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指导课件_第1页
药剂学指导课件_第2页
药剂学指导课件_第3页
药剂学指导课件_第4页
药剂学指导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梅药剂学指导课件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宋梅药剂学指导课件宋梅药剂学指导课件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药剂学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1.掌握:(1)重要概念与常用术语(2)常用剂型的定义、特点、质量要求(3)典型剂型的制备(4)制剂的常用辅料、处方设计(5)新技术与新剂型的概念(6)影响制剂稳定性因素及常用稳定化措施(7)生物药剂学及药物动力学的主要内容(8)药物制剂的配伍与相互作用2.熟悉(1)制剂的基本理论(2)一般剂型的制备(3)制剂的包装和贮存3.了解(1)药剂学的任务和发展(2)制剂中的常用设备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思考,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办法。那么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呢?一、精选“点”所谓“点”,也就是问题的切入点。选点要选择能充分体现教学目标,关注重点、难点。1.问在课题处,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如教学“通分”时,我提问:“看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然后让学生先带着自己想学习的内容自学讨论。这样设计,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思维。2.问在疑难点,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教师应分析难点难于何处,疑点生成的原因,带领学生将题目化难为易。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为解决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点这一难点,我提问:“■千克=20%千克吗?为什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百分数、分数的意义进行充分的讨论,明确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3.问在忽略点,培养思维的严密性。教师应根据学生可能忽略的点设计出相应的题目,再引导学生探究原因,达到“吃一堑、长一智”的目的。如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时,学生往往忽视“一个最简分数”这一前提。为此,我设计了以下问题:(1)判断■、■、■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为什么?(2)为什么■、■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而■能化成有限小数?有意设疑,引发学生对易忽略的知识点的关注。二、巧连“线”所谓“线”,是指问题与问题之间应有的、必然的内在联系,相互之间形成一条问题“链”,每个问题都是链条上的一环,提问要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切忌散乱。1.层层剥笋、步步深入,培养学生的纵向思维。如教学“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根据学生的计算(如图),我设计问题:你认为哪个计算过程是正确的?①式中3个“0”是怎样得到的?②式中为何中间没有“0”,而结果与①式相同,用0乘这一步为什么可以省去?③式为什么错?①式与②式的计算方法哪种好?你认为这一计算方法要特别注意什么?第一乘数中间有0与第二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比较,有何区别?通过这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既突出重点,又突破了难点。2.由此及彼,合理联想,培养学生横向思维。事物是相互联系,互相转化的。教师应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理联想,拾级而上。如教学“稍复杂的行程问题”时,在教学了“同时”“相对”“相遇”的数量关系后,教师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合理联想,提出各种可能性,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情况设计对应的习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三、重构“面”所谓“面”,是指问题的选择、表达、编排、组合实现完善的统一,使提问具有多种功能。注重把握好面,不但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能力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学生个体发挥和综合素质的发展。1.构建“问题系统”,培养求同思维。问题系统是指导学生学习某一内容所设计的全部问题,由一系列小问题和某一大问题构成一个整体,再从这些问题中抽出一个共性来。如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学完“分数乘分数”时,我设计以下问题:分数乘整数的法则是什么?整数乘分数的法则是什么?今天学习的分数乘分数的法则是什么?今天的法则与以前的有何相同之处?问题将知识系统化,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异中求同的思维方法。2.挖掘开放性问题,培养求异思维。教师应设计更多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原来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在开放性问题的引领下,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都能有所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计课堂提问非常重要,教师应精选“点”,巧连“线”,重构“面”,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促进学生思?S能力的提高,从而更好地贯彻素质教育。(责编韦迪)阅读教学中的语言习得,多始于教材中语言形式的“破解点”,如观察的视角、布局的策略……“点”的确立,意味着语言习得目标的锁定,接下来就是“路”的选择。李维鼎在《语言支援:语文教师的重要作为》一文中指出:“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教师将‘教’聚焦于‘语言支援’。”除了最基本的诵读、积累外,教师还需对主体的言语能力的发展施以“语言支援”,或告诉,或比较,或迁移……下面以苏教版五下《秦兵马俑》的教学为例,探讨阅读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1.告诉――打开天窗说亮话。片段一:第十自然段“分号”和描写方法的教学师:兵马俑神态各异,有哪些不同的神态呢?(学生读)师:(出示文字)这段文字中描写兵马俑不同神态的语句,中间用的是分号(将分号变红),这说明虽然兵马俑神态各异,但它们地位平等。老师把它们换一种形式(将四个分句单独成行出示,同时将“有的”“好像”字体颜色变红),观察一下,有什么相同之处?生:“有的”后面写的是作者看到的,“好像”后面写的是作者想到的。师:对,我们描写事物时,也可以把看到的和想到的结合起来,使描写更具体,内容更生动。我们反对“填鸭式”教学,但绝不能谈“讲”色变,课堂教学离不开“告诉”。一是在学生学习“盲区”中要“告诉”,以填补空白。关于“分号”,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曾有接触,但作为教学目标还是在第三学段出现。因此,这时应告诉学生什么是“分句”,它们之间关系怎样,有什么作用。二是在学生学习“热区”中要“告诉”,以强化方法。作者为表现兵马俑的“神态各异”,连用了四个“有的……好像……”这样的句式,将看到的和听到的有机结合,这种描写事物的方法也应让学生了解。三是在学生学习“误区”中“告诉”,以纠正偏差。2.比较――远近高低各不同。片段二:体会作者同义词运用的准确与丰富师:不同类型的兵马俑具有不同的个性,作者的描写也很有个性。比如,课文第4~9自然段多次出现描写兵马俑手部动作的词语,找一找,有哪些?(学生交流后,教师课件出示填空题。)将军俑:手()宝剑。武士俑:有的()着铜戈,有的()着利剑,有的()着盾牌。骑兵俑:右手()缰绳,左手()弓箭。师:这些描写手部动作的词语意思相近,是什么?(答案为:“拿”)可以都换成“拿”吗?生:不能换,否则用词就显得重复了。生:如果都用“拿”字,就体现不出兵马俑的鲜明个性。阅读教学要学习课文言语的精确和妥帖,比较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引起认知的“冲突”,为比较的方法之一。秦兵马俑千人千面,动作各不相同,作者描写时用词丰富且极为准确。在引导学生找词语、填词语、说意思之后,我就势将这些词都替换成“拿”,让学生在比较中豁然开朗。呈现同类的“差异”,为比较的方法之二。在教学秦兵马俑“个性鲜明”的特点时,我首先选取将军俑和武士俑重点突破,同屏出示两幅画面,让学生比较他们的发型、衣着、动作、神态,从而习得细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捕捉意蕴的“细微”,为比较的方法之三。在比较将军俑和武士俑的衣着时,我追问:同样是铠甲,一个是“身披”,一个是“套着”,有什么区别吗?于是,藏在将军俑“身披”铠甲背后的“威风凛凛”就在比较中显现出来。3.迁移――绝知此事要躬行。片段三:练习用词的准确师:作者用词是那么准确,那么丰富,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来看这样一组练习(课件出示)――试着在括号里填上表示“拿”的意思的词语,尽量不重复。菜场里热闹非凡。卖菜的从摊上()起一把青菜,卖鱼的从桶里()起一条鱼……妈妈左手()菜篮子,右手()方便袋,而我()着一个大西瓜,满载而归。“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首先,迁移要找准“生长点”。上述练习,出发点是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落脚点是满足学生语言表达的生活需要。其次,迁移要形成“方法链”。如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仿写训练:我先有选择地出示不同于书中描写的兵马俑的形象,再提示学生学习作者的方法,用“有的……好像……”的句式,选择一两个兵马俑写一写。这样的迁移,学生有方法可循,有内容可写。最后,迁移要设置“反馈栏”。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填“卖鱼的从桶里()起一条鱼”括号中的词语时,有的填“抓”,有的填“舀”,有的填“捞”,等等。我没有轻易评定,而是引导学生现场用动作演示、揣摩,从而体会出用“捞”“舀”更为传神。4.链接――为有源头活水来。片段四:链接名家笔下的“秦兵马俑”师:同学们,不同人的笔下有着不同的兵马俑,我们来看看当代作家汪曾祺笔下的秦兵马俑。(课件出示文字,同步配音。)有一个长了络腮胡子的,方方的下颌,阔阔的嘴微闭着,双目沉静而仁慈,看来是个老于行伍的下级军官。他大概很会带兵,而且善于驭下,宽严得中。有一个胖子……5.濡染――竹外桃花三两枝。片段五:板书的设计步骤二:随文教学时板书重点词:“折服”“精美”“珍品”。步骤三:课结束时总结秦兵马俑,它规模宏大,许多人被深深地折服;它类型众多,每一件都是那么精美;它个性鲜明,件件都是艺术珍品;它举世无双,傲视古今,同时板书其他字词“堪”“皆”“尽”等,从而形成如下板书:秦兵马俑规模宏大堪折服,类型众多皆精美。个性鲜明尽珍品,举世无双傲古今。有人说,语文不能以语言学家的眼光去看待,那样,语言知识就成了出发点,技能训练成了课堂中心,“字词句篇语修逻文”被演绎成了“八字宪法”。有人说,语文又不能以文学家的眼光去看待,那样,文学欣赏成了语文课的全部内容,弱化了语言的基本训练。我以为,语文,应该以教育家的眼光去看待,那样,既有了人文的根植,又有了语言的习得。■宋梅药剂学指导课件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宋梅药剂学指1药剂学指导课件2药剂学指导课件3药剂学指导课件4药剂学指导课件5二、药物剂型概论1、剂型的重要性

