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58例临床分析及诊治体会课件_第1页
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58例临床分析及诊治体会课件_第2页
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58例临床分析及诊治体会课件_第3页
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58例临床分析及诊治体会课件_第4页
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58例临床分析及诊治体会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58例临床分析及诊治体会作者:李晓玲应少华袁丽君屈伟光徐金霞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58例临床分析及诊治体会作者:李晓玲【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总结分析58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等临床资料。结果58例患儿以皮疹(100%)、发热(100%)、精神差(93.1%)、惊颤(86.21%)、嗜睡(84.48%)多见,年龄最小7月,最大4岁6月,其中1~3岁多见(68.97%)。重症病征出现时间为手足口病病程的2~3d,以农村患儿多见(72.41%)。检出普通肠道病毒(PEV)51例,肠道病毒71型(EV71)27例,柯萨奇A组16型(CoxA16)3例。56例患儿痊愈出院,2例转省级医院治疗。结论早期发现危重征象,早诊断、早治疗,预后良好。【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及2【关键词】手足口病;病毒性脑炎;临床分析治疗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致死原因主要为重症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我科20090401~20090531共收治手足口病住院患儿166例,其中58例合并病毒性脑炎。现将我科收治的58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报道如下。【关键词】手足口病;病毒性脑炎;临床分析治疗3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8例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男38例,女20例;年龄7月~4岁6月,平均(2.05±0.94)岁,其中≤1岁6例(10.34%),1~3岁40例(68.97%),≥3岁12例(20.69%)。患儿来自城市16例(27.59%),农村42例(72.41%)。从发病到确诊重症的时间为(3.19±1.67)d。诊断均符合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重症病例的诊断标准。因我院为手足口病重症病人定点救治医院,58例患儿中由外院确诊后转入者22例。1.2方法收集58例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病历资料,对其发病时的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42结果2.1临床表现58例患儿均有皮疹及发热,皮疹多在手掌、足底、臀部及口腔,表现为一处或多处的红色丘疹,部分可见中央白色小水疱,皮疹消退后不结痂,无疼痛及痒感。有13例患儿发热和皮疹同时出现;38例患儿表现为先出现皮疹后发热,平均在出疹后1~2d出现发热;45例高热,13例为低热,院前平均发热天数(2.33±1.39)d。58例中精神差54例(93.1%),惊颤(全身肢体突发式颤抖,类似受惊吓样动作,于睡眠时发作特别频繁)50例(86.21%),平均惊颤天数(2.53±1.35)d,嗜睡49例(84.48%),呕吐15例(25.86%),肢体抖动5例(8.62%),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颈抵抗或巴宾斯基征阳性)者12例(20.69%)。心率明显增快35例(60.34%),呼吸增快19例(32.76%),抽泣样呼吸2例(3.45%),血压轻度升高2例(3.45%)。2结果52.2实验室检查所有患儿入院后均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包括肝功、肾功、心肌酶、血清离子等)、血肌钙蛋白、脑脊液、胸部X线、头颅核磁等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平均(10.06±2.94)×109/L,升高13例,最高18.6×109/L,>15.0×109/L2例;CRP平均(2.83±4.50)mg/L,增高4例,最高28.7mg/L;血糖平均(5.73±1.63)mmol/L,升高16例,最高14.04mmol/L;谷丙转氨酶平均(18.17±10.07)U/L,升高3例,最高68U/L;心肌酶谱:CKMB平均(21.97±8.75)U/L,升高20例,最高60U/L;肾功、血肌钙蛋白全部正常;X线胸片为少许斑片状阴影改变、肺纹理增粗22例。58例均行头颅核磁共振及弥散加权像检查:全部正常49例,脑白质异常2例,脑腔隙灶改变5例,侧脑室后角软化灶1例,蛛网膜囊肿1例。所有患儿均行脑脊液检查:有核细胞>15×106/L,且以单核细胞占优势,其中有核细胞>1000×106/L者2例。58例患儿脑脊液生化基本正常。