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我命在我,不在于天”(庄子)“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我命在我,不在于天”
细菌:一直被用做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规律的实验材料。
●细菌个体微小
●遗传物质较为简单
●易于人工培养
●繁殖速度快
●突变型容易识别和检出细菌:一直被用做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规律的实验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细菌的基因突变
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
四、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
五、微生物基因组学细菌的遗传与变异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细菌的基因突变
三、细菌的基因转1、染色体(chromosome)细菌染色体是一个裸露的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分子,有核蛋白,缺乏组蛋白,无核膜包裹。
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1、染色体(chromosome)细菌染色体细菌基因组结构的主要特征(1)遗传信息是连续的,不含内含子。很少有重复序列。(2)通常,编码相关功能的基因高度集中,组成操纵子(operon)结构,自一个启动子开始转录成多基因的mRNA分子,翻译成多种功能相关的蛋白质。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细菌基因组结构的主要特征(1)遗传信息是连续的,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乳糖操纵子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乳糖操纵子2、质粒(plasmid)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大多由闭合环状双链DNA组成。2、质粒(plasmid)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质粒DNA的特征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所携带的基因赋予宿主菌某些生物学
性状(如F质粒、R质粒、毒力质粒、
代谢质粒),增加细菌的存活机会。●非生存所必需,可自行丢失或消除。●可在细菌之间转移。●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质粒DNA的特征一、细菌遗传的3、转座子(transposon)B.McClintock一生未婚,却对玉米情有独钟,发现“会跳舞”(在染色体上移动)的基因,于1938年提出“转座因子”理论。因与传统的遗传学观念背道而驰,成了孤家寡人。DNA双螺旋和乳糖操纵子获诺贝尔奖后,仍将B.McClintock理
论视为另类。这一超越时代的理论直
到1983年才被承认,81岁高龄的她荣
获诺贝尔奖,真正成为基因调控理论
的先驱。(Mendel、Morgan)
3、转座子(transposon)B.M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转座子:是可移动的DNA片段,可在质粒与质粒之间或质粒与染色体之间随机转移,故称为“跳跃基因”(jumpinggene)。转座子不能自我复制。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转座子:是可移动的DN转座子的结构特点
●2个末端反向重复序列:能为整合酶所识别,与插入功能有关。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转座子的结构特点●2个末端反向重复序列:能为整合酶
●中心序列:具有转座酶基因,且常携带细菌毒素基因、耐药基因等。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肠球菌万古霉素耐药基因●中心序列:具有转座酶基因,且常携带细菌毒素基因、耐当转座子插入到某一基因中,可能会产生什么遗传学效应?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当转座子插入到某一基因中,可能会产生什么遗传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细菌的基因突变
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
四、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
五、微生物基因组学细菌的遗传与变异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细菌的基因突变
三、细菌的基因转基因突变(genemutation):染色体基因发生突然而稳定的结构改变,包括一对或少数几对碱基的缺失、插入或置换(点突变:pointmutation),导致遗传性状的改变。1、概念二、细菌的基因突变基因突变(genemutation):染色
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线抗痨药物如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产生多重耐药性,与多个耐药基因突变的逐步累加密切相关。二、细菌的基因突变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线抗痨药物如异烟肼、链霉素、
●
随机发生,不定向
●
稳定(“代代相传”)
●
自发突变频率为10-10~10-6
●
可诱发性:野生株、突变株
●
仅对1种或2种相类似的药物耐药2、特点二、细菌的基因突变●随机发生,不定向
●稳定(“代●
耐药性突变:耐药菌产生
●
毒力突变:疫苗研制、新现传染病
●
营养缺陷体突变:新药诱变作用检测
●高产突变:抗生素等药品
●抗原性突变:逃逸免疫机制3、突变现象及其应用二、细菌的基因突变●耐药性突变:耐药菌产生
●毒力突变:疫苗研制、新现日本曾发生过一次细菌性痢疾暴发流行。从病人粪便中分离到大量的痢疾杆菌敏感株和耐药株(同时耐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磺胺类),且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有完全相同的多重耐药性。多重耐药性传播迅速。耐药菌在传代、保藏过程中可自发失去耐药性。
能否用基因突变解释以上现象?二、细菌的基因突变日本曾发生过一次细菌性痢疾暴发流行。从病人粪便中分离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细菌的基因突变