1)改变作用性质、作用速度;

2)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

3)提高靶向性、影响疗效;

4)提高药物稳定性

二、药物剂型概论62、剂型分类1)按给药途径(临床)胃肠道非胃肠道(注射、呼吸道、皮肤、粘膜、腔道)2)按分散系统(研究)按药物粒子大小(分散度)排序:低分子溶液<高分子溶液<胶体溶液<乳剂<混悬剂<固体制剂气体分散型(溶液、乳剂、混悬剂)3)按形态(大众化)固、液、气、半固体(本药剂学为综合分类)药剂学指导课件7三、药剂学的任务1)基本理论的研究;2)六个研发:新剂型;新辅料;新设备;中药;生物技术制剂;医药新技术。四、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1)物理药剂学

2)工业药剂学

3)生物药剂学

4)药物动力学

5)临床药学五、药剂学的发展三、药剂学的任务8六、药典与处方简介

1、药典1)药典的概念:一个国家收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2)药典的特点A、权威编辑出版;B、政府执行,有法律约束力;C、收载药品--------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质量稳定(制剂3要素);并且明确质标;D、反映医药科技与生产的水平。六、药典与处方简介

1、药典93)中国药典的主要构成凡例(总说明)正文(主要内容)附录(制剂通则和通用检查方法)(制剂通则:剂型的概念、一般标准、常规检查方法等)3)中国药典的主要构成102、处方

处方的概念医疗和生产部门用于药剂调剂的重要书面文件。

类型法定处方:药典、部标、国标收载的,有法律约束力;协定处方:根据本医院或本地区需要制定,医院药剂科用于常用药物大量配置和贮存;医师处方:医师对个别病人用药的书面文件,具有法律、技术、经济意义;2、处方11第二章液体制剂第二章液体制剂12一、概述(一)概念、特点、分类和质量要求1.概念:药物分散于适宜介质→液体型制剂(内、外用)2.特点:(1)分散度大、吸收快,作用迅速;(2)给药途径广,可内服也可外用;(3)易于分剂量,服用方便;(4)能减少某些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5)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不足:(1)稳定性差;(2)携带、运输和贮存不方便;(3)水性液体易霉变;(4)非均匀性液体易分层或沉淀。3.质量要求(1)均相液体应澄明;非均相应粒子均匀;(2)浓度准确;(3)口服应外观口感好;外用应无刺激、过敏等;(4)应具有一定的防腐力,保存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霉变;(5)包装容器适宜.4.分类:(1)按分散系统分类溶液(低、高分子)<溶胶<乳剂<混悬剂(粒子)↘均相液体↘非均相液体且低分子溶液剂也称溶液剂溶胶剂又称疏水胶体溶液

(2)按给药途径:口服、外用(皮肤、五官科、腔道等)一、概述13

溶剂的作用和条件1.溶剂(溶解药物、提高稳定性、增加溶解度)1:作用:溶解和分散药物(液体制剂的溶剂,对溶液剂来说可为溶剂,对非均相液体制剂来说作为分散介质)2:条件;(1)对药物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分散性;(2)化学性质稳定,不与药物或附加剂发生反应,(3)不影响药效的发挥和含量测定;(4)毒性小、无刺激性、无不适的臭味。药物+液体分散介质附加剂液体制剂(基本组成)防腐、着色、调味剂均相:溶液剂=基本组成+增溶剂+稳定剂助溶剂潜溶剂非均相:混悬剂=基本组成+助悬、絮凝、润湿剂乳剂=基本组成+乳化剂

14二、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极性种类主要特点极性水蒸馏水或精制水,不宜用常水;能溶解大多数无机盐和极性大的有机药物;能与乙醇、甘油、丙二醇以任意比例混合,易霉变(最常用)甘油保湿、滋润、延效、防腐(>30%);能与乙醇、水、丙二醇以任意比例混合;对硼酸、苯酚、鞣质的S比水大;可内服和外用。DMSO(二甲亚砜)万能溶剂,现少用,促渗作用;有大蒜臭;对皮肤有轻度刺激。半极性乙醇促渗、防腐(>20%)、与水混合体积缩小,能与水、甘油、丙二醇以任意比例混合,无特殊说明通常是指95%;1,2-PG(丙二醇)促渗、能溶解许多有机药物,一定比例与水混合可增加许多药物的稳定性;内服或肌注注射液溶剂;毒性小无刺激。PEG(聚乙二醇)M<1000为液体,常用300~600;能与水、乙醇、甘油、丙二醇任意混合;良溶剂,溶解水溶性无机盐和水不溶性有机药物;对易水解药物有一定稳定作用;保湿作用(洗剂中)非极性脂肪油天然溶剂;能溶解油溶性药物;多外用、易酸败、与碱性药物发生皂化反应(麻油、豆油、花生油)液体石蜡(轻、重质)非极性药物的溶剂、口服不吸收、润肠通便;口服或外用醋酸乙酯挥发油、甾体药物及其他油溶性药物溶剂;搽剂的促渗剂二、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极性种类主要特点极性水蒸馏水或精制15

