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模式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课件_第1页
审计模式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课件_第2页
审计模式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课件_第3页
审计模式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课件_第4页
审计模式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审计模式、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第六章审计模式、重要性与审计风险1教学目标及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的关系,熟悉运用重要性判断的情形以及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掌握审计风险的模型、构成要素及各要素的影响因素。教学目标及要求2第一节审计模式一、定义审计模式是指为实现一定的审计目标所采取的审计策略、审计方法的整体方式

二、种类账项导向审计模式制度导向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第一节审计模式一、定义31、账项导向审计(20世纪40年代末期之前)账项导向审计是指以账项为基础,完全通过对具体账项的详细检查来实现审计目标的一种审计模式。主要目的——差错防弊主要手段——详查法为主对象——会计报表及相关的会计资料适用范围——会计事项相对不多;业务性质不复杂1、账项导向审计(20世纪40年代末期之前)4缺点第一,这种审计方式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不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效益;第二,即使采用有限的抽样技术,但由于对会计系统的了解不够,容易造成由于抽查原因而遗漏重大问题项目的事件;第三,由于以交易为基础的审计工作主要都是围绕着交易进行的,因此不容易发现会计工作中的程序性错误,对于会计系统中的缺陷和不合理现象也很难发现,这样即使查出了技术性错误或舞弊的情况,却不能溯源追本,堵塞漏洞,避免重犯。缺点52、制度导向审计(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80年代末期)制度基础审计是以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审计,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分析和评价,来实现审计目标的一种审计模式。对象——以内部控制制度为主,又包括会计报表和其他相关会计资料目的——查找内控制度的薄弱点手段——重点审查,采取统计抽样2、制度导向审计(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80年代末期)6缺点内控制度本身的局限性——执行人员的无意行为所产生的失效——内控制度所处环境的改变——员工的相互勾结所导致的失效管理层利益的驱动所产生的失效缺点7三、风险导向审计(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今)是指以审计风险为基础,通过对审计风险的全面控制来实现审计目标的一种审计模式。显著特点: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审计战略,制定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以达到审计工作的效率性和效果性。三、风险导向审计(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今)81、工作范围将客户置于一个大的经济环境中,确定固有风险内控制度扩大化,不仅包括会计控制,还包括企业经验管理的其他控制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出具审计意见——在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应保持合理的职业怀疑态度。1、工作范围92、运作过程(1)计划阶段——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初步确定重要性水平,编制审计计划(2)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阶段评价内控风险,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进行实质性测试2、运作过程10第二节审计重要性一、“重要性”的概述国际——如果信息的错报或漏报会影响使用者根据会计报表采取的经济决策,信息就具有重要性美国——重要性是指在特定环境下,一个理性的人报表使用者依赖该信息所作的决策可能因为这一错报或漏报得以变化或修正。英国——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即为重要性第二节审计重要性一、“重要性”的概述111、概念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序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1、概念12内涵第一,错报包括金额的错报和披露的错报第二,重要性要从数量和性质两方面考虑第三,重要性概念必须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第四,判断重要性离不开特定的环境。第五,重要性评估要运用职业判断内涵13二、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存在反向关系,即审计重要性越高,审计风险越低;反之,审计重要性越低,审计风险越高。注册会计师不能通过不合理的人为调高重要性水平来降低审计风险

二、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14三、重要性的运用1、主要运用范围:计划和报告阶段计划阶段: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最终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报告阶段:确定是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临界点),运用重要性原则主要与评价审计结果相关

三、重要性的运用1、主要运用范围:计划和报告阶段152、运用重要性原则的一般要求①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专业判断;②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提高审计效率和保证审计质量;③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有两种A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B评价审计结果时2、运用重要性原则的一般要求16四、计划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评估1、对重要性评估的总体性要求(1)编制审计计划必须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适当评估重要性和审计风险);(2)初步判断的目的是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四、计划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评估172、判断重要性应考虑的因素(1)、以往的审计经验。(2)、有关法律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3)、被审计单位的性质、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4)、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5)、错报漏报的性质。(6)、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7)、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不需考虑与具体项目计量相关的固有不确定性2、判断重要性应考虑的因素18因素情形对重要性水平的影响1.以往的审计经验以往用的适当,本年确定依据修正[考虑经营环境、业务]2.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管理当局自主决定会计事项从严确定;反之,从宽3.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①规模大小;

②行业性质。4.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①内控健全,可信赖程度高①订高水平,降低审计成本②如审计风险评估为高水平②重要性水平低导致收集多的审计证据,以降低审计风险5.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流动性高的项目从严制定各项目相互关系要考虑6.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金额及其波动幅度是报表使用者作出反映的信号要深入研究因素情形对重要性水平的影响1.以往的审计经验以往用的适当,本193、两个层次重要性的考虑①财务报表层次②账户和交易层次

