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564-2022蓝莓建园技术规程_第1页
DB61-T 1564-2022蓝莓建园技术规程_第2页
DB61-T 1564-2022蓝莓建园技术规程_第3页
DB61-T 1564-2022蓝莓建园技术规程_第4页
DB61-T 1564-2022蓝莓建园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61/T1564DB61/T1564—2022DB61/T1564DB61/T1564—2022目  次前言 II范围 1规范性引用文件 1术语和定义 1园址选择与规划 1建园准备 2栽植 3栽后管理 4果实采收 6附录A(规范性)蓝莓施肥时期和参考用量 7附录B(规范性)蓝莓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8II前  言本文件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陕西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由陕西省林业科技推广与国际项目管理中心负责解释。本文件为首次发布。联系单位:陕西省林业科技推广与国际项目管理中心地 址:西安市西关正街233号邮 编:710082联系电话I蓝莓建园技术规程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陕西省蓝莓的建园生产。规范性引用文件(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84-2021农田灌溉水质标准NY/T393-202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496-2010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1276-2007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5010-2016 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园址选择与规划园址选择气候条件冬季≤7.2℃的低温累积时数达到450h~850h。园地环境条件交通便利,靠近水源,远离污染源(2km以上)。产地环境应符合NY/T5010-2016要求。土壤条件cm,土壤pH值4.5~5.5,有机质含量≥5%。园地规划园地规划1连片建园面积≤10hm²,以5hm²为宜。结合作业区的划分,进行道路与排灌系统设计。园区道路主路路面4m~5m,支路路面3m。排灌设施灌溉系统与道路结合,修建蓄水池,采用低压管道进行滴灌。排水以明沟为主,可沿路边布置。建园准备提前一季或半年进行土地平整、深翻,清理灌木、杂草、石块等杂物,经过冬季冻伐或夏季曝晒。坡地需根据坡度不同沿等高线修筑不同宽度的水平梯田,梯面宽度不少于2.5m。土壤改良3个~4pH4.5(1)。通过添加草炭土(泥炭土)、充分腐熟的锯末(松针、松树皮)、牛粪或羊粪等,使土壤有机5%8%~12%为佳(2)。2次~320cm,使其与土壤混拌均匀。120cmpH4.5单位:kg/hm2土壤原始pH土壤类别沙土壤土粘土4.50005.01956009005.5390118518006.0570174025956.5750228034057.0945288043057.5112534205130表2土壤改良有机物料用量单位:m3/hm2名称用量备注草炭土(泥炭土)225~300/锯末225~300充分腐熟发酵的松树锯末牛粪或羊粪75充分腐熟品种选择与配置2品种选择根据栽培目的选择适合品种,以鲜食和观光采摘为主的蓝莓园,要注意早中晚熟品种搭配。秦岭以南到巴山地区选择具有一定耐高温的高丛蓝莓和兔眼蓝莓系列品种,宜选用高丛蓝莓授粉树配置8:11:1等比例配置。苗木准备苗木2a~3a生,株高≥30cm、主茎基部直径≥0.5cm。要求植株健壮、根系发达、发育良好,有2个~3个根出枝,芽体饱满,枝干木质化程度高,无病虫害和明显损伤。栽植栽植密度株行距:高丛蓝莓0.8m~1.0m×2.5m~2.8m,兔眼蓝莓1.5m~2.0m×2.5m~2.8m。可根据不同品种、土壤肥力和管理水平等适当调整。栽植方式平地栽植起垄栽植。垄高40cm、底宽120cm、顶宽80cm,垄中心距2.5m~2.8m。沿垄中心线按照株距挖栽植穴,规格60cm×60cm×40cm。坡地栽植按照梯田走向,在梯面起垄栽植,方法同平地栽植。栽植时间秋季苗木进入休眠期以后至次年春季萌芽之前均可栽植。苗木处理定植时将苗木从营养钵中取出,首先进行破根团处理,用手挤压原根土球,轻轻抖去中间的土壤,30mg/kg~50mg/kgGGR6号溶液的对根系速蘸2s后闷根0.5h栽植。