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王越课件_第1页
积极探索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王越课件_第2页
积极探索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王越课件_第3页
积极探索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王越课件_第4页
积极探索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王越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积极探索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

热毒宁集中监测工作回顾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积极探索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

热毒宁集中监测工作回顾江苏省1主要内容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结论展望主要内容研究背景2研究背景---药品不良事件的危害“磺胺酏剂”在美国导致百余儿童死亡“反应停”导致近万名海豹样畸形儿出生2005年美国默克制药公司的“万络”撤市,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美元研究背景---药品不良事件的危害“磺胺酏剂”在美国导致百余儿3研究背景--药品不良事件的危害齐二药欣弗甲氨蝶呤研究背景--药品不良事件的危害齐二药4研究背景—中药注射剂以口服为主要形式的中药在我国临床使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过去一向被认为是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少的药物,随着中药应用研究的逐渐深入,新剂型、新品种的不断出现,加上临床中西药物合用现象的增多,药物不良反应乃至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研究背景—中药注射剂以口服为主要形式的中药在我国临床使用已有5研究背景—中药注射剂目前我国批准生产的中药注射剂有120多种,70余种被分别载入《中国药典》和《部颁标准》,生产中药注射剂的企业近400家中药注射剂是中药剂型现代化发展的代表,但同时也是众多中药剂型中安全性最小的一种,由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多,甚至造成严重、致死的不良反应研究背景—中药注射剂目前我国批准生产的中药注射剂有120多种6研究背景—中药注射剂从2001年11月到2007年11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发布12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有10种中成药因发生不良反应被通报其中中药注射剂就有8种,包括: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和莲必治注射液。研究背景—中药注射剂从2001年11月到2007年11月,国7研究背景—ADR监测目前,志愿报告体系(spontaneousreportsystem,SRS)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基本方式,它是一种自愿而有组织的报告系统。该体系监测范围广,包括了所有上市后药物,各种类型的不良反应(主要是A型、B型)等优点。但在未知的ADE因果关系评估方面存在着不确定性、漏报等问题,并且难以定量分析,无法计算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数据也有不确定性。研究背景—ADR监测目前,志愿报告体系(spontaneou8医院集中监测(hospitalintensivemonitoring,HIM)是指在一定时间(数月、数年)、一定范围(某一医院、几个医院或某一地区)详细登记药物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即把监测范围内的所有资料都详细记录,以此研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医院集中监测(hospitalintensivemoni9医院集中监测(hospitalintensivemonitoring,HIM)根据研究目的分为病人源性(patient-oriented)和药物源性(drug-oriented),前者是以患者为线索,了解用药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后者是以药物为线索对一种或几种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根据资料收集的方法不同,可分为前瞻性和回顾性。医院集中监测(hospitalintensivemoni10医院集中监测(hospitalintensivemonitoring,HIM)通过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可以对药品不良反应全貌有所了解。如ADR出现的时间、严重程度、累及器官、发生率及转归。该方法的优点是资料详尽,数据准确可靠,能够计算出ADR的相对发生率,并可对其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医院集中监测(hospitalintensivemoni11研究背景--热毒宁注射液为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中药注射剂。其主要成份为:青蒿、金银花、栀子。功能主治为清热,疏风,解毒。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所致的高热、咽喉肿痛、头身痛、咳嗽、痰黄等症。研究背景--热毒宁注射液为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12研究背景--热毒宁注射液II期临床试验研究安全性监测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见有临床意义的实验室指标异常改变,与药品无关的正常转异常率比较,各项各组间均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临床上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症状。研究背景--热毒宁注射液II期临床试验研究安全性监测表明,试13研究背景--热毒宁注射液III期临床试验的安全性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见有与药物有关的临床意义的实验室指标异常改变,试验组临床上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症状。研究背景--热毒宁注射液III期临床试验的安全性结果显示,试14研究背景--热毒宁注射液上市前研究的种种局限性大规模人群使用后该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资料不够全面,特别是药品的安全性数据方面。