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创意策划学第一章文化的内涵文化创意策划学第一章文化的内涵1第一节文化的含义一、文化概念的简要梳理及其对文化创意策划的重要启示文化概念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使用极为宽泛而复杂。迄今关于文化的定义有300多个。大致上归纳为五大类第一节文化的含义2第一类将文化视为包罗万象、涵盖万有的整体,即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与精神文明现象的总和。德国《大百科辞典》、《法国大百科全书》和中国《辞海》等权威性辞典将文化视为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优点:比较全面稳妥缺点:太宽泛,运用于研究的时候没有抓手。第一类将文化视为包罗万象、涵盖万有的整体,即人类所创造的物质3文化创意策划学第一章--文化的内涵课件4文化创意策划学第一章--文化的内涵课件5第四类定义是强调文化是一种具有特色的生活方式,或是具有动力的规范观念及其影响。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将文化聚焦于“民族生活的样法”即生活方式。克鲁克洪和凯里在《文化的概念》中认为“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样式系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之所以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与其不同地域文化和不同民族文化有着密切关系的。第四类定义是强调文化是一种具有特色的生活方式,或是具有动力的6第五类定义倾向于把文化作为一个价值系统来界定。美国学者克鲁克洪指出:“文化的核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传统(即从历史上得到并选择)的思想,一是与他们相关的价值。”文化创意策划不是创意策和划价值观,但是成功的创意策划或者是十分妥帖地迎合了某种既有的价值观,或者是比较巧妙地引介了某种新的价值观。第五类定义倾向于把文化作为一个价值系统来界定。7二、文化含义的滑动与文化创意策划的广域性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考察文化,其边界在人与自然(指生野的自然,而非人化的自然)最前沿的交接线上。但一提到文化,总是意味着某种优越的、高级的、精致的东西。二、文化含义的滑动与文化创意策划的广域性8最宽泛意义上的文化概念是一种人类学意义上的界定,可以称之为“生存文化”——为了生存,人所实施的一切行为及其结果;最精细意义上的文化概念则是一种社会学意义甚至是美学意义上的界定,可以称之为“意趣文化”——为了生活的有意义,人的所有行为及其结果。最宽泛意义上的文化概念是一种人类学意义上的界定,可以称之为“9从最宽泛的人与自然相对的“生存文化”到最精细最狭窄的人对自身价值自居的“意趣文化”之间,有着无限广阔的界面每个层面还可以分析出不同的刻度。从最宽泛的人与自然相对的“生存文化”到最精细最狭窄的人对自身10三、周易关于文化的观点及其对文化创意策划的启示《周易·贲卦》阐述人文化成之道。该卦《彖辞》说:
“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程颐解释:“天文,谓日月星辰之错列,寒暑阴阳之代变,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迁改也;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这个文化观有三个要点值得注意,特别是对于文化创意策划具有学理奠基性的意义三、周易关于文化的观点及其对文化创意策划的启示11第一,文化是一种主体性的建构,是人对自身的建构。所谓“观乎人文”就是观照人自身的文明。所谓“文明以止”,就是止于或曰表现为人的伦序礼俗。这是人对自身的文化塑造,使人由野蛮升华为文明,成为一种文化性的存在。第一,文化是一种主体性的建构,是人对自身的建构。12文化创意策划就是对物或曰客体所进行的文化包装、文化提升,是由人及物而又返照于人的文化建构。创意策划一定要以人为本,一定要指向人的完善——不仅是人的物质生活的完善,而且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完善。文化创意策划就是对物或曰客体所进行的文化包装、文化提升,是由13第二,文化是一种功能性建构,所谓“化成天下”。文化(名词)的建设过程就是天下万事万物被文化(动词)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果就是人生活在一个日益文化的世界。程颐的阐释把这种文化局限为“成其礼俗”,不免有些道学家的狭隘。