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家好大家好1工业工程基础2011工业工程基础2011什么是工业工程?
工业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简称IE),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目标:使生产系统投入要素得到更高效利用,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和安全、提高生产率、获得最佳利益。追求的是系统整体的优化与提高。方法学什么是工业工程?工业工程(Industrial从学科角度把IE知识领域划分成17个分支:生物化学成本管理数据处理与系统设计销售与市场工程经济设施规划材料加工组织规划与理论应用数学(运筹学、管理经济学、统计质量控制、统计数学应用)实用心理学方法研究与作业测定人的因素工资管理人体测量安全职业卫生与医学生产规划与控制从学科角度把IE知识领域划分成17个分支:生物化学实用心理学工业工程对制造业的作用对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与创新;优化生产系统、物流系统与信息系统;诊断企业症结;挖掘潜力,保证质量,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杜绝浪费、节约资源实现零浪费;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制定工作标准及管理标准。工业工程对制造业的作用对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与创新;抛弃固有的制作方法及观念积极寻找方法而非做不到的理由不要辩解或找借口,实事求是否定现状不求完美,50分即可,马上行动错了请马上改正改革不许大量投资不遇问题,不出智慧请自问WHY五次找真正原因10人的智慧大于一个人的知识革新永无止境IE导入的10条基本精神:抛弃固有的制作方法及观念IE导入的10条基本精神:IE实施抵抗情绪的10种表现:那种东西没有什么作用。道理却是如此,但我们的情况不同。方案是不错,实际效果就难说。再降低成本已是不可能。我们也一直是这样做的。不愿作别人劝告的事情。成本下降的话,品质也会跟随下降。现状也不错,为什么要改变。那种东西不灵的,10年前我们就搞过了。我们对此最了解了。IE实施抵抗情绪的10种表现:那种东西没有什么作用。
IE手法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以事实为依据,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生产系统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并对系统问题进行合理化改善,最后对结果进行标准化的方法。何谓IE手法?IE手法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以事实为依据分析对象问题的调查设定目标推进计划的制定现状调查分析改善立案实施评价改善程序工作研究分析对象问题的调查设定目标推进计划的制定现状调查分析改善立案9工作研究方法研究作业测定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动作分析
秒表时间研究工作抽样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标准资料法制定标准作业制定标准时间新工作标准员工培训实施反馈循环工作研究工作研究方法作业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动作分析秒表时间研究工作抽培训重点操作分析着眼于整个工作系统生产系统的整体优化程序分析动作分析深入解决微观问题解决关键局部问题※以下我们培训的安排按照第一种分法即:程序分析包括操作分析培训重点操作分析着眼于整个工作系统程序分析动作分析深入解决解程序分析IE基础手法之——程序分析IE基础手法之——程序分析程序分析是对产品生产过程的各种工序状态进行记录、分析和改善的必要有效的IE手法,它是把工艺过程中的物流过程及人的工作流程以符号形式进行记录、设计的方法。