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和阐述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及知识的一门学科。它包括中医学的基本思想,中医对人体生命现象、病理规律的基本认识以及中医治病的一般原则和预防疾病的方法。绪论1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学是在中国产生,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养生方法、诊疗手段的传统医学。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每时期都有其代表人物和著作,创造了不同的学术成就。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2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1)时期秦汉之际----春秋战国2)标志《黄帝内经》的问世《黄帝内经》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形成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3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1)《难经》对《内经》理论的发展和补充2)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创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3)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第一部病因病理证候学专书4)宋·陈无择·《三因极·病证方论》:提出“三因学说”,对病因进行分类5)宋·钱乙《小儿药证直决》:确立脏腑证治的体系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46)金元时期:金元四大家刘完素(河间):“火热论”、“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为热甚”――寒凉派李杲(东垣):“百病皆由脾胃而生也”——脾胃派(补土派)张从正(子和):“邪去正自安”,多用汗、吐、下三法——攻邪派(攻下派)朱震亨(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养阴派6)金元时期:金元四大家56)金元时期:金元四大家刘完素(河间):“火热论”、“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为热甚”――寒凉派李杲(东垣):“百病皆由脾胃而生也”——脾胃派(补土派)张从正(子和):“邪去正自安”,多用汗、吐、下三法——攻邪派(攻下派)朱震亨(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养阴派6)金元时期:金元四大家67)明代:命门学说对藏象学说的补充8)清代:温病学说的形成9)近、现代时期:中西医论争、汇通、结合7)明代:命门学说对藏象学说的补充7二、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二、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81.整体观念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思想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法、养生和治疗的各方面。1.整体观念9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体体现在,结构上是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生理上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等。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10(1)组织结构的整体联系人体是由许多脏器、组织、器官所组成的,它们并不是杂乱无章地组合在一起的,也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以脏腑为根本,以经络为联系,精、气、血、精液的运行,将人体的脏与脏,脏与腑,脏腑与体表各个组织器官纵横的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五脏系统。(1)组织结构的整体联系11脏腑五体五官心小肠脉舌肝胆筋目脾胃肉口肺大肠皮鼻肾膀胱骨耳脏腑五体五12(2)生理活动的整体统一中医学认为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一方面要靠各脏腑组织发挥自己各自的功能,另一方面又在靠各脏腑之间相辅相成的协调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约作用,才能维持其生理上的动态平衡。各脏腑组织之间的这种整体作用是在心的统一指挥下完成的。“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2)生理活动的整体统一13(3)病理变化的相互影响正因为在生理上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那么在发生疾病时,就必然会相互影响,即任何脏腑发生病变,可以通过经络反应于体表、组织、或器官;体表,组织、器官有病也可以通过经络影响脏腑;脏腑之间也可以相互传变。所以中医在分析病变的病理机制时,首先着眼于整体,着眼于局部病变所引起的整体病理反映,把局部病理变化和整体病理反映统一起来。(3)病理变化的相互影响14(4)诊断上的整体分析既然人体在生理上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个有机整体,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那么在诊断疾病时就可以通过一些外在的五官、形体、色脉的变化,来了解判断内脏的病变而作出诊断___察其外而知其内。中医察舌切脉,就是通过外部诊察来测知内脏病变的诊断方法。(4)诊断上的整体分析15(5)治疗上的整体调节注重脏腑和形体官窍的联系;注重五脏系统之间的联系;更注重五脏之间的关系以及传变规律。所以在治疗疾病时,局部病变,从调整整体出发。(5)治疗上的整体调节162)人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1)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然条件,同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又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而机体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则相应地产生生理和病理上的反映。