液体制剂常用的附加剂1:增溶剂: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被增溶的物质称为增溶质。

增溶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增加溶解度并形成溶液的过程。常用的增溶剂为:聚山梨酯类和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2:助溶剂: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主要是水)中的S。这第三种物质就是助溶剂。多为低分子化合物(不是表面活性剂),与药物形成络合物。3:潜溶剂: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到某一比例时,药物的S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潜溶。与水形成潜溶剂的有: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等。液体制剂常用的附加剂164:防腐剂:(1)防腐措施:防止污染(处方和工艺、环境和人员、贮存和使用)(2)加抑菌剂a: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亦称尼泊金类。抑菌作用随烷基C数增加而增加,但S则减小,丁>丙>乙>甲酯,丁酯的抗菌力最强,S却最小;混合使用有协同作用;b:苯甲酸及盐:分子型作用强,通常在酸性条件下使用效果好,最适PH是4,PH增加,抑菌作用降低;常与羟苯酯合用(防霉、发酵),苯甲酸0.25%和尼泊金0.05%--0.1%联合应用防止发霉和发酵最为理想;c:山梨酸及其盐:本品的防腐作用是未解离的分子,在PH4水溶液中效果较好;d苯扎溴铵:(新洁尔灭):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e:醋酸氯己定:(醋酸洗必泰)广谱杀菌剂f:其他防腐剂:挥发油等5:矫味剂(矫苦、咸味)甜味剂:天然(甜菊苷)和合成(糖精钠);糖和无糖(甜菊苷、阿司帕坦---蛋白糖/糖尿病/肥胖患者,糖精钠、甘露糖、甘油、山梨醇等)芳香剂:改善气味胶浆剂:粘稠缓和,干扰味觉泡腾剂:将有机酸与碳酸氢钠混合后,遇水产生大量二氧化碳麻痹味蕾(对盐类的苦、涩、咸有改善)。6:着色剂:天然色素和人工色素7:其他附加剂:抗氧剂、PH调节剂、金属离子络合剂等

4:防腐剂:17低分子溶液剂(必备条件:药物要有治疗所需的S)包括:溶液剂、芳香水剂、糖浆剂、酊剂、醑剂、甘油剂、涂剂等醑剂:系指挥发性药物的弄乙醇溶液。可内服或外用。凡用于制备芳香水剂的药物一般都可以制成醑剂。(溶解法,蒸馏法)甘油剂:系指药物溶于甘油中制成的专供外用的溶液剂。(溶解法,化学发应法)涂剂:指用纱布、棉花蘸取后涂搽皮肤或口腔,喉咙黏膜的液体制剂。大多数为消毒、消炎药物的甘油溶液。酊剂:系指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可供内服或外用。[酊剂的浓度除另有规定外,含有毒剧药品(药材)的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药物10g,其他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药物20g]酊剂中乙醇最低浓度为30%;酊剂久贮会发生沉淀,可过滤除去,再测定乙醇含量、有效成分含量,并调整至规定标准,仍可使用。(溶解法或稀释法、浸渍法、渗漉法)增加S的方法成盐;引入亲水基;加入助溶剂低分子溶液剂(必备条件18三、溶液剂、糖浆剂、芳香水剂概念、有关特点及制备方法

概念制备方法有关特点溶液剂药物溶解于溶剂中形成的澄明液;口服和外用溶解法(取处方总量1/2---3/4量的溶剂;步骤:药物的称量—溶解—过滤—质量检查—包装)和稀释法分子分散、澄明液糖浆剂含药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纯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称为单糖浆或糖浆;热溶(色深、灭菌)、冷溶(热不稳定、挥发药)和混合法(系将含药溶液与单糖浆均匀混合制备法)单糖浆浓度:85%(g/ml)或64.7%(g/g)不含药物;口味适宜;高浓度有抑菌性(蔗糖浓度高,渗透压大),低浓度需加抑菌剂;糖浆剂含糖量不低于65%芳香水剂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水溶液:含高浓度挥发油的乙醇水溶液为浓芳香水剂溶解和稀释法(挥发油/化学药物做原料)含挥发性药材用水蒸气蒸馏法芳香挥发性药物:多为挥发油;易分解变质,不宜大量制备应澄明三、溶液剂、糖浆剂、芳香水剂概念、有关特点及制备方法

概念制19四、溶胶剂和高分子溶液剂概念、性质及制备方法高分子+溶剂(水、非水)——均相液体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剂(胶浆剂)非水性高分子溶液剂溶胶的构造和性质:(1)结构:溶胶的双电层构造双电层[Fe(OH)3]m·nFeO+(n-x)CL-x

·xCL-固体微粒本身解离或被吸引的反离子少部分发反离子扩散到溶液中吸附溶液中某种离而带有的电荷

胶粒吸附层扩散层双电层之间的电位差称为ζ电位,吸附层中的反粒子越多,ζ电位就越低,反之;ζ电位越高斥力越大,可防止胶粒碰撞时发生聚结,溶胶也越稳定;ζ电位降至25mV以下时,溶胶产生聚结不稳定性。四、溶胶剂和高分子溶液剂概念、性质及制备方法高分子+溶剂(水20*溶胶剂对带相反电荷的溶胶及电解质极其敏感,将带相反电荷的溶胶或电解质加入到溶胶剂,由于电荷被中和使ζ电位降低,同时减少了水化层,使溶胶剂产生聚结进而产生沉降。向溶胶剂中加入天然的或合成的亲水性高分子溶液,使溶胶剂具有亲水胶体的性质而增加稳定性,这种胶体称为保护胶体。*溶胶剂对带相反电荷的溶胶及电解质极其敏感,将带相反电荷的溶21分类概念性质制备方法溶胶剂固体药物微细粒子(1—100nm)分散在水中→非均相液体分散体系,又称疏水胶体溶液;热力学不稳定系统。粒径1~100nm,光学(丁铎尔效应);电学(双电层、荷电、电泳----界面电动现象);动力学(布朗运动);稳定性(聚结不稳定和动力学不稳定----热力学不稳定系统)分散法(机械、超声和胶溶法亦称解胶法)

凝聚法(物理、化学法)改变溶媒(氧化、还原、水解、复分解)高分子溶液剂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属于热力学稳定体系高分子的荷电性;较高渗透压(亲水性高分子溶液)、粘度和稳定性<聚结特性>(盐析、陈化和絮凝)亲水性高分子溶液的胶凝性有限溶胀→无限溶胀(胶溶过程)有限溶胀:V膨胀并未溶解,ρ大而下沉无限溶胀:达到分子分散,完全溶解溶胀是溶解的前奏,溶解是溶胀的继续。分类概念性质制备方法固体药物微细粒子(1—100nm)分散在22亲水性高分子溶液的胶凝性亲水性高分子溶液的胶凝性23四、混悬剂概念、质量要求、稳定性、常用稳定剂及质量评价1.概念:难溶性固体微粒(0.5~10um)、非均相、不稳定体系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的液体制剂.分散截肢大多是水,也可用植物油.2.制备条件:大剂量(药物的剂量超过了S而不能以溶液剂形式应用时)、难溶性药物、混合析出沉淀、为了使药物产生缓释不宜:剂量小的药物、毒剧药四、混悬剂243.物理稳定性(混悬剂主要存在此问题,混悬剂中药物微粒的分散度大,使混悬的微粒具有较高的表面自由能而处于不稳定状态,疏水性药物的混悬剂比亲水性药物存在更大的稳定性问题。)1)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Stokes定律)(注意变形)

