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国家标准应用
第一章GPS标准的发展和体系介绍
第二章GB/T1182-2008《几何公差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标注》介绍
第三章GB/T131-2006《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技术产品文件中表面结构的表示法》介绍
第四章GB/T1804–2000《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介绍
第五章GB/T4249-2009《公差原则》介绍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1第一章GPS标准的发展和体系介绍一、什么是GPS?二、新的GPS标准构建的基本思想三、GPS标准的意义和作用第一章GPS标准的发展和体系介绍一、什么是GPS?2一、什么是GPS?1.1GPS的含义
GPS是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eometricalProductSpecificationandVerification)的英文缩写和简称。新GPS标准是以新的理念和概念,面向产品开发全过程而构建的控制产品几何特性的一套完整标准,全面覆盖了从宏观到微观的产品几何特征的描述,全面规范了产品(工件)的尺寸、形状和位置及表面特征的控制要求和检测方法,成为工程领域产品设计、制造和评定的最重要的基础标准之一。一、什么是GPS?1.1GPS的含义3GPS标准体系构成GPS标准体系构成4注意:在新的GPS体系中,“几何”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几何包含了工件的尺寸、形状与位置以及表面结构等特征,因此标准的主标题通常为“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在副标题中出现的“几何公差”一般特指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并不包含尺寸公差和表面粗糙度。注意:在新的GPS体系中,“几何”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51.2新的GPS产生的背景传统的GPS标准存在体系结构缺陷:1)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特征分别由原ISO的三个技术委员会负责,由于各自工作的独立性,使得工作项目有重复和交叉、术语定义不够协调统一、规定和要求不完全一致,影响和制约标准的使用和实施。2)设计对功能要求的表达和优化、制造和检测对几何精度的控制和评定缺乏统一的规范,缺乏相互沟通的共同的技术语言。1.2新的GPS产生的背景6ISO于1993年成立了TC3、TC10和TC57三个技术委员会的“联合协调工作组”——ISOTC3-10-57/JHG。JHG于1995年颁布了ISO/TR14638《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总体规划》,正式提出新的GPS概念和标准体系模型。1996年成立ISO/TC213,全面负责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的国际标准体系的构建,这标志着GPS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ISO于1993年成立了TC3、TC10和TC57三个技术委7二、新GPS标准构建的基本思想2.1基本思路传统GPS是以几何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功能需求从具有理想几何形状和方位的工件出发,规定工件实际几何要素的允许变动区域,即公差带。如何保证和判定实际几何要素处于公差带内,则由制造和检测人员负责。二、新GPS标准构建的基本思想2.1基本思路8这一系列概念是有效的,但也有需要重新审视的地方。例如,要想符合设计意图和功能要求——•
设计上给定一个尺寸,是按两点法还是三点法来控制和检测?•
设计上规定了一个圆的允许变动区域,是按最小外接、最大内切、最小二乘还是最小条件来判断?从“理想要素”到“实际要素”的转换和控制过程没有严格的定义和规范,在一定程度上,“理论”和“实践”有所脱节。这一系列概念是有效的,但也有需要重新审视的地方。例如,要想符9新的GPS按系统工程和系统建模的思想,自顶向下构建了一系列信息模型:•
理清了标准体系的层次关系,形成矩阵模型;•
理清了标准之间的协调关系,形成标准链;•
规范了工件几何定义的依据,定义了表面模型;•
规范了工件几何精度的过程控制,定义了操作和操作集;•
提出了产品研发全过程的不确定度概念,形成扩展的不确定度概念模型;•
基于表面模型,全面规范了几何要素的术语定义。新的GPS按系统工程和系统建模的思想,自顶向下构建了一系列信10GPS标准体系建模框图GPS标准体系建模GPS标准体系层次结构和矩阵模型指导GPS标准体系的构建GPS标准的系统综合模型指导标准和标准链的构建产品(工件)的表面模型操作的过程模型扩展的不确定度概念模型基于表面模型的术语定义规范产品(工件)的几何描述和定义、检测及评定规范表面模型的操作和操作集确定从产品几何定义到检测的总不确定度框架及各种不确定度的关系规范几何要素GPS标准体系建模框图GPS标准体系建模GPS标准体系层次结11三、GPS标准的意义和作用为企业的产品开发提供了一套全新的工具,为产品的数字化设计和制造提供了基础支撑。实现产品的精确几何定义及规范的精度过程定义,更加合理、经济和有效地利用设计、制造和检测的资源,显著降低产品的开发成本。三、GPS标准的意义和作用为企业的产品开发提供了一套全新的工12GPS标准不仅是产品开发的重要依据,而且成为规范相关计量器具研制、软件开发的重要准则。
GPS为国际通用的技术语言,它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国际技术交流和合作,有利于消除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大大减少沟通的困难和问题。
GPS标准的实施可显著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新的GPS是对传统公差理论和几何精度控制思想的一次大的变革。GPS标准不仅是产品开发的重要依据,而且成为规范相关计量器具13第二章GB/T1182-2008《几何公差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标注》介绍一、概述二、几何公差标注的基本要求和方法第二章GB/T1182-2008《几何公差形状、方向14一、概述1.1标准演变我国几何公差标注的国家标准首次发布于1974年,尚在试行阶段,1980年转为正式标准,即《GB1182-1980形状和位置公差代号及其注法》。之后改为《GB/T1182-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法》,现行标准是《GB/T1182-2008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几何公差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标注》。一、概述1.1标准演变15GB/T1182是在跟踪和研究ISO1101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修订反映了几十年来国内外几何公差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发展状况。GB/T1182-2008等同采用ISO1101:2004,全面反映了新一代GPS产品几何描述和表达的基本要求和规定。GB/T1182是在跟踪和研究ISO1101的基161.2标准名称的变化新标准的名称是按GPS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命名的,第一层为“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第二层为“几何公差”,第三层则明确了具体的标准化对象——“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标注”。GPS标准中,广义的“几何”包含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结构三部分,但本标准已通过副标题将“几何公差”限定在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的范围内,即过去的“形位公差”。因此本标准正文中出现的术语“几何公差”均指“形位公差”。1.2标准名称的变化171.3标准的整体结构本标准包括前言和引言、正文部分及三个资料性附录。•
