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阅读与写作专题:腹有诗书气自华_第1页
高考阅读与写作专题:腹有诗书气自华_第2页
高考阅读与写作专题:腹有诗书气自华_第3页
高考阅读与写作专题:腹有诗书气自华_第4页
高考阅读与写作专题:腹有诗书气自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阅读与写作专题:腹有诗书气自华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越多,俗气越少读书可以明智。茶余饭后,灯下展书,悠悠思绪伴着淡淡书香,总能在给人启迪的同时,于潜移默化中滋养浩然之气。“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治心养性,一个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多读书,读好书。读书使人反省察己、向上向善。读书的过程,也是净化心灵、自我教育的过程。“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这些精彩的名言,讲的都是读书在改造思想、加强修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书读得越多,俗气就越少,而一旦放松了读书学习,精神世界会变得荒芜贫瘠。有的人说,工作太忙,无暇读书。实际上,越是繁忙,越是需要挤出时间读书。用一点空闲时间,清茶一杯、手捧一卷,操持雅好、神游物外,强身健体、锤炼意志,这样的安排才有品位。读书的功效不在一时,而在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宋代大儒陆九渊讲:“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在唏嘘吟咏的书页翻动之间,含英咀华、心游万仞,必然有助于提升格局和境界。读书重在悟,贵在行。我们要把读书的觉悟沉淀在血液里、融会到实际行动中,还需要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真正把知和行统一起来,这样的读书才更有基础、更牢固。最美不过书香气,课本里的阅读生活课本中,怎么会缺少阅读者的身影呢?那是沉湎思想和酝酿创造的重要时刻。“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忆读书》,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读书一事被冰心戴上了快乐的冠冕,但对她来说,这不仅是一时一刻的快乐,而是整个人生的收获。“《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读了许多书,冰心尝到了读书的乐趣,“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忆读书》)所以有一年六一儿童节,儿童刊物要冰心给小读者写指导读书的话,她只写了九个字,却成为高度凝练的读书指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有人说,阅读是一个人随身携带的避难所,那么图书馆和书店就是人身心休憩的地方。“一个19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的。就是在这个‘指定参考书阅览室’里,我和我的同学好友们读了柏拉图《对话》的英译本,西洋哲学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英国16、17世纪诗剧,等等,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一片灿烂!”(《上图书馆》,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诗人、翻译家王佐良把清华大学图书馆当作自己的“恩师”。更重要的是,去图书馆成了他的习惯,因为偶遇一本书,也是生活的奇趣。对于外国作家来说,阅读中国的典籍也是一场奇遇。翻阅《论语》就曾给德国诗人黑塞带去满足。“我永远不会忘记,我在阅读这本书时如何惊异和心驰神往,书中所说的一切对我如何既陌生又正确,既符合我的预感和期望又美好无比。”(《读书:目的和前提》,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次与中国典籍的偶遇,制造了一种长久陪伴,“几十年来,我对这些中国典籍的喜爱有增无减,床头多半总是摆着其中的某一部。”读好书还是一种修养,其益处是润物细无声的,正如黑塞所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若要评点出意志力最强的读书人,清代政治家曾国藩一定榜上有名。“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古人谈读书》,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曾国藩曾在致弟弟的家书中说“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做主……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曾国藩强调读书要“有恒”,是出于其作为士大夫之杰出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他为古今读书风景里增添了一份豪迈之情。