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古汉语词汇的发展课件_第1页
最新中古汉语词汇的发展课件_第2页
最新中古汉语词汇的发展课件_第3页
最新中古汉语词汇的发展课件_第4页
最新中古汉语词汇的发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古汉语词汇的发展中古汉语词汇的发展12,1,单音词的发展2.1.1上古单音词派生出新词有的写法不变,如:等──等待、欢──恋人;唐路延德《小儿诗》:“等鹊潜离畔,听蛩蟋蟀伏砌边。”《乐府诗集·莫愁乐》:“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有的写法发生变化,如:坫——店,改形符《尔雅·释宫》:“垝谓之坫。”南朝宋佛陀什《五分律》卷十二:“尔时偷罗难陀比丘尼从坐坫人乞钵,彼即买钵与之。”崔豹《古今注·都邑》:“店,所以置货鬻之物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阮宣子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2,1,单音词的发展2.1.1上古单音词派生出新词2最新中古汉语词汇的发展课件3最新中古汉语词汇的发展课件4最新中古汉语词汇的发展课件5最新中古汉语词汇的发展课件6最新中古汉语词汇的发展课件7最新中古汉语词汇的发展课件82.1.2新造词新词借用旧词用字,字音不变坊,古义为“防”,指堤防,后作居民区或城镇街道里巷的通称。獠,古义为晚上打猎,魏晋以后称南方的少数民族,原作“豸”旁。参:燎,火炬。弄,古义是玩弄,六朝以后指巷子、胡同。婆,原用于连绵词婆娑,是舞蹈的样子,六朝时指母亲,后指老妇人。耶,本是语气词,六朝时指父亲,后写作爷。2.1.2新造词新词借用旧词用字,字音不变9记新词后字音变化港hòng马融《长笛赋》:“庨窌liáo巧老,港洞坑谷。”李善注:“庨窌巧老,深空之貌。港洞,相通也。”gǎng《玉篇·水部》:“港,水派也。”《梁书·王僧辩传》:“景帅船舰并集北寺,又分入港中,登岸治道。”后指停泊船只的河湾或海湾。宋杨万里《舟中买双鳜鱼》:“小港阻风泊乌舫,舫前渔艇晨收网。”记新词后字音变化港10坑/炕kēng《庄子·天运》:“在谷满谷,在坑满坑”《玉篇·土部》:“坑,堑也,丘虚也,壑也。”kàng《旧唐书·东夷传·高丽》:“其俗贫窭者多,冬月皆作长坑,下燃煴火以取暖。”《红楼梦》六回:“说着,一起下了炕。”坑/炕kēng《庄子·天运》:“在谷满谷,在坑满坑”《玉篇·11梭xùn《说文·木部》:“梭,木也。”《集韵》须润切。suō《晋书·谢鲲传》:“邻家高氏女有美色,鲲尝挑之,女投梭,折其两齿。”《晋书·陶侃传》:“侃少时渔于雷泽,网得一织梭,以挂于壁。”梭xùn《说文·木部》:“梭,木也。”《集韵》须润切。12透shū《方言》卷二:“透,惊也。”《广韵》式竹切。toū1《三国志·吴志·三嗣主传》:“时年三十,谥曰景皇帝。”裴松之注引葛洪《抱朴子》曰:“兵人辈共举出死人,以倚冢壁。有一玉,长一尺许,形似冬瓜,从死人怀中透出堕地。”《广韵·候韵》:“透,跳也,他候切。”2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异物”:“以金银铜铁瓦木等器盛之,皆漏;掌承之,亦透;唯瓢不漏。”透shū13新词用新字袄,《宋书·孔琳之传》:“至于袍袄裲裆,必俟战陈,实在库藏,永无损毁。”《广韵·皓韵》:“袄,袍袄。”糙,《旧唐书·高宗纪下》:“东都饥,官出糙米以救饥人。”《玉篇·米部》:“糙,粗米未舂。”袋,《齐民要术》卷五:“摘取即碓捣使熟,以水淘,布袋绞去黄汁。”《玉篇·衣部》:“袋,囊属,亦作帒。”爹,《梁书·太祖五王传》:“民为之歌曰:‘始兴王,民之爹。赴人急,如水火。何时复来哺乳我?’”《广韵·麻韵》:“爹,羌人呼父也。陟邪切。”《哿韵》:“爹,北方人呼父,徒可切。”

