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去中国化”作文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_第1页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去中国化”作文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_第2页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去中国化”作文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_第3页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去中国化”作文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_第4页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去中国化”作文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习近平在北师大主楼参观“尊师重教、筑梦未来——庆祝第30个教师节主题展”时,从展台上拿起一本课标书翻看。听说语文、历史、思想政治三门课标是全国统一,他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其实,“去中国化”并不仅表现在课本中,现实生活中很多方面传统文明与传统文化日渐式微,渐行渐远。对此,你有何思考?要求: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此材料主旨比较明确,围绕传统文化或传统文明论写即可。关键是材料太宽泛,围绕一个大概念去写,要有很强的领悟与驾驭能力,选取最核心、最有代表性的素材,清晰而准确地表现“中国化”的特征。对于宽泛的材料,需先寻一个突破口,寻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载体。选取具体载体时,不可以偏概全,要有一定的整合能力,要能以此载体为主体,自然涵盖“中国化”典型特征。具体的可以谈乡村文明的消逝、古典文艺的魅力;抽象的可以谈传统精神的退场、传统情怀的失落等。文章三大部分——引论、本论、结论,怎么引很关键,必须找一个好的由头;怎么展开更难,必须结构清晰、重点突出,主要层次不可多(多必乱)——两个基本点足矣;联可前可后,不可多,一小段就行;关键是议,内涵(是什么),價值、意义、作用、原因、危害(为什么),做法(解决问题),可任两个点组合,也可只选一个点展开,写法灵活,不一而足。一般“是什么”比较难写,但需优先写,写两句话也行;做法最好写,但不能多写,最多两个点,不超一半。范文展示王雪纯“中国化”岂是轻易就去了,绝不!几千年的传统精魂已深入民族生活的每一个细部,衣食住行,言行举止,“中国化”无所不在。其中“舌尖上的中国”可谓传统之集大成者,窥一斑足以见全豹。要说最能代表传统中国的食物,我首推豆腐。首先,豆腐制作的繁杂就令人咋舌:浸泡黄豆,焙烧石膏,磨豆滤浆,煮浆点浆……但每一道工序都要讲究个恰好,我们称为度。中国人很注重度,这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智慧,从孔子的中庸之道,再由郑板桥推演为“难得糊涂”,中国人千年来始终在“度”中生活,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不强违天命;为人处世,我们崇尚的是謙谦君子之风,不争,不夺,不高调,不逼人,却绝不是卑躬屈膝,软弱无能。当有人触及我们的边界,中国人绝不会弯了脊梁。接着,豆腐制作成功后,我们将它切为一块块正方体,整整齐齐码在一起。方块豆腐有棱有角,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义气、正气、侠气。中国江湖自古有“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正义之德,中国人对于金庸古龙武侠世界里刀光剑影维护正义与和平的推崇是从祖先的血脉中传承下来的,这种热血持续至今,世界人民仍能看到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忙碌的身影。西方人总质疑我们妄图称霸,实在不必,中国的强大只是为了更好地反称霸。切完豆腐,我们可以享用美食了。中国食物相之精致,味之鲜美,是任何一个现代西方强国所无法比拟的。小葱拌豆腐,国人都知是一清二白;不喜这清淡的,我们可以来一碗豆腐脑,浇上油盐酱醋,豆腐可以融入百般滋味——包容一切,接纳一切;也可以尝一尝豆腐羹,香的豆腐无声无息地淌入米饭中——这是我们无处不至的“软实力”,以柔胜刚;绝的是黄蓉曾为洪七公上过的一道菜——将一大块火腿挖上二十四个孔,豆腐揉成二十四个球置于其中蒸热,火腿弃去不食,而豆腐尽留鲜味,令人倾倒。这简单的食物就叫作“二十四桥明月夜”,试问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度能如中国一般将柴米生活变得如此诗意与优雅?与家人一起吃豆腐,于国人来说,应是一种享受。想起朱自清写及的在冬夜里,一家人围着一锅热腾腾的豆腐的场景:父亲伸出筷子至那孩子们够不着的洋炉子,夹着豆腐放进孩子们的酱油碟,孩子们吃得热乎开心,父母也欣慰幸福。这种温情,也只有同为中国人的你我才能体会。中国自古重视血缘亲情,有故乡情怀,归家思国是每个中国人的本能。每逢佳节,中国人归家的浪潮让外国人惊讶,他们永远也不会理解,这种血脉的牵绊与最深沉的思念。现今的中国人,我不知你们是怎么了?我们的国家为什么不值得你们尊崇留恋?去中国化甚嚣尘上的今天,我们一定要在传统全部丧失以后再感受到这最深沉的悲哀吗?请珍视我们的传统,请传承传统的精魂!吃块豆腐吧,别忘记中国,别忘记昨天!