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12/111第六章水环境规划2022/12/111第六章水环境规划16.1水环境规划概述6.2区域水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6.3水资源需求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6.4水环境污染预测6.5水环境功能区划及水污染控制单元的划分6.6水环境目标的确定6.7水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方案2022/12/112第六章水环境规划6.1水环境规划概述2022/12/112第六章水环境规26.1水环境规划概述水环境规划是对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出的统筹安排和设计。目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水质,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充分地发挥水体的多功能用途,在达到水环境目标的基础上,寻求最小(或较小)的经济代价或最大(或较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2022/12/1136.1水环境规划概述2022/12/1133水环境规划是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划中必须贯彻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2022/12/1146.1水环境规划概述水环境规划是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124在水环境规划时,首先应对水环境系统进行综合分析,摸清水量水质的供需情况,合理确定水体功能和水质目标,进而对水的开采、供给、使用、处理和排放等各个环节作出统筹的安排和决策。一般来说,水环境规划过程可概括如图6-1。2022/12/1156.1水环境规划概述在水环境规划时,首先应对水环境系统进行综合分析,摸清水量水质52022/12/116明确问题确定规划目标选定规划方法拟定规划措施提出供选方案规划方案实施图6-1水环境规划过程简图2022/12/116明确确定规选定规划拟定规划提出供规划方6
(一)明确问题找出水环境的主要问题包括水量、水质、水资源利用等方面问题.查明问题的根源所在要通过污染源的调查分析、水质的监测以及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调研,进而作出水环境污染现状评价和水资源利用评价。
2022/12/117(一)明确问题2022/12/1177
(二)确定规划目标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同时考虑客观条件,从水质和水量两个方面拟定水环境规划目标。规划目标的提出需要经过多方案比较和反复论证,在规划目标最终确定前要先提出几种不同的目标方案,经过具体措施的论证以后才能确定最终目标。
2022/12/118(二)确定规划目标2022/12/1188(三)选定规划方法在水环境规划中,通常可以采用两类规划方法:数学规划法和模拟比较法。数学规划法是一种最优化方法包括线性规划法、非线性规划法和动态规划法,它是在满足水环境目标,并在与水环境系统有关要素约束和技术约束的条件下,寻求水环境最优的规划方案。模拟比较法是一种多方案模拟比较的方法,如系统动力学、层次分析法和组合方案比较法。值得指出的是,组合方案比较法是依据所研究系统确定的水环境规划目标(近期或远期),在经济技术可行的前提下,提出为达此目标拟采取的各种控制措施,并由这些措施组合成若干个供选方案;然后通过对每个方案进行模拟及费用一效益分析和比较,从中选出一二个最佳的或满意的方案供决策部门采纳。2022/12/119(三)选定规划方法2022/19
(四)拟定规划措施在制定水环境规划的方案中,可供考虑的措施包括:调整经济结构和工业布局;实施清洁生产工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增加污水处理设施等。在水环境目标确定后,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措施可能有多种方案,如何寻找最小费用的方案是水环境规划的重要任务。
2022/12/1110(四)拟定规划措施2022/110
(五)提出供选方案
将各种措施综合起来,提出可供选择的实施方案。检验和比较各种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可通过费用-效益分析、方案可行性分析和水环境承载力分析对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为最佳规划方案的选择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022/12/1111(五)提出供选方案20211(六)规划实施
水环境规划的实施也是制定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规划的成功与否,就是看最终的规划方案能否被采纳、执行。不管规划方案是以何种形式被实施,实际上都体现了规划自身的价值与作用。
2022/12/1112(六)规划实施2022/12/1112在进行水环境规划时,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根据目前和将来水体的用途,严格划分保护区,首先要保证饮用水源的水量和水质;②要充分注意流域的用地与人口的增长对水量、水质的改变,以及对水环境污染的影响;③把流域及其水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来考虑;④要特别注意减免洪水灾害的问题;⑤在治理上不能采取污染搬家的作法,要妥善处理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及各种水环境的相互关系;⑥应明确水环境保护的方针和政策。
