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管理理论课件_第1页
恐惧管理理论课件_第2页
恐惧管理理论课件_第3页
恐惧管理理论课件_第4页
恐惧管理理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恐惧管理理论

terrormanagementtheory目录定义背景理论渊源基本观点发展与产生自尊文化世界观主要假设焦虑缓解器死亡突显性防御的双重加工模型作用新热点评价与疑惑参考文献

一,定义(whatisterrormanagement)恐怖管理理论是用来解释的自尊和文化世界观的心理功能。该理论认为人们持有这样一个信念:我们必须为这个世界作出一些显著贡献,这些贡献能够减轻我们由于意识到自己终将死去而带来的潜在恐惧。文化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观和自尊的基础,它能应付这一恐怖管理的职能。三,理论渊源文化人类学家ErnestBecker试图用来解释复杂的人类行为的核心思想:所有人类行为,都是对人类生来就要面对的两难处境所做出的反应,即对生的欲望(desireforlife)和死的必然(inevitabilityofdeath)这一对矛盾的反应。人类和所有的动物一样的是,都有着自我保护的直觉。但对于死亡的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因为死亡的必然性和不确定性给人类带来了生存的恐惧,所以引发了人类去战胜这种恐惧——人类必须相信,当生物的身躯停止了运转之后,一些价值观、文学作品、艺术作品、象征性的事物等将会继续延伸,传播下去,得以永存。

四,基本观点——发展与产生

孩童时代,可以通过父母或主要看护者所给予的关爱、赞同和保护来缓解面临的恐惧。当个体会意识到父母终有一天会离开这个世界时,个体需要寻找比父母更强大的事物——个体的自尊和早期文化世界观,为孩子提供了强大的保护。也就是说,对于个体早期来讲,自尊和文化世界观是在父母和看护者的认可下形成的,个体可以通过早期文化世界观的保护而免于对死亡的焦虑与恐惧。四,基本观点——发展与产生

对于成人而言,死亡的焦虑与恐惧渐渐浮现,即使他们的价值观很符合文化世界观的标准并且实现着自我的价值,他们仍然会意识到死亡的不可避免性,产生焦虑感,成人无法避免对死亡的焦虑与恐惧。因此随着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经历与经验的积累,面对死亡必然性所产生的“死亡焦虑”就成为了成人世界常规的、必然的日常经历。同时,个体对死亡不确定性的经验给个体带来了更深刻的恐惧和焦虑。这种不确定的、具体的、有关死亡的经历属于非常规的和偶然的突发经历,它给我们的生存带来了威胁与恐惧。四,基本观点——自尊与文化世界观

文化的焦虑缓冲包括两部分:1,是相信自己所持有的文化世界观的正确性,从这一途径人们可以获得意义感,因为文化世界观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反映,只有“正确的”文化世界观才能赋予我们存在的意义;2,是相信自己所遵守的价值和价值标准是文化世界观的一部分,相信自己能够面对或是超越所遵守的价值和价值标准。从这个途径人们可以获得价值感,因为对这种已经内化了的价值标准遵守程度的评价反映了个体价值和价值标准体系的关系。五,基本假设焦虑缓解器假设(TheAnxiety-bufferHypothesis)和死亡突显性假设(TheMortalitySalienceHypothesis)焦虑缓解器假设提出,自尊是一种“焦虑缓冲器”(anxiety-buffer),自尊的强大会使个体较少受到焦虑的影响,并不易产生与焦虑有关的行为;而自尊的减弱会使个体更多地受到焦虑的影响,更易产生与焦虑有关的行为。死亡突显性假设认为,对个体焦虑的根本来源――不可避免的死亡(mortalitysalience,简称MS)的唤醒,会导致个体文化世界观信念需要的增长,个体会对支持其文化世界观的事物做出更多积极反应,而对与其文化世界观不一致的事物做出消极反应。五,基本假设——死亡突显性假设“死亡突显性-世界观防御假设”(Mortalitysalience-worldviewdefensehypothesis)他们认为,对有关死亡想法的唤醒、暗示会加强个体对文化世界观的防御。EX2自尊、死亡突显性以及价值观防御三者之间的关系实验假设:高自尊水平会降低死亡唤醒对价值观防御的影响积极反馈高自尊中性反馈中自尊死亡唤醒死亡唤醒非死亡唤醒非死亡唤醒呈现短文评估2(自尊水平:高、低)x2(死亡唤醒:是、否)x2(价值观:相同、不同)在死亡意识被唤醒的被试中,高自尊被试的价值观防御水平显著低于中等自尊水平的被试

“死亡突显性-自尊假设”(Mortalitysalience-self-esteemhypothesis)

对有关死亡想法的唤醒、暗示会增强个体自尊以及个体对自尊的追求。EX3

Dechesne和Pyszczynski的研究研究假设:对自尊和世界观信念的不懈追求,是个体对具有“死亡”意义的事物、想法所做出的反应,该反应的主要作用就是抑制自己对死亡的意识;若个体死后仍能以某种形式继续存在,就可以去除死亡的威胁,继而降低追求自尊的驱力。五,基本假设——死亡突显性假设EX3结果,在死亡唤醒环境下,第二组和控制组的被试在对“积极反馈”正确度的评级上明显高于第一组被试,差异显著。解释:因为濒死经验增强了第一组被试对死后存在灵魂的信念,使他们相信个体死后仍能以某种形式继续存在,去除了死亡的威胁,降低追求自尊的驱力,对“积极反馈”正确度评价较低五,基本假设——死亡突显性假设阅读濒死文章,相信灵魂不灭阅读濒死文章,濒死为大脑缺氧阅读与濒死无关的文章死亡唤醒正常环境积极评价对“积极反馈”的正确度给予等级评定