研究背景--热毒宁注射液上市前研究的种种局限性15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考察热毒宁在上市后大规模人群使用时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尝试政府部门与企业合作的新模式,探讨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方法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考察热毒宁在上市后大规模人群使用时的疗效和安16研究方法监测方法:药物源性(drug-oriented)前瞻性集中监测样本量:10000份监测时间:2007年4月1日至7月31日监测对象:江苏省内医疗机构中所有使用热毒宁的患者研究方法监测方法:药物源性(drug-oriented)前瞻17研究方法所有数据采用EpiData2.0,双份独立输入,核对无误后进行统计分析。所有统计分析采用SAS9.1.3统计分析软件编程计算。统计学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two-sidetest),P值小于或等于0.05将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别有统计意义,可信区间采用95%的可信度。研究方法所有数据采用EpiData2.0,双份独立输入,核对18研究结果—一般情况2007年4月-7月监测期间,江苏省共有46家医疗机构参与集中监测,回收观察表12427份。剔除不合格的观察表720份(观察表中缺少患者年龄、性别、诊断、用药剂量、原患疾病等重要信息),纳入统计分析共计11707份。研究结果—一般情况2007年4月-7月监测期间,江苏省共有419研究结果—一般情况46家医院省市级20家区县级22家乡镇级4家综合性医院33家中医院11家专科医院2家研究结果—一般情况46家医院20研究结果—一般情况在纳入统计分析的11707份观察表中,男性6866例,年龄最小1月不到,最大93岁,平均13.54+16.74岁;女性4841例,最小不到一个月,最大94岁,平均15.03+16.86岁。14岁以下儿童占有相当比率,共有8074例,占69%。有既往病史478例,无既往病史11229例;有既往ADR史39例,无既往ADR史11668例。研究结果—一般情况在纳入统计分析的11707份观察表中,21研究结果—不良反应通过本次集中监测,发现用过热毒宁注射液且有不良反应/事件的共有51例,总发生率为0.44%经过关联性分析后,有45例为药品不良反应,总体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8%14岁以下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研究结果—不良反应通过本次集中监测,发现用过热毒宁注射液且有22研究结果—不良反应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瘙痒、恶心、呕吐、腹泻等已知的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系统、消化系统等。监测中发现3例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为寒战、静脉炎和呼吸困难,未发现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所有不良反应/事件经过适当的处理后均好转或治愈。研究结果—不良反应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瘙痒、恶心、呕吐、腹23研究结果从性别来看,男女的发生率分别为0.38%和0.39%,经检验无统计学差异。根据患者的年龄分布,将患者分为儿童组、成年组和老年组进行总体分析发现,虽然P值为0.6000,无明显差异从具体数值来看,儿童组和老年组的ADR发生率要高于成年组研究结果从性别来看,男女的发生率分别为0.38%和0.39%24研究结果从患者的原患疾病来看,45例不良反应病例中原患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就有42例,其中原患疾病为上呼吸道感染的就有31例与其它系统原患疾病进行相比并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从患者的原患疾病来看,45例不良反应病例中原患疾病25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热毒宁注射液用药总量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用药总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的Cochran-Arnitage趋势性检验,P=0.0049(P<0.05),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表明用药总量的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升高的趋势。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热毒宁注射液用药总量26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热毒宁注射液浓度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药物浓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的Cochran-Arnitage趋势性检验,P=0.1216(P>0.05),无显著的差异浓度大于0.06ml/ml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总体水平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热毒宁注射液浓度27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热毒宁注射液滴注速度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药物浓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的Cochran-Arnitage趋势性检验,P=0.5395(P>0.05),无显著的差异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热毒宁注射液滴注速度28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合并用药结果P=0.0143(P<0.05),有显著性差异再根据具体药物的药理作用进行分类发现,合并用药以抗微生物药为主,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0.0079(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合并用药29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进一步对抗微生物药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显示是否合并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7(P<0.01))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进一步对抗微生物药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显示30