2)人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17①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一年的气候变化表现为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人也与之相适应,春夏阳气升腾,气血运行趋向于体表,腠理开泄,表现为多汗,脉搏快;秋冬阳气潜藏,气血趋向于里,腠理闭密,表现为少汗尿多,脉沉。季节气候剧变,超过了人体调节机能的一定限度,或机体本身调节机能失常,不能对气候变化作出适应性调节,可以导致疾病发生。①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18②昼夜晨昏对疾病的影响自然界一天之中有昼夜晨昏阳气的消长盛衰过程,人体与之相适应也会产生适应性的调节活动。人体阳气白天多趋于体表,夜晚多趋于内脏,故白天精神充沛,夜晚身倦力乏。一般来讲,大多是早晨、上午病情较轻,下午、夜晚较重——“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其主要原因是早晨、上午人体阳气升发,能抗邪于外;下午、夜晚人体阳气收藏,不能抗邪。②昼夜晨昏对疾病的影响19③地区方域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因地区气候的差异,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对人体的生理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江南多湿热,人体腠理多疏松;北方多燥寒,人体腠理多致密。南方多湿热病,北方多风寒病。③地区方域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20(2)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必然影响人。
(2)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必然影响人。212.辨证论治1)症、证、病的基本概念2.辨证论治22(1)症:即症状。是指病人的主观感觉和客观反映(体征)。如恶寒、发热、无汗、苔白、脉浮紧等。症状是疾病的现象(也包括了某些与疾病本质看起来不相符的假象),是辨证的依据。(1)症:即症状。是指病人的主观感觉和客观反映(体征)。23(2)证:即证候。是指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出现的一组症状的病理概括。如前述症状可概括为风寒表证。它比症状更深刻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是辨证的结果。(2)证:即证候。是指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出现的一组症24(3)病:即疾病,是一个诊断的总称,可概括一个病变的全部病理过程。如感冒、胃痛等等。(3)病:即疾病,是一个诊断的总称,可概括一个病变的全部病理252)辨证施治的概念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也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2)辨证施治的概念263)同病异治的概念是指同一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亦不同。3)同病异治的概念274)异病同治的概念即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采用同一方法治疗。4)异病同治的概念28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和主要思维方法第一节
精气学说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和主要思维方法29一、气的基本概念气是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一种朴素认识,气是构成物质世界的本源,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物质的气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气的存在状态有两种:一种以弥散而剧烈运动的状态存在,因细小、分散,不停运动,肉眼难以看见而称之为“无形”;一种以凝聚的状态存在,细小而分散的气聚在一起,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称之为“形质”。习惯上把前者称为“气”,后者称为“形”。一、气的基本概念30二、精气学说的基本观点1.精气是构成世界的本源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物质,宇宙的开初是一个寥廓的太虚,造化的基础,是起源于肉眼所看不见的“气”。气的不断运动,分化为阴阳二气,清阳之气,清轻升散为天,浊阴之气重浊沉积为地。随着天地的形成,日月的晦明相移,寒暑往复的四季更替,为万物化生提供了时空条件。万物的化生也是宇宙间的精微物质即“气”化生而成的。二、精气学说的基本观点313.精气运动不息,变化不止一切生命都处于不停的地运动变化之中,这种运动变化就是气的运动变化。无论动植物的生育繁衍,还是其生化聚散,万物的生成、变化、发展无不是气的散布和化散所造成的,从而维持宇宙的变化并化生万物。3.精气运动不息,变化不止324.精气是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精气是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并使自然万物联成一个整体。4.精气是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335.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2)精气充足则生命活动正常有序3)人体气的运动必须协调而通畅4)阐明精、气、神的概念及其关系,指导养生和防病5.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346.神的概念1)指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2)指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者3)指人和生物生命力的综合外在表现4)专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包括心理活动以上几种含义中,后三种与中医学关系密切。 6.神的概念352.精气是生命的本源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人也是自然界的产物,是由天地之气中最精微的部分构成的。人的形体构成,实际上亦是以“气”为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气,又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人体把摄入的“天地之气”经过一系列的气化作用,转化为生命物质和生命活动的能量,并内即脏腑,外濡腠理以维持人的生命活动。2.精气是生命的本源36第二节
