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_第1页
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_第2页
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_第3页
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_第4页
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下篇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第十三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1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页!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市场经济的核心是资源配置,资源配置实质上就是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力,财尽其利;资源配置可以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理论上也因此而分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解决的问题主要是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研究的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解决的问题主要是资源的宏观利用和收入分配问题;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微观与宏观的区分是相对的,两者是紧密联系、互为补充的。2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页!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微观经济学先于宏观经济学产生。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经济学分支学科,是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于1936年出版后才正式形成的。宏观经济学的实质或核心是研究政府如何科学地调节和监管宏观经济的运行,即宏观经济学主要是研究政府的宏观经济职能的。3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页!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P.463)理解国内生产总值须注意的6点(P.463-464)GNP与GDP的区别主要是两者的统计口径不同,前者是以常住公民创造的产值来统计,后者是以本国领土内所有公民创造的产值来统计。常住公民是指本国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在本国取得长期居留权但没有加入本国国籍的外国公民。GNP与GDP都是衡量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但近年来由于各国的经济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因而使用使用GNP仅统计常住公民就显得不合时宜,因而现在运用GDP越来越多,日本还宣布以后不再统计统计GNP,而只统计统计GDP4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页!中国GDP

的增长曲线5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页!中国2000年GDP分布单位:亿元人民币6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页!美国1961-1999年GNP的增长7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7页!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一、用支出法核算GDP含义(P.466)构成: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C+I+G+(X-M)用支出法核算GDP居民消费C企业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耐用品消费非耐用品消费折旧(物质磨损+精神磨损)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重置投资净投资物品和劳务转移支付出口X-进口M8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8页!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单位:十亿人民币9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9页!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二、用收入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含义(P.468)构成(P.468)10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0页!宏观经济总量间关系GDPNDP-折旧NI-间接税…PI-公司未分利润PDI-个人所得税11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1页!第五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三部门:居民户、企业和政府,政府支出为G,政府净收入(税收等减去政府转移支付)为T。(P.473)总支出=C+I+G=Y=总收入=C+S+T居民户购买产品和劳务支出居民户储蓄居民户提供各种生产要素收入企业投资支出企业购买各种生产要素支出企业销售产品和劳务收入政府购买支出政府净收入产品市场金融市场要素市场政府12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2页!第六节名义GDP和实际GDP影响GDP变动的两个方面:物品与劳务产出、物品与劳务价格名义GDP的含义实际GDP的含义GDP折算数(GDP