前言和引言说明本标准与ISO1101:2004的关系和主要差异,以及一些重要术语的协调和统一,如用“导出要素”代替“中心要素”、用“提取要素”代替“测得要素”、“组成要素”代替“轮廓要素”等;•
正文部分规定了几何公差的基本概念、标注的基本规定及示例;•
附录部分:附录A列出了不再采用的标注方法,附录B为几何误差的评定,附录C则给出了新标准在新GPS标准矩阵中的位置。1.3标准的整体结构181.4
GB/T1182-2008在GPS标准矩阵中的位置1.4GB/T1182-2008在GPS标准矩阵中的1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讲义课件20二、几何公差标注的基本要求和方法2.1几何公差的种类、几何特征和符号二、几何公差标注的基本要求和方法2.1几何公差的种类、几何21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讲义课件22附加符号附加符号23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讲义课件24新标准将几何公差分为4类,即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共19个几何特征。与旧标准不同,新标准将方向公差、跳动公差从位置公差中分离出来,各自单独列为一类。依据被测要素与基准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存在什么样的关联关系,将轮廓度公差分别划归形状公差、方向公差和位置公差。需要注意,带有方向要求的线或面轮廓度应用极少。新标准将几何公差分为4类,即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共125几何特征符号,新旧标准的规定完全相同。但附加符号有较大变化——•
基准要素的符号改为采用ISO符号,以便与国际接轨。建议在新产品设计中采用新符号,老产品的图样无需改动。•
增加了若干新符号:公共公差带CZ(CommonZone);线素LE(LineElement);不凸起NC(NoConvex)。几何特征符号,新旧标准的规定完全相同。但附加符号有较大变化—262.2公差框格标注旧标准规定了四种进一步限定要求,“只许中间凹下”、“只许中间凸起”、“只许从左向右减小”和“只许从右向左减小”。新标准只规定了“不(向材料外)凸起”一种,老的符号不再采用。如需采用,要另有文件规定。2.2公差框格标注272.3根据公差的几何特征及标注形式,公差带的主要形式分类:•
一个圆内的区域;•
两个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两等距线或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
一个圆柱面内的区域;•
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一个球面内的区域。对圆形或圆柱形公差带,公差值前加注φ,对圆球形公差带,则加注Sφ。2.3根据公差的几何特征及标注形式,公差带的主要形式分类282.4几何公差的具体标注方法几何公差是实际被测要素的允许变动量。几何公差分为:
形状公差、形状或位置公差和位置公差。
基本内容:几何公差带的概述,形状、形状或位置、位置公差带的特点及各形位公差标注的含义。
重点内容:形状、形状或位置、位置公差带的特点及各形位公差标注的含义。
难点内容:各几何公差标注的含义。2.4几何公差的具体标注方法29
2.4.1形状公差形状公差单一要素对其理想要素允许的变动量。其公差带只有大小和形状,无方向和位置的限制。
1.直线度
2.平面度
3.圆度
4.圆柱度2.4.1形状公差301.直线度
直线度公差用于控制平面内或空间直线和轴线的形状误差。
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直线度可以分为在给定平面内,在给定方向上和在任意方向上三种情况。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在给定方向内的直线度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1.直线度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311.直线度(
)
1)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
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如图所示,被测表面上任一素线必须位于平行于图样所示投影面内,且距离为公差值0.02mm的两平行直线之间。0.020.021.直线度()
1)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321.直线度(
)
2)在给定方向内的直线度
当给定一个方向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被测圆柱面的任一素线必须位于箭头所指方向距离为公差值0.02mm的两平行平面内。
当给定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时,公差带是两对给定方向上距离分别为公差值t1和t2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0.020.021.直线度()
2)在给定方向内的直线度331.直线度(
)
2)在给定方向内的直线度
如图是两个方向的示例,棱线必须位于水平方向距离为公差值0.02mm,垂直方向距离为公差值0.1mm的两对平行平面之内。0.020.10.020.11.直线度()
2)在给定方向内的直线度341.直线度(
)
3)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
其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内的区域。如图所示,ød圆柱体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4mm的圆柱体,标准规定,形位公差值前加注“ø”,表示其公差带为一圆柱体。Ø0.04ø0.04ød1.直线度()
3)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352.平面度()
平面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如图所示,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2mm的两平行平面内。0.020.022.平面度()平面度公差363.圆度(
)
圆度公差带是垂直于轴线的任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如图所示,在垂直于轴线的任一正截面上,实际轮廓线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2mm的两同心圆内。0.020.023.圆度()圆度公差带是垂直于0.374.圆柱度(