58例患儿均行病毒鉴定,统一由河南省疾病控制中心进行检测,标本为大便,其中检出EV7127例(46.55%),CoxA163例(5.17%),普通肠道病毒(PEV)51例(87.93%),EV71与PEV同时感染者27例(46.55%),CoxA16与PEV同时感染者3例(5.17%),无三种病毒同时感染病例,但三种病毒均未检出者7例。2.2实验室检查所有患儿入院后均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包括62.3治疗(1)综合治疗:注意休息及对症处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脉搏、肛腋温差、尿量、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等,动态监测血糖、胸片变化,液体入量以50~60ml/(kg·d)为宜,头肩抬高15°~30°,视病情行物理降温,口服退热药物首选布洛芬。(2)控制颅内高压,甘露醇0.5~1g/(kg·次),q4h~q8h静推,初为大量1g/(kg·次),逐渐减量,并以先减量后减次数为原则,总疗程3~5d;呋塞米0.5~1mg/(kg·次),q12h~qd静推1~2d。(3)糖皮质激素:58例患儿确诊后均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剂量4~8mg/(kg·d),2~3d后减为2mg/(kg·d),总疗程3~5d。(4)静脉丙种球蛋白: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1g/(kg·d),共2d。(5)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针10mg/(kg·d)静滴,疗程5~7d。(6)有细菌感染征象,CRP增高,发热超过3d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噻肟钠等。2.4转归56例患儿治愈出院,另2例患儿由于病情加重转省级医院继续治疗。平均住院天数7~10d,2例患儿脑脊液有核细胞数>1000×106/L者,住院7~10d复查脑脊液均正常。2.3治疗(1)综合治疗:注意休息及对症处理,严密观察病7手足口病是夏季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的一种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传染性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为流行高峰。但我省今年手足口病发病时间较早,3月下旬即开始暴发流行,仅2个月我科即收治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58例,考虑与我省今年冬春气候偏暖、病毒可能变异有关。手足口病在临床上以EV71型和CoxA16型感染较常见。EV71是肠道病毒的1个血清型,属小RNA病毒科,其感染较为凶险,可引起神经系统相关的并发症而危及生命[1]。最近的研究结果显示,EV71在手足口病病原体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可引起致死性脑病、肺出血、暴发性心肌炎而导致猝死[2]。而我科收住的58例重症患儿中,检出EV71型感染患儿27例(46.55%),普通肠道病毒感染(PEV)患儿51例(87.93%),我院统计资料表明,EV71病毒是我市手足口病主要病原,合并病毒性脑炎比例较高,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手足口病是夏季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的一种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传8本病虽有自限性,一般预后良好,但少数病例(尤其<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根据手足口病的表现不同,目前临床上分为四期[3],合并病毒性脑炎属于第二期,此时及时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可阻断疾病发展为第三期,而进入第三期的病例属于高危病例,临床出现严重的心血管功能紊乱(交感神经亢进)表现,处理困难,往往难以逆转疾病的进展,病死率非常高。神经系统受累是手足口病病情恶化的早期表现,对预示疾病的发展及早期病情判断尤为重要。由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易发生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且出现症状多早于其他系统受累表现。本研究中,58例患儿多数在2~3d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以1~3岁幼儿最多见,且农村患儿居多,与有关报道一致[4]。58例患儿中全部有皮疹及发热表现,其中54例患儿表现为精神差,50例患儿惊颤,49例患儿有嗜睡,无1例惊厥患儿。对于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患儿以精神差、惊颤、嗜睡为主要表现,而较少出现惊厥,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主要集中在脑干和脊髓有关[5],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组病例中,2例患儿出现呼吸节律改变,表现为抽泣样呼吸,经积极治疗均转危为安。我们认为,对于具有以下特征的患儿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救治:年龄<3岁且持续高热不退,伴惊颤、精神差、末梢循环不良,不能解释的呼吸、心率明显增快,呼吸节律异常改变,血象明显增高,尤其在疾病早期,患儿只表现持续发热伴惊颤,作腰穿脑脊液即提示病毒性脑炎。