新词用新字袄,《宋书·孔琳之传》:“至于袍袄裲裆,必俟战陈,142,2,复音词的发展2.2.1上古复音单纯词双声觱发、㓖冹,帮母双声,指寒风凛冽。踟蹰、踌躇、踯躅,定母双声,徘徊。恍惚、荒忽、慌忽,晓母双声,隐约不明。靡曼,明母双声,华丽、柔美。叠韵绸缪,幽部叠韵,缠绵,紧密缠绕。扶疏,鱼部叠韵,枝叶四布的样子。消摇、逍遥,宵部叠韵,安闲自得的样子。侏儒、朱儒,侯部叠韵,身材矮小的人。2,2,复音词的发展2.2.1上古复音单纯词15双声兼叠韵缱绻,溪母双声,寒部叠韵,反复、固结不散。蠨蛸、蟰蛸,心母双声,宵部叠韵,长脚蜘蛛。优游,影母双声,幽部叠韵,从容自得的样子。辗转、展转,端母双声,寒部叠韵,翻来覆去。非双声叠韵苌楚,也叫羊桃,即猕猴桃。科斗、蝌蚪,青蛙或蟾蜍的幼体。滂沱,大雨。权与,开始。双声兼叠韵缱绻,溪母双声,寒部叠韵,反复、固结不散。16连绵词一般不能从字面上作分析望洋,阳部叠韵,仰视。不是望着海洋。犹豫,余母双声,拿不定主意。《颜氏家训·书证》:“《尸子》曰‘五尺犬为犹’,《说文》云‘陇西谓犬子为犹’,吾以为人将犬行,犬好豫在人前,待人不得,又来迎候,此乃豫之所以为未定也。故谓不决曰犹豫。或以《尔雅》曰,犹如麂,善登木。犹,兽名也。既闻人声,乃豫缘木,如此上下,故称犹豫。”是望文生义。《左传·文公十八年》“谓之饕餮”,服虔、贾逵、杜预并云“贪财为饕,贪食为餮”,王念孙《广雅疏证》卷二上:“贪财贪食总谓饕餮,饕、餮一声之转,不得分贪财为饕、贪食为餮。”连绵词一般不能从字面上作分析望洋,阳部叠韵,仰视。不是望着海17连绵词有时可以析分果臝、果蠃,歌部叠韵。果臝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圆而下垂;果蠃是细腰蜂,腹部圆而下垂。源自“果”和“蓏”(蓏,瓜类植物的果实)。阿傩、阿难、猗傩,歌部叠韵。美盛的样子。《诗·隰桑》“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毛传:“阿然美貌,难然盛貌。”《诗·那》“猗与那与,置我鞉鼓”马瑞辰通释:“猗、那二字叠韵,皆美盛之貌。通作猗傩、阿难。草木之美盛曰猗傩,乐之美盛曰猗那,其义一也。”窈窕,幽宵准叠韵,文静美好的样子。扬雄《方言》:“秦晋之间,美心为窈,美状曰窕。”连绵词有时可以析分果臝、果蠃,歌部叠韵。果臝是多年生草本植物18连绵词的来源:析分语音《尔雅·释天》“扶摇谓之猋”,王念孙广雅疏证:“飙者,扶摇之合声也。”《尔雅·释虫》“蠓,蠛蠓也”,王国维《尔雅草木虫鱼鸟兽名释例下》:“曰之小者亦曰蠛蠓,鸟之小者亦曰绵蛮,殆皆微字之音转。”连绵词的来源:析分语音《尔雅·释天》“扶摇谓之猋”,王念孙广19中古汉语的连绵词双声含糊、含胡,不清晰,不明确。敁敠diānduō,《玉篇·攴部》:“敁,敁敠,称量也。”《集韵·沾韵》:“敁,敁挅,以手称物。”娄罗、偻儸、喽啰,聪明干练、狡黠。唐苏鹗《苏氏演义》上:“娄罗者,干办集事之称。”潇洒、萧洒,自然大方,不拘束。南朝齐孔稚圭《北山移文》:“耿介拔俗之标,潇洒出尘之想。”中古汉语的连绵词双声20叠韵斒斓、斑斓、斑兰,色彩错杂鲜明。餺飥、不托、䬪飥,古代一种水煮的面食。蹭蹬,失道,走错路。狼抗,狂妄自大。潋滟,水势浩大,水波荡漾。落漠,马虎,粗疏。叠韵斒斓、斑斓、斑兰,色彩错杂鲜明。21非双声叠韵钴䥈、钴鉧,熨斗。狼狈,处境窘迫艰难。丘八,兵。析形字支吾、支梧,应付,对付。附加式合成词,我们将在语法部分对词头词尾作专门的讨论,这里从略。非双声叠韵钴䥈、钴鉧,熨斗。222.2.2重言词上古汉语重言词《诗·小雅·大东》:“契契忧苦寤叹,哀我惮人。”《易·乾》:“君子终日乾乾自强不息,夕惕若厉。”《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和乐刚直也。”《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固执,小人哉。”《论语·八佾》:“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采盛美文哉。”《楚辞·离骚》:“芳菲菲香气浓其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楚辞·九歌》:“纷总总众多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2.2.2重言词上古汉语重言词23中古重言词《世说新语·言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搜神记》卷十五:“问汉时宫事,说之了了,皆有次序。”张鷟《游仙窟》:“双燕子,可可自得事风流,即令人得伴,更亦不相求。”薛昭蕴《浣溪纱》:“瞥地见时犹可可不在意,却来闲处暗思量。”王梵志《经纪须平直》:“经纪须平直,心中莫侧斜。些些微薄利,可可恰恰苦他家。”白居易《不准拟》:“篮舆腾腾悠闲一老夫,褐裘乌帽白髭须。”杜荀鹤《赠休祥和》:“弟子自知心了了,吾师应为醉腾腾昏沉。”中古重言词《世说新语·言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24重言名词动词《北史·南阳王绰传》:“绰兄弟皆呼父为兄兄,嫡母为家家,乳母为姊姊,妇为妹妹。”《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阿师是孃孃孝顺子,与我冷水济虚肠。”《北齐书·杨愔传》:“羊羊吃野草,不吃野草远我道。”李贺《感讽》之五:“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宋书·孔琳之传》:“汉文一谬,承而弗革,所以前贤恨恨,议之而未辩。”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抚掌黄河曲,嗤嗤阮嗣宗。”重言名词动词《北史·南阳王绰传》:“绰兄弟皆呼父为兄兄,嫡母252.2.3新兴构词方式:补充式复合词《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汉兴之初,割裂疆土,尊王子弟,是以卒折诸吕之难,而成太宗之基。”《世说新语·识鉴》:“何晏、邓扬、夏侯玄并求傅嘏交,而嘏终不许。诸人乃因荀粲说合之。”《北史·崔挺传》:“孝芬将发,入辞。灵太后谓曰:‘卿女今事我儿,与卿是亲。曾何相负,而内头元叉车内,称此妪须了却!’”唐欧阳炯《渔父》:“摆脱尘机上钓船,免教荣辱有流年。”《晋书·舆服志》:“始制天子服刺绣文,公卿服织成文。”2.2.3新兴构词方式:补充式复合词《三国志·蜀志·先主传》262.2.4新兴构词方式:名量式复合词《三国志·蜀志·张裔传》:“其明年,北诣亮谘事,送者数百,车乘盈路。”《宋书·张畅传》:“魏主有诏,语太尉、安北,近以骑至,车两在后,今端坐无为,有博具可见借。”《宋书·刘钟传》:“与仲德攻崇民,崇民败走,钟追讨百里,烧其船乘。”《宋书·刘敬宣传》:“敬宣既至江州,课集军粮,搜召舟乘,军戎要用,常有储拟。”《魏书·羊深传》:“自天下多事,东西二省官员委积,前废帝敕深与常侍卢道虔、元晏、元法寿选人补定,自奉朝请以上,各有沙汰。”2.2.4新兴构词方式:名量式复合词《三国志·蜀志·张裔传》27唐刘禹锡《和乐天春词》:“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晋嵇含《南方草木状》:“山薑花,茎叶即薑也,根不堪食,于叶间吐花作穗,如麦粒,软红色。”《梁书·文学传·臧严》:“孤贫勤学,行止书卷不离于手。”《颜氏家训·书证》:“北土通呼物一块,改为一颗,蒜颗是俗间常语耳。”《搜神记》卷一:“後人遇放於阳城山头,因复逐之。遂走入羊群。”唐刘禹锡《和乐天春词》:“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282.2.5超层次复合词《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三引苏轼诗:“令閤方当而立岁,贤夫已近古稀年。”《诗·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后汉书·刘般传》:“今恺景仰前修,有伯夷之节”《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抱朴子·内篇·畅玄》:“哀箫鸣以淩霞,羽盖浮於涟漪。”《书·君陈》:“惟孝友于兄弟。”《后汉书·史弼传》:“陛下隆于友于,不忍遏绝。”曹植《求通亲亲表》:“今之否隔,友于同忧。”2.2.5超层次复合词《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29超层次复合词的再分析一,跨层次凝合词不比/不必/不曾/不宜/从而/否则/可不/可谓/可以/何不/何必/何曾/何谓/无比/无非/无怪/无须/无需/毋宁/毋庸/然而/然则/因而/再不/在乎/在于/至于/所以局部可替换的多层短语中,经常变换的成分与变换的剩余成分在结构关系上的不对应。在一个A+BC的组合中,处于上位的BC中(如“不必去”中的“必去”),C是一个自由度很大的、经常被替换的独立成分,剩余的B就和A成了这个组合的基础成分,导致结构重新分析,剩余成分AB成为一个词。图示如下:A+(B+C或D、E……)→AB+(C或D、E……)超层次复合词的再分析一,跨层次凝合词30二,层内偏合以后

以近

以来

以免

以内

以期

以前

以上

以外

以住

以下

以远

以至

以致

之后

之前其中“以”“之”没有自立能力、靠前后成分夹持。由于关连词前的成分相对完整性和它本身提示下文的作用,加上某些关连组合中后续成分也比较固定,在音律等因素的支持下,它就疏远了前面的成分,和后面的成分合成一个语言单位。完成了层内偏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图示如下:B或C…+&+A→B或C…+&A→&A二,层内偏合以后以近以来以免以内以期31三,隐缺词在一个完整的习用词语中把其中表意所需的部分隐而不说,用剩馀部分来表示这个隐去的内容,有的学者根据它们所处的位置分别称为藏头词和歇后词。友于,指“兄弟”,出自《书·君陈》:“友于兄弟。”居诸,指“日月”,时光。《诗·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孔疏:“居、诸,语助也。”唐韩愈《符读书城南》:“岂不念旦夕,为尔惜居诸。”倚伏,指“祸福”,出自《老子》五章:“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唐徐夤《招隐诗》:“鬼神只瞰高明室,倚伏不干栖隐家。”而立,指“三十(岁)”;秋胡戏,指“妻”;七大八,指“小”,小老婆;乘龙快,指“婿”,女婿。三,隐缺词在一个完整的习用词语中把其中表意所需的部分隐而不说32四,非理仿词。台湾方言中,仿“太保”而造的“太妹”,语义结构与“太保”就不一样,“妹”表示少年女子,“保”并无相对的少年男子的意思,但它被“妹”替换了。仿“酒吧”的“啤吧、水吧、茶吧、果吧”,“吧bar”原指小酒馆,但这些“~吧”中,喝的不必是酒,可以是茶水饮料,“爵士吧、迪吧、书吧、网吧、话吧”,在提供饮料的同时,还有一项主要的服务,语义结构已不同了。旧时军人称“丘八”是“兵”的析字格,仿词“丘九”“丘十”:那个粗壮汉子惊奇地问:“你们带这些本本做什么?”罗四维冷冷地说:“读书人不带书带什么?”有人笑问道:“你们是丘九?是学生哥?”林珊也笑着说:“我们是丘十,是教书的。”(李英敏《夜走红泥岭》)《汉语词汇中的非理复合词》川大学报03.5人大复印03.11四,非理仿词。台湾方言中,仿“太保”而造的“太妹”,语义结构332,3,中古汉语词义变化2.3.1词的多义化惭:愧-感激。《搜神记》卷二十:“仆是蚁中之王,不慎堕江,惭君济活。”苏轼《仇池笔记》卷下引昙秀诗:“惭愧南风知我意,吹将草木作天香。”催:促-快。《搜神记》卷十七:“有三人入山,见山顶有果树,众果毕植,行列整齐如人行,甘子正熟。三人共食,致饱,乃怀二枚,欲出示人。闻空中语云:‘催放双甘,乃听汝去。’”乏:少-困乏-疲倦。《宋书·索虏传》:“然被攻日久,城转毁坏,战士多死伤,余众困乏,旦暮且陷,檀道济、王仲德兼行赴之。”《宋史·张觷xué传》:“更迭交战,士卒饱而力不乏。”2,3,中古汉语词义变化2.3.1词的多义化34捉。1捕捉。《三国志·蜀·马超传》:“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2执掌;控制。《三国志·吴·宗室传》:“泰子秀为前将军、夏口督。秀公室至亲,捉兵在外,晧意不能平。”3驾(船)。梁简文帝《櫂歌行》:“妾家住湘川,菱歌本自便。风生解榜浪,水深能捉船。”4镇守。《隋书·长孙览传》:“帝曰:‘公著勤诚,朕之所悉。今相州之地…故用相委,公其勿辞。’于是遣捉相州。”5拾取。《世说新语·德行》:“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6收取。《旧唐书·黄巢传》:“关之左有谷可通行人,平时捉税,禁人出入,谓之禁谷。”7介词,把。《敦煌变文集·王昭君变文》:“良由画匠捉妾陵持。”捉。1捕捉。《三国志·蜀·马超传》:“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352.3.2新旧词义的发展关系

