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_第1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_第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_第3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_第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宋明理学【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三、宋明理学【课标要求】庐山白鹿洞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哲学问题:1.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共同的性质与规律?2.人与外部世界万事万物的关系是怎样的?3.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没有可供遵循的根本方法?哲学问题:1.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共同的性质与规律?马克思哲学1.一切从实际出发(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B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C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2.联系、发展地看问题(按客观规律办事)3。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4。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内因与外因、量变与质变、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马克思哲学1.一切从实际出发(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一)创立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二)创立过程创立:北宋五子成熟:南宋朱熹发展:陆王心学宋明理学(三)历史影响(一)创立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创立:北宋五子宋明理(一)创立背景:儒学在困境中发展困境表现:汉末、魏晋、唐末五代地位进一步动摇原因佛教、道教的兴起与传播儒学本身日益沦为笺注之学,受到质疑发展唐中后期,韩愈、李翱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北宋的儒学复兴运动为理学产生奠定基础汉代末年,儒学权威性削弱(一)创立背景:儒学在困境中发展困境表现:汉末、魏晋、唐末五(二)创立过程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1.创立:“北宋五子”二程的思想哲学思想:伦理观:政治思想:“天理”是万物本原,先有理后有物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发挥“仁”的学说,认为仁是与万物俱生的(二)创立过程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2.成熟:朱熹主要思想哲学思想:修养论:政治思想:理气浑然一体,先有理后有气把人间的伦理道德和理气论结合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道统论”、“正君心”评价: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做为官方正统儒学,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到了重要作用2.成熟:朱熹主要思想哲学思想:修养论:政治思想:理气浑然一朱熹(1130—1200)材料三“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理学的社会政治观:存天理,灭人欲朱熹(1130—1200)材料三“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阅读材料,思考朱熹所谓的“理”指什么“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文集卷七读大纪朱熹认为“理”是事物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在社会生活中理还指儒家的“三纲五常”、仁义道德。阅读材料,思考朱熹所谓的“理”指什么“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3.发展:陆王心学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心即理也”王守仁心学的集大成者哲学思想:伦理观:政治思想:心即理修养的关键在于“致良知”、“知行合一”进一步发挥“仁”的思想3.发展:陆王心学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心即理也”王守课堂活动1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材料一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材料二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理在心中。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旗动,另一位说是风动,慧能过去跟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

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王守仁课堂活动1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理在心中。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三)历史影响1.积极:对于维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促进中国古代文化、教育进一步发展有重要作用;2.消极:强化“三纲五常”,进一步禁锢人们思想,对封建社会后期的变革起了一定阻碍作用。(三)历史影响1.积极:对于维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促进中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同学派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内容实质影响理;仁、礼;高调的道德主义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扼杀人们的欲求,有助于专制统治,对塑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性起积极作用.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学派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内容理;仁、礼;高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异认识“理”实现“理”哲学范畴理是外在的,独立于人存在的;理是内在的“心”格物致知内心反省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程朱理学陆王心学认识“理”实现“理”哲学范畴理是外在的,独立资料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篡。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宋)陈颐《河南陈氏遗书》资料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资料韩愈在《原道》和《论佛骨表》中,对佛教进行了尖锐的抨击。他指出佛教耗费大量财富,加重了百姓负担,使“民不穷且盗”。又指出“佛本夷狄之人”,佛徒“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让佛教凌驾于儒学之上,有被同化为夷狄的危险。他认为佛教自外与天下国家,灭弃封建伦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韩愈资料韩愈在《原道》和《论佛骨表》中,对佛教进行了尖锐的(二)创立过程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1.创立:“北宋五子”二程的思想哲学思想:伦理观:政治思想:“天理”是万物本原,先有理后有物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发挥“仁”的学说,认为仁是与万物俱生的(二)创立过程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程颐程颢程颐程颢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程颢像理学的宇宙观“理”是世界的本原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精神存在物如绝对精神、上帝的意志。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程颢像理学的宇宙观程颐像材料二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理学的方法论怎么才能通达“理”?