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对其它相关因素如用药疗程、不同溶媒、溶媒剂量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热毒宁注射液的使用疗程的P=0.0040(P<0.05),这与用药总量的统计结果相一致不同溶媒和不同溶媒剂量经检验,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对其它相关因素如用药疗程、不同溶媒、溶媒31研究结果—多因素分析以不良反应是否发生作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和部分可能有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结果—多因素分析以不良反应是否发生作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32研究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用药总量、有无合并用药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的估计值分别为1.248和1.890,95%可信区间为(1.054,1.479)和(1.001,3.566)表明用药总量越大、有合并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二者的风险分别增加24.8%和89%研究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用药总量、有无合并用药具有统计学33研究结果—多因素分析其他因素如既往ADR史P值为0.0529,非常接近0.05,在临床实际过程中应注意询问患者的既往药品不良反应史。研究结果—多因素分析其他因素如既往ADR史P值为0.052934研究结果—疗效本次集中监测研究考察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为热毒宁注射液的临床疗效,根据临床医生对患者使用热毒宁注射液的疗效评价,计算出痊愈率、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1.71%、88.08%和95.93%。研究结果—疗效本次集中监测研究考察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为热毒宁注35研究结果—疗效再以各种疾病所在的系统进行分析发现热毒宁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总有效率为96.09%对气管、支气管炎的总有效率为96.25%研究结果—疗效再以各种疾病所在的系统进行分析发现36研究结果—疗效在监测中发现,热毒宁注射液除了对上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疗效外,对其它疾病可能有一定的疗效如秋季腹泻、带状疱疹、肿瘤发热等研究结果—疗效在监测中发现,热毒宁注射液除了对上呼吸道感染有37研究结果—与SRS比较医院集中监测,共收集到热毒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45例,而与同期的志愿报告系统相比,后者仅收到3例从收集的资料来看,医院集中监测的信息含量远大于志愿报告体系研究结果—与SRS比较医院集中监测,共收集到热毒宁注射液的不38结论本次集中监测研究表明,热毒宁注射液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8%,主要为皮疹、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其中有3例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为寒战、静脉炎和呼吸困难;未见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经过适当的处理后均好转或治愈。结论本次集中监测研究表明,热毒宁注射液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为合并用药以及用药总量本次监测中,虽然部分因素并无统计学差异,但临床使用过程中仍需加以重视,如儿童、老年人用药,滴注速度,药物浓度以及疗程等。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为合并用药以及用药总量40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对上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的疗效,对其它疾病如带状疱疹、秋季腹泻等可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通过与志愿报告体系的比较发现,医院集中监测研究确实为志愿报告体系的有益补充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对上呼吸道感染有较好的疗效,对其它疾病如带状41问题与展望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是在不同的“自然”暴露状态下用药人群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观察性研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偏倚,因此,在这些研究中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或新的适应症,必须遵循因果关系推断的原则合理地解说。问题与展望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是在不同的“自然”暴露状态下用药42问题与展望虽然集中监测研究在某些方面比志愿报告体系有优势,但任何一种方法都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动态的概念,不能仅以某一项研究作为终点,应该在更多方法、更长时间、更大人群、更广地域上持续地加强监测,以期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问题与展望虽然集中监测研究在某些方面比志愿报告体系有优势,但43谢谢!谢谢!44积极探索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

热毒宁集中监测工作回顾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积极探索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