不过礼俗作为一支重要的文化之花应该是勿庸置疑的。第二,文化是一种功能性建构,所谓“化成天下”。文化(名词)的14第三,文化是一种可观性建构,是一种形象塑造。在《易经》原典和后人的阐述中,都明确指出文化是一种可以观的现象。《易经》“观卦”专讲“观”的意义,作为对照可以加深对“贲卦”之“观乎人文”的理解。该卦的“象辞”说:“风行地上,观”。意味风行地上,草木葱茏,蔚然可观。第三,文化是一种可观性建构,是一种形象塑造。15这既是一种颇有意味的文化象征,也是文化策划所应该达到的境界。过去在一些有“风水”的农村的村头往往生长着数株高大的树木人们尚未进村,远远望见那参天大树,心中就升起了一种“到家了”或者“到达了”的暖意。地上的树木,成为一种可观的地标。这既是一种颇有意味的文化象征,也是文化策划所应该达到的境界。16朱熹在《周易本义》中说:“观者,有以示人,而为人所仰者也。”文化作为一种可观性的建构,必然有以示人,而那些优秀的文化、先进的文化则是为人所仰者也。联系到文化策划,既要示人以可观的显性式样,又要具备为人所仰的内在质性。朱熹在《周易本义》中说:“观者,有以示人,而为人所仰者也。”17第二节文化的特性关于文化的特性,学术界有许多说法。粗略地看,主要有人本性、导向性、进取性、向上性、革命性、批判性、能动性、选择性、技术性、习得性、历史性、符号性、变化性、整体性、民族性等等。这里提出几个与文化策划关系较为密切的特性加以分析。第二节文化的特性18一、文化的后天习得性与文化创意策划的塑造性
文化不能以生物形式遗传,而是后天学习教育的结果。有的学者因此给文化下定义说“通过教育的方式(无论是怎样的教育方式)传授给众多个人的一切事物的总和构成为文化。”一、文化的后天习得性与文化创意策划的塑造性191、文化的习得性在饮食方面的表现陶渊明有诗云:“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衣食的确是人生的前提,但这其中就有先天自然遗传与后天文化习得之区别。饿了就要进食,这是先天决定的生理现象,与文化无关,但是吃什么和怎样吃则是后天习得的文化现象。1、文化的习得性在饮食方面的表现20中国与西方饮食文化比较表中国人西方人食谱:无所不吃食谱:有所不吃食相:热闹地吃食相:安静地吃食趣:艺术地吃食趣:科学地吃食性:重视美味食性:重视营养食式:喜欢调和食式:喜欢分别食具:使用筷子食具:使用刀叉食仪:习惯聚餐食仪:习惯分餐中国与西方饮食文化比较表21文化的后天习得性表现在方方面面,看东西是自然的,而怎样看则是后天的、文化性的。国花,即各国人民心目中最推许的花,换言之,即是各民族文化对花的看法。樱花在日本人看来是一种深刻表达了“物哀”之美的花牡丹作为国色,反映了国人对荣华富贵的普遍追求。蔷薇在东方文化中看来是一种表达爱意而对花,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是象征着廉洁。因而成为英国的国花。百合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百年和合”,在法国文化中则是博爱、尊敬的象征。文化的后天习得性表现在方方面面,看东西是自然的,而怎样看则是22莲花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象征着高贵圣洁,而在欧美文化中,莲花则寓意“疏远了的爱”,但在印度文化中,莲花是释迦牟尼的宝座,是不受轮回的污浊环境影响的佛的本质,是宇宙的本源。莲花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象征着高贵圣洁,而在欧美文化23望望24二、文化的下渗性与文化创意策划的名人效应文化的传播在大多数情况下像水的流动,表现为由高向低、至上而下的态势,这就是文化下渗性。西方最早揭示这一现象的是德国人类文化学家H·瑙曼。他研究了大量文化传播案例之后提出“文化下渗”这一术语,认为这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特性。起源于上层社会的文化总是能够比较容易地散播到下层社会,或被下层社会无形中采纳。二、文化的下渗性与文化创意策划的名人效应25这种现象我国先秦时代已被人们发现。《孟子·滕文公上》:“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礼记·缁衣》:“上好是物,下必有甚者焉。”《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成语“上行下效”典出班固的《白虎通·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这种现象我国先秦时代已被人们发现。26文化的流动肯定是双向的,但是就主导的方面来说,毫无疑问是文化下渗的情况更为普遍。这种下渗性首先表现在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文化在社会各个阶层中的广泛渗透。