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中考集训:12说理题物理化学生物分类型汇编(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fbc450b63340b77a5f1cacac4821fa4/7fbc450b63340b77a5f1cacac4821fa41.gif)
![浙教版科学中考集训:12说理题物理化学生物分类型汇编(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fbc450b63340b77a5f1cacac4821fa4/7fbc450b63340b77a5f1cacac4821fa42.gif)
![浙教版科学中考集训:12说理题物理化学生物分类型汇编(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fbc450b63340b77a5f1cacac4821fa4/7fbc450b63340b77a5f1cacac4821fa43.gif)
![浙教版科学中考集训:12说理题物理化学生物分类型汇编(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fbc450b63340b77a5f1cacac4821fa4/7fbc450b63340b77a5f1cacac4821fa44.gif)
![浙教版科学中考集训:12说理题物理化学生物分类型汇编(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fbc450b63340b77a5f1cacac4821fa4/7fbc450b63340b77a5f1cacac4821fa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特训12说理题物理化学生物汇编♦♦♦♦♦♦重难考点清单♦♦♦♦♦♦运用科学原理与因果关系,体现一定逻辑顺序,来阐述、解释某一科学问题或科学现象的综合性试题,般通过以下顺序解题:1、找出题中现象2、与现象有关的原理3、与哪些知识点相关(文字论述、公式或者方程式等)重难点习题集训*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关于蜡烛的燃烧,甲、乙两位同学各抒己见。甲说:“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因为它有新的物质生成。”乙说:“蜡烛燃烧是物理变化,因为蜡烛燃烧时蜡要熔化、升华。”那么你的观点呢?请给出合理解释。【答案】两人说法均不对。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是化学变化,而蜡受热熔化和升华是物理变化。2、据报道:2001年1月5日,阴天,气温为—15C。在新疆罗布泊沙漠的沙丘上覆盖着约 5〜10厘米厚的积雪,然而过了约20分钟后雪不见了,脚下却是干爽的沙地。这一现象令在场的科学考察队员瞠目。请你用所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1)请提出你的看法,雪为什么不见了?(2)简单解释你提出的看法。【答案】(1)雪升华变成水蒸气了。(2)物质不可能凭空消失,只可能存在状态的转化,在一15C的环境中,雪不具备熔化的条件,且雪不见后沙地仍然干爽,故推测雪是升华后变成了水蒸气。.某实验室有一架托盘天平,带有一盒祛码,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已无法旋动,其他均保持完好,天平的等臂性没有改变。将它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横梁的平衡时,指针总偏向分度盘的左端,调换左、右两盘的位置也无法改变这种情况。请你用这架天平,测出一个小金属块的质量。要求简述测量过程,表达出测量结果。(可以选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答案】方法一: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在天平的右盘加些小物体(如小铁钉等),使天平横梁平衡;然后把待测金属块放在天平的左盘上, 在天平右盘中用镣子加法码, 并调节称量标尺上的游码,直到天平重新平衡,右盘中祛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就是此待测金属块的质量。方法二:将游码向右移动,直到指针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使横梁平衡。记下此时游码的示数值 mi,然后把待测金属块放在左盘中,并在右盘中加减祛码及调节游码,直至天平重新平衡读出此时右盘中祛码的质量m及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m2,则金属块的质量m金=01+m2-mi。.钾肥有促进植物生长、增强其抗虫害和抗倒的能力。常见的钾肥有硫酸钾( &SO)、氯化钾(KCl)。它们的外观相似,有关资料如表所示。项目硫酸钾(K2SQ)氯化钾(KCl)色态白色固体白色固体密度32.669/cm31.989/cm溶解性易溶于水,室温卜在水中溶解较慢易溶于水,室温卜在水中溶解较快熔点1067C770C与氯化银(BaCI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无反应① ②。(1)根据表,请你写出关于硫酸钾的两个物理性质:(2)这两种化肥的鉴别方法可以是:【答案】(1)①白色固体;②密度为2.66g/cm3(其他答案合理均可)(2)在氯化钢溶液中分别加人硫酸钾和氯化钾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钾,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钾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和应用。