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_第1页
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_第2页
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_第3页
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_第4页
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7年高三地理X各地试题单元归类系列二必修一单元二地球上的大气(1)试题搜选:苏鸿归类整理:李月秀一、单项选择读济南市某时段气温和昼长变化示意图,回答。4.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4.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乙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①处气压比②处高甲地比乙地地面气压低C.2.济南市空气质量预报“12日污染指数:4级,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原因最有可能是()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冷空气过境近地面大气出现逆温现象风力大D•城市多高大建筑,空气流动不通畅3.此时我国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齐鲁大地一一赤日炎炎似火烧B.长城内外一一千里冰封,万里雪飘C.江淮平原一一草长莺飞二月天D.太行群山一一霜叶红于二月花关于下图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读右图,回答4—6题: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明显纬向地域分异规律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际变化大图中A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北冰洋④印度洋①③B.②④C.①②D.②③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最有利的自然区条件是A.光照B.水源C.地形D.土壤青藏铁路将于2006年7月1日投入试运营。西安某中学计划组织学生举行“乘火车进拉萨”夏令营活动。据此回答10-12题。同学们乘车经过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B.高寒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布达拉宫每日开放6.5小时,日接待游客量限定在850人以内。其主要原因是交通条件不便B.有利于游客适应高原气候C.旅游环境承载限制D.游客量不足通过这次夏令营活动,同学们要以得到的正确认识是沿途经过3个省级行政区B.沿途经过包兰铁路C.青藏铁路沿线生态环境脆弱D.西藏水资源缺乏右图是"某区域沿回归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播图回答18-20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b山脉由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而成c地处于世界最大的河流流域d所在地形区为东非高原流经e海域的洋流A.流经e海域的洋流A.为西澳大利亚寒流B.C.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D.e海域与f海域的温度(T)、盐度(S)相比A.T>T;S>SB.efefC.TVT;S>SD.efef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洋流由高纬流向低纬T>T;efTeVTf;SVSfSeVSf14.下列有关地球对流层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④空气多作水平运动⑤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①③④B.①②⑤C.②④⑥D.③④⑤③对流运动显著⑥大气中存在电离层—玄—USB15•图3—5所示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③对流运动显著⑥大气中存在电离层—玄—USB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B・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C.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暖短促D・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下图是台风从东南向西北经过珠江三角洲某地时的风速变化示意图,回答20题台风什么时候最接近该地14时B.16时C.19时D.22时图8是以极点为中心的50°纬线圈,图中数字表示经度度数,P、Q之间和MJN之间为陆地。据图回答13-15题。P点附近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南风关于P、Q、M、N四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P、M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Q、N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P地的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N地所属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19.若P点日出与Q点日落时间大体同步,则此时:A.A.淮河进入汛期C.南京昼短夜长从亚丁湾到科伦坡的船只顺风顺水读图10,回答18—20题图中河流的流向为A.东北流向西南东南流向西北西北流向东南D.西南流向东北如图中等压线为一闭合等压线的部分,则图示地区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大部分地区天气晴朗可能有台风应该是亚洲高压中心若此图所示为我国某地区,则关于图中河流叙述正确的是A.