阴阳学说第二节阴阳学说37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对范畴。根据日光的特点,凡是具有温暖的,明亮的性质的事物和现象即归之于阳;相反,凡是具有寒冷的,黑暗的性质的事物和现象即归之为阴。昼夜、日月、春夏秋冬、水火、.....等等。如此不断的引申,推演整个自然,几乎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可概括为性质相反的阴阳两大类。一、阴阳的基本概念38二、划分阴阳属性的标准凡是具有推动、温热、兴奋等作用的功能和物质属于阳;凡是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功能和物质属于阴。二、划分阴阳属性的标准39三、阴阳的基本特性三、阴阳的基本特性401.阴阳的绝对性阴阳属性的内容是规定好的、不变的、绝对的;双方必须是相互关联的(即阴阳的关联性);阴阳同矛盾是不等同的。1.阴阳的绝对性412.阴阳的普遍性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规律,凡属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或同一事物的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分析其各自的属性,所以阴阳也是普遍存在的。2.阴阳的普遍性423.具体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1)单一事物无法分阴阳,因其相比较的另一方而确定2)相互转化性即在一定条件下可各自向相反方向转化3)无限可分性因条件、范畴、层次的改变,具体事物的阴阳属性也随之变化,使“阴阳之中复有阴阳”。3.具体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43四、阴阳学说的概念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是由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存在于事物内部的阴阳两个方面不断对立的矛盾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和消亡的根源。这一种理论称为阴阳学说四、阴阳学说的概念44五、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五、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45相互交感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阴阳二气和谐的运动是交感发生的最佳状态,即老子所言“冲气以为和”。阴阳二气的运动是交感得以实现的基础,交感则是阴阳二气运动的结果或过程。交感,是万物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根源。它使对立着的两种事物或力量,统一于一体,于是产生了自然界的万物,乃至人类。相互交感462.对立制约阴阳的对立是指阴和阳和属性是相反的,相互对峙着的。如天与地、日与月、寒与热、动与静等。只有相反的、相互对峙着的事物和现象,才能区分其阴阳的属性。阴阳的制约是指阴阳之间的对立,不是静止着的相互对峙,而是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即阴可以制约阳,阳可以制约阴。如寒可制约热,热可制约寒;动可制静,静可制约动等。2.对立制约473.互根互用阴阳的互根互用有两个含义:一是指阴阳互为存在条件,即阴阳两方各以对立面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立的一方面而单独存在。如上下,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就无所谓上等。二是指阴阳相互资生为用,即阴阳不仅互为存在条件,更重要的是阴阳必须相互资生,相互助长,相需为用,古人曰“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就是这个意思。3.互根互用484.消长平衡阴阳的消长平衡是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的阴阳双方,始终处于此增彼减,此进彼退,此强彼弱的消长的运动变化状态中。但是,阴阳之间在“阳长阴消”,“阴长阳消”之中又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4.消长平衡495.相互转化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各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5.相互转化501).阴阳互根是阴阳转化的基础阴阳本是指相关事物的对立双方,或一个事物内部的对立双方。二者互根互用,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这样才有可能相互转化。1).阴阳互根是阴阳转化的基础512).阴阳转化消长实际上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而阴阳转化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阴阳消长的量变和阴阳转化的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阴阳消长的量变是阴阳转化质变的前提,而阴阳转化的质变,是消长量变的必然结果。2).阴阳转化消长实际上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而阴阳转化则是一个523).阴阳的转化的条件阴阳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阴阳的相互转化,一般都表现在事物变化的“物极”阶段,那么这个“极”就是转化的条件。如“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重”和“极”就是促进转化的条件。3).阴阳的转化的条件53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54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人体的一切组织结构,既是一个密切联系着的有机整体,又是可以区分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部分。人体脏腑组织的阴阳属性,就大体部位来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体表的背部属阳,腑部属阴;四肢的外测为阳,内测为阴。以脏腑来分,五脏为阴,六腑为阳;五腑之中,以肺为阳,肝脾肾为阴;每一脏腑又有阴阳之分,如心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肾阳。