3、两个层次重要性的考虑204、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方法(1)固定百分比法判断基础:资产总额0.5%-1%权益总额1%营业收入0.5%-1%净利润5%-10%4、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方法21遵循的原则:在选用时,一般不应将接近零的净利润、波动幅度较大的净利润、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资产总额、净资产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如果在审计时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尚未完成,审计人员应根据期中会计报表或上年会计报表,进行推算和修正后,据此作为重要性的判断基础同一期间不同会计报表重要性水平不同时,选择低的遵循的原则:22例1:A企业是一间从事高科技产业的上市公司,2004年其净利润为500元,营业收入为200000元,资产总额为1000000元。资产负债表重要性比率为0.5%,利润表重要性比率为0.8%。利润表重要性水平=200000*0.8%=1600元,资产负债表重要性水平=1000000*0.5%=5000元根据取小原则,我们应该把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定为1600元。例1:A企业是一间从事高科技产业的上市公司,2004年其净利23(2)超额递减比率表法根据总资产或总收入在不同区间的重要性比率来确定重要性水平。(2)超额递减比率表法24级次超额累进级距重要性比率速算补加数1总资产或总收入在0~3万美元之间0.05402总资产或总收入在3~10万美元之间0.0297503总资产或总收入在10~30万美元之间0.01818504总资产或总收入在30~100万美元之间0.012535005总资产或总收入在100~300万美元之间0.008377006总资产或总收入在300~1000万美元之间0.006146007总资产或总收入在1000~3000万美元之间0.004346008总资产或总收入在3000~10000万美元之间0.00272730009总资产或总收入在1~3亿美元之间0.001915500010总资产或总收入在3~10亿美元之间0.0012535000011总资产或总收入在10~30亿美元之间0.0008773000012总资产或总收入在30~100亿美元之间0.00058160000013总资产或总收入在100~300亿美元之间0.00004340000014总资产或总收入在300亿美元以上0.000277300000级次超额累进级距重要性比率速算补加数1总资产或总收入在0~325例2:某公司的总资产预估值为5000万美元,那么预计的重要性水平为50000000*0.00272+73000=209000美元例2:某公司的总资产预估值为5000万美元,那么预计的重要性26(3)重要性比率表法根据所选取的项目金额所属区间,分别确定不同的重要性比率,从而确定重要性水平。所选计算基础的变动区间重要性比率0~250000.0525000~500000.0450000~1000000.03100000~5000000.02500000~20000000.0152000000~50000000.015000000~100000000.007510000000以上0.005(3)重要性比率表法所选计算基础的变动区间重要性比率0~2527例3:某客户收益总额为8000000美元,则重要性金额为8000000*0.0075=60000美元。例3:某客户收益总额为8000000美元,则重要性金额为80286、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可容忍错报)分配方法:平均分配和不平均分配错报的性质及可能性审计成本(正比)各账户或交易的重要性水平(A)与报表重要性水平(B)的关系——A“可容忍错报”,∑A=B6、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可容忍错报)错报的性质及可能29例4:被审计单位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为280万元,两种分配方法的结果如下:

项目金额平均分配法不平均分配法现金1400145.6应收账款42004250.4存货840084140固定资产1400014084合计28000280280注:以上金额单位均为万元,被审计单位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为资产总额的1%。例4:被审计单位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为280项目金额平均分配30不分配方法根据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性质及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将账户或交易的重要性水平确定为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21%——50%。各账户或交易的重要性水平为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1/6——1/3。不分配方法317、金额和性质的考虑(数量和质量)金额(数量):金额大的错报或漏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或漏报更重要。性质(质量):见P92①涉及到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②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

③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

④小金额错报或漏报的累计

7、金额和性质的考虑(数量和质量)32五、实施阶段的重要性

1、估计每个项目的错误额;2、估计错误总额;3、将错误总额与初步估计数或其修正值进行比较。五、实施阶段的重要性1、估计每个项目的错误额;33例5:以例4的数据为基础,假定企业存货样本价值为420万,发现价值8.4万的高估错误,则总的存货的高估错误=8400*8.4/420=168万,其他项目的高估错误如下表所示:项目可容忍的错报(高估)(万)错误总额的估计数(高估)(万)现金5.65应收账款50.448存货140168固定资产8480合计280301例5:以例4的数据为基础,假定企业存货样本价值为420万,发34由于总的错误金额大于重要性的初步估计数,所以该财务报表不能被接受。审计人员可以进一步检查存货中的高估是否确实达到了168万,或者直接提出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假定审计人员要进一步审计,那么应该把重点放在存货上。

