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浙江省慈溪市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浙江省慈溪市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浙江省慈溪市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届浙江省慈溪市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生态护坡能保障公路边坡的稳定性,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人员选取四段某新建高速公路边坡,分别移栽不同植被(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1年后四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边坡移栽类别植被覆盖率(%)小型土壤动物土壤有机质(g/kg)物种数个体数甲草本93372601.8乙灌木65332.2丙草本+灌木99625803.9丁无8934.9A.表中小型土壤动物的物种数和个体数是通过目测估计法进行计数的B.与其它三段护坡相比,丁段边坡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C.与单独移栽相比,同时移栽草本和灌木更能提高群落结构的稳定性D.随时间的延长,四段边坡的群落演替最终都能够演替到森林阶段2.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物种的染色体组中可能含有相同的染色体B.同种生物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组数最多C.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导致异常配子的产生D.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形式成倍增加导致个体不育3.如图表示某家族患甲种遗传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种遗传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的系谱图。现已查明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病的致病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B.就乙病而言,若Ⅱ3和Ⅱ4再生一个健康的孩子,这个孩子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2C.Ⅱ5的基因型是BbXAXa或者BBXAXaD.Ⅲ9可能只产生基因型为BXa、BY的两种配子4.下列关于生物调查和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材料的选择很重要,葡萄可作为还原糖鉴定的实验材料B.在“脂肪的鉴定”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两个实验中都需要用50%的酒精清洗C.调查人类遗传病最好选择红绿色盲、白化病、原发性高血压等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D.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宜选择取样器取样法估算其种群密度5.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①同位素标记的tRNA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⑤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6.下图为人体某结构部分细胞的生命历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3和6过程中因基因选择性表达而有新蛋白质合成B.4过程的细胞内染色质收缩但不影响DNA复制和转录C.5过程的细胞不会发生细胞凋亡且细胞周期会延长D.6过程不包括细胞免疫过程中靶细胞的裂解清除7.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形态不完全相同,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Ⅰ片段上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B.Ⅱ片段的存在,决定了X、Y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的联会行为C.由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D.由于X、Y染色体互为非同源染色体,故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分别测定8.(10分)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枯草杆菌核糖体S12蛋白第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野生型—P—K—K—P—能0突变型—P—R—K—P—不能100注:P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二、非选择题9.(10分)2018年11月,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诞生。这项研究用到了能够精确定位并修饰基因的基因编辑技术,即基因编辑时用约为头发二十分之细的针把Cas9蛋白和特定的引导序列注射到受精卵中,对CCRS基因进行修改,预期婴儿出生后能天然抵抗艾滋病病毒。请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编辑时,若要去除基因中的部分序列,则可能用到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2)基因编辑时,将Cas9蛋白和特定的引导序列注射到受精卵的方法是_________,用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管婴儿”技术采用的是体外受精,采集的精子需要通过________处理才能与卵细胞受精。