2022/12/1113在进行水环境规划时,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2022/12/132022/12/11142022/12/1114146.2区域水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6.2.1区域水环境特征调查6.2.2主要污染物及主要污染源调查分析6.2.3水环境污染现状调查及评价2022/12/11156.2区域水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2022/12/1115156.2区域水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6.2.1区域水环境特征调查1、自然环境特征调查2、社会环境特征调查3、我国水环境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022/12/1116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用水浪费6.2区域水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2022/12/1116水资源166.2区域水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
6.2.2主要污染物及主要污染源调查分析1、耗水量2、污染源分布图3、主要污染物及污染物排放量4、排污分担率5、污染源\污染物等标负荷比6、排污系数7、非点源2022/12/11176.2区域水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2022/12/111717
6.2.3水环境污染现状调查及评价
(1)参数选择(2)实地采样监测(3)水质评价的程序与方法
评价参数
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单因子指数评价、多因子综合指数评价)(4)水质评价模型
直接迭加、加权均值、尼梅罗水质指数2022/12/11186.2.3水环境污染现状调查及评价2022186.3水资源需求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一)水资源需求预测1、逐步预测生产经营和生活活动的水资源需求量。W工+W农+W交+W建+W城市居民+W农村居民=W总或WGDP+W城市居民+W农村居民=W总6.3水资源需求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6.3水资源需求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一)水资源需求预测2、GDP需水量预测弹性系数法:
Wt(GDP)=Wo(GDP)(1+α)t-toWt(GDP)-----
预测年GDP需水量,t/a;Wo(GDP)
----基准年GDP需水量,t/a;a----水资源年平均增长率6.3水资源需求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6.3水资源需求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一)水资源需求预测3、居民需水量预测系数法:
W城市居民=KcPcyW农村居民=KnPnyKc
、Kn-----
人均需水系数,L/人.d;Pcy、Pny
----人口;6.3水资源需求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6.3水资源需求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1、水资源承载力分析Hω:<=0.8,积极开发利用>0.8且<=1.0,平衡>1.0,过渡开发利用6.3水资源需求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6.3水资源需求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2、供需平衡分析Sω:>=0.9且<=1.0,平衡>1.0,供水能力不足6.3水资源需求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6.4水环境污染预测(见第4章)2022/12/11246.4水环境污染预测2022/12/1124246.4.1水污染源预测6.4.2水环境影响预测6.4水环境污染预测6.4.1水污染源预测6.4水环境污染预测6.4.1水污染源预测(一)工业废水排放量预测
1、
弹性系数法:Wt=W0(1+rw)t-t0Wt---预测年工业废水排放量;W0---基准年工业废水排放量;rw---工业废水排放量年平均增长率;(与工业产值增长率相关)6.4.1水污染源预测(一)工业废水排放量预测6.4.1水污染源预测(一)工业废水排放量预测2、排污系数法:Wt=AtQtGDPWt---预测年工业废水排放量;QtGDP---预测年工业产值;At---预测年万元工业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6.4.1水污染源预测(一)工业废水排放量预测6.4.1水污染源预测(二)工业污染物排放量预测Wi=WtρiWi---预测年工业污染物i排放量;Wt---预测年工业废水排放量;ρi---预测年工业污染物i排放浓度;6.4.1水污染源预测(二)工业污染物排放量预测6.4.1水污染源预测(三)生活污水排放量预测Q=0.365AFQ---预测年生活污水排放量;A---人口F---人均每天排放生活污水量;6.4.1水污染源预测(三)生活污水排放量预测6.4.1水污染源预测(四)灰色预测利用历年废水、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行灰色预测建模,用GM(1,1)模型的指数响应式进行废水排放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的预测。Q(1)(k+1)=(Q(0)(1)-u/a)e-ak+u/aQ(0)(k)=Q(1)(k+1)-Q(1)(k)6.4.1水污染源预测(四)灰色预测Q(1)(k+1)=(主要对受纳水体受排污影响将要产生的水质特征变化进行定量计算或定性分析.方法: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法、专业判断法6.4.2水环境影响预测主要对受纳水体受排污影响将要产生的水质特征变化进行定量计算一、水质相关法1、水质水量相关法