从宏观角度对整个作业过程进行研究和分析,寻求最佳的各步骤的内容和顺序,以获得最佳效果。消除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全部浪费与不合理,从而提高效率。目的程序分析程序分析是对产品生产过程的各种工序状态进行记录、分析程序分析的种类与特征程序分析的种类与特征ECRS四原则ECRS四原则5W1H提问技术
考查点分析现状提出问题改进建议第一次提问第二次提问第三次提问目的地点时间人员方法做什么何处做何时做何人做如何做为何需要做为何需此处做为何需此时做为何需此人做为何需如此做有无其它方法代替有无其它更合适的地点有无其它更合适的时间有无其它更合适的人员有无其它更合适的方法提问围绕五个方面:操作、搬运、存贮、等待、检验5W1H提问技术
分析现状提出问题改进建议第一次程序分析通用符号程序分析通用符号工艺程序分析工作物名称传动轴组件方法:现行内容次数时间编号:01
加工
研究者:
日期:检查
审核者:
日期:合计
工艺程序图由表头、图形和统计三部分组成,表头的格式和内容根据工序分析的任务而定。通常有工作物名称、方法(现行或改进)、本表之编号、研究者、审核者、日期等。工艺程序分析工作物名称传动轴组件方法:现行内容次数时间编号工艺程序图在进行程序分析时可提供:
各种操作及检验的内容及生产线工位的设置;原材料的规格及零件的加工要求;制造程序及工艺布置的大概轮廓;工艺程序图工艺程序图在进行程序分析时可提供:各种操作及检验的内19练习绘制一开关转子的加工、装配的工艺程序图。下图为开关转子装配图。其由轴1、停挡2及模压塑料体3组成。加工装配工艺如下:轴材料为钢棒料,直径10mm。操作1:在转塔车床上车端面、肩面并切断(0.025h)。操作2;在同一车床上车另一端面(0.010h)。此操作后,工件送去检查。检查1:检查尺寸和表面粗糙度(不计算时间)。然后将工件从检查处送铣床。练习绘制一开关转子的加工、装配的工艺程序图。加工装操作3:在卧式铣床上跨铣端部的4个平面(0.070h)。将工件送往钳工台。操作4:在钳工台去毛刺(0.020h)。工件送回检查处。检查2:机械加工的最终检查(不规定时间)。工件送往电镀车间。操作5:去除油污(0.0015h)。操作6:镀镉(0.008h)。工件送回检查处。检查3:最终检查(不规定时间)。
(注:由于检查员是计时工作的,因此检查不需专门规定时间)。模压塑料体体上已有与纵、横线同心的孔。操作7:在转塔车床上车两边,镗孔并铰至尺寸(0.080h)。操作8:在双轴台钻上钻横孔(放停档用)并去毛刺(0.022h)。送检查处。检查4:检查最终尺寸与表面粗糙度(不规定时间)。然后送至零件轴处。操作9:把模压体装入轴的小端(0.020h)。停档由直径为5mm的圆钢制成。操作3:在卧式铣床上跨铣端部的4个平面(0.070h)。将工21操作10:在转塔车床上车出柄部,倒角并切断(0.025h)。操作11:在砂轮机上去除尖头(0。005h)。送检查处。检查5:检查尺寸与表面粗糙度。送电镀车间。操作12:去除油污(0.0015h)。操作13;镀镉(0.006h)。送检查处。检查6:最终检查(不规定时间),检查合格后,送往成品零件部等装配。操作14:将停档装入模压体(装配件),轻轻铆合,使其固定在位置上(0.045h)。检查7:最终检查完成的部件(不规定时间),然后送成品零件。操作10:在转塔车床上车出柄部,倒角并切断(0.025h)。22绘制工艺程序图绘制工艺程序图23流程程序分析图流程程序分析流程程序分析图流程程序分析24
例打光飞机发动机螺栓因为这些螺栓用于飞机上,因此加工后必须去掉毛刺。