此时正处于汛期径流季节变化大结冰期可能长达半年为两岸的甜菜种植提供灌溉水源图1纵坐标表示数值大小,横坐标表示纬度,回答11图1纵坐标表示数值大小,横坐标表示纬度,回答11〜13题。23.该图表达的是A.年太阳辐射量的纬度分布C.大洋盐度的纬度分布大洋气温年较差的纬度分布D.年平均气温的纬度分布24.造成甲、乙两处数值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径流注入量不同B.太阳高度角度不同海陆面积不同降雨量不同海陆面积不同降雨量不同C.太阳高度变化小C.太阳高度变化小D.位于河口25.图中最低数值出现在赤道附近,根本原因是该地25.A.云量少B.海洋面积广26、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的四种气候类型依次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27、与图中丁气候类型相同的城市是A.长沙B.宜昌C.太原D.合肥图2是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单位:百万焦耳/平方米.年)图。回答16〜17题。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R可能是2900VR<3000B.3400VR<3500C.3900<C.3900<R<4000D.4400<R<4500导致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副热带高压B.纬度位置导致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副热带高压B.纬度位置C.地形地势D.西南季风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18〜20题。30.图中反映该了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寒冷一温暖一寒冷交替变化B、温暖一寒冷一温暖交替变化C、暖干一暖湿一暖干交替变化D、湿冷一干冷一湿冷交替变化引起其气候周期变化的因子最可能是A、人类不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B、黄赤交角的变化C、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D、人类不断破坏森林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A、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C、海平面下降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33、妮妮来自天空,是一只展翅飞翔的燕子,其造型创意来自北京传统的沙燕风筝,代表田径运动,代表奥运五环中的黄色一环。北京地区近几年经常遭受沙尘暴袭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北京地区的沙尘暴沙源多数为北京当地扬沙②我国在“三北〃地区建设防护林以及和蒙古联合治理沙漠化有利于北京大气环境的改善③北京沙尘暴多发季节是秋冬季节④沙尘暴对于全球有百害而无一利⑤造成北京地区沙尘暴的动力因素主要是西北季风⑥如果北京地区在春季出现强烈的对流天气也可能造成就地扬沙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⑤⑥D、①③⑤⑥图6为“世界水稻种植区北界分布图",读图完成18-19题。34.确定水稻种植区北界的主要依据是A.地形B.A.地形B.热量C.降水D.土壤35.非洲大陆北部位于水稻种植区,但水稻种植很少,其最主要原因是A.当地居民没有种植水稻的经验B.稻米不是当地居民喜爱的食粮C.完全没有种植水稻的地形条件D.有种植水稻的光热条件,但降水少,不利于水稻生图3是“岩石风化与气候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0-12题。36.化学风化最强烈的地区是:A.甲B.乙C.丙D.丁37.化学风化最强烈地区的气候特征是高温少雨高温多雨3000年降水灵年均逞2000-1000-536.化学风化最强烈的地区是:A.甲B.乙C.丙D.丁37.化学风化最强烈地区的气候特征是高温少雨高温多雨3000年降水灵年均逞2000-1000-522015基石低温多雨低温少雨38.岩石风化程度与气温、降水量的关系是岩石风化程度与年均温呈正相关岩石风化程度与年均温呈负相关C.岩石风化程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D.岩石风化程度与年降水量呈负相关图4中a、b、c表示"北半球某区域一月份平均气温的等温面(理想模式)”,读图完成13-15题。深度高摩(釆)1500图3乂乙-\100Q1500水平距离(千米)甲、乙、丙三处,气温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序为:主4A.甲、乙、丙B.甲、丙、乙C.丙、乙、甲D.丙、甲、乙关于图中各点地球自转速度的比较,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四点的角速度相等B.甲点的角速度比丁点大C.乙点的线速度比丙点大D.甲点的线速度一定比乙点小若甲、乙位于同一纬线上,且一处位于海洋,另一处位于陆地,则:A.甲地位于陆地,乙地位于海洋C•水平方向上气流从甲地吹向乙地42.同一经纬度A.甲地位于陆地,乙地位于海洋C•水平方向上气流从甲地吹向乙地42.同一经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A.气压低C.到达的太阳辐射少B.D.B.D甲、乙两地温差大于5°C甲地气压低于乙地气压空气稀薄到达的地面辐射少43.200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在长征胜利时,毛泽东写下了著名诗篇《长征》,其中有“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的诗句。从地理学