Lt=Lr+Laexp(-Kn/Q)6.4.2水环境影响预测一、水质相关法6.4.2水环境影响预测6.4.2水环境影响预测一、水质相关法2、灰色预测P101利用历年水质进行灰色预测建模,用GM(1,1)模型的指数响应式进行水质预测。Q(1)(k+1)=(Q(0)(1)-u/a)e-ak+u/aQ(0)(k)=Q(1)(k+1)-Q(1)(k)6.4.2水环境影响预测一、水质相关法Q(1)(k+1)6.4.2水环境影响预测一、水质相关法3、多元回归分析P101Ci=a+b1x1+b2x2+b3x3+……+bnxn6.4.2水环境影响预测一、水质相关法Ci=a+b1x1二、水质模型(一)河水完全混合的水质预测适用:只考虑河水的扩散稀释能力,从排污口进入河流与河水完全混合。窄而浅的河流,河流为稳态.均匀河段,定常排污(4-42)6.4.2水环境影响预测二、水质模型适用:(4-42)6.4.2水环境影响预测二、水质模型(二)一维河流水质预测适用:宽而浅的河流,河流为稳态.污染物保守,均匀排放(4-45)二、水质模型(二)一维河流水质预测适用:(4-45)二、水质模型(三)河水中BOD浓度预测特点:稀释\扩散\沉降\生物降解,服从一级衰减规律二、水质模型(三)河水中BOD浓度预测特点:二、水质模型(四)湖泊水质预测二、水质模型(四)湖泊水质预测二、水质模型(五)湖泊富营养化水质预测模型1、沃伦维达模型P1082、狄龙模型P1083、合田模型P1084、康菲尔德模型P109二、水质模型(五)湖泊富营养化水质预测模型6.5水环境功能区划及水污染控制单元的划分
6.5.1水环境功能区划6.5.2水污染控制单元的划分2022/12/11406.5水环境功能区划及水污染控制单元的划分2022/12/1406.5.1水环境功能区划
(一)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原则
饮用水源重点保护
统筹考虑、合理组合布局
考虑经济技术约束
便于目标管理2022/12/11416.5.1水环境功能区划2022/12/114141(一)水环境功能分区原则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的原则可归纳以下几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优先保护
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3.统筹考虑专业用水标准要求4.上下游、区域间互相兼顾,适当考虑潜在功能要求5.合理利用水体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
6.与陆上工业合理布局相结合
7.对地下饮用水源地污染的影响8.实用可行,便于管理
2022/12/1142(一)水环境功能分区原则2022/12/42(二)水环境功能分区依据
根据GHZB1一1999标准规定,地表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名目如下:1、自然保护区及源头水
对未受污染的源头水以及国家、省、市已法定的自然保护区水域,均可以本名目执行Ⅰ类标准保护。
2.生活饮用水区
执行II类或Ⅲ类标准。其标准值的制定依据以保护人体健康为基准对集中式供水的饮用水地表水源,可按照不同的水质标准和防护要求分级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通常,将饮用水保护区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增设标准保护区。一般情况下,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可分别按II类和Ⅲ类标准保护。
2022/12/1143(二)水环境功能分区依据2022/12/1143433.渔业水域
执行II类或Ⅲ类标准。其标准值的制定依据以保护水生生物的急慢性基准。我国管辖水域中鱼、虾、蟹、贝类的产卵场
、索饵场、越冬场与迥游通道和鱼、虾、蟹、藻类及其他水生动植物的养殖场所,均可列为本名目。可分珍贵鱼类保护区及一般鱼类保护区,分产卵场、索饵场和养殖场、越冬场与迥游通道等不同类别
,而分别按II类、Ⅲ类标准管理。
2022/12/11443.渔业水域2022/12/1144444.风景游览区
执行Ⅲ类或IV类标准。可分为人体直接接触的游泳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在按Ⅲ、IV类标准分别进行管理的基础上,应注意色、臭、漂浮物、透明度、水温和总大肠菌群等指标的补充规定。
2022/12/11454.风景游览区2022/12/1145455.工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用水区
执行IV类或V类标准。各工矿企业生产用水的集中取水点为工业用水区,灌溉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用性作物的集中取水点为农业用水区。
农业用水区按V类标准管理,严于农灌用水标准,能保护一般景观用水质量要求。工业用水区按IV类标准管理,是考虑到工业用水需进行特殊处理,为预处理创造必要的条件。
2022/12/11465.工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用水区2022/12/11466.5.1水环境功能区划