V=2r2(ρ1-ρ2)g/9ηρ1微粒的密度;ρ2介质的密度。V越大,动力稳定性越小。增加动力稳定性的方法:①尽量↓微粒的r,以↓V;

②↑分散介质的η,以↓ρ1-ρ2;所以要加入高分子助悬剂,这样在增加介质黏度的同时,也减小固体微粒和分散介质之间的密度差,同时微粒吸附助悬剂分子而增加亲水性。2)微粒的荷电与水化:电解质敏感,亲水性药物水化稳定作用;(a:微粒荷电产生排斥作用b水化膜存在,阻止微粒间的聚结)3.物理稳定性(混悬剂主要存在此问题,混悬剂中药物微粒的分散253)絮凝与反絮凝:ζ电位控制在20~25mv,恰好产生絮凝。(加入适当的电解质,使ζ电位降低,以减小微粒间电荷的排斥力,ζ电位降低到一定程度,混悬剂的微粒形成疏松的絮状聚集体,使混悬剂处于稳定状态)絮凝絮凝剂(电解质):降低ζ电位(引力稍大于斥力)反絮凝剂(电解质):增加ζ电位(斥力>引力)(向絮凝状态的混悬剂加入电解质,使絮凝状态变为反絮凝状态的这一过程叫反絮凝)电解质为中性,以高价离子为主因为:价数增加1,效果增加10倍4)结晶增长与转型(加抑止剂:高分子材料或表面活性剂)微粒↓,溶解度↑,小→大粒子;多晶型溶解度不同5)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同一分散介质中分散相的浓度增加,混悬剂的稳定性降低;温度影响更大,冷冻可破坏混悬剂的网状结构,使稳定性降低。3)絮凝与反絮凝:ζ电位控制在20~25mv,恰好产生絮凝。264.制备方法

:1)分散(粉碎→液体介质中分散)2)凝聚法(物理法→药物溶液中使药物结晶、化学法→化学反应生成难溶性药物微粒)5.常用稳定剂1)助悬剂:(增加分散介质粘度;微粒亲水性↑;防止结晶转型)低分子[甘油<外用>、糖浆<助悬矫味>];高分子(树胶、纤维素类)硅皂土(PH>7,更好)和触变胶(单硬脂酸铝+植物油,触变性----凝胶与溶胶恒温转变的性质)2)润湿剂:增加微粒润湿性(HLB7—11之间的表面活性剂,eg:聚山梨酯类、聚氧乙烯蓖麻油类、泊洛沙姆等)3)絮凝剂和反絮凝剂(用量不同絮凝剂也可是反絮凝剂;过量絮凝剂→反絮凝剂)4.制备方法:276、质量要求1)药物化学性质稳定,使用和贮存期间含量合格;2)粒径根据需要而不同;3)粒子沉降应很慢,不应结块,轻摇后应均匀分散;4)粘度适宜;5)外用应容易涂布7、质量评价1)粒子大小的测定及分布2)沉降容积比的测定(F=1~0):F↑,稳定性↑;F=V/V0=H/H0(V0、H0为沉降前混悬液的体积和高度,相应其他的是后的)以H/H0为纵坐标,沉降时间t为横坐标作图,得沉降曲线比较缓慢降低可认为处方设计优良,但较浓的混悬剂不适用于绘制沉降曲线,3)絮凝度的测定(β>1):β↑,稳定性↑[β是比较混悬剂絮凝程度的重要参数,β=F/F=V/V0=V]V∞/V0V∞β表示由絮凝引起的沉降物容积增加的倍数,β越大,絮凝效果越好。4)重新分散试验5)ζ电位的测定:ζ电位<25mv-----混悬剂呈絮凝状态;50-60mv---反絮凝6)流变学6、质量要求28五、乳剂概念、特点、稳定性和常用乳化剂1.概念:微小液滴(0.1~10um)分散于不相混溶的液体、非均相分散相→内相→非连续相(形成液滴的液体)分散介质→外相→连续相(另一液体)基本组成:水相(W)+油相(O)+乳化剂2.分类:o/w、w/o;复乳(多重乳剂):o/w/o、w/o/w(我认为区别主要是看外层)乳剂的类型:(1)普通乳:1—100um(2)亚微乳:0.1~0.5um、iv用乳剂应为亚微乳(0.25—0.4um)(3)微乳(胶团乳、纳米乳):0.01~0.10um3.特点: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分散度大、生物利用度↑;(外用)渗透性↑、刺激性↓;(iv、im)缓控释和靶向性口服、外用、肌肉或静脉注射五、乳剂294.常用乳化剂

乳化剂应具备:(1)应有较强的乳化能力,并能在乳滴周围形成牢固的乳化膜(2)应有一定的生理适应能力(3)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小(4)稳定性好乳化剂的种类:1)表面活性剂:具有叫强的亲水基和亲油基,乳化能力强,性质比较稳定,易在乳滴周围形成单分子乳化膜。阴离子型乳化剂:毒性大不常用,eg:硬脂酸钾,十二烷基硫酸钠非离子型:单甘油脂肪酸酯、脂肪酸梨坦(span司盘)、聚山梨酯(tween吐温)、卖泽(myrj)、苄泽、泊洛沙姆2)天然乳化剂:亲水性强,能形成O/W型乳化剂,有较的粘度,能增加乳化剂的稳定性,需加入防腐剂。eg:阿拉伯胶(常与西黄耆胶、琼脂等混合使用)、西黄耆胶、明胶、杏树胶、卵黄3)固体微粒:固体微粒膜,亲水为o/w(接触角Θ<90),eg:氢氧化镁、氢氧化铝、二氧化硅、皂土等亲脂为w/o(>90),eg:氢氧化锌、氢氧化钙4)辅助乳化剂:增稠(水相、油相)4.常用乳化剂305.乳化剂的选择原则:1)乳剂类型:HLB2)给药途径(口服:无毒的天然乳化剂和亲水性高分子乳化剂注射:磷脂、泊洛沙姆等外用:对局部无刺激性,长期使用无毒性);3)乳化剂性能(乳化剂性能强、性质稳定、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小、无毒无刺激性)4)混合乳化剂(HLB值的加和性)(调整乳化油需要改变的HLB值;增加乳化膜牢固性;增粘增稳定;非离子型乳化剂可以混合使用如司盘+吐温、非离子可以跟离子型混合使用;但必须符合油相对HLB值的要求)6.乳剂形成条件:降低界面张力;适宜乳化剂;形成牢固乳化膜(单和多分子、固体微粒);相体积比(<50%)5.乳化剂的选择原则:317.制备方法药物加入:脂溶性物质溶油相;水溶性物质溶水相1)干胶法(油中乳化):乳化剂先加入油相2)湿胶法(水中乳化):乳化剂先加入水相3)两相交替加入法、新生皂法和机械法制备机械:搅拌装置、乳匀机、胶体磨、超声波乳化微乳制备:含辅助成分(表面活性物质)复乳制备:一级乳→二级乳(二步乳化)7.制备方法328.稳定性