deflator)衡量组成国内生产总值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平均物价指数,也称为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数也是一种物价指数,是包括所有零售物品、批发物品的总的物价指数。13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3页!GDP不是惟一的重要指标GDP不反映非市场活动;GDP并不能全面反映生活质量、环境质量以及社会与经济的全面发展;GDP不能全面反映技术进步;GDP总量指标与人均GDP;GDP总量指标与GDP的构成。14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4页!下篇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第十四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5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5页!节均衡产出二、均衡产出的概念含义公式表示P.483三、投资等于储蓄P.485符号含义y产出收入供给c消费i投资s储蓄E支出消费需求IU非意愿存货投资AE总支出总需求16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6页!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和消费函数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称为消费函数(consumptionfunction)。储蓄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关系称为储蓄函数(savingfunction)。序号可支配收入(DI)消费支出(C)储蓄(S)A06-6B1012-2C20182D30246E403010F50361417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7页!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和消费函数线性消费函数的公式p.488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不取决于可支配收入的消费支出称为自发消费(autonomousconsumption)。随收入变动而变动的消费支出为引致消费(derivedconsumption)线性消费函数的特点: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斜率大于零小于1并处处相等;APC大于MPC,随收入的增加,APC逐步趋近于MPC。18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8页!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和消费函数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三个方面的关系序号可支配收入(YDI)消费支出(C)储蓄(S)平均消费倾向APC边际消费倾向MPC平均储蓄倾向APS边际储蓄倾向MPSA06-6————B101001100C201820.90.80.10.2D302460.80.60.20.4E4030100.750.60.250.4F5035150.70.50.30.519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9页!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和消费函数四、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影响从家庭消费函数到社会消费函数的因素p.49220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0页!第四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总需求总支出D总供给总收入SDSPS=D●●S<D→短缺●●S>D→过剩●●●均衡收入均衡支出均衡物价水平●图示21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1页!第六节乘数论乘数的含义:乘数也称为倍数,经济活动中,一个经济因素的变化常常导致另一个经济因素数倍的增长或减少,这通称为乘数效应。投资乘数:投资的变化导致收入的数倍增加或减少。P.504收入乘数:收入的变化导致消费的数倍增加或减少。22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2页!第六节乘数论23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3页!c+i45°线)45°●c+i’●ΔYΔi24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4页!第七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及乘数三部门均衡收入公式c+i+g=c+s+ti+g=s+tg为政府支出t为税收消费函数c=a+βya为自发消费β为边际消费倾向储蓄函数s=y-c=y-(a+βy)=-a+(1-β)yy是收入(NI、GDP)政税后的可支配收入yd=y-tyd是可支配收入税后的消费函数c=a+βyd税后的储蓄函数s=yd-c=yd–(a+βyd)=-a+(1-β)yd25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5页!第七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及乘数单位:10亿美元26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6页!第七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及乘数单位:10亿美元27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7页!第七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及乘数s+ti+g=300s+t(y)s+t(y)的斜率(0.4)大于s+t的斜率(0.25),前者表示每增加收入1元,其中0.4用于储蓄和税收,后者表示每增加1元收入,其中0.25作为储蓄,而税收不变。-1000-1600115001600028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8页!第七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及乘数s+t(y)=-160+04yi+g=300s+t(y)=-160+0.4375yi+g=s+t(y)100+200=-160+0.4375yy=1051-1600105101150029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9页!第七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及乘数s+t=-100+0.25yi+g=300s+t=-70+0.25yi+g=s+t100+200=-70+0.25yy=1480-10001480016000-70030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0页!一、政府购买乘数含义公式及推导31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1页!三、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含义公式及推导32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2页!四、平衡预算乘数含义上述有关政府的三个乘数,kg、KT、Ktr,政府可以利用这些乘数效应的不同,实现既增加政府购买,又增加税收,实行平衡预算。例如,设β为0.8,现在政府购买增加200亿,则GDP会增加1000亿,同时政府增加个人所得税200亿,则GDP会减少800亿,从政府的角度来看,财政收支相抵或平衡,但使得GDP增加了200亿。此外也可以利用上述乘数做到使得政府的支出和政府的税收相同。33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3页!