物理性质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熔沸点、硬度、密度等,因此硫酸钾的物理性质有白色固体、 密度为2.66g/cm3、沸点为067C、易溶于水等。硫酸钾和氯化钾可根据它们与氯化钢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不同现象来鉴别。5、在一个大型平底烧瓶湿润的泥沙中插上几枝新鲜的枝条和一支盛有适量 NaOH溶液的试管,烧瓶口紧包一个气球,使烧瓶悬浮在玻璃缸中某一位置(如右图)。自然环境下持续观察,最终可以发现烧瓶的浮沉情况怎样?请解释其中的原因。【解析】此题涉及的知识有:①物体的浮沉条件,浸没时浮力大于重力,物体上浮,浸没时浮力小于重力,物体下沉。②植物的呼吸作用,其表达式为 C6H2C6+6Q酶6CO+6H2。,该反应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③植物的光合作用,其表达式为 6CC+6H2。光叶绿体C6H2O6+6Q,该反应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④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2NaCH+CC=Na2CC+H2O。TOC\o"1-5"\h\z⑤气体压强与气体质量的关系,质量减小,压强减小(知识点每写对一点给 1分)最终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烧瓶下沉并沉于缸底( 2分)。其原因是:①烧瓶口紧包一个气球,使烧瓶悬浮在玻璃缸中某一位置,表明烧瓶与外界环境隔绝且本身含有一定量的气体,此时浮力等于重力( 1分);
②新鲜枝条在自然状态下应同时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耗了烧瓶内存留的 。和光合作用产生的O2(1分);而呼吸作用产生CO又被试管中的NaOH§液吸收(1分);③一段时间后,烧瓶内气体质量减少,气压变小气球变瘪,烧瓶及气球受到的浮力减小( 1分),由于质量守恒,烧瓶及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最终由于浮力小于重力而使烧瓶下沉至缸底( 1分)6、体温恒定使哺乳动物对环境有较强适应能力。某科研小组对12只某种哺乳动物,在不同环境温度下静止状态(非运动、非进食)时的代谢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如图。根据图像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该哺乳动物静止代谢率会随环境温度变化呈现如图波动。(已知:该哺乳动物的体温调节机理与人体类似;动物的代谢率以每小时单位质量的耗氧量来表示,代谢率越高呼吸作用越旺盛)765765432L0静止代谢率【答案】①环境温度变化影响哺乳动物的散热速度和方式,为保持体温恒定,哺乳动物可通过调节代谢率以改变产热;②当环境温度低于28c时,温度越低,散热越快,该哺乳动物以提高代谢率, 增强呼吸作用,来增加产热;③当环境温度在28~35C时,体表温度与环境温度较接近,通过其他方式调节散热速度即可维持体温恒定,因此产热少且稳定,代谢率低且基本不变;④当环境温度高于35C(即高于体表温度)后,温度越高,汗液蒸发散热加剧,生命活动旺盛,耗氧增加,代谢加快;因代谢加快所增加的产热少于汗液散热,因此总产热与总散热依然能保持平衡。.有一瓶敞口放置在空气的氢氧化钠固体, 如何检验它是否已经部分变质?请写出具体的检验步骤及结论。【答案】将部分固体溶解,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 CaC2(或BaC2或Ca(NQ”或Ba(NO3)2),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若有,则已变质,反之则无;若有沉淀,静置,取上层澄清液体,加入无色酚酗:(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若变红色,则原固体部分变质,若不变色,则原固体已经完全变质。.小明在化学晚会上观看了瓶吞鸡蛋”的魔术(如下图1),看到鸡蛋被吞进瓶内。小明思考:瓶能吞蛋,能不能吐蛋呢?他进行了如下图 2的实验,他加入的试剂p,结果鸡蛋吐了出来。(1)请判断小明所加试剂p的名称。(2)利用所学知识,解释鸡蛋被吞进瓶内和吐出来的原因。【答案】(1)稀盐酸(或稀硫酸等)(2)要点:①2NaOH+CO2=Na2CO3+H2O;Na2CO3+2HCl=2NaCl+H2O+CQT②大气压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使瓶中压强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压把鸡蛋压入瓶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使瓶内压强高于外界大气压,瓶内气体将鸡蛋吐了出来。【分析】吞蛋或吐蛋其实是利用了瓶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关系,当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气压时,大气压将鸡蛋压进瓶里,当瓶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时,瓶内气压将鸡蛋推出去。图 2是利用试剂P与饱和NaCQ反应产生气体来增大瓶内气压。【解答】(1)要使鸡蛋吐出来必须让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可以让饱和 NaCO3与酸反应产生CO2气体增加瓶内的气压,酸可以是稀盐酸(或稀硫酸)。