)
圆柱度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如图所示,实际圆柱表面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3mm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0.030.034.圆柱度()圆柱度公差带是半0.382.4.2形状或位置公差
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有两种情况:无基准要求的和有基准要求的。故其公差带有大小和形状要求外,位置可能固定,也可能浮动。
——无基准要求时,理想轮廓线(面)用尺寸并加注公差来控制,这时理想轮廓线(面)的位置是不定的(形状公差);
——有基准要求时,理想轮廓线(面)用理论正确尺寸并加注基准来控制,这时理想轮廓线(面)的位置是唯一的,不能移动。(位置公差)2.4.2形状或位置公差39
1.线轮廓度(
)
线轮廓度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的圆心应位于理想轮廓线上。如图所示。无基准的理想轮廓线用尺寸并加注公差来控制,其位置是不定的;有基准的理想轮廓线用理论正确尺寸加注基准来控制,其位置是唯一的。0.04ARA0.04
1.线轮廓度()线轮廓度公差带是包402.面轮廓度(
)
面轮廓度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球的两包络面之间的区域,诸球的球心应位于理想轮廓面上。如图所示。面轮廓度也分无基准要求的面轮廓度公差、有基准要求的面轮廓度公差。2.面轮廓度()面轮廓度412.4.3位置公差根据位置公差项目的特征,分为
1.定向公差
1)平行度2)垂直度3)倾斜度
2.定位公差
1)同轴度2)
对称度3)
位置度
3.跳动公差
1)
圆跳动公差2)
全跳动公差2.4.3位置公差421.定向公差定义:关联被测要素对基准要素在规定方向上允许的变动量,特点:定向公差相对于基准有确定的方向,公差带的位置可以浮动;定向公差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方向和形状的职能。分为: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1.定向公差定义:关联被测要素对基准要素在规定方向上允许的变43
1)平行度
(
)(1)
当两要素要求互相平行时,用平行度公差来控制被测要素对基准的方向误差。当给定一个方向上的平行度要求时,平行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平面(或直线或轴线)的两平行平面(或轴线)之间的区域。
0.11)平行度()(1)441).平行度(2)
当给定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时,平行度公差带是两对互相垂直的距离分别为t1和t2且平行于基准直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如图所示,ød孔轴线必须位于公差值为0.1mm和0.2mm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两对平行平面内。1).平行度(2)当给定互相垂直的452)垂直度()(1)
当两要素互相垂直时,用垂直度公差来控制被测要素对基准的方向误差。当给定一个方向上的垂直度要求时,垂直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平面或直径、轴线)的两平行平面(或直线)之间的区域。2)垂直度()(1)当两要素46
当给定任意方向时,垂直度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平面的圆柱面内的区域。如图所示,ød孔轴线必须位于直径公差值ø
0.05mm,且垂直于基准平面的圆柱面内。2)垂直度()(2)AΦ0.05AΦdΦ0.05当给定任意方向时,垂直度公差带是直473)倾斜度()(1)
当两要素在0°~90°之间的某一角度时,用倾斜度要求时,倾斜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平面(或直线、轴线)成理论正确角度的两平行平面(或直线)
之间的区域。(共面或不共面)
3)倾斜度()(1)483)倾斜度()(2)
当给定任意方向时,倾斜度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平面成理论正确角度的圆柱面内的区域。如图所示,øD孔轴线必须位于直径公差值0.08mm,且与A基准平面成60°角,平行于B基准平面的圆柱面内。3)倾斜度()(2)当给492.定位公差
定义: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所允许的变动量。特点:定位公差带具有确定的位置,相对于基准的尺寸为理论正确尺寸;定位公差带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位置、方向和形状的功能。根据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之间的功能关系,定位公差分为:
1)位置度;
2)同轴度;
3)对称度。2.定位公差定义: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502.定位公差
位置度用于控制被测要素(点、线、面)对基准的位置误差。位置度多用于控制孔的轴线在任意方向的位置误差。这时,孔轴线的位置度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轴线在理想位置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1)位置度()(1)2.定位公差位置度用于控制被测要素(点51两个方向的位置度两个方向的位置度521)位置度()(2)
位置度常用于控制孔组的位置误差。对零件上的一组孔的位置的精度要求通常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组内各孔间的位置精度和孔组相对于基准面的位置精度。当两者要求不同时,可采用复合位置度来明确对孔组的位置要求。AACAB1)位置度()(2)位532)同轴度()
同轴度用于控制轴类零件的被测轴线对基准轴线的同轴度误差。同轴度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轴线同轴的圆柱面内的区域。如图所示。ød孔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5mm,且与基准轴线同轴的圆柱面内。2)同轴度()同轴度543)对称度()
对称度用于控制被测要素中心平面(或轴线)对基准中心平面(或轴线)的共面(或共线)性误差。如图所示,其公差带为距离为公差值0.1且相对基准的中心平面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3)对称度()对称度用553.跳动公差跳动公差用来控制跳动,是以特定的检测方式为依据的公差项目。跳动公差包括圆跳动公差和全跳动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或几周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跳动公差带相对于基准轴线有确定的位置;可以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位置、方向和形状。
(1)圆跳动(2)全跳动
1)径向圆跳动
2)端面圆跳动1)径向全跳动
3)斜向圆跳动2)端面全跳动3.跳动公差跳动公差用来控制跳动,是以特定的检测方式为依据的563.跳动公差圆跳动()
