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29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9《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29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9《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29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9《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29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9《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29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念奴娇·赤壁怀古1.通过诵读感受苏轼词豪放的风格。2.通过品味语言和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感受苏轼词中旷达的情感。3.深入理解苏轼圆融通达的处事思想和“宠辱不惊”的精神境界,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学习目标第一部分文章背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人,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豪放词创始人书法为宋初四大书法家之一,苏、黄(庭坚)、米(芾)、蔡(襄)绘画“朱竹”别具一格旷世奇才学·知人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善书,“宋四家”之首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思想:儒、释、道,典型传统士大夫生活情趣通才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元丰二年(1079年),四十三岁的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王安石变法期间,保守派和变法派斗争激烈,两派领袖分别是两位丞相司马光和王安石,因前者给后者的长信中有“生事”二字,于是“生事”成了攻击变法的习惯用语;“新进”则是苏轼对王安石引荐的新人的贬称,他曾在《上神宗皇帝》书里说王安石“招来新进勇锐之人,以图一切速成之效”,结果是“近来朴拙之人愈少,而巧进之士益多”。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第二部分文本解读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怀古:赤壁——地点,怀古——内容怀古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内容思想较沉重的题材。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写景——怀古——抒情梳理诗词内容,完成表格诗句特点景物大江东去故垒西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境界开阔、历史久远气势雄壮人物周郎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我早生华发一尊还酹江月年轻、儒雅、意气风发、功业有成多情

年老、功业未成上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所见→所想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是传颂千古的名句,有谁说说它的妙处在哪里?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由江水而岁月,形象生动传神。提问: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赤壁图景?文中用了哪些传神的词语?请简要分析乱穿惊拍卷雪险怪高峭汹涌水石相击狂澜奔腾水色纯白形声形色夸张比拟比喻字词特点角度修辞基调豪迈奔放展·临古地

赤壁壮美如画上片营造了什么意境?参考答案:上阕作者的视野开阔,通过比喻、夸张等表现手法,把眼前的大好河山描绘得宏伟、壮阔、气势磅礴,这就为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的出场作了绝好的铺垫。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越气概,更可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凭吊胜地人才所诱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气魄极大,笔力非凡。下阙: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所忆→所叹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1)说明年轻有为;(2)以美人衬托英雄;(3)渴望像周瑜一样被信任;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小乔初嫁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年青得意人才出众风流潇洒自信乐观从容破敌展·思古人

在赤壁之战的英雄应该有很多,为何这里只写到周瑜?赏析“古地之人”——重“对比”被“放逐”的人生苏轼总结自己一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州惠州儋州常州45岁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59岁被贬惠州62岁被贬儋州66岁卒于常州展·思古人周瑜年龄:34生活:幸福美满外表:英俊儒雅职位:东吴都督际遇:功成名就苏轼年龄:47生活:屡遭不幸外表:早生华发职位:团练副使际遇:功业未就怀古伤己仰慕英雄展·思古人对比映衬“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把酒祭月的行为背后,流露出苏轼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作者情感变化如何?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作者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从感叹自己转为自我劝解。落差极大,壮志未酬,心境苍凉,难免消极。可人生几何,何必太计较得失,不如让满腔愁绪随江东去,举杯赏月!流露出苏轼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情感变化:激昂慷慨——惆怅失意——趋于平静展·悟诗北宋的苏轼,一生都在“放逐”中度过,却没有被生活打败。他精神上坚守的又是什么呢?完成《苏轼的流放日记》,以苏轼的口吻,写出他被贬黄州后内心的挣扎与坚守。作业观景:思人:(遥想)感慨:思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