增长9.3%,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TFP贡献率分别为59%、9%和32%(国家信息中心)美国、德国、法国、印度等国GDP中用于投资的占10%~20%,我国为40%~45%;上述国家每增加1亿元GDP需要投资1亿~2亿元,我国最近3年约为5亿元(马凯)

4.1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资本积累和资源投入增加11向新增长模式转变吴敬琏共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1页!124.32001年以来出现的问题

“十五”计划(2001~2005年)提出要以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作为主线;问题在于由谁来调整经济结构和如何调整经济结构在前述的体制和政策环境下,许多政府官员把“结构优化”理解为大量投入土地、信贷等资源,实现产业结构的“重型化”向新增长模式转变吴敬琏共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2页!

4.4.1扬短避长,降低效率

提高经济效率的首要要求是“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我国资源禀赋的特点是:人力资源丰富、自然资源短缺、资本资源紧俏、生态环境脆弱

在这样的条件下集中力量发展重化工业,显然是扬短避长,妨碍效率提高13向新增长模式转变吴敬琏共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3页!

4.4.2放松了技术创新和提高效率的努力

要素价格扭曲和政策向重化工业、加工业倾斜使不少企业陷入低价竞争的漩涡放松了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提高效率的努力我国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投入大大低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14向新增长模式转变吴敬琏共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4页!154.4.4我国人均资源与世界平均水平比较资源种类我国人均占有水平占世界人均水平比重耕地0.1公顷42淡水2257立方米27森林0.12公顷20矿产保有储量潜在总值其中:煤炭(探明可采储量)石油(剩余储量)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铁矿石

0.93万美元

98.94吨2.7吨769立方米36吨

585311371

向新增长模式转变吴敬琏共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5页!

4.4.5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高污染产业的过度发展,造成我国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如果不下决心扭转这种过度消耗资源、过度污染环境、经济粗放发展的局面,我们将“无法向历史交代,无法向人民交代,也无法向子孙后代交代”16向新增长模式转变吴敬琏共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6页!4.4.7隐含金融风险旧型增长模式下的发展靠大规模投资支撑在我国,过量投资主要是靠国家银行贷款无效投资使银行系统潜在的不良资产和金融风险积累17向新增长模式转变吴敬琏共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7页!

5.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18双重含义:相对于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的早期增长模式而言的“新型”;发展中国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新型工业化道路”强调的是增长模式的转变,而不仅仅是在重化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导入新技术向新增长模式转变吴敬琏共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8页!

5.3.1改变增长模式:继续深化体制改革19

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加快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限制政府对市场,特别是要素市场的不合理干预,矫正价格扭曲,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建设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对现行财税制度和政绩考核指标进行改革向新增长模式转变吴敬琏共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9页!5.3.3改变增长模式:加快服务业的发展20改变“重制造、轻服务”的产业政策取向,鼓励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密集性服务业的发展放宽对服务业的管制,改善服务业的经营环境鼓励和帮助制造业企业向高附加价值和高盈利率的上、下游延伸发展现代综合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从“软三元”取得利润(冯国经语)向新增长模式转变吴敬琏共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0页!

6.1制度是决定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21旧体制的遗产导致旧型工业化道路的复归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增长方式—加快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率的关键是完善机制和制度向新增长模式转变吴敬琏共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1页!2.2先行工业化国家的发展阶段和增长模式22阶段Ⅰ-“起飞”前的经济发展,主要靠土地等自然资源投入实现增长

阶段Ⅱ-“早期经济增长”,主要靠物质资本积累和机器代替手工劳动实现增长(“旧型工业化道路”)阶段Ⅲ-“现代经济增长”,主要靠人力资本积累和效率提高实现增长(“新型工业化道路”)

阶段Ⅳ-信息化带动的经济增长向新增长模式转变吴敬琏共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2页!2.4“霍夫曼经验定理”:工业化早中期经验的外推231931年,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W.Hoffmann)在工-农两部门框架下根据工业化早中期资本品生产比消费品生产增长更快的经验事实,预言工业化后期阶段资本品生产将占主导地位后来,这一预言被推演为工业化后期阶段将是“重化工业化阶段”的“霍夫曼经验定理”向新增长模式转变吴敬琏共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3页!

3.1效率提高的主要源泉1:“基于科学的技术”的广泛运用2419世纪中期实现了对科学发明和技术创新激励的制度化,大大激发了科学家、技术人员和企业的创造热情第二次产业革命以后,“基于科学的技术”得到广泛运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新产品大量涌现,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向新增长模式转变吴敬琏共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4页!