一,新义旧义并存,枷,本为连枷,中古表示“枷锁”和“戴枷锁”:《晋书·石勒载记上》:“腾使将军郭阳、张隆虏群胡将诣冀州,两胡一枷。”《北史·厍shè狄干》:“其子尝啖宫厨饼,士文枷之于狱累日,杖之二百,步送还京。”人才,原指人的才能,中古产生:1,有才学的人。《抱朴子·逸民》:“褒贤贵德,乐育人才。”2,人的容貌。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七:“楷人才寝陋,兼无德行。”2.3.2新旧词义的发展关系

一,新义旧义并存,枷,本为连枷36二,新义存旧义亡钞,本为叉取,抢掠,中古产生了“抄写”义:《抱朴子·内篇·金丹》:“余今略钞《金丹》之都较,以示后之同志好之者。”《宋书·傅隆传》:“谨于奉公,常手抄书籍。”生活,本为生存义,中古产生:1,生计,境遇。《宋书·索虏传》:“彼年已五十,未尝出户,虽自力而来,如三岁婴儿,复何知我鲜卑常马背中领上生活。”2,过活。《魏书·胡叟传》:“家于密云,蓬室草筵,惟以酒自适。谓友人金城宗舒曰:‘我此生活,似胜焦先,志意所栖,谢其高矣。’”二,新义存旧义亡钞,本为叉取,抢掠,中古产生了“抄写”义:37三,旧义存新义亡恼,本为恼恨、恼怒,中古产生“招惹”义:唐李白《赠段七娘》:“千杯绿酒何辞醉,一面红妆恼杀人。”想象,本为设想,中古产生“仿佛”义:唐李白《淮南对雪》:“飘飘四荒外,想象千花发。”三,旧义存新义亡恼,本为恼恨、恼怒,中古产生“招惹”义:38四,多个新义有存有亡快,本为快乐义,中古产生:2、3义存,1、4义亡。1,爽直。《旧唐书·张延赏传》:“武人性快,若释旧恶于杯酒之间,终欢可解。”2,锋利。《北齐书·方伎·綦母怀文》:“今襄国冶家所铸宿柔铤乃其遗法,作刀犹甚快利。”3,迅速。《世说新语·汰侈》:“彭城王有快牛,至爱惜之。”4,能。唐居易《有感》:“马肥快行走,妓长能歌舞。”张相《汇释》:“快,犹会也,能也。”四,多个新义有存有亡快,本为快乐义,中古产生:2、3义存,39人物,原指民众或泛指人。1、6存,2、3、4、5亡。1有影响的人,人才。《三国志·蜀·许靖传》:“靖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2别人。《后汉书·第五伦传》:“不交通人物。”3品评人。《三国志·魏·武帝纪》“唯梁国桥玄”裴注引《续汉书》:“玄字公祖,严明有才略,长于人物。”4人的品格。唐李肇《国史补》卷中:“贞元中,杨氏、穆氏兄弟,人物气概,不相上下。”5人的外貌风度。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五:“卢虽人物甚陋,观其文章有首尾。”6人物题材的画。宋苏轼《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画壁》:“丹青久衰工不艺,人物尤难到今世。”人物,原指民众或泛指人。1、6存,2、3、4、5亡。1有影响40五,旧义新义都亡先进,原指前辈,或指首先仕进。《汉书·萧望之传》:“始育与陈咸俱以公卿子显名,咸最先进,年十八为左曹,二十余御史中丞。”中古有先行义:唐元稹《奏制试乐为御赋》:“于是屏造父,命后夔;或无声而至矣,或先进以导之。”五,旧义新义都亡先进,原指前辈,或指首先仕进。412.3.3社会发展影响词汇工商业的影响铺,《唐律疏议》卷四:“邸店者,居物之处为邸,沽卖之所为店。称‘之类’者,铺肆、园宅,品目至多,略举宏纲。”行,1集市中店铺。唐颜师古注《汉书·食货志上》“小者坐列贩卖”:“列者,若今市中卖物行也。”《唐会要》卷八六:“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两京市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2行业。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民俗”:“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2.3.3社会发展影响词汇工商业的影响42工商业的影响(2)团,专售某类商品的集市。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诸行》:“又有名团者,如城南之花团,泥路之青果团,江干之鲞团,后市街之橘子团是也。”作,1工程。《三国志·魏志·孙礼传》:“时李惠监作,复奏留一月,有所成讫。”2作坊。《新唐书·韦伦传》:“伦以荫调蓝田尉,干力勤济,杨国忠署为铸钱内作使判官。”3手工业或艺人。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诸行》:“其他工伎之人,或名为作,如篾刃作、腰带作、金银镀作、钑sà用金银等在器物上嵌饰图案和文字作是也。”工商业的影响(2)团,专售某类商品的集市。宋灌圃耐得翁《都城43科举用语科目,分科选拔官吏的名目。秋试、秋举、秋贡、秋赋、秋闱,唐宋州府秋季举行的选拔省试人员的考试。春选、春闱、省试,唐宋由尚书省礼部主持的考试,后称会试。廷试、殿试,省试中试后,由皇帝在殿廷上主持的面试。科场,科举考试的场所。别头,科举考试为避嫌疑而另设的考场。春关,唐宋科举进士登记入选,也指所发的证明。科举用语科目,分科选拔官吏的名目。44科举用语(2)策目、策题,科举策试用的题目。口试、墨试,科举考试的口试和笔试。口义、墨义,科举考试中口头和书面回答经义。策举,供考生应付考试的短文集。秋课,士人习举业的课卷。秋卷,唐落第举子过夏课读期间所作的诗文。榜帖,科举录取的报单。春榜,科举春试中试的榜。解榜,唐宋乡试中试的榜文。科名,科举考试的功名。科举用语(2)策目、策题,科举策试用的题目。45科举用语(3)举子,科举应试人。进士,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必先,唐代科举应试者互称,也称下第的同人。前辈,唐代科举中试的人。前进士,唐代及第尚未授官的进士。座主,科举主试官。解,唐宋由州县推荐举进士者入京。乡贡,唐代不经学馆考试由州县直接推荐科举的考生。解元、解头,科举乡试第一名。解副,唐代乡试第二名。科举用语(3)举子,科举应试人。46科举用语(4)甲第、乙第,科举考试的第一等和第二等。及第、登第、登科,科举中试。第,指榜上的甲乙次第。落第、下第,科举未中试。榜头,科举发榜名列前茅。状元、廷魁,殿试第一名。榜首、榜元,唐宋科举会试第一名。榜眼,宋科举会试第二名。色目人、榜花,宋因姓氏生僻被科举录取的人。驳放,取消科举中试者的资格并作罢黜。科举用语(4)甲第、乙第,科举考试的第一等和第二等。472.4外来词汉民族与使用其他语言的民族历来有密切的交往,语言接触中的外来影响持续不断。在语言接触中,站在外语的角度来看,本语译文中的每一个词语都是外语原文影响下的产物。不同在于,有些本语词与外语词在语义上直接对应,它们之间的转换,并不引起本语的词汇变化;而有些外语词表达的概念在本语中没有可以直接对应的词语,于是在引入外来概念的同时引入了外语词,引起成为本语词汇的新成分,借词。2.4外来词汉民族与使用其他语言的民族历来有密切的交往,语言482.4.1非佛教的外来词先秦:狻麑狮子,梵语或粟特语(尔雅)、骆驼匈奴语(逸周书)、猩猩匈奴语(尔雅)、师比带钩,匈奴语(战国策)。两汉:苜蓿伊兰语或大宛语(史记)、葡萄大宛语(史记)、石榴伊兰语或波斯语(博物志)、琥珀突厥语或波斯语(汉书)、径路宝刀,匈奴语(汉书)、摩尼宝珠(道行般若经)、琉璃(盐铁论)、胭脂匈奴语(史记索隐)。中古:八哥鸲鹆,避李煜讳,匈奴语、菠薐尼泊尔语(新唐书)、胡荽伊兰语(齐民要术)、吉贝棉花,梵语或马来语(梁书)、茉莉梵语或叙利亚语(南方草木状)、西瓜女真语(新五代史)、玻璃波斯语或梵语(酉阳杂俎)、可汗最高统治者,突厥语(木兰诗)、可贺敦可汗妻(北史)、柘枝舞蹈名,波斯语(唐诗)。南方的借词:仁频马来语或印尼语(上林赋),槟榔(朝野佥载).意译加标识非外来词:胡饼、胡床、胡鼓、胡瓜(黄瓜)、胡姬、胡笳、胡椒、胡麻(芝麻)、胡琴.2.4.1非佛教的外来词先秦:狻麑狮子,梵语或粟特语(尔雅)492.4.2佛教引入的外来词全译:比丘、比丘尼、刹那、阿弥陀、罗刹、南无、涅般、菩提、般若,省译:佛(佛陀)、魔(魔罗)、和尚(乌波底夜耶)偈(偈陀)、钵(钵多罗)、袈裟(袈罗沙曳)、劫(劫波)、罗汉(阿罗汉)音译中的一词多译:夜叉—阅叉—药叉、浮图—佛图—浮屠、塔—塔婆—窣堵坡、沙门—桑门、绝—偈—偈佗(偈陀、偈他)2.4.2佛教引入的外来词全译:50几个词用同一个汉语形式音译浮图1,佛。Buddha。《后汉书·西域传》:“其人弱于月氏,修浮图道,不杀伐,遂以成俗。”2,佛塔。Buddhastupa。北魏吉迦夜、昙曜《杂宝藏经》卷五:“妇追忆夫,愁忧苦恼。以追忆故,修治浮图及与僧坊。”隋闍那崛多《佛本行集经》卷二:“时彼比丘亦生心念:‘我今可以此摩尼宝安置浮图承露盘上,作於宝瓶。’生此念已。至於塔所。”也指寺庙。晋僧伽提婆《增壹阿含经》卷二十五:“即於山中化作浮图,园果树木皆悉备具。”几个词用同一个汉语形式音译浮图51刹1,刹多罗,地方、国界。Ksetra。三国吴康僧会《六度集经》卷一:“昔吾锭光佛前愿得道力,反覆众海指擢须弥,震动天地又移诸刹。”2,相轮。佛塔顶部的饰物,佛寺。laksata。《六度集经》卷八:“诸天佥然齐声而云:‘吾当作刹。’时有长者子,名曰贤乾,以微柴插其地曰:‘吾刹已立矣。’”晋法矩、法立《法句譬喻经》卷二:“有五百猕猴,见诸道人,供养塔寺,即便相将至深涧边。负辇泥石,效作佛图,竖木立刹,巾幡系头,旦夕礼拜,亦如道人。”也指寺庙或佛塔。3,刹那。Ksana。南朝梁沈约《千佛颂》:“一刹靡停,三念齐往。”刹1,刹多罗,地方、国界。Ksetra。三国吴康僧会《六度集52音译与意译并出比丘、苾刍、苾蒭、煏刍、备刍、比呼:除恶、除馑、乞士、乞士男、熏士。《华严经探玄记》卷十八:“比丘者梵有三名,或云比呼,或云苾刍,或云比丘,此无正译。义翻有三,谓怖魔、破恶及乞士。”菩萨:开士。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者,多指有道心未出家的人。佛成道前也称菩萨。梵文Bodhisattva。梵志:逝心。出家修行的人。指婆罗门或其它异教的修行者。梵语Branhmacarin的半音半意译。沙门:息心。出家修道的人。梵语Śramana。优婆塞:善男子、清信士、贤夫。居家奉佛的男子。梵文upāsaka。优婆夷:善女人。居家奉佛的妇女。梵文upāsikā。