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
四、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
五、微生物基因组学细菌的遗传与变异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细菌的基因突变
三、细菌的基因转
供体菌(donor)将遗传物质转移至受体菌(recipient),使后者获得新的生物学性状,称为基因转移(genetransfer)。1、基因转移的概念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供体菌(donor)将遗传物质转移至受体菌(reci2、基因转移的元件●
质粒●
转座子●
温和噬菌体(temperatephage)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2、基因转移的元件●质粒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
●
接合(conjugation)
●
转化(transformation)
●
转导(transduction)
●
转座(transposition)3、基因转移的方式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接合(conjugation)
接合:供体菌通过性菌毛与受体菌直接接触,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转移给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接合:供体菌通过性菌毛与受体菌直接接触,将遗质粒质粒接合转移示意图染色体性菌毛受体菌
(敏感菌)供体菌
(耐药菌)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受体菌
(耐药菌)质粒质粒接合转移示意图染色体性菌毛受体菌
(敏感菌)供体菌
耐药基因:赋予宿主菌一种或多重耐药性耐药传递基因:编码性菌毛,决定自主复制与接合转移耐药性
(R)质粒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耐药基因:赋予宿主菌一种或多重耐药性耐药传递基因:编码性菌毛R质粒主要以接合方式从耐药菌传递给敏感菌,使后者变为耐药菌,得以生存。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R质粒在同一种属或不同种属细菌之间传递,造成耐药性的广泛传播,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R质粒主要以接合方式从耐药菌传递给敏感菌,日本曾发生过一次细菌性痢疾暴发流行。从病人粪便中分离到大量的痢疾杆菌敏感株和耐药株(耐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磺胺类),且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有完全相同的多重耐药性。多重耐药性传播迅速。耐药菌在传代、保藏过程中可自发失去耐药性。用多重耐药质粒转移可合理解释。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日本曾发生过一次细菌性痢疾暴发流行。从病人粪Griffith肺炎链球菌感染小鼠实验(1928)无荚膜活菌有荚膜活菌有荚膜死菌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Griffith肺炎链球菌感染小鼠实验(1928)无荚膜活菌有荚膜的活菌?
如何证实?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有荚膜的活菌?
如何证实?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Griffith认为,活的无荚膜肺炎链球菌(R菌)从死的有荚膜肺炎链球菌(S)中获得某种物质,而能产生荚膜,这一现象称之为转化。引起转化现象的物质称为转化因子。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1、转化因子是DNA还是蛋白质?
2、如何证实你的推测?Griffith认为,活的无荚膜肺炎链球菌(1944年,
Avery研究揭示,转化因子的本质是DNA,即遗传物质是DNA。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悲催原因:DNA在结构上似乎不像蛋白质那样变化多端,具有个性,很难设想可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Avery过于谨慎,在论文中只愿意说“DNA或许是转化因子的基本单位”。
鉴于对Avery理论抱有怀疑,诺贝尔奖评委会认为推迟发奖更合适。1952年,当对Avery成就的争议平息、准备授奖时,Avery已撒手人寰。1944年,Avery研究揭示,转化因子
●
接合(conjugation)
●
转化(transformation)
●
转导(transduction)
●
转座(transposition)基因转移的方式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接合(conjugation)
转化:受体菌从周围环境中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并整合入受体菌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
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荚膜基因转化:受体菌从周围环境中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转化条件:●
供体菌DNA片段的大小:10~20kb
●
供体DNA性质:同源性高的、未变性的双链DNA;质粒DNA。
●
受体菌:处于“感受态”
(competence)状态,可采
用CaCl2诱导法、电穿孔法。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转化条件: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
莱德伯格(J.Lederberg)立志成为一名内科医生,进入哥伦比亚医学院学习了2年。1946年暑假,莱德伯格进入耶鲁大学微生物学家塔特姆(EL.Tatum)实验室学习,对细菌遗传学十分入迷。假期结束后,他不再回医学院,
而留下给塔特姆作实验室助理。“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
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老子)
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莱德伯格(J.Le原养型菌落产生原因?如何证实?①基因突变?②接合?