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55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就整体而言,人的生长壮老已全过程,是阴阳二气交互感应的结果。阴阳二气的平衡协调,是生命活动正常的生理基础。物质与功能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物质(阴)是功能(阳)的基础,而功能(阳)是物质(阴)的机能表现,没有物质(阴)不能产生功能(阳),没有功能也不能化生物质。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是阴阳二气升降出入的协调:升出为阳,降入为阴,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的平衡协调是气化的基础。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56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1)人体最基本的病理变化是阴阳失调关系于疾病发生的正气和邪气也具有阴阳属性的划分。邪气有阴邪(如六淫中的寒邪、湿邪)阳邪(如六淫中的风邪、燥邪、火邪、暑邪)之分。正气也可分为阴气和阳气两个方面。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572)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阴阳偏胜、偏衰、阴阳互损、阴阳转化是阴阳说明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2)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58(1)阴阳偏胜:是属于阴或阳的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阴胜则热,阳胜则阴病:外界阳热之邪侵入人体,使阳绝对亢盛;阳偏胜则会损伤人体的阴液(阳长则阴消),导致阴液不足。阳胜则热:是指因阳邪所致疾病的性质是热证。这种热证,因为主要是由于阳热偏胜所致,故而又称“实热证”。阳胜则阴病:阳偏胜的病变会损伤人体的阴液。(1)阴阳偏胜:是属于阴或阳的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59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外界阴寒之邪侵入人体,使阴绝对亢盛;阴偏胜则会损伤人体的阳气(阴长则阳消),导致阴液不足。阴胜则寒:是指因阴邪所致疾病的性质是寒证。这种寒证,因为主要是由于阴寒偏胜所致,故而又称“实寒证”。阳胜则阴病:阴偏胜的病变会损伤人体的阳气。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外界阴寒之邪侵入人体,使阴绝对亢盛;阴60(2)阴阳偏衰:是属阴或阳的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2)阴阳偏衰:是属阴或阳的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61阳虚则寒:阳虚,是指人体本身的阳气不足。阳气不足,则不能制约阴,阴就会出现相对偏盛而导致寒象,所以说阳虚则寒。这种寒证是由于阳气不足,才导致阴相对偏盛而产生的(即阳消则阴长)所以属于“寒证”。阴虚则热:阴虚,是指人体的阴液不足。阴液不足,则不能制约阳气,阳气就会相对偏亢出现热象。所以说阴虚则热。这种热证是由于阴不足才导致阳偏亢的(即阴消则阳长),所以属于“虚热证”。阳虚则寒:阳虚,是指人体本身的阳气不足。阳气不足,则不能制62(3)阴阳互损:是以阴阳互根互用理论为依据,指阴阳任何一方偏衰到一定程度时,导致另一方不足,而出现阴阳两虚的病理状态。(3)阴阳互损:是以阴阳互根互用理论为依据,指阴阳任何一方偏63阳损及阴:阳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阳虚不能化生阴液,而同时出现阴虚的现象。阴损及阳:阴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阴虚不能化生阳气,而同时出现阳虚的现象。阴阳俱损:阳损及阴,阴损及阳,最终就会导致阴阳的两虚。这是疾病发展至后期所出现的一种病理表现,说明病情较重,正气损伤程度较重。阳损及阴:阳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阳虚不能化生阴液,而同时出现64(4)阴阳转化: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变化,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证可以转化为阳证,阳证可以转化为阴证。(4)阴阳转化: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变化,654.指导疾病的诊断由于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所以任何疾病,尽管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但都可以用阴阳来加发概括说明。阴阳用以疾病的诊断,大则可以概括整个病证是属阴证,属阳证;小则可分析四诊中的一个具体脉症。4.指导疾病的诊断661)概括证候一般临床辨证,把疾病总的分为阴证和阳证两大类。八纲之中,表、实、热属阳证;里、虚、寒属阴证。阴阳是其总纲。1)概括证候672)分析症状
中医学诊察疾病,了解病情,主要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而在其过种中,都应注意分辨属阴属。2)分析症状68观察色泽:色鲜明者为病在阳分,色晦暗者为病在阴分,(如黄疸)听声音(闻):声音洪亮者病在阳分,声音低微者病在阴分。切脉:浮大洪数滑为阳,沉小细迟涩为阴。观察色泽:色鲜明者为病在阳分,色晦暗者为病在阴分,(如黄疸69所以说:“察色按脉,先辨阴阳”,临证在诊断疾病过程中,只有掌握了阴阳的属性,才能在异证中正确地区别阴阳。所以说:“察色按脉,先辨阴阳”,临证在诊断疾病过程中,只有705.指导疾病的防治1)指导养生调理阴阳是养生的根本原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保持内外环境的阴阳平衡。5.指导疾病的防治712)用于疾病治疗调整阴阳,损其有余,补其不足,促使阴平阳秘,恢复阴阳的协调平衡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2)用于疾病治疗72(1)确定治疗原则阴阳偏胜的治疗原则:阴阳偏胜,即阴或阳过盛有余,为有余之证,可采用“损其有余”即“实者泻之”的方法。(1)确定治疗原则73阳胜则热:属实热证,宜用寒凉药以制其阳(损其有余之阳)。阴胜则寒:属寒实证,宜用温热药以制其奶(损其有余之阴)。阳胜则热:属实热证,宜用寒凉药以制其阳(损其有余之阳)。74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补其不足、虚者补之。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补其不足、虚者补之。