9.无风的夜晚,在竹子的竹壁上钻孔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在竹壁上钻孔却没有水流出,无论晴朗的白天还是无风的夜晚,将竹子斜剖开(如图),发现竹子内的空心部分都没有水.竹壁中有丰富的导管,竹子的根系非常发达且有很强的吸水能力。为什么无风的夜晚在竹壁上钻孔会有水流出,而晴朗的白天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请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解释。【答案】要点:①根的吸水能力;②水分的运输;③水分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④无风的夜晚与晴朗的白天蒸腾作用强弱的比较;⑤导管中水分的积累。如以下答案即可得5分竹子的根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根吸收的水经导管运输到叶,主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晴朗的白天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快,因此导管中水分积累少;而无风的夜晚,竹子蒸腾作用弱,水分散失慢,根吸收的水在导管中积累多。10、炉火用扇子扇,越扇越旺,蜡烛火焰却一扇就灭,为什么?【答案】燃烧着的可燃物在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时,火焰就会熄灭(燃烧条件的知识点)。用扇子扇火会使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所以,不论是炉火还是蜡烛火焰用扇子扇时,都会降低温度 (条件)不过扇子扇蜡烛火焰时,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会使其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而炉火的着火面积大,热量多,用扇子扇时不能使其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相反,由于空气流通,使氧气供给更充分(条件)。所以,炉火用扇子扇,越扇越旺。蜡烛火焰却一扇就灭(结论)。11.酸、碱和盐溶液都是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阴、阳离子,它们能够在溶液中自由移动,因此电解质溶液能导电。为了研究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的一个实验方案,并测得如下表的数据:(已知:纯水不导电,沉淀在水中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2%3%4%Ca(NQ)2溶液0.09A0.14A0.18ABa(NQ)2溶液0.06A0.09A0.11A(1)分析比较表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出哪些结论? (写2条)(2)小明同学取两烧杯氢氧化钢溶液,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和硫酸溶液。他发现了非常奇怪的现象:虽然两次实验中溶液都出现白色浑浊现象,可是滴加碳酸钠溶液时电流表的示数几乎不变,而滴加硫酸溶液时,电流表的示数逐渐减小,到达一定量时,电流表示数恰好为零。他百思不得其解,你能帮他解释其中原因吗?【答案】(1)同种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溶质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 ;(1分)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时, Ca(NO3)2溶液比Ba(NO3)2溶液易导电。(1分)(2)由于碳酸钠和氢氧化钢反应后水中仍有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故电流表示数几乎不变;(1分)而硫酸和氢氧化钢生成硫酸钢沉淀和水,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减少,故电流表的示数逐渐减小, (1分)当硫酸和氢氧化钢完全反应时,水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故电流表示数恰好为零。 (1分)12、硫酸是常见的酸,也是常用的化工原料.由于浓度不同,浓硫酸与稀硫酸在性质上存在较大差异,如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吸水性和强腐蚀性等.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浓硫酸的某些特性做了如下一些实验.请结合有关实验,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浓硫酸在滤纸上写字, 过后观察,字迹显黑色,这主要是由于浓硫酸具有性,使纸中的纤维素炭化的缘故;在洗气瓶中盛放浓硫酸,除去氢气或氧气中的水分,是利用其 性.(2)探究浓硫酸的吸水性.兴趣小组把98%的硫酸10mL和63.3%的硫酸(用10mL98%的硫酸与10mL水配成)约20mL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大表面皿中,称量、观察、记录、分析.根据室温环境下实验的数据绘成的曲线如图:①稀释浓硫酸时,应将缓缓地注入盛有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②由如图曲线你能得到的实验结论有哪些?(写两点)、.