③转化?接种至基础培养基Met+His+Phe+Trp+,产生频率为1×10-5Met-His-Phe+Trp+Met+His+Phe-Trp-营养缺陷型细菌原养型菌落产生原因?①基因突变?②接合?
③转化?接种至基础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不需细菌之间接触,排除接合;一种比细菌更小的生物将菌株(左)遗传物质转移给菌株(右)。Met-His-Phe+Trp+Met+His+Phe-Trp-Met+His+Phe+Trp+↓加入DNA酶(+)不受DNA酶干扰,排除转化。加热杀死细菌(-)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不需细菌之间接触,排除
●
接合(conjugation)
●
转化(transformation)
●
转导(transduction)
●
转座(transposition)基因转移的方式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接合(conjugation)
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DNA片段转移到受体菌内,经基因重组,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学性状。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1)转导的概念
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DNA片段转移到受体●是感染细菌、放线菌等的病毒。
●分为头部和尾部。头部由核心(核酸)
和衣壳(蛋白质)构成。
●必须寄生在活的易感宿主菌体内,依靠尾部牢
牢吸附宿主菌。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2)噬菌体(phage)●是感染细菌、放线菌等的病毒。
●分为头(3)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结局
●
烈(毒)性噬菌体(virulentphage):噬菌体在宿主菌内复制增殖,产生大量子代噬菌体,最终裂解细
菌,建立溶菌周期。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3)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结局●烈(毒)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
●温和噬菌体(temperatephage):感染宿主菌后,其核酸整合到宿主菌基因组中,与宿主菌DNA一起复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至子代细菌(“和平相处”)。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4)转导的机制
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4)转导的机制在子代噬菌体组装时,可能会发生错误(1次/105~107),误将大小合适的供体菌DNA片段装入噬菌体头部,
成为“假噬菌体”。
假噬菌体在子代噬菌体组装时,可能会发生错误(1次/1当“假噬菌体”再度感染受体菌时,可将供体菌DNA带入受体菌,发生基因重组。完全转导与流产转导普遍性转导、局限性转导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假噬菌体供体菌DNA受体菌当“假噬菌体”再度感染受体菌时,可将供体菌D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Met-His-Phe+Trp+Met+His+Phe-Trp-Met+His+Phe+Trp+↓温和噬菌体将Phe、Trp合成酶基因在细菌之间发生转移。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Met-His-Phe+Trp+Met●用于某些细菌(如鼠疫杆菌、霍乱弧
菌)的鉴定和分型
●耐药菌感染的治疗
●分子生物学研究工具
●遗传工程:噬菌体展示
技术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5)噬菌体的应用●用于某些细菌(如鼠疫杆菌、霍乱弧
●
接合(conjugation)
●
转化(transformation)
●
转导(transduction)
●
转座(transposition)基因转移的方式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接合(conjugation)
4、转座(transposition)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
转座子在质粒之间或质粒与染色体之间的自行转移现象。4、转座(transposition)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转座子能在2个没有任何同源性的基因组之间转座(即插入到某一基因),引起一系列遗传效应。
●
引起插入基因失活,产生基因突变●在插入部位引入一个或多个新的基因
(如耐药基因)
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转座子能在2个没有任何同源性的基因组之间转座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细菌的基因突变
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
四、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
五、微生物基因组学细菌的遗传与变异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细菌的基因突变
三、细菌的基因转五、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五、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五、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获得目的基因:PCR五、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获得目的基因:PCR五、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构建重组质粒: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双酶切、PCR扩增
和测序鉴定五、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构建重组质粒:限制性核酸内切