(三)水环境功能区划的程序和方法
水环境现行功能进行调查
提出水环境功能区划
征求意见汇总修改2022/12/11476.5.1水环境功能区划2022/12/114747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的方法与步骤1.系统分析-确定水质目标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分的目的,就是提出明确的水质保护目标并最终加以实现。确定该水质目标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分析过程,见图6-3.2022/12/1148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的方法与步骤2022/12/1148482022/12/1149功能分区提出保护目标选择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建立排污量与环境质量标准间的定量关系污染源影响评价分析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方法,规划不同总量的控制途径,进行指定功能,可达性分析负责分配、工程规划、环境、技术和经济综合优化政策协调行政决策现状功能可达性分析,确定主要人工污染源ⅠⅡⅢⅣⅤⅥⅦ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的方法与步骤
2022/12/1149功能分区选择相应建立排污量与环境分析492.水质功能区划方案直线展布图由上述河流水质功能区结构直线展布图及配套表格所反映的河流水环境现状,以及经济发展规划等要求,根据河流水质功能区划的原则和技术规定,可对需要实行总量控制的污染物项目,分析拟定出该河流水质功能区若干种区划方案,对其作可达性和可行性分析,从而提出推荐的区划方案。这种区划方案的分析研究成果,同样可用直线展布图及配套表格来直观全面地加以定量描述。2022/12/11502.水质功能区划方案直线展布图2022/12/115050河流水质功能区划方案的直线展布图,可采用以下的标识符号来表达各种信息要素:2022/12/11512022/12/1151512022/12/11522022/12/1152526.5.2水污染控制单元的划分
(1)水污染控制单元的组成
由源和水域两部分组成的可操纵实体.
(2)水污染控制单元的作用
便于规划和管理
(3)水污染控制单元的划分2022/12/11536.5.2水污染控制单元的划分2022/12/1153536.6水环境目标的确定6.6.1确定水环境目标的依据国家的法规\标准国家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规划规划区域的区位和生态特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2022/12/11546.6水环境目标的确定2022/12/1154546.6水环境目标的确定6.6.2指标体系建立1.参数筛选2.分指标权重的确定3.指标体系建立2022/12/11556.6水环境目标的确定2022/12/1155556.6水环境目标的确定
6.6.3环境目标可达性分析经济技术管理削减2022/12/11566.6水环境目标的确定2022/12/1156566.7水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方案6.7.1水污染物削减总量的计算
计算依据削减量=预测排放量-最高的允许排放量反推法2022/12/11576.7水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方案2022/12/1157576.7水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方案
6.7.2污染物削减量的分配
一、非数学优化分配等比例分配排污标准加权分配分区加权分配行政协商分配2022/12/11586.7水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方案2022/12/1158586.7水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方案
6.7.2污染物削减量的分配
二、数学优化分配线性规划方法非线性规划方法整数规划法动态规划法2022/12/11596.7水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方案2022/12/1159596.7水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方案6.7.3水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措施1、节水、降耗、减少排污2、调整工业结构3、强化污水治理4、加强节水农业灌溉工程建设,减少面源污染5、加强水污染综合防治工程建设6、加强生态建设,保护水源2022/12/11606.7水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方案2022/12/1160606.7水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方案6.7.4规划方案的实施1、资金的支持和保证2、法规政策与管理的支持与保证3、技术支持2022/12/11616.7水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方案2022/12/116161END!2009.11.18END!622022/12/1163第六章水环境规划2022/12/111第六章水环境规划636.1水环境规划概述6.2区域水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6.3水资源需求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6.4水环境污染预测6.5水环境功能区划及水污染控制单元的划分6.6水环境目标的确定6.7水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方案2022/12/1164第六章水环境规划6.1水环境规划概述2022/12/112第六章水环境规646.1水环境规划概述水环境规划是对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出的统筹安排和设计。