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韩擒字子通阅读答案浮生若梦专版就是这样韩擒字子通阅读答案浮生若梦专版就是这样韩擒字子通阅读答案浮生若梦专版就是这样韩擒字子通阅读答案浮生若梦专版就是这样编制仅供参考审核批准生效日期地址:电话:传真:邮编: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后来在新安安家。少时慷慨,以胆识而著称。容貌魁梧伟岸,有英雄人杰的外表。本性喜好读书,经史百家之文都大略了解要义。周太祖看见他感到很奇怪。让他同自己的儿子交游。后来韩擒虎因军功拜为都督、新安太守,后迁仪同三司。承袭新义郡公。武帝攻打北齐,北齐将领独孤永业把守金墉城,韩擒说服他拿下此城。并进一步平定范阳。授上仪同、永州刺史。陈军逼近光州,韩擒虎以行军总管之职,击退陈军。随即又随大将军宇文忻进平定合州。杨坚为北周丞相时,调任和州刺史。陈将甄庆、任蛮奴、萧摩诃等互为声援,频频侵犯江北,曾先后侵入北周国界。韩擒屡次挫败其锐气,陈人丧失了斗志。开皇初年,高祖暗有吞并江南的野心,因韩擒有文武之才,并早有生命,于是官拜庐州总管,把平定南朝陈的任务交给他,深为敌人所忌惮。等到大举攻打陈时,让韩擒担任先锋。韩擒率领五百人晚上渡河,袭击采石,守卫的人都已喝醉,韩擒顺利攻取。进攻姑熟,半天就攻克。驻扎在新林。江南早闻韩擒的威信,纷纷前来军门投奔,昼夜不断。陈人非常害怕,将领相继投降。晋王杨广上书说明胜况,高祖闻之非常高兴,赐宴奖赏群臣。陈叔宝派遣领军蔡征把守朱雀航,听说韩擒将至,军众就恐惧溃散了。任蛮奴被贺若弼打败,弃军投降,韩擒率领精兵五百骑,直入朱雀门。陈人想要迎战,蛮奴挥手呵斥道:老夫尚且投降,你们各位还要做什么众人都四散逃走。最终平定金陵,抓住后主陈叔宝。当时,贺若弼也有战功。于是下诏给晋王说:此二位,深谋远略,东南逃亡之敌,朕悉数交给他们,平定国土,安抚百姓,做得完全符合我的心意。九州不统一已经数百年了。以功臣的名义,成就了国家太平的大业。天下的大事,何能超过于此。我很高兴听到这个消息,实在深深地感到快乐庆幸。平定江南,是这二位的力量啊。赏赐绸缎上万。在此之前,江南有歌谣唱道:带黄斑的青骢马,从寿阳边出发,来的时候是冬末,离开的时候是春初。大家都不知道说的是什么。韩擒本名韩擒虎,平定陈时,又乘坐青骢马,往返时节与歌中相呼应,到此众人才明白。那以后突厥来朝见,皇上对使者说:你听过江南有陈国的天子吗使者回答说:听说过。皇上命左右引领突厥使者到韩擒面前,说:这就是擒获陈国天子的人。韩擒严厉地蹬着他,突厥使者很恐惧,不敢抬头仰视他,韩擒就是这样极有威容。不久征召回京,皇上在内殿宴请他,恩赐礼遇很优厚。不久,因卧病,几天之后竟然去世,当时五十五岁。孙谦,字长逊,是东莞莒县人。他自小就被亲戚赵伯符所赏识,在他十七岁时,赵伯符出任豫州刺史,委任他为左军行参军,他以处理事务得当见称。他因父亲去世而离职,就暂时寄居在历阳,从事耕作以养活弟妹,乡里父老都称赞他敦厚和睦。宋江夏王刘义恭听说后,任用他为参军。他又出任句容令,清廉谨慎,博闻强记,县里百姓把他称为神明。宋明帝泰始初,他服奉建安王刘休仁,刘休仁任用他为司徒参军,并向宋明帝提到他。明帝提升他为明威将军、巴东与建平二郡太守。这二郡在长江三峡地区,地方官一直是以武力来进行镇压。孙谦将要上任,明帝命令他召募一千人跟随。孙谦说:“当地人不服从领导,是因为我们待他们不合礼节。不必麻烦役使兵车,以耗费国家资财。”他坚决推辞不接受。到郡后,他广施恩惠,推行教化,蛮人与獠人十分感动,争相献上黄金与珍宝,孙谦加以抚慰劝喻,让他们回去安居乐业,所献的东西一无所受。对于原先抢掠得来的奴隶,孙谦也都将他们释放回家。自己俸禄中出于本郡官吏百姓的部分,他都免除不收。在他治理下,郡中安定,他的威信大增。宋后废帝元徽初,他被任命为梁州刺史,他推辞没有赴职,又被任命为越骑校尉、征北司马府主簿。建平王刘景素将要举兵造反,顾虑孙谦为人刚强正直,先找借口派他出使到京都,然后再起兵作乱。齐高帝建元初,他担任宁朔将军、钱唐令,他以简便的方法处理烦杂的事务,以至狱中没有等待判决的囚犯。到他离职时,百姓以他在职时不受百姓的礼物,装载缣帛等物追着要送给他,但他一无所受。每次离职时,因为自己没有私宅,就借官府空着的车棚居住。齐武帝永明初,他出任冠军将军长史、江夏太守,由于在被接替时擅自离开江夏郡,被关押到尚方(官署名)中,不久,被赦免,为中散大夫。梁武帝天监六年,孙谦出任辅国将军、零陵太守,虽然年龄已衰老,但他还是勉力处理政务,官吏百姓都能安居乐业。起先,郡中经常有老虎伤人,他来到后,遂不见老虎的痕迹。天监九年,因他年老,征召为光禄大夫。入朝后,梁武帝赞赏他的清白廉洁,对他十分礼遇。每次朝见时,孙谦还请求担任繁重的职务以效力。天监十四年,梁武帝下诏说:“光禄大夫孙谦。清廉谨慎,名声卓著,始终不怠,是高年老臣,应加以优待。”
孙谦自少至老,历任二县、五郡的长官,所到之处,廉洁奉公。他年过九十,但身体强壮,与五十岁的人相仿,每次朝会,他都比众人先到公门。他努力实行仁义,对自己的要求比他人严格。他的从兄孙灵庆曾在他家养病,他外出前及归来后都要去探问孙灵庆的起居情况。一次,孙灵庆说:“先前喝的水冷热不调,现在还口渴。”孙谦退出后,便将妻子送回娘家。彭城人刘融乞讨要饭,病重后无处收留,他的朋友把他抬到孙谦家,孙谦打开厅堂接待刘融。刘融死后,孙谦又以礼进行殡葬。众人都佩服孙谦的仁义作风。天监十五年,他死于任上,当时已九十二岁。必修一文言文字、词、句集锦(四)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语气词)——《烛之武退秦师》2.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通“倍”,增加)——《烛之武退秦师》3.共其乏困(共,通“供”,音gōng,供给)——《烛之武退秦师》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减少)——《烛之武退秦师》5.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烛之武退秦师》6.秦伯说(说,通“悦”,音yuè,高兴)——《烛之武退秦师》7.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音zhì,明智)——《烛之武退秦师》(二)古今异义: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古义:从属二主;今义:“二”的大写)——《烛之武退秦师》2.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无能,古义:不能;今义:没有能力)——《烛之武退秦师》3.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义:指先生,古代对人的尊称。今义:指儿子)——《烛之武退秦师》4.是寡人之过也(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烛之武退秦师》5.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事情(工作)的人)——《烛之武退秦师》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烛之武退秦师》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人;今义:请客的主人)——《烛之武退秦师》8.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烛之武退秦师》9.夫晋,何厌之有(厌,古义:满足;今义:讨厌)——《烛之武退秦师》10.又欲肆其西封(封:古义:使……成为疆界;今义:密封)——《烛之武退秦师》1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多用于外交场合)——《烛之武退秦师》12.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烛之武退秦师》(三)词类活用1.烛之武退秦师(退,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撤兵)——《烛之武退秦师》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数词用作动词,从属二主)——《烛之武退秦师》3.晋军函陵(军:名词作动词,驻军)——《烛之武退秦师》4.夜缒而出(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间)——《烛之武退秦师》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灭亡,动词使动用法)——《烛之武退秦师》6.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鄙,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国,指郑国)——《烛之武退秦师》7.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雄厚;薄:形容词用作动词,变薄弱)——《烛之武退秦师》8.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用作名词,缺少的资粮)——《烛之武退秦师》9.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烛之武退秦师》10.