◆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原核(大肠杆菌)或真核表达系统(酵母菌)中,构建“基因工程菌株”。五、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大量培养,诱导表达目的基因,获得目的蛋白,生产药物(如抗生素、胰岛素、干扰素)、疫苗(乙肝疫苗)等。◆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原核(大肠杆菌)或
◆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原核(大肠杆菌)或真核表达系统(酵母菌)中,构建“基因工程菌株”。五、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大量培养,诱导表达目的基因,获得目的蛋白,生产药物(如抗生素、胰岛素、干扰素)、疫苗(乙肝疫苗)等。◆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原核(大肠杆菌)或五、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超级细菌或基因工程菌”,用于环境保护等。五、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高效表达幽门螺杆菌黏附素的嗜酸乳杆菌菌株的构建及其免疫保护机制的研究五、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高效表达幽门螺杆菌黏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致病菌,并与胃腺癌和胃部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五、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我国人口Hp感染率为70%。目前主要采用抗生素疗法(三联药物),但疗效不甚理想,易复发。疫苗被认为是控制Hp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五、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我国人口Hp感染率为70%。目前主要采用抗生鉴于幽门螺杆菌经黏膜途径入侵,定植于胃与十二指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黏膜免疫(SIgA)在抗感染免疫中起有重要作用。五、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构建高效表达幽门螺杆菌保护性抗原-黏附素的嗜酸乳酸菌菌株,作为活载体疫苗,以口服方式免疫,嗜酸乳杆菌分泌黏附
素,诱发有效的局部黏膜,保
护机体抵抗感染。鉴于幽门螺杆菌经黏膜途径入侵,定植于胃与十二谢谢!谢谢!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
“我命在我,不在于天”(庄子)“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经》“我命在我,不在于天”
细菌:一直被用做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规律的实验材料。
●细菌个体微小
●遗传物质较为简单
●易于人工培养
●繁殖速度快
●突变型容易识别和检出细菌:一直被用做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规律的实验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细菌的基因突变
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
四、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
五、微生物基因组学细菌的遗传与变异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细菌的基因突变
三、细菌的基因转1、染色体(chromosome)细菌染色体是一个裸露的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分子,有核蛋白,缺乏组蛋白,无核膜包裹。
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1、染色体(chromosome)细菌染色体细菌基因组结构的主要特征(1)遗传信息是连续的,不含内含子。很少有重复序列。(2)通常,编码相关功能的基因高度集中,组成操纵子(operon)结构,自一个启动子开始转录成多基因的mRNA分子,翻译成多种功能相关的蛋白质。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细菌基因组结构的主要特征(1)遗传信息是连续的,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乳糖操纵子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乳糖操纵子2、质粒(plasmid)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大多由闭合环状双链DNA组成。2、质粒(plasmid)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质粒DNA的特征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所携带的基因赋予宿主菌某些生物学
性状(如F质粒、R质粒、毒力质粒、
代谢质粒),增加细菌的存活机会。●非生存所必需,可自行丢失或消除。●可在细菌之间转移。●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质粒DNA的特征一、细菌遗传的3、转座子(transposon)B.McClintock一生未婚,却对玉米情有独钟,发现“会跳舞”(在染色体上移动)的基因,于1938年提出“转座因子”理论。因与传统的遗传学观念背道而驰,成了孤家寡人。DNA双螺旋和乳糖操纵子获诺贝尔奖后,仍将B.McClintock理
论视为另类。这一超越时代的理论直
到1983年才被承认,81岁高龄的她荣
获诺贝尔奖,真正成为基因调控理论
的先驱。(Mendel、Morgan)
3、转座子(transposon)B.M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转座子:是可移动的DNA片段,可在质粒与质粒之间或质粒与染色体之间随机转移,故称为“跳跃基因”(jumpinggene)。转座子不能自我复制。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转座子:是可移动的DN转座子的结构特点
●2个末端反向重复序列:能为整合酶所识别,与插入功能有关。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转座子的结构特点●2个末端反向重复序列:能为整合酶
