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_第1页
2023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_第2页
2023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_第3页
2023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_第4页
2023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虹口区2023届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试卷语

文一

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敏于事而慎于言,

,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2)

,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

》)(3)苏轼《赤壁赋》中的“

”一句,运用想象,烘托洞箫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强烈感染力。2.按要求选择。(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现代图书馆不再仅是一个存储和借阅不同图书资源的场所,更是一个共享与互联的地方。

,具有自身的图书馆性。①图书馆已是显示区域创新活力和城市美学的综合指征②数字科技改变了图书的媒介和获取渠道③成为提供展览、档案、科普、社交等服务的空间④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极大扩充A.④③②①

B.②④①③

C.②④③①

D.②①④③(2)上海大观园前期整修,将匾额全部拆下进行清洗和上漆,现正重新挂上,尚余四块匾额未挂,以下匾额与所挂之处完全匹配的一项是(

)。(3分)A.篁影亭—潇湘馆

绛芸轩—怡红院

梅格竹品—栊翠庵

紫菱洲—缀锦楼B.篁影亭—栊翠庵

绛芸轩—潇湘馆

梅格竹品—怡红院

紫菱洲—藕香榭C.篁影亭—栊翠庵

绛芸轩—潇湘馆

梅格竹品—怡红院

紫菱洲—缀锦楼D.篁影亭—潇湘馆

绛芸轩—怡红院

梅格竹品—栊翠庵

紫菱洲—藕香榭二

阅读

70分(一)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第3—7题。(16分)【材料一】①我们知道,小说叙事是以语言为载体并在时间之流中完成的。因此,我们对小说的接受只能是在时间之流中的阅读,而对小说的视觉观看或凝视绝无可能。因为,在本质上,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叙事所呈现的形象本身并非是一种视觉形象,并不能直接呈现于人的视觉,因此不能形成观看或凝视的行为。②当我们阅读《红楼梦》这部文学作品时,要通过我们的眼睛,但这种行为并不能称为“看”或“凝视”,只是阅读行为。因为,凝视的对象应是视觉呈现物,如图像、影像等。虽然小说也会塑造形象,但这“形象”并不是直接诉诸于视觉,而是诉诸心灵或意识。而当小说以图像的形式亦即插画的面目出现时,读者对小说的接受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小说的接受出现了新方式,即对小说的“观看”成为可能。而这一切,要归功于《红楼梦》插图的出现。③明清两朝,出版商为了吸引读者,在小说中插入了精美插图,特别是《红楼梦》的插图,版本更是繁多。显然,出版商的本意就是从售书这一商业化的目的出发的,但这些精美的插图却能对文字起到补充作用,如解释、说明文中的情节。鲁迅先生亦认为:“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但那力量,能补文字所不及,所以,也是一种宣传画。”在鲁迅先生看来,插图相比文字,更具形象性,易于被人们所接受。④从《红楼梦》的刊本可知,在程伟元首次将《红楼梦》付梓刊印时,其中就是附有插图的。这是因为,图像给阅读增添了新的意趣和快感,抽象文字与直观形象的图片互为阐发,无疑使阅读带有游戏性,从文字到图像,再从图像到文字,来回的转换把阅读变成一种关照性的体验。(选自陆涛《关于<红楼梦>插图的图像学考察》)

