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元史·列传第五十四》阅读答案八篇篇1:《元史·列传第五十七》阅读答案及解析《元史·列传第五十七》阅读答案及解析雷膺,字彦正,浑源人。父渊,金监察御史。膺生七岁而孤,金末,母侯氏挈膺北归浑源,艰险备尝,织纴为业,课膺读书。膺笃志于学,事母以孝闻。太宗时,诏郡国设科选试,凡占儒籍者复其家,膺年甫弱冠,得与其选,愈自砥砺,遂以文学称。丞相史天泽镇真定,辟为万户府掌书记。世祖即位,初置十路宣抚司,诏选耆旧使副子弟为僚属,授膺大名路宣抚司员外郎。中统二年,斡林承旨王鹗、王磐荐膺为翰林修撰、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五年,调XX西蜀XX按察司参议。至元二年,改XX五路转运司谘议。四年,用兵于蜀,佩金符,参议左壁总帅府事,师还,升承务郎、同知恩州事。宪府表荐其能,遂入拜监察御史,首以“正君心、正朝廷百官”为言,又斥聚敛之臣不宜作相。十一年,加奉议大夫,佥河东XX道提刑按察司事,以称职闻。十四年,进朝列大夫、山南XX道提刑按察副使。是时,江南新附,诸将市功,且利俘获,往往滥及无辜,或强籍新民以为奴隶。膺出令,得还为民者以数千计。十八年,转淮西江北道提刑按察副使,以母老辞。二十年迁行台侍御史奉母之官分司湖广XX奏劾按察使二人及行省官吏之不法者。二十二年,丁母忧,去官。明年,起复,授中议大夫、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时苏、湖多雨伤稼,百姓艰食,膺请于朝,发廪米二十万石赈之。江淮行省以发米太多,议存三之一,膺曰:“布宣皇泽,惠养困穷,行省臣职耳,岂可效有司出纳之吝耶!”行省不能夺,悉给之。时年六十二,即致仕,归老于山阳。二十九年,征拜集贤学士。成宗即位,朝会上都,召诸故老,谘询国政,膺为称首,多所建白。一日,延见便殿,奏对称旨,赐白玉带环一。明年,赐钞五千贯,进秩二品。大德元年夏六月,以疾卒于京师,年七十三。赠通奉大夫、XX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冯翊郡公,谥文穆。摘编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七》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二十年/迁行台侍御史/奉母之官/分司湖广/XX/奏劾按察使二人及行省官吏之不法者B.二十年/迁行台侍御史/奉母之官分司/湖广/XX/奏劾按察使二人及行省官吏之不法者C.二十年/迁行台侍御史/奉母之官/分司湖广/XX/奏劾按察使二人/及行省官吏之不法者D.二十年/迁行台侍御史/奉母之官分司/湖广/XX/奏劾按察使二人/及行省官吏之不法者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掌书记。主要执掌府僚的文书等工作,地位仅次于节度副使,但北宋后期,掌书记逐渐退出历史舞台。B.金符。有两类释义,首先是君权受命于天的凭证,第二是古代帝王授予大臣的信物。C.廪米。即指公家发放的粮食,又指官府按月向学员们发放粮食。D.五千贯。指旧时的数量单位,一贯为一千钱,通常30吊为一贯,五千贯,即150000吊。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雷膺年少有为。在艰苦环境下,雷膺刚满20岁,便通过自身的勤思进取,被丞相召至府中当掌书记。B.雷膺不畏权贵。在担任监察御史一职后,雷膺明确提出“正君心,正朝廷百官”的`建议,打击了朝臣与丞相,因此与人结下仇怨。C.雷膺惩恶保民。元朝刚收回江南地区时,诸将竞相争功,不断残害百姓,雷膺见此状立马下令禁止。D.雷膺为君重用。成宗刚即位时,雷膺是第一位被召请的人,并且雷膺死后还被追封为冯翊群公,并赐其谥号。7.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是时,江南新附,诸将市功,且利俘获,往往滥及无辜,或强籍新民以为奴隶。膺出令,得还为民者以数千计。2)布宣皇泽,惠养困穷,行省臣职耳,岂可效有司出纳之吝耶!”行省不能夺,悉给之。参考答案4.A5.D(在当时,一贯为20吊,故五千贯为100000吊,而非150000吊)6.B(与人结下仇怨在文中无从体现)7.1)在当时,江南新归附于元朝,诸将争功,因为利益而俘虏百姓,经常刑罚无辜的民众,有时强使新入册的人民为奴隶,雷膺下令废止,被释放的民众数以千计。(三个关键词“是时”、“市功”、“强籍”各1分,句意通畅2分)2)颁布宣扬皇帝恩泽,扶助贫困的人,这是行省臣僚的职责,怎么能像一般的专职官员那样吝啬呢?行省官员只得同意他的意见,全数发放粮食给贫困的人。(三个关键词“布宣”、“惠养”、“不能夺”各1分,句意通畅2分)篇2:《元史列传三十五》阅读答案《元史列传三十五》阅读答案董文用字彦材,董俊之第三子也。世祖在潜藩,命文用主文书,讲说帐中,常见许重。