的角度看,“暖、寒、雪”可理解为:从金沙江到四川的岷山()日照时间渐短,雨雪天气增多先后跨越热带、温带、寒带44.45.是地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显著途径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读图1044.45.是地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显著途径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读图10回答23-24题。若Y轴表示月平均气温,则a、b可能分别表示A、a地为平原,b地为邻近的山地B、a地为绿化地,b地为邻近的裸地C、a地为热带,b地为温带D、a地为海洋,b地为内陆若Y轴表示河流的径流量,且a、b表示不同年代,则其变化的原因可能图10A、修建了水库B、疏通了航线C、加固了防洪大堤D、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图11图11读图11(甲图中谷地水流自西向东),回答25-26题。二、双选:我国各地的雨季、汛期开始和结束的迟早主要是由夏季风的进退决定的。一般来说,夏季风弱则A.南方雨季短,易形成旱灾B.北方雨季长,易形成洪涝C.南方雨季长,易形成洪涝D.北方雨季短,易形成旱灾下图是四地区1月、7月气温和7月及全年降水分配图,读图回答24〜25题。■2000^25气20—

温15———一1025气20—

温15———一10*1月气逼P&月气溫」■丁月降水P逐全年降水4与图中四地气候类型相符的城市可能是A.甲是莫斯科B.乙是伦敦C.丙是巴西利亚D.丁是开普敦3.从气候因素考虑,四地中最适宜发展乳畜业和水稻种植业的是A.甲地适宜发展乳畜业B.乙地适宜发展乳畜业C.丙地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D.丁地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A.PB.QC.MD.N5.当P点气压长期控制我国时,下列关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黄土高原上多暴雨,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华北平原上的农民正在收割小麦我国北方地区多风沙天气黄河流域有凌汛发生读下图,回答28〜30题

6.20世纪60年代后A、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持续增加B、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增加了5倍C、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D、我国气温超越了历史最高水平7、与三幅图示信息相吻合的结论是A、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寒冷期B、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C、近五千年来,我国气温波动值在2度以内D、近三十年来,大气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与气温变化趋势大体相近7、近年来,与(a)、(b)图示信息有关的地理现象有A、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加重B、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C、大气层频发强磁暴D、格陵兰岛冰盖面积减小读右图,回答22—24题。8.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图,则()甲处受热膨胀上升B.甲处多锋面雨C.丁处冷缩下沉D.乙处气流辐散若此图为北印度洋的大洋环流图,则()A.加尔各答吹东北风B.开普敦进入多雨季节C.我国河流普遍处于汛期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南突出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影响有使所经过的海区的水温低于多年平均值扰乱了常规海流模式,使秘鲁渔业严重受损改变了大气的热量的输送常态,使得气候变得异常使全球的降水总量增加,形成洪涝灾害11.下列地区中,大气对流运动显著的是A.低纬度地区A.低纬度地区C.寒流经过的地区B•高纬度地区D.夏季的青藏高原读生态学家研究气候对植被的影响时绘制的《生态气候图》。根据《a地气候类型示意图》上所作的说明,分析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带的b、c两地的气候类型示意图并回答21—22题。气餐变化曲检202H天504040助PV—4—245S10i』巒Q无摊网皿丼它晖土檸%■卑平均畴水*71L金J.Omn|^H(X:)40亠亠八302010.【气超亚化齟i!\a團44—甘均■衣比取下帕时期年平却F忍年甲均犀水量14JC723rrm月均降水大壬KJCbm降水*'tnni}100年吃吒猊年平均降木*1乱化1400.7nm1興月沟諾却辽100沪^jfl砸刪IMlI,IIII1:Il12.从充分利用当地农业气候资源、取得农作物生产的最佳社会经济效益角度考虑,b、c两地合理的农业种植制度是A・b地为一年三熟,双季稻加冬作油菜B・b地为一年二熟,小麦复种花生或棉花c地为一年二熟,冬小麦复种玉米或谷子D・c地为一年二熟,春小麦、玉米与大豆隔年轮作13•能够减轻c地农业气象灾害的有效措施是A・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B.跨流域调水来抵御伏旱C・修建水库来防洪抗旱D•超釆地下水来缓解春旱14・甲、乙两图中,处于相同位置的点是()甲乙圈专A・①和bB・②和a15・两图中受暖气团控制的点是()A・④和aB・③和dC・③和cD・④和dC・①和dD・④和c16.一气团从一山峰的西坡流向东坡如图所示、在经过甲、乙海拔相同的两地A.水汽含量甲地〉乙地氏气温甲地=乙地水汽含量甲地〈乙地气温甲地〈乙地三、综合题1.读图10-101.读图10-10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回答图10-10(1)图中A、B两地都位于31.5°N纬线上,A处为气候类型,B处为气候类型。2)A、B两地沿海地区盐度较低的是地,原因是(3)图中等温线分布的两大特点是:气温从递减,海上等温线向凸出。该季节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是,它是南下时形成的。(4)此时6个月后,下列两地的气候特点分别为:A地,B地。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2)A有大量径流(淡水)注入,稀释海水(3)(3)低纬向高纬高纬(北)寒潮1L__七:冷空气(4)高温多雨炎热干燥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2005年10月12日7点28分的空间天气预报:太阳风暴活动背景平静,地球磁层扰动较小。