音译与意译并出比丘、苾刍、苾蒭、煏刍、备刍、比呼:除恶、除馑53音译似意译三昧,也译作“三摩地”,意译作“等持”“定”,梵文samãdhi指心专注一境而不散乱的精神状态。后来引申指事物的要诀,是一个单纯词,而不是复合词。音译似意译三昧,也译作“三摩地”,意译作“等持”“定”,梵文542.4.3外来影响引发的汉语词汇变化1,纯音译。用汉语的形式附会外语形式,并且表达外语词的意义,形式没有可分析性。2,音译兼意译。A记音兼表义,如“祗洹”作“祗园”,园记音表义;B半音半意译,如“五旬”作“般遮旬”(意译五通);C音译又意译,如“众僧”(音译“僧”“僧伽”,意译“众”“大众”);D音译加表意语素,如“盐王”(阎罗)。3,仿译。逐一对译外语词语素,外语刺激下用汉语材料和规则创造的新词。4,翻译引发的词义引申。把外来概念与本语比附,增加汉语词的引申义。5,新创的意译词。完全用汉语的理解表示外来的概念。2.4.3外来影响引发的汉语词汇变化1,纯音译。用汉语的形式552.4.3.1佛教的意译词1新形新义。利用汉语语素新创意译词。慈悲、道场、地狱、烦恼、方便、合掌、金刚、苦海、轮回、平等、如来、三生、世界、世尊、习气、小乘、因明、圆满、真谛、转变。2旧形新义。A新词与旧词偶然同形:法门、法事。法,佛法。门,途径。事,佛教活动。*法旧指礼法,天子南面而治,故南门为法门,合乎礼法的事为法事。六度,度,波罗蜜的意译,借用道教度世成仙概念。*天地春夏秋冬为阴阳六度,度指制度。三乘,佛教小乘、中乘、大乘,喻佛教运载众生解脱烦恼到达彼岸的方法。*古代下大夫有贰车三乘的定制。2.4.3.1佛教的意译词1新形新义。利用汉语语素新创意译词56B为汉语词附加新义(翻译引发词义引申、灌注新义):布施:施恩惠于人/供给僧人财物。幢:一种旌旗/柱状标帜。精进:精明上进/毗梨耶,坚持修善断恶不懈怠。咒:祝祷/陀罗尼,真言。居士:有才德不仕/受戒未出家。如意:符合心意/阿那律,爪杖。智慧:/波若,超越世俗把握真理。众生:人和一切动物/萨埵、有情。庄严:整治行装/装饰。B为汉语词附加新义(翻译引发词义引申、灌注新义):布施:施57阴:妨碍人得道的感知。梵文Skandha,原指积聚、类别。▕从生因缘老死忧悲苦不可意恼生,如是为具足最苦阴。安世高《人本欲生经》著:贪恋喜好(的事物)。▕诸著是谓为欲。安世高《七处三观经》漏:妨碍人得道的思想意识;烦恼。▕何等为当知漏?谓有三漏:一为欲漏,二为有漏,三为痴漏。安世高《漏分布经》染:使人产生欲望的外界因素。▕以是故诸染为欲。安世高《七处三观经》流:外界的不良影响。▕智者见者,比丘,为得流尽,不智者不见者流不得尽。安世高《一切流摄守因经》尘:不正确的思想。▕复有天与人二千人,远尘离垢诸法法眼生。安玄《法镜经》垢:不正确的思想。▕垢除缚解,皆得罗汉。昙果、康孟详《中本起经》阴:妨碍人得道的感知。梵文Skandha,原指积聚、类别。▕58佛教活动影响汉语词义发展非翻译因素觉悟,睡醒、自觉悔悟,引申为领悟佛理。南朝宋谢镇之《与顾道士书》:“若深体三界为长夜之宅,有生为大梦之主,则思觉悟之道,何贵于形骸。”灯,比喻佛法,唐杜甫《望牛头寺》:“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俗,风俗、平庸,引申为世俗。《宋书·夷蛮传》:“于是设诸条禁,自非戒行精苦,并使还俗。”佛教活动影响汉语词义发展非翻译因素觉悟,睡醒、自觉悔悟,592.4.4音译、仿译和意译音译词受外来影响,用新的形式表示新的意义,是词汇的借入成分(借词)。在仿译复合词和翻译引发的词义引申中,外来影响主要作用于词语的意义,而不是形式,仿译词的构成符合本语的构词规则(摩诃衍:大乘,梵文mahāyāna),是本语可能自然发生的组合,也可以看作是外来影响下基于本语的语用创新;翻译引发的词义引申也是外来影响下的词汇变化。2.4.4音译、仿译和意译音译词受外来影响,用新的形式表示新60意译是翻译的最佳选择意译采用本语的词汇成分,利用大众已有的语言经验来完成表达,较之字面上不可分析的音译,更有利于交流和沟通。如:曼荼罗——坛/道场有些音译形式再加上汉语表意语素以便意义明确,如:隙叶罗——锡杖(音译加表意成分)一些与汉语词汇习惯相差较大的音译形式,如超长的音译形式,不容易融入汉语,因此,音译的“怛萨阿竭(怛萨、怛萨阿竭陀)”虽然在汉代有很高的使用率,但后来还是被意译的“如来”所取代。意译是翻译的最佳选择意译采用本语的词汇成分,利用大众已有的语61意译表意不完备而不如音译“比丘”的意译内涵复杂的概念,意译往往顾此失彼而不确切,音译虽不表意,却避免误会,利于阐发:云何名比丘?比丘名乞士,清净活命故名为乞士。……复次,比名破,丘名烦恼,能破烦恼故名比丘。复次,出家人名比丘,譬如胡汉羌虏各有名字。复次,受戒时自言:我某甲比丘尽形寿持戒,故名比丘。复次,比名怖,丘名能,能怖魔王及魔人民,当出家剃头著染衣受戒,是时魔怖。何以故怖?魔王言:是人必得入涅槃,如佛说。有人能剃头著染衣一心受戒,是人渐渐断结离苦入涅槃。(后秦鸠摩罗什《大智度论》卷三)意译表意不完备而不如音译“比丘”的意译内涵复杂的概念,意62“比丘”的意译时佛在众中央坐,佛告除馑众、除馑女、清信士、清信女,今是四部为证。(三国吴支谦《大明度经》卷二)又若阿难,若有毁除士、毁除女、熏士、熏女,诸天龙神、阿须伦、迦留罗、真陀罗、摩休勒、人若非人来到尔所,如来至真如在燕坐,汝当为说如是道教。(晋竺法护《诸佛要集经》卷上。)除馑,渠镇反。旧经中或作除士、除女,或薰士、薰女,今言比丘、比丘尼,是也。(《一切经音义》卷十玄应《明度无极》第一卷音义)除馑,勤靳反。旧经中或言除士、除女,亦言堇士、堇女,今言比丘、比丘尼也。案,梵言比丘,此云乞士,即与除馑义同,谓除六情饥断贪欲染也。以善法堇修,即言堇修士堇女也。(堇,当作薰。《一切经音义》卷十六玄应《法镜经》卷上音义)“比丘”的意译时佛在众中央坐,佛告除馑众、除馑女、清信士、清63“比丘”的意译和阐释苾刍,梵语也,是西天草名,具五德,故将喻出家人。古三释比丘者,或言有翻,或言无翻。言有翻者,翻云除馑,众生薄福在因,无法自资得报,多所馑乏。出家戒行,是良福田能生物善,除因果之馑乏也。(唐湛然《维摩经略疏》卷一)师云:苾刍所以不译者,盖含五义故。一者体性柔软,喻出家人能折伏身语粗犷故;二此蔓旁布,喻出家人传法度人连延不绝故;三馨香远闻,喻出家人戒德芬馥为众所闻;四能疗疼痛,喻出家人能断烦恼毒害故;五不背日光,喻出家人常向佛日故。(宋道诚《释氏要览》卷上)音译的“苾刍”从意译的角度作阐释。“比丘”的意译和阐释苾刍,梵语也,是西天草名,具五德,故将喻64意译词义不明而不如不表意的音译有些意译词的汉语常用义与佛教义容易相混,在这种情况下,音译词的专有性,有助于它的流传和使用,比如“僧”意译为“众”“大众”,但“众”和“大众”也指佛教群体以外的各种群体,不如“僧”。有些意译词本身意义不明,如用“应器”翻译盛食器pātra,不如音译的“钵”。或时行者,若在郡在县在聚亦馀处,依行清朝起,著衣持应器入郡县求食。安世高《长阿含十报法经》若有除馑者,未下正道,或积聚法衣,或积聚应器,是以彼除馑,用无上正真道开导之。安玄《法镜经》意译词义不明而不如不表意的音译有些意译词的汉语常用义与佛教义65有些意译的系统性不足,而不能取代音译。如声闻四果,初果“沟港”,把初入道比作河沟,与江湖海洋相对,形象性强,但其它三个果位的意译形式(频来、不还、应仪[无著、无所著])没有采用水域名作比喻,处在同一序列而表意互不照应,可解度低。后来把“沟港”改译“预流”、“频来”改译“一来”“一往来”、“不还”改译“不来”、“应仪”改译“应供”等,都没解决表意的系统性,反而纷乱不堪,不如音译“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有些意译的系统性不足,而不能取代音译。如声闻四果,初果“沟港66音译词的生命力1,表达佛教一些基本或常用概念,使用率高;2,符合汉语词汇的一般要求,比如双音为主,也有一些单音和三音。3,文献传承的影响,不少音译词在早期佛经中有广泛使用,为后世佛教徒所接受。4,一些高频使用的音译词在语用中跟其它成分组合,具有了一定的构词能力,加强了它们在汉语词汇中的地位。5,音译词强烈的外来色彩,昭示文化本源,满足使用者的朝圣心理。音译和意译各有所长,各有所宜。音译词的生命力1,表达佛教一些基本或常用概念,使用率高;67外来成分的基本特点大量的外来成分,导致佛经用语与一般中土文献用语之间出现距离,不过,佛经用语中的外来色彩,主要在于表达汉地汉语中本来没有的、特殊的外来事物方面,尤其以专名为主。一些特定的词语,在汉语中只有音译形式,它们中大多是使用率非常低的专名,只有少数属于佛教中高频使用的基本词语。许多词语,都既有音译也有意译,包括人名这样的专名,更有不少只有意译没有音译的外来成分。应该承认,早期的佛经翻译者是非常重视用尽量汉化的表达方式来达到传播佛教的目的。外来成分的基本特点大量的外来成分,导致佛经用语与一般中土文献682.4.5语用中的词语形式变化