栽植方法3短截平茬栽后短截平茬,留2个主枝,高度≤20cm,去除病虫枝、细弱枝。栽后管理土壤管理可选择下列任一方法进行土壤管理:清耕法:3次~55cm;生草法:行间可种植毛苕子、大豆、车轴草等豆科作物,定期刈割修剪,覆于行间;覆盖法:以腐烂的松针、树皮或锯末覆盖土壤,覆盖厚度≥10cm。也可铺设防草布。肥水管理原则按NY/T496-2010pH值<4.5时间幼树施肥在栽植2个月后可在根系范围之外追施少量肥料。成龄树施肥春季施肥11次,以高钾型肥料为主;入秋前增加磷钾肥量。方法基肥pH追肥主要通过肥水一体化设备结合灌溉实施。氮磷钾用量及比例视生长情况而定,营养生长期以3:1:1或3:1:2为宜,膨果期以1:1:2、秋季以1:2:2为宜。叶面喷肥4萌芽后补锌,花期喷氮肥和硼肥,坐果后补钙,果实膨大期补磷钾肥。用量用量见附录A。7.2.2水分管理从4月份开始到10月份,天气干旱及幼果期浇水,平时视土壤湿度情况浇水,大雨后及时排水防涝。灌溉用水采用地表水,地下水须挖蓄水池曝晒或储备2d以上,水质除符合GB5084-2021要求外,pH值≤7.5,盐分≤0.1%,Cl-≤300mg/L。树体管理整形修剪可分为休眠期修剪和生长季修剪。生长季修剪在果实采摘后进行,一般在8月份之前。树形一般采用自然丛状开心形,3a~4a生蓝莓留主枝3个~4个,5a~8a生树留主枝5个~8个。方法幼树期修剪定植不满3a的幼树以培养扩大灌丛和整形为主。修剪方法主要是去除花芽、细弱枝条和小枝组。在第3年控制产量,每株产量<1kg。成龄树修剪树高控制在1.5m~1.8m衰老树修剪大枝5a~6a后回缩更新。每年留1个~2个位置好、生长健壮的基生枝作为更新的主枝。花果管理疏花疏果1辅助授粉有条件的可通过养蜂等进行辅助授粉。越冬防寒在关中和陕南地区,可采用摘心控制秋枝旺长。5病虫害防治原则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农业防治选择抗病虫的优良品种。结合修剪、深翻等,去除病虫枝梢、叶、果及杂草。物理防治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色性、趋味性等诱杀成虫,可使用太阳能杀虫灯、频振式杀虫灯、粘虫板、糖醋液等。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当地主要的有益生物,合理使用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化学防治其他措施未能控制时,可参照NY/T393-2020选用化学农药防治,操作按NY/T1276-2007要求执行。采收前21d内不得喷施任何化学药剂。具体见附录B。鸟类驱避田间搭设防鸟网进行驱避,或使用驱鸟器对鸟类进行驱逐。果实采收果蒂处完全变蓝即可采收。晴天分批采收,雨天、果实表面有露水时以及中午高温期间不宜采收。方法6附录A(规范性)蓝莓施肥时期和参考用量A.13单位:g/株植株类型施肥时期硫酸铵尿素磷酸一铵硫酸钾生化黄腐酸硫酸亚铁物候期时间幼树萌芽期3月下旬52433/新梢5cm前4月下旬102332/枝叶迅速生长期5月中旬1522322枝条二次生长8月中旬102232/落叶期11月上旬5/23//合计458131592表A.2结果树施肥时期和参考用量单位:g/株植株类型施肥时期硫酸铵尿素磷酸一铵硫酸钾硫酸镁生化黄腐酸硫酸亚铁硫酸锌硼酸物候期结果树花芽萌芽前15555255/1开花前1510101034/1/膨果期1510101534///二次膨大1510101534///采果后55101023///合计65404555132051177附录B(规范性)蓝莓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表B.1蓝莓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病虫害名称症状防治方法主要病害灰霉病色霉状物并腐烂。冬季做好清园工作,全园喷施波尔多液;萌芽期开始喷施哈茨木霉菌(活孢子数为2×108/g木霉菌可湿性500倍液)1150%啶1500倍液。枯枝病变褐(黑期在高温高湿季节。萌动期、新梢生长期以预防为主,喷施甲基硫菌灵或多抗霉素,发病初期5d~7d喷洒一次。根腐病萎、脱落,直至植株死亡。盘积水,增强树势提高抗性。植株发病率<50%d灵或多菌灵药液浇灌根部;发病率≥50%,须将种土壤进行熏蒸消毒处理。主要虫害金龟子(蛴螬要是啃食叶片。每年3月和10月,使用1.5×1010孢子/g球孢白僵菌1.5×104g/hm2~3×g/hm2,与细土或沙混匀,进行沟施、穴施3月中下旬开始悬挂杀虫灯或用糖醋液诱杀成虫。蚜虫水,不能正常开花或成畸形花不能坐甚至出现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