原方法:操作者从工作台上的贮藏箱中拿起一个螺栓,用手握住螺栓的一端靠近布轮(布轮旋转着),用手旋转去掉毛刺,然后再换螺栓的另一头去掉毛刺。打光的螺栓被扔到放在桌上右边贮藏盒内,试绘制人机作业图并进行改进。解:1、首先要绘制人机程序图。联合作业分析人机操作分析例打光飞机发动机螺栓因为这些螺栓用于飞机上工作名称:打光柱螺栓方法:现行方法机器名称:布轮机器号码:B2操作者:——————日期:——————研究者:——————人时间机器操作者时间布轮左边时间布轮右边时间握紧柱螺栓并把一端对着布轮16空闲16空闲53碰着布轮旋转柱螺栓7打光柱螺栓7调换柱螺栓另一端对着布轮18空闲18碰着布轮旋转柱螺栓7打光柱螺栓7处理打光过的柱螺栓5空闲5统计工人机器布轮左边布轮右边空闲时间03953工作时间53140周程535353利用率(%)0时间单位:1/1000=min打光柱螺栓的人机程序图(原方法,生产领域为1132件/h)工作空闲1020304050工作名称:打光柱螺栓方法:现行方法机器名称:布轮机器号码:B262、问题分析布轮的右边完全没有被利用;布轮左边的利用率仅26%。采用提问技术:问:为什么布轮右边完全没有被利用?答:因为操作者一次只能用手握一只螺栓打光毛刺,只需用一边。问:为什么布轮的左边有那么多的空闲时间?答:空闲的原因是因为工人要用手去握紧螺栓,然后把一端对着布轮,及调换螺栓的另一端,并把另一端对着布轮,以及处理打光的螺栓,此三次动作时,机器空闲着。2、问题分析布轮的右边完全没有被利用;采用提问技术:
问:有无更好的方法?答:如果不用人握着,而靠一种夹具来自动进料,既解决布轮两边的利用率,又可以减少机器等待人握紧螺栓,并调换一端的时间3、改进方法安装一个简单的夹具,它由平行放置于工作台上的两个金属管组成,柱螺栓被装在两个管中,布轮快速地旋转,打光螺栓。问:有无更好的方法?3、改进方法练习某工人操作一台车床,作业程序及时间值为:装夹工件:0.5min,车削:2.0min,卸下零件:0.3min,去毛刺并检查尺寸:0.5min。该车床能自动加工,试绘制出此作业的人机作业图。图例:空闲操作0.20.40.60.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
人时间min
机装夹工件
0.5空闲
卸下工件0.3去毛刺并检查尺寸
0.5
0.5
被装夹工件车削2
0.5
空闲作业名称:车削零件编号:图号:日期:开始动作:装夹零件结束动作:卸下零件研究者:统计人机周程工作时间空闲时间利用率3.31.323.32.81.3被卸下工件%853.32.8%393.33.1==练习某工人操作一台车床,作业程序及时间值为:图例:空闲0.29例:某车间用吊车搬运零件,每天由工人甲和工人乙负责将零件装入集装箱,装满后,由吊车搬运到车间出口处暂存,吊车只能搬运一箱,来回一次需5min,而一人装满一箱零件需10min,集装箱搬运场地平面布置如下图所示。集装箱搬运场地平面布置图例:某车间用吊车搬运零件,每天由工人甲和工人乙负责将零件装入现行方法第一次5min:吊车运送工人乙装的No2集装箱;工人甲处在装No1集装箱状态;工人乙处在等待状态。第二次5min:吊车处于等待状态;工人甲仍处于装No1集装箱状态;工人乙处于装No2集装箱状态。第三次5min:吊车运送工人甲装的No1集装箱;工人甲处在等待状态;工人乙仍处在装No2集装箱状态。现行方法绘出联合作业的联合作业图对此记录的图进行“5W1H”的提问,并用“ECRS”原则进行改善
对现行方法的提问,首先就第一次5min提问:问:工人乙完成了什么?答:什么也没做,正在等待。问:是否必要?答:按现行方法,工人乙必须等待集装箱,所以此等待是必要的。问:为什么?答:因为现行方法中工人甲、乙各装一集装箱,故当工人乙装满一箱由吊车运走后,必须等待集装箱返回。问:有无更好的方法,避免工人乙在第一次5min内空闲?答:工人甲和工人乙可合装(共同装)一箱,省去等待集装箱回来的时间。绘出联合作业的联合作业图工业工程培训资料课件33动作分析IE基础手法之——动作分析IE基础手法之——动作分析
动作分析或称为动作研究是对生产活动中的全部作业动作进行观测分析,研究人的各种动作浪费,从而寻求省力、省时、安全、经济的作业方法时必要有效的IE手法。目视动作分析动素分析影像分析动作分析动作分析或称为动作研究是对生产活动中动素分析是由美国工程师FrankBunkerGilbreth(1862-1924)创立的,动作分析基本要素共有十八种动作,也有文献定义为十七种。动素分析动素分析的用途(1)通过对动作方法及顺序的检讨分析去除不必要的动作,使动作更有效。(2)分析研讨最合理的作业配置。(3)作业的工装化及工装改善的基本资料。(4)改善前后的方法对比与评价。(5)进行作业方法的详细说明。(6)设定标准作业。(7)培养作业方法的分析判断能力。动素分析是由美国工程师FrankBunkerGilbre36十八种动素