妙法莲花经《敦煌变文集·妙法莲花经讲经文》窃闻妙法莲花经是南阎浮提众生病之良药。(p494)情存妙法花经,转更心生恭敬。(p500)我有大乘,名妙法莲花。(p488)一个世尊来出世,一遍宣扬妙法经。(p499)有何意,舍荣花,刚要求闻妙法花!(p490)谁人解讲法花经,万劫千生终不负。忽若便能谈妙法,身充奴仆不相违。(p491)我有莲花中道经,世间之中应罕有。(p498)闻佛号兮受持,得莲经囗[兮]讽转。(p488)2.4.5语用中的词语形式变化

妙法莲花经《敦煌变文集·69合掌旧题汉佚名《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一:“合掌白佛言。”南朝宋求那跋陀罗《央掘魔罗经》卷二:“澡手合十指,顶礼佛舍利。”又《中阿含经》卷二一:“合十指掌,请诸上座。”后秦鸠摩罗什《妙法莲华经》卷六:“合十指爪,以偈赞佛。”又卷七:“净藏净眼合十指爪掌白母。”北魏瞿昙般若流支《不必定入定入印经》:“此福胜彼过阿僧祇,何况复有合十爪掌。”隋阇那崛多《四童子三昧经》卷上:“或合爪掌涕泪交流而复号哭。”《新唐书·傅奕传》:“瑀不答,但合爪曰:‘地狱正为是人设矣。’”《全元散曲·赵彦晖〈醉中天·嘲人右手三指〉》:“把盏难舒手,施礼怎合十?”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二:“一好女至,合什作礼,请问法要。”合掌旧题汉佚名《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一:“合掌白佛言。”南朝宋702.4.6来自译经的成语晋佛陀跋陀罗《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若於佛法中,其心随平等,入不二法门,彼人难思议。”汉支谶《阿閦佛国经》卷上:“诸不可计无央数、不可思议无量世界中,诸佛天中天今现在说法者,唯天中天。”汉支谶《般舟三昧经》:“汝所以能作是问者,汝乃前世过去佛时所作功德……常有大慈大悲所致。”隋阇那崛多《佛本行集经》卷二十九:“今复更有精进之人,功德圆满,菩提行备,以具足得三十二相。”北凉昙无谶《悲华经》卷三:“而於其中常得六根清净,即於生时得无漏,喜受於快乐,自然成就一切善根。”汉康孟详《修行本起经》卷上:“勇猛精进,一心思微,学圣智慧,仁活天下。”2.4.6来自译经的成语晋佛陀跋陀罗《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71中国佛教徒创造的成语《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问:‘如何是西来意?’师云:‘若有意,自救不了。’云:‘既无意,云何二祖得法?’师云:‘得者是不得。’云:‘既若不得,云何是不得底意?’师云:‘为尔向一切处驰求,心不能歇,所以祖师言:“咄哉丈夫,将头觅头,儞言下便自回光返照,更不别求。”’”《宏智禅师广录》卷三:“上堂云:六户不掩,从教万法通同;四衢无踪,祇么一尘不受。”《大觉禅师语录》卷中:“所以一尘不染之者趣向无门,滴水不沾之人瞻仰有分。”《坛经》:“师曰:‘诸佛出现,犹示涅槃,有来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归必有所。’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可回?’师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日]。’”中国佛教徒创造的成语《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问:‘如何是722,5,中古汉语的同义词2.5.1不同词意义引申造成同义疾—患。疾,病。《论语·为政》:“父母唯其疾之忧。”患,忧愁。《说文·心部》:“患,忧也。”引申为害病。《后汉书·皇后纪·明德马皇后》:“后尝久疾,太夫人令筮之,筮者曰:‘此女虽有患状而当大贵,兆不可言也。’”又指病。《宋书·谢庄传》:“利患数年,便成固疾。”穿—著。穿,穿透。《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引申为穿着。《世说新语·雅量》:“庾时颓然已醉,帻坠几上,以头就穿取。”著,附着。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引申为穿着。《木兰诗》:“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2,5,中古汉语的同义词2.5.1不同词意义引申造成同义732.5.2产生与古词同义的新词惧、恐——怕。恐、惧二字上古即同义,《诗·小雅·谷风》:“将恐将惧,维予与女。”怕在《说文》中是“无为”的意思,读bó,即恬淡。后用来记录新词。《玉篇·心部》:“怕,恐怕也。”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四:“邻女忙怕,不敢救之。走告其父。”运——般(搬)。运本为移动、运转义,引申有搬运义。《庄子·知北游》:“运量万物而不匮。”《玉篇·舟部》:“般,运也。”2.5.2产生与古词同义的新词惧、恐——怕。恐、惧二字上古即742.5.3单音词为基础组成复音词同义连文堤/塘—堤塘。《左传·襄二十六年》:“宋芮司徒生女子,赤而毛,弃诸堤下。”《越绝书》卷十三:“观其光,浑浑如水之溢於塘。”《南齐书·高帝纪上》:“帝微行出北湖,常单马先走,羽仪禁卫随后追之,於堤塘相蹈藉。”懒/惰/慵—懒惰/慵惰/慵懒。《说文·女部》:“嬾,懈也,怠也。”《广雅·释诂二下》:“惰,嬾也。”《说文新附·心部》:“慵,嬾也。”《后汉书·文苑传·边韶》:“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书·益稷》:“股肱惰哉。”唐李廓《长安少年行》:“游市慵骑马,随姬入坐车。”《宋书·袁豹传》:“明劝课之令,峻纠违之官,则懒惰无所容,力田有所望。”唐韩愈《合江亭》:“淹滞乐闲旷,勤苦劝慵惰。”唐白居易《池上早春即事招梦得》:“经过莫慵懒,相去两三坊。”2.5.3单音词为基础组成复音词同义连文堤/塘—堤塘。《左传75两个语素逆序同义欢喜—喜欢。《战国策·中山策》:“长平之事,秦军大克,赵军大破;秦人欢喜,赵人畏惧。”《三国志·魏志·方会传·管辂》“愿安百禄,以光休宠”裴松之注引《辂别传》:“故郡将刘邠,字令元,清和有思理,好《易》而不能精。与辂相见,意甚喜欢。”笆篱—篱笆。唐刘禹锡《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溪中士女出笆篱,溪上鸳鸯避画旗。”宋刘克庄《岁晚书事》:“荒苔野蔓上篱笆,客至多疑不在家。”两个语素逆序同义欢喜—喜欢。《战国策·中山策》:“长平之事,76同一语素与不同语素构成同义关心——关怀:留意;动心。鲍照《代堂上歌行》:“万曲不关心,一曲动情多。”《宋书·后妃传》:“偃谦虚恭谨,不以世事关怀。”手力——脚力:受役使的人。《宋书·庾炳之传》:“先取人使,意常未安,今既有手力,不宜复留。”《唐律议疏》卷八:“放烽讫而前烽不举者,即差脚力往告之。”