目的: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水质,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充分地发挥水体的多功能用途,在达到水环境目标的基础上,寻求最小(或较小)的经济代价或最大(或较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2022/12/11656.1水环境规划概述2022/12/11365水环境规划是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划中必须贯彻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2022/12/11666.1水环境规划概述水环境规划是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1266在水环境规划时,首先应对水环境系统进行综合分析,摸清水量水质的供需情况,合理确定水体功能和水质目标,进而对水的开采、供给、使用、处理和排放等各个环节作出统筹的安排和决策。一般来说,水环境规划过程可概括如图6-1。2022/12/11676.1水环境规划概述在水环境规划时,首先应对水环境系统进行综合分析,摸清水量水质672022/12/1168明确问题确定规划目标选定规划方法拟定规划措施提出供选方案规划方案实施图6-1水环境规划过程简图2022/12/116明确确定规选定规划拟定规划提出供规划方68
(一)明确问题找出水环境的主要问题包括水量、水质、水资源利用等方面问题.查明问题的根源所在要通过污染源的调查分析、水质的监测以及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调研,进而作出水环境污染现状评价和水资源利用评价。
2022/12/1169(一)明确问题2022/12/11769
(二)确定规划目标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同时考虑客观条件,从水质和水量两个方面拟定水环境规划目标。规划目标的提出需要经过多方案比较和反复论证,在规划目标最终确定前要先提出几种不同的目标方案,经过具体措施的论证以后才能确定最终目标。
2022/12/1170(二)确定规划目标2022/12/11870(三)选定规划方法在水环境规划中,通常可以采用两类规划方法:数学规划法和模拟比较法。数学规划法是一种最优化方法包括线性规划法、非线性规划法和动态规划法,它是在满足水环境目标,并在与水环境系统有关要素约束和技术约束的条件下,寻求水环境最优的规划方案。模拟比较法是一种多方案模拟比较的方法,如系统动力学、层次分析法和组合方案比较法。值得指出的是,组合方案比较法是依据所研究系统确定的水环境规划目标(近期或远期),在经济技术可行的前提下,提出为达此目标拟采取的各种控制措施,并由这些措施组合成若干个供选方案;然后通过对每个方案进行模拟及费用一效益分析和比较,从中选出一二个最佳的或满意的方案供决策部门采纳。2022/12/1171(三)选定规划方法2022/171
(四)拟定规划措施在制定水环境规划的方案中,可供考虑的措施包括:调整经济结构和工业布局;实施清洁生产工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增加污水处理设施等。在水环境目标确定后,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措施可能有多种方案,如何寻找最小费用的方案是水环境规划的重要任务。
2022/12/1172(四)拟定规划措施2022/172
(五)提出供选方案
将各种措施综合起来,提出可供选择的实施方案。检验和比较各种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可通过费用-效益分析、方案可行性分析和水环境承载力分析对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为最佳规划方案的选择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022/12/1173(五)提出供选方案20273(六)规划实施
水环境规划的实施也是制定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规划的成功与否,就是看最终的规划方案能否被采纳、执行。不管规划方案是以何种形式被实施,实际上都体现了规划自身的价值与作用。
2022/12/1174(六)规划实施2022/12/1174在进行水环境规划时,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根据目前和将来水体的用途,严格划分保护区,首先要保证饮用水源的水量和水质;②要充分注意流域的用地与人口的增长对水量、水质的改变,以及对水环境污染的影响;③把流域及其水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来考虑;④要特别注意减免洪水灾害的问题;⑤在治理上不能采取污染搬家的作法,要妥善处理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及各种水环境的相互关系;⑥应明确水环境保护的方针和政策。