受精时防止多精入卵的生理屏障有____________,移植的胚胎能够存活的生理基础是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不发生______反应。(4)为取得同卵双胞胎:可以采用______技术,在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操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猕猴桃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和大量的多酚,可以起到抑制脂肪在人体中堆积的作用。猕猴桃醋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是一种上佳的调味品。制作猕猴桃酒和醋的步骤如下:第一步:选用猕猴桃作原料,用清水冲洗去杂质,在破碎机内破碎成浆状,并向其中加入1.1~1.3%的果胶酶,在51-61℃的温度下保持1小时。第二步:在果浆中加入5%的酵母糖液(含糖2.5%),搅拌混合,进行前发酵,时间约5~6天。第三步:当发酵中果浆的残糖降至1%时,进行压榨分离,浆汁液转入后发酵。添加一定量的砂糖,经31~51天后,进行分离。第四步:在猕猴桃酒液中加入2~11%的醋酸菌菌种,发酵21天左右即醋酸发酵结束。回答下列问题。(1)从细胞结构角度分析,酵母菌与醋酸菌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从代谢的角度分析,酵母菌与醋酸菌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向果浆中加入1.1~1.3%的果胶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猕猴桃酒发酵的过程中装置先通氧后密封,通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在猕猴桃酒液中添加适量葡萄糖,则醋酸菌将猕猴桃酒液中乙醇间接转化成乙酸的速率_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11.(14分)对下列生物学实验的结果和过程进行预测、分析与判断。(1)甲同学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湖泊鲫鱼种群密度,若调查期间有些个体身上的标志丢失,则该种群密度的估测数值会___________。当鲫鱼被大量捕捞后,其K值将__________。(2)乙同学针对血糖调节进行了如下研究:①在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作用的实验中,以小鼠的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注射胰岛素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的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②人体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摩尔比值,在不同生理状况下是不同的。当机体处于低血糖状况时,该比值明显______(填“上升”或“下降”),此时机体物质代谢的变化是________(答出2点即可)。(3)丙同学对小鼠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激素调节进行了以下研究:(本题中对激素的浓度和剂量不作要求)①探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时,需将小鼠均分甲、乙组,甲组每天注射甲状腺激素,乙组每天注射___________作为对照。②若要进一步探究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对小鼠生长发育是否具有协同作用,则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还需补充两组实验:丙组每天注射生长激素,丁组每天注射_________。(4)丁同学以某种实验小鼠为材料制备某种血清抗体。①欲获得某一种较高浓度的抗体,实验的关键是需对小鼠进行__________________处理,请从免疫机理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预测实验结果(以坐标曲线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12.牵张反射是指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下图甲表示牵张反射的过程,图乙是图甲相应部位的结构示意图。将两个微电极置于图中b、c两处神经细胞膜外,并与灵敏电流计正负两极相连,刺激e处,肌肉收缩且电流计指针偏转。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牵张反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2)肌肉受牵拉时肌梭兴奋,兴奋以__________形式沿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兴奋再由α传出神经传至肌肉,引起收缩,α传出神经末梢与肌肉细胞的接头部位类似于突触,兴奋在此部位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同时兴奋也经γ传出神经引起肌梭再兴奋,使肌肉收缩更有力,这种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__调节。(3)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中举起杠铃并维持一定的时间,这主要是由于大脑发出的冲动能作用于α和γ传出神经的结果,这说明_________。(4)在骨骼肌被过度牵拉时,会引起骨骼肌另一种感受器兴奋,通过脊髓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抑制α传出神经的活动,使相应的肌肉__________(填“收缩”或“舒张”)。(5)刺激e处时,e处膜外电位的变化是_________,依据所观察到的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绘制出的电流变化情况曲线是下图中的__________。