3.2.2效率提高的主要源泉2:服务业的作用

25服务业就业在上个世纪之交超越工业(麦迪森(2001):《世界经济千年史》,第87页)英国美国1700农业工业服务业562222---1820农业工业服务业3733307015151890农业工业服务业1643413824381998农业工业服务业2267232374英国和美国的就业结构(1700~1998年)(%)向新增长模式转变吴敬琏共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5页!26

日本工业化进程中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年份1955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农业19.212.89.55.95.33.53.12.41.81.3工业33.740.840.143.138.836.535.135.730.328.4服务业47.046.450.350.955.960.061.861.867.970.2

韩国工业化进程中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年份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2农业36.437.827.125.014.812.68.56.24.74.0工业20.324.829.533.539.941.043.143.242.440.9服务业43.437.343.441.545.346.548.450.652.955.1

3.2.4效率提高的主要源泉2:服务业的作用向新增长模式转变吴敬琏共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6页!

3.2.6效率提高的主要源泉2:服务业的作用27随着经济的发展,产品附加价值不断向价值链的上、下游转移上游中游下游附加价值R&D,材料,采购,设计加工、组装、制造品牌、渠道、物流、金融20世纪60~70年代20世纪90年代向新增长模式转变吴敬琏共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7页!

3.3效率提高的主要源泉3:信息化28上述两个潮流的汇聚促成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现代信息技术(IT)和信息通信技术(ICT)的产生和发展ICT提供的高效信息服务对各行业交易成本的降低和整体效率的提高起了巨大的作用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也努力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快工业化进程,“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向新增长模式转变吴敬琏共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8页!

4.2我国1979年以来的增长模式调整

29经过1979年和1981年的调整,经济结构有所改善,农业、轻工业和服务业获得一定发展“九五”计划提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缺点是着重于改变结果(增长方式),而没有着重改变原因(工业化道路),因而效果不明显许多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相适应的制度和政策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1)各级政府的资源配置权力;(2)政绩评定指标;(3)现行财税制度;(4)生产要素低价政策和无偿调拨体制

向新增长模式转变吴敬琏共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9页!4.4.1不能“扬长避短”,有效地配置资源4.4.2放松技术创新和提高效率的努力4.4.3抑制服务业的发展4.4.4造成煤电油及其它资源的高度紧张4.4.5造成生态环境破坏4.4.6增加解决就业问题的难度4.4.7隐含银行不良资产积累的金融风险30

4.4走旧型工业化道路引发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向新增长模式转变吴敬琏共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0页!

4.4.1电解铝的例子

312003年我国出口铝锭125万吨,比2002年多出口50万吨,增加收入6.9亿美元;同年原料增加及价格上涨、海运费上涨等因素导致全行业成本增加6亿美元账面盈利:6.9-6=0.9亿美元(约合RMB8亿元),不包括:(1)资源投入的机会成本(2)环境污染造成的社会成本;(3)资源紧张给人民生活带来的损失以耗电的机会成本为例:多耗电75亿千瓦时,占全年缺电总量的15%~20%,直接经济损失约RMB100亿元严峻的现实:2005年电解铝全行业亏损向新增长模式转变吴敬琏共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1页!世界银行1984年报告指出,1980~1981年度服务部门在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17%,大大低于当时典型中等收入大国(40%)和典型低收入大国(35%)2001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33.6%,大大低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45%);近年来不升反降

3219801985199019952000200120022003200421.428.531.330.733.433.633.533.131.8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变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我国产业发展集中于低附加值、低盈利的加工环节,在国际分工中“卖硬苦力”(陈志武语)

4.4.3服务业发展滞后影响了经济的整体效益向新增长模式转变吴敬琏共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2页!332.4.4相对贫瘠的自然资源无法支撑高资源耗费的粗放增长2003年我国GDP占世界4%,而资源消耗石油7.4%、原煤31%、铁矿石30%、钢材21%、氧化铝25%、水泥40%(马凯)如果不能以最少的资源消耗生产最大的价值,然后通过国际交换取得我们需要的产品,而是用粗放的方式在国内生产,国内乃至世界资源都是无法支撑的中国发展模式问题向新增长模式转变吴敬琏共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3页!

4.4.6增加解决就业问题的难度

我国有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市劳动力需要在城市工商业中就业重化工业创造新就业岗位的能力很差,“重工业部门每亿元投资提供0.5万就业机会,只及轻工业的1/3;在轻工业为主的阶段,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安置300万人就业,而在重化工业阶段,则降为70万人”(李佐军)90年代后期“重化工业热”兴起以来,就业对GDP增长的弹性系数下降,使就业状况恶化34向新增长模式转变吴敬琏共39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4页!

5.1必须实现工业化道路和增长模式的转变认真体会“科学发展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