世祖即位,建元中统。阿术奉诏伐宋,召文用为其属,文用辞曰:“新制,诸侯总兵者,其子弟勿复任兵事。今吾兄文炳以经略使总重兵镇XX,我不当行。”阿术曰:“潜邸旧臣,不得引此为说。”文用谢病不行。至元改元,召为西夏中兴等路行省郎中。时诸王只必铁木儿镇西方,其下纵横需索无算省臣不能支文用坐幕府辄面折以法其徒积忿谮文用于王。王怒,召文用,使左右杂问之,文用曰:“我天子命史,非汝等所当问。”王即遣其傅讯文用。文用谓之曰:“我汉人,生死不足计。所恨者,仁慈宽厚如王,以重戚镇远方,而其下毒虐百姓,凌暴官府,伤王威名,于事体不便。”因历指其不法者数十事。其傅惊起,去白王,王即召文用谢之曰:“非郎中,我殆不知。郎中持此心事朝廷,宜勿怠。”自是谮不行而省府事颇立。会初得江南,图籍、金玉、财帛之运,日夜不绝于道,警卫输挽,日役数千夫。文用忧之曰:“吾民弊矣,而又重妨耕作,殆不可。”乃从转运主者言:“州县吏卒,足以备用,不必重烦吾民也。”主者曰:“汝言诚然,万一有不虞,则罪将谁归!”文用即手书具官姓名保任之。民得以时耕,而运事亦不废。二十七年,隆福太后在东宫,以文用旧臣,欲使文用授皇孙经,具奏上,以帝命命之。文用每讲说经旨,必附以朝廷故事,丁咛譬喻,反复开悟,皇孙亦特加敬礼。是岁,世祖崩,成宗将即位上都。帝在东宫时,正旦受贺,于众中见文用,召使前曰:“吾向见至尊,甚称汝贤。”辄亲取酒饮之。至是,眷赉益厚。大德元年,上章请老,六月戊寅,以疾卒,年七十有四,谥忠穆。(节选自《元史列传三十五》)10.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下纵横需索/无算/省臣不能支/文用坐幕府辄面折/以法其徒/积忿/谮文用于王。B.其下纵横/需索无算/省臣不能支/文用坐幕府辄面折/以法其徒/积忿/谮文用于王。C.其下纵横/需索无算/省臣不能支/文用坐幕府/辄面折以法/其徒积忿/谮文用于王。D.其下纵横需索/无算/省臣不能支/文用坐幕府/辄面折以法/其徒积忿/谮文用于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侯,古代有两个意义,首先是指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首先是喻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在文中应指前者。B.改元,指中国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而新皇帝即位时颁布年号则成为建元。文中元世祖最初的年号是“中统”,是为建元,后改元“至元”。C.故事,在古汉语中含义颇多,在文中指先例,旧日的典章制度。董文用在为皇孙讲说经旨时,喜欢用朝廷旧例和已有的典章制度来开导他。D.东宫,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故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因此亦用于指称太子。“帝在东宫时”指成宗做太子时。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董文用才能出众,颇受器重。他颇富才华,在世祖帐中讲说,常得称许,后来隆福太后也让他为皇孙授经,成宗也因先帝的称赞而对其青眼有加。B.董文用恪守规制,绝不逾距。按规定,其兄董文炳统率重兵镇守XX,董文用就不能再在军中任事,阿术欲强迫他随军伐宋,董文用称病拒行。C.董文用秉公执法,刚正不阿。只必铁木儿的手下纵横不法,董文用以法绳之,被只必铁木儿派人讯问。董文用秉持公心,历数大王下属不法行为,终得大王的道歉。D.董文用爱护百姓,主动担责。朝廷繁重的运输任务,使民疲敝,又影响了农业生产,董文用建议使用州县吏卒承担即可,并给主管官员写下了责任担保书。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非郎中,我殆不知。郎中持此心事朝廷,宜勿怠。(5分)2)会初得江南,图籍、金玉、财帛之运,日夜不绝于道,警卫输挽,日役数千夫。(5分)参考答案10.(3分)C11.(3分)A【解析】在文中应指后者。12.(3分)C【解析】“以法绳之”错。原文是“面折以法”,意思是“当面用国法来批评教育他们”。13.(10分)翻译:1)(5分)若非郎中,我还完全不知道呢。郎中秉持这样的忠心侍奉朝廷,请勿懈怠。(“非”“殆”“事”各1分,语意畅顺2分)2)(5分)正逢刚刚占领江南,图册文书、金玉、财帛的运输,在路上日夜不息,警戒保卫和运送物资,每天就要役使数千人。(“会”“日夜不绝于道”(状语后置)“输挽”各1分,语意畅顺2分)参考译文:董文用,字彦材,董俊之第三子。世祖为王侯时,命董文用主管文书,在世祖帐中讲说,常得称许。世祖即位,建立年号中统。阿术奉诏伐宋,召董文用做他的属官,董文用推辞说:“新制规定,统兵的诸侯,其子弟不能再担任军中职务。现在我的兄长董文炳以经略使的官职统领重兵镇守XX,我不应当随你出行。”