谈起读书的方法,许多人可以脱口而出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的名句“好读书,不求甚解”,但却常常忘记这句话的下半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著名的新闻记者、评论家邓拓就以马南邨为笔名分析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内涵。“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不求甚解》马南邨,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邓拓认为,陶渊明“不求甚解”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如今我们可以轻易获得书籍这种“精神营养品”,假如作家林海音看到今天这份“富足”,一定会道一声“羡慕”。“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走我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窃读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林海音学生时代,街上的书店一定是不允许读者随意翻阅图书的。她在放学后跑到书店里偷偷看书,怕被老板赶走,有时一本书甚至要跑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窃读记》)林海音的代表作是小说集《城南旧事》,里面有许多北京南城的童年记忆。时光流转,当她回忆往事时,当年苦中作乐的读书生活成了一份美好的记忆。作家学者们总喜欢记述自己的阅读经历,其中有趣事,也有苦恼;有读得索然无味的书,也有读到豁然开朗的书;有的人能在书中看到先贤的背影,有的人会在书中发掘新的自我。其实,无论是怎样的阅读经历,都会化成生活中难忘的回忆,因为阅读就是生活本身。行万里路,善读无字书74岁的南宋诗坛领袖陆游,以自己一生的读书体验教育自己最小的儿子陆子聿,留下了至今传诵的诗篇《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浅薄,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躬行实践。这就是古人提倡的理论联系实际。人获得知识有两条道路,一是实践,一是读书。实践就是行万里路,就是要去读懂社会这本“无字书”,这是最重要的一条求知渠道。司马迁、李白、沈括、徐霞客,数不胜数的先圣先贤都是行万里路而有成就的例子。可惜的是,一些人有字书读了不少,最后却变成一个无所作为的“两脚书橱”。《南史·陆澄传》记载: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橱也。”死记硬背,不求甚解,更别说理论联系实际了,像陆澄这样死读书读死书,难怪他写不出书来。明朝洪应明在《菜根谭》一书中说:“人解读有字书,不解读无字书;知弹有弦琴,不知弹无弦琴。以迹用不以神用,何以得琴书佳趣?”只知运用有形迹的事物,不懂得领悟无形的神韵,这种庸俗的人又如何能理解读书的真正乐趣呢?至乐莫如读书,10副对联说读书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有人把书籍比作人生的旅伴、心灵的挚友,有人视书籍为成长的导师、引路的明灯,还有人说“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今天是世界的读书日,与大家分享10副有关读书的对联,品读读书之味,撷取读书之趣。01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的题赠联。联作者原名懋恂,字师陶,又名立华,湖南长沙人。年轻时,有感于社会的不平,取“特立独行,高洁自守,不随流俗,不入污泥”之意,改名徐特立。联语融铸了联作者对青年的无比关心和殷切期待,告诫青年读书、做事都要有选择。上联的“家国”,即家与国,亦指国家。《资治通鉴》中说:“十一月,广平王俶、郭子仪来自东京,上劳子仪曰:‘吾之家国,由卿再造。’”上联是鼓励人们常读有关家国的书,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爱国情操,自觉地把个人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增强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青年应关注国家大事,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所以“有关家国”的书必须“常读”不懈,持之以恒。同样,做事也应有选择,当然这选择不是拈轻怕重,唯利是图,投机钻营,而是不做“无益身心”健康的事,像明代“海青天”海瑞所言:“干国家事,读圣贤书。”02人间乐事唯为善;天下奇观在读书。此联为福建南靖长孝坎下村尚德楼联。上联说行善积德是人世间最快乐的事。《后汉书》中说:“为善最乐”。善,指善良、美好、吉祥,善意、善行、善举、善事等。凡是符合一定道德原则和规范,有益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行为与事情,都叫善。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积善成德是人们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实施善行义举,不仅能使人感到道德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快乐,也会让人的身心受益。下联讲静心读书可以获得天下的奇观。读书是一种心灵的活动。