1)径向圆跳动
径向圆跳动公差带是在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一测量平面内半径差为公差值t,且圆心在基准轴线上的两同心圆。如图所示,ød圆柱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时,在任一测量平面内的径向跳动量不得大于公差值0.1mm。3.跳动公差圆跳动()57圆跳动()
2)轴向圆跳动
端面圆跳动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任一直径的测量圆柱面上,沿母线方向宽度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区域。如图所示。当零件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时,左端面上任一测量直径处的轴向跳动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1mm。圆跳动()端面圆跳动公差带58圆跳动()
3)斜向圆跳动
斜向圆跳动公差带是在与基准主轴线同轴的任一测量圆锥面上,沿母线方向宽度为公差值t的圆锥面区域。如图所示,除特殊规定外,其测量方向是被测面的法线方向。圆跳动()斜向圆跳动公59(2)全跳动()
全跳动分为径向全跳动公差和端面全跳动公差。
径向全跳动的公差带与圆柱度公差带的形状是相同的,但前者的轴线与基准轴线同轴,后者的轴线是浮动的,随圆柱度误差形状而定。
端面全跳动的公差带与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公差带是相同的,因此两者控制位置误差的效果也是一样的。(2)全跳动()全跳动分为径向60(2)全跳动()
1)径向全跳动
径向全跳动的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两圆柱面之间的区域。径向全跳动是被测圆柱面的圆柱度误差和同轴度误差的综合反映。(2)全跳动()径向全跳动的公61(2)全跳动()
2)端面全跳动
端面全跳动的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轴线垂直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2)全跳动()端面全跳动的公62形位公差的检测参见标准GBT1958-2004《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
形位公差的检测参见标准GBT1958-2004《产品几何量63第三章GB/T131-2006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技术产品文件中表面结构的表示法》介绍一、定义二、基本概念及术语三、表面结构符号四、表面结构代号五、表面结构要求在图样上的标注六、表面结构要求在图样中的简化注法七、表面结构要求的注法示例八、表面结构要求的注法示例第三章GB/T131-2006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64表面结构是表面粗糙度、表面波纹度、表面缺陷、表面纹理和表面几何形状的总称。一、定义零件对表面结构有要求时的表示法,由三大类参数加以评定:
轮廓参数(由GB/T3505―2000定义);
图形参数(由GB/Tl8618―2002定义);
支承率曲线参数(由GB/T18778.2―2003和GB/T18778.3―2006定义)。表面结构是表面粗糙度、表面波纹度、表面缺陷、表面纹理和表65
轮廓参数,与GB/T3505―2000相关的参数有:
——P轮廓,原始轮廓参数
——
R轮廓,粗糙度参数
——W轮廓,波纹度参数
图形参数,与GB/Tl8618―2002相关的参数有:
——
粗糙度图形
——
波纹度图形
轮廓参数是我国机械图样中目前最常用的评定参数——Ra和Rz是评定粗糙度轮廓(R轮廓)的两个高度参数。轮廓参数,与GB/T3505―2000相关的参数有:66(2)
表面粗糙度
零件加工表面上具有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特性。二、基本概念及术语(1)表面波纹度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由于机床、工件和刀具系统的振动,在工件表面所形成的间距比粗糙度大得多的表面不平度称为波纹度。
表面粗糙度、表面波纹度、表面几何形状总是同时生成并存在于同一表面。(2)表面粗糙度零件加工表面上具有较小间距和峰67★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在一个取样长度内纵坐标值Z(x)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Ra=1l∫0l|z(x)|dx(3)评定表面结构常用的参数-轮廓参数★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在一个取样长度内纵坐标值Z68★轮廓的最大高度——Rz
在同一取样长度内,最大轮廓峰高和最大轮廓谷深之和的高度
。★轮廓的最大高度——Rz在同一取样长度内,最大轮69(4)有关检验规范的基本术语①取样长度和评定长度在x轴(即基准线)上选取一段适当长度进行测量,这段长度—称为取样长度。在x轴方向上用于评定轮廓、包含着一个或几个取样长度的测量段—称为评定长度。
评定长度默认为5个取样长度,否则应注明个数。如:Rz
0.4、Ra30.8、Rz13.2分别表示评定长度为5个(默认)、3个、l个取样长度。(4)有关检验规范的基本术语①取样长度和评定长度评定长度默70②轮廓滤波器和传输带将轮廓分成长波和短波的仪器—称为轮廓滤波器。滤波器由截止波长值表示。由两个不同截止波长的滤波器分离获得的轮廓波长范围则称为传输带(默认不注)。按滤波器的不同截止波长值,由小到大顺次分为λs、λc和λf三种。原始轮廓(P轮廓):应用λs滤波器修正后的轮廓;
粗糙度轮廓(R轮廓):在P轮廓上再应用λc滤波器修正后形成的轮廓;波纹度轮廓(W轮廓):对P轮廓连续应用λf和λc滤波器后形成的轮廓。②轮廓滤波器和传输带71③极限值判断规则
16%规则:当被检表面测得的全部参数值中,超过极限值的个数不多于总个数的16%时合格(默认规则,如Ra
0.8);
最大规则:被检的整个表面上测得的参数值一个也不应超过给定的极限值(参数代号后注写“max”字样,如Ramax0.8)③极限值判断规则72三、表面结构符号符号的画法H1H2数字.字母.字体高度h(见GB/T14690)2.53.557101420符号线宽
d′0.250.350.50.711.42字母线宽d高度
H13.55710142028高度H2(最小值)7.510.51521304260H2(取决于标注内容)H1=1.4h
(h为字体高度)H2>2H1(取决于标注内容)三、表面结构符号符号的画法H1H2数字.字母.字体高度h273符号
意义及说明
基本图形符号。表示表面可用任何方法获得。没有补充说明(加注粗糙度参数值或有关说明)时不能单独使用。仅用于简化代号标注。
扩展图形符号。基本图形符号加一短划,表示表面是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如车、铣、磨等机械加工。
扩展图形符号。基本图形符号加一小圆,表示表面是用不去除材料方法获得。如铸、锻、冲压变形等,或者是用于保持原供应状况的表面。
完整图形符号。在上述三个符号的长边上均加一横线,以便注写对表面结构特征的补充信息。表面结构符号的意义
在完整图形符号上加一小圆,标注在图样封闭轮廓线上。表示在图样某个视图上构成封闭轮廓的各表面有相同的表面结构要求。符号意义及说明74四、表面结构代号
在表面结构符号相应位置注写表面结构要求具体的参数代号和数值构成表面结构代号。表面结构要求的注写位置:a——注写表面结构的单一要求;a和b——注写多个表面结构要求;