最早揭示这一规律的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见教材17页引文文化的流动肯定是双向的,但是就主导的方面来说,毫无疑问是文化27三、文化的居间性与文化创意策划的框架效应文化的居间性就是指文化居于人类与其他事物之间,且为人类所使用以产生文化资源的媒介性。文化的这种居间性不仅将人和事物建构为一种不可分割的对象化的整体,而且有能力将人稳定地控制在文化居间,使人成为一种居间性的存在。西方一些学者将这种由文化居间所建构、表征和解释的关系系统称之为“文化框架”。文化框架具有划定文化空间的功能,在文化框架内,一切都是合情合理、合制合法的。三、文化的居间性与文化创意策划的框架效应28四、文化的特征性与文化创意策划的原创性无论有多少个世界,每一种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都有不为其他人类社会所共享的信息主体。以城市文化来看,世界上著名的城市总是具有自己富于特征性的城市文化。其他城市可以模仿一二,但是无法达到其标高,也不可能成为系统。因为那是建筑在文化特征性基础上的,而文化特征则是组成文化质的那些个别标志。换言之,特征是反映文化原质的东西。现象可以模仿,文化原质是不能模仿的。四、文化的特征性与文化创意策划的原创性29第三节文化力与时代文化一、文化力的概念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了“文化力量”这一概念,毛泽东提出:“新的政治力量、新的经济力量、新的文化力量,都是中国革命的力量,它们是反对旧政治旧经济旧文化的。”经常提到的“精神力量”、“理论力量”、“思想力量”乃至“传统的力量”、“榜样的力量”等等说法,都可以归结为文化的力量。但是文化力作为一个概念在今天提出,确实另有背景、别有深意。第三节文化力与时代文化301、文化力概念的前沿20世纪80年代,有三个国家的领导人,分别提出了三个具有21世纪前瞻性的概念。1、大平正方提出文化时代概念新加坡城东南亚金融中心1、文化力概念的前沿新加坡城东南亚金融中心31邓小平——世界已进入“开放时代”邓小平——世界已进入“开放时代”32深圳新貌东方明珠深圳新貌东方明珠33美国总统里根提出“新经济时代”;美国总统里根提出34钢领欧洲之星比尔·盖茨钢领欧洲之星比尔·盖茨35“文化时代”这一概念的意义在于揭示了21世纪是一个文化大繁荣的时代,是一个文化力成为推进社会发展主导力量的时代。换言之,是一个文化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由于文化力的作用,世界经济的重心开始转移到一种全新的经济形式上。文化信息化成为全球化时代经济发展的有力资源,其巨大的经济与社会影响力正在逐渐释放。“文化时代”这一概念的意义在于揭示了21世纪是一个文化大繁荣36如果我们把延续了数千年的农业经济称之为“老经济”,把存在了数百年的工业经济称之为“旧经济”,那么现代文化经济和知识经济也就是里根所说的“新经济”。
如果我们把延续了数千年的农业经济称之为“老经济”,把存在了数372、文化力概念的提出(1)国外学者眼中的文化力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学者名和太郎在探讨文化产业发展时,最早提出文化力的概念。他认为,“文化是产业的决定因素”。探讨了文化对经济产业化的关系,肯定了文化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他对文化力的定义并未作严密的界定。2、文化力概念的提出3820世纪80年代,美国前国防部长助理、哈佛大学政治学院院长、著名学者约瑟夫·奈在《美国定能独霸世界吗?》一书中全面系统地分析、阐述了国家实力的概念,提出一个国家的实力由“硬实力”和“软实力”两部分组成的观点。他认为,在当前美国独大的情况下,为避免由于单边主义、傲慢及褊狭而丧失领导地位和感召力,美国应更多地依赖文化、价值与制度所产生的“软实力”或曰“软性国力”。20世纪80年代,美国前国防部长助理、哈佛大学政治学院院长、39(2)我国学者眼中的文化力我国最早提出“文化力”命题的是贾春峰。他在1992年的一次学术报告会上首次使用了“文化力”这一概念。近几年,国内学术界对文化力的研究比较热烈,有学者梳理国内学术界关于“文化力”的界定,不下七八种观点。实际上最主要的观点是三种。(2)我国学者眼中的文化力40第一种观点认为,文化力就是文化生产力。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是一种精神生产力。第二种观点认为,文化力就是国家或区域的文化实力或文化竞争力。第三种观点认为,文化力就是社会合力或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种观点认为,文化力就是文化生产力。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41(3)文化力概念的探讨文化力就是各种文化资源,通过叠加和乘积等配置方式而形成的“文化力量”。