吸水麻1F的4S吸水麻1F的4S56口艮水时间h【答案】(1)脱水;吸水(2)浓硫酸;水;浓硫酸和一定浓度以上的稀硫酸都具有吸水性;浓硫酸吸水能力比稀硫酸强(吸水速度快、吸水量大)【分析】(1)依据浓硫酸具有的脱水性与吸水性进行分析判断;( 2)①根据浓硫酸的稀释过程的操作要领分析解答;②从曲线观察两种不同的酸的吸水情况的变化趋势分析解答.【解答】解:(1)浓硫酸具有的脱水性与吸水性,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浓硫酸在滤纸上写字,过后观察,字迹显黑色是因为其脱水性导致的纸张炭化,而除去氢气或氧气中的水分,是利用其吸水性,起到干燥剂的作用;(2)①浓硫酸的稀释时应酸入水并不断搅拌使溶解时产生的热量尽快散失; ②从曲线观察两种不同的酸的吸水情况的变化可知:浓硫酸和一定浓度以上的稀硫酸都具有吸水性;浓硫酸吸水能力比稀硫酸强(吸水速度快、吸水量大);开始两者吸水速度差异比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吸水速度越来越接近,吸水能力越来越弱;硫酸浓度越稀吸水性越弱,到一定浓度后就失去吸水性;硫酸吸水能力可能会受环境温度、湿度、气压、酸的用量、表面积等因素的影响等.故答案为:(1)脱水;吸水;(2)①浓硫酸,水;②浓硫酸和一定浓度以上的稀硫酸都具有吸水性;浓硫酸吸水能力比稀硫酸强(吸水速度快、吸水量大);开始两者吸水速度差异比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吸水速度越来越接近,吸水能力越来越弱;硫酸浓度越稀吸水性越弱,到一定浓度后就失去吸水性;硫酸吸水能力可能会受环境温度、湿度、气压、酸的用量、表面积等因素的影响等.小柯是个善于观察的学生,她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无风的、寒冷的冬天,用吸管沿水平方向吹出的肥皂泡是先上升,一段时间后才开始下降。而这种现象在火热的夏天不明显。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冬天吹肥皂泡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计空气阻力冬天吹肥皂泡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计空气阻力)【答案】①肥皂泡受到的浮力大于受到重力的原因分析 (肥皂泡内气体密度小,浮力大)②肥皂泡上升的原因(浮力大于重力)③肥皂泡受到浮力减小的原因分析(肥皂泡内气体温度下降,热胀冷缩,体积减小 )④肥皂泡下降的原因(浮力小于重力).小林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加热,如图所示。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小林认为碘从固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C,碘的沸点为184.25C,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C。根据这些资料,小红认为小林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林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针对小红的质疑,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可以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誓一蒯升隼管【答案】小林的实验中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 400C,在加热过程,温度已经超过了碘的熔点,碘可能先熔化,由固态变成液态,再汽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碘蒸气,不一定是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现象。因此采用下图实验装置。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 100C,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如图所示。装有腆的—n密封试音r.某拓展性学习小组在学校科学实验创新比赛中,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装置如图。实验设计:三颈烧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 A颈、B颈分别连接充满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注射器,颈插有两端开口的玻璃导管(伸入瓶内的一端连有小气球),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操作:先通过A颈往瓶内注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小气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过一段时间后再通过B颈往瓶中注入盐酸,发现小气球的形状又发生了改变。请描述小气球形状的变化情况,并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答案】解释:先变大,后变小,先通过A颈往瓶内注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导致瓶内的压强减小,气球胀大;过一段时间后再通过 B颈往瓶中注入盐酸,则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瓶内压强增大,气球变瘪。.2018年1月,由《人民日报》报道的来自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三年级的 “冰花男孩”一度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成网红,全社会为之动容。在报道照片中,男孩站在教室里,头发和眉毛被冰花粘成雪白,脸蛋通红。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云南省志愿者协会倡议社会各界爱心力量积极参与“青春暖冬行动”,一起伸出温暖的双手,集聚关爱的力量,为孩子们捐赠爱心善款,帮助他们温暖过冬,快乐过年。请你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冰花男孩”的“冰花”是如何形成的?【答案】“冰花男孩”头发上、眉毛上的“冰花”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而形成的。•17.树怕剥皮,不怕空心,这是为什么?