a注写第一表面结构要求;b注写第二表面结构要求。如要注写第三个或更多个表面结构要求,图形符号在垂直方向扩大,以空出足够空间,此时a、b的位置随之上移。c——注写加工方法、表面处理、涂层等工艺要求,如车、磨、镀等;d——注写加工表面纹理和纹理方向;e——注写要求的加工余量(mm)。四、表面结构代号在表面结构符号相应位置注写表面结构要75表面结构要求的注写为了明确表面结构要求,除了标注表面结构参数和数值外,必要时应标注补充要求。补充要求包括:传输带、取样长度、加工工艺、表面纹理及方向、加工余量等。
各要求注写顺序为:传输带或取样长度—表面结构参数代号—参数数值。表面结构要求的注写为了明确表面结构要求,除了标注表面结构76
1)完整符号水平线长度取决于上、下标注内容的长度。
2)传输带或取样长度标注在表面结构参数代号的前面,用斜线“/”
隔开。示例1:0.0025-0.8/Rz6.3(传输带标注)
3)参数代号和数值之间应插入空格。
4)R轮廓传输带的标注:前后数值分别表示短波滤波器、长波滤波器的截止波长值mm(λs-λc),即评定时波长范围。如只标注一个滤波器,应保留连字号“-”以区分短波还长波滤波器。示例2:-0.8/Rz6.3(取样长度标注)长波滤波器的截止波长值λc就是取样长度。注写注意事项1)完整符号水平线长度取决于上、下标注内容的长度。注写注意775)16%规则是所有表面结构要求标注的默认规则,如应用最大规则,在参数代号后注写“max”字样。如Ramax0.8。6)单向极限要求,且均为单向上限值,则省略代号“U”;若为单向下限值,在参数代号前必须加注代号“L”。
双向极限要求,应标注极限代号,上限值用代号“U”标在上方,下极限用代号“L”注在下方。7)表面纹理及其方向,用规定的符号标注。8)加工余量可以是加注在完整符号上的唯一要求,也可以同表面结构要求一起标注。注写注意事项5)16%规则是所有表面结构要求标注的默认规则,如应用最大规78表面结构代号的含义表示去除材料,单向上限值,默认传输带,R轮廓,粗糙度最大高度的最大值0.2μm,评定长度为5个取样长度(默认),“最大规则”。
表示去除材料,单向上限值,默认传输带,R轮廓,算术平均偏差0.8μm,评定长度为5个取样长度(默认),“l6%规则”(默认)。表示去除材科,单向上限值,传输带0.008-0.8mm,R轮廓,算术平均偏差3.2μm,评定长度为5个取样长度(默认),“l6%规则”(默认)。
代号意义Rzmax0.2Ra
0.80.008-0.8/Ra3.2表面结构代号的含义表示去除材料,单向上限值,默认传输带,R轮79表示不允许去除材料,双向极限值,两极限值均使用默认传输带,R轮廓,上限值:算术平均偏差3.2μm,评定长度为5个取样长度(默认),“最大规则”;下限值:算术平均偏差0.8μm,评定长度为5个取样长度(默认),“l6%规则”(默认)。
代号意义URamax3.2LRa0.8表示去除材料,单向上限值,传输带:根据GB/T6062(λs默认0.0025mm),取样长度0.8mm,R轮廓,算术平均偏差3.2μm,评定长度包含3个取样长度,“l6%规则”(默认)。
-0.8/Ra
33.2表面结构代号的含义表示不允许去除材料,双向极限值,两极限值均使用默认传输带,R80五、表面结构要求在图样上的标注(1)表面结构要求对每一表面一般只注一次,并尽可能注在相应的尺寸及其公差的同一视图上。除非另有说明,所标注的表面结构要求是对完工零件表面的要求。
(2)表面结构的注写和读取方向与尺寸的注写和读取方向一致。可以标注在轮廓线或轮廓延长线上,也可标注在指引线上、特征尺寸的尺寸线上、形位公差框格上。五、表面结构要求在图样上的标注(1)表面结构要求81表面结构要求可标注在轮廓线上,也可标注在延长线上,其符号应从材料外指向并接触表面,或用指引线引出标注。表面结构要求标注在指引线上,指引线应带箭头。表面结构代号水平朝上或垂直朝左标注。表面结构要求可标注在轮廓线上,也可标注在延长线上,其符号应82
标注在轮廓线以内的指引线,其端部不是带箭头,而是带圆点。
标注在轮廓线以内的指引线,其端部不是带箭头,而是带圆点83(3)在不致引起误解时,表面结构要求可以标注在给定的尺寸线上。(4)表面结构要求可标注在形位公差框格的上方。(3)在不致引起误解时,表面结构要求可以标注在给定的尺84(5)圆柱和棱柱表面的表面结构要求只标注一次。(5)圆柱和棱柱表面的表面结构要求只标注一次。85如果每个棱柱表面有不同的表面要求,则应分别单独标注。如果每个棱柱表面有不同的表面要求,则应分别单独标注。86六、表面结构要求在图样中的简化注法
(1)有相同表面结构要求的简化注法。工件的多数(包括全部)表面有相同的表面结构要求时,统一标注在图样的标题栏附近。标题栏附近标注方式有两种:在圆括号内给出无任何其它标注的基本符号。六、表面结构要求在图样中的简化注法(1)有相同表面结构87标题栏附近
在圆括号内给出不同的表面结构要求
。不同的表面结构要求直接标注在图形中标题栏附近在圆括号内给出不同的表面结构要求。不同88
(2)多个表面有共同要求或图纸空间有限时的简化注法。可用带字母的完整符号,以等式的形式,在图形或标题栏附近,对有相同表面结构要求的表面进行简化标注。图形或标题栏附近(2)多个表面有共同要求或图纸空间有限时的简化注法。89
(3)只用表面结构符号的简化注法
。用表面结构符号,以等式的形式给出对多个表面共同的表面结构要求的标注。未指定工艺方法要求去除材料不允许去除材料(3)只用表面结构符号的简化注法。用表面结构符号,90需要明确每种工艺方法的表面结构要求
基体材料为钢,Ep表示加工工艺为电镀
(4)两种或多种工艺获得的同一表面的注法。需要明确每种工艺方法的表面结构要求基体材料为钢,Ep表示加91(4)两种或多种工艺获得的同一表面的注法。三个连续的加工工序的表面结构、尺寸和表面处理的标注第二道工序,镀铬
第三道工序,50mm的圆柱表面有效,磨削
第一道工序,去除材料(4)两种或多种工艺获得的同一表面的注法。三个连续的加工工序92七、表面结构要求的注法示例
(附录C)
C.6表面结构和尺寸可以标注在同一尺寸线上。倒角、键槽侧壁的表面粗糙度为:—一个单向上限值;—Ra=3.2um(键槽侧壁);
Ra=6.3um(倒角);—“16%规则”(默认);—默认评定长度(5×λc);—默认传输带;—表面纹理没有要求;—去除材料的工艺。七、表面结构要求的注法示例(附录C)C.6表面结构和尺93八、表面结构要求的注法示例(附录C)
C.7表面结构和尺寸可以一起标注在延长线上,或分别标注在轮廓线和尺寸界限上。示例中的三个表面粗糙度为:—一个单向上限值;—分别是:Ra=1.6um,
Ra=6.3um,
Rz=12.5um;—“16%规则”(默认);—默认评定长度(5×λc);—默认传输带;—表面纹理没有要求;—去除材料的工艺。八、表面结构要求的注法示例(附录C)C.7表面结构和尺94第四章GB/T1804–2000
《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介绍一、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尺寸的公差二、一般公差的公差等级和极限偏差数值三、标注第四章GB/T1804–2000
《未注公差的95一、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尺寸的公差
国家标准GB/T1804—2000《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等效地采用了国际标准中的有关部分,替代了GB/T1804—1992《一般公差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线性尺寸一般公差(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定义:一般公差是指在车间一般加工条件下可以保证的公差。它是机床在正常维护和操作下,可达到的经济加工精度。
一、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尺寸的公差
96应用:
简单地说一般公差就是只标注基本尺寸,未标注公差。(如:Φ30、100)即通常所说的“自由尺寸”。
一般公差正常情况下,一般不检验。应用:97二、一般公差的公差等级和极限偏差数值