文化资源应该包括人本资源和人化资源两大类,其中人本资源是核心和关键因素,它决定着人化资源的发达程度,人化资源是人本资源的产物。文化力量就是人类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实际上就是人文力。文化力量作为精神力量是人类本质力量的直接体现,作为生产力则是人类本质力量的外化延伸的间接体现。(3)文化力概念的探讨42现在一般认为文化力,主要是相对于经济力、政治力而言的。文化力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可以理解为一定的文化精神或具有某种文化功能、文化特征的事物对于人们的影响力或与其它事物的对比中所体现出的竞争力。它的内涵既包括精神文化,如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等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作用,也包括人的智力因素和作用于现实生活的传统文化的力量。汤因比运用“空间剖视的方法”将文明社会划分为三个层面:政治、经济、文化。与政治、经济相比,文化是相对稳定的领域。因此,它构成文明社会的本质和灵魂。现在一般认为文化力,主要是相对于经济力、政治力而言的。43文化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支配力量。是人类创造社会的三大基本力量之一。在经济力、政治力、文化力这三大力量中,经济力是最基本的生产力,它在人类历史的全过程中一直发生着基础性的作用;政治力则是派生的、附着的创造力,它由经济力而派生,附着在经济力之上,通过经济力而发生创造社会的作用。但是在特殊的历史阶段,政治力也能单独地发挥创造社会的作用。文化力相对于经济力、政治力而言,是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现出的竞争力、牵引力、渗透力、生产力。文化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支配力量。是人类创造社会的三大基本力44二、文化力的特征及表现形式
文化力量或曰文化力在社会发展中主要体现出如下特征:1、从历时的角度看,文化力具有贯通于人类社会发展全程的基元性。2、从共时的角度看,文化力具有作用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的普遍性。3,从对社会作用力的强弱来看,文化力呈现日益增强的趋势,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二、文化力的特征及表现形式45文化力显示综合国力,在综合国力的衡量和测评中,愈来愈具有根本性的作用和意义。其一,文化以一系列的指标体系来显示综合国力。其二,文化以特殊财富的身份来显示综合国力。其三,文化以影响力、辐射力来显示综合国力。文化力显示综合国力,在综合国力的衡量和测评中,愈来愈具有根本46第四,从发力的要素看,文化力具有突出人文精神的人文性,是人类最高智慧的体现。农业经济是一种“体力经济”
工业经济是一种初级水平的技术经济文化力的作用表现为知识、技术在经济增长这中具有远远超过自然资源的价值。文化经济实际上是对知识经济内涵的扩大和深化,是文化力充分彰显的经济。第四,从发力的要素看,文化力具有突出人文精神的人文性,是人类47三、文化力的巨大作用第一,文化的导向力赋予经济发展以价值意义。第二,文化的感通力赋予经济发展以极高的组织效能。第三,文化的创造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第四,文化的精神力提升物质产品的附加值。第五,文化的塑造力有效强化综合竞争力。三、文化力的巨大作用48文化创意策划学第一章文化的内涵文化创意策划学第一章文化的内涵49第一节文化的含义一、文化概念的简要梳理及其对文化创意策划的重要启示文化概念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使用极为宽泛而复杂。迄今关于文化的定义有300多个。大致上归纳为五大类第一节文化的含义50第一类将文化视为包罗万象、涵盖万有的整体,即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与精神文明现象的总和。德国《大百科辞典》、《法国大百科全书》和中国《辞海》等权威性辞典将文化视为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优点:比较全面稳妥缺点:太宽泛,运用于研究的时候没有抓手。第一类将文化视为包罗万象、涵盖万有的整体,即人类所创造的物质51文化创意策划学第一章--文化的内涵课件52文化创意策划学第一章--文化的内涵课件53第四类定义是强调文化是一种具有特色的生活方式,或是具有动力的规范观念及其影响。