对与死亡有关想法进行防御的双重加工模型(Dual-ProcessModelofdefenseagainstDeath-RelatedThoughts),说明了死亡突显性通过自尊影响个体思想与行为的过程。

将与死亡有关的想法分成了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这两种类型的想法分别激发了近端防御(proximaldefense)和远端防御(distaldefense)两种不同的防御过程。近端防御负责处理意识层面的与死亡有关的想法远端防御控制着高度接近意识层面的、具有死亡意味的无意识想法五,基本假设——防御的双重加工模型EX4死亡唤醒五,基本假设——防御的双重加工模型测量对死亡的情绪反应干扰任务测量世界观的防御水平干扰任务测量世界观的防御水平测量对死亡的情绪反应结果:a部分的被试在两种水平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b部分被试结论:当与死亡有关的想法存在于意识中的时候,近端防御起作用,而当与死亡有关的意识不再存在与注意的中心时,远端防御开始运作。

五,基本假设——防御的双重加工模型1,自尊、文化世界观和亲密关系构成了三重防御系统早期的研究证实了TMT的基本主张:世界观坚守与自尊追求,是两种基本的恐惧管理机制。到了20世纪末期,一些学者开始思考有无第三种恐惧管理机制,尤其是亲密关系能否提供独立的恐惧管理功能。2,死亡突显诱发对躯体被造性的负性反应早期研究者关注的是,个体如何利用可以获得的心理资源“主动”去控制死亡思维,以维护心理稳定。近些年来,一些研究者开始探索,是否存在另外一种不同于主动控制的“回避”策略。这些研究的假设是,如果人类恐惧死亡,那么个体应该会对任何可能提醒死亡的事物持负性态度。简而言之,个体会不喜欢提醒死亡命运的事物,比如性、女性躯体、残疾人以及老年人等。3,众多社会心理现象提供恐惧管理功能已有证据显示,大部分社会心理现象,均与恐惧管理有关。20多年积累的实验证据支持了上述假设:死亡突显后,个体会更努力地降低认知失调,维持刻板印象,追求结构、意义和自尊,更加严厉地责备无辜受害者。

七,新热点首先,是对死亡突显性假设的质疑。McGregor等认为,除了与死亡有关的种种想法、暗示会引起个体的诸多反应,其他一些关于令人厌烦的事物的想法也会引起个体的焦虑,如疼痛、考试失败、社会拒斥等等,这些和死亡一样,也会给个体带来一种“不确定感”(uncertainty),这些也都会导致情绪反应。Crocker和Nuer也提出“是否真的是由死亡导致了人们对自尊的寻求”这样的疑问。面对这些质疑,Pyszczynski等人解释说,一般性的焦虑(如身体上的疼痛)并不会给个体的自尊或世界观带来影响,而且,TMT也并没有排除与死亡没有直接联系的威胁性事物会影响自尊或世界观防御的可能性。但是,死亡突显性作为TMT的核心假设之一,还需要更加完善的验证才能增强其说服力。

八,评价第三,TMT的另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自尊是“焦虑缓冲器”,自尊的强大会使个体较少受到焦虑的影响,自尊的减弱会使个体更多地受到焦虑的影响。Crocker和Nuer提出,按照TMT的观点,个体通过遵循社会文化所提倡的价值标准来追寻自尊,但这个过程是要付出代价的。Crocker认为,当自尊受到威胁时,个体用来应对这些威胁或潜在威胁的方式具有破坏性或自我破坏性,他们会根据自我的需要对事件或反馈做出解释,质疑关于自我的负面信息,当事情成功与否还不确定时,他们会感到焦虑,做出一些减少成功几率但却能够成为失败借口的事,这样一来,对自尊的追求可能反而会导致焦虑加剧。因此,自尊是否是降低焦虑的有效途径,其实有不同的研究结论,不同的心理学家肯定会继续为自己的发现开展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八,评价第四,文化在TMT中是一个核心概念,作为自尊来源的价值标准和世界观都极大地受到不同区域文化的影响。在不同的文化中,价值标准不同,自尊的寻求方式、程度也都不尽相同。因此,未来的TMT研究中,应该收集更多跨文化证据,致力于TMT文化差异的研究,尤其是在对死亡问题的态度上。例如,近来就有研究发现,伊朗人对待死亡的态度很特别,他们在谈及死亡时常常会说“我真希望今天就能够死去,这样我就能早日见到真主阿拉”;一些老年人甚至会爬到自己的墓穴中做祷告。另外,也有研究表明重视脸面的中国人,自尊的心理结构和功能与西方人并不相同。因此,东方人比较独特的面对死亡的态度和自尊观念会对TMT的死亡突显性假设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开展东西方跨文化研究是TMT发展必然需要的趋势。

八,评价参考文献Becker,E.(1974).Thedenialofdeath.NewYork:FreePress.Greenberg,J.,Koole,S.,&Pyszczynski,T.(Eds.).(2004).Greenberg,J.,Solomon,S.,&Pyszczynski,T.(1997).Terrormanagementtheoryandresearch:Empiricalassessmentsandconceptualrefinements.InM.P.Zanna(Ed.),Advancesinexperimentalsocialpsychology(Vol.29,pp.61–139).SanDiego,CA:AcademicPress.Pyszczynski,T.,Solomon,S.,&Greenberg,J.(2003).InthewakeofSeptember11:Thepsychologyofterror.Washington,DC: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Solomon,S.,Greenberg,J.,&Pyszczynski,T.(1991).Aterrormanagementtheoryofsocialbehavior:Onthepsychologicalfunctionsofself-esteemandculturalworldviews.InM.P.Zanna(Ed.),Adv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