由于总的错误金额大于重要性的初步估计数,所以该财务报表不能被35假定存货的高估额在140~147万之间,即对于存货来讲,该估计数超过了其可容忍的错报,但是,错报总额估计数不会超过280万,此时,审计人员无须扩大审计测试范围,但要对存货高估是否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作出评价。假定存货的高估额在140~147万之间,即对于存货来讲,该估36六、报告阶段的重要性1、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可能不同于编制审计计划时确定的重要性水平。

2、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六、报告阶段的重要性1、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可能37(1)注册会计师已识别的具体错报;对事实的错报——忽略、误解和舞弊主观决策的错报——管理层与注册会计师对于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判断差异(2)推断误差,即注册会计师对不能明确识别的其他错报的最佳估计数通过测试样本估计出的总体错报减去测试中发现的已识别的具体错报通过实质性分析推断出的估计错报(3)期后与或有事项(1)注册会计师已识别的具体错报;38可能错报金额种类内容已发现的错报或漏报(1)未建议被审单位调整的未调整不符事项(2)建议被审单位调整而拒绝调整的未调整不符事项推断的错报或漏报(1)运用审计抽样技术所估计的未更正预计错报(2)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发现所量化的估计错报(3)运用其他审计程序所量化的估计错报前期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前期任何未更正(尚未调整)可能错报或漏报尚未消除,且导致本期报表严重失实(影响本期报表)期后事项未能进行适当处理的或有事项未能进行适当处理的可能错报金额种类内容(1)未建议被审单位调整的未调整不符事393、错报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时的处理性质与累积影响数错报或漏报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提醒被单位调整会计报表→被审计单位进行了调整(远远低于重要性水平)→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若被审单位不调整→扩大实质性测试的范围

若以上都不行→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3、错报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时的处理404、错报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时的处理

如果已识别但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该汇总数连同尚未发现的错报是否可能超过重要性水平,并考虑通过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或要求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降低审计风险。

4、错报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时的处理

41第三节审计风险一、审计风险的概念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误报,而注册会计师认为财务报表公允反映,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第三节审计风险一、审计风险的概念42评估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接受某审计项目后,在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审计手段,所评估的该项目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与审计风险决策模型中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有关。期望(可接受)审计风险是指审计项目完成后,审计人员或会计师事务所准备承担或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和合理保证之和等于100%,两者互为补数。评估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接受某审计项目后,在初步了解被审计单43二、审计风险的种类1、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是与被审计对象直接相关的风险,因此它们是客观存在的,注册会计师是不可能改变它们的,但它们的存在却会对注册会计师的测试产生影响,因此注册会计师在确定测试范围时必须考虑到它们的存在。对于客观风险,注册会计师虽然没有能力改变它们,但却可以通过对被审计对象的充分了解,合理地评估客观风险的高低,并作为确定测试范围的依据。二、审计风险的种类1、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44评估措施:考虑审计组人员知识能力;考虑对助理人员进行监督指导;考虑导致审计人员怀疑持续经营的情况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评估措施:考虑审计组人员知识能力;考虑对助理人员进行监督指导45(1)固有风险:是指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特点固有风险水平取决于会计报表对于业务处理中的错误和舞弊的敏感程度。固有风险的产生与被审计单位有关,而与注册会计师无关。固有风险水平受被审计单位外部经营环境的间接影响。固有风险是一种独立的风险。(1)固有风险:是指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46固有风险的影响因素客户行业的性质管理人员的正直性相关人业务以前年度审计的结果初次审计还是连续审计经济业务的性质账户的余额及其变化总体容量注意各种易于发生差错的事项风险的不均衡性固有风险的影响因素客户行业的性质47(2)控制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未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其会计报表上某项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特点控制风险水平与被审计单位的内控水平有关。控制风险与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无关。控制风险是审计过程中一个独立的风险。

(2)控制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未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其会48步骤初步评估符合性测试与控制风险的进一步评估实质性测试与控制风险的最终评估步骤49二、检查风险:指内部控制结构没有预防和纠正经济业务的差错或不法行为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通过预定的审计程序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上存在的某项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特点(1)它独立地存在于整个审计过程中,不受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影响。(2)检查风险与注册会计师工作直接相关。(3)检查风险是无法消除的。(4)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二、检查风险:指内部控制结构没有预防和纠正经济业务的差错或不50产生原因在实质性测试阶段,只测试部分项目而非整体项目。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出现思维方面的错误。审计方法运用不当,导致未发现已存在的错误。产生原因51与审计意见的关系如果经过实施有关实质性测试后,注册会计师仍认为与某一主要账户或交易类别的认定有关的检查风险不能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那么他应当发表保留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与审计意见的关系52三、其他1、抽样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没有检查总体中的所有项目,因而对总体得出不正确的结论的风险。类型:(1)注册会计师推断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或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的风险。(2)注册会计师推断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或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风险。