75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一般不能用寒凉药消其热,须用滋阴潜阳(补阴)的方法,以抑制阳亢之热。阳虚不能制阴而致阴盛者:属虚寒证,一般不宜用辛温发散药以散阴寒,须用助阳抑阴(补阳)的方法,以消退阴盛。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一般不能用寒凉药消其热,76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阴中求阳,补阳时适当配用补阴药。阳中求阴,补阴时适当配以补阳药。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阴中求阳,补阳时适当配用补阴药。阳中求阴77所以治疗的基本原则就其调整阴阳、补偏救敝、促使阴平阳秘、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即“谋察阴阳所在而洞之,以平为期”。所以治疗的基本原则就其调整阴阳、补偏救敝、促使阴平阳秘、恢复78(2)归纳药物的性能药物的功能,主要靠它的气(性)味,升降浮沉来体现;而药物的气味和升降浮沉又可以用阴阳来概括。(2)归纳药物的性能79寒、热、温、凉四气,其中寒凉属阴,温热属阳。味:酸、苦、甘、辛、咸五味,酸、苦、咸具有涌泄的功能,为阴;甘、辛具有发散的功能,为阳。寒、热、温、凉四气,其中寒凉属阴,温热属阳。味:酸、苦、甘80升降浮沉,指药物作用的趋向而言。升浮的药物,主上行而向外,属阳;沉降的药物,主下行而向内,属阴。升降浮沉,指药物作用的趋向而言。升浮的药物,主上行而向外,属81总之,治疗疾病就是根据阴阳偏胜识偏衰情况,确定治疗原则,再结合药物的阴阳属性,选择相应的药物,以纠正阴阳失调的方法,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总之,治疗疾病就是根据阴阳偏胜识偏衰情况,确定治疗原则,再结82绪论《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和阐述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及知识的一门学科。它包括中医学的基本思想,中医对人体生命现象、病理规律的基本认识以及中医治病的一般原则和预防疾病的方法。绪论83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学是在中国产生,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养生方法、诊疗手段的传统医学。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每时期都有其代表人物和著作,创造了不同的学术成就。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84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1)时期秦汉之际----春秋战国2)标志《黄帝内经》的问世《黄帝内经》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形成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85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1)《难经》对《内经》理论的发展和补充2)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创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3)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第一部病因病理证候学专书4)宋·陈无择·《三因极·病证方论》:提出“三因学说”,对病因进行分类5)宋·钱乙《小儿药证直决》:确立脏腑证治的体系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866)金元时期:金元四大家刘完素(河间):“火热论”、“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为热甚”――寒凉派李杲(东垣):“百病皆由脾胃而生也”——脾胃派(补土派)张从正(子和):“邪去正自安”,多用汗、吐、下三法——攻邪派(攻下派)朱震亨(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养阴派6)金元时期:金元四大家876)金元时期:金元四大家刘完素(河间):“火热论”、“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为热甚”――寒凉派李杲(东垣):“百病皆由脾胃而生也”——脾胃派(补土派)张从正(子和):“邪去正自安”,多用汗、吐、下三法——攻邪派(攻下派)朱震亨(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养阴派6)金元时期:金元四大家887)明代:命门学说对藏象学说的补充8)清代:温病学说的形成9)近、现代时期:中西医论争、汇通、结合7)明代:命门学说对藏象学说的补充89二、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二、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901.整体观念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思想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法、养生和治疗的各方面。1.整体观念91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体体现在,结构上是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生理上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等。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92(1)组织结构的整体联系人体是由许多脏器、组织、器官所组成的,它们并不是杂乱无章地组合在一起的,也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以脏腑为根本,以经络为联系,精、气、血、精液的运行,将人体的脏与脏,脏与腑,脏腑与体表各个组织器官纵横的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五脏系统。(1)组织结构的整体联系93脏腑五体五官心小肠脉舌肝胆筋目脾胃肉口肺大肠皮鼻肾膀胱骨耳脏腑五体五94(2)生理活动的整体统一中医学认为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一方面要靠各脏腑组织发挥自己各自的功能,另一方面又在靠各脏腑之间相辅相成的协调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约作用,才能维持其生理上的动态平衡。各脏腑组织之间的这种整体作用是在心的统一指挥下完成的。