【材料二】①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叙事文体,应有自己的整一性、纯粹性。就此而言,将图像插入小说叙事中是对文体纯粹性的挑战。眼见的插图通常与阅读想象并不一致,有的还差距甚远以至于相反,或使读者陷入“想得对”还是“看得对”的焦虑中。②诚然,插图可以使小说在文人化之后继续亲近民间大众。问题在于这种“亲民”并非是通过小说本身,而是转移给了不同于语言叙事的图像叙事。语言和图像则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表意符号,在阅读过程中观看图像需要翻越符号的栅栏,即从沉浸其中的语言世界抽身而出,去观看一幅自己不一定认同的“图说”。就此而言,图像对于小说的“插入”实则是符号异类的入侵。图像作为“视觉诱惑”是难以回避的,如前所述,任何小说阅读都不可能跳越其中的插图。于是,插图有着危险的负面效应——诱惑它的读者“东张西望”,心神不专,即干扰沉浸式的全身心阅读,使读者频繁出入于语言编织的想象世界,何况这“想象世界”并不像图像世界那样已被凝定,而是稍纵即逝、随时可能缺损、变形或破灭的幻影。③就此而言,插图不能为阅读理解提供什么,尽管插图也能暗示画家对小说的理解,但却被隐匿在了图像的背后而未能“明说”,而其“图说”出来的意义也十分有限且模糊不清。原因当然还在于小说文体本身的虚构性,阅读它的根本意义在于激活想象力,引发多元、多层面的阅读恰恰是其文体价值所在。就这一层面来看,插图以其视觉优先性施加话语霸权,限制受众长期不能无视已经眼见过的“模样”。看来,插图有对小说叙事施加影响的图谋。这种“图谋”当然是指负面影响,与叙事艺术的自由旨归背道而驰。④既然如此,插图对于小说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叶逢春说:“虑阅者之厌怠,鲜于首末之尽详,而加以图像。”一言以蔽之,插图的目的在于刺激阅读兴趣。至少就文士书商们的初衷而言,小说插图就是如此,不过如此,就像鲁迅说的“增加读者的兴趣”而已。⑤概言之,插图作为静观图像对于叙事流的瞬间凝定,决定了“暂停”与“川流”的不可调和性。就小说文体的纯粹性而言,这是一种危险的“插入”。(选自赵宪章《小说插图与图像叙事》)

【材料三】3.综合材料一、二,下列不属于插图优势的一项是(

)。(2分)A.虚构性

B.亲民性

C.形象性

D.优先性4.对材料二理解恰当的一项的是(

)。(3分)A.插图最危险之处是使读者陷入“想得对”与“看得对”的焦虑。B.小说是一种独立的叙事文体;图像则属于视觉符号,不能叙事。C.利用视觉优先性原理,插图有预谋地对小说叙事施加话语霸权。D.插图对小说有重重负面影响,而其意义却仅限于刺激阅读趣味。5.材料一、二中画线处都引用了鲁迅《“连环图画”辩护》中的观点,请分析哪一处引用得更合理。(3分)6.材料一、二在某些论述环节中,前提相似却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请对此加以分析。(3分)

材料一材料二相似的前提小说是以语言为载体的叙事流而图像是凝视和瞬间暂停。相反的结论(1)(2)推论过程的差异(3)强调差异造成矛盾与不兼容,主张小说应保持文体的整一纯粹。7.小虹认为“以文为据”的优质插图,可以成为小说阅读的延伸。假如要为“读书报告会——元春”配画,你会选择材料三中的哪一幅?说说你的理由。(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