热毒宁集中监测工作回顾江苏省45主要内容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结论展望主要内容研究背景46研究背景---药品不良事件的危害“磺胺酏剂”在美国导致百余儿童死亡“反应停”导致近万名海豹样畸形儿出生2005年美国默克制药公司的“万络”撤市,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美元研究背景---药品不良事件的危害“磺胺酏剂”在美国导致百余儿47研究背景--药品不良事件的危害齐二药欣弗甲氨蝶呤研究背景--药品不良事件的危害齐二药48研究背景—中药注射剂以口服为主要形式的中药在我国临床使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过去一向被认为是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少的药物,随着中药应用研究的逐渐深入,新剂型、新品种的不断出现,加上临床中西药物合用现象的增多,药物不良反应乃至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研究背景—中药注射剂以口服为主要形式的中药在我国临床使用已有49研究背景—中药注射剂目前我国批准生产的中药注射剂有120多种,70余种被分别载入《中国药典》和《部颁标准》,生产中药注射剂的企业近400家中药注射剂是中药剂型现代化发展的代表,但同时也是众多中药剂型中安全性最小的一种,由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多,甚至造成严重、致死的不良反应研究背景—中药注射剂目前我国批准生产的中药注射剂有120多种50研究背景—中药注射剂从2001年11月到2007年11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发布12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有10种中成药因发生不良反应被通报其中中药注射剂就有8种,包括: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和莲必治注射液。研究背景—中药注射剂从2001年11月到2007年11月,国51研究背景—ADR监测目前,志愿报告体系(spontaneousreportsystem,SRS)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基本方式,它是一种自愿而有组织的报告系统。该体系监测范围广,包括了所有上市后药物,各种类型的不良反应(主要是A型、B型)等优点。但在未知的ADE因果关系评估方面存在着不确定性、漏报等问题,并且难以定量分析,无法计算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数据也有不确定性。研究背景—ADR监测目前,志愿报告体系(spontaneou52医院集中监测(hospitalintensivemonitoring,HIM)是指在一定时间(数月、数年)、一定范围(某一医院、几个医院或某一地区)详细登记药物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即把监测范围内的所有资料都详细记录,以此研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医院集中监测(hospitalintensivemoni53医院集中监测(hospitalintensivemonitoring,HIM)根据研究目的分为病人源性(patient-oriented)和药物源性(drug-oriented),前者是以患者为线索,了解用药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后者是以药物为线索对一种或几种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根据资料收集的方法不同,可分为前瞻性和回顾性。医院集中监测(hospitalintensivemoni54医院集中监测(hospitalintensivemonitoring,HIM)通过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可以对药品不良反应全貌有所了解。如ADR出现的时间、严重程度、累及器官、发生率及转归。该方法的优点是资料详尽,数据准确可靠,能够计算出ADR的相对发生率,并可对其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医院集中监测(hospitalintensivemoni55研究背景--热毒宁注射液为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中药注射剂。其主要成份为:青蒿、金银花、栀子。功能主治为清热,疏风,解毒。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所致的高热、咽喉肿痛、头身痛、咳嗽、痰黄等症。研究背景--热毒宁注射液为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56研究背景--热毒宁注射液II期临床试验研究安全性监测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见有临床意义的实验室指标异常改变,与药品无关的正常转异常率比较,各项各组间均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临床上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症状。研究背景--热毒宁注射液II期临床试验研究安全性监测表明,试57研究背景--热毒宁注射液III期临床试验的安全性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见有与药物有关的临床意义的实验室指标异常改变,试验组临床上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症状。研究背景--热毒宁注射液III期临床试验的安全性结果显示,试58研究背景--热毒宁注射液上市前研究的种种局限性大规模人群使用后该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资料不够全面,特别是药品的安全性数据方面。研究背景--热毒宁注射液上市前研究的种种局限性59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考察热毒宁在上市后大规模人群使用时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尝试政府部门与企业合作的新模式,探讨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方法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考察热毒宁在上市后大规模人群使用时的疗效和安60研究方法监测方法:药物源性(drug-oriented)前瞻性集中监测样本量:10000份监测时间:2007年4月1日至7月31日监测对象:江苏省内医疗机构中所有使用热毒宁的患者研究方法监测方法:药物源性(drug-oriented)前瞻61研究方法所有数据采用EpiData2.0,双份独立输入,核对无误后进行统计分析。所有统计分析采用SAS9.1.3统计分析软件编程计算。统计学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two-sidetest),P值小于或等于0.05将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别有统计意义,可信区间采用95%的可信度。研究方法所有数据采用EpiData2.0,双份独立输入,核对62研究结果—一般情况2007年4月-7月监测期间,江苏省共有46家医疗机构参与集中监测,回收观察表12427份。剔除不合格的观察表720份(观察表中缺少患者年龄、性别、诊断、用药剂量、原患疾病等重要信息),纳入统计分析共计11707份。研究结果—一般情况2007年4月-7月监测期间,江苏省共有463研究结果—一般情况46家医院省市级20家区县级22家乡镇级4家综合性医院33家中医院11家专科医院2家研究结果—一般情况46家医院64研究结果—一般情况在纳入统计分析的11707份观察表中,男性6866例,年龄最小1月不到,最大93岁,平均13.54+16.74岁;女性4841例,最小不到一个月,最大94岁,平均15.03+16.86岁。14岁以下儿童占有相当比率,共有8074例,占69%。