点评:文章构思精巧,视角独到——品豆腐其实是在品传统精神。全文围绕豆腐的制作与品味,正面对中华传统文明展开阐述,着重阐述了传统文明的几大特征——谦和有度、方正和平、诗意优雅,浓重的亲情与乡土情怀。文末联系去中国化甚嚣尘上的现状,指明珍视传统尤为重要。教师亮分:基础等级38分+发展等级18分=56分陈雪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乡村,是我们这个基于农耕文明发展而来的国家的载体,诗酒歌画从中来,打动着、慰藉着我们的灵魂,它抹平了一切的痛苦与不安。那是我所深爱的中国式的浪漫美好啊!小桥流水人家的恬淡,是中国式田园风光的绝版。那“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的闲雅自适,那“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的清幽静谧;又或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宁静美好,无一不是一幅幅简淡的中国式水墨画,田园的生活是一首首质朴的牧歌,如诗人荷尔德林所说的那样“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我更爱乡土上质朴的乡人乡情。田里飘荡的秧歌,打麦场上热火朝天的抢收,打房基时一群精壮男子共同抛起石夯时的激越号歌,乡里乡亲的串门,捧着饭碗一群人聚在桥头,或在某家门口,大声说笑……记忆中这些亲切的画面啊……推土机的轰鸣,使所有的脚步都踏上虚无之路。去中国化的建设,“日新月异”!现代技术统治了原本诗意的大地。大地不复是母亲,而只是任人開发的矿床和地产;畜禽不复是独立的生命和人类的伙伴,而只是食品厂的原料;河流不复是自然的风景和民族的摇篮,而只是水源的供应者,长江黄河,在现代也只是发电厂的巨大部件……炎黄子孙将从何处发现潜伏在大国血脉中沉默的优美,不尽长江滚滚来的绝美意境?正应了海德格尔那充满忧虑的临终一问:在技术化的千篇一律的世界文明的时代中,是否和如何还能拥有家园?乡土上林立着的烟囱,日夜喷吐浓烟,村庄的废墟曾经那样刺痛我的眼眸,然而,精神家园的废墟却更刺痛我的心灵。再也寻不到那纯朴的乡情,再也看不到那真诚的笑脸,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之中,心亦日渐麻木冷漠;当人人都成了都市里的异乡人,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浪儿,我们才开始反思家园对心灵的意义。家园的重建任重道远!迷惘,徘徊,焦虑,痛苦,只因爱的深沉!太多太多孤单无依的心灵需要怀抱,留住并延续曾经的中国式家园是我心所愿,延续千年的精魂断不可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葬送,绝不能让后人只在影像中游园惊梦。我忧虑,因为我爱这稍纵即逝的浪漫,我爱这失去“中国味”的危在旦夕的家园!点评:本文以乡村家园的消逝来抒写对传统文明的忧思,文章结构清晰,领起句简洁有力。由正面抒写深爱乡村家园的美,到反面阐述物质家园的废失及精神家园的败落,结尾呼吁乡村家园的回归。文章语言凝练,情感充沛,气韵贯注,很有感染力。教师亮分:基础等级39分+发展等级19分=58分王紫弈“中国化”去得千疮百孔的今日,我只想说说老祖宗留下的那些老规矩。老规矩是什么?老规矩,老思想,老道德,什么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笑不露齿轻声细语……有人会说:这简直是在束缚人性,我想说就大声说,想大笑就绝不掩口,老规矩,走远点!所以,很多人讨厌老规矩,因为它迂腐、过时,因为它与开放的现代社会格格不入。可是,在这个人群聚集的世界上,你真能想咋样就咋样吗?许多发达国家的餐馆,我们的国人大声喧嚣,引得世界同胞侧目而视;许多世界旅游胜地,只用中文写着“垃圾桶在此”“请便后冲水”等提示标语,提醒想咋样就咋样的国人同胞。有钱的成了土豪,没钱的成了屌丝;有权的谋私,没权的送礼,想咋样就咋样的国人集体拜金,当全民都清醒地意识到一个社会正道德沦丧,敬畏全无,老规矩,你在哪里?老规矩,绝不是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笑不露齿轻声细语这么点表皮功夫;老规矩,曾经支撑起一个民族千年的信仰啊!你的子孙抛弃你已太久,你已成了风中那难觅踪迹的遗香!追溯到老规矩的源头,千年前的孔子,面对礼乐崩坏的社会,奔走呼号,努力重造一个“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的和谐社会。克己——以礼约束自己,其實是为了给他人自由,其实就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更是为了提升自我修养。克己的最高境界在老祖宗的典册里,是慎独——即没有他人的情况下,独自一个人也能严守公共场合需遵守的规矩,如此方能自觉成习惯。怀念那些宽衣博带的古人,踏着平平仄仄的古韵,恪守着优雅从容,内敛谨慎的行为准则,向外界展现自我最美的言行,绝不惊扰了他人,绝不惊扰了环境,绝不逊于西方的绅士淑女。这是对文明的敬畏啊,正因有了这样的老规矩,才有了对“礼”的追求,对“德”的恪守,才有了一代代的谦谦君子,才有了古文明的绵延与传承。故老规矩,老在对传统精神修养的积淀,老在对传统道德准则的敬畏!想起看过的一篇文章《美国学校规矩多》,美国学校简直就是美丽的监狱:那么小的孩子,整天不许跑,不许高声说话,不许随便出教室,连吃饭也不许说话,走哪儿都得排着队慢慢走。哪个国家没有自家的老规矩啊,只有将其发扬光大的国家才能愈加发达。见过像日本与韩国那样尊重传统的可怕行为吗?特别是韩国,恨不得将中国的传统都拿了去“申遗”,中国人才猛然惊醒:正是这传统文明的星火,无声地滋养温润我们的精神。用全部的心,来体味这风中的余香吧!让更多的老规矩被敬畏,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