阿术说:“你是皇上即位前的旧臣,不能引用这个规定作为理由。”董文用只好称病谢绝,没有随军出行。至元元年,朝廷下诏任命他为西夏、中兴等路行省郎中。当时诸王只必铁木儿坐镇西部,其下属横行无忌,无限度地向行省索取,行省无法应付。董文用把这帮人召到幕府来,当面用国法来教育他们。这些人恼怒,去向诸王只必铁木儿说董文用的坏话。王怒,召来董文用,派左右人来质问他,董文用说:“我是天子任命的官员,不是你们有资格质问的。”王即遣其老师来讯问董文用。董文用对他说:“我是汉人,生死置之度外。但遗憾的是,王本是个仁慈宽厚的人,且以皇室贵戚来坐镇远方,但其下人毒害百姓,欺凌官府,损害王的威名,对王来说也不体面。”接着历数王的下属做的数十件不法的事。这位老师惊讶起身,回去禀告于王,王即召董文用来表示道歉:“若非郎中,我还完全不知道呢。郎中秉持这样的忠心侍奉朝廷,请勿懈怠。”从此以后,谗言再不起作用了,行省的事也好办了。正逢刚刚占领江南,图册文书、金玉、财帛的运输,在路上日夜不息,警戒保卫和运送物资,每天就要役使数千人。董文用担忧这件事,说:“我的百姓疲敝啊,而且这又妨碍了耕作,这大概是不行的啊。”于是对主管转运的官员说:“州县的吏卒,足够备用了,不必再烦扰我的百姓。”主管官员说:“你说的确实是这样,万一有不虞之罪,那由谁来承担呢?”董文用立刻就手书了官职姓名来担保这件事。老百姓得以按农时耕种,而朝廷运输之事也没有受到影响。至元二十七年,隆福太后在东宫,因董文用是旧臣,欲使他为皇孙讲经,把这事上奏皇帝,以皇帝的命令让他做这件事。董文用每讲说经书中主旨时,必以朝廷先例和典制,作为比喻来反复开导,皇孙对他也十分尊敬。这年,世祖去世,成宗将在上都继位。成宗做太子时,正月初一接受道贺,在人人中看见董文用,就把他召到跟前,说:“我以前与皇上见面,皇上很是称赞你的贤能。”就亲自取酒给他喝。到成宗继位后,董文用受到的眷爱和赏赐更加丰厚。大德元年,董文用上奏章请求退休,六月的戊寅日,因病去世,时年七十四岁,谥号忠穆。篇3:《元史列传第十二》阅读答案《元史列传第十二》阅读答案高智耀,河西人,字显达,世仕夏国。曾祖逸,夏大都督府尹;祖良惠,右丞相。智耀登进士第,夏亡,隐贺兰山。太宗访求河西故家子孙之贤者,众以智耀对,召见将用之,遽辞归。皇子阔端镇西凉,儒者皆隶役,智耀谒藩邸,言儒者给复①已久,一旦与厮养同役,非便,请除之。皇子从其言。欲奏官之,不就。宪宗即位,智耀入见,言:“儒者所学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自古有国家者,用之则治,不用则否,养成其材,将以资其用也。宜蠲免徭役以教育之。”帝问:“儒家何如巫医?”对曰:“儒以纲常治天下,岂方技所得比。”帝曰:“善。前此未有以是告朕者。”诏复海内儒士徭役,无有所与。世祖在潜邸,已闻其贤。及即位,召见,又力言儒术有补治道,反覆辩论,辞累千百。帝异其言,铸印授之,命凡免役儒户,皆从之给公文为左验。时淮、蜀士遭俘虏者,皆没为奴智耀奏言以儒为驱古无有也陛下方以古道为治宜除之以风厉天下。帝然之,即拜翰林学士,命循行郡县区别之,得数千人。贵臣或言其诡滥,帝诘之,对曰:“士,譬则金也,金色有浅深,谓之非金不可,才艺有浅深,谓之非士亦不可。”帝悦,更宠赉之。智耀又言:“国初庶政草创,纲纪未张,宜仿前代,置御史台以纠肃官常。”至元五年立御史台,用其议也。擢西夏中兴等路提刑按察使。会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谓:“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帝求报聘之使以析其问,智耀入见,请行,帝问所答,画一敷对,称旨,即日遣就道。至上京,病卒,帝为之震悼。后赠崇文赞治功臣、金紫光禄大夫、司徒、柱国,追封宁国公,谥文忠。(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注释:①“给复”是免除赋役的意思。下文“诏复海内儒士徭役”中的“复”同此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皆没为奴/智耀奏言以儒/为驱/古无有也/陛下方以古道/为治宜除之/以风厉天下B.皆没为奴/智耀奏言/以儒为驱古/无有也/陛下方以古道为治/宜除之以风/厉天下C.皆没为奴/智耀奏言以儒/为驱古/无有也/陛下方以古道/为治宜除之/以风厉天下D.皆没为奴/智耀奏言/以儒为驱/古无有也/陛下方以古道为治/宜除之/以风厉天下10.D11.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古人出生后一般由父亲命名,字则要在成年时取。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及笄礼时取字。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者,称为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通过乡试者称为举人,通过会试者称为贡士。