十八种动素台湾周道教授将17种动素用同心圆表示第一圈为中心圈,为核心动素;第二圈为常用动素,是改善对象;第三圈为辅助性动素,操作中愈少愈好;第四圈(最外圈)为消耗性动素,应尽可能予以取消。台湾周道教授将17种动素用同心圆表示第一圈为中心圈,为核心动分析:1)此动作的改善多于取消。2)此动素前常有“对准”或“预对”,后常跟“放手”。改善:1)能否用夹具或固定器。2)能否使用自动设备。3)能否同时装配数件。4)工具是否己达最有效的速度及送进。5)是否可用动力工具,以减少装配时间。1、装配(Assemble,用A表示)定义:为了两个以上的物件的组合而做的动作。起点:两个物件开始接触的瞬间。终点:两个物件完全配合的瞬间。分析:改善:1、装配(Assemble,用A表示)分析:1)此动素常可获得改善,不但可节省时间,更可节省物料。2)在某种操作内,常可连续发生多次的“使用”。3)以手代替工具工作时,亦属此动素,如用手裁纸,即属手在“应用”。改善:1)能否用夹具或固定器。2)能否使用自动设备。3)能否同时装配数件。4)工具是否己达最有效的速度及送进。5)是否可用动力工具,以减少装配时间。2、使用(Use,用U表示)定义:利用器具或装置所做的动作,称使用或应用。起点:开始控制工具进行工作的瞬间。终点:工具使用完毕的瞬间。分析:改善:2、使用(Use,用U表示)分析:1)此动素常为改善。2)此动素前常为“握取”,后常跟“运实”或“放手”。3)此动素所需时间,常与两物体的连接情况及松紧程度有关。改善:1)能否用夹具或固定器。2)能否使用自动设备。3)能否同时装配数件。4)工具是否己达最有效的速度及送进。5)是否可用动力工具,以减少装配时间。3、拆卸(Disassemble,用DA表示)定义:对两个以上组合的物体,作分解动作。起点:两个物体开始分离的瞬间。终点:两个物体完全分离的瞬间。注意:尽量使用工具,以减少时间。分析:改善:3、拆卸(Disassemble,用DA表示)注4、伸手(TransportEmpty,用TE表示)
定义:空手移动,伸向目标,又称运空。
起点:当手开始伸出的瞬间开始。
终点:当手刚触及目的物的瞬间终了。分析:1)伸手是指空手。2)此动素前常接“放手”,后跟“握取”。3)此动素不能取消,但可缩短距离。4)移动距离是指动素的实际路径,而非两点间直线距离。5)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手移动长距离较短距离需要的时间较多。6)熟练的操作者在重复性工作的连续周程内,其手的移动几乎经过完全相同的路线。7)伸手通常包括下列三种过程:*.由静止开始,加速达最大。*.以后即以此速度等速前进。*.最后减速到完全停止。8)手移动时,必须以眼引导手,故眼的移动次数及距离长短,常对操作有影响。改善:1)有否缩短其距离。2)能否减少其方向的多变,尤其是突变。3)能否使工具物件移向手边。4)手移动的种类,按其需时的多少,顺序如下(应选择需时较少的移动):*.伸手至一固定位置的物件或地点。*.伸手至每次位置均略有变动的物件(此时需用眼寻找)。*.伸手至一堆混杂物中选取,或伸手至甚小的物件。4、伸手(TransportEmpty,用TE表示)
定义分析:1)运送的物件可能为手或手指携带,亦可能由一地点滑送、拖送、推送等。2)此动素所需时间,依其距离、重量及移动种类而定,故可缩短距离、减轻重量及改良移动种类,以达到改善。3)运实途中常发生“预对”。4)此动素前常接“握取”,后跟“对准”及“放手”。改善:1)能否减少其重量。2)是否可应用合适的器具,如输送带、容器、盛具、镊子、钳子及夹具等。3)是否使用身体的合适部位,如手指、手腕、前臂、肩等。4)能否用重力来滑运或坠送。5)搬运设备能否用脚来操纵。6)是否因物料的搬运或程序的往返,而增加搬动时间。7)是否可因增加一小具或放搬运物靠近使用点而取消搬运。8)搬运方向的突变是否可以取消,各种阻碍物能否搬去。9)常用物料是否己放置于使用点。10)是否己用合适的手具、小盒子等,且其操作是否按装配顺序排列。11)是否视搬运物的重量,使用身体最合适的部位,而达到最快的搬运速度。