(4个阶段的概念)分层→絮凝→转相→合并与破裂分层: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絮凝:乳滴发生可逆的聚集;转相: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乳剂的类型;合并与破裂:乳滴表面乳化膜破坏导致乳滴变大。9.质量评价:粒径大小及其分布(与类型有关)分层(加热、离心→加速试验)乳滴合并速度和稳定常数8.稳定性(4个阶段的概念)33六、其他液体药剂及包装与贮存合剂、洗剂、搽剂、滴鼻剂的概念及应用1.合剂:一种或一种以上药物成分、水为溶剂、内服液滴剂除外;有溶液、混悬和乳剂型(应具有防腐力)2.洗剂:专供涂抹、敷于皮肤、外用液介质:水和乙醇应用:消毒、消炎、止痒、收敛、保护等局部作用3.搽剂:专供揉搽皮肤表面用镇痛、抗刺激的搽剂多用乙醇为溶剂4.滴耳剂:滴入耳腔道、外用最好为弱酸性(炎症时碱性)5.滴鼻剂、含漱剂、滴牙剂、灌肠剂、灌洗剂、涂剂概念与应用六、其他液体药剂及包装与贮存34第三章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第三章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35一、注射剂(一)概念、分类和特点1.概念:注入体内、灭菌(溶液、乳状液和混悬)液、无菌粉末或浓溶液(使用前溶解或稀释)。2.分类:溶液、乳剂、混悬、无菌粉末(油溶液和混悬液具有缓释性)3.特点:(吗啡为第一个注射剂)优点:药效迅速、作用可靠、剂量准确;不宜口服药和不能口服病人;定位、缓控释、定向等缺点:使用不便、疼痛;过程复杂、价高;安全性差等一、注射剂364.、给药途径

iv(5~50ml,可>50ml,不含抑菌剂)>锥管(<10ml,渗透压、pH、微粒)>肌注im(1~5ml,刺激性)>皮下(1~2ml、水溶液)>皮内(<0.2ml皮试)5、质量要求无菌、无热原、pH(4~9)、渗透压(等渗或高渗)、澄明度和澄清度(浊度)、不溶性微粒、安全性(降压、刺激等)4.、给药途径37(二)常用溶剂和附加剂1.注射用水概念及质量要求纯化水:原水经蒸馏、离子交换、反渗透等方法制备的供药用,不含任何附加剂。注射用水:纯化水经蒸馏,无热原水。灭菌注射用水:注射用水经灭菌,临床用。注射用水:>80℃或灭菌后保存、>65℃循环保存制备方法:多效>汽压式>塔式蒸馏水器质量要求:一般蒸馏水质标+热原合格(二)常用溶剂和附加剂382、其它注射用溶剂1)注射用油(外观和内在质量)外观:无异嗅和酸败;澄明(10℃)内在:碘值(126~140)、皂化值(188~195)、酸值(≤0.1);过氧化物等(内控指标)2)其他(增溶、提高稳定性)乙醇(iv<50%,im<10%)、甘油(1~50%)、丙二醇(1,2-PG)(1~30%)、PEG(300~400,1~50%)、苯甲酸苄酯和二甲基乙酰胺DMA(慢性毒性)4.附加剂2、其它注射用溶剂39(三)热原(概念、性质、污染途径、除去方法)1.热原概念:微量→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G-最强)组分:热原=微生物代谢产物=内毒素=脂多糖2.性质:耐热、水溶、可滤、不挥发(雾滴)、易吸附和不耐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和超声波(除去方法)3.污染途径(处方、工艺环境、使用中)1)溶剂、原辅料2)容器、管道、器具、设备和环境3)输液器附件等(三)热原(概念、性质、污染途径、除去方法)404.除去方法器具:强酸、碱和氧化剂、高温药液:吸附(注射用活性炭)、滤过(石棉板和<10nm微孔滤膜)制水:离子交换、凝胶滤过、反渗透法4.除去方法41(四)溶解度和溶解速度1.溶解度概念、影响因素和增加溶解度方法1)溶解度概念:一定温度(气体在一定压力)、一定量溶剂、最大溶解量(饱和溶液);中国药典分成7类:极易溶、易溶、溶解、略溶、微溶、极微溶、几乎不溶或不溶。2)影响因素药物和溶剂特性(相似相溶)、温度(吸热、放热)晶型(无定型>亚稳态>稳态)、粒子大小(微粉化时)第三种物质(增溶剂、助溶剂等)(四)溶解度和溶解速度423)增加溶解度的方法制成可溶性盐和亲水性修饰(药化方法)调节pH和混合溶剂(潜溶性)加助溶剂(络合物、复合物)和增溶剂(表面活性剂)影响增溶的因素:药物和增溶剂(表面活性剂)性质、用量、加入次序概念:助溶、潜溶、增溶2.溶解速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溶解速度:单位时间的溶解量;单位时间内溶液浓度的增加量影响因素:温度、粒度、搅拌速度3)增加溶解度的方法43(五)滤过1、滤过的概念固液混合物强制通过多孔性介质→固-液分离2、滤过的原理、方法、影响因素和滤过器1)原理:介质滤过:表面和深层截留(固含量0.1%),如滤膜;滤饼滤过:逐渐增厚的滤饼层的拦截颗粒作用(固含量1%)如砂滤棒、垂熔玻璃滤器。2)方法:常压、减压和加压(包括高位静压)3)影响因素:Poiseuile公式(表述液体的流动)压力、滤液粘度、滤材孔径及长度助滤剂(防止空隙堵塞,提高滤过效率):纸浆、硅澡土、滑石粉和活性炭(铺层或混入)(五)滤过444)滤过器:砂滤棒(钛棒)、垂熔玻璃滤器、微孔滤膜A、砂滤棒(粗、中、细号):粗滤用,滤速快,价廉易脱砂、吸附、pH改变、难清洗B、垂熔玻璃滤器:精滤或膜滤前的预滤特点与砂滤棒相对应3号:常压滤过;4号:加压或减压;6号:无菌滤过C、微孔滤膜:精滤或终端滤过(超滤膜)孔小、均匀、截留强、稳定;轻薄、滤速快;一次性使用,无交叉污染可分:耐水、耐有机溶剂膜(聚四氟乙烯:耐酸碱和有机溶剂)滤前在注射用水中浸泡>12h(70℃)应用:提高澄明度,除菌(0.22和0.3um),提高安全性(临床用)4)滤过器:砂滤棒(钛棒)、垂熔玻璃滤器、微孔滤膜45(六)注射剂的制备1.容器及处理方法(甩水、加压喷射)1)材质:硬质中性玻璃、钡和锆玻璃(耐酸碱)(棕色、琥珀色)含氧化铁(注意相互作用)要求:无色透明(棕色除外);低膨胀、耐热;物理强度和化学稳定;熔点低,不得有气泡、麻点、砂粒。灭菌:120~140℃干燥;180℃干热灭菌1.5h(冷却在洁净区,存放时间<24h)2.注射液配制、滤过、灌封、灭菌和检漏1)原辅料应为注射级(小样试制)2)投料量:含量折算;结晶水;酌情增加投料(六)注射剂的制备463)配制方法:稀配法(质量好)、浓配(加活性炭:脱色、除热原、助滤、提高澄明度;注意碱性液中“胶溶”)4)滤过:高位静压和加压,减压(易污染)5)灌封:拉封>熔封(通N2>CO2,pH问题)6)灭菌和检漏(用色水)1~5ml:100℃,30min;10~20ml,100℃,45min;F0>8进行验证从配制→灭菌生产时间应≤12h(一般)一般宜采用115℃以上30min灭菌(耐热药物)3.质量检查:澄明度、无菌、热原(鲎试剂:0.0001ug;家兔:0.001ug)、降压物质检查一般项目(装量、pH、鉴别、含量和有关物质、刺激性、毒性等)3)配制方法:47(七)空气净化技术1.概念:创造洁净空气为主要目的的空气调节措施工业净化(尘埃)生物净化(尘埃+细菌)2.标准与测定方法洁净室:正压;18~26℃;40~60%RH测定方法:光散射、滤膜显微镜、比色法等3.空气滤过的原理及影响因素(粉尘与空气分离)1)分类:表面和深层滤过(0.5um和5.0um为标准)2)原理:惯性、扩散、拦截、静电、重力和分子间力等3)影响因素:粒径、风速、纤维直径和密实性,附尘(再飞散,定期清洗)4.滤过器:初效(>5um);中效(>1um);高效(<1um)(七)空气净化技术485.洁净室的设计洁净区域总体要求(4区域)生产区:无要求;控制区:10万级;洁净区:1万级(一般无菌);无菌区:100级洁净室的布置与内部结构人、物流及其净化气流形式层流(平行流,用于100级;分水平和垂直流)乱流(即紊流)送风与回风5.洁净室的设计49(八)注射剂的灭菌及无菌技术1、灭菌的概念和物理灭菌法概念:用热力或其他适宜方法将物质中的微生物杀灭或除去的方法。防腐(抑制繁殖)和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2、分类:(八)注射剂的灭菌及无菌技术503、物理灭菌法(包括:干热、湿热、射线和滤过灭菌)1)干热:火焰(耐火器具);干热空气(耐热器具、油脂类和耐高温物质,一般温度>160℃)橡胶、塑料等不适用。2)湿热(穿透力强、效率高)煮沸:30~60min(效果差,加抑菌剂提高)流通蒸汽:100℃,30~60min(芽孢不能保证);不耐高热制剂的灭菌热压:饱和水蒸气(>100℃,耐热物质);灭菌可靠,广泛使用。(115℃,30分;121℃,20分;126℃,15分)热压灭菌柜注意:排尽空气、饱和蒸汽、灭菌温度和时间(按药液温度)、标准操作湿热灭菌影响因素:细菌种类与数量;药物性质与灭菌时间;蒸汽和介质性质(酸性>碱性>中性)低温间隙:60~80℃,1h,放置24h,重复3~5次(热敏)3、物理灭菌法513)射线(应注意安全性和稳定性)γ射线:60Co和137Cs(维生素、抗生素、生物制品、中药制剂等)常温、穿透性强、热敏药;费高,药物降解。紫外线:254nm作用最强,表面灭菌微波:300兆赫~300千兆赫(适用水性液的灭菌)4)滤过灭菌(0.2~0.3um微孔滤膜,G6或6号垂熔滤器)应进行无菌检查,滤器使用<8h3)射线(应注意安全性和稳定性)524、D值与Z值、F与Fo值等参数D值:一定温度下,杀灭90%的微生物所需的时间。D↑微生物耐热强Z值:使D值减少到原来的1/10。所需提高的温度数(通常取10℃)F值(干热灭菌):在一系列温度下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参比温度T0下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所相当的灭菌时间(min)F0值(湿热灭菌):归结到(121℃,Z=10℃)标准条件;即相当于121℃热压灭菌杀灭容器中所有微生物所需时间;亦称标准灭菌时间(以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为指示菌);