而生产生活中,为了提高果树的坐果率,增加产量,人们对果树进行环剥,如图甲所示。若对图乙中的果树实施环剥技术,应选择哪一处进行环剥?并说明理由。00【答案】木质部较厚,树空心损坏了部分木质部,剩余的木质部还能够自下而上将无机盐和水分运输给枝叶(1分),因为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在树皮的韧皮部,树皮被剥离,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部,根得不到营养供应,植物死亡。应环剥A处,若环剥B处,植物的根得不到叶片制造的有机物,整株植物会死亡,环剥 A处,该枝条上的叶产生的有机物不能向下运输,有利于在果实中积累,而水和无机盐能运输到枝叶,其它枝叶能够为根据提供有机物。.将一密度比水小的木块,系好绳子后放入甲图容器中,并把绳子的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的中央,然后沿器壁缓慢匀速倒入水(忽略其他因素影响),容器中水与木块位置变化如乙图。请你在丙图中画出木块从加水到浸没后的过程中浮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 并说出各段变化的理由。(温馨提示:ti时木块恰好离开杯底,t2时绳子刚好拉直,13时木块刚好充全浸没。从。一ti加水过程中,木块没有离开杯底,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浮力增大;从t1-t2加水的过程中,木块离开杯底处于漂浮状态,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浮力不变;从t2一t3加水过程中,绳子拉直,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又不断变大,浮力再次变大;从t3一t4加水过程中,木块完全浸没,排开水的体积不再发生变化,浮力也不再发生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南孔圣地,衢州有礼”,衢州市民积极践行“文明出行”的各项规定,比如骑电瓶车的规定为:出行要戴头盔(头盔外部材料坚硬,内部材料松软),不带12岁以上的人,不超速行驶。请运用科学知识,从安全角度解释该规定的科学道理。【答案】①若带上12岁以上的人,电瓶车总质量一般会明显增大,电瓶车惯性将较大,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②一定速度的电瓶车质量大时,动能大,发生事故时将造成更大伤害。③头盔外部坚硬,能抵抗一定程度来自外部的力量,减小对头部的伤害。④头盔内部材料松软,发生碰撞时可增大头部的受力面积,减小压强。⑤头盔内部松软,发生碰撞时利于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起缓冲作用。⑥超速行驶的电瓶车在遇到紧急情况刹车时制动距离长(不易停下来),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答案中涉及“速度大,惯性大”不给分)⑦一定质量的超速行驶电瓶车因速度过大,动能会很大,发生事故时将造成更大伤害。答案示例:示例:12岁以上的人,一般质量比较大,坐上电瓶车会使车惯性较大,刹车时不容易停住,而引发交通事故:同时质量大,在速度一定时还增大了整车的动能,发生交通事故时会产生更大的危害。电瓶车如果速度过快,遇到紧急情况时刹车制动距离长,不易停下来,而引发交通事故;同时速度大,在质量一定时整车的动能会很大,发生交通事故会产生更大的危害。示例:12岁以上的人,一般质量比较大,坐上电瓶车会使电瓶车惯性较大,刹车时不容易停住,而引发交通事故;同时质量大,在速度一定时还增大了整车的动能,发生交通事故时会产生更大的危害。电瓶车如果速度过快,在质量一定时整车的动能会很大,发生交通事故会产生更大的危害。示例:12岁以上的人,一般质量比较大,坐上电瓶车会使电瓶车惯性较大,刹车时不容易停住,而引发交通事故。电瓶车如果速度过快,在质量一定时整车的动能会很大,发生交通事故会产生更大的危害。示例:12岁以上的人,一般质量比较大,坐上电瓶车会使电瓶车惯性较大,刹车时不容易停住。示例:12岁以上的人,一般质量比较大,坐上电瓶车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取一根吸管,在离吸管末端三分之一处,剪一水平切口P,从切口处折弯吸管,把吸管放进水里,让切口高水面约2--3cm,用力吹气,发现切口处有水沿水平方向喷出。请你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此现象形成的原因。【答案】要点:采分点答题要点参考答案分值水在吸管内上升的原因能说出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往管中吹气,切口P处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减小。2分能说出大气压的作用杯中的水在外界大气压强作用卜沿吸管上升到切口P处。1分水沿水平方向喷出的原因能说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上升的水在长管气流的作用下, 沿水平方向喷出1分.科学课上,老师将一只生鸡蛋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鸡蛋壳表面很快产生气泡,不一会儿,还出现了非常有趣的一幕:原来沉在烧杯底部的鸡蛋慢慢浮了上来,接近液面后又慢慢往下沉,如此,鸡蛋不断地在液体中上浮、下沉。请你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上述“有趣的一幕”作出合理的解释。【答案】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 (1分)。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aCQ+2HCl=CaCl2+COT+H2O(2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浮还是下沉决定于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 (2分)。当鸡蛋放入稀盐酸中时,鸡蛋的重力大于受到的浮力,因此鸡蛋下沉;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接触后立即发生化学反应: CaCO+2HCl=CaCl2+COT+HO,生成的二氧化碳会附着在鸡蛋壳表面形成气泡,鸡蛋受到的浮力增大,大于重力,鸡蛋上浮;接近液面时,气泡破裂,二氧化碳气体逸入空气中,鸡蛋的重力又大于受到的浮力,又向下沉。如此不断循环,即出现了不断的上浮与下沉 (2分)。22.杨梅酸甜爽口,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但它的保鲜期很短,通常只有 1-2天。为延长其保鲜期,人们常常将杨梅放在保鲜袋中,扎口后再置于冰箱里冷威。