“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2)生理活动的整体统一95(3)病理变化的相互影响正因为在生理上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那么在发生疾病时,就必然会相互影响,即任何脏腑发生病变,可以通过经络反应于体表、组织、或器官;体表,组织、器官有病也可以通过经络影响脏腑;脏腑之间也可以相互传变。所以中医在分析病变的病理机制时,首先着眼于整体,着眼于局部病变所引起的整体病理反映,把局部病理变化和整体病理反映统一起来。(3)病理变化的相互影响96(4)诊断上的整体分析既然人体在生理上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个有机整体,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那么在诊断疾病时就可以通过一些外在的五官、形体、色脉的变化,来了解判断内脏的病变而作出诊断___察其外而知其内。中医察舌切脉,就是通过外部诊察来测知内脏病变的诊断方法。(4)诊断上的整体分析97(5)治疗上的整体调节注重脏腑和形体官窍的联系;注重五脏系统之间的联系;更注重五脏之间的关系以及传变规律。所以在治疗疾病时,局部病变,从调整整体出发。(5)治疗上的整体调节982)人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1)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然条件,同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又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而机体为了适应这些变化则相应地产生生理和病理上的反映。2)人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99①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一年的气候变化表现为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人也与之相适应,春夏阳气升腾,气血运行趋向于体表,腠理开泄,表现为多汗,脉搏快;秋冬阳气潜藏,气血趋向于里,腠理闭密,表现为少汗尿多,脉沉。季节气候剧变,超过了人体调节机能的一定限度,或机体本身调节机能失常,不能对气候变化作出适应性调节,可以导致疾病发生。①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100②昼夜晨昏对疾病的影响自然界一天之中有昼夜晨昏阳气的消长盛衰过程,人体与之相适应也会产生适应性的调节活动。人体阳气白天多趋于体表,夜晚多趋于内脏,故白天精神充沛,夜晚身倦力乏。一般来讲,大多是早晨、上午病情较轻,下午、夜晚较重——“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其主要原因是早晨、上午人体阳气升发,能抗邪于外;下午、夜晚人体阳气收藏,不能抗邪。②昼夜晨昏对疾病的影响101③地区方域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因地区气候的差异,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对人体的生理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江南多湿热,人体腠理多疏松;北方多燥寒,人体腠理多致密。南方多湿热病,北方多风寒病。③地区方域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102(2)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必然影响人。
(2)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必然影响人。1032.辨证论治1)症、证、病的基本概念2.辨证论治104(1)症:即症状。是指病人的主观感觉和客观反映(体征)。如恶寒、发热、无汗、苔白、脉浮紧等。症状是疾病的现象(也包括了某些与疾病本质看起来不相符的假象),是辨证的依据。(1)症:即症状。是指病人的主观感觉和客观反映(体征)。105(2)证:即证候。是指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出现的一组症状的病理概括。如前述症状可概括为风寒表证。它比症状更深刻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是辨证的结果。(2)证:即证候。是指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出现的一组症106(3)病:即疾病,是一个诊断的总称,可概括一个病变的全部病理过程。如感冒、胃痛等等。(3)病:即疾病,是一个诊断的总称,可概括一个病变的全部病理1072)辨证施治的概念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也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2)辨证施治的概念1083)同病异治的概念是指同一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亦不同。3)同病异治的概念1094)异病同治的概念即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采用同一方法治疗。4)异病同治的概念110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和主要思维方法第一节
精气学说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和主要思维方法111一、气的基本概念气是古代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一种朴素认识,气是构成物质世界的本源,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物质的气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气的存在状态有两种:一种以弥散而剧烈运动的状态存在,因细小、分散,不停运动,肉眼难以看见而称之为“无形”;一种以凝聚的状态存在,细小而分散的气聚在一起,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称之为“形质”。习惯上把前者称为“气”,后者称为“形”。一、气的基本概念112二、精气学说的基本观点1.精气是构成世界的本源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物质,宇宙的开初是一个寥廓的太虚,造化的基础,是起源于肉眼所看不见的“气”。气的不断运动,分化为阴阳二气,清阳之气,清轻升散为天,浊阴之气重浊沉积为地。随着天地的形成,日月的晦明相移,寒暑往复的四季更替,为万物化生提供了时空条件。万物的化生也是宇宙间的精微物质即“气”化生而成的。二、精气学说的基本观点1133.精气运动不息,变化不止一切生命都处于不停的地运动变化之中,这种运动变化就是气的运动变化。无论动植物的生育繁衍,还是其生化聚散,万物的生成、变化、发展无不是气的散布和化散所造成的,从而维持宇宙的变化并化生万物。