—格物致知。程颐像材料二理学的方法论2.成熟:朱熹主要思想哲学思想:伦理观:政治思想:理气浑然一体,先有理后有气把人间的伦理道德和理气论结合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道统论”、“正君心”评价: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做为官方正统儒学,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到了重要作用2.成熟:朱熹主要思想哲学思想:伦理观:政治思想:理气浑然一朱熹(1130—1200)材料三“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理学的社会政治观:存天理,灭人欲朱熹(1130—1200)材料三“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阅读材料,思考朱熹所谓的“理”指什么“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文集卷七读大纪朱熹认为“理”是事物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在社会生活中理还指儒家的“三纲五常”、仁义道德。阅读材料,思考朱熹所谓的“理”指什么“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3.发展:陆王心学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心即理也”王守仁心学的集大成者哲学思想:伦理观:政治思想:心即理修养的关键在于“致良知”、“知行合一”进一步发挥“仁”的思想3.发展:陆王心学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心即理也”王守陆九渊课堂活动1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材料一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材料二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理在心中。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旗动,另一位说是风动,慧能过去跟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

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陆九渊课堂活动1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理在心中。风吹旗动,一位世称阳明先生生活于明代心学集大成者陆王心学

王守仁龙场悟道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王阳明年谱》

世称阳明先生陆王心学王守仁龙场悟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三)历史影响1.积极:对于维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促进中国古代文化、教育进一步发展有重要作用;2.消极:强化“三纲五常”,进一步禁锢人们思想,对封建社会后期的变革起了一定阻碍作用。(三)历史影响1.积极:对于维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促进中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同学派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内容实质影响理;仁、礼;高调的道德主义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扼杀人们的欲求,有助于专制统治,对塑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性起积极作用.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学派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内容理;仁、礼;高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异认识“理”实现“理”哲学范畴理是外在的,独立于人存在的;理是内在的“心”格物致知内心反省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程朱理学陆王心学认识“理”实现“理”哲学范畴理是外在的,独立1.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1.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2.程朱理学认为把握“理”的方法是A.接受经验B.学习理论C.实践感悟D.内心反省2.程朱理学认为把握“理”的方法是3.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A.程颢B.朱熹C.程颐D.陆九渊3.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B.程颢

C.朱熹D.王阳明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②鞠躬尽痒,死而后巳③位卑未敢忘忧国④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三、宋明理学【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三、宋明理学【课标要求】庐山白鹿洞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哲学问题:1.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共同的性质与规律?2.人与外部世界万事万物的关系是怎样的?3.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没有可供遵循的根本方法?哲学问题:1.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共同的性质与规律?马克思哲学1.一切从实际出发(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B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C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2.联系、发展地看问题(按客观规律办事)3。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4。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内因与外因、量变与质变、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马克思哲学1.一切从实际出发(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一)创立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二)创立过程创立:北宋五子成熟:南宋朱熹发展:陆王心学宋明理学(三)历史影响(一)创立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创立:北宋五子宋明理(一)创立背景:儒学在困境中发展困境表现:汉末、魏晋、唐末五代地位进一步动摇原因佛教、道教的兴起与传播儒学本身日益沦为笺注之学,受到质疑发展唐中后期,韩愈、李翱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北宋的儒学复兴运动为理学产生奠定基础汉代末年,儒学权威性削弱(一)创立背景:儒学在困境中发展困境表现:汉末、魏晋、唐末五(二)创立过程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1.创立:“北宋五子”二程的思想哲学思想:伦理观:政治思想:“天理”是万物本原,先有理后有物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发挥“仁”的学说,认为仁是与万物俱生的(二)创立过程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2.成熟:朱熹主要思想哲学思想:修养论:政治思想:理气浑然一体,先有理后有气把人间的伦理道德和理气论结合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道统论”、“正君心”评价: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做为官方正统儒学,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到了重要作用2.成熟:朱熹主要思想哲学思想:修养论:政治思想:理气浑然一朱熹(1130—1200)材料三“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理学的社会政治观:存天理,灭人欲朱熹(1130—1200)材料三“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阅读材料,思考朱熹所谓的“理”指什么“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文集卷七读大纪朱熹认为“理”是事物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在社会生活中理还指儒家的“三纲五常”、仁义道德。阅读材料,思考朱熹所谓的“理”指什么“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3.发展:陆王心学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心即理也”王守仁心学的集大成者哲学思想:伦理观:政治思想:心即理修养的关键在于“致良知”、“知行合一”进一步发挥“仁”的思想3.发展:陆王心学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心即理也”王守课堂活动1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材料一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材料二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理在心中。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旗动,另一位说是风动,慧能过去跟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