三、其他532、非抽样风险:指除抽样风险以外的所有其他风险。产生非抽样风险的原因有:(1)遗漏了必要的审计手续;(2)不适当地运用了审计手续;(3)审计步骤与审计抽样总体不相宜;(4)审计人员未能发现不适当地应用了会计原则;(5)对审计结果没有进行适当的评价;(6)损害审计步骤效果的其他因素。2、非抽样风险:指除抽样风险以外的所有其他风险。产生非抽样风543、过分信赖险:又称为审计不足险,是指按审计人员对客户的内部控制结构进行抽查和样本证据评价后认为其运行正常可以依赖,而事实上内部控制结构运行恰恰是不正常的,或者内部控制结构的实际可信水准低于样本结果所认定的可信水准。4、缺乏信赖险:又称为过分审计险,是指被审查的内部控制结构实际上是健全的、可信的,但审计人员经过抽取样本、检查样本、评价样本,得到的结论是内部控制结构不可依赖,或者说通过样本测试得出的内部控制结构可信水准低于其实际可信水准。3、过分信赖险:又称为审计不足险,是指按审计人员对客户的内部555、误拒险:又称为α险,是审计人员在实质性测试中所面临的抽样风险之一,指在财务报表实际未有重要错报且反映公允,而审计人员却得出其中含有重要错报且反映不公允,拒绝接受的概率,即将事实上正确的余额看成是错误的余额。6、误受险:又称为β险,是审计人员在实质性测试中所面临的抽样风险之一,指审计人员认为财务报表中没有重要错报且反映公允,可以接受,而事实上其中含有重要错报的概率,即将事实上错误的余额误作为正确的予以接受。5、误拒险:又称为α险,是审计人员在实质性测试中所面临的抽样56四、审计风险模型的具体运用在制定审计计划时确定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调查了解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水平利用审计风险模型计算检查风险水平,并据此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四、审计风险模型的具体运用在制定审计计划时确定可以接受的审计57审计风险模型

期望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包括两个层次:(1)财务报表层次;(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实质性程序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反向关系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指某一认58五、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三者之间的关系重要性审计风险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审计证据反向降低到反向反向正向五、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三者之间的关系重要性审计风险可59六、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1、外部使用者对会计报表的信赖程度(1)被审计单位的规模。(2)所有权的分散程度。(3)负债的性质和金额。

六、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1、外部使用者对会计报表的信赖程度602、被审计单位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1)被审计单位经营的性质。(2)管理部门的能力。(3)流动性状况。(4)以前年度的盈利(或亏损)。(5)筹资的方法。

2、被审计单位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613、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4、审计人员避免风险的态度5、审计结论错误所招致的诉讼和相关处罚6、各风险因素对审计风险的反作用3、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62课后练习

1、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设定审计程序而控制的风险是()。A.审计风险和固有风险B.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C.检查风险和审计风险D.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答案:C课后练习1、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设定审计程序而控制的风险是(632、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利润表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为60000元,而资产负债表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为100000元,则会计报表层的重要性水平应为()元。A.160000B.100000C.80000D.60000答案:D2、如果注册会计师认为利润表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为60000643、确定会计报表层重要性水平时常用的判断基础不包括()A.资产总额B.净资产C.营业收入D.营业费用答案:D3、确定会计报表层重要性水平时常用的判断基础不包括()654、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下列表述错误的有()。

A.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

B.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成反向关系

C.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

D.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成正向关系答案:D4、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下列表述错误的有()。

A.66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越大

B.审计风险越高,重要性水平越高

C.重要性水平越低,应当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

D.总体项目的变异性越低,通常样本规模越小答案:AB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越676、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包括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和推断误差。下列各项中,属于推断误差的有()。

A.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估计值的判断差异

B.注册会计师通过实质性分析程序推断出的估计错报

C.通过测试样本估计出的总体错报减去在测试中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

D.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应收账款高估的50万元答案:BC6、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包括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和推断误差。下687、在审计中如果尚未更正错报汇总数超过了重要性水平,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可能是重大的,此时注册会计师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