3.精气运动不息,变化不止1144.精气是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精气是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并使自然万物联成一个整体。4.精气是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1155.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2)精气充足则生命活动正常有序3)人体气的运动必须协调而通畅4)阐明精、气、神的概念及其关系,指导养生和防病5.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166.神的概念1)指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2)指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者3)指人和生物生命力的综合外在表现4)专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包括心理活动以上几种含义中,后三种与中医学关系密切。 6.神的概念1172.精气是生命的本源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人也是自然界的产物,是由天地之气中最精微的部分构成的。人的形体构成,实际上亦是以“气”为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气,又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人体把摄入的“天地之气”经过一系列的气化作用,转化为生命物质和生命活动的能量,并内即脏腑,外濡腠理以维持人的生命活动。2.精气是生命的本源118第二节
阴阳学说第二节阴阳学说119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对范畴。根据日光的特点,凡是具有温暖的,明亮的性质的事物和现象即归之于阳;相反,凡是具有寒冷的,黑暗的性质的事物和现象即归之为阴。昼夜、日月、春夏秋冬、水火、.....等等。如此不断的引申,推演整个自然,几乎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可概括为性质相反的阴阳两大类。一、阴阳的基本概念120二、划分阴阳属性的标准凡是具有推动、温热、兴奋等作用的功能和物质属于阳;凡是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功能和物质属于阴。二、划分阴阳属性的标准121三、阴阳的基本特性三、阴阳的基本特性1221.阴阳的绝对性阴阳属性的内容是规定好的、不变的、绝对的;双方必须是相互关联的(即阴阳的关联性);阴阳同矛盾是不等同的。1.阴阳的绝对性1232.阴阳的普遍性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规律,凡属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或同一事物的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分析其各自的属性,所以阴阳也是普遍存在的。2.阴阳的普遍性1243.具体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1)单一事物无法分阴阳,因其相比较的另一方而确定2)相互转化性即在一定条件下可各自向相反方向转化3)无限可分性因条件、范畴、层次的改变,具体事物的阴阳属性也随之变化,使“阴阳之中复有阴阳”。3.具体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125四、阴阳学说的概念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是由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存在于事物内部的阴阳两个方面不断对立的矛盾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和消亡的根源。这一种理论称为阴阳学说四、阴阳学说的概念126五、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五、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27相互交感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阴阳二气和谐的运动是交感发生的最佳状态,即老子所言“冲气以为和”。阴阳二气的运动是交感得以实现的基础,交感则是阴阳二气运动的结果或过程。交感,是万物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根源。它使对立着的两种事物或力量,统一于一体,于是产生了自然界的万物,乃至人类。相互交感1282.对立制约阴阳的对立是指阴和阳和属性是相反的,相互对峙着的。如天与地、日与月、寒与热、动与静等。只有相反的、相互对峙着的事物和现象,才能区分其阴阳的属性。阴阳的制约是指阴阳之间的对立,不是静止着的相互对峙,而是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即阴可以制约阳,阳可以制约阴。如寒可制约热,热可制约寒;动可制静,静可制约动等。2.对立制约1293.互根互用阴阳的互根互用有两个含义:一是指阴阳互为存在条件,即阴阳两方各以对立面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立的一方面而单独存在。如上下,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就无所谓上等。二是指阴阳相互资生为用,即阴阳不仅互为存在条件,更重要的是阴阳必须相互资生,相互助长,相需为用,古人曰“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就是这个意思。3.互根互用1304.消长平衡阴阳的消长平衡是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的阴阳双方,始终处于此增彼减,此进彼退,此强彼弱的消长的运动变化状态中。但是,阴阳之间在“阳长阴消”,“阴长阳消”之中又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4.消长平衡1315.相互转化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各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5.相互转化1321).阴阳互根是阴阳转化的基础阴阳本是指相关事物的对立双方,或一个事物内部的对立双方。二者互根互用,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这样才有可能相互转化。1).阴阳互根是阴阳转化的基础1332).