若出现突然呼吸急促、发绀,提示随时可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本病虽有自限性,一般预后良好,但少数病例(尤其<3岁者)可出9本组病例实验室检查显示,13例患儿有白细胞数量升高、血小板基本正常;20例心肌酶谱CKMB升高,最高60U/L,但无1例达到心肌炎标准,说明二期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伤不明显;仅有3例丙氨酸转氨酶轻度升高,提示肝脏损害发生率较低。肾功全部正常,头颅核磁共振49例无异常,提示脑实质损害不明显。治疗体会:目前针对病毒尚无特效药物,由于EV71属RNA病毒类微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利巴韦林是广谱抗病毒药,可以考虑应用。大剂量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可中和病毒抗体,阻止炎性过激反应,且有免疫封闭作用,对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一定疗效。对于重症手足口病的患儿除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外,我们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行短程冲击治疗(3~5d),取得较满意效果。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除有极强的抗炎作用外,能降低微血管通透性,促进肺水肿吸收,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分泌,降低肺泡表面张力[6],也可有效防治脑水肿,阻断肺水肿脑水肿的恶性循环[7]。另外,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虽颅高压症状不明显,但由于EV71是一种具有高度嗜神经病毒,脑干是最易被EV71感染的部位,尸体解剖脑干、大脑水肿明显[8],因此我们予积极降颅压治疗,大大缩短了病程。本组病例实验室检查显示,13例患儿有白细胞数量升高、血小板基10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本地今年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病原仍以普通肠道病毒(PEV)为主,其次为EV71。持续发热、精神差、惊颤、嗜睡为神经系统受累的早期表现,及时作脑脊液检查确诊,早期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可迅速减少病毒毒素对机体的冲击,阻断病情进展,缓解症状,缩短病程,疗效满意。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本地今年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病原仍以普通11【参考文献】[1]李双杰.肠道病毒71型感染性疾病[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22):17801782.[2]杨智宏,朱启榕,李秀珠,等.2002年上海儿童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调查[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9):648652.[3]陆国平,李兴旺,吕勇,等.危重症手足口病(EV71感染)诊治体会[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8,15(3):217220.[4]董兆华,隋萍.2005年与2007年手足口病325例临床对比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6):470471.[5]杨凌,胡景伟,周忠蜀.肠道病毒71型感染与手足口病中枢神经系统损害[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22):17821785.[6]王中林.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儿科分册,2001,28(6):311315.[7]尚云晓,蔡栩栩.儿童手足口病危重病例诊治中的几点体会[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8,15(4):317319.[8]董晓楠,应剑,陈应华.1970~2004年全球肠道病毒71型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J].科学通报,2007,52(9):10211027.【参考文献】12感谢您的关注!感谢您的关注!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58例临床分析及诊治体会作者:李晓玲应少华袁丽君屈伟光徐金霞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58例临床分析及诊治体会作者:李晓玲【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总结分析58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等临床资料。结果58例患儿以皮疹(100%)、发热(100%)、精神差(93.1%)、惊颤(86.21%)、嗜睡(84.48%)多见,年龄最小7月,最大4岁6月,其中1~3岁多见(68.97%)。