8—11题。(16分)演

讲叶圣陶①“就讲恋爱吧。”②“不行,”他仿佛看见眼前竖着一根又粗又黑的棍子,这是“破折号”,表示忽转一个意思,早经教育部颁布通行了的。③他想恋爱之说现时正风行,你若把它淋头痛遏,痛快固然痛快,但青年的嘴比新妇的小姑还要尖刻,要是他们给你一个“时代落伍者”的浑号,就比无关痛痒的“铁丝边眼镜”凶险得多:谁甘心去了旧浑号换这样一个新浑号呢?至于说恋爱神圣,这又哪里可以!正是洪水泛滥的时代,你还要“扬其波”么!纵使世人不相责怪,一念之良知是不可昧的,“哪里可以!”④“那么讲学潮吧。”⑤“也不行,”一根棍子又竖在眼前了。他想现在正是古往今来最难说话的时代,你说一句话,他们就说你有某种作用,你再说一句话,他们又说你有某种作用:作用就是罪名。就说学生应该闹学潮吧,那作用一定在讨学生之好了;反过来说学潮应该严行取缔吧,那作用一定在与学生为难,而且拍教育当局之马屁了。“犯不着,随便讲讲,却去掮那么大的湿木梢!”⑥“到底讲什么题目好呢?《从诗经里见到的古代人的宇宙观与人生观》吧。不,这个题目太博大精微了,他们青年不一定消化得来;而且,这大有玄学的气味。《杜甫的研究》吧。可惜给梁任公讲过了;我一提出这个题目,就会有人想‘梁任公……梁任公……’这又算什么!李白吧——白乐天吧——白乐天却病法吧。”⑦“啊,有了!”他拍案而起,清清楚楚的一篇演讲稿,有outline①,有趣味丰富的穿插,完全展陈在面前了。“这个题目又时新,又有趣,怎么给我想到的!信哉,得来全不费功夫!”于是从长衫口袋里摸出一颗朱古律糖②,才撕去了半张锡纸,便纳入口里。⑧一阵拍掌声中,他被主席先生延请到铺着白竹布的桌子旁边。头脑里outline同趣味丰富的穿插都有点象乱窜的山羊,虽然各各系着一根索子,但是牧羊人的一只手颇有把持不住之势。到鞠躬招呼时,掌声已经寂然了;头略微左偏,徐徐地俯下去,温文尔雅,正是学者的态度。又温文尔雅地抬起头来。“拍!拍!”突然又是两声击掌,虽然是余波,却特别怪,特别响,有如空山夜鸣的鹳鹤。⑨“什么!”他心里这样想,眼光便射到那边去。却见好些瓜子形的鸡蛋形的棍棒形的“可爱的白里泛红”,错杂在青竹布大衫之间,抬眉一想,这才明白“是男女同学么?——且慢怨愤。开口吧,开口吧,要从容,要得体!”⑩“诸位!生活是艺术啊,唯有艺术的生活才是真的美的善的生活。这里头大有讨究的余地。所以,今天鄙人不讲关于史学文学社会学等等的话,单从这里头提出一个题目来谈谈,就是《当前的享乐》。”他得意地望着前方,随手把眼镜略微抬起以助姿势。⑪“三段式”,不知怎么这个名词滚出来了,他转身取一支粉笔,在黑板上一挥而就:“三段式”。⑫“诸位一定知道伦理学里的三段式。三段式里不是有个前提么?”他轻捷地旋转身子,又挥成“前提”二字。⑬“现在先讲前提。我们的前提是:《古诗十九首》道,‘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陶渊明道,‘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够了,不必多举了。”⑭他回转身子又写“小前提”三字,比“前提”二字更大。⑮“其次是小前提,小前提。小前提谁也知道,不用多讲了,自然是我们与《十九首》的作者,与陶渊明陶老先生同样是人,同样是年命如朝露的。这下子答案就来了!”忽然提高嗓子以惊人的语调这么说,便搭搭有声地写成顶天立地的两个大字:“答案”。他仿佛觉得身体扩展开来,至于非常伟大,简直同发见新大陆的哥仑布不相上下,在他下边的,是一对对瞻望景仰的眼睛。⑯“所以我们不要轻轻放过当前的享乐呵!”这样有力地把他的论旨阐明了。⑰于是接下去讲第二节。⑱“……已经说明了,自古以来要尝到畅然的‘生的欢喜’的人们,差不多人同此心,第一是酷好文艺,第二是耽爱美酒。文艺与美酒是多么足以叫人陶醉的东西呵!”这就结束了第二节。⑲这里是总结束了:“……所以我们见好书就读书,逢好山水就游山水,遇好人就同他交朋友……这个,我叫它‘刹那主义’,‘我的刹那主义’。——刹那主义是什么意思,说来话长,不是短时间讲得了的,现在且不讲;停几天想写篇文章专把它讲一讲,发表出来的时候,诸位再研究吧。”似乎成就了一件大功劳,肩背上觉得轻松了不少;温文尔雅自然还在,于是头又略微左偏,徐徐地俯下去了。⑳一阵结结实实的掌声。接着是听众窜散,脚步声同凳脚擦地声绞成一团,堂中顿时改变成另一个世界。1925年5月29日写毕[注]①outline:概述。②朱古律:巧克力。8.第⑦段有中英文混杂的语言现象,其作用是。(3分)9.文中多次出现的“棍子”“棍棒”,其内涵是

(3分)10.请参考“演讲评价细则”,为本文中的演讲写一段点评。(5分)演

则评价角度具体要求内容质量主题鲜明,针对性强,言之有物有说服力。现场表现思路清晰,态度诚恳,抑扬顿挫有吸引力。1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评价讽刺小说“讥刺之切,或逾锋刃。”叶圣陶这篇小说风格是否符合这一评价,请加以探究。(5分)(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