●中心序列:具有转座酶基因,且常携带细菌毒素基因、耐药基因等。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肠球菌万古霉素耐药基因●中心序列:具有转座酶基因,且常携带细菌毒素基因、耐当转座子插入到某一基因中,可能会产生什么遗传学效应?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当转座子插入到某一基因中,可能会产生什么遗传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细菌的基因突变
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
四、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
五、微生物基因组学细菌的遗传与变异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细菌的基因突变
三、细菌的基因转基因突变(genemutation):染色体基因发生突然而稳定的结构改变,包括一对或少数几对碱基的缺失、插入或置换(点突变:pointmutation),导致遗传性状的改变。1、概念二、细菌的基因突变基因突变(genemutation):染色
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线抗痨药物如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产生多重耐药性,与多个耐药基因突变的逐步累加密切相关。二、细菌的基因突变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线抗痨药物如异烟肼、链霉素、
●
随机发生,不定向
●
稳定(“代代相传”)
●
自发突变频率为10-10~10-6
●
可诱发性:野生株、突变株
●
仅对1种或2种相类似的药物耐药2、特点二、细菌的基因突变●随机发生,不定向
●稳定(“代●
耐药性突变:耐药菌产生
●
毒力突变:疫苗研制、新现传染病
●
营养缺陷体突变:新药诱变作用检测
●高产突变:抗生素等药品
●抗原性突变:逃逸免疫机制3、突变现象及其应用二、细菌的基因突变●耐药性突变:耐药菌产生
●毒力突变:疫苗研制、新现日本曾发生过一次细菌性痢疾暴发流行。从病人粪便中分离到大量的痢疾杆菌敏感株和耐药株(同时耐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磺胺类),且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有完全相同的多重耐药性。多重耐药性传播迅速。耐药菌在传代、保藏过程中可自发失去耐药性。
能否用基因突变解释以上现象?二、细菌的基因突变日本曾发生过一次细菌性痢疾暴发流行。从病人粪便中分离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细菌的基因突变
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
四、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
五、微生物基因组学细菌的遗传与变异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细菌的基因突变
三、细菌的基因转
供体菌(donor)将遗传物质转移至受体菌(recipient),使后者获得新的生物学性状,称为基因转移(genetransfer)。1、基因转移的概念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供体菌(donor)将遗传物质转移至受体菌(reci2、基因转移的元件●
质粒●
转座子●
温和噬菌体(temperatephage)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2、基因转移的元件●质粒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
●
接合(conjugation)
●
转化(transformation)
●
转导(transduction)
●
转座(transposition)3、基因转移的方式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接合(conjugation)
接合:供体菌通过性菌毛与受体菌直接接触,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转移给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接合:供体菌通过性菌毛与受体菌直接接触,将遗质粒质粒接合转移示意图染色体性菌毛受体菌
(敏感菌)供体菌
(耐药菌)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受体菌
(耐药菌)质粒质粒接合转移示意图染色体性菌毛受体菌
(敏感菌)供体菌
耐药基因:赋予宿主菌一种或多重耐药性耐药传递基因:编码性菌毛,决定自主复制与接合转移耐药性
(R)质粒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耐药基因:赋予宿主菌一种或多重耐药性耐药传递基因:编码性菌毛R质粒主要以接合方式从耐药菌传递给敏感菌,使后者变为耐药菌,得以生存。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R质粒在同一种属或不同种属细菌之间传递,造成耐药性的广泛传播,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R质粒主要以接合方式从耐药菌传递给敏感菌,日本曾发生过一次细菌性痢疾暴发流行。从病人粪便中分离到大量的痢疾杆菌敏感株和耐药株(耐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磺胺类),且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有完全相同的多重耐药性。多重耐药性传播迅速。耐药菌在传代、保藏过程中可自发失去耐药性。用多重耐药质粒转移可合理解释。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日本曾发生过一次细菌性痢疾暴发流行。从病人粪Griffith肺炎链球菌感染小鼠实验(1928)无荚膜活菌有荚膜活菌有荚膜死菌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Griffith肺炎链球菌感染小鼠实验(1928)无荚膜活菌有荚膜的活菌?
如何证实?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有荚膜的活菌?
如何证实?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Griffith认为,活的无荚膜肺炎链球菌(R菌)从死的有荚膜肺炎链球菌(S)中获得某种物质,而能产生荚膜,这一现象称之为转化。引起转化现象的物质称为转化因子。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1、转化因子是DNA还是蛋白质?