一般公差规定四个等级:f(精密级)、m(中等级)、c(粗糙级)、v(最粗级)。这4个公差等级相当于ITl2、ITl4、IT16和IT17。在基本尺寸0.5~4000mm范围内分为8个尺寸段。极限偏差均对称分布。标准同时也对倒圆半径与倒角高度尺寸的极限偏差的数值作了规定。二、一般公差的公差等级和极限偏差数值一98未注公差数值99未注公差数值9999应用:
主要用于不重要的,较低精度的非配合尺寸及以工艺方法可保证的尺寸(铸、模锻)。(简化制图,节约设计、检验时间,突出重要尺寸)应用:主要用于不重要的,较低精度的非配合尺100三、标注
当采用一般公差时,在图样上只注基本尺寸,不注极限偏差,但应在图样的技术要求或有关技术文件中,用标准号和公差等级代号作出总的说明。例如,当选用中等级m时,则表示为GB/T1804—m。如用比一般公差还大的公差,且采用该公差比一般公差更经济时,则应在尺寸后标注相应的极限偏差(如:装配时盲孔深度尺寸)。三、标注当采用一般公差时,在图样上只注基本尺寸,不101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讲义课件102第五章GB/T4249-2009《公差原则》介绍一、概述二、独立原则三、相关要求第五章GB/T4249-2009《公差原则》介绍一103一、概述GB/T4249-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公差原则》规定了确定尺寸(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公差和几何公差之间相互关系的原则,即公差原则。尺寸公差与几何公差之间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独立原则。如有特定需要,可以不遵循独立原则而采用相关要求。一、概述GB/T4249-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104我国于1984年制定了《公差原则》标准,1996年修订时,拆分为两个标准,即:•《GB/T4249—1996公差原则》•《GB/T16671—1996形位公差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两个标准的最新版本为:•
GB/T4249-2009(ISO8015:1985,MOD)•
GB/T16671-2009(ISO2692:2006,MOD)我国于1984年制定了《公差原则》标准,1996年修订时,拆105二、独立原则独立原则即图样上给定的每个尺寸和几何(形状、方向或位置)要求均是独立的,应分别满足要求。根据工件的功能要求,绝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综合控制几何要素的尺寸公差和几何公差,分别控制就能满足要求,独立原则正是这种功能要求的表达。独立原则是应用最广泛的公差设计原则,不需要任何附加标注。二、独立原则独立原则即图样上给定的每个尺寸和几何(形状、方向106三、公差1尺寸公差1.1线性尺寸公差三、公差1尺寸公差107遵守独立原则的几何要素的线性尺寸公差只控制其实际(提取)要素的局部尺寸,不控制导出的中心要素(如轴线)。在独立原则下,线性尺寸指局部尺寸,均用两点法测量来体现。测量时只关注测得的局部尺寸是否处在规定的尺寸公差范围内,不关注它能否控制形状误差。遵守独立原则的几何要素的线性尺寸公差只控制其实际(提取)要素108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讲义课件1091.2角度尺寸遵守独立原则的角度尺寸公差只控制两理想被测要素之间的实际角度,不控制被测要素本身的形状误差。构成角度尺寸的两理想被测要素,是按最小条件进行拟合操作得到的。它是与实际(提取)组成要素相接触,且与实际(提取)要素间的最大距离为最小的理想线。同样,角度尺寸可以是两理想拟合平面之间或两理想包容圆柱面的轴线之间的夹角。1.2角度尺寸110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讲义课件1112几何公差遵守独立原则的几何公差,均按给定的公差带将被测要素控制在允许的变动区域内,与尺寸要素的尺寸变动无关。标注2几何公差标注112解释解释113素线的直线度和圆度误差单独评定,处在规定的公差范围内,几何精度合格。直径尺寸单独评定,局部尺寸处在尺寸公差范围内,尺寸精度合格。不论注有公差要素的提取要素的局部尺寸如何,提取要素均应位于给定的几何公差带之内,并且其几何误差允许达到最大值。素线的直线度和圆度误差单独评定,处在规定的公差范围内,几何精114四、相关要求相关要求是规定尺寸公差与几何公差彼此相关的一种设计要求,它反映工件几何要素的特定功能要求,例如:保证零件配合特性——包容要求;保证可装配性(批量生产的互换性)——最大实体要求;保证最小壁厚、最小边距、零件强度、加工余量等——最小实体要求。四、相关要求相关要求是规定尺寸公差与几何公差彼此相关的一种设115谢谢大家!欢迎批评指正!谢谢大家!116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国家标准应用
第一章GPS标准的发展和体系介绍
第二章GB/T1182-2008《几何公差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标注》介绍
第三章GB/T131-2006《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技术产品文件中表面结构的表示法》介绍
第四章GB/T1804–2000《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介绍
第五章GB/T4249-2009《公差原则》介绍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117第一章GPS标准的发展和体系介绍一、什么是GPS?二、新的GPS标准构建的基本思想三、GPS标准的意义和作用第一章GPS标准的发展和体系介绍一、什么是GPS?118一、什么是GPS?1.1GPS的含义
GPS是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eometricalProductSpecificationandVerification)的英文缩写和简称。新GPS标准是以新的理念和概念,面向产品开发全过程而构建的控制产品几何特性的一套完整标准,全面覆盖了从宏观到微观的产品几何特征的描述,全面规范了产品(工件)的尺寸、形状和位置及表面特征的控制要求和检测方法,成为工程领域产品设计、制造和评定的最重要的基础标准之一。一、什么是GPS?1.1GPS的含义119GPS标准体系构成GPS标准体系构成120注意:在新的GPS体系中,“几何”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几何包含了工件的尺寸、形状与位置以及表面结构等特征,因此标准的主标题通常为“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在副标题中出现的“几何公差”一般特指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并不包含尺寸公差和表面粗糙度。注意:在新的GPS体系中,“几何”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211.2新的GPS产生的背景传统的GPS标准存在体系结构缺陷:1)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特征分别由原ISO的三个技术委员会负责,由于各自工作的独立性,使得工作项目有重复和交叉、术语定义不够协调统一、规定和要求不完全一致,影响和制约标准的使用和实施。2)设计对功能要求的表达和优化、制造和检测对几何精度的控制和评定缺乏统一的规范,缺乏相互沟通的共同的技术语言。1.2新的GPS产生的背景122ISO于1993年成立了TC3、TC10和TC57三个技术委员会的“联合协调工作组”——ISOTC3-10-57/JHG。JHG于1995年颁布了ISO/TR14638《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总体规划》,正式提出新的GPS概念和标准体系模型。1996年成立ISO/TC213,全面负责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的国际标准体系的构建,这标志着GPS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ISO于1993年成立了TC3、TC10和TC57三个技术委123二、新GPS标准构建的基本思想2.1基本思路传统GPS是以几何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功能需求从具有理想几何形状和方位的工件出发,规定工件实际几何要素的允许变动区域,即公差带。如何保证和判定实际几何要素处于公差带内,则由制造和检测人员负责。二、新GPS标准构建的基本思想2.1基本思路124这一系列概念是有效的,但也有需要重新审视的地方。例如,要想符合设计意图和功能要求——•