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答案解析】

1、分析题图:边坡(甲)上移栽草本,边坡(乙)上移栽灌木,边坡(丙)上移栽草本+灌木,边坡(丁)不进行移栽,与边坡丁相比,边坡甲、乙、丙的植被覆盖率高,小型动物的物种数和个体数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甲、乙、丙比较,边坡丙植被覆盖率最高,小型动物的物种数和个体数多,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2、群落的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叫做初生演替。例如,在冰川泥、裸岩或沙丘上开始的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叫做次生演替。例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题目详解】A、表中小型土壤动物的物种数和个体数可通过计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进行计数,A错误;B、与其它三段护坡相比,丁段边坡虽然没有移栽类别,但具有土壤条件,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所以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C、与单独移栽相比,同时移栽草本和灌木增加了物种多样性,更能提高群落结构的稳定性,C正确;D、随时间的延长,由于环境、人类活动等因素,四段边坡的群落演替最终不一定会演替到森林阶段,D错误。故选C。【答案点睛】本题以公路边坡保护为素材,结合调查表格,考查群落演替及稳定性的相关知识,要求理解和掌握群落演替的过程及结果,能结合表中信息,对选项做出正确的判断。2、D【答案解析】

1、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2、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染色体结构变异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染色体结构变异大多数对生物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死亡;染色体数目变异分为个别染色体的增减和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减。【题目详解】A、不同物种的染色体组中可能含有相同的染色体,如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染色体组内的染色体相同,A正确;B、同种生物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组数最多,是体细胞染色体组数目的两倍,B正确;C、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导致异常配子的产生,C正确;D、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形式成倍增加后,导致细胞内含有偶数个染色体组,不会导致个体不育,D错误。故选D。3、D【答案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Ⅱ3号和Ⅱ4号正常,后代女儿Ⅲ8号患乙病,说明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5号和Ⅱ6号正常,Ⅲ9号患甲病,说明甲病属于隐性遗传病,由于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儿子患病,因此甲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题目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甲、乙两病的致病基因分别位于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A错误;B、就乙病而言,由于Ⅲ8号的基因型为bb,所以Ⅱ3和Ⅱ4的基因型均为Bb,若Ⅱ3和Ⅱ4再生一个健康的孩子,这个孩子是杂合子的概率为2/3,B错误;C、2号基因型为bb,Ⅲ9号基因型为XaY,所以Ⅱ5的基因型是BbXAXa,C错误;D、Ⅱ5的基因型是BbXAXa,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基因型为BBXAY,所以Ⅲ9的基因型为BBXaY或BbXaY,当基因型为BBXaY时,只产生基因型为BXa、BY的两种配子,D正确。故选D。【答案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和致病基因位置判断,伴X性隐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根据遗传系谱图中的信息写出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并推算后代的患病概率.解此类题目的思路是,一判显隐性,二判基因位置,三写出相关基因型,四进行概率计算。4、A【答案解析】

1、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使用50%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2、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3、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应选择群体中发病率高的单基因遗传病。根据调查目标确定调查的对象和范围。人类遗传病情况可通过社会调查和家系调查的方式进行,如统计调查某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是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然后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若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对某个典型患者家系进行调查,根据家系遗传状况推断遗传方式。4、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原理:(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5、(1)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3)该实验采用的试剂有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解离)。【题目详解】A、葡萄的果肉中富含还原糖,并且颜色比较浅,可作为还原糖鉴定的实验材料,A正确;B、脂肪的鉴定实验需要用到50%的酒精洗去浮色,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需要用95%的酒精清洗卡诺氏液,B错误;C、原发性高血压属于多基因遗传病,C错误;D、酵母菌的计数用抽样检测法,D错误。故选A。【答案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教材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学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5、C【答案解析】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合成多肽链的过程即翻译过程。翻译过程以mRNA为模板(mRNA上的密码子决定了氨基酸的种类),以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以tRNA作为转运氨基酸的运载体,以核糖体为合成车间,在有关酶、能量(ATP供能)及其他适宜条件(温度、pH)作用下合成多肽链。【题目详解】翻译的原料是氨基酸,要想让多肽链带上放射性标记,应该用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苯丙氨酸)作为原料,而tRNA作为转运氨基酸的运载体不需要进行标记,①错误、③正确;合成蛋白质需要模板,由题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因此可以用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作模板,同时要除去细胞中原有DNA和mRNA的干扰,④、⑤正确;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模拟了细胞中的真实环境,其中含有核糖体、tRNA、催化多肽链合成的酶等,因此不需要再加入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故②错误。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6、A【答案解析】

1、据图分析,1、2过程为有丝分裂,使得细胞数量增加;3过程为细胞分化,此时基因选择性表达。2、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导致DNA不能正常的复制和转录。3、癌变时细胞周期变短;细胞免疫过程中靶细胞的裂解清除属于细胞凋亡范畴。4、细胞凋亡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由基因控制。【题目详解】A、图中3和6过程分别为细胞分化和凋亡,二者都受不同基因的控制,细胞分化和凋亡过程中,一些基因发生选择性表达,从而合成新蛋白质,A正确;B、衰老细胞染色质收缩,使DNA不易解旋,从而影响DNA的复制和转录,B错误C、癌变的细胞也会被免疫系统识别清除从而发生细胞凋亡,癌细胞无限增殖细胞周期会缩短,C错误;D、细胞凋亡是细胞内遗传信息程序性调控,使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如细胞免疫过程中靶细胞的裂解清除,D错误。故选A。【答案点睛】本题分析:1、据图分析,1、2过程为有丝分裂,使得细胞数量增加;3过程为细胞分化,此时基因选择性表达。2、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导致DNA不能正常的复制和转录。3、癌变时细胞周期变短;细胞免疫过程中靶细胞的裂解清除属于细胞凋亡范畴。4、细胞凋亡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由基因控制。7、D【答案解析】