五、四种乘数的进一步说明上述乘数都是或者假设税收不变,或者假设税收为定量税,而现实中,税收更多的是比例税。一般来说,比例税与定量税相比,会较多的减少人们的收入,较多的增加政府的收入,因此,在比例税下,上述各种乘数会有所降低。34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4页!五、四种乘数的进一步说明35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5页!二、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对四部门经济均衡收入公式求微分得:36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6页!下篇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第十五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本章内容较为复杂37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7页!节投资的决定二、资本边际效率的含义含义贴现率和现值求现值的公式38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8页!节投资的决定六、风险与投资不确定性未来信息掌握不完全性未来的市场走势产品价格变化生产成本的变动实际利率的变化政府政策的变化七、托宾的“q”说pp.533-53439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9页!第二节IS曲线IS曲线的含义p.53540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0页!IS曲线的坐标推导irisyiys45°线,i=s投资需求曲线储蓄曲线1243IS曲线41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1页!第二节IS曲线-三、IS曲线的移动利率不变,投资增加y增加;投资不变,利率提高,y减少42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2页!三、IS曲线的移动irisyiys45°线,i=s投资需求曲线i=i(r)储蓄曲线s=y-c(y)1243IS曲线:i(r)=y-c(y)43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3页!第二节IS曲线政府支出和税收变化对IS曲线的影响及其政策含义见教材P.539-541。44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4页!第三节利率的决定二、货币需求动机货币需求的含义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或预防性动机投机动机45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5页!第三节利率的决定四、货币需求函数设h为货币需求关于利率变动的系数,即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系数,由于货币需求与利率是反方向变动,因而这一弹性系数为负值。46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6页!第三节利率的决定五、其他货币需求理论1.货币需求的存货理论货币需求量与收入同方向变动,与利率反方向变动2.货币需求的投机理论手持货币银行储蓄购买有价证券使用灵活风险小风险大收益损失收益小但确定盈亏大47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7页!第三节利率的决定货币供给的概念货币供给曲线:一条垂线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均衡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曲线的变动P.547-54848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8页!第四节LM曲线49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9页!LM曲线的坐标推导m2rm2m1yrym145°线,m1=m2投机需求曲线m2=L2(r)交易需求曲线m1=L1(y)1243LM曲线m=L1(y)+L2(r)50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0页!第四节LM曲线二、LM曲线的斜率k和h为常数,k衡量收入增加时货币需求增加多少,这是货币需求关于收入变动的系数,或者说是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h衡量利率提高时货币需求增加多少,这是货币需求关于利率变动的系数,或者说是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由于货币需求与收入同方向变动,因而k值大于零;由于货币需求与利率反方向变动,因而h值一般小于零。所以,LM曲线的斜率一般与k同方向变化,与h反方向变化。51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1页!第四节LM曲线ry凯恩斯区域(萧条区域),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有效古典区域,财政政策无效,货币政策有效中间区域,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有效LM曲线的三个区域及其斜率变化52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2页!LM曲线的坐标推导m2rm2m1yrym1124345°线,m1=m253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3页!LM曲线的移动m2rm2m1yrym1m=m1+m21243货币供给增加54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4页!c+i<y45°线,c+i=y第五节IS-LM分析一、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1.产品市场的均衡与不均衡IS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物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之外任何一点都代表物品市场的失衡,即总需求c+i不等于总供给y:或者i不等于s:投资不等于储蓄。IS曲线左边各点代表c+i>y,或总需求大于总供给;IS曲线右边各点代表c+i<y,或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总之,都是物品市场(产品市场)的失衡。c+i>YIS曲线yc+ic1+i1c0+i0····yr··c+i>yI>Sc+i<yI<S55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5页!第五节IS-LM分析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yrLMIS均衡利率均衡收入:总供给=总需求均衡点·同时实现了物品市场均衡和货币市场均衡·a·bc·点a实现了物品市场均衡,但没有实现货币市场均衡;点b实现了货币市场均衡,但没有实现物品市场均衡;点c则既没有实现物品市场均衡,也没有实现货币市场均衡。56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6页!第五节IS-LM分析二、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yrLMIS0IS1··57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7页!第五节IS-LM分析yrLM0IS0·LM1·IS1·58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8页!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GDP)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定义见P.462)产品价值增值中间产品棉花100100棉纱12525棉布14520最终产品服装20055总计57020059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9页!中国GDP