比较今语:缺少人手。同一语素与不同语素构成同义关心——关怀:留意;动心。鲍照《代772.5.4与原词无关的复音同义新词虎——大虫。《书·君牙》:“若蹈虎尾。”《搜神记》卷二:“扶南王范寻养虎於山,有犯罪者,投与虎,不噬,乃宥之。故山名大虫,亦名大灵。”《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众医不知,以为大虫”司马贞索隐:“即蚖虫也。”指蝾螈。写——抄录。写,原指描画,引申出抄写义。褚少孙补《史记·龟策列传》:“问掌故文学长老习事者,写取龟策卜事。”《梁书·王筠传》:“未尝倩人假手,并躬自抄录,大小百余卷。”2.5.4与原词无关的复音同义新词虎——大虫。《书·君牙》:78不同的新词构成同义关系风范——标格:风度;规矩。《南齐书·张绪传》论:“张绪凝衿素气,自然标格,搢绅端委,朝宗民望。”《世说新语·容止》:“元规尔时风范,不得不小颓。”提拔——抬举:选拔提升。《晋书·儒林传·范弘之》:“珣感其提拔之恩,怀其入幕之遇。”《广异记·华岳神女》:“君素贫士,我相抬举,今为贵人。”不同的新词构成同义关系风范——标格:风度;规矩。《南齐书·张792.5.5同义冗馀“日”的别称周秦时期有:大明,白日,朱明,曜灵,汉代认为是阳光之精,称太阳;魏晋以后,又有:红鵶,赤鸦,金鸦,赤乌,金乌,踆dūn乌,阳乌,乌阳,阳灵,红轮,火轮,金轮,日轮,日车,日驭,赤盖,日头,等等。2.5.5同义冗馀“日”的别称80“月”的别称桂宫,桂魂,桂月,月桂,桂轮白兔,顾兔,兔月,玄兔,玉兔,阴兔蟾兔,蟾桂,金蟾,银蟾,玉蟾,蟾魂,蟾轮素娥,金娥,娥月,娥轮金魄,素魄,金镜,圆光,望舒,月轮,月子不同的名称,所指相同,而蕴含不同语源背景,有不同的文化意义,各具色彩。“月”的别称桂宫,桂魂,桂月,月桂,桂轮81同义语素交叉组合侪、俦、匹、曹、辈、等、类侪伍/侪类/侪匹/侪侣/侪伦/侪流/侪偶/侪等/侪徒/侪众/侪属俦伍/俦类/俦匹/俦侣/俦伦/俦辈/俦党/俦比/俦亚等伍/等类/等伦/等辈/等侪/等曹/等俦/等比/等流伦伍/伦类/伦匹/伦辈/伦侪/伦党/伦等比伍/比类/比伦/比俦/比党党伍/党类/党辈/党比/党仇/党伴/党偶流伍/流类/流辈/流比/流亚曹伍/曹辈/曹侣/曹偶(耦)辈类/辈流匹侣/匹俦/匹侪同义语素交叉组合侪、俦、匹、曹、辈、等、类侪伍/侪类/侪匹/82关于同义词对于语义表达来说,词汇中的同义现象不是必须的,这是一种冗馀,是反经济原则的现象。同义现象满足语用中修辞方面的各种需要:1表达相同概念时改换用词以免重复单调,2在词汇形式上与其他词汇成分响应的需要(比如押韵、排比对仗、构成对应的特殊句式、衔接上下文,等等),3在不同色彩或形象的同义词中作出适宜的选择,4实现写作者追求与众不同、语用创新的意愿。同义现象在提高表达效果、展现表达者的个人风采方面有积极意义。但过量的同义关系增加语言学习和使用者的记忆负担,成为语言的累赘。经济原则不是最佳原则,经济原则与语言冗馀相辅相成,语言冗馀是语言发展的常态,经济原则是对过度冗馀的调节。关于同义词对于语义表达来说,词汇中的同义现象不是必须的,这是83中古汉语词汇小结复音化、复合化倾向进一步加大,双音节的新词大量产生,并列、偏正以外的复合词增多。单音词的能产性降低,大量单音词转为构词语素参与构成复音复合词。复音词使用频率偏低,单音词的使用率居高不下,语料在整体上仍给人以单音词为主的印象。出现大量行业性用语,词汇专业化倾向逐渐明显。词汇多义化加剧,同义关系复杂化。伴随佛教传入的语言接触,给汉语词汇加入大量新成分。中古汉语词汇小结复音化、复合化倾向进一步加大,双音节的新词大84

结束语谢谢大家聆听!!!85

结束语谢谢大家聆听!!!85中古汉语词汇的发展中古汉语词汇的发展862,1,单音词的发展2.1.1上古单音词派生出新词有的写法不变,如:等──等待、欢──恋人;唐路延德《小儿诗》:“等鹊潜离畔,听蛩蟋蟀伏砌边。”《乐府诗集·莫愁乐》:“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有的写法发生变化,如:坫——店,改形符《尔雅·释宫》:“垝谓之坫。”南朝宋佛陀什《五分律》卷十二:“尔时偷罗难陀比丘尼从坐坫人乞钵,彼即买钵与之。”崔豹《古今注·都邑》:“店,所以置货鬻之物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阮宣子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畅。”2,1,单音词的发展2.1.1上古单音词派生出新词87最新中古汉语词汇的发展课件88最新中古汉语词汇的发展课件89最新中古汉语词汇的发展课件90最新中古汉语词汇的发展课件91最新中古汉语词汇的发展课件92最新中古汉语词汇的发展课件932.1.2新造词新词借用旧词用字,字音不变坊,古义为“防”,指堤防,后作居民区或城镇街道里巷的通称。獠,古义为晚上打猎,魏晋以后称南方的少数民族,原作“豸”旁。参:燎,火炬。弄,古义是玩弄,六朝以后指巷子、胡同。婆,原用于连绵词婆娑,是舞蹈的样子,六朝时指母亲,后指老妇人。耶,本是语气词,六朝时指父亲,后写作爷。2.1.2新造词新词借用旧词用字,字音不变94记新词后字音变化港hòng马融《长笛赋》:“庨窌liáo巧老,港洞坑谷。”李善注:“庨窌巧老,深空之貌。港洞,相通也。”gǎng《玉篇·水部》:“港,水派也。”《梁书·王僧辩传》:“景帅船舰并集北寺,又分入港中,登岸治道。”后指停泊船只的河湾或海湾。宋杨万里《舟中买双鳜鱼》:“小港阻风泊乌舫,舫前渔艇晨收网。”记新词后字音变化港95坑/炕kēng《庄子·天运》:“在谷满谷,在坑满坑”《玉篇·土部》:“坑,堑也,丘虚也,壑也。”kàng《旧唐书·东夷传·高丽》:“其俗贫窭者多,冬月皆作长坑,下燃煴火以取暖。”《红楼梦》六回:“说着,一起下了炕。”坑/炕kēng《庄子·天运》:“在谷满谷,在坑满坑”《玉篇·96梭xùn《说文·木部》:“梭,木也。”《集韵》须润切。suō《晋书·谢鲲传》:“邻家高氏女有美色,鲲尝挑之,女投梭,折其两齿。”《晋书·陶侃传》:“侃少时渔于雷泽,网得一织梭,以挂于壁。”梭xùn《说文·木部》:“梭,木也。”《集韵》须润切。97透shū《方言》卷二:“透,惊也。”《广韵》式竹切。toū1《三国志·吴志·三嗣主传》:“时年三十,谥曰景皇帝。”裴松之注引葛洪《抱朴子》曰:“兵人辈共举出死人,以倚冢壁。有一玉,长一尺许,形似冬瓜,从死人怀中透出堕地。”《广韵·候韵》:“透,跳也,他候切。”2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异物”:“以金银铜铁瓦木等器盛之,皆漏;掌承之,亦透;唯瓢不漏。”透shū98新词用新字袄,《宋书·孔琳之传》:“至于袍袄裲裆,必俟战陈,实在库藏,永无损毁。”《广韵·皓韵》:“袄,袍袄。”糙,《旧唐书·高宗纪下》:“东都饥,官出糙米以救饥人。”《玉篇·米部》:“糙,粗米未舂。”袋,《齐民要术》卷五:“摘取即碓捣使熟,以水淘,布袋绞去黄汁。”《玉篇·衣部》:“袋,囊属,亦作帒。”爹,《梁书·太祖五王传》:“民为之歌曰:‘始兴王,民之爹。赴人急,如水火。何时复来哺乳我?’”《广韵·麻韵》:“爹,羌人呼父也。陟邪切。”《哿韵》:“爹,北方人呼父,徒可切。”

