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教学做合一”思想 打造高效课堂模式_第1页
践行“教学做合一”思想 打造高效课堂模式_第2页
践行“教学做合一”思想 打造高效课堂模式_第3页
践行“教学做合一”思想 打造高效课堂模式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践行“教学做合一”思想打造高效课堂模式践行“教学做合一”思想打造高效课堂模式践行“教学做合一”思想打造高效课堂模式xxx公司践行“教学做合一”思想打造高效课堂模式文件编号:文件日期:修订次数:第1.0次更改批准审核制定方案设计,管理制度践行“教学做合一”思想打造高效课堂模式【摘要】教、学、做合一,是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体之一,它揭示了教育的实质,即“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法、学法、做法应该是合一的。”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很低,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堂教学严重浪费。本人通过对以往教学的反思和自己对课堂教学的实践,针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低效现状,以陶行知生活教育观为指导,从四个方面来提出构建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策略,以供同行们来探讨。【关键词】教学做合一;思想;高效课堂;一、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内涵陶行知对传统的教育和教学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探讨,批评了那种“拿学生来配书本”和“拿书本来配学生”的教学,因为这样的教学其结果必然是“先生收效很少,学生苦恼太多。”当教师的应该做到,学生怎样学就怎样教;学生学得多就教得多,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而在教学做中,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在做上学,在做上教,方能收到最佳效果。这里的“做”,按陶行知的解释为“劳力上劳心,”把“劳力上劳心”作为“做”的基础,把“做”作为“教学做合一”的中心。二、构建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策略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位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高效课堂是指在教学活动中,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那么,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应该是什么样子呢?借用冯伯虎老师的话:“理想中的信息技术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泼有序,以工具为载体,以技术方法为主线,轻松而讲究绩效”[2],对于我们信息技术老师而言,这取决于我们的教学设计能力。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教学设计上,整体思考,以主题贯串如《多媒体信息的获取与加工》是围绕着“图片合成”这一主题整个单元进行设计,共包括6个课时,整个主题目活动本身涵盖了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动手创建网站》是针对网页设计的一个单元设计,共14课时。这样做的目的是从整体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把握并加以统筹安排,然后具体研究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确保前一节课是后一节课的基础与辅垫,后一节则是前一节的继续延伸与拓宽,从而实现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整体与局部的双重把握,保证相关内容的连贯一致,保证学生学习的循序渐进。(二)把握课堂教学中的契机,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挖掘学生本身所蕴含的教学资源例如:在执教省编教材信息技术第二册(上)的《制作多媒体演示作品》的一课中,对PPT中的“调整对象进场顺序”这一知识点,课前教学预设时,教师是计划放在任务二中讲解的。而在实际教学时,学生在任务一中进行演示时,设置的古诗就已经出现了“对象进场顺序”出错的情形。这位教师并没有为了节省时间,忽略对这个“错误”,继续按照自己预设的教学进行下去;而是抓住这个的错误情境,让学生展开探究找出错误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这样既对“调整对象进场顺序”的知识点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这种既节约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这种双赢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又如:有一次,在进行网页制作教学时,许多学生在网页制作过程中发现计算机速度突然变得很慢,将制作的网页保存后重新打开,却没有了内容。我第一感觉有病毒,查看文件夹,发现每个文件夹下都有desktop.ini和folder.htt这两个文件,知道是电脑感染“新欢乐时光或其变种”病毒所致,于是我告诉学生“这种情况是因为计算机病毒在捣鬼”。有个学生问:“你怎么知道是中病毒了?”。我灵机一动,觉得这是让学生学习“信息安全”知识的一个好时机。于是我就以相邻的四位同学为单位进行分组,以小组竞赛方式引导学生到网上去搜索有关计算机病毒的资料,然后确定“是否中病毒了若是,中了什么病毒”,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高涨;然后还让曾有过电脑中“毒”经历的学生现身说法,师生一起交流得出计算机病毒的症状及严重后果,以及计算机病毒的基本防治方法。在这过程中既巩固了学生的“信息检索”知识,又能体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回归生活世界,在做中学贴近经验并不等于完全与学生的原有经验保持一致,通过恰当地设置认知冲突,就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声音的采集与加工单元学习活动》案例中,教师让学生欣赏用伴奏音乐与女声演唱合成的歌曲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接着播放通过CoolEdit软件加工而成的男声版歌曲,使学生产生怀疑,最后现场演示利用变声软件实现女声变男声的过程。这样,通过与学生已有经验的冲突引出“声音的编辑与加工”的话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与探究欲。利用经验激发兴趣仅仅是迈出了教学的第一步,作为我们教师还需要考虑如何使学生的兴趣得到保持。例如,有位教师在讲授Photoshop图片合成中最后拓展阶段,读了一个通知:学校要举办校园艺术节,所有参赛的同学都要穿上统一的文化衫,想请全校同学来设计这件文化衫,从中选出最佳的设计作为这次校园艺术节的文化衫样式。这个通知掀起本节课的高潮,激起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的热情。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他们的兴趣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得以维持。(四)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策略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信息技术教师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的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关注学习方法的培养。我们在给出教学任务之后,通过组织学生共同研讨、分析任务,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或者通过引导学生对现有的作品及其素材的分析,推测该作品制作的方法、步骤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其次、合理调整教学顺序,改变以往“置疑”→“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的教学方式,提倡“先做后学”或“做中学”,即“置疑”→“学生探究”→“教师指导”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应充分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再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软件“帮助”和屏幕提示的习惯,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提供的“帮助”和人机对话等途径来解决,学习中所碰到的问题(包括计算机上新知识、新软件)。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帮助的能力。课例:《PS图像合成的综合实践》1.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节课的探究学习,对图像的合成技术有了一定的基础,并且均有跃跃一试,一展自己风采的想法。2.分组活动(按照座位分布,以2-4人为小组单位)任务:按小组制作“个性化艺术工作室”要求:注意保存Photoshop源文件,以便后续修改等其它操作。①以小组为单位上传作品的源文件。每组上传2-4篇作品及作品评价表.doc。②利用指定的素材,确定一个主题进行自由创作。③注意构图合理,颜色使用和谐,主题鲜明,富有画面表现力。④组内合作互助,指定的组长要负责监督本组每个人的任务宪成:上传作品,为自己的作品给出客观评价修改打算。⑤时间:一节课。3.评价指标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等级欠佳一般优秀内容(30%)所合成的图像能表现一定的主题,并能适当添加文字表现主题。画面美观,色彩协调,整体感觉好,给人以美的感受。所选择的素材能恰当地表现作品的主题。技术(30%)能将不同的图像拖动到同一幅图像中。能更改图层的透明度。能使用索套、魔棒等工具能使用羽化、滤镜等功能创造性(30%)素材之间的搭配有新意和创意。能在图中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创造出特殊的效果。主题构思独特,有创意。道德价值(10%)所合成的图像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符合道德规范。不粗俗,不低级趣味,不侵犯他人的尊严与人格。综合评价及修改建议这种以主题方式由学生自主学习、创作,并不是放任,教师在巡视学生制作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优势学生的带领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组内的合作,及时发现问题,予以解决。三、结束语总而言之,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是一种科学进步的教育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创造性地吸收其“教学做合一”思想精髓来指导教学工作,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参考文献:【1】张新立,回归生活世界,信息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