C.御史台是监察机构,设立于汉朝,掌监察之事,与尚书台、谒者台并称三台,历代沿袭,并有宪台、兰台、乌台的别称。D.“至元五年”采用的是帝王年号纪年法,“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中的“赵惠文王十六年”就采用的是这种纪年法。11.D“赵惠文王十六年”就采用的是王公年次纪年法。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智耀见识卓远,能力出众。他认为君王应注意培养人才,以备将来任用;针对西北藩王使者在奏问中明确提出的疑惑,他都能在皇帝面前一一奏对,让皇帝很满意。B.高志耀为儒生请命,成效显著。他认为把儒生当作驱使的奴隶,自古以来没有这样的事,应根除这种现象。世祖听从了他的意见,数千儒生因此得益。C.高志耀积极建言,深得圣心。他多次就儒学、儒生问题向君主进言,多能得到君主的认同。宪宗还认为他见识奇异,专铸官印交给他。D.高志耀尽心国事,为国分忧。西北藩王对元世祖采纳汉法的做法存在疑惑,派使者入朝奏问,世祖寻求能回访西北藩王的使者,高志耀主动拜见,请求出使。12.C张冠李戴,不是宪宗,是世祖认为他见识奇异,专铸官印交给他。13.文言文翻译。(10分)1)太宗访求河西故家子孙之贤者,众以智耀对,召见将用之,遽辞归。(4分)2)帝然之,即拜翰林学士,命循行郡县区别之,得数千人。(4分)3)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2分)13.1)太宗寻找河西世家大族中有贤才的`子孙,人人拿高智耀回复太宗,(太宗)召见并要任用他,(智耀)赶紧推辞回家了。(“子孙之贤者”定语后置1分、“以……对”1分、“遽”1分、省略的主语补出1分)2)世祖认为他说得对,就任命他为翰林学士,让他巡视各郡县甄选儒生,最终他甄选出的儒生有数千人。(“然”1分、“拜”1分、“循行”1分、“区别”1分)3)想要姑且顺从自身的私情,但申诉又不被允许。(“告诉”1分,“许”1分)参考译文高智耀,河西人,世代在西夏为官。曾祖高逸为大都督府尹,祖父高良惠为右丞相。高智耀考中西夏进士,西夏亡后,隐居在贺兰山中。太宗寻找河西世家大族中有贤才的子孙,人人拿高智耀回复太宗,太宗召见并要任用他,智耀赶紧推辞回家了。皇子阔端镇守西凉时,命儒生服徭役,高智耀到王府拜见皇子说,免除儒生的赋税徭役已经很久了,现在突然让他们与服贱役的人承担相同的赋役,不妥当,请收回成命。皇子听取了他的意见,并打算上奏朝廷使他做官,他没有答应。宪宗即位后,高智耀入朝拜见皇帝,说:“儒生所学的是尧、舜、禹、汤、文、武治国之道,自古为君王的,用儒生国家就强盛,不用国家就衰败。今天应注意培养人才,以备将来任用。应免除儒生徭役并培养教育他们。"皇帝问:“儒家和巫医相比怎么样?”高智耀回答:“儒者用纲常治理天下,哪里是这些巫医所能比的。”皇帝说:“好,你说得这些以前没有人告诉过我。”(皇帝)诏令免除海内儒士徭役,(让他们)没有什么要拿出的东西。世祖即位前就听说高智耀贤能,即位后召见他,高智耀又极言儒家学说对治国的重要,引古证今,反复论辩,滔滔不绝。世祖认为他见识奇异,就专铸官印交给他,并下令凡是免除徭役的儒生都必须有他验证的公文。当时,淮蜀一带被俘的儒生,都被充为奴隶,高智耀奏请说:“把儒生当作驱使的奴隶,自古以来没有这样的事。陛下您正打算用古道来治理天下,就应当根除这种现象,来劝勉天下的儒生。”世祖认为他说得对,就任命他为翰林学士,让他巡视各郡县甄选儒生,最终他甄选出的儒生有数千人。有些权贵说他放人太多(失实),皇帝责问他,他回答说:“儒士就像金子,金子的成色有深浅,(因为成色浅)就说它不是金子,(这)是不对的;人的才艺有深浅,(因为才艺浅)就说他们不是儒士,(这)也是不对的。”皇帝听了很高兴,赏赐了他。高智耀又建议说:“国家各项制度刚刚创立,法律制度还不健全,应当效仿前代,设置御史台来纠察整肃官员。”至元五年(1268年)设立御史台,就是采用高智耀建议的结果。高智耀升任西夏中兴等路提刑按察使。恰好此时西北藩王派遣使者入朝,奏问:“本朝习俗与汉人不同,现在我们占有了汉人的土地,建都建城,礼仪文化制度为何要遵用汉人的?”皇帝寻求能回访的使者来解答他们的疑问,高智耀拜见,请求出使,皇帝问他所要回答的内容,他一一奏对,皇帝很满意,当天就派遣他出发。高智耀行至上京竟然病逝。世祖为之惊愕悲悼。后来追赠高智耀崇文赞治功臣、金紫光禄大夫、司徒、柱国,追封宁国公,赠谥“文忠”。篇4:《元史列传第十三》阅读答案《元史列传第十三》阅读答案安童,木华黎四世孙,霸突鲁长子也。中统初,世祖追录元勋,召入长宿卫,年方十三,位在百僚上。母弘吉剌氏,昭睿皇后之姊,通籍禁中。世祖一日见之,问及安童,对曰:“安童虽幼,公辅器也。”世祖曰:“何以知之?”对曰:“每退朝必与老成人语,未尝狎一年少,是以知之。”世祖悦。四年,执阿里不哥党千余,将置之法,安童侍侧,帝语之曰:“朕欲置此属于死地,何如?”