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杨梅这样保存能延长保鲜期的原因。【答案】①冷藏的低温环境抑制杨梅的呼吸作用,减少杨梅的有机物损耗;②冷藏的低唱环境抑制杨梅中细菌的呼吸作用,减少细菌的滋生;③冷藏的低温环境减慢杨梅中水分的蒸发速度,减少杨梅中水分的散失;④扎口的保鲜袋制造缺氧环境,抑制杨梅的有机物损耗;⑤扎口的保鲜袋减慢了杨梅表面气体的流动速度,减慢了杨梅中水分的蒸发速度,减少了杨梅中水分的散失人。解析: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具有的一项生命活动。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脂肪和 ATP等的能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杨梅的保鲜主要是减弱杨梅的呼吸作用,从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而呼吸作用是跟温度有关,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冰箱能够达到低温的环境。23、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变质。现向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酸的浓度尽可能的低,滴入时尽量缓慢),并振荡(或不断搅拌)。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请你Z合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 ARBGCD各段变化的理由。TOC\o"1-5"\h\z【答案】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1分)AB段表示HCl+NaOH=NaCl+H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溶?^的总质量增加;( 2分)BC段表示2HCl+NaCO=2NaCl+H2O+CO,但由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逃逸,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溶液质量增加的比AB段慢; (2分)CD段表示稀盐酸过量,溶液的总质量随盐酸溶液的增加而增加。 (1分).人体在不同的外界环境中,对热的感觉有不同的程度,散热越困难时往往会感觉到越热,人的热感与气温、相对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判断,在25c和35c时,哪种气温下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较大?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两种温度时,相对湿度对人体的热感影响情况作出解释。【答案】能正确判断,并能系统运用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作出比较分析。35c时,人示例:在35c气温下,相对湿度对人的热感影响更大。因为气温为 25c35c时,人来调节体温,散热快慢取决于皮肤与环境的温差,所以相对湿度对人的热感影响不大。气温为体主要靠汗液蒸发散热,相对湿度越大,汗液蒸发越困难,导致人体散热越困难,所以觉得更热。.海尔蒙特、普利斯特利、萨克斯等多位科学家用了几百年的时间,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才对光合作用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有许多关于“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的经典实验流传至今。现将其中一个实验的思路及过程简述如下: (注:NaHC丽溶液能维才I溶液中CO浓度恒定。其原理是当CO浓度降低时,NaHC麻溶液能释放CO,当CO浓度升高时,NaHCOM溶液能吸收CO)①剪取一烟草叶,立即将其放入盛有 NaHCO端溶液的容器中,发现叶片浮于液面;②用真空泵抽去该叶片中的气体后,发现叶片下沉至容器底部;③将该容器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发现叶片逐渐上浮;④再将该容器放在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发现叶片又慢慢下沉至容器底部。请你用所学的知识对以上③、④中叶片的上浮与下沉现象进行解释。起帕时 抽气后 光照卜一 黑靖中(I)稀溶液(2) (3)输溶液(4)实验过程示隹明【答案】①叶片在光照下,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吸收CO,释放Q。②叶片在黑暗中,不进行光合作用仍进行呼吸作用,吸收Q,释放CO。③NaHC麻溶液既能为叶片光合作用提供 CO,又能吸收CO。④浸在液体中的叶片,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⑤光照下,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鞠丽《狐狸和乌鸦》课件
- 辛弃疾《破阵子》课件
- 《过敏性紫癜》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票据质押票据互换合同4篇
- 数字化时代的员工福利管理创新
- 2024八年级英语下册 Unit 4 The Internet Connects UsLesson 23 The Internet-Good or Bad说课稿(新版)冀教版
- DB37-T 4546-2022 农业废弃物制备生物炭技术规程
- 《因式分解公式法》课件
- 《英语猜词游戏》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化妆品销售返利合同范本3篇
- 基层医疗机构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 华晨宝马汽车4S店营销策略毕业论文
- 你画我猜题目大全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启迪全优卷第八、九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 幼儿园PPT课件《欢乐的元宵节》
- 住院患者发生管路非计划性拔管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应急预案
- 电解槽检修施工方案
- 正常分娩 分娩机制 助产学课件
- 读书分享-精力管理课件
- 新上岗干部的90天转身计划课件
- 磁致伸缩液位计使用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