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4节考点2氨和铵盐 (含解析)_第1页
(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4节考点2氨和铵盐 (含解析)_第2页
(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4节考点2氨和铵盐 (含解析)_第3页
(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4节考点2氨和铵盐 (含解析)_第4页
(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4节考点2氨和铵盐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章第四节氮及其重要化合物考点2氨和铵盐栏目导航01夯实考点02考点突破夯实考点11.氨气的结构、物理性质【知识梳理】电子式密度气味水溶性比空气____强烈______性气味极易溶于水(1∶700)小

刺激

NH3↑+H2O

有白烟生成

浓硝酸

3.氨气的实验室制法4.铵盐(1)物理性质:铵盐都是无色或白色晶体,易溶于水。(2)化学性质:①不稳定性(写化学方程式)。a.NH4Cl受热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NH4HCO3受热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与碱反应(写离子方程式)。a.在稀溶液中不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加热时或浓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蓝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NH4HCO3受热易分解,故可用作氮肥(

)(2)液氨制冷、碘的升华、NH4Cl气化都不涉及化学变化(

)(3)能用加热法除去NaCl中的NH4Cl的原因是NH4Cl为强酸弱碱盐(

)(4)氨水具有弱碱性,说明氨水是弱电解质(

)(5)氨水中微粒种类与NH4Cl溶液中的微粒种类相同(

)【思维深化】【答案】(1)浓氨水、氢氧化钠固体、碱石灰①③⑥或①③⑦(2)若漏斗下端边沿与液面接触部分溶液颜色变为红色,说明已收集满NH3(3)气球逐渐变大考点突破21.(2018·湖南衡阳月考)如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氨气和铵盐的性质及应用★★★选项实验现象解释A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NH3与浓盐酸反应产生了NH4Cl固体B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C氯化物溶液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AlCl3溶液D干燥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是一种可溶性碱【答案】A【解析】NH3能与HCl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H4Cl白色固体,NH3也能与H2SO4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H4)2SO4,A项正确,B项错误;NH3与氯化物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物沉淀,该氯化物可以是氯化铝、氯化镁等,C项错误;NH3溶于水生成NH3·H2O,NH3·H2O属于碱,NH3不属于碱,D项错误。2.探究氨气及铵盐性质的过程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将集有氨气的试管倒扣于水槽中,液体迅速充满试管,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B.将pH=11的氨水稀释1000倍,测得pH>8,说明NH3·H2O为弱碱C.加热NH4HCO3固体,观察到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液滴产生,说明NH4HCO3受热不稳定D.将红热的Pt丝伸入右图所示的锥形瓶中,瓶口出现少量红棕色气体,说明氨气的氧化产物为NO2【答案】D【解析】

氨气极易溶于水,使试管内压强迅速降低,液体迅速充满试管,A项正确;强碱稀释10n倍,pH减小n个单位,而将pH=11的氨水稀释1000倍,测得pH>8,说明氨水为弱碱,B项正确;加热NH4HCO3固体,观察到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液滴产生,说明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不稳定,C项正确;氨气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D项错误。3.(2019·湖南邵阳月考)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答案】D氨气的实验室制法★★★★【解析】①NH4Cl固体受热可产生NH3和HCl,但两者遇冷会重新凝结产生NH4Cl固体,且可能出现堵塞导管的情况,③中试管口未向下倾斜会导致水倒流到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故①③错误;②把浓氨水滴入氧化钙固体中,会发生反应CaO+NH3·H2O===Ca(OH)2+NH3↑,反应放热,温度升高有利于NH3放出,④浓氨水受热产生氨气,通过碱石灰吸收水蒸气后即得干燥的NH3,故②④正确。4.某学习兴趣小组探究氨气的制取实验:(1)甲同学拟用下列实验方法制备氨气,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A.将氯化铵固体加热分解收集产生的气体B.将浓氨水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收集产生的气体C.将碳酸氢铵加热分解产生的气体用碱石灰干燥D.将氯化铵稀溶液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收集产生的气体(2)根据上述正确的原理,该同学欲用下列常见的实验室制气装置制取氨气,适宜的装置是________。(3)气体的性质是气体收集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下列性质与收集方法无关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①密度②颜色③溶解性④热稳定性⑤与氧气反应(4)下图是甲同学设计收集氨气的几种装置,其中可行的是________,集气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C

(2)CD

(3)②④

(4)d利用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采用短管进氨气,长管出空气,即可收集氨气实验室制取少量NH3的三种简易方法5.如右图所示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然后打开止水夹,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A.Cl2(饱和食盐水),无色喷泉B.NH3(H2O含石蕊),蓝色喷泉C.HCl(H2O含石蕊),红色喷泉D.SO2(NaOH溶液),无色喷泉【答案】A【解析】Cl2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不能形成喷泉。喷泉实验★★★6.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如图所示,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①>②

B.①<②C.①=② D.不能确定【答案】C喷泉实验的原理及应用(1)喷泉实验的原理。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将烧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烧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2)形成喷泉的常见类型。气体HClNH3CO2、Cl2、SO2、H2SNO2NO、O2(4∶3)NO2、O2(4∶1)吸收剂水、NaOH溶液水NaOH溶液水水水7.(2016·全国卷Ⅰ,26)

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x还原生成N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2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氨气的制备: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氨气的制法与性质实验综合题★★★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将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解释原因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通入Y管中①Y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Y管中有少量水珠生成的气态水凝聚打开K2③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8.某化学自主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探究NH3、NO2的性质。探究Ⅰ: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NO2能否被NH3还原(K1、K2为止水夹,夹持固定装置略去)。(1)A装置中制取NH3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乙分别是________(填字母)。a.浓硫酸、碱石灰 b.碱石灰、碱石灰c.碱石灰、无水氯化钙 d.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3)若NO2能够被NH3还原,预期观察到C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4)此实验装置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