对曰:“人各为其主,陛下甫定大难,遽以私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帝惊曰:“卿年少,何从得老成语?此言正与朕意合。”由是深重之。至元二年秋八月,拜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增食邑至四千户。辞曰:“今三方虽定,江南未附,臣以年少,谬膺重任,恐四方有轻朝廷心。”帝动容,有间曰:“朕思之熟矣,无以逾卿。”八年,XX省臣也速迭儿建言,比因饥馑,盗贼滋横,若不显戮一二,无以示惩。敕中书详议,安童奏曰:“强、窃均死,恐非所宜,罪至死者,宜仍旧待报。”从之。二十三年夏,中书奏拟漕司诸官姓名,帝曰:“如平章、右丞等,朕当亲择,余皆卿等职也。”安童奏曰:“比闻圣意欲倚近侍为耳目,臣猥承任使,若所行非法,从其举奏,罪之轻重,惟陛下裁处。臣谓铨选之法,自有定制,其尤无事例者,臣常废格不行,虑其党有短臣者,幸陛下详察。”帝曰:“卿言是也。今后若此者勿行,其妄奏者,即入言之。”二十四年,宗王乃颇叛世祖亲讨平之宗室诖误者命安童按问多所平反尝退朝自左掖门出诸免罪者迎谢或执辔扶上马安童毅然不顾有乘闻言于帝曰:“诸王虽有罪,皆帝室近亲也,丞相虽尊,人臣也,何悖慢如此!”帝良久曰:“汝等小人,岂知安童所为?特辱之使改过耳。”三十年春正月,以疾薨于京师乐安里第。(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宗王乃颇叛世祖/亲讨平之/宗室诖误者命安童/按问多所平反/尝退朝/自左掖门出/诸免罪者迎谢/或执辔扶上马/安童毅然不顾/B.宗王乃颇叛/世祖亲讨平之/宗室诖误者/命安童按问/多所平反尝退朝自左掖门/出诸免罪者/迎谢或执辔/扶上马/安童毅然不顾/C.宗王乃颇叛/世祖亲讨平之/宗室诖误者/命安童按问/多所平反尝退朝/自左掖门出/诸免罪者迎谢/或执辔扶上马/安童毅然不顾/D.宗王乃颇叛世祖/亲讨平之/宗室诖误者/命安童按问/多所平反尝退朝自左掖门/出诸免罪者迎谢/或执辔扶上马/安童毅然不顾/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辅,古代指三公、四辅,均为一辈子之佐,借指宰相一类的大臣。文中说安童“公辅器也”是说他有辅佐天子的才干。B.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侯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封地(包含劳动者),到元代成为一种赐予宗室和高官的荣誉。C.铨选,唐宋元明清时期朝廷选用官吏的一种制度。除最高职官由皇帝亲自任命外,一般都由吏部按照规定选补某种官缺。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封爵的高官的死叫做“薨”,从汉朝开始皇后的死、唐朝以后二品以上的官员的死也都叫“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安童少年老成,受人赞赏。闲暇之时多与老成人交流,有些见解合乎皇上心意。B.安童谦虚谨慎,不贪功名。他婉拒朝廷升官的恩遇,因为他考虑的是朝廷在天下四方的名望威信。C.安童秉公执法,严格选官。他否定也速迭儿以杀盗贼求生戒来恢复社会治安的做法,坚持只有犯死罪的才可上报处死;在选官问题上,他坚持原则,严格把关。D.安童政刑宽平,不矜功伐。多次制止滥用死刑,就是犯了罪责的王室宗亲,也会因被平反而改过。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人各为其主,陛下甫定大难,遽以私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2)其尤无事例者,臣常废格不行,虑其党有短臣者,幸陛下详察。参考答案10.C(宗王乃颇叛,世祖亲讨平之。宗室诖误者,命安童按问,多所平反尝退朝。自左掖门出,诸免罪者迎谢,或执辔扶上马,安童毅然不顾。)11.D(从汉朝到清朝,皇后的死都叫“崩”。死后追封的.不算,被废的也不算。)12.D(“那些……被平反”不符合文意,是“多所平反”;对“小人”意思理解错。)13.1)他们也是为了自身的主人,(如今)您刚平定天下,就因为私人的仇恨杀人,这样怎样来招徕(招抚、招引、招致)还没有归附的人呢?(甫、遽、怀服各1分,句子大意2分)2)那些特别没有(好的)作为的官员我常常废弃不用,考虑到他们中有说我坏话的人,希望你明察秋毫。(事例、废格、短即各1分,句子大意2分)参考译文安童,是木华黎的四世孙,霸突鲁的长子。中统初年,世祖皇帝为追念功臣,把他召入长宿卫,这时安童才十三岁,官位已在百官之上。他的母亲是弘吉剌氏,昭睿皇后的姐姐,随便出入禁宫。世祖有一天看见她,问到安童的事,回答说“安通虽然年纪小,但是辅佐皇帝的人才”。世祖说:“你从哪里知道的呢?”回答说:“每次退朝时,一定和老臣讲话,从未亲近一个年轻人,我是通过这个知道的。”世祖很高兴。中统四年,抓到阿里不哥的党羽一千多人,将要处置,安童在皇帝旁边侍候,皇帝对他说:“我将要治这些人的死罪,怎么样?”