F0值可作为灭菌过程的比较参数,单位是时间,但不是“时间”的量值4、D值与Z值、F与Fo值等参数535、化学灭菌(器具、环境等)化学药品直径触杀(繁殖体有效、芽孢无效)蒸汽:适用室内环氧乙烷、甲醛、过氧乙酸、PG和甘油药剂:设备、器具苯扎嗅(氯)铵、酚类、75%乙醇等6、无菌操作法(在无菌条件下的操作)进无菌室物料、容器、器具应预先灭菌安瓿(150~180℃,2~3h热压灭菌)橡皮塞(121℃,1h热压灭菌)5、化学灭菌(器具、环境等)54二输液:概念和质量要求1.概念:大剂量注射液、静脉给药2.种类:电解质、营养、胶体和含药输液3.质量要求:同注射剂。无菌、无热源、等渗、Ph4-9;微粒检查、不得加抑菌剂、澄明度合格;二输液:554.制备工艺(配制→灭菌<4h,胶塞清洗)5.举例盐酸在葡萄糖输液中的作用(中和电荷,水解糊精,沉淀蛋白)营养输液: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复方氨基酸静脉脂肪乳:粒径80%<1um,均匀,不得>5um;-20℃条件下6个月(有效期)血浆代用品:右旋糖苷、羟乙基淀粉、PVP4.制备工艺(配制→灭菌<4h,胶塞清洗)56营养输液和血浆代用液的概念、种类、质量要求概念种类质量要求营养输液将病人的一切所需营养完全由非胃肠途径输入体内。胃肠外全营养疗法。糖、脂肪、蛋白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澄明度、稳定性等;其余基本同注射剂脂肪乳剂粒径<1µm;耐高压灭菌;无副作用、无抗原、无降压与溶血碳水化合物血浆代用液在机体内具有代替血浆的作用,但不能代替全血右旋糖酐(中分子量)不得妨碍血型试验,不妨碍红细胞的携氧功能。应长循环、易吸收,不得在脏器内蓄积。羟乙基淀粉营养输液和血浆代用液的概念、种类、质量要求概念种类质量要求营57三:注射用无菌粉末(适合热敏、易水解药)1、无菌分装产品:无菌粉末(经无菌处理得)→分装产品(生产前测定物料的热稳定性、临界相对湿度、粉末晶型)2、冻干制品:无菌水溶液→冷冻干燥→冻干制品(优点:稳定、质地疏松、易溶、含水量低(1~3%)、微粒少)3、冷冻干燥的基本原理将药液冻结至冰点以下的固体,在高真空条件下加热,使水蒸汽直接从固体中升华而干燥。制备工艺:预冻(速冻或慢冻,低于共熔点10~20℃)→升华干燥(减压)→再干燥三:注射用无菌粉末58四:新产品试制的主要工作主要工作:1、处方与工艺设计前的基础工作2、注射剂的类型与注射的途径及剂量的确定3、初步稳定性考察、安全性的考察(毒性、溶血性、局部刺激性)和渗透压的调节渗透压调节及其计算方法冰点下降法:-0.52℃(等渗);公式w=(0.52-a)/b氯化钠等渗当量:与1g药物呈等渗效应的氯化钠的量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相等的溶液(物理化学概念)等张溶液: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生物学概念)四:新产品试制的主要工作59五:滴眼剂

1.概念和质量要求1)概念:直接用于眼部、外用、无菌液体制剂2)质量要求:

基本同注射剂,pH、渗透压、无菌、澄明度。但:pH(5~9,6~8为佳);眼外伤制剂应:绝对无菌,单剂量包装,不加抑菌剂;玻璃屑、粘度(延长时间,提高疗效,减少刺激)五:滴眼剂