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烛之武退秦师》1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封,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肆:形容词用作动词,延伸,扩张)——《烛之武退秦师》12.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减少)——《烛之武退秦师》13.阙秦以利晋(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获利)——《烛之武退秦师》14.与郑人盟(盟,名词活用作动词,结盟)——《烛之武退秦师》15.因人之力以敝之(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衰败)——《烛之武退秦师》16.以乱易整,不武(乱:形容词用作名词,散乱之师;整:形容词用作名词,严整之师。武:名词活用作动词,符合武德)——《烛之武退秦师》(四)一词多义1、实词:贰①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二”的大写)——《左传•隐公元年》②其内任卿贰以上(副职)——梁启超《少年中国说》③贰则疑惑(不专一)——《荀子•解蔽》④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离心,背叛)——《左传》⑤不迁怒,不贰过(再,重复)——《论语•雍也》⑥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烛之武退秦师》鄙①蜀之鄙有二僧(边远的地方)——《为学》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庸俗,鄙陋)——《曹刿论战》③我皆有礼,夫犹鄙我(看不起,轻视)——《左传•昭公十六年》④越国以鄙远(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烛之武退秦师》⑤言语粗鄙(粗俗)许①许之。许君焦、暇……(答应,听从)——《烛之武退秦师》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答应,听从)——《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杂然相许(赞同)——《愚公移山》③潭中鱼可百许头(约数)——《小石潭记》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表处所)——《大铁椎传》⑤相去复几许(约计的数量)——《孔雀东南飞》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暴:同“曝”,晒干。)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赋,资质。)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6、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8、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9、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10、自余为僇人。(僇:同“戮”,刑辱。)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二、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4、顺流而东。(东进)5、卧而梦。(做梦)6、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7、外与天际。(交会)(二)名词作状语。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三)形容词作名词。1、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2、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3、萦青缭白。(青山,白水)4、自远而至。(远处)5、穷山之高而止。(顶点)(四)形容词做动词。1、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2、穷回溪。(走到尽头)3、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五)使动用法。1、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2、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六)意动用法。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2、而耻学于师。(以……为耻。)。3、孔子师郯子。(以……为师。)4、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5、始指异之。(以……为异。)三、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4、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6、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7、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8、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人9、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10、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11、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1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13、于是饮酒乐甚。古义:在这个(时候)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1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之后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15、颓然就醉。古义:倒塌,文中指身子倾倒的样子;今义:精神萎靡不振16、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四、虚词归纳(一)而1、连词,表转折。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⑶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⑷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⑸惑而不从师。⑹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⑻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⑼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⑽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⑾而不知其所穷。⑿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⒀小学而大遗。2、连词,表修饰。⑴吾尝终日而思矣。⑵吾尝跂而望矣。⑶登高而招。⑷顺风而呼。⑸则群聚而笑之。⑹倚歌而和之。⑺自其不变者而观之。⑻施施而行,漫漫而游。⑼攀援而登,箕踞而遨。3、连词,表递进。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⑵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连词,表并列。⑴蟹六跪而二螯。⑵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⑶侣鱼虾而友麋鹿。5、连词,表承接。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⑵人非生而知之者。⑶吾从而师之。⑷择师而教之。⑸正襟危坐,而问客曰。⑹披草而坐,倾壶而醉。⑺卧而梦。⑻觉而起,起而归。⑼自远而至。6、连词,表因果。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7、连词,表条件。穷山之高而止。8、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如是而已。