的增长单位:亿人民币60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0页!东部中部西部合计单位57527.1426250.1913091.9889403.50万亿人民币中国2000年GDP的地区分布61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1页!1996-2000中国分产业的GDP的增长62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2页!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GDP)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有各种方法:生产法(产值增值计算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而常用的则是支出法和收入法。63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3页!中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单位:亿元人民币64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4页!中国的进出口单位:亿美元65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5页!第四节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国内生产净值(netdomesticproducts

NDP)是一国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净增加值,即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了资本折旧以后的净值。国民收入(nationaline

NI)是一国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此处是狭义的国民收入,广义的国民收入就是国内生产总值。个人收入(personaline

PI)是居民户从各种来源所得到的收入总和。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disposableine

PDI)是可以由居民个人实际使用的收入总和,又称可支配收入。66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6页!第五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两部门模型是一个假设的模型,它假设经济中只有两个市场主体:居民户和企业,没有政府,经济是封闭的,没有对外的经济关系。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企业所用的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必须支付才能获得,不管这种要素是自有的,还是购入、租赁、借入的都一样要计算其成本。居民户在要素市场上向企业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并获得相应的报酬,居民户的总收入就是企业的总支出。企业在产品市场上向居民户供给各类产品和劳务,企业的总收入就是居民户的总支出。企业的投资通过金融市场来自居民户的储蓄。消费用C表示,投资用I表示,储蓄用S表示,Y表示国民收入。总支出=C+I=Y=总收入=C+S居民户购买产品和劳务支出企业销售产品和劳务收入企业投资支出居民户储蓄企业购买各种生产要素支出居民户提供各种生产要素收入产品市场金融市场要素市场67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7页!第五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四部门:居民户、企业、政府和对外贸易,出口用X表示,进口用M表示,净出口为X-M;Kr

表示本国居民对外国的转移支付。(P.473-474)总支出=C+I+G+(X-M)=Y=总收入=C+S+T+Kr居民户购买产品和劳务支出居民户储蓄企业投资支出居民户提供各种生产要素收入企业购买各种生产要素支出企业销售产品和劳务收入政府购买支出政府净收入净出口本国居民对外国的转移支付产品市场金融市场要素市场政府国外68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8页!第六节名义GDP和实际GDPGDP折算指数是整体上衡量物价的指数。项目年度ABCDE产量价格名义GDP实际GDPGDP折算指数199738243024/301998(基年)510505050/50199972014070140/70200082520080200/8069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9页!作业1.2.3.4.5.6.7.8.9.10.11.12.70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70页!节均衡产出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两部门经济:居民户和企业价格不变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GDP、NDP、NI、PI、PDI均相等71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71页!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和消费函数一、消费函数影响消费的因素:收入、预期的未来收入、价格、利率、收入分配状况、偏好、家庭财产情况、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制度风俗习惯、税收等。消费函数(消费倾向)的含义和公式p.486.边际消费倾向的含义与公式表达p.487平均消费倾向的含义和公式表达p.48772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72页!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和消费函数消费曲线储蓄曲线P.487P.489-10-505101520253035401020304050DICS消费曲线储蓄曲线45。●●DI=CS=0DI>CS>0DI<CS<073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73页!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和消费函数二、储蓄函数含义公式曲线边际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线性储蓄函数74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74页!APC、MPC、APS、MPS曲线75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75页!第四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一、两部门经济中收入的决定-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二、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总支出可以大致等同于总需求,两部门中包括消费和投资。总支出又等于总收入。总收入可以大致等同于总供给。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为国民经济的总体均衡,此事的总供给也为均衡收入。76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76页!yS总收入总供给c+iD总支出总需求10001600自发消费a=1000投资i=60050008000si60050008000c+icE●yS总收入总供给0E●投资i=600-1000sE点左边表示总需求、总支出大于总供给、总收入;E点右边正相反。77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77页!第六节乘数论假定投资增加100亿,边际消费倾向为0.8序号投资人们的收入消费支出储蓄1增加100亿投资100亿80亿20亿280亿64亿16亿364亿51.2亿12.8亿451.2亿40.9亿10.3亿540.9亿32.8亿8.1亿┇┇┇┇合计100亿500亿400亿100亿78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78页!第六节乘数论乘数与MPC同方向变化,与MPS反方向变化。总需求的任何变化,如消费、政府支出、税收、净出口的变动,都会引起收入若干倍的变动。乘数的变动是双向的,即增加是成倍增加,减少也是成倍减少。曲线坐标说明。P.506.79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79页!第七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及乘数公式:c+i+g=c+s+t上式两边消去c得:i+g=s+t税收的两种情况:定量税与比例所得税(p.507.),税收不同,收入也不同。税收是收入的函数:t=t(y)。80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80页!第七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及乘数单位:10亿美元81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81页!第七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及乘数一般来说,政府收取比例税能够更多的增加政府收入,同时也更多的减少纳税人的收入;定量税常常较少增加政府收入,较少减少纳税人的收入;比例税随着纳税人的收入增加而纳税额也会增加,定量税由于是固定的,因而不会随着纳税人的收入增加而纳税额增加。当然上述结论不是绝对的,还取决于比例税的高低和定量税的多少。82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82页!第七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及乘数单位:10亿美元83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83页!第七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及乘数税率提高会使s+t(y)曲线斜率增大,假如税率由0.2增加到0.25,则:84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84页!第七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及乘数如果定量税变动,只会使s+t曲线上下平移。假如定量税由80增加到120,消费函数不变,则:85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85页!第八节三部门经济中的各种乘数三部门经济的均衡收入公式:86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86页!二、税收乘数含义公式及推导87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87页!上述三个乘数的关系上述有关政府的三个乘数,kg、KT、Ktr,其中,Kg与Ktr与GDP同方向变动,或与总支出、总需求同方向变动,KT与GDP反方向变动;KT与Ktr绝对值相同,但符号相反,即对GDP的作用相反。Kg>KT,政府购买增加一单位,就使得总支出增加一单位,而政府减税一单位,使得可支配收入增加一单位,但这一单位收入的增加并不全用于消费支出,其中一部分用于储蓄,因而减税对收入变化的影响没有增加政府购买对收入变化的影响大。同理,Kg>Ktr。在财政政策中,政府购买的乘数大于税收乘数和转移支付乘数,说明改变政府购买水平是财政政策中最有效的手段。88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88页!四、平衡预算乘数设政府支出与政府税收相等,即△g=△T,则:89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89页!五、四种乘数的进一步说明90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90页!一、四部门中的收入决定四部门的国民收入公式:91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91页!作业1.(前9个概念)3.10.13.14.15.92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92页!节投资的决定决定投资的因素主要有:实际利率水平、预期收益率、投资风险等。一、实际利率与投资贷款利率与投资实际利率投资函数自主投资投资需求曲线(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93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93页!节投资的决定三、资本边际效率曲线定义与曲线:P.531.四、投资边际效率曲线定义与曲线经济含义pp.531-532.五、预期收益与投资预期收益的含义影响预期收益的因素pp.532-53394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94页!第二节IS曲线一、IS曲线及其推导产品市场均衡的含义p.534.c+i+g+nx=y=c+s+t=消费+储蓄+税收假设没有政府和进出口,则:c+i=c+s两边消去C,则I=S→物品市场均衡(条件)这里投资代表需求,储蓄代表供给,因而产品市场均衡,也就是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95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95页!第二节IS曲线ryis1300010001000225007507503200050050041500250250510000096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96页!第二节IS曲线二、IS曲线的斜率负斜率与投资曲线斜率d的关系与边际消费倾向β的关系与边际税率t的关系97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97页!第二节IS曲线三、IS

