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贵州省铜仁地区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2年贵州省铜仁地区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2年贵州省铜仁地区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2年贵州省铜仁地区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贵州省铜仁地区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15题)1.以下语句,出自《兼爱》的是()

A.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B.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C.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D.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2.下列句子中,划横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对外国人来讲,京剧舞台上那种木头刀枪稀松一碰,口中一吆喝就打了一仗,简直不可理喻。

B.我家近旁开设了一间连锁店,货架上各种日用品济济一堂,品类齐全,货美价廉,很受顾客欢迎。

C.百位知名学者十余年来殚精竭虑、通力合作,《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终于问世了。

D.这家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自从他当上厂长后,经过他三年处心积虑地经营,终于扭亏为盈,走出了困境。

3.“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下列哪位诗人诗风的评价()A.孟浩然B.李白C.王维D.陶渊明

4.袁宏道所属的文学团体是()

A.浙西派B.竞陵派C.公安派D.桐城派

5.陆游的《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的线索是()

A.歌舞B.月夜C.泪痕D.笛声

6.散文诗《门槛》的作者是()

A.培根B.屠格涅夫C.欧.亨利D.契诃夫

7.巴金的作品被称为《爱情三部曲》的是()

A.《家》《春》《秋》B.《雾》《雨》《电》C.《春蚕》《秋收》《残冬》D.《幻灭》《动摇》《追求》

8.代表沈从文艺术创作高峰的一部中篇小说是()

A.《萧萧》B.《湘西》C.《边城》D.《长河》

9.下列句子中"焉"字作兼词用,相当于"于之"的是()

A.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B.焉足以知是且非邪?C.斯天下之民至焉。D.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10.《日出》的主题是

A.偏重写人性的悲剧B.写家庭悲剧C.偏重对社会悲剧的揭示D.写性格悲剧

11.鲁迅《灯下漫笔》中“假使真有谁能够替他们决定,定下什么奴隶规则来,自然就‘皇恩浩荡’了”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B.夸张C.反语D.借代

12.“分崩离析”、“贻笑大方”、“形影相吊”三个成语依次出自A.《季氏将伐颛臾》、《庄子·秋水》、《陈情表》

B.《寡人之于国也》、《庄子·秋水》、《陈情表》

C.《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庄子·秋水》

D.《陈情表》、《庄子·秋水》、《季氏将伐颛臾》

13.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的作家是()

A.茅盾B.郁达夫C.巴金D.鲁迅

14.孔子的思想核心是()A.民本思想B.仁和礼C.严刑峻法D.自然无为

15.下列作品中属于艾青所著的一组是()A.A.《大堰河》、《向太阳》、《北方》

B.《北方》、《向太阳》、《炉中煤》

C.《大堰河》、《黎明的通知》、《死水》

D.《大堰河》、《北方》、《女神》

二、填空题(10题)16.《季氏将伐颛臾》中的季氏是春秋时___________国的贵族。

17.“晓来准染霜林醉,_________。”

18.在《灯下漫笔》一文中,鲁迅指出: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一治一乱”的历史是“__________”的交替循环。

19.杂剧《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末"指的是_________。

20.《论语》是一部记录__及其弟子言行(主要是言论)的__体散文集。

21.众口铄金,____________。(邹阳《狱中上书自明》)

22.

23.王昌龄《从军行》诗:"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

24.《山居秋暝》是一首山水诗、____________。

25.巴金的《爱尔克的灯光》主要批判了其祖父在照壁上写家训"_______"四个字。

三、判断题(5题)26.苏轼以豪放词著称,但《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堪称他婉约词中的代表作。()

27.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前贤今人的至理名言、精辟论断,也可以是科学公理、规律等。()

28.在《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通过“杀霸陵尉”等情节表现了李广的性格弱点。()

29.《米龙老爹》叙述方法的特点之一是以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叙述方式交互为用,避免了叙述的呆板和单调。()

30.白居易是盛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四、文言文阅读(3题)31.作者以此文寄答友人,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心境?

32.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句话的含意。(4分)

33.这些比喻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4分)

五、现代文阅读(3题)34.(二)阅读《我爱这土地》,回答下列33~35题: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两行诗作为《我爱这土地》的开头,为全诗定下了怎样的基调?

35.这十九年中,改变的是什么?没有改变的又是什么?

36.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六、作文(1题)37.国家广电总局新颁布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将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长期以来备受争议的名人代言医疗产品广告、姓名解析、缘分测试、交友聊天等广告将从此退出广播频率和电视荧屏。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不少于200字)

参考答案

1.A

2.C

3.C本题考查了我国古代作家常识。王维融诗、画、音乐、理趣为一体,形成了清新淡雅的诗风。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4.C

5.B【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的行文线索。【应试指导】《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在结构上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以“月夜”贯穿全诗,写月下达官贵人、守边战士和沦陷区遗民的不同表现,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爱憎情感,加强了批判力度。

6.B

7.B

8.CC《边城》是代表沈从文艺术创作高峰的一部中篇小说

9.C

10.C

11.C

12.A掌握成语的出处,尤其是文言文中的成语。“分崩离析”出自《季氏将伐颛臾》:“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贻笑大方”出自《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形影相吊”出自《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13.A

14.B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对诸子基本观点的掌握情况。

考生如果对诸子的基本思想不清楚,可能误选A项。选项A“民本思想”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C项“严刑峻法”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思想核心;D项“自然无为”则是道家代表人物老子的思想核心。而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因此本题应该选择B项。

15.A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家作品的了解。《炉中煤》、《女神》的作者是郭沫若,《死水》的作者是闻一多。

16.鲁鲁

17.总是离人泪

18.“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19.张生(或张珙、张君端)张生(或张珙、张君端)

20.孔子语录孔子语录

21.积毁销骨积毁销骨解析:“众口铄金”出自《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铄:熔化。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亦喻众口同声可混淆视听,比喻舆论影响的强大。“积毁销骨”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

22.

23.不破楼兰终不还

24.田园诗

25.长宜子孙

26.Y

27.Y

28.Y

29.N

30.N

31.娱情山水

32.顺着树木的天性,使它的本性能够得到充分发展罢了。这句话揭示了郭橐驼的种树之道。

33.只有具备至强毅力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34.在诗的开头,诗人把“我”假设为一只“鸟”的形象,而且这“鸟”是饱受磨难的喉咙嘶哑的鸟,使读者立刻被诗人的忧患意识所感染。这忧患意识来自对多灾多难的祖国博大深沉的爱。诗歌就在这样的基调下,进一步展开了对鸟儿的歌唱对象的描述。

35.改变的只是装束和名词:没改变的是封建家庭、封建礼教摧残青春与生命的悲剧。改变的只是装束和名词:没改变的是封建家庭、封建礼教摧残青春与生命的悲剧。

36.这是事后省悟过来的时候作者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