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将文化聚焦于“民族生活的样法”即生活方式。克鲁克洪和凯里在《文化的概念》中认为“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样式系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之所以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与其不同地域文化和不同民族文化有着密切关系的。第四类定义是强调文化是一种具有特色的生活方式,或是具有动力的54第五类定义倾向于把文化作为一个价值系统来界定。美国学者克鲁克洪指出:“文化的核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传统(即从历史上得到并选择)的思想,一是与他们相关的价值。”文化创意策划不是创意策和划价值观,但是成功的创意策划或者是十分妥帖地迎合了某种既有的价值观,或者是比较巧妙地引介了某种新的价值观。第五类定义倾向于把文化作为一个价值系统来界定。55二、文化含义的滑动与文化创意策划的广域性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考察文化,其边界在人与自然(指生野的自然,而非人化的自然)最前沿的交接线上。但一提到文化,总是意味着某种优越的、高级的、精致的东西。二、文化含义的滑动与文化创意策划的广域性56最宽泛意义上的文化概念是一种人类学意义上的界定,可以称之为“生存文化”——为了生存,人所实施的一切行为及其结果;最精细意义上的文化概念则是一种社会学意义甚至是美学意义上的界定,可以称之为“意趣文化”——为了生活的有意义,人的所有行为及其结果。最宽泛意义上的文化概念是一种人类学意义上的界定,可以称之为“57从最宽泛的人与自然相对的“生存文化”到最精细最狭窄的人对自身价值自居的“意趣文化”之间,有着无限广阔的界面每个层面还可以分析出不同的刻度。从最宽泛的人与自然相对的“生存文化”到最精细最狭窄的人对自身58三、周易关于文化的观点及其对文化创意策划的启示《周易·贲卦》阐述人文化成之道。该卦《彖辞》说:
“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程颐解释:“天文,谓日月星辰之错列,寒暑阴阳之代变,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迁改也;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这个文化观有三个要点值得注意,特别是对于文化创意策划具有学理奠基性的意义三、周易关于文化的观点及其对文化创意策划的启示59第一,文化是一种主体性的建构,是人对自身的建构。所谓“观乎人文”就是观照人自身的文明。所谓“文明以止”,就是止于或曰表现为人的伦序礼俗。这是人对自身的文化塑造,使人由野蛮升华为文明,成为一种文化性的存在。第一,文化是一种主体性的建构,是人对自身的建构。60文化创意策划就是对物或曰客体所进行的文化包装、文化提升,是由人及物而又返照于人的文化建构。创意策划一定要以人为本,一定要指向人的完善——不仅是人的物质生活的完善,而且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完善。文化创意策划就是对物或曰客体所进行的文化包装、文化提升,是由61第二,文化是一种功能性建构,所谓“化成天下”。文化(名词)的建设过程就是天下万事万物被文化(动词)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果就是人生活在一个日益文化的世界。程颐的阐释把这种文化局限为“成其礼俗”,不免有些道学家的狭隘。不过礼俗作为一支重要的文化之花应该是勿庸置疑的。第二,文化是一种功能性建构,所谓“化成天下”。文化(名词)的62第三,文化是一种可观性建构,是一种形象塑造。在《易经》原典和后人的阐述中,都明确指出文化是一种可以观的现象。《易经》“观卦”专讲“观”的意义,作为对照可以加深对“贲卦”之“观乎人文”的理解。该卦的“象辞”说:“风行地上,观”。意味风行地上,草木葱茏,蔚然可观。第三,文化是一种可观性建构,是一种形象塑造。63这既是一种颇有意味的文化象征,也是文化策划所应该达到的境界。过去在一些有“风水”的农村的村头往往生长着数株高大的树木人们尚未进村,远远望见那参天大树,心中就升起了一种“到家了”或者“到达了”的暖意。地上的树木,成为一种可观的地标。这既是一种颇有意味的文化象征,也是文化策划所应该达到的境界。64朱熹在《周易本义》中说:“观者,有以示人,而为人所仰者也。”文化作为一种可观性的建构,必然有以示人,而那些优秀的文化、先进的文化则是为人所仰者也。联系到文化策划,既要示人以可观的显性式样,又要具备为人所仰的内在质性。朱熹在《周易本义》中说:“观者,有以示人,而为人所仰者也。”65第二节文化的特性关于文化的特性,学术界有许多说法。粗略地看,主要有人本性、导向性、进取性、向上性、革命性、批判性、能动性、选择性、技术性、习得性、历史性、符号性、变化性、整体性、民族性等等。这里提出几个与文化策划关系较为密切的特性加以分析。第二节文化的特性66一、文化的后天习得性与文化创意策划的塑造性