(二)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三)之1、代词。⑴青,取之于蓝。(代靛青)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⑶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知识、道理等)⑷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指代童子)⑸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⑹郯子之徒。(代词,这)⑺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⑻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⑼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⑽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⑾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⑿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宴游西山这件事)⒀圣人之所以为圣。(指代这件事)2、助词。⑴不如须臾之所学。(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⑵彼童子之师。(的)⑶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的)⑷古之学者必有师。(的)⑸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的)⑹月出于东山之上。(的)⑺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的)⑼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⑽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⑾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的标志)⑿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⒀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⒁苟非吾之所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⒂吾与子之所共适。(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⒄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⒅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⒆不知日之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⒇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四)于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2、善假于物也。(介词,表对象,可不译)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比)4、而耻学于师。(向)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6、其皆出于此乎(从)7、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向)8、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9、月出于东山之上。(从)10、徘徊于斗牛之间。(在)11、于是饮酒乐甚。(在)1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13、渔樵于江渚之上。(在)14、寄蜉蝣于天地。(在)15、托遗响于悲风。(给)(五)乎1、介词,相当于“于”。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对)⑵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在,比)⑶相与枕藉乎舟中。(在)2、语气助词。⑴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反问,译为“吗”、“呢”)⑵其皆出于此乎(表揣测,译为“吧”、“呢”)⑶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⑷呜乎!师道之不复也可知矣!(表感叹,与“呜”连用,译为“唉”)⑸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表反问,译为“吗”、“呢”)⑹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表反问,译为“吗”、“呢”)⑺而又何羡乎(表疑问,译为“吗”、“呢”)3、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⑵飘飘乎如遗世独立。⑶郁乎苍苍。⑷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⑸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六)其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平吾前”者)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七)也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五、一词多义(一)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求学)3、吾从而师之。(以……为师)4、吾师道也。(学习)(二)传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文的著作)(三)穷1、穷回溪。(走到尽头)2、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3、而不知其所穷。(尽头)(四)绝1、而绝江河。(横渡)2、不绝如缕。(断)(五)梦1、卧而梦。(做梦)2、梦亦同趣。(名词)(六)始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曾经)2、始指异之。(才)3、游于是乎始。(开始)(七)则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却)2、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就)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那么)(八)惑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惑)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九)行1、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走路)2、余嘉其能行古道。(履行)(十)复1、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写买树木合同范本
- 2025年浙江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详解
- 2025年巴彦淖尔c1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内容
- 代理记账业务合同范本
- 绣花施工方案
- 专属定制鞋合同范本
- 公司收购股合同范例
- 养殖土地借用合同范本
- 分包责任合同范本
- 做餐饮合伙合同范本
- 2025年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医用气体施工方案
- 2024 年陕西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B 类)
- 【课件】学校后勤管理工作
- 2025-2030年中国聚丙烯酰胺(PAM)市场发展状况及未来投资战略决策报告新版
- 幼儿园师德师风培训内容
- 课题申报书:产教融合背景下护理专业技能人才“岗课赛证”融通路径研究
- 住宅小区消防设施检查方案
- 《榜样9》观后感心得体会四
- 沈阳市地图课件
- 伯利兹城大蓝洞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