空间天气预报指的是90公里以上外太空的天气预报。空间天气主要是监测太阳耀斑和高能粒子暴。材料二:2005年10月12日9时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顺利成功发射,在距地面约343千米高度约飞行77圈,于10月17日4时33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顺利着陆,圆满完成太空之旅。此次执行任务的全球海上测控通信网,由4艘远望号测量船构成。其分布位置如下图。A.纬度较低,地球自转偏向力小B.位于非季风区,降水少晴天多C.人口稀少,交通较便利D.符合国防安全需要⑵飞船选择在图中B处着陆的原因是()(多项选择)(2分)A.地处低纬B.地表开阔平坦C.大气层薄D.干燥少雨E.人口密度小⑶神舟六号在升空过程中会经过的大气分层依有;(2分)位于三大洋的四艘“远望”航天测量船,与北京时间相差最大的;(1分)⑷材料中的空间天气会有哪些变化?并对地球产生什么影响?(4分)⑸南半球三艘测量船为什么都选择南纬30°附近,而不选择南纬40—60°海域广阔的位置?(2分)⑴A(1分)⑵BDE(2分)⑶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远望二号(2分)⑷空间天气主要指太阳活动变化,出现太阳黑子、耀斑和太阳风等现象(1分)对地球的影响有:干扰地球大气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与天气、气候有一定相关性等(3分)。⑸纬度太高,西风强盛,海况不好,对测控反而不利。(2分)3.读世界局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40°40°40c&00500400300200100140c&0050040030020010014T10月降水量□(1)比较A、B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4分)(2)比较图中C、D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分析其形成原因(4分)(3)从C到D地的航线多选择沿较高纬度航行,简述其理由(2分)(4)简要说明①、②两地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2分)(5)运用板块构造理论,比较图示海域东西两侧地质活动和地形特征的异同点(2分)(1)B地降水量多于A地A地位于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影响时间短,主要受来自大陆内部的干燥气流(冬季风)的影响;沿岸寒流经过。B地位于北美西海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地形为高大山地和高原,对湿润气流的抬升作用明显;沿岸有暖流经过。C地受季风环流控制,且四面环海,降水丰富,集中夏秋季节;D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顺北太平洋暖流航行,速度较快;基本沿大圆的劣弧,航程较短。(4丿①地为寒、暖流交汇区,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②地为上升流海区,海水上泛,饵料比较丰富。C、D两地区均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C地形成岛弧一海4.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变化趋势如图20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0分)按A预案,全球自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10年将升高约°C;至2100年,按B预案和C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A预案分别低—C和—C。(3分)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3分)简述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2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全球变暖需遵循的最主要原则是什么?为什么?(2分)0.30〜0.321.1〜1.51.6〜2(3分)

⑵(3分)[7蘸I、*/天然气广眨取代煤一1⑵(3分)両藝「維持能源滴费给构的应很^~fcwfep寸可再圭能源取代辰石冰天播乓蓉(3)海平面上升,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2分)(4)共同性原则。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或跨国界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2分)5.读“我国某地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图中①地与②地相比,气温较高的是地,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2)图中108°E,30°N附近的气候类型是。(3)图示区域容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有、。(至少写出两种)(4)描述104°E经线以西等温线的走向及其原因。(1)①地⑵地虽然纬度比①地低,但地势较高。(2)亚热带季风气候(3)地震滑坡泥石流(4)大致南北方向延伸受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的影响。6.图5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图6、图7依次表示1464-1913年华北地区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和逐年统计次数。回答下列问题。(1)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盆地、盆地。(2)西北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高原和平原。