12)是否有些身体的动作可以取消。13)双手的动作能否同时、对称而又反方向。14)能否由提送改为滑送。15)眼的动作能否与手的动作相协调。5、移物(TransportLoaded,用TL表示)定义:手持物从一处移至另一处的动作称移物,又称运实。起点:手有所负荷并开始朝向目的地移动的瞬间开始。终点:有所负荷的手抵达目的地的瞬间结束。分析:改善:5、移物(TransportLoaded,用T分析:1)此动素不能取消,只可改善。2)此动素的定义着重点在以手指围绕物,如用任何工具夹物,则不能称为握取。3)握取常发生在“运空”与“运实”之间,其后常跟“持住”。改善:1)是否可一次握取多件或减少握取次数。2)是否可在容器端开一缺口,以便握取。尤其是较小零件,是否可以改善容器的边缘,以利握取。3)工具、物件能否预先放好,以利握取。4)前一工位的操作者放下工件的位置以及工具等放置的位置,能否使下一位操作者简化握取。5)是否能用其他工具代替手的握取。6)工具、物件能否预先放于回转盘内,以利握取。注意:当物体己被充分控制后的握取称为持住(己不是握取)。6、握取(Grasp,用G表示)定义:利用手指充分控制物体。起点:当手指或手掌环绕一物体,欲控制该物体的瞬间开始。终点:当物体己被充分控制的瞬间结束。分析:改善:注意:当物体己被充分控制后的握取称为持住(己不是分析:1)此动素为所有动素需时最少者。2)实测时,常与前一动素合并计时。改善:1)能否取消此动素?2)能否就在工作完成处放手,用坠送法收集物件?3)能否在运送途中放手?4)是否必须要极小心的放手?能否避免?5)容器或盛具是否经过特殊设计,以便能接纳放手后的物件?6)放手后,手或运送的位置是否对下一动作或次一移动最为有利?7)能否一次放手多个物件?7、放手(ReleaseLoad,用RL表示)定义:从手中放掉东西,称放手或放开。起点:手指开始脱离物体的瞬间。终点:手指完全脱离物体的瞬间。注意:考虑放手的终点是否为下一动素开始的最佳位置。分析:改善:7、放手(ReleaseLoad,用RL表示)分析:1)此动素为眼注视一物,而脑正在判断是否合格。2)此动索的重点是心理上的反应。.3)检验时,按操作情况需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器官。4)此动素所需时间常因下列因素而定:*.个人的反应快慢;*.标准的精确度;*.物料的误差;*.视力等感官的好坏。
5)如其它条件相同,则人对声的反应比对光的反应快,而对触觉的反应比对声与光的反应更快。人对声的反应时间为0.185s:人对光的反应时间为0.225s;人对触觉的反应时间为0.175s。改善:1)能否取消或与其他操作合并?2)能否同时使用多种量具或多用途的量具?3)增加亮度或改善灯光的布置是否可减少检验的时间?4)检验物与检验者眼睛的距离是否合适?5)检验物的数量是否足够采用电动自动检验?8、检查(Inspect,用I表示)定义:将产品和所制定的标准作比较的动作,叫检查或检验。起点:开始检验物体的瞬间。终点:产品质量的优劣被决定的瞬间。分析:改善:8、检查(Inspect,用I表示)分析:1)新手及不熟练者此动素较多,训练有素及工作熟练者,则费时极少。2)如工具、零件、物料各有定所,工作现场布置合适,则此动素费时极少。且此亦为取消此动素的最有效的方法。3)如能取消此动素为好。4)操作愈复杂,愈需记忆,愈不稳定,或物件愈精细时,此动素费时愈多。改善:1)物件给予特别标示(用标签或涂颜色)。2)良好的工作场所布置。3)是否需要特殊的灯光。4)物件、工具有固定位置,并放置于正常工作范围内。5)操作人员应培训,使之成为习惯性的动作,而取消此动素。9、寻找(Search,用Sh表示)定义:确定目的物的位置的动作。起点:眼睛开始致力于寻找的瞬间。终点:眼睛找到目的物的瞬间。分析:改善:9、寻找(Search,用Sh表示)分析:1)实用上常将“寻找”与“选择”合并来计时。2)物件愈精细,规格愈严格,此动素的时间愈长。3)物件分类放置,避免混杂在一起,以及有效的现场布置,常可取消此动素。改善:1)是否可取消此动素?2)工具物件能否标准化和互换使用?3)能否改善安排,而使选择较容易或可以取消?4)能否当前一操作完毕时,即将零件(物料)放于下一操作的预放位置?5)能否涂上颜色,以利选择?10、选择(Select,用St表示)定义:在同类物件中,选取其中一个。