A.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来降低审计风险

B.追加审计程序来降低审计风险

C.要求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

D.直接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答案:AC7、在审计中如果尚未更正错报汇总数超过了重要性水平,对财务报69计算分析题1、A和B注册会计师对X公司进行审计,其未经审计的有关项目金额如下:会计报表项目名称金额(万元)重要性百分比资产180000.5%股东权益88001%主营业务收入240000.5%净利润24125%要求:(1)请代为注册会计师A和B计算该公司本期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2)简要说明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计算分析题1、A和B注册会计师对X公司进行审计,其未经审计的70答案:(1)按资产计算:18000*0.5%=90万元按股东权益计算:8800*1%=88万元按主营业务收入计算:24000*0.5%=120万元按净利润计算:2412*5%=120.6万元该四个项目并没有存在例外的情况,因此我们应该选择金额最小的88万元作为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2)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的关系是:重要性水平金额越低,审计风险就越高。答案:712、审计人员在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时,分别设计了以下3种情形,以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风险类型情形一情形二情形三期望审计风险3%2%2%固有风险60%80%100%控制风险50%50%100%要求:(1)分别计算上述三种情形下的可接受检查风险。(2)哪种情形下需要审计人员获取最多的审计证据?为什么?(3)如果实施实质性测试后,审计人员仍认为检查风险不能降至可接受水平,审计人员应该发表什么类型的审计意见?为什么?2、审计人员在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时,分别设计了以下3种72答案:(1)情形一:可接受的检查风险=3%/(60%*50%)=10%情形二:可接受的检查风险=2%/(80%*50%)=5%情形三:可接受的检查风险=2%/(100%*100%)=2%(2)第三种情形需最多的证据,因为,可接受的检查水平越低,审计抽样的规模应越大,获取的审计证据应越多。(3)此种情况下,应当发表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因为,检查风险没有降到可接受水平,表明审计人员已获得的审计证据还不充分。答案:73演讲完毕,谢谢观看!演讲完毕,谢谢观看!74第六章审计模式、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第六章审计模式、重要性与审计风险75教学目标及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的关系,熟悉运用重要性判断的情形以及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掌握审计风险的模型、构成要素及各要素的影响因素。教学目标及要求76第一节审计模式一、定义审计模式是指为实现一定的审计目标所采取的审计策略、审计方法的整体方式

二、种类账项导向审计模式制度导向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第一节审计模式一、定义771、账项导向审计(20世纪40年代末期之前)账项导向审计是指以账项为基础,完全通过对具体账项的详细检查来实现审计目标的一种审计模式。主要目的——差错防弊主要手段——详查法为主对象——会计报表及相关的会计资料适用范围——会计事项相对不多;业务性质不复杂1、账项导向审计(20世纪40年代末期之前)78缺点第一,这种审计方式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不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效益;第二,即使采用有限的抽样技术,但由于对会计系统的了解不够,容易造成由于抽查原因而遗漏重大问题项目的事件;第三,由于以交易为基础的审计工作主要都是围绕着交易进行的,因此不容易发现会计工作中的程序性错误,对于会计系统中的缺陷和不合理现象也很难发现,这样即使查出了技术性错误或舞弊的情况,却不能溯源追本,堵塞漏洞,避免重犯。缺点792、制度导向审计(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80年代末期)制度基础审计是以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审计,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分析和评价,来实现审计目标的一种审计模式。对象——以内部控制制度为主,又包括会计报表和其他相关会计资料目的——查找内控制度的薄弱点手段——重点审查,采取统计抽样2、制度导向审计(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80年代末期)80缺点内控制度本身的局限性——执行人员的无意行为所产生的失效——内控制度所处环境的改变——员工的相互勾结所导致的失效管理层利益的驱动所产生的失效缺点81三、风险导向审计(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今)是指以审计风险为基础,通过对审计风险的全面控制来实现审计目标的一种审计模式。显著特点: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审计战略,制定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以达到审计工作的效率性和效果性。三、风险导向审计(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今)821、工作范围将客户置于一个大的经济环境中,确定固有风险内控制度扩大化,不仅包括会计控制,还包括企业经验管理的其他控制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出具审计意见——在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应保持合理的职业怀疑态度。1、工作范围832、运作过程(1)计划阶段——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初步确定重要性水平,编制审计计划(2)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阶段评价内控风险,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进行实质性测试2、运作过程84第二节审计重要性一、“重要性”的概述国际——如果信息的错报或漏报会影响使用者根据会计报表采取的经济决策,信息就具有重要性美国——重要性是指在特定环境下,一个理性的人报表使用者依赖该信息所作的决策可能因为这一错报或漏报得以变化或修正。英国——错报或漏报可能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即为重要性第二节审计重要性一、“重要性”的概述851、概念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序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1、概念86内涵第一,错报包括金额的错报和披露的错报第二,重要性要从数量和性质两方面考虑第三,重要性概念必须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第四,判断重要性离不开特定的环境。第五,重要性评估要运用职业判断内涵87二、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存在反向关系,即审计重要性越高,审计风险越低;反之,审计重要性越低,审计风险越高。注册会计师不能通过不合理的人为调高重要性水平来降低审计风险