2022/12/1175在进行水环境规划时,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2022/12/752022/12/11762022/12/1114766.2区域水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6.2.1区域水环境特征调查6.2.2主要污染物及主要污染源调查分析6.2.3水环境污染现状调查及评价2022/12/11776.2区域水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2022/12/1115776.2区域水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6.2.1区域水环境特征调查1、自然环境特征调查2、社会环境特征调查3、我国水环境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022/12/1178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用水浪费6.2区域水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2022/12/1116水资源786.2区域水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
6.2.2主要污染物及主要污染源调查分析1、耗水量2、污染源分布图3、主要污染物及污染物排放量4、排污分担率5、污染源\污染物等标负荷比6、排污系数7、非点源2022/12/11796.2区域水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2022/12/111779
6.2.3水环境污染现状调查及评价
(1)参数选择(2)实地采样监测(3)水质评价的程序与方法
评价参数
评价标准
评价方法(单因子指数评价、多因子综合指数评价)(4)水质评价模型
直接迭加、加权均值、尼梅罗水质指数2022/12/11806.2.3水环境污染现状调查及评价2022806.3水资源需求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一)水资源需求预测1、逐步预测生产经营和生活活动的水资源需求量。W工+W农+W交+W建+W城市居民+W农村居民=W总或WGDP+W城市居民+W农村居民=W总6.3水资源需求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6.3水资源需求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一)水资源需求预测2、GDP需水量预测弹性系数法:
Wt(GDP)=Wo(GDP)(1+α)t-toWt(GDP)-----
预测年GDP需水量,t/a;Wo(GDP)
----基准年GDP需水量,t/a;a----水资源年平均增长率6.3水资源需求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6.3水资源需求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一)水资源需求预测3、居民需水量预测系数法:
W城市居民=KcPcyW农村居民=KnPnyKc
、Kn-----
人均需水系数,L/人.d;Pcy、Pny
----人口;6.3水资源需求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6.3水资源需求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1、水资源承载力分析Hω:<=0.8,积极开发利用>0.8且<=1.0,平衡>1.0,过渡开发利用6.3水资源需求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6.3水资源需求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2、供需平衡分析Sω:>=0.9且<=1.0,平衡>1.0,供水能力不足6.3水资源需求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6.4水环境污染预测(见第4章)2022/12/11866.4水环境污染预测2022/12/1124866.4.1水污染源预测6.4.2水环境影响预测6.4水环境污染预测6.4.1水污染源预测6.4水环境污染预测6.4.1水污染源预测(一)工业废水排放量预测
1、
弹性系数法:Wt=W0(1+rw)t-t0Wt---预测年工业废水排放量;W0---基准年工业废水排放量;rw---工业废水排放量年平均增长率;(与工业产值增长率相关)6.4.1水污染源预测(一)工业废水排放量预测6.4.1水污染源预测(一)工业废水排放量预测2、排污系数法:Wt=AtQtGDPWt---预测年工业废水排放量;QtGDP---预测年工业产值;At---预测年万元工业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6.4.1水污染源预测(一)工业废水排放量预测6.4.1水污染源预测(二)工业污染物排放量预测Wi=WtρiWi---预测年工业污染物i排放量;Wt---预测年工业废水排放量;ρi---预测年工业污染物i排放浓度;6.4.1水污染源预测(二)工业污染物排放量预测6.4.1水污染源预测(三)生活污水排放量预测Q=0.365AFQ---预测年生活污水排放量;A---人口F---人均每天排放生活污水量;6.4.1水污染源预测(三)生活污水排放量预测6.4.1水污染源预测(四)灰色预测利用历年废水、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行灰色预测建模,用GM(1,1)模型的指数响应式进行废水排放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的预测。Q(1)(k+1)=(Q(0)(1)-u/a)e-ak+u/aQ(0)(k)=Q(1)(k+1)-Q(1)(k)6.4.1水污染源预测(四)灰色预测Q(1)(k+1)=(主要对受纳水体受排污影响将要产生的水质特征变化进行定量计算或定性分析.方法: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法、专业判断法6.4.2水环境影响预测主要对受纳水体受排污影响将要产生的水质特征变化进行定量计算一、水质相关法1、水质水量相关法