重症病征出现时间为手足口病病程的2~3d,以农村患儿多见(72.41%)。检出普通肠道病毒(PEV)51例,肠道病毒71型(EV71)27例,柯萨奇A组16型(CoxA16)3例。56例患儿痊愈出院,2例转省级医院治疗。结论早期发现危重征象,早诊断、早治疗,预后良好。【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及15【关键词】手足口病;病毒性脑炎;临床分析治疗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致死原因主要为重症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我科20090401~20090531共收治手足口病住院患儿166例,其中58例合并病毒性脑炎。现将我科收治的58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报道如下。【关键词】手足口病;病毒性脑炎;临床分析治疗16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8例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男38例,女20例;年龄7月~4岁6月,平均(2.05±0.94)岁,其中≤1岁6例(10.34%),1~3岁40例(68.97%),≥3岁12例(20.69%)。患儿来自城市16例(27.59%),农村42例(72.41%)。从发病到确诊重症的时间为(3.19±1.67)d。诊断均符合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重症病例的诊断标准。因我院为手足口病重症病人定点救治医院,58例患儿中由外院确诊后转入者22例。1.2方法收集58例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病历资料,对其发病时的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172结果2.1临床表现58例患儿均有皮疹及发热,皮疹多在手掌、足底、臀部及口腔,表现为一处或多处的红色丘疹,部分可见中央白色小水疱,皮疹消退后不结痂,无疼痛及痒感。有13例患儿发热和皮疹同时出现;38例患儿表现为先出现皮疹后发热,平均在出疹后1~2d出现发热;45例高热,13例为低热,院前平均发热天数(2.33±1.39)d。58例中精神差54例(93.1%),惊颤(全身肢体突发式颤抖,类似受惊吓样动作,于睡眠时发作特别频繁)50例(86.21%),平均惊颤天数(2.53±1.35)d,嗜睡49例(84.48%),呕吐15例(25.86%),肢体抖动5例(8.62%),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颈抵抗或巴宾斯基征阳性)者12例(20.69%)。心率明显增快35例(60.34%),呼吸增快19例(32.76%),抽泣样呼吸2例(3.45%),血压轻度升高2例(3.45%)。2结果182.2实验室检查所有患儿入院后均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包括肝功、肾功、心肌酶、血清离子等)、血肌钙蛋白、脑脊液、胸部X线、头颅核磁等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平均(10.06±2.94)×109/L,升高13例,最高18.6×109/L,>15.0×109/L2例;CRP平均(2.83±4.50)mg/L,增高4例,最高28.7mg/L;血糖平均(5.73±1.63)mmol/L,升高16例,最高14.04mmol/L;谷丙转氨酶平均(18.17±10.07)U/L,升高3例,最高68U/L;心肌酶谱:CKMB平均(21.97±8.75)U/L,升高20例,最高60U/L;肾功、血肌钙蛋白全部正常;X线胸片为少许斑片状阴影改变、肺纹理增粗22例。58例均行头颅核磁共振及弥散加权像检查:全部正常49例,脑白质异常2例,脑腔隙灶改变5例,侧脑室后角软化灶1例,蛛网膜囊肿1例。所有患儿均行脑脊液检查:有核细胞>15×106/L,且以单核细胞占优势,其中有核细胞>1000×106/L者2例。58例患儿脑脊液生化基本正常。58例患儿均行病毒鉴定,统一由河南省疾病控制中心进行检测,标本为大便,其中检出EV7127例(46.55%),CoxA163例(5.17%),普通肠道病毒(PEV)51例(87.93%),EV71与PEV同时感染者27例(46.55%),CoxA16与PEV同时感染者3例(5.17%),无三种病毒同时感染病例,但三种病毒均未检出者7例。2.2实验室检查所有患儿入院后均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包括192.3治疗(1)综合治疗:注意休息及对症处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脉搏、肛腋温差、尿量、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等,动态监测血糖、胸片变化,液体入量以50~60ml/(kg·d)为宜,头肩抬高15°~30°,视病情行物理降温,口服退热药物首选布洛芬。(2)控制颅内高压,甘露醇0.5~1g/(kg·次),q4h~q8h静推,初为大量1g/(kg·次),逐渐减量,并以先减量后减次数为原则,总疗程3~5d;呋塞米0.5~1mg/(kg·次),q12h~qd静推1~2d。(3)糖皮质激素:58例患儿确诊后均采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剂量4~8mg/(kg·d),2~3d后减为2mg/(kg·d),总疗程3~5d。(4)静脉丙种球蛋白: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1g/(kg·d),共2d。