新词用新字袄,《宋书·孔琳之传》:“至于袍袄裲裆,必俟战陈,992,2,复音词的发展2.2.1上古复音单纯词双声觱发、㓖冹,帮母双声,指寒风凛冽。踟蹰、踌躇、踯躅,定母双声,徘徊。恍惚、荒忽、慌忽,晓母双声,隐约不明。靡曼,明母双声,华丽、柔美。叠韵绸缪,幽部叠韵,缠绵,紧密缠绕。扶疏,鱼部叠韵,枝叶四布的样子。消摇、逍遥,宵部叠韵,安闲自得的样子。侏儒、朱儒,侯部叠韵,身材矮小的人。2,2,复音词的发展2.2.1上古复音单纯词100双声兼叠韵缱绻,溪母双声,寒部叠韵,反复、固结不散。蠨蛸、蟰蛸,心母双声,宵部叠韵,长脚蜘蛛。优游,影母双声,幽部叠韵,从容自得的样子。辗转、展转,端母双声,寒部叠韵,翻来覆去。非双声叠韵苌楚,也叫羊桃,即猕猴桃。科斗、蝌蚪,青蛙或蟾蜍的幼体。滂沱,大雨。权与,开始。双声兼叠韵缱绻,溪母双声,寒部叠韵,反复、固结不散。101连绵词一般不能从字面上作分析望洋,阳部叠韵,仰视。不是望着海洋。犹豫,余母双声,拿不定主意。《颜氏家训·书证》:“《尸子》曰‘五尺犬为犹’,《说文》云‘陇西谓犬子为犹’,吾以为人将犬行,犬好豫在人前,待人不得,又来迎候,此乃豫之所以为未定也。故谓不决曰犹豫。或以《尔雅》曰,犹如麂,善登木。犹,兽名也。既闻人声,乃豫缘木,如此上下,故称犹豫。”是望文生义。《左传·文公十八年》“谓之饕餮”,服虔、贾逵、杜预并云“贪财为饕,贪食为餮”,王念孙《广雅疏证》卷二上:“贪财贪食总谓饕餮,饕、餮一声之转,不得分贪财为饕、贪食为餮。”连绵词一般不能从字面上作分析望洋,阳部叠韵,仰视。不是望着海102连绵词有时可以析分果臝、果蠃,歌部叠韵。果臝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圆而下垂;果蠃是细腰蜂,腹部圆而下垂。源自“果”和“蓏”(蓏,瓜类植物的果实)。阿傩、阿难、猗傩,歌部叠韵。美盛的样子。《诗·隰桑》“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毛传:“阿然美貌,难然盛貌。”《诗·那》“猗与那与,置我鞉鼓”马瑞辰通释:“猗、那二字叠韵,皆美盛之貌。通作猗傩、阿难。草木之美盛曰猗傩,乐之美盛曰猗那,其义一也。”窈窕,幽宵准叠韵,文静美好的样子。扬雄《方言》:“秦晋之间,美心为窈,美状曰窕。”连绵词有时可以析分果臝、果蠃,歌部叠韵。果臝是多年生草本植物103连绵词的来源:析分语音《尔雅·释天》“扶摇谓之猋”,王念孙广雅疏证:“飙者,扶摇之合声也。”《尔雅·释虫》“蠓,蠛蠓也”,王国维《尔雅草木虫鱼鸟兽名释例下》:“曰之小者亦曰蠛蠓,鸟之小者亦曰绵蛮,殆皆微字之音转。”连绵词的来源:析分语音《尔雅·释天》“扶摇谓之猋”,王念孙广104中古汉语的连绵词双声含糊、含胡,不清晰,不明确。敁敠diānduō,《玉篇·攴部》:“敁,敁敠,称量也。”《集韵·沾韵》:“敁,敁挅,以手称物。”娄罗、偻儸、喽啰,聪明干练、狡黠。唐苏鹗《苏氏演义》上:“娄罗者,干办集事之称。”潇洒、萧洒,自然大方,不拘束。南朝齐孔稚圭《北山移文》:“耿介拔俗之标,潇洒出尘之想。”中古汉语的连绵词双声105叠韵斒斓、斑斓、斑兰,色彩错杂鲜明。餺飥、不托、䬪飥,古代一种水煮的面食。蹭蹬,失道,走错路。狼抗,狂妄自大。潋滟,水势浩大,水波荡漾。落漠,马虎,粗疏。叠韵斒斓、斑斓、斑兰,色彩错杂鲜明。106非双声叠韵钴䥈、钴鉧,熨斗。狼狈,处境窘迫艰难。丘八,兵。析形字支吾、支梧,应付,对付。附加式合成词,我们将在语法部分对词头词尾作专门的讨论,这里从略。非双声叠韵钴䥈、钴鉧,熨斗。1072.2.2重言词上古汉语重言词《诗·小雅·大东》:“契契忧苦寤叹,哀我惮人。”《易·乾》:“君子终日乾乾自强不息,夕惕若厉。”《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和乐刚直也。”《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固执,小人哉。”《论语·八佾》:“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采盛美文哉。”《楚辞·离骚》:“芳菲菲香气浓其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楚辞·九歌》:“纷总总众多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2.2.2重言词上古汉语重言词108中古重言词《世说新语·言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搜神记》卷十五:“问汉时宫事,说之了了,皆有次序。”张鷟《游仙窟》:“双燕子,可可自得事风流,即令人得伴,更亦不相求。”薛昭蕴《浣溪纱》:“瞥地见时犹可可不在意,却来闲处暗思量。”王梵志《经纪须平直》:“经纪须平直,心中莫侧斜。些些微薄利,可可恰恰苦他家。”白居易《不准拟》:“篮舆腾腾悠闲一老夫,褐裘乌帽白髭须。”杜荀鹤《赠休祥和》:“弟子自知心了了,吾师应为醉腾腾昏沉。”中古重言词《世说新语·言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109重言名词动词《北史·南阳王绰传》:“绰兄弟皆呼父为兄兄,嫡母为家家,乳母为姊姊,妇为妹妹。”《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阿师是孃孃孝顺子,与我冷水济虚肠。”《北齐书·杨愔传》:“羊羊吃野草,不吃野草远我道。”李贺《感讽》之五:“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宋书·孔琳之传》:“汉文一谬,承而弗革,所以前贤恨恨,议之而未辩。”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抚掌黄河曲,嗤嗤阮嗣宗。”重言名词动词《北史·南阳王绰传》:“绰兄弟皆呼父为兄兄,嫡母1102.2.3新兴构词方式:补充式复合词《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汉兴之初,割裂疆土,尊王子弟,是以卒折诸吕之难,而成太宗之基。”《世说新语·识鉴》:“何晏、邓扬、夏侯玄并求傅嘏交,而嘏终不许。诸人乃因荀粲说合之。”《北史·崔挺传》:“孝芬将发,入辞。灵太后谓曰:‘卿女今事我儿,与卿是亲。曾何相负,而内头元叉车内,称此妪须了却!’”唐欧阳炯《渔父》:“摆脱尘机上钓船,免教荣辱有流年。”《晋书·舆服志》:“始制天子服刺绣文,公卿服织成文。”2.2.3新兴构词方式:补充式复合词《三国志·蜀志·先主传》1112.2.4新兴构词方式:名量式复合词《三国志·蜀志·张裔传》:“其明年,北诣亮谘事,送者数百,车乘盈路。”《宋书·张畅传》:“魏主有诏,语太尉、安北,近以骑至,车两在后,今端坐无为,有博具可见借。”《宋书·刘钟传》:“与仲德攻崇民,崇民败走,钟追讨百里,烧其船乘。”《宋书·刘敬宣传》:“敬宣既至江州,课集军粮,搜召舟乘,军戎要用,常有储拟。”《魏书·羊深传》:“自天下多事,东西二省官员委积,前废帝敕深与常侍卢道虔、元晏、元法寿选人补定,自奉朝请以上,各有沙汰。”2.2.4新兴构词方式:名量式复合词《三国志·蜀志·张裔传》112唐刘禹锡《和乐天春词》:“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晋嵇含《南方草木状》:“山薑花,茎叶即薑也,根不堪食,于叶间吐花作穗,如麦粒,软红色。”《梁书·文学传·臧严》:“孤贫勤学,行止书卷不离于手。”《颜氏家训·书证》:“北土通呼物一块,改为一颗,蒜颗是俗间常语耳。”《搜神记》卷一:“後人遇放於阳城山头,因复逐之。遂走入羊群。”唐刘禹锡《和乐天春词》:“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1132.2.5超层次复合词《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三引苏轼诗:“令閤方当而立岁,贤夫已近古稀年。”《诗·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后汉书·刘般传》:“今恺景仰前修,有伯夷之节”《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抱朴子·内篇·畅玄》:“哀箫鸣以淩霞,羽盖浮於涟漪。”《书·君陈》:“惟孝友于兄弟。”《后汉书·史弼传》:“陛下隆于友于,不忍遏绝。”曹植《求通亲亲表》:“今之否隔,友于同忧。”2.2.5超层次复合词《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114超层次复合词的再分析一,跨层次凝合词不比/不必/不曾/不宜/从而/否则/可不/可谓/可以/何不/何必/何曾/何谓/无比/无非/无怪/无须/无需/毋宁/毋庸/然而/然则/因而/再不/在乎/在于/至于/所以局部可替换的多层短语中,经常变换的成分与变换的剩余成分在结构关系上的不对应。在一个A+BC的组合中,处于上位的BC中(如“不必去”中的“必去”),C是一个自由度很大的、经常被替换的独立成分,剩余的B就和A成了这个组合的基础成分,导致结构重新分析,剩余成分AB成为一个词。图示如下:A+(B+C或D、E……)→AB+(C或D、E……)超层次复合词的再分析一,跨层次凝合词115二,层内偏合以后