静心读书,可以穿越时空,沟通古今,会晤圣贤,拜访哲人,求教智者,从他们的嘉言懿行中获得智慧的启迪和精神的愉悦。03闲居足以养老;至乐莫如读书。陆游说“闲居寂无客,柴门昼常关”,上联说自己体静心闲,能闲居就足以体健养老。下联出自清代史典《愿体集》:“至乐无如读书”,最大的乐趣就是读书。南宋翁森亦有《四时读书乐》:“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读书的乐趣,常常妙不可言。所谓“精妙之处,忍不住击节叫好;伤感处,止不住眼泪扑簌;激愤处,耐不住拍案而起;谐趣处,憋不住哑然失笑”。不是亲身体味,是难于感受其乐其趣的。在书里修身养性,纯净的书香味,每天都会带来好心情。清人张潮说:“有工夫读书,谓之福。”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戚继光也有一副强调“修身”和“读书”的对联:养性莫若修身,至乐无如读书。04闲中觅伴书为上;身外无求睡最安。此联为清书法家刘墉题苏州耦园还砚斋联。这是一副摘句联,出自明代陆绍珩《醉古堂剑扫·卷五·素》。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工作之余如何休闲,在休闲中觅什么为伴,各人的情趣嗜好不同,方式也各异。这些“伴”虽然能各适其意,各有各的乐趣,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因为“天下之事,利害常相半,有全利而无小害者,惟书。”书是灵魂的居所,精神的家园,深情的朋友,疗伤的良药。读书被称为雅事乐事。尤其是舍去功利的自由看书读书,如林语堂所言:能让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且神交古人,思接千载,心通四海。使人有心旷神怡,豁然开朗之感。同样,人到无求品自高。“身外无求”,就是不为名缰利锁这些身外之物所束缚,保持空灵澄澈的心境。曾国藩说“于世少取求,俯仰有余快。”如果汲汲于名利,整日奔竞浮躁,心劳神疲,睡觉也不会安稳。05万事莫如为善乐;百花争比读书香。这是清代乾隆进士顾光旭的一副对联。上下联分别阐述了“为善乐”和“读书香”的修身养性之道。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可以得到许多精神快慰,有助于保持良好的情绪,所以世间万事都没有为善那么使人快乐。“书犹药也”,读书可以医愚,而且使脑子越用越灵活,读书的异香是百花都比不上的。06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这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朱熹为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所题的楹联。对联意思是说,天地因日月得光,人靠读书致圣。上联以日月作喻,将炽热发光的太阳和洁白明亮的月亮喻为天地的两只清澈的眼睛,时刻注视人们的视听言动。因此,做人就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下联所指的圣贤,乃道德才能极高之人,经书诗文则是圣哲先贤智慧的结晶。联语劝导人们只有善读万卷诗书,才能领悟圣贤之心,净化心灵,达到圣贤所期望的境界。07读书自课三余子;涉世披带百忍图。这是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进士、近代诗人郑献甫的厅堂自题联。上联是说读书治学要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子”系指时态。“自课”,在这里是指自己完成既定的学业。苏轼有“有客独自吟,清夜默自课”的诗句。“三余”是指东汉末董遇利用“三余”读书的典故。汉献帝兴平年间,战乱频仍,旱灾连年,董遇与兄只好逃亡外地,以打柴为生。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他仍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坚持学习,成为三国时期著名学者。有人向他求教,他总是要人先读百遍,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说苦无时间,董遇回答:“当以‘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农活少,是一年中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干活,是一天中的空闲时间;阴雨时也是一种短时的空闲时间。读书自课能利用“三余”,孜孜以求,就会学业有成。下联是说经历世事,待人处事要带着“和为贵,忍为高”的意图。俗话说,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一切诸烦恼,皆从不忍生。片时不能忍,烦恼日月长。故人之气量要宏大,宏大则容人之所不能容,忍人之所不能忍。08无事且从闲处乐;有书时向静中观。此联是清代画家、诗人方薰的自题联,上联言无事时以悠闲自得为乐,下联讲时常以静心读书自娱。静心读书犹如穿越时空,与智者先贤对话,尽情享受前人用智慧与思想设下的盛宴。可以说,书是灵魂的居所,书是精神的家园,书是深情的朋友,书又是疗伤的良药。静心读书可以获得无穷乐趣。对联作者以幽默为雅,以读书为乐,以淡于利禄、修身养性为尚,耻于奔竞钻营,一生不应科考,布衣终老,被称为“浙西高士”。09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综一代典,成一家言。此联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