回答说:“他们也是为了自身的主人,如今您刚平定天下,就因为私人的仇恨杀人,这样怎样来收服至今未归附的人呢?”皇帝很惊奇的说:“你是个少年,怎么说的话却如此老道?你说的正合我的意思。”因此特别器重他。至元二年秋八月,官封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食邑增多至四千户,安童推辞说:“如今虽然三个方向已经平定,但江南尚未归附。我这么年轻,就被委以这么重的任务,恐怕各个地方会轻视朝廷。”皇帝深受感动,一会说:“我已经考虑成熟,没有人比你适合。”八年,XX省地方官也速迭儿建议:由于他那里饥荒,盗贼横行,如果不公开整治一两个,不能威慑。皇帝传书至中书省让他们详议,安童上奏说:“把强盗、窃贼均处死,恐怕不适合,犯了死罪的才能照旧处以死刑。”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二十三年夏,中书省奏拟漕司官员的名单,皇帝说:“像平章、右丞等等这样的官职我亲自任命,别的你们就定吧。”安童上奏说:“最近听说皇帝您希望依靠近侍为你的耳目,我不才而接受任命,如果我行为不法,听从他们举报,罪的大小,请皇帝你裁定。我认为所谓的甄选官吏的方法,是有一定的确定的规定的,那些特别没有作为的我常常废弃不用,考虑到中有说我坏话的人,希望你明察秋毫。”皇帝说:“你说得对。今后像这样没有作为的不要任用他们,有妄自上奏的人,就来告诉我。”二十四年,宗王乃颜反叛朝廷,世祖亲自讨伐平叛。(以前)受牵连入罪的宗室,诏命安童查究审问,多数宗室被平反。有一次,安童从朝堂上下来,从左掖门出宫,那些被免去罪责的宗室争着迎上前表示感谢,有的还手执马缰绳扶他上马,安童一概不予理睬。有人趁机向皇帝说:“各位王子虽说有罪责,都是帝王的近亲,丞相虽然尊贵,也只是人臣啊,为什么违逆不敬如此啊!”皇帝很久才说:“你们这些眼界狭小气量狭小之人,哪里知道安童所作所为的用意呢?安童故意侮辱他们让他们改过自新啊。”三十年春正月,因为疾病死在京城乐安的府第里。篇5:《元史·列传七十一》阅读答案陈思谦,字景让。少孤,警敏好学,凡名物度数、纲纪本末,考订详究,尤深于邵子《皇极经世书》。文宗天历初政,收揽贤能,丞相高昌王亦都护举思谦,时年四十矣。先是,关陕大饥,民多鬻田流徙,及来归,皆无地可耕。思谦言:“听民倍直赎之,使富者收兼入之利,贫者获已弃之业。”从之。明年九月,拜监察御史。时有官居丧者,往往夺情起复,思谦言:“三年之丧,谓之达礼,自非金革,不可从权。”遂著于令。有诏起报严寺。思谦曰:“兵荒之余,当罢土木,以纾民力。”帝嘉之,赐缣绮旌之。元统二年六月,召为中书省员外郎,上言:“强盗但伤事主者皆得死罪而故杀从而加功之人与斗而杀人者例杖一百下得不死与私宰牛马之罪无异是视人与牛马等也,法应加重。”遂令法曹议,著为定制。至正元年,岁凶,盗贼蜂起,剽掠州邑,思谦力言于执政,当竭府库以赈贫民,分兵镇抚中夏,以防后患。庐州盗起,思谦亟命庐州路总管杭州不花领弓兵捕之,而贼已不可扑灭矣。言于宣让王帖木儿不花曰:“承平日久,民不知兵,王以帝室之胄,镇抚淮甸,岂得坐视!思谦愿与王戮力殄灭。且王府属怯薛(蒙古语,宫廷侍卫)人等,数亦不少,必有能摧锋陷阵者,惟王图之。”王曰:“此吾责也,但鞍马器械未备,何能御敌?”思谦括官民马,置兵甲,不日而集,分道并进,遂禽渠贼,庐州平。既而颍寇将渡淮,又言于王曰:“颍寇东侵,亟调芍陂屯卒用之。”王曰:“非奉诏,不敢调。”思谦言:“非常之变,理宜从权;而擅发之罪,思谦坐之。”王感其言,从之。寻召入,为集贤侍讲学士,修定国律。十三年,升中丞,年近七十,上章乞身,不允,特旨进一品,授荣禄大夫。入谢,感疾,及命下,强拜受命,明日卒。篇6:《元史·列传七十一》阅读答案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年之丧,谓之达礼达:显达B.遂著于令著:记载C.当罢土木,以纾民力纾:宽舒D.惟王图之图:谋划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著为定制B.思谦力言于执政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不拘于时C.王以帝室之胄,镇抚淮甸D.思谦愿与王戮力殄灭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强盗但伤/事主者皆得死罪/而故杀从/而加功之人与斗而杀人者/例杖一百下/得不死/与私宰牛马之罪/无异是视人与牛马等也B.强盗但伤事主者/皆得死罪/而故杀从而加功之人/与斗而杀人者/例杖一百下/得不死/与私宰牛马之罪无异/是视人与牛马等也C.强盗但伤/事主者皆得死罪/而故杀从而加功之人/与斗而杀人者/例杖一百下/得不死/与私宰牛马之罪/无异是视人与牛马等也D.强盗但伤事主者/皆得死罪/而故杀从/而加功之人与斗而杀人者/例杖一百下/得不死/与私宰牛马之罪无异/是视人与牛马等也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陈思谦少年时聪敏好学,对事物的名称数量及其来龙去脉都有详尽的研究,因此成年后被举荐为官,后曾参与修订国家法律。