起点:寻找的终点即为选择的起点。终点:物件被选出。分析:改善:10、选择(Select,用St表示)分析:1)此动素前常为移动、后常跟“放手”。2)很多情况此动素常可能发生在“运实”途中。3)此动素所需时间常按下列情形而定:*.对称的物件,或任何方向均可放置的物件,需时最少。*.半对称的物件,即能有数个位置可以放置,需时较对称物件多,较不对称物件少。*.不对称物件,仅有一个位置可以放置,需时最多。改善:1)是否必须对准?2)能否用量具以利对准?3)松紧度能否放宽?4)手臂能否有依靠,使手能放稳而减少对准的时间?5)物件的握取是否容易对准?6)能否利用脚操作的夹具?11、定位(Position,用P表示)定义:将物体放置于所需的正确位置为目的而进行的动作,又称对准。起点:开始放置物体至一定方位的瞬间。终点:物体己被安置于正确方位的瞬间。分析:改善:11、定位(Position,用P表示)分析:1)此动素常与其他动素混合在一起,最常见的情况是与“运实”一起发生。2)所谓预对,必须能将物件放置于合适的位置上,方便以后的再行取用。如将用完的笔,放置于倾斜竖起的笔架上,此处宜用“预对”,因为下次从笔架上拿笔时,就能握取使用时的位置。3)可以利用夹持工具或特设容器,使物件保持应用时的姿势,以利握取时即己成为使用时的姿势。改善:1)物件能否在运送途中预先对正?2)工具的设计是否能使放下后的手柄保持向上,以利下次使用?3)工具能否悬挂起来,以便一伸手即可拿到?4)物体的设计能否使每一面(边)均相同?12、预定位(Pre-position,用PP表示)定义:物体定位前,先将物体安置到预定位置。起点:与定位的起点、终点相同。分析:改善:12、预定位(Pre-position,用PP表分析:1)此动素常发生在装配工作及手动机器的操作中,前为“握取”,后为“放手”。2)手绝对不是有效的持物工具,而是成本最贵的夹持工具。3)应设法利用各种夹具来代替手持物。4)能否于操作中取消此动素?改善:1)能否用夹具来持物?2)能否运用摩擦或粘着力?3)能否应用磁铁?4)如持住不能取消,则是否己设“手靠”、“手垫”以减轻手的疲劳?13、持住(Hold,用H表示)定义:手握物并保持静止状态,又称拿住。起点:用手开始将物体定置于某一方位的瞬间。终点:当物体不必再定置于某一方位上为止的瞬间。分析:改善:13、持住(Hold,用H表示)分析:1)此动素完全为心理的思考时间,而非手的动作时间。2)操作中由于操作者的犹疑,即发生此动素。3)操作愈熟练,此动素时间愈短。改善:1)是否可以改善工作方法,简化动作?2)是否可改善工具、设备,使操作简单容易?3)操作人员是否己培训,使其熟练而减少或消除此动素?14、计划(Plan,用Pn表示)定义:在操作进行中,为决定下一步骤所做的考虑。起点:开始考虑的瞬间。终点:决定行动的瞬间。分析:改善:14、计划(Plan,用Pn表示)分析:1)此动素所需时间的长短,视工作性质及操作者的体力而定。2)此动素通常都在工作周期中发生。3)改善工作环境及动作等级可减少或消除此动素。改善:1)肌肉的运用及人体动作的等级是否合适?2)温度、湿度、通风、噪声、光线、颜色以及其他工作环境是否合适?3)工作台的高度是否合适?4)操作者是否坐立均可?5)操作者是否有高度合适的座椅?6)重物是否用机械装卸?7)工作时间长短是否合适?15、休息(Rest,用R表示)定义:因疲劳而停止工作。起点:停止工作的瞬间。终点:恢复工作的瞬间。分析:改善:15、休息(Rest,用R表示)分析:1)当程序发生故障或中断时,即为迟延。2)由于程序的需要,而等待机器或他人的工作,或等待检验、待热、待冷等。改善:此动素的发生非操作者所能控制,必须在管理及工作方法上作某些改善。16、迟延(UnavoidableDelay,用UD表示)定义:不可避免的停顿。起点:开始等候的瞬间。终点:连续开始工作的瞬间。分析:改善:16、迟延(UnavoidableDelay,分析:1)这是由于操作者的疏忽而产生的,可以避免。2)如能建立一个有工作意愿、有纪律、有效率的工作团体,此动素即可避免。改善:1)改善管理方法、规章、制度、政策,使操作者毫无抱怨。2)改善工作环境,提供一个合适、健康、愉快而有效的生产现场。3)改善工作方法,降低劳动强度等。