曲线的移动利率不变,投资增加,导致人们的收入和储蓄也增加,进而导致IS

曲线向右上移动,反之,则向左下移动。储蓄与需求负相关,因而储蓄增加,需求减少,IS向左移动,反之向右移动。政府支出增加与需求正相关,因而政府支出增加,IS向右移动,反之向左移动。政府税收增加与需求负相关,因而政府税收增加,IS向左移动,反之向右移动。98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98页!第二节IS曲线99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99页!第三节利率的决定一、利率决定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投资等于货币需求,储蓄等于货币供给投资与利率反方向变化,储蓄与利率同方向变化储蓄又与收入同方向变化。100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00页!第三节利率的决定三、流动偏好陷阱一般来说,利率与货币需求反方向变动,利率也是人们购买有价证券(股票、债券等)的一个重要参数。利率极低有价证券市场价格极高时,应该吸引大量的货币需求,但由于人们人们预期有价证券市场的价格不会上升,因而会抛售有价证券,以免跌价受损,而将大量货币留滞手中。101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01页!第三节利率的决定货币需求曲线及流动偏好陷阱p.545.一般来说,货币需求L与收入Y(GDP、NI)同方向变化。P.546.当利率不变,收入增加时,货币需求也会增加,表现为货币需求曲线的斜率增大。P.546.102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02页!第三节利率的决定六、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货币供给的分类:狭义货币供给与广义货币供给。M/M1硬币、纸币、银行活期存款狭义货币供给M2M1+定期存款广义货币供给M3M2+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或货币近似物更广义货币供给103暨大西方经济学4董建新共114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03页!第四节LM曲线一、LM曲线及其推导LM曲线代表着货币市场的均衡,即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的均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