B.皇帝下令修建报严寺时,陈思谦建议,兵荒之后,应停止建设,体恤民力。皇帝大加称赞,并赏赐给他很多精美的丝绸和旗帜。C.“庐州”:古九州之一。“古九州”是中国古代的地理称谓,古代将中国分为九个不同的州,包含冀州、兖州、青州、益州等。D.“乞身”:因为古人认为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古代官员依此作为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也称之为乞骸骨、请老、乞老等。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听民倍直赎之,使富者收兼入之利,贫者获已弃之业。(3分)2)此吾责也,但鞍马器械未备,何能御敌?(3分)3)非常之变,理宜从权;而擅发之罪,思谦坐之。(4分)参考答案9.A(达:通行的)10.C(介词,凭借……的身份。A动词,成为;介词,替。B介词,向;介词,表被动。D介词,和,同;连词,和,与)11.B(强盗但伤事主者,皆得死罪,而故杀从而加功之人,与斗而杀人者,例杖一百下,得不死。与私宰牛马之罪无异,是视人与牛马等也)12.D(A“及其来龙去脉”应为“法制的始末”。B此处“旌”并非指旗帜,而是表彰的意思。C古九州并不包含庐州)13.1)听凭百姓以一倍的价钱赎回卖出的土地,使富人收获两倍的利益,穷人获得已抛弃的产业。(3分。注意“听”“倍直”“兼入”等词语的翻译)2)这是我的职责,但鞍马兵器军械未准备齐全,怎么能抵御敌人?(3分。注意重要词语的翻译及句式特点)3)(遇到)不寻常的变故,理应采用变通手段;擅自调兵的罪名,由我承担。(4分。注意“非常”“权”“擅”“坐”等词语的'翻译)参考译文陈思谦,字景让。思谦少年时期丧父,机警聪敏好学,对事物的名称数量、法制的始末都有详尽的研究,对邵子《皇极经世书》研究尤深。文宗天历初年问政,朝廷征集贤能之士,丞相高昌王亦都护推举陈思谦,当时他已经四十岁了。在此以前,关陕发生饥荒,百姓很多卖地逃亡,回来后,都无地可耕。陈思谦说:“听凭(允许)百姓以一倍的价钱赎回卖出的土地,使富人收获两倍的利益,穷人获得已抛弃的产业。”朝廷听取了他的意见。第二年九月,陈思谦被授予监察御史一职。当时官员因父或母去世而辞去职务在家中守孝,但往往守孝期未满就被起用。陈思谦说:“三年之丧,叫做通行的礼节,若非战争时期,是不可以随意改变的。”于是记载到法令中。皇帝下诏,修建报严寺。陈思谦说:“兵荒之后,应停止土木建设,以宽舒民力。”皇帝称赞他,并且赐给缣绮嘉奖他。元统二年六月,召思谦为中书省员外郎,陈思谦进言:“强盗中只要伤了当事人的,都被判为死罪,但那些跟随他人以实际行动帮助杀人的故意杀人者,与互相争斗而杀人的,按照律例杖击一百下,没有被判为死罪,与私自宰杀牛马的罪行没有什么不同,这是把人与牛马同等看待,法律应当加重(故意帮助杀人者的)罪行。”于是命令司法官员商议,写入律例,成为定制。至正元年,是饥荒之年,盗贼蜂拥而起,抢劫掠夺州邑,陈思谦极力向执政者建议,应竭尽府库的粮食赈济贫民,分兵镇守抚慰中原地区,以防后患。庐州盗贼四起,陈思谦急命庐州路总管杭州不花率领弓兵捕捉,但盗贼势力已经不可扑灭。陈思谦对宣让王帖木儿不花说:“太平的日子久了,百姓不知有战争,王爷凭借皇室后代的身份,镇守淮甸,怎能坐视不理?思谦愿与王爷合力征讨灭除盗匪。况且王府的武将番值宿卫人数不少,一定有能冲锋陷阵的人,只要你谋划(就能成功)。”宣让王说:“这是我的职责,但鞍马兵器未准备齐全,怎么能抵御敌人?”陈思谦收集官民的马匹、置备兵器盔甲,没多长时间就集中起兵力,分路并进,于是擒获了匪首,庐州之盗被平定。后来,颍州盗匪即将渡过淮河,陈思谦又对宣让王说:“颍州盗匪东侵,应赶紧调集芍陂的屯兵使用。”宣让王说:“没有接到诏令,不敢调动。”陈思谦说:“(遇到)不寻常的变故,理应采用变通手段;擅自调兵的罪名,由我承担。”宣让王被他的话感动,听从了他的建议。不久,陈思谦被召回京城,任集贤侍讲学士,修定国家法律。十三年,晋升中丞,年近七十,上书请求告老离职,不被允许,皇上特为降旨,进一品官阶,授予荣禄大夫。陈思谦入宫拜谢,感染疾病,等到任命传下,勉强拜谢接受任命,次日即逝。篇7:《元史·列传六十五》阅读答案《元史·列传六十五》阅读答案王结,字仪伯,易州定兴人。结生而聪颖,读书数行俱下,终身不忘。尝从太史董朴受经,年二十余,游京师,上执政书,陈时政八事,宰相不能尽用之。时仁宗在潜邸,或荐结充宿卫,乃集历代君臣行事善恶可为鉴戒者,日陈于前,仁宗嘉纳焉。大德十一年,以结为典牧太监,近侍以俳优进,结言:“昔唐庄宗好此,卒致祸败,殿下方育德,视听宜谨。”仁宗优纳之。出为顺德路总管,教民务农兴学、孝亲弟长、戢奸禁暴。属邑巨鹿沙河有唐魏征、宋璟墓,乃祠二公于学,表其言论风旨,以厉多士。改东昌路,境有黄河故道,而会通堤遏其下流,夏月潦水,坏民麦禾。