文化不能以生物形式遗传,而是后天学习教育的结果。有的学者因此给文化下定义说“通过教育的方式(无论是怎样的教育方式)传授给众多个人的一切事物的总和构成为文化。”一、文化的后天习得性与文化创意策划的塑造性671、文化的习得性在饮食方面的表现陶渊明有诗云:“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衣食的确是人生的前提,但这其中就有先天自然遗传与后天文化习得之区别。饿了就要进食,这是先天决定的生理现象,与文化无关,但是吃什么和怎样吃则是后天习得的文化现象。1、文化的习得性在饮食方面的表现68中国与西方饮食文化比较表中国人西方人食谱:无所不吃食谱:有所不吃食相:热闹地吃食相:安静地吃食趣:艺术地吃食趣:科学地吃食性:重视美味食性:重视营养食式:喜欢调和食式:喜欢分别食具:使用筷子食具:使用刀叉食仪:习惯聚餐食仪:习惯分餐中国与西方饮食文化比较表69文化的后天习得性表现在方方面面,看东西是自然的,而怎样看则是后天的、文化性的。国花,即各国人民心目中最推许的花,换言之,即是各民族文化对花的看法。樱花在日本人看来是一种深刻表达了“物哀”之美的花牡丹作为国色,反映了国人对荣华富贵的普遍追求。蔷薇在东方文化中看来是一种表达爱意而对花,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是象征着廉洁。因而成为英国的国花。百合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百年和合”,在法国文化中则是博爱、尊敬的象征。文化的后天习得性表现在方方面面,看东西是自然的,而怎样看则是70莲花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象征着高贵圣洁,而在欧美文化中,莲花则寓意“疏远了的爱”,但在印度文化中,莲花是释迦牟尼的宝座,是不受轮回的污浊环境影响的佛的本质,是宇宙的本源。莲花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象征着高贵圣洁,而在欧美文化71望望72二、文化的下渗性与文化创意策划的名人效应文化的传播在大多数情况下像水的流动,表现为由高向低、至上而下的态势,这就是文化下渗性。西方最早揭示这一现象的是德国人类文化学家H·瑙曼。他研究了大量文化传播案例之后提出“文化下渗”这一术语,认为这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特性。起源于上层社会的文化总是能够比较容易地散播到下层社会,或被下层社会无形中采纳。二、文化的下渗性与文化创意策划的名人效应73这种现象我国先秦时代已被人们发现。《孟子·滕文公上》:“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礼记·缁衣》:“上好是物,下必有甚者焉。”《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成语“上行下效”典出班固的《白虎通·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这种现象我国先秦时代已被人们发现。74文化的流动肯定是双向的,但是就主导的方面来说,毫无疑问是文化下渗的情况更为普遍。这种下渗性首先表现在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文化在社会各个阶层中的广泛渗透。最早揭示这一规律的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见教材17页引文文化的流动肯定是双向的,但是就主导的方面来说,毫无疑问是文化75三、文化的居间性与文化创意策划的框架效应文化的居间性就是指文化居于人类与其他事物之间,且为人类所使用以产生文化资源的媒介性。文化的这种居间性不仅将人和事物建构为一种不可分割的对象化的整体,而且有能力将人稳定地控制在文化居间,使人成为一种居间性的存在。西方一些学者将这种由文化居间所建构、表征和解释的关系系统称之为“文化框架”。文化框架具有划定文化空间的功能,在文化框架内,一切都是合情合理、合制合法的。三、文化的居间性与文化创意策划的框架效应76四、文化的特征性与文化创意策划的原创性无论有多少个世界,每一种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都有不为其他人类社会所共享的信息主体。以城市文化来看,世界上著名的城市总是具有自己富于特征性的城市文化。其他城市可以模仿一二,但是无法达到其标高,也不可能成为系统。因为那是建筑在文化特征性基础上的,而文化特征则是组成文化质的那些个别标志。换言之,特征是反映文化原质的东西。现象可以模仿,文化原质是不能模仿的。