17、故延(AvoidableDelay,用AD表示)定义:可以避免的停顿。起点:开始停顿的瞬间。终点:开始工作的瞬间。另:18、发现(Find,用F表示。这个动素是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增加的)定义:东西己找到的瞬间动作。起点:眼睛开始寻找到物体的瞬间。终点:眼睛己找到物体的瞬间。分析:改善:17、故延(AvoidableDelay,用A总结:动素分析改善重点一览表总结:动素分析改善重点一览表56思考动素分析表思考动素分析表57问题的发生/发现现状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拟定改善方案实施改善方案标准化改善效果确认案例分析这里以螺栓、螺母组装作业为具体实例进行分析研究改善。动作分析流程问题的发生/发现现状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拟定改善方案实施58动素时间流程表时间标尺动素时间流程表发现问题0.2s/格动素时间流程表时间标尺动素时间流程表发现问题0.2s/格59作业空间过于开阔只用右手装配左手等待螺母垫片螺栓组装完成品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发现问题作业空间过于开阔螺母垫片螺栓组装完成品分析问题发现问题60作业周期减少
CT(CycleTime)由16.6s降至10s效率提高效率提高至166%(以现在效率为100%做为标准)
16.6/10=166%空间减小空间减少至1/2确定改善目标作业周期减少确定改善目标61螺母垫片螺栓组装完成品①作业台缩减1/2②画出动作路径为动素改善做准备1234567改善实施螺母垫片螺栓组装完成品①作业台缩减1/2②画出动作路径为动素62空螺母垫片螺栓组装完成品空盒12341234左手路径右手路径改善实施③将工作台重新布局空螺母垫片螺栓组装完成品空盒12341234左手路径右手路径63作业周期减少
CT(CycleTime)由16.6s降至7.4s效率提高效率提高至224%(16.6/7.4=224%)空间减小空间减少至1/2
评价确认改善结果作业周期减少评价确认改善结果64动作经济原则这里对肢体使用、作业配置、机械工具设计三方面进行总结对动作研究的改善方法进行分类,并系统地对此进行分析总结所得出的基本原则,称为动作经济原则。动作经济原则这里对肢体使用、作业配置、机械工具设计三方面进行十条基本原则双手动作应同时而对称(1-2)动作等级尽量低(3-4)尽可能采用曲线运动,利用运动过程中的动能,动作应轻松有节奏(5-8)工具、物料定置、定位(9-11)利用重力坠送(12-13)工作环境:照明、工作台和姿势(14-15)尽量解除手的动作(17)多功能工具(18)工具设计的人性化(19-21)工具及物料应尽可能事先定位(16)十条基本原则双手动作应同时而对称(1-2)MODAPTS法把动作分为21个。1MOD=0.129秒。1秒=7.75MOD。1分=465MOD。移动动作:手指动作M1,手的动作M2,小臂动作M3,大臂动作M4,肩部动作M5。反射动作:手指反射动作M1/2;手的反射动作M1;小臂反射动作M2;大臂反射动作M3;终结动作:抓取(不太需要注意力)触及动作G0,简单抓取G1;(需要注意力)复杂抓取G3;放置(不太需要注意力)简单放置P0;(需要注意力)一般放置P2,复杂放置P5.身体及其他动作:重量修正L1眼睛动作E2;校正动作R2;判断动作D3;蹬踏动作F3;加压动作A4;旋转动作C4;步行W5;弯曲——站起(往复)B17;坐下——站立(往复)S30;其他:延时BD;保持H;有效时间UT;(在改善作业中,BD和H出现越少越好)注:双手动作时,同时移动后,等待的手再次活动要有过渡动作M2。两手同时动作条件:两手的终结动作均不需要注意力时,可同时动作。或者其中一只手需要注意力,而另一只手不需要时也可以同时动作。;两只手终结动作都需要注意力是不可以同时动作,但终结动作前移动动作可以。MOD法MODAPTS法把动作分为21个。1MOD=0.129秒。1大家好大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