2、如何证实你的推测?Griffith认为,活的无荚膜肺炎链球菌(1944年,
Avery研究揭示,转化因子的本质是DNA,即遗传物质是DNA。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悲催原因:DNA在结构上似乎不像蛋白质那样变化多端,具有个性,很难设想可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Avery过于谨慎,在论文中只愿意说“DNA或许是转化因子的基本单位”。
鉴于对Avery理论抱有怀疑,诺贝尔奖评委会认为推迟发奖更合适。1952年,当对Avery成就的争议平息、准备授奖时,Avery已撒手人寰。1944年,Avery研究揭示,转化因子
●
接合(conjugation)
●
转化(transformation)
●
转导(transduction)
●
转座(transposition)基因转移的方式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接合(conjugation)
转化:受体菌从周围环境中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并整合入受体菌基因组中,从而获得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
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荚膜基因转化:受体菌从周围环境中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转化条件:●
供体菌DNA片段的大小:10~20kb
●
供体DNA性质:同源性高的、未变性的双链DNA;质粒DNA。
●
受体菌:处于“感受态”
(competence)状态,可采
用CaCl2诱导法、电穿孔法。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转化条件: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
莱德伯格(J.Lederberg)立志成为一名内科医生,进入哥伦比亚医学院学习了2年。1946年暑假,莱德伯格进入耶鲁大学微生物学家塔特姆(EL.Tatum)实验室学习,对细菌遗传学十分入迷。假期结束后,他不再回医学院,
而留下给塔特姆作实验室助理。“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
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老子)
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莱德伯格(J.Le原养型菌落产生原因?如何证实?①基因突变?②接合?
③转化?接种至基础培养基Met+His+Phe+Trp+,产生频率为1×10-5Met-His-Phe+Trp+Met+His+Phe-Trp-营养缺陷型细菌原养型菌落产生原因?①基因突变?②接合?
③转化?接种至基础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不需细菌之间接触,排除接合;一种比细菌更小的生物将菌株(左)遗传物质转移给菌株(右)。Met-His-Phe+Trp+Met+His+Phe-Trp-Met+His+Phe+Trp+↓加入DNA酶(+)不受DNA酶干扰,排除转化。加热杀死细菌(-)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不需细菌之间接触,排除
●
接合(conjugation)
●
转化(transformation)
●
转导(transduction)
●
转座(transposition)基因转移的方式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接合(conjugation)
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DNA片段转移到受体菌内,经基因重组,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学性状。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1)转导的概念
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DNA片段转移到受体●是感染细菌、放线菌等的病毒。
●分为头部和尾部。头部由核心(核酸)
和衣壳(蛋白质)构成。
●必须寄生在活的易感宿主菌体内,依靠尾部牢
牢吸附宿主菌。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2)噬菌体(phage)●是感染细菌、放线菌等的病毒。
●分为头(3)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结局
●
烈(毒)性噬菌体(virulentphage):噬菌体在宿主菌内复制增殖,产生大量子代噬菌体,最终裂解细
菌,建立溶菌周期。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3)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结局●烈(毒)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
●温和噬菌体(temperatephage):感染宿主菌后,其核酸整合到宿主菌基因组中,与宿主菌DNA一起复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至子代细菌(“和平相处”)。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4)转导的机制
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4)转导的机制在子代噬菌体组装时,可能会发生错误(1次/105~107),误将大小合适的供体菌DNA片段装入噬菌体头部,
成为“假噬菌体”。
假噬菌体在子代噬菌体组装时,可能会发生错误(1次/1当“假噬菌体”再度感染受体菌时,可将供体菌DNA带入受体菌,发生基因重组。完全转导与流产转导普遍性转导、局限性转导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假噬菌体供体菌DNA受体菌当“假噬菌体”再度感染受体菌时,可将供体菌D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Met-His-Phe+Trp+Met+His+Phe-Trp-Met+His+Phe+Trp+↓温和噬菌体将Phe、Trp合成酶基因在细菌之间发生转移。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Met-His-Phe+Trp+Met●用于某些细菌(如鼠疫杆菌、霍乱弧
菌)的鉴定和分型
●耐药菌感染的治疗
●分子生物学研究工具
●遗传工程:噬菌体展示
技术三、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5)噬菌体的应用●用于某些细菌(如鼠疫杆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八年级语文上册名篇名句默写
- 最棒的我语言活动
- 建筑给排水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 石河子大学《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工程材料》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数据库原理与应用》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民航服务礼仪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精读《未来简史》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沈阳理工大学《化工原理Z》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电路实验》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混合痔中医护理 方案
- 美国刑法制度
- 慢性病防治和健康生活知识讲座
-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校长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十六讲文明新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0课《吃饭有讲究》精美课件
- 2024-2030全球与中国铂铜合金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 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的发言范文
- 供电企业舆情的预防及处置
- (高清版)WST 433-2023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
- 医院科研合作与成果转化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