二、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88三、重要性的运用1、主要运用范围:计划和报告阶段计划阶段: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最终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报告阶段:确定是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临界点),运用重要性原则主要与评价审计结果相关

三、重要性的运用1、主要运用范围:计划和报告阶段892、运用重要性原则的一般要求①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专业判断;②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提高审计效率和保证审计质量;③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有两种A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B评价审计结果时2、运用重要性原则的一般要求90四、计划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评估1、对重要性评估的总体性要求(1)编制审计计划必须对重要性水平做出初步判断(适当评估重要性和审计风险);(2)初步判断的目的是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四、计划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评估912、判断重要性应考虑的因素(1)、以往的审计经验。(2)、有关法律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3)、被审计单位的性质、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4)、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5)、错报漏报的性质。(6)、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7)、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不需考虑与具体项目计量相关的固有不确定性2、判断重要性应考虑的因素92因素情形对重要性水平的影响1.以往的审计经验以往用的适当,本年确定依据修正[考虑经营环境、业务]2.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管理当局自主决定会计事项从严确定;反之,从宽3.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①规模大小;

②行业性质。4.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①内控健全,可信赖程度高①订高水平,降低审计成本②如审计风险评估为高水平②重要性水平低导致收集多的审计证据,以降低审计风险5.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流动性高的项目从严制定各项目相互关系要考虑6.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金额及其波动幅度是报表使用者作出反映的信号要深入研究因素情形对重要性水平的影响1.以往的审计经验以往用的适当,本933、两个层次重要性的考虑①财务报表层次②账户和交易层次

3、两个层次重要性的考虑944、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方法(1)固定百分比法判断基础:资产总额0.5%-1%权益总额1%营业收入0.5%-1%净利润5%-10%4、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方法95遵循的原则:在选用时,一般不应将接近零的净利润、波动幅度较大的净利润、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资产总额、净资产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如果在审计时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尚未完成,审计人员应根据期中会计报表或上年会计报表,进行推算和修正后,据此作为重要性的判断基础同一期间不同会计报表重要性水平不同时,选择低的遵循的原则:96例1:A企业是一间从事高科技产业的上市公司,2004年其净利润为500元,营业收入为200000元,资产总额为1000000元。资产负债表重要性比率为0.5%,利润表重要性比率为0.8%。利润表重要性水平=200000*0.8%=1600元,资产负债表重要性水平=1000000*0.5%=5000元根据取小原则,我们应该把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定为1600元。例1:A企业是一间从事高科技产业的上市公司,2004年其净利97(2)超额递减比率表法根据总资产或总收入在不同区间的重要性比率来确定重要性水平。(2)超额递减比率表法98级次超额累进级距重要性比率速算补加数1总资产或总收入在0~3万美元之间0.05402总资产或总收入在3~10万美元之间0.0297503总资产或总收入在10~30万美元之间0.01818504总资产或总收入在30~100万美元之间0.012535005总资产或总收入在100~300万美元之间0.008377006总资产或总收入在300~1000万美元之间0.006146007总资产或总收入在1000~3000万美元之间0.004346008总资产或总收入在3000~10000万美元之间0.00272730009总资产或总收入在1~3亿美元之间0.001915500010总资产或总收入在3~10亿美元之间0.0012535000011总资产或总收入在10~30亿美元之间0.0008773000012总资产或总收入在30~100亿美元之间0.00058160000013总资产或总收入在100~300亿美元之间0.00004340000014总资产或总收入在300亿美元以上0.000277300000级次超额累进级距重要性比率速算补加数1总资产或总收入在0~399例2:某公司的总资产预估值为5000万美元,那么预计的重要性水平为50000000*0.00272+73000=209000美元例2:某公司的总资产预估值为5000万美元,那么预计的重要性100(3)重要性比率表法根据所选取的项目金额所属区间,分别确定不同的重要性比率,从而确定重要性水平。所选计算基础的变动区间重要性比率0~250000.0525000~500000.0450000~1000000.03100000~5000000.02500000~20000000.0152000000~50000000.015000000~100000000.007510000000以上0.005(3)重要性比率表法所选计算基础的变动区间重要性比率0~25101例3:某客户收益总额为8000000美元,则重要性金额为8000000*0.0075=60000美元。例3:某客户收益总额为8000000美元,则重要性金额为801026、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可容忍错报)分配方法:平均分配和不平均分配错报的性质及可能性审计成本(正比)各账户或交易的重要性水平(A)与报表重要性水平(B)的关系——A“可容忍错报”,∑A=B6、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可容忍错报)错报的性质及可能103例4:被审计单位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为280万元,两种分配方法的结果如下:

项目金额平均分配法不平均分配法现金1400145.6应收账款42004250.4存货840084140固定资产1400014084合计28000280280注:以上金额单位均为万元,被审计单位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为资产总额的1%。例4:被审计单位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为280项目金额平均分配104不分配方法根据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性质及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将账户或交易的重要性水平确定为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21%——50%。各账户或交易的重要性水平为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1/6——1/3。不分配方法1057、金额和性质的考虑(数量和质量)金额(数量):金额大的错报或漏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或漏报更重要。性质(质量):见P92①涉及到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②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漏报

③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

④小金额错报或漏报的累计

7、金额和性质的考虑(数量和质量)106五、实施阶段的重要性

1、估计每个项目的错误额;2、估计错误总额;3、将错误总额与初步估计数或其修正值进行比较。五、实施阶段的重要性1、估计每个项目的错误额;107例5:以例4的数据为基础,假定企业存货样本价值为420万,发现价值8.4万的高估错误,则总的存货的高估错误=8400*8.4/420=168万,其他项目的高估错误如下表所示:项目可容忍的错报(高估)(万)错误总额的估计数(高估)(万)现金5.65应收账款50.448存货140168固定资产8480合计280301例5:以例4的数据为基础,假定企业存货样本价值为420万,发108由于总的错误金额大于重要性的初步估计数,所以该财务报表不能被接受。审计人员可以进一步检查存货中的高估是否确实达到了168万,或者直接提出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假定审计人员要进一步审计,那么应该把重点放在存货上。

由于总的错误金额大于重要性的初步估计数,所以该财务报表不能被109假定存货的高估额在140~147万之间,即对于存货来讲,该估计数超过了其可容忍的错报,但是,错报总额估计数不会超过280万,此时,审计人员无须扩大审计测试范围,但要对存货高估是否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决策作出评价。假定存货的高估额在140~147万之间,即对于存货来讲,该估110六、报告阶段的重要性1、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可能不同于编制审计计划时确定的重要性水平。

2、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六、报告阶段的重要性1、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可能111(1)注册会计师已识别的具体错报;对事实的错报——忽略、误解和舞弊主观决策的错报——管理层与注册会计师对于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判断差异(2)推断误差,即注册会计师对不能明确识别的其他错报的最佳估计数通过测试样本估计出的总体错报减去测试中发现的已识别的具体错报通过实质性分析推断出的估计错报(3)期后与或有事项(1)注册会计师已识别的具体错报;112可能错报金额种类内容已发现的错报或漏报(1)未建议被审单位调整的未调整不符事项(2)建议被审单位调整而拒绝调整的未调整不符事项推断的错报或漏报(1)运用审计抽样技术所估计的未更正预计错报(2)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发现所量化的估计错报(3)运用其他审计程序所量化的估计错报前期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前期任何未更正(尚未调整)可能错报或漏报尚未消除,且导致本期报表严重失实(影响本期报表)期后事项未能进行适当处理的或有事项未能进行适当处理的可能错报金额种类内容(1)未建议被审单位调整的未调整不符事1133、错报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时的处理性质与累积影响数错报或漏报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提醒被单位调整会计报表→被审计单位进行了调整(远远低于重要性水平)→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若被审单位不调整→扩大实质性测试的范围

若以上都不行→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3、错报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时的处理1144、错报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时的处理

如果已识别但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该汇总数连同尚未发现的错报是否可能超过重要性水平,并考虑通过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或要求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降低审计风险。