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王守仁课堂活动1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理在心中。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三)历史影响1.积极:对于维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促进中国古代文化、教育进一步发展有重要作用;2.消极:强化“三纲五常”,进一步禁锢人们思想,对封建社会后期的变革起了一定阻碍作用。(三)历史影响1.积极:对于维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促进中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同学派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内容实质影响理;仁、礼;高调的道德主义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扼杀人们的欲求,有助于专制统治,对塑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性起积极作用.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学派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内容理;仁、礼;高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异认识“理”实现“理”哲学范畴理是外在的,独立于人存在的;理是内在的“心”格物致知内心反省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程朱理学陆王心学认识“理”实现“理”哲学范畴理是外在的,独立资料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篡。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宋)陈颐《河南陈氏遗书》资料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资料韩愈在《原道》和《论佛骨表》中,对佛教进行了尖锐的抨击。他指出佛教耗费大量财富,加重了百姓负担,使“民不穷且盗”。又指出“佛本夷狄之人”,佛徒“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让佛教凌驾于儒学之上,有被同化为夷狄的危险。他认为佛教自外与天下国家,灭弃封建伦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韩愈资料韩愈在《原道》和《论佛骨表》中,对佛教进行了尖锐的(二)创立过程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1.创立:“北宋五子”二程的思想哲学思想:伦理观:政治思想:“天理”是万物本原,先有理后有物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发挥“仁”的学说,认为仁是与万物俱生的(二)创立过程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程颐程颢程颐程颢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程颢像理学的宇宙观“理”是世界的本原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精神存在物如绝对精神、上帝的意志。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程颢像理学的宇宙观程颐像材料二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理学的方法论怎么才能通达“理”?

—格物致知。程颐像材料二理学的方法论2.成熟:朱熹主要思想哲学思想:伦理观:政治思想:理气浑然一体,先有理后有气把人间的伦理道德和理气论结合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道统论”、“正君心”评价: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做为官方正统儒学,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到了重要作用2.成熟:朱熹主要思想哲学思想:伦理观:政治思想:理气浑然一朱熹(1130—1200)材料三“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理学的社会政治观:存天理,灭人欲朱熹(1130—1200)材料三“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阅读材料,思考朱熹所谓的“理”指什么“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文集卷七读大纪朱熹认为“理”是事物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在社会生活中理还指儒家的“三纲五常”、仁义道德。阅读材料,思考朱熹所谓的“理”指什么“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3.发展:陆王心学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心即理也”王守仁心学的集大成者哲学思想:伦理观:政治思想:心即理修养的关键在于“致良知”、“知行合一”进一步发挥“仁”的思想3.发展:陆王心学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心即理也”王守陆九渊课堂活动1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材料一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材料二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理在心中。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旗动,另一位说是风动,慧能过去跟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

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陆九渊课堂活动1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理在心中。风吹旗动,一位世称阳明先生生活于明代心学集大成者陆王心学

王守仁龙场悟道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王阳明年谱》

世称阳明先生陆王心学王守仁龙场悟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三)历史影响1.积极:对于维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促进中国古代文化、教育进一步发展有重要作用;2.消极:强化“三纲五常”,进一步禁锢人们思想,对封建社会后期的变革起了一定阻碍作用。(三)历史影响1.积极:对于维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促进中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同学派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内容实质影响理;仁、礼;高调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