TOC\o"1-5"\h\z(3)说明图5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4)指出图6所示的沙尘暴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自然原因。(5)在图7显示的450年间,沙尘暴发生次数的变化呈现出规律。在明王朝灭亡时,沙尘暴约发生了次。(1)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2)准噶尔盆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3)干旱、半干旱(缺水),沙漠(荒漠和黄土)广布,植被稀疏(4)沙尘暴主要集中在(冬末和)春季(2、3、4、5月)。(地表)增温快、表土(地表)疏松(和植被稀疏),降水少,大风天气较多(5)(一定的)周期性(起伏、节律、震荡、波动等)127.根据图中地理信息,回答问题:(1)请比较A图所示区域东部与西部气温差异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区域气温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东部西部(2)A图所示区域类似这种气温分布规律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事象还有哪些?请列举两例(3)在方框中填写B国①、②两区域植被类型的名称,以及沿20°S纬线植被类型变化形成的主要因素。(4)写出A图中所示农业地域类型在B国的主要分布地区.(1)区域气温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东部西部气温比东部高地势高(山地为主);北极寒冷气流受山地阻挡而集聚;深居内陆,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冬季降温幅度大等。西部地处西风带,受大西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气候的大陆性较东部弱);地势低平(平原地形、地形向大西洋敞开)等。(2)气温年较差;河流的结冰期;1月海平面气压等。3)(4)东南部;西南部。8、读右图分析回答问题:(9分)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B气压是原来成带状分布的被A气压切割成块状而残存在大洋上。(2分)此时,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2分)A、轮船从大西洋经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顺风顺水B、北印度洋大洋环流呈现顺时针方向流动。c、东亚大部分地区此时寒冷、少雨。D、此时长江入海口处的盐度达全年最小值。经过若干时间后,当亚欧大陆的大部分地区被A气压相反的气压控制时,D地区盛行—(1分)风,其成因是。(4分)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2)AC;(3)西南季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也是形成原因之一。材料:据统计,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中国发生较大水灾1029次,旱灾1056次,旱灾的发生频率比水灾有过之无不及。解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全国农业,特别是北方地区农业干旱缺水状况更为严重。20世纪70年代全国农田受旱面积1133~-公顷,到90年代增加到2067万公顷,20年间翻了一番还多,干旱缺水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比水灾更为严重。9、分析材料回答:(10分)(1)分析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自然原因。(4分)(2)干旱缺水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供给的主要制约因素。试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受旱面积大规模扩大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6分)(1)东部地区季风气候显著,降水的季节交化和年际交化都较大,夏季风的强弱、迟早都会造成水旱灾害,(3分)另外,西北内陆地区深受大陆影响,降水较少,易造成干旱。(2分)(2)降水量减少、人口增多、大耗水工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消费量剧增、

浪费水资源和水污染严重等(3分)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2分)10.图10是“我国四地全年水分盈亏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毫米)=10.图10是“我国四地全年水分盈亏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毫米)=二月,其主要原因是.水拶-盈余最多「的时间-是.、Z;’一200,⑴若图中四d分别对应的城⑵南京是疋w西藏水分盈余最多的时间是(4分)小⑶从水分盈亏的角度,分析a地所在区域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4分)c、的水分盈亏状况,则a、b、。(4分)月;其主要原因图10⑷以d地所在区域为例,从陆地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其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5分)(1)广州、南京、拉萨、阿克苏(4分)(2)6(1分)受锋面雨带影响,南京处于梅雨季节(1分)7(1分)受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1分)(3)有利条件:水分盈余量大,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2分)不利条件:有些月份因水分盈余量过大,易造成洪涝灾害。(2分)(4)深居内陆,降水量少,气候干旱,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