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黑痣病的发生与防治课件_第1页
马铃薯黑痣病的发生与防治课件_第2页
马铃薯黑痣病的发生与防治课件_第3页
马铃薯黑痣病的发生与防治课件_第4页
马铃薯黑痣病的发生与防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铃薯黑痣病的发生与防治2015.3马铃薯黑痣病又称茎基腐病、立枯丝核菌病、丝核菌溃疡病、黑色粗皮病。该病为世界范围内马铃薯产区普发性病害,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马铃薯适应性广,对水肥要求不敏感,因此成为西南、西北山区和华北干旱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但由于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轮作倒茬年限逐渐缩短,马铃薯黑痣病的发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尤其在内蒙古、甘肃和山东南部地区,由于连年轮作,严重地块发病率已达到50%以上,已成为北方马铃薯产区的重要病害。一.症状马铃薯黑痣病在马铃薯的不同生长期内都可发生:苗期侵染顶芽和茎基部,顶芽被侵染后引起死亡,茎基部感病形成褐色水渍状病斑引起立枯;生长期主要侵染地下茎和匍匐茎,产生褐色溃疡型病斑,地上部表现为植株矮小和顶部丛生;成熟期主要侵染块茎,感病严重导致匍匐茎顶端不能膨大结实,感病较轻块茎畸形生长,变小。在成熟的块茎表面形成大小不一、数量不等、形状各异、坚硬的、颗粒状的黑褐色或暗褐色的斑块,即病原菌的菌核,不易冲洗掉,菌核下边的组织保持完好。也有的块茎因受侵染而导致破裂、锈斑和末端坏死等。

三.侵染循环病原菌为土壤习居菌,以菌核和菌丝体在土壤、病株病残体及感病植物体内越冬,病菌抗逆性较强,可在土壤中存活2-3年之久。该病菌有直接侵染的能力。初侵染源主要为病田土表及病残体中的越冬菌核,带病种薯为重要的初侵染来源,也是该病菌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翌年,当温湿度条件适宜时,越冬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侵染种薯、茎基部及根部等地下部分,引起发病,严重时在茎基部地上部分产生灰白色菌丝层。病部长出的气生菌丝,向病组织附近扩展,进行再侵染,病部形成的菌核落入土中,通过雨水反溅,也可以进行再侵染。病菌的传播;远距离传播通过种薯调运和移植传播,丝核菌菌丝可以在土壤中扩展蔓延一定范围进行传播,可以通过病根与健根接触进行传播。由于该病菌无性阶段不产生任何孢子,因此,在短期内扩展范围较窄。但是,土壤习居菌为积年流行病害,容易造成较大损失。四.发病条件黑痣病发生与气候条件、种子质量和耕作栽培措施密切相关。气候条件:主导因素,较低的土壤温度和较高的土壤湿度,有利于丝核菌的侵染,同时,对于种薯则出芽周期长,在土中埋的时间长,增加病菌侵染机会。结薯期土壤湿度太大,排水不良,会加重薯块上菌核的形成。种薯质量:种薯健壮,生活力强,发病轻,反之则重。播种时间:播种期过早或过迟都会造成病菌对幼芽的侵染。耕作栽培:多年连作的地块发病重,管理粗放、土壤板结、透气性不良,排水性差的地块,种薯出苗时间长,长势弱,发病较重。整地播种作业期间遇雨,因土壤潮湿,容易板结,不利于幼苗萌发和出土,易感染病菌。管理措施:施用未经腐熟的肥料,常带有病原菌丝体和菌核,易导致病害发生,且肥料在田间腐熟发热,会伤害种薯及幼芽、幼苗,形成伤口,易于病害侵染。五.防治措施对于立枯丝核菌病的防治,仅采用单一的措施并不是完全有效的,应在病害发生的不同阶段采取综合措施和技术。防治上应侧重于选用脱毒种薯,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辅以药物喷施,减少越冬菌源,切断病菌侵染途径等综合防治措施。(一)农业防治:1.选用脱毒种薯和抗病品种。选用无菌种薯或用多菌灵等杀菌剂浸种,可有效地阻断病原菌的侵染。2.适时栽植,栽前催芽,实行地膜覆盖,促种苗早发,降低病害发生。发病重的地区,尤其是高海拔冷凉山区要特别注意适期播种,避免早播。3.及时拔除病株,并在根际土壤中施用石灰等土壤处理剂处理土壤。4.适时采收:在结薯根未干枯前提前2周前收获,可有效地降低薯块上黑痣的发生。5.轮作:马铃薯与小麦、玉米、豆类作物轮作,可有效地降低土壤中病原菌的含量。(二)化学防治: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或50%敌磺钠可溶性粉剂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按种薯量的0.2%浸种或拌种;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10分钟。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