Lt=Lr+Laexp(-Kn/Q)6.4.2水环境影响预测一、水质相关法6.4.2水环境影响预测6.4.2水环境影响预测一、水质相关法2、灰色预测P101利用历年水质进行灰色预测建模,用GM(1,1)模型的指数响应式进行水质预测。Q(1)(k+1)=(Q(0)(1)-u/a)e-ak+u/aQ(0)(k)=Q(1)(k+1)-Q(1)(k)6.4.2水环境影响预测一、水质相关法Q(1)(k+1)6.4.2水环境影响预测一、水质相关法3、多元回归分析P101Ci=a+b1x1+b2x2+b3x3+……+bnxn6.4.2水环境影响预测一、水质相关法Ci=a+b1x1二、水质模型(一)河水完全混合的水质预测适用:只考虑河水的扩散稀释能力,从排污口进入河流与河水完全混合。窄而浅的河流,河流为稳态.均匀河段,定常排污(4-42)6.4.2水环境影响预测二、水质模型适用:(4-42)6.4.2水环境影响预测二、水质模型(二)一维河流水质预测适用:宽而浅的河流,河流为稳态.污染物保守,均匀排放(4-45)二、水质模型(二)一维河流水质预测适用:(4-45)二、水质模型(三)河水中BOD浓度预测特点:稀释\扩散\沉降\生物降解,服从一级衰减规律二、水质模型(三)河水中BOD浓度预测特点:二、水质模型(四)湖泊水质预测二、水质模型(四)湖泊水质预测二、水质模型(五)湖泊富营养化水质预测模型1、沃伦维达模型P1082、狄龙模型P1083、合田模型P1084、康菲尔德模型P109二、水质模型(五)湖泊富营养化水质预测模型6.5水环境功能区划及水污染控制单元的划分
6.5.1水环境功能区划6.5.2水污染控制单元的划分2022/12/111026.5水环境功能区划及水污染控制单元的划分2022/12/11026.5.1水环境功能区划
(一)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原则
饮用水源重点保护
统筹考虑、合理组合布局
考虑经济技术约束
便于目标管理2022/12/111036.5.1水环境功能区划2022/12/1141103(一)水环境功能分区原则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的原则可归纳以下几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优先保护
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3.统筹考虑专业用水标准要求4.上下游、区域间互相兼顾,适当考虑潜在功能要求5.合理利用水体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
6.与陆上工业合理布局相结合
7.对地下饮用水源地污染的影响8.实用可行,便于管理
2022/12/11104(一)水环境功能分区原则2022/12/104(二)水环境功能分区依据
根据GHZB1一1999标准规定,地表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名目如下:1、自然保护区及源头水
对未受污染的源头水以及国家、省、市已法定的自然保护区水域,均可以本名目执行Ⅰ类标准保护。
2.生活饮用水区
执行II类或Ⅲ类标准。其标准值的制定依据以保护人体健康为基准对集中式供水的饮用水地表水源,可按照不同的水质标准和防护要求分级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通常,将饮用水保护区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增设标准保护区。一般情况下,一级和二级保护区可分别按II类和Ⅲ类标准保护。
2022/12/11105(二)水环境功能分区依据2022/12/11431053.渔业水域
执行II类或Ⅲ类标准。其标准值的制定依据以保护水生生物的急慢性基准。我国管辖水域中鱼、虾、蟹、贝类的产卵场
、索饵场、越冬场与迥游通道和鱼、虾、蟹、藻类及其他水生动植物的养殖场所,均可列为本名目。可分珍贵鱼类保护区及一般鱼类保护区,分产卵场、索饵场和养殖场、越冬场与迥游通道等不同类别
,而分别按II类、Ⅲ类标准管理。
2022/12/111063.渔业水域2022/12/11441064.风景游览区
执行Ⅲ类或IV类标准。可分为人体直接接触的游泳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在按Ⅲ、IV类标准分别进行管理的基础上,应注意色、臭、漂浮物、透明度、水温和总大肠菌群等指标的补充规定。
2022/12/111074.风景游览区2022/12/11451075.工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用水区
执行IV类或V类标准。各工矿企业生产用水的集中取水点为工业用水区,灌溉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用性作物的集中取水点为农业用水区。
农业用水区按V类标准管理,严于农灌用水标准,能保护一般景观用水质量要求。工业用水区按IV类标准管理,是考虑到工业用水需进行特殊处理,为预处理创造必要的条件。
2022/12/111085.工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用水区2022/12/111086.5.1水环境功能区划
(三)水环境功能区划的程序和方法
水环境现行功能进行调查
提出水环境功能区划
征求意见汇总修改2022/12/111096.5.1水环境功能区划2022/12/1147109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的方法与步骤1.系统分析-确定水质目标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分的目的,就是提出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