1.概念和质量要求602.吸收途径和影响因素1)吸收途径:角膜→前房→虹膜结合膜→巩膜→眼球后部2)影响因素(损失、消除、药物性质、粘度、表面张力、刺激性)两相溶解>脂溶性>水溶性(角膜)水溶性药物易通过巩膜3.附加剂和制备过程附加剂:pH调节(常用磷酸盐、硼酸盐,抑菌作用);渗透压(NaCl);抑菌剂(有机汞等);粘度(MC、PVA、PVP)、稳定剂、增溶剂、助溶剂等制备过程灭菌后无菌灌封2.吸收途径和影响因素61第四章固体制剂-1第四章固体制剂-162

一、粉体学简介粉体学概念、性质和粉体的应用1、粉体学概念研究固体粒子集合体的表面性质、力学性质、电学性质等内容的应用科学。

632、粉体的性质:1)粒径和测定方法熟悉筛、目、粒径的对应数值;2)比表面积3)空隙率4)密度真密度>粒密度>松密度(堆密度、表观密度)5)流动性(注意:休止角≤40o、流出速度)改善流动性的方法:制粒、粗粉、球形、干燥、助流剂6)吸湿性(注意:CHR定义、混合物的CHR计算、意义)7)润湿性2、粉体的性质:643、粉体在药剂学中的应用粉体颗粒的粒度将影响:1)外观、色泽、味道、含量均匀性2)毒副作用、释药速度、生物利用度3)稳定性(化学、物理)和制备工艺3、粉体在药剂学中的应用65二、散剂1、散剂的概念和特点散剂的概念: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可内服或外用。散剂的特点:1)粒度小、比表面积大、易分散、起效快;2)外用覆盖面大,具保护、收敛等作用;3)制备简单,易于分剂量;4)运输、贮存方便。二、散剂662、散剂的制备方法、质量检查与包装储存制备工艺流程:物料前处理→粉碎→筛分→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贮存质量检查:均匀度;水份(<9.0%);装量差异(限度);包装贮存:

密闭防潮CHR的意义3、散剂的常用设备2、散剂的制备方法、质量检查与包装储存3、散剂的常用设备67

三、颗粒剂1、颗粒剂的概念和特点颗粒剂的概念: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配和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颗粒剂的特点:1)可直接吞服或水中冲饮;2)应用方便,溶出、吸收快;3)分为可溶、混悬和泡腾型。2、颗粒剂的制备方法、质量检查与包装储存制备方法: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袋装质量检查:1)外观2)粒度(<4号和>1号筛的重量≤8%)3)干燥失重≤2.0%4)溶化性(可溶、混悬和泡腾型要求不同)5)装量差异三、颗粒68

四:片剂(Tablets)一、概述1.片剂概念和特点1)概念:药物+辅料→均匀混合→片状制剂2)特点:A、性状稳定、剂量准确、生产成本及售价较低;B、运输、贮存、携带、使用方便;C、可制成速释、缓控释、咀嚼、口含等不同类型。四692.种类和质量要求1)分类及基本定义(关键词):普通压制和包衣片咀嚼片、口含片、舌下片、口崩片泡腾片、分散片(21℃±1℃、3分钟、180μm)多层片、植入片(无菌)、溶液片(外用)缓、控释片2)质量要求硬度、外观、含量与片重、脆碎度、溶出度与释放度、卫生学等2.种类和质量要求70二、片剂常用辅料分为四类:填充剂、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二、片剂常用辅料71常用品种主要性质、特点缺点应用淀粉稳定、吸湿小、外观好;可压性差与可压性好的辅料同用糖粉粘合力强、外观好吸湿性大口含片糊精易溶热水,乙醇不溶;强粘合性;麻点、水印;崩解或溶出延迟乳糖优良、价贵,无吸湿,稳定,流动性好,可压性好,外观好。直接压片可压性淀粉(预胶化淀粉)Starch流动性、可压性好;具有润滑性、粘合性;有崩解作用;直接压片微晶纤维素(MCC)可压性好,较强结合力→片硬度↑(干粘合剂)直接压片甘露醇微甜、清凉;咀嚼片无机盐稳定、微溶于水;外观好、硬度崩解好主要为钙盐无机盐1、填充剂常用品种主要性质、特点缺点应用淀粉稳定、吸湿小、外观好;可722、润湿剂(起粘)和粘合剂常用品种主要性质、特点应用润湿剂水乙醇30-70%遇水易分解、中药浸膏粘合剂高分子材料粘性溶液淀粉浆8-15%糊化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1-2%溶于水,不溶有机溶剂、粘性强用于可压性差的药羟丙基纤维素HPC2-5%溶于冷水和部分有机溶剂(醇)湿法制粒直接压片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2-5%冷水溶液甲基纤维素MC溶于水乙基纤维素EC溶于有机溶剂缓控释制剂水敏感性药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3-5%可压性差药2、润湿剂(起粘)和粘合剂常用品种主要性质、特点应用润湿剂水733、崩解剂(吸水膨胀或产气)常用品种主要性质、特点应用干淀粉(含水<8%)吸水性较强有一定的膨胀性水不溶性或微溶药物羧甲基淀粉钠CMS-Na1-6%性能优良,吸水体积膨胀300倍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2-5%吸水体积膨胀500-700倍交联PVP水中迅速溶胀,不形成凝胶;性能优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Na不溶于水,吸水溶胀;与CMS-Na合用效果优泡腾剂碳酸氢钠+酸(避免受潮)泡腾片崩解剂加入方法:内加(25-50%)、外加(75-50%)或内外加(片重的5-20%)3、崩解剂(吸水膨胀或产气)常用品种主要性质、特点应用干淀粉744、润滑剂(助流、抗粘、润滑剂)常用品种主要性质、特点应用硬脂酸镁MS疏水性、0.1~1%、片外观好;用量大影响崩解和溶出不宜与乙酰水杨酸、部分抗生素、多数有机碱盐配伍微粉硅胶助流0.1-0.3%,价贵可直接压片滑石粉助流,可填补颗粒表面的凹陷。减少摩擦力。小于5%,一般0.1-3%氢化植物油疏水、液态、抗粘聚乙二醇、PEG4000、6000水溶性润滑剂月桂醇硫酸镁4、润滑剂(助流、抗粘、润滑剂)常用品种主要性质、特点应用硬75三、粉碎、筛分与混合三、粉碎、筛分与混合76(一).粉碎1、粉碎的概念将大块物料破碎成小颗粒或粉末的过程。2、粉碎方法闭塞与自由、开路与循环、干法与湿法、混合和单独、低温粉碎3、粉碎设备球磨机:贵重、无菌、干湿均可、可加入惰性气体保护冲击式粉碎机:万能粉碎机气流式粉碎机:超微粉碎(3-20μm)热敏性、低熔点、无菌胶体磨:混悬剂、乳剂4、影响因素物料的性质产品粒度要求粉碎设备(一).粉碎77(二).筛分1、筛分的概念将粒子群按粒子的大小、比重、带电性以及磁性等粉体学性质进行分离的方法。2、影响因素粒径范围、形状、含湿量、设备3、设备