阴阳转化消长实际上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而阴阳转化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阴阳消长的量变和阴阳转化的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阴阳消长的量变是阴阳转化质变的前提,而阴阳转化的质变,是消长量变的必然结果。2).阴阳转化消长实际上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而阴阳转化则是一个1343).阴阳的转化的条件阴阳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阴阳的相互转化,一般都表现在事物变化的“物极”阶段,那么这个“极”就是转化的条件。如“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重”和“极”就是促进转化的条件。3).阴阳的转化的条件135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36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人体的一切组织结构,既是一个密切联系着的有机整体,又是可以区分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部分。人体脏腑组织的阴阳属性,就大体部位来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体表的背部属阳,腑部属阴;四肢的外测为阳,内测为阴。以脏腑来分,五脏为阴,六腑为阳;五腑之中,以肺为阳,肝脾肾为阴;每一脏腑又有阴阳之分,如心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肾阳。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137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就整体而言,人的生长壮老已全过程,是阴阳二气交互感应的结果。阴阳二气的平衡协调,是生命活动正常的生理基础。物质与功能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物质(阴)是功能(阳)的基础,而功能(阳)是物质(阴)的机能表现,没有物质(阴)不能产生功能(阳),没有功能也不能化生物质。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是阴阳二气升降出入的协调:升出为阳,降入为阴,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的平衡协调是气化的基础。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138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1)人体最基本的病理变化是阴阳失调关系于疾病发生的正气和邪气也具有阴阳属性的划分。邪气有阴邪(如六淫中的寒邪、湿邪)阳邪(如六淫中的风邪、燥邪、火邪、暑邪)之分。正气也可分为阴气和阳气两个方面。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1392)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阴阳偏胜、偏衰、阴阳互损、阴阳转化是阴阳说明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2)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140(1)阴阳偏胜:是属于阴或阳的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阴胜则热,阳胜则阴病:外界阳热之邪侵入人体,使阳绝对亢盛;阳偏胜则会损伤人体的阴液(阳长则阴消),导致阴液不足。阳胜则热:是指因阳邪所致疾病的性质是热证。这种热证,因为主要是由于阳热偏胜所致,故而又称“实热证”。阳胜则阴病:阳偏胜的病变会损伤人体的阴液。(1)阴阳偏胜:是属于阴或阳的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141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外界阴寒之邪侵入人体,使阴绝对亢盛;阴偏胜则会损伤人体的阳气(阴长则阳消),导致阴液不足。阴胜则寒:是指因阴邪所致疾病的性质是寒证。这种寒证,因为主要是由于阴寒偏胜所致,故而又称“实寒证”。阳胜则阴病:阴偏胜的病变会损伤人体的阳气。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外界阴寒之邪侵入人体,使阴绝对亢盛;阴142(2)阴阳偏衰:是属阴或阳的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2)阴阳偏衰:是属阴或阳的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143阳虚则寒:阳虚,是指人体本身的阳气不足。阳气不足,则不能制约阴,阴就会出现相对偏盛而导致寒象,所以说阳虚则寒。这种寒证是由于阳气不足,才导致阴相对偏盛而产生的(即阳消则阴长)所以属于“寒证”。阴虚则热:阴虚,是指人体的阴液不足。阴液不足,则不能制约阳气,阳气就会相对偏亢出现热象。所以说阴虚则热。这种热证是由于阴不足才导致阳偏亢的(即阴消则阳长),所以属于“虚热证”。阳虚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脚链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垃圾焚化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含有电导体丝的玻璃产品供应链分析
- 电子防盗报警器项目运营指导方案
- 储热型取暖器产品供应链分析
- 电动开窗器产品供应链分析
- 牛油杯细分市场深度研究报告
- 草垫机细分市场深度研究报告
- 带花卉图案的草席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5G精准农业监控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计划生育终止妊娠相关理论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JJG 633-2024 气体容积式流量计
- 仓库管理系统详细设计方案
- 员工能力素质考评表(班组长级人员用表)
- 食品安全综合实践课件
-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 2024年质量员(设备安装)专业技能知识考试练习题库及答案(共四套)
- 2023 年云南省爱我国防知识网络竞赛题库(小学组和初中组)
- 思政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论文
- SJ-T 11798-2022 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生产安全要求
- 封闭式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