四、文化的特征性与文化创意策划的原创性77第三节文化力与时代文化一、文化力的概念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了“文化力量”这一概念,毛泽东提出:“新的政治力量、新的经济力量、新的文化力量,都是中国革命的力量,它们是反对旧政治旧经济旧文化的。”经常提到的“精神力量”、“理论力量”、“思想力量”乃至“传统的力量”、“榜样的力量”等等说法,都可以归结为文化的力量。但是文化力作为一个概念在今天提出,确实另有背景、别有深意。第三节文化力与时代文化781、文化力概念的前沿20世纪80年代,有三个国家的领导人,分别提出了三个具有21世纪前瞻性的概念。1、大平正方提出文化时代概念新加坡城东南亚金融中心1、文化力概念的前沿新加坡城东南亚金融中心79邓小平——世界已进入“开放时代”邓小平——世界已进入“开放时代”80深圳新貌东方明珠深圳新貌东方明珠81美国总统里根提出“新经济时代”;美国总统里根提出82钢领欧洲之星比尔·盖茨钢领欧洲之星比尔·盖茨83“文化时代”这一概念的意义在于揭示了21世纪是一个文化大繁荣的时代,是一个文化力成为推进社会发展主导力量的时代。换言之,是一个文化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时代。由于文化力的作用,世界经济的重心开始转移到一种全新的经济形式上。文化信息化成为全球化时代经济发展的有力资源,其巨大的经济与社会影响力正在逐渐释放。“文化时代”这一概念的意义在于揭示了21世纪是一个文化大繁荣84如果我们把延续了数千年的农业经济称之为“老经济”,把存在了数百年的工业经济称之为“旧经济”,那么现代文化经济和知识经济也就是里根所说的“新经济”。
如果我们把延续了数千年的农业经济称之为“老经济”,把存在了数852、文化力概念的提出(1)国外学者眼中的文化力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学者名和太郎在探讨文化产业发展时,最早提出文化力的概念。他认为,“文化是产业的决定因素”。探讨了文化对经济产业化的关系,肯定了文化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他对文化力的定义并未作严密的界定。2、文化力概念的提出8620世纪80年代,美国前国防部长助理、哈佛大学政治学院院长、著名学者约瑟夫·奈在《美国定能独霸世界吗?》一书中全面系统地分析、阐述了国家实力的概念,提出一个国家的实力由“硬实力”和“软实力”两部分组成的观点。他认为,在当前美国独大的情况下,为避免由于单边主义、傲慢及褊狭而丧失领导地位和感召力,美国应更多地依赖文化、价值与制度所产生的“软实力”或曰“软性国力”。20世纪80年代,美国前国防部长助理、哈佛大学政治学院院长、87(2)我国学者眼中的文化力我国最早提出“文化力”命题的是贾春峰。他在1992年的一次学术报告会上首次使用了“文化力”这一概念。近几年,国内学术界对文化力的研究比较热烈,有学者梳理国内学术界关于“文化力”的界定,不下七八种观点。实际上最主要的观点是三种。(2)我国学者眼中的文化力88第一种观点认为,文化力就是文化生产力。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是一种精神生产力。第二种观点认为,文化力就是国家或区域的文化实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介加盟合同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版经营权抵押贷款协议合同书
- 社区护理高血压的管理与防控
- 雇佣合同范例
- 离婚协议离婚诉讼二零二五年
- 宾馆股权转让协议二零二五年
- 巡回演出协议合同书二零二五年
- 投资咨询服务协议合同
- 皮管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如何制作课程安排时间表
- TCI 535-2024 铝合金液态模锻模具技术条件
- 胰岛素泵护理管理规范
- 硅pu球场施工方案
- 企业数据资产入表流程研究
- 9.1.1 西亚 第1课时 课件 七年级地理下册 人教版
- 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托管协议书范本
- 《餐厅托盘的使用技》课件
- Unit 2 Know your body(说课稿) -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下册
- 托管老师培训
- 《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 6.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教学课件)-高一数学(人教A版2019)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