(5)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针10mg/(kg·d)静滴,疗程5~7d。(6)有细菌感染征象,CRP增高,发热超过3d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噻肟钠等。2.4转归56例患儿治愈出院,另2例患儿由于病情加重转省级医院继续治疗。平均住院天数7~10d,2例患儿脑脊液有核细胞数>1000×106/L者,住院7~10d复查脑脊液均正常。2.3治疗(1)综合治疗:注意休息及对症处理,严密观察病20手足口病是夏季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的一种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传染性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为流行高峰。但我省今年手足口病发病时间较早,3月下旬即开始暴发流行,仅2个月我科即收治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58例,考虑与我省今年冬春气候偏暖、病毒可能变异有关。手足口病在临床上以EV71型和CoxA16型感染较常见。EV71是肠道病毒的1个血清型,属小RNA病毒科,其感染较为凶险,可引起神经系统相关的并发症而危及生命[1]。最近的研究结果显示,EV71在手足口病病原体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可引起致死性脑病、肺出血、暴发性心肌炎而导致猝死[2]。而我科收住的58例重症患儿中,检出EV71型感染患儿27例(46.55%),普通肠道病毒感染(PEV)患儿51例(87.93%),我院统计资料表明,EV71病毒是我市手足口病主要病原,合并病毒性脑炎比例较高,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手足口病是夏季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的一种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传21本病虽有自限性,一般预后良好,但少数病例(尤其<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根据手足口病的表现不同,目前临床上分为四期[3],合并病毒性脑炎属于第二期,此时及时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可阻断疾病发展为第三期,而进入第三期的病例属于高危病例,临床出现严重的心血管功能紊乱(交感神经亢进)表现,处理困难,往往难以逆转疾病的进展,病死率非常高。神经系统受累是手足口病病情恶化的早期表现,对预示疾病的发展及早期病情判断尤为重要。由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易发生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且出现症状多早于其他系统受累表现。本研究中,58例患儿多数在2~3d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以1~3岁幼儿最多见,且农村患儿居多,与有关报道一致[4]。58例患儿中全部有皮疹及发热表现,其中54例患儿表现为精神差,50例患儿惊颤,49例患儿有嗜睡,无1例惊厥患儿。对于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患儿以精神差、惊颤、嗜睡为主要表现,而较少出现惊厥,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主要集中在脑干和脊髓有关[5],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组病例中,2例患儿出现呼吸节律改变,表现为抽泣样呼吸,经积极治疗均转危为安。我们认为,对于具有以下特征的患儿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救治:年龄<3岁且持续高热不退,伴惊颤、精神差、末梢循环不良,不能解释的呼吸、心率明显增快,呼吸节律异常改变,血象明显增高,尤其在疾病早期,患儿只表现持续发热伴惊颤,作腰穿脑脊液即提示病毒性脑炎。若出现突然呼吸急促、发绀,提示随时可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本病虽有自限性,一般预后良好,但少数病例(尤其<3岁者)可出22本组病例实验室检查显示,13例患儿有白细胞数量升高、血小板基本正常;20例心肌酶谱CKMB升高,最高60U/L,但无1例达到心肌炎标准,说明二期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伤不明显;仅有3例丙氨酸转氨酶轻度升高,提示肝脏损害发生率较低。肾功全部正常,头颅核磁共振49例无异常,提示脑实质损害不明显。治疗体会:目前针对病毒尚无特效药物,由于EV71属RNA病毒类微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利巴韦林是广谱抗病毒药,可以考虑应用。大剂量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可中和病毒抗体,阻止炎性过激反应,且有免疫封闭作用,对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一定疗效。对于重症手足口病的患儿除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外,我们予大剂量甲基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