设计上给定一个尺寸,是按两点法还是三点法来控制和检测?•
设计上规定了一个圆的允许变动区域,是按最小外接、最大内切、最小二乘还是最小条件来判断?从“理想要素”到“实际要素”的转换和控制过程没有严格的定义和规范,在一定程度上,“理论”和“实践”有所脱节。这一系列概念是有效的,但也有需要重新审视的地方。例如,要想符125新的GPS按系统工程和系统建模的思想,自顶向下构建了一系列信息模型:•
理清了标准体系的层次关系,形成矩阵模型;•
理清了标准之间的协调关系,形成标准链;•
规范了工件几何定义的依据,定义了表面模型;•
规范了工件几何精度的过程控制,定义了操作和操作集;•
提出了产品研发全过程的不确定度概念,形成扩展的不确定度概念模型;•
基于表面模型,全面规范了几何要素的术语定义。新的GPS按系统工程和系统建模的思想,自顶向下构建了一系列信126GPS标准体系建模框图GPS标准体系建模GPS标准体系层次结构和矩阵模型指导GPS标准体系的构建GPS标准的系统综合模型指导标准和标准链的构建产品(工件)的表面模型操作的过程模型扩展的不确定度概念模型基于表面模型的术语定义规范产品(工件)的几何描述和定义、检测及评定规范表面模型的操作和操作集确定从产品几何定义到检测的总不确定度框架及各种不确定度的关系规范几何要素GPS标准体系建模框图GPS标准体系建模GPS标准体系层次结127三、GPS标准的意义和作用为企业的产品开发提供了一套全新的工具,为产品的数字化设计和制造提供了基础支撑。实现产品的精确几何定义及规范的精度过程定义,更加合理、经济和有效地利用设计、制造和检测的资源,显著降低产品的开发成本。三、GPS标准的意义和作用为企业的产品开发提供了一套全新的工128GPS标准不仅是产品开发的重要依据,而且成为规范相关计量器具研制、软件开发的重要准则。
GPS为国际通用的技术语言,它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国际技术交流和合作,有利于消除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大大减少沟通的困难和问题。
GPS标准的实施可显著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新的GPS是对传统公差理论和几何精度控制思想的一次大的变革。GPS标准不仅是产品开发的重要依据,而且成为规范相关计量器具129第二章GB/T1182-2008《几何公差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标注》介绍一、概述二、几何公差标注的基本要求和方法第二章GB/T1182-2008《几何公差形状、方向130一、概述1.1标准演变我国几何公差标注的国家标准首次发布于1974年,尚在试行阶段,1980年转为正式标准,即《GB1182-1980形状和位置公差代号及其注法》。之后改为《GB/T1182-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法》,现行标准是《GB/T1182-2008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几何公差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标注》。一、概述1.1标准演变131GB/T1182是在跟踪和研究ISO1101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修订反映了几十年来国内外几何公差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发展状况。GB/T1182-2008等同采用ISO1101:2004,全面反映了新一代GPS产品几何描述和表达的基本要求和规定。GB/T1182是在跟踪和研究ISO1101的基1321.2标准名称的变化新标准的名称是按GPS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命名的,第一层为“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第二层为“几何公差”,第三层则明确了具体的标准化对象——“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标注”。GPS标准中,广义的“几何”包含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结构三部分,但本标准已通过副标题将“几何公差”限定在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的范围内,即过去的“形位公差”。因此本标准正文中出现的术语“几何公差”均指“形位公差”。1.2标准名称的变化1331.3标准的整体结构本标准包括前言和引言、正文部分及三个资料性附录。•
前言和引言说明本标准与ISO1101:2004的关系和主要差异,以及一些重要术语的协调和统一,如用“导出要素”代替“中心要素”、用“提取要素”代替“测得要素”、“组成要素”代替“轮廓要素”等;•
正文部分规定了几何公差的基本概念、标注的基本规定及示例;•
附录部分:附录A列出了不再采用的标注方法,附录B为几何误差的评定,附录C则给出了新标准在新GPS标准矩阵中的位置。1.3标准的整体结构1341.4
GB/T1182-2008在GPS标准矩阵中的位置1.4GB/T1182-2008在GPS标准矩阵中的135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讲义课件136二、几何公差标注的基本要求和方法2.1几何公差的种类、几何特征和符号二、几何公差标注的基本要求和方法2.1几何公差的种类、几何137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讲义课件138附加符号附加符号13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讲义课件140新标准将几何公差分为4类,即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共19个几何特征。与旧标准不同,新标准将方向公差、跳动公差从位置公差中分离出来,各自单独列为一类。依据被测要素与基准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存在什么样的关联关系,将轮廓度公差分别划归形状公差、方向公差和位置公差。需要注意,带有方向要求的线或面轮廓度应用极少。新标准将几何公差分为4类,即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共1141几何特征符号,新旧标准的规定完全相同。但附加符号有较大变化——•
基准要素的符号改为采用ISO符号,以便与国际接轨。建议在新产品设计中采用新符号,老产品的图样无需改动。•