4、错报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时的处理

115第三节审计风险一、审计风险的概念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误报,而注册会计师认为财务报表公允反映,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第三节审计风险一、审计风险的概念116评估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接受某审计项目后,在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审计手段,所评估的该项目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与审计风险决策模型中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有关。期望(可接受)审计风险是指审计项目完成后,审计人员或会计师事务所准备承担或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和合理保证之和等于100%,两者互为补数。评估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接受某审计项目后,在初步了解被审计单117二、审计风险的种类1、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是与被审计对象直接相关的风险,因此它们是客观存在的,注册会计师是不可能改变它们的,但它们的存在却会对注册会计师的测试产生影响,因此注册会计师在确定测试范围时必须考虑到它们的存在。对于客观风险,注册会计师虽然没有能力改变它们,但却可以通过对被审计对象的充分了解,合理地评估客观风险的高低,并作为确定测试范围的依据。二、审计风险的种类1、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118评估措施:考虑审计组人员知识能力;考虑对助理人员进行监督指导;考虑导致审计人员怀疑持续经营的情况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评估措施:考虑审计组人员知识能力;考虑对助理人员进行监督指导119(1)固有风险:是指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特点固有风险水平取决于会计报表对于业务处理中的错误和舞弊的敏感程度。固有风险的产生与被审计单位有关,而与注册会计师无关。固有风险水平受被审计单位外部经营环境的间接影响。固有风险是一种独立的风险。(1)固有风险:是指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120固有风险的影响因素客户行业的性质管理人员的正直性相关人业务以前年度审计的结果初次审计还是连续审计经济业务的性质账户的余额及其变化总体容量注意各种易于发生差错的事项风险的不均衡性固有风险的影响因素客户行业的性质121(2)控制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未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其会计报表上某项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特点控制风险水平与被审计单位的内控水平有关。控制风险与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无关。控制风险是审计过程中一个独立的风险。

(2)控制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未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其会122步骤初步评估符合性测试与控制风险的进一步评估实质性测试与控制风险的最终评估步骤123二、检查风险:指内部控制结构没有预防和纠正经济业务的差错或不法行为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通过预定的审计程序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上存在的某项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特点(1)它独立地存在于整个审计过程中,不受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影响。(2)检查风险与注册会计师工作直接相关。(3)检查风险是无法消除的。(4)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二、检查风险:指内部控制结构没有预防和纠正经济业务的差错或不124产生原因在实质性测试阶段,只测试部分项目而非整体项目。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出现思维方面的错误。审计方法运用不当,导致未发现已存在的错误。产生原因125与审计意见的关系如果经过实施有关实质性测试后,注册会计师仍认为与某一主要账户或交易类别的认定有关的检查风险不能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那么他应当发表保留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与审计意见的关系126三、其他1、抽样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没有检查总体中的所有项目,因而对总体得出不正确的结论的风险。类型:(1)注册会计师推断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或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的风险。(2)注册会计师推断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或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风险。

三、其他1272、非抽样风险:指除抽样风险以外的所有其他风险。产生非抽样风险的原因有:(1)遗漏了必要的审计手续;(2)不适当地运用了审计手续;(3)审计步骤与审计抽样总体不相宜;(4)审计人员未能发现不适当地应用了会计原则;(5)对审计结果没有进行适当的评价;(6)损害审计步骤效果的其他因素。2、非抽样风险:指除抽样风险以外的所有其他风险。产生非抽样风1283、过分信赖险:又称为审计不足险,是指按审计人员对客户的内部控制结构进行抽查和样本证据评价后认为其运行正常可以依赖,而事实上内部控制结构运行恰恰是不正常的,或者内部控制结构的实际可信水准低于样本结果所认定的可信水准。4、缺乏信赖险:又称为过分审计险,是指被审查的内部控制结构实际上是健全的、可信的,但审计人员经过抽取样本、检查样本、评价样本,得到的结论是内部控制结构不可依赖,或者说通过样本测试得出的内部控制结构可信水准低于其实际可信水准。3、过分信赖险:又称为审计不足险,是指按审计人员对客户的内部1295、误拒险:又称为α险,是审计人员在实质性测试中所面临的抽样风险之一,指在财务报表实际未有重要错报且反映公允,而审计人员却得出其中含有重要错报且反映不公允,拒绝接受的概率,即将事实上正确的余额看成是错误的余额。6、误受险:又称为β险,是审计人员在实质性测试中所面临的抽样风险之一,指审计人员认为财务报表中没有重要错报且反映公允,可以接受,而事实上其中含有重要错报的概率,即将事实上错误的余额误作为正确的予以接受。5、误拒险:又称为α险,是审计人员在实质性测试中所面临的抽样130四、审计风险模型的具体运用在制定审计计划时确定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调查了解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水平利用审计风险模型计算检查风险水平,并据此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四、审计风险模型的具体运用在制定审计计划时确定可以接受的审计131审计风险模型

期望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包括两个层次:(1)财务报表层次;(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实质性程序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反向关系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指某一认132五、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三者之间的关系重要性审计风险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审计证据反向降低到反向反向正向五、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三者之间的关系重要性审计风险可133六、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1、外部使用者对会计报表的信赖程度(1)被审计单位的规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