有既往病史478例,无既往病史11229例;有既往ADR史39例,无既往ADR史11668例。研究结果—一般情况在纳入统计分析的11707份观察表中,65研究结果—不良反应通过本次集中监测,发现用过热毒宁注射液且有不良反应/事件的共有51例,总发生率为0.44%经过关联性分析后,有45例为药品不良反应,总体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8%14岁以下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4%研究结果—不良反应通过本次集中监测,发现用过热毒宁注射液且有66研究结果—不良反应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瘙痒、恶心、呕吐、腹泻等已知的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系统、消化系统等。监测中发现3例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为寒战、静脉炎和呼吸困难,未发现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所有不良反应/事件经过适当的处理后均好转或治愈。研究结果—不良反应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瘙痒、恶心、呕吐、腹67研究结果从性别来看,男女的发生率分别为0.38%和0.39%,经检验无统计学差异。根据患者的年龄分布,将患者分为儿童组、成年组和老年组进行总体分析发现,虽然P值为0.6000,无明显差异从具体数值来看,儿童组和老年组的ADR发生率要高于成年组研究结果从性别来看,男女的发生率分别为0.38%和0.39%68研究结果从患者的原患疾病来看,45例不良反应病例中原患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就有42例,其中原患疾病为上呼吸道感染的就有31例与其它系统原患疾病进行相比并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从患者的原患疾病来看,45例不良反应病例中原患疾病69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热毒宁注射液用药总量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用药总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的Cochran-Arnitage趋势性检验,P=0.0049(P<0.05),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表明用药总量的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升高的趋势。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热毒宁注射液用药总量70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热毒宁注射液浓度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药物浓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的Cochran-Arnitage趋势性检验,P=0.1216(P>0.05),无显著的差异浓度大于0.06ml/ml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总体水平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热毒宁注射液浓度71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热毒宁注射液滴注速度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药物浓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的Cochran-Arnitage趋势性检验,P=0.5395(P>0.05),无显著的差异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热毒宁注射液滴注速度72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合并用药结果P=0.0143(P<0.05),有显著性差异再根据具体药物的药理作用进行分类发现,合并用药以抗微生物药为主,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0.0079(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合并用药73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进一步对抗微生物药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显示是否合并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7(P<0.01))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进一步对抗微生物药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显示74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对其它相关因素如用药疗程、不同溶媒、溶媒剂量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热毒宁注射液的使用疗程的P=0.0040(P<0.05),这与用药总量的统计结果相一致不同溶媒和不同溶媒剂量经检验,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对其它相关因素如用药疗程、不同溶媒、溶媒75研究结果—多因素分析以不良反应是否发生作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和部分可能有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结果—多因素分析以不良反应是否发生作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76研究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用药总量、有无合并用药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的估计值分别为1.248和1.890,95%可信区间为(1.054,1.479)和(1.001,3.566)表明用药总量越大、有合并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二者的风险分别增加24.8%和89%研究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用药总量、有无合并用药具有统计学77研究结果—多因素分析其他因素如既往ADR史P值为0.0529,非常接近0.05,在临床实际过程中应注意询问患者的既往药品不良反应史。研究结果—多因素分析其他因素如既往ADR史P值为0.052978研究结果—疗效本次集中监测研究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