增加了若干新符号:公共公差带CZ(CommonZone);线素LE(LineElement);不凸起NC(NoConvex)。几何特征符号,新旧标准的规定完全相同。但附加符号有较大变化—1422.2公差框格标注旧标准规定了四种进一步限定要求,“只许中间凹下”、“只许中间凸起”、“只许从左向右减小”和“只许从右向左减小”。新标准只规定了“不(向材料外)凸起”一种,老的符号不再采用。如需采用,要另有文件规定。2.2公差框格标注1432.3根据公差的几何特征及标注形式,公差带的主要形式分类:•
一个圆内的区域;•
两个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两等距线或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
一个圆柱面内的区域;•
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一个球面内的区域。对圆形或圆柱形公差带,公差值前加注φ,对圆球形公差带,则加注Sφ。2.3根据公差的几何特征及标注形式,公差带的主要形式分类1442.4几何公差的具体标注方法几何公差是实际被测要素的允许变动量。几何公差分为:
形状公差、形状或位置公差和位置公差。
基本内容:几何公差带的概述,形状、形状或位置、位置公差带的特点及各形位公差标注的含义。
重点内容:形状、形状或位置、位置公差带的特点及各形位公差标注的含义。
难点内容:各几何公差标注的含义。2.4几何公差的具体标注方法145
2.4.1形状公差形状公差单一要素对其理想要素允许的变动量。其公差带只有大小和形状,无方向和位置的限制。
1.直线度
2.平面度
3.圆度
4.圆柱度2.4.1形状公差1461.直线度
直线度公差用于控制平面内或空间直线和轴线的形状误差。
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直线度可以分为在给定平面内,在给定方向上和在任意方向上三种情况。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在给定方向内的直线度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1.直线度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1471.直线度(
)
1)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
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如图所示,被测表面上任一素线必须位于平行于图样所示投影面内,且距离为公差值0.02mm的两平行直线之间。0.020.021.直线度()
1)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1481.直线度(
)
2)在给定方向内的直线度
当给定一个方向时,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被测圆柱面的任一素线必须位于箭头所指方向距离为公差值0.02mm的两平行平面内。
当给定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时,公差带是两对给定方向上距离分别为公差值t1和t2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0.020.021.直线度()
2)在给定方向内的直线度1491.直线度(
)
2)在给定方向内的直线度
如图是两个方向的示例,棱线必须位于水平方向距离为公差值0.02mm,垂直方向距离为公差值0.1mm的两对平行平面之内。0.020.10.020.11.直线度()
2)在给定方向内的直线度1501.直线度(
)
3)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
其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内的区域。如图所示,ød圆柱体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4mm的圆柱体,标准规定,形位公差值前加注“ø”,表示其公差带为一圆柱体。Ø0.04ø0.04ød1.直线度()
3)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1512.平面度()
平面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如图所示,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2mm的两平行平面内。0.020.022.平面度()平面度公差1523.圆度(
)
圆度公差带是垂直于轴线的任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如图所示,在垂直于轴线的任一正截面上,实际轮廓线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2mm的两同心圆内。0.020.023.圆度()圆度公差带是垂直于0.1534.圆柱度(
)
圆柱度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如图所示,实际圆柱表面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3mm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0.030.034.圆柱度()圆柱度公差带是半0.1542.4.2形状或位置公差
线轮廓度和面轮廓度有两种情况:无基准要求的和有基准要求的。故其公差带有大小和形状要求外,位置可能固定,也可能浮动。
——无基准要求时,理想轮廓线(面)用尺寸并加注公差来控制,这时理想轮廓线(面)的位置是不定的(形状公差);
——有基准要求时,理想轮廓线(面)用理论正确尺寸并加注基准来控制,这时理想轮廓线(面)的位置是唯一的,不能移动。(位置公差)2.4.2形状或位置公差155
1.线轮廓度(
)
线轮廓度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的圆心应位于理想轮廓线上。如图所示。无基准的理想轮廓线用尺寸并加注公差来控制,其位置是不定的;有基准的理想轮廓线用理论正确尺寸加注基准来控制,其位置是唯一的。0.04ARA0.04
1.线轮廓度()线轮廓度公差带是包1562.面轮廓度(
)
面轮廓度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球的两包络面之间的区域,诸球的球心应位于理想轮廓面上。如图所示。面轮廓度也分无基准要求的面轮廓度公差、有基准要求的面轮廓度公差。2.面轮廓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整条街广告合同范本
- 2025机械设备采购销售合同范本
- 2025年个人借款协议(标准合同版本)
- 心理医生合同范本
- 长期卧床病人便秘护理
- 危险化学品管理规范培训
- 小酒窝加盟合同范本
- 医疗耗材经销合同范本
- 探矿权、采矿权出让合同
- 二零二五商品房销售及回购协议书
- 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技术综述
- 自然辩证法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特种设备检验申请单
- 养老院新员工安全培训
- 马渭丽《月光下的中国》
- AQ-T 1009-2021矿山救护队标准化考核规范
- DLT 5175-2021 火力发电厂热工开关量和模拟量控制系统设计规程-PDF解密
- Q-GDW 11711-2017 电网运行风险预警管控工作规范
- DB21-T 2808-2017郁金香种球扩繁技术规程
- 全国肉牛产业链分析报告
- 路边小吃摊食品安全问题探究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