旋动筛:测定粒度分布;少量、剧毒、刺激性药物使用振荡筛:振荡具有三维性冲眼筛:金属、不易变形;适用药丸编织筛:金属及非金属;可用于细粉,对药物稳定

注意:粉末粒度的分级(二).筛分78(三).混合1、混合的概念

两种以上组分的物质均匀混合的操作。2、混合方法

搅拌、研磨、过筛小剂量、剧毒、贵重药物(等量递增)3、设备容器旋转(V型、水平转筒)和容器固定型(槽型)(三).混合79四、制粒、干燥与压片四、制粒、干燥与压片80

(一)、制粒1、制粒目的A、改善原辅料的流动性,增大物料的松密度,使空气逸出;B、改善了原辅料的粘合性、可压性;C、避免粉末分层;D、小剂量药物通过制粒达到含量均匀、分散良好、色泽均匀;E、避免细粉飞扬;F、适宜的润湿剂和粘合剂可增加溶出速率。2、湿法制粒与干法制粒的方法

3、其他制粒方法与设备特点挤压、流化、喷雾、高速搅拌(81

(二)、干燥1、概念利用热能除去湿物料中水份或其它溶剂的操作过程。2、方法操作方式-------连续及间歇;操作压力-------真空及常压;热量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介电。3、基本原理当物料表面的水蒸汽压大于热空气中的水蒸汽分压时,物料表面水蒸气扩散,物料水分气化,物料内部的水分向表面迁移。平衡与自由水(除去难易程度)结合与非结合水分(物理化学、机械)干燥速率(定义)和相对湿度RH(二)、干燥824、干燥的影响因素恒速干燥阶段(类似纯水气化)受物料外部条件的影响,取决于物料表面水分的气化速率。降速干燥阶段,物料内部水分向表面扩散,取决于物料的结构、形状、大小。(注意:临界点、强化途径的概念)5、干燥设备箱式、流化、喷雾、红外、微波、冷冻4、干燥的影响因素83(三)、整粒与混合目的润滑剂和挥发油空白颗粒法(三)、整粒与混合84(四)、压片压片的重要前提条件: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压性压片机:单冲和多冲1、制粒压片和直接压片的方法(1)、湿法制粒压片

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总混→压片(2)、干法压片(遇湿热不稳定的药物)a.结晶压片;结晶性药物(可压性及流动性好)b.干法制粒;湿、热敏感性药物c.粉末直接压片;对辅料、压片机有较高的要求(四)、压片852、片剂成型片剂成型—物理压缩1)挤压颗粒→塑性及弹性形变→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自由能的新生颗粒以较强的结合力+静电力→片剂2)挤压颗粒→局部升温→熔融→重结晶形成固体桥→片剂

药剂学指导课件863、片剂成型影响因素(1)药物可压性。

塑性↑可压性好;弹性

↑可压性差(2)熔点和结晶形态。

熔点低,硬度大;立方和树枝状结晶可压性好,鳞状及针状结晶不能直接压片;(3)处方4大辅料。

粘合剂量大,易成型;润滑剂量过大会降低颗粒间结合力(4)水分。

适宜水分:润滑颗粒,使其靠近利于成型;利于形成固体桥;(5)压力和加压时间。

压力大,加压时间长利于成型药剂学指导课件874、片剂制备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裂片(2)松片(3)粘冲(4)片重差异超限(5)崩解迟缓(6)溶出超限(7)片剂含量不均匀4、片剂制备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885、固体制剂溶出理论Noyes-Whitney方程(溶出理论)用以说明固体药物的溶出规律:dC/dt=kSCsdC/dt--溶出速度K--为溶出速度常数S--溶出质点暴露于介质的表面积(药物粒子的表面积)Cs--药物的溶解度

↑溶出度:↓药物粒径;共研磨;固体分散体;载体吸附5、固体制剂溶出理论Noyes-Whitney方程(溶出理论896、片剂的崩解机理及影响因素

1)崩解机理a、可溶性成份溶解形成孔洞,片状难以维持而蚀解溃碎;b、原颗粒间“固体桥”溶解,结合力消失;c、遇水产气辅料的存在;d、吸水膨胀,片剂结合力被瓦解;e、湿润性。吸水后产生润湿热,使内部空气膨胀,造成崩解。6、片剂的崩解机理及影响因素90(2)崩解影响因素a、原辅料的可压性;可压性好,崩解慢。b、颗粒的硬度;颗粒硬度小,易压碎,片孔小,崩解慢。c、压片力;压力大,崩解慢。d、表面活性剂;疏水性片剂表面接触角大于900,水分无法透入空隙,崩解难;亲水性药物不加。e、润滑剂;疏水性润滑剂,不利于水分透入。f、粘合剂;粘合剂用量大,崩解慢;g、崩解剂;h、片剂贮存条件;(2)崩解影响因素91五、包衣1.目的a、控释b、缓释c、掩味d、防潮、避光、隔离空气e、防止配伍变化f、改善外观2、种类a、糖衣b、薄膜衣;(胃溶、肠溶、水不溶衣)五、包衣922、包衣方法1)滚转包衣:包衣锅2)悬浮包衣:流化或沸腾包衣3)压制包衣:干法包衣

3、包衣设备普通包衣锅、高效包衣锅药剂学指导课件934、包衣材料与工序种类工序材料糖衣隔离层10%玉米朊乙醇液、15-20%虫胶乙醇液粉衣层糖浆+滑石粉交替无色糖衣糖浆有色糖衣糖浆+色素打光川蜡薄膜衣胃溶型高效包衣机↓包衣材料雾化喷入

↓温风干燥

↓固化50℃干燥HPMC、羟丙基纤维素(HPC)、PVP、丙烯酸树脂Ⅳ号(EudragitE型)肠溶型丙烯酸树脂Ⅰ、Ⅱ、Ⅲ号(EudragitL、S型)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邻苯二甲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P)邻苯二甲酸聚乙烯醇酯(PVAP)水不溶型EC、醋酸纤维素4、包衣材料与工序种类工序材料糖衣隔离层10%玉米朊乙醇液、94包衣辅助性辅料:增塑剂---丙二醇、蓖麻油、聚乙二醇、硅油、甘油、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遮光剂---二氧化钛色素---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等食用色素

包衣辅助性辅料:95六、片剂的质量检查、包装储存1、外观性状2、片重差异3、硬度

(29.4-39.2N)和脆碎度(<1.0%)4、崩解度(15min、1h)、溶出度(30~45min,>70%)和释放度5、包装七、片剂的处方设计及举例处方分析平均重量差异限度<0.3g±7.5%≥0.3g±5.0%六、片剂的质量检查、包装储存平均重量差异限度<0.3g±7.96第五章固体制剂-2

(胶囊剂、滴丸和膜剂)第五章固体制剂-2

(胶囊剂、滴丸和膜剂)97一、胶囊剂1、胶囊剂的概念、特点、分类胶囊剂的概念:“填装”硬胶囊或“密封”于软胶囊→固体制剂胶囊剂特点1)、掩味或提高稳定性2)、提高生物利用度3)、液态药物→软胶囊4)、缓释或控释胶囊剂分类硬胶囊剂、软胶囊剂、肠溶胶囊剂(缓、控释)一、胶囊剂982、胶囊剂的制备方法、质量检查与包装储存制备方法:1)硬胶囊:(注意工艺流程、环境条件、胶囊型号)2)软胶囊:(注意囊壁组成、药物与附加剂、基质吸附率)3)肠溶胶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