分析题图:Ⅰ区段是X染色体的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中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Ⅱ区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患病率与性别有关,但男性患病率不一定大于女性,如①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②XaXa×XAY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男性;Ⅲ区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而且Ⅱ-2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题目详解】A、Ⅰ片段是X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的单基因遗传病,分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中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A正确;B、已知Ⅱ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由于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会联会,所以X、Y染色体的减数分裂时有联会行为,B正确;C、Ⅲ片段是Y染色体(男性)特有的区域,其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所以Ⅲ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C正确;D、由于X、Y染色体互为同源染色体,但携带遗传信息不一定相同,故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分别测定,所以人类基因组要测定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和X、Y的DNA序列,)D错误。故选D。【答案点睛】本题以性染色体为素材,着重考查学生对伴性遗传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8、A【答案解析】

分析图表可知:突变型和野生型的区别在于核糖体S12蛋白第56位的氨基酸由赖氨酸变成了精氨酸,导致链霉素无法与核糖体结合,突变型的存活率达到了100%,故突变型枯草杆菌具有了抗链霉素的特性。【题目详解】A、由分析可知: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的链霉素不能与核糖体结合,故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A正确;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翻译功能,B错误;C、突变型的产生是单个氨基酸的改变,故可知该突变性状的产生碱基对的替换所致,C错误;D、链霉素对枯草杆菌产生的抗性突变进行了选择,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9、限制酶和DNA连接酶显微注射法受精卵分化程度低获能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免疫排斥胚胎分割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答案解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题目详解】(1)基因编辑时,若要去除基因中的部分序列,则可能用到的酶有限制酶和DNA连接酶。(2)基因编辑时,将Cas9蛋白和特定的引导序列注射到受精卵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用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受精卵分化程度低,全能性高,并且含有供发育的营养物质。(3)采集的精子需要通过获能处理才能与卵细胞受精。受精时防止多精入卵的生理屏障有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移植的胚胎能够存活的生理基础是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4)可以采用胚胎分割技术获得同卵双胞胎,在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需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答案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答题。10、酵母菌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醋酸菌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醋酸菌属于需氧型分解果肉中的果胶,使发酵液澄清,提高果肉利用率促进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增加酵母菌的数量创造无氧环境,以便于酵母菌的无氧发酵产生酒精下降【答案解析】

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1℃左右,罪与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在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2~25℃,在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当中,其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2、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实验表明,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人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1~35

C。【题目详解】(1)酵母菌是真核、兼性厌氧生物,醋酸菌是原核、需氧型生物,故从细胞结构角度分析,酵母菌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醋酸菌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从代谢的角度分析,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醋酸菌属于需氧型。(2)果胶酶能分解果肉中的果胶,使发酵液澄清,提高果肉利用率,因此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需要向果浆中加入1.1~1.3%的果胶酶。(3)在猕猴桃酒发酵的过程中需要对装置先通氧后密封,通氧的目的是促进酵母菌的有氧呼吸,让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快速繁殖,从而增加酵母菌的数量,通过密封创造无氧环境,以便于酵母菌的无氧发酵产生酒精。(4)由分析可知,当向猕猴桃酒液中添加适量葡萄糖,此时醋酸菌会直接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同时醋酸菌对猕猴桃酒液中乙醇的利用率会下降,即利用酒精间接转化成乙酸的速率下降。【答案点睛】熟知酵母菌和醋酸菌的生理特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操作要点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11、偏大基本不变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下降肝糖元(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甲状腺激素的)溶剂(或生理盐水)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两次或多次注射相同抗原记忆细胞受到同种抗原的刺激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答案解析】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可以升血糖;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生长激素可以促进生长,尤其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影响代谢。【题目详解】(1)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鲫鱼种群密度时,设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为n,第二次捕获的总数为M,其中带标记的个体数为m,则种群密度为Mn/m,若调查期间有些个体身上的标志丢失,则m会偏小,该种群密度的估测数值会偏大。鲫鱼的捕捞数量不影响其K值。(2)①要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作用,应该先注射胰岛素溶液,此时小鼠应该会出现低血糖症状,然后再注射葡萄糖溶液,其低血糖症状会消失。②当机体处于低血糖状况时,血糖含量偏低,说明胰岛素含量偏高,胰高血糖素含量偏低,故该比值明显下降,胰岛素会肝糖元(糖原)分解、脂肪等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