以近

以来

以免

以内

以期

以前

以上

以外

以住

以下

以远

以至

以致

之后

之前其中“以”“之”没有自立能力、靠前后成分夹持。由于关连词前的成分相对完整性和它本身提示下文的作用,加上某些关连组合中后续成分也比较固定,在音律等因素的支持下,它就疏远了前面的成分,和后面的成分合成一个语言单位。完成了层内偏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图示如下:B或C…+&+A→B或C…+&A→&A二,层内偏合以后以近以来以免以内以期116三,隐缺词在一个完整的习用词语中把其中表意所需的部分隐而不说,用剩馀部分来表示这个隐去的内容,有的学者根据它们所处的位置分别称为藏头词和歇后词。友于,指“兄弟”,出自《书·君陈》:“友于兄弟。”居诸,指“日月”,时光。《诗·柏舟》:“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孔疏:“居、诸,语助也。”唐韩愈《符读书城南》:“岂不念旦夕,为尔惜居诸。”倚伏,指“祸福”,出自《老子》五章:“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唐徐夤《招隐诗》:“鬼神只瞰高明室,倚伏不干栖隐家。”而立,指“三十(岁)”;秋胡戏,指“妻”;七大八,指“小”,小老婆;乘龙快,指“婿”,女婿。三,隐缺词在一个完整的习用词语中把其中表意所需的部分隐而不说117四,非理仿词。台湾方言中,仿“太保”而造的“太妹”,语义结构与“太保”就不一样,“妹”表示少年女子,“保”并无相对的少年男子的意思,但它被“妹”替换了。仿“酒吧”的“啤吧、水吧、茶吧、果吧”,“吧bar”原指小酒馆,但这些“~吧”中,喝的不必是酒,可以是茶水饮料,“爵士吧、迪吧、书吧、网吧、话吧”,在提供饮料的同时,还有一项主要的服务,语义结构已不同了。旧时军人称“丘八”是“兵”的析字格,仿词“丘九”“丘十”:那个粗壮汉子惊奇地问:“你们带这些本本做什么?”罗四维冷冷地说:“读书人不带书带什么?”有人笑问道:“你们是丘九?是学生哥?”林珊也笑着说:“我们是丘十,是教书的。”(李英敏《夜走红泥岭》)《汉语词汇中的非理复合词》川大学报03.5人大复印03.11四,非理仿词。台湾方言中,仿“太保”而造的“太妹”,语义结构1182,3,中古汉语词义变化2.3.1词的多义化惭:愧-感激。《搜神记》卷二十:“仆是蚁中之王,不慎堕江,惭君济活。”苏轼《仇池笔记》卷下引昙秀诗:“惭愧南风知我意,吹将草木作天香。”催:促-快。《搜神记》卷十七:“有三人入山,见山顶有果树,众果毕植,行列整齐如人行,甘子正熟。三人共食,致饱,乃怀二枚,欲出示人。闻空中语云:‘催放双甘,乃听汝去。’”乏:少-困乏-疲倦。《宋书·索虏传》:“然被攻日久,城转毁坏,战士多死伤,余众困乏,旦暮且陷,檀道济、王仲德兼行赴之。”《宋史·张觷xué传》:“更迭交战,士卒饱而力不乏。”2,3,中古汉语词义变化2.3.1词的多义化119捉。1捕捉。《三国志·蜀·马超传》:“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2执掌;控制。《三国志·吴·宗室传》:“泰子秀为前将军、夏口督。秀公室至亲,捉兵在外,晧意不能平。”3驾(船)。梁简文帝《櫂歌行》:“妾家住湘川,菱歌本自便。风生解榜浪,水深能捉船。”4镇守。《隋书·长孙览传》:“帝曰:‘公著勤诚,朕之所悉。今相州之地…故用相委,公其勿辞。’于是遣捉相州。”5拾取。《世说新语·德行》:“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6收取。《旧唐书·黄巢传》:“关之左有谷可通行人,平时捉税,禁人出入,谓之禁谷。”7介词,把。《敦煌变文集·王昭君变文》:“良由画匠捉妾陵持。”捉。1捕捉。《三国志·蜀·马超传》:“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1202.3.2新旧词义的发展关系

一,新义旧义并存,枷,本为连枷,中古表示“枷锁”和“戴枷锁”:《晋书·石勒载记上》:“腾使将军郭阳、张隆虏群胡将诣冀州,两胡一枷。”《北史·厍shè狄干》:“其子尝啖宫厨饼,士文枷之于狱累日,杖之二百,步送还京。”人才,原指人的才能,中古产生:1,有才学的人。《抱朴子·逸民》:“褒贤贵德,乐育人才。”2,人的容貌。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七:“楷人才寝陋,兼无德行。”2.3.2新旧词义的发展关系

一,新义旧义并存,枷,本为连枷121二,新义存旧义亡钞,本为叉取,抢掠,中古产生了“抄写”义:《抱朴子·内篇·金丹》:“余今略钞《金丹》之都较,以示后之同志好之者。”《宋书·傅隆传》:“谨于奉公,常手抄书籍。”生活,本为生存义,中古产生:1,生计,境遇。《宋书·索虏传》:“彼年已五十,未尝出户,虽自力而来,如三岁婴儿,复何知我鲜卑常马背中领上生活。”2,过活。《魏书·胡叟传》:“家于密云,蓬室草筵,惟以酒自适。谓友人金城宗舒曰:‘我此生活,似胜焦先,志意所栖,谢其高矣。’”二,新义存旧义亡钞,本为叉取,抢掠,中古产生了“抄写”义:122三,旧义存新义亡恼,本为恼恨、恼怒,中古产生“招惹”义:唐李白《赠段七娘》:“千杯绿酒何辞醉,一面红妆恼杀人。”想象,本为设想,中古产生“仿佛”义:唐李白《淮南对雪》:“飘飘四荒外,想象千花发。”三,旧义存新义亡恼,本为恼恨、恼怒,中古产生“招惹”义:123四,多个新义有存有亡快,本为快乐义,中古产生:2、3义存,1、4义亡。1,爽直。《旧唐书·张延赏传》:“武人性快,若释旧恶于杯酒之间,终欢可解。”2,锋利。《北齐书·方伎·綦母怀文》:“今襄国冶家所铸宿柔铤乃其遗法,作刀犹甚快利。”3,迅速。《世说新语·汰侈》:“彭城王有快牛,至爱惜之。”4,能。唐居易《有感》:“马肥快行走,妓长能歌舞。”张相《汇释》:“快,犹会也,能也。”四,多个新义有存有亡快,本为快乐义,中古产生:2、3义存,1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