12-14题。(8分)【甲】今年正月十四日,与子由别于陈州,五月,子由复至齐安,以诗迎之①苏轼惊尘急雪满貂裘,泪洒□风别宛丘。又向邯郸枕中见,却来云梦泽南州。暌离动作三年计,牵挽当为十日留。早晚青山映黄发,相看万事一时休②。[注]①元丰二年苏轼被贬黄州,十四日与苏辙相别陈州,先赴黄州。苏辙随后携苏轼家小至黄,再自赴筠州谪任。齐安:黄州古称。②苏轼自注:柳子厚《别刘梦得》诗云:“皇恩若许归田去,黄发相看万事休。”【乙】舟次磁湖,以风浪留二日不得进,子瞻以诗见寄苏辙惭愧江淮南北风,扁舟千里得相从。黄州不到六十里,白浪俄生百万重。自笑一生浑类此,可怜万事不由侬。夜深魂梦先飞去,风雨对床闻晓钟。12.请推断甲诗首联□处应为(

)。(1分)A.东

B.南

C.西

D.北13下列对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两首诗巧妙运用地名,暗示人生的漂泊与离合。B.苏轼诗颈联对仗工整,表达对兄弟重逢的期待。C.苏辙诗颔联使用夸张的修辞,体现风浪的阻隔。D.两首诗中的“万事”相互呼应,苏轼更显愤懑。14.请对乙诗尾联合理想象,设计一段兄弟“风雨对床”时的对话。(4分)苏轼惊问:子由,这大风大雨天,你怎么深夜独自过来了?苏辙:

苏轼: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5-20题。(19分)①张凝,沧州无棣人。少有武勇,倜傥自任。乡人赵氏子以材称,凝耻居其下,因挟弓与角胜负,约筑土百步射之。凝一发洞过,矢激十许步,抵大树而止,观者叹服。太宗在藩邸,闻其名,以隶亲卫。即位,补殿前指挥使,稍迁散祗候班都虞候。②咸平初,契丹南侵,凝率所部兵设伏于瀛州西,出其不意,腹背奋击,挺身陷敌。凝子昭远,年十六,从行。即单骑疾呼,突入阵中,掖凝出,左右披靡不敢动。明年,契丹兵大至,车驾幸大名,凝与范廷召于莫州东分据要害,断其归路。契丹宵遁,凝纵兵击之,尽夺所掠生口、资畜。③四年,代潘璘为邠宁环庆灵州路副部署兼安抚使。时斥堠数扰,转运使刘综惧飞輓①不给,问计于凝。凝曰:“今当深入,因敌资粮,不足虑也。”乃自白豹镇率兵入敌境,生擒贼将,烧荡三百余帐、刍粮八万,获牛马、器甲二万,降九百余人。④景德初,迁本州防御使,又兼北面安抚使。时王超为总帅,以大兵顿中山,朝议择凝与魏能、田敏、杨延昭分握精骑,俟契丹至,则深入以牵其势。超尝请四人悉隶所部,上以本设奇兵挠敌之心腹,若复取裁大将,则无以责效,乃令凝等不受超节度。时魏能逗挠,退保城堡,众皆愤悱,责让能,凝独默然。或问之,凝曰:“能粗材险愎既不为诸君所容吾复切言之使其心不自安,非计也。”上闻而嘉其有识。⑤凝忠勇好功名,累任西北,善训士卒,缮完器仗,前后赏赐多以犒师,家无余资,京师无居第。(选自《宋史·卷二百七十九》,有删节)[注]①飞輓:指迅速运送粮草。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凝一发洞过(

(2)车驾幸大名(

16.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1)以大兵顿中山(

)A.疲弊

B.整顿

C.屯驻

D.据守(2)则无以责效

)A.求取

B.责罚

C.要求

D.问询17.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乡人赵氏子以材称,凝耻居其下,因挟弓与角胜负,约筑土百步射之。18.第④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能

使

安19.本文叙写了张凝的“勇”,内涵却各有侧重。请依据文意填写下表。(3分)

20.作者是如何塑造张凝形象的?请具体分析。(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21-24题。(11分)《伤寒论》序(汉)张仲景①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①,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