结疏为斗门以泄之,民获耕治之利。至治二年,参议中书省事。时拜住为丞相结言为相之道当正己以正君正君以正天下除恶不可犹豫犹豫恐生它变服用不可奢僭奢僭则害及于身丞相是其言。未几,除吏部尚书,荐名士宋本、韩镛等十余人。泰定元年春,廷试进士,以结充读卷官。迁集贤侍读学士、中奉大夫。是岁,诏结知经筵,扈从上都。结援引古训,证时政之失,冀帝有所感悟。中宫闻之,亦召结等进讲,结以故事辞。元统元年,中宫命僧尼于慈福殿作佛事,已而殿灾,结言僧尼亵渎,当坐罪。左丞相疾革,家人请释重囚禳之,结极陈其不可。先时,有罪者,北人则徙广海,南人则徙辽东,去家万里,往往道死。结请更其法,移乡者止千里外,改过听还其乡,因著为令。至元元年,诏复入翰林,养疾不能应诏。二年正月二十八日卒,年六十有二。(节选自《元史·列传六十五》)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拜住为丞相/结言/为相之道当正己/以正君/正君以正天下/除恶不可犹豫/犹豫恐生它变/服用不可奢僭/奢僭则害/及于身丞相是其言/B.时拜住为丞相/结言/为相之道/当正己以正君/正君以正天下/除恶不可犹豫/犹豫恐生它变/服用不可奢僭/奢僭则害及于身/丞相是其言/C.时拜住为丞相/结言为相之道/当正己以正君/正君以正天下/除恶不可犹豫/犹豫恐生它变/服用不可奢僭/奢僭则害/及于身丞相是其言/D.时拜住为丞相/结言为相之道/当正己以正君/正君以正天下/除恶不可/犹豫犹豫/恐生它变/服用不可/奢僭奢僭/则害及于身/丞相是其言/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史,官名。史官之长,秦称太史令,汉属太常,魏晋以后太师仅掌管推算历法。B.俳忧,古代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其表演以科诨为特色,兼音乐、戏剧、歌舞。C.廷试,殿试、御试,科举制度中皇帝对会试录取的举人在殿廷上亲发策问的考试。D.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为宋、元、明、清沿袭。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结自幼聪颖,过目不忘。他曾跟随太史董朴学习经书。二十多岁时,游学京师时,向宰相尚书,陈述了有关时政的八件事务,但未被全部采用。B.王结借古讽今,直言劝谏。大德十一年担任典牧太监时,曾经劝谏仁宗莫学当年唐庄宗宠幸艺人而招来祸败,宜视听谨慎,仁宗高兴地接受了意见。C.王结为官重视教化,为民解忧。在学校修魏征、宋璟墓二公祠,表彰他们的言论风度,以此劝勉士人。在东昌路时疏通会通堤河道,使百姓获耕种之利。D.王结为官公正,宽严相济。皇后僧尼在赐福殿做佛事,不久殿遭火灾,王结说僧尼轻慢该判罪,左丞相也难逃罪责;还请求更改有关流放囚犯的法令。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仁宗在潜邸,或荐结充宿卫,乃集历代君臣行事善恶可为鉴戒者,日陈于前,仁宗嘉纳焉。2)结请更其法,移乡者止千里外,改过听还其乡,因著为令。参考答案10.(3分)B11.(3分)C(“会试录取的举人”错,应为“贡士”)12.(3分)D(“左丞相也难逃罪责”错,王结没有弹劾左丞相)13.(10分)1)当时仁宗还在太子府(或者原住址),有人举荐王结担任太子宿卫,(他)于是收集历代君臣行事中能成为历史教训的好坏事例(好事坏事),每天呈送到太子面前,仁宗赞许(他)并采纳了这些意见。(潜邸,太子府,或“原住址”。充,充任,担任。历代君臣行事善恶可为鉴戒者,定语后置句式。日,名词作状语,每天。以上各1分,语句通顺1分)2)王结请求更改这些法令,被流放离乡的囚犯,最多只流放到千里之外,能改过的还听凭他们回到家乡,于是写成法令。(更,更改。止,只。因,于是就。著为,写成<著。写作,撰述;为,作为,当作>。以上各1分。语句通顺1分)参考译文王结字仪伯,是易州定兴人。自幼聪颖,读书一目数行,终身不忘。曾随太史董朴学习经书。他二十多岁时,游学京师,上奏陈述八件时政事,但宰相未全部采用。当时仁宗还是在太子府时(或者尚未即位),有人举荐王结为(或者充任)太子宿卫,他于是就收集历代君臣好坏能成为历史教训的往事,每天呈送太子阅读,仁宗赞许并采纳。大德十一年(1307),任命王结为东宫典牧太监,官阶太中大夫。当时亲近的侍从可以引艺人入宫,王结说:“从前唐庄宗爱好这个,最终招来灾祸而失败,殿下正当在育德养性,视听应谨慎为要。”仁宗高兴地听取了他的意见。仁宗即位,王结升为集贤直学士。出任顺德路总管,勤于农事,兴办学校,孝顺父母、爱护兄弟,禁止邪恶暴虐。属县巨鹿沙河有唐朝魏征、宋璟的坟墓,于是在学校为二公立祠,表彰他们的言论风度,以劝勉更多的士人。后来调他到扬州,又调宁国,因为他的堂弟王绅任江东廉访司佥事,(他为了避嫌)推辞不赴任。改任东昌路,境内有黄河旧道,可是会通堤阻止下流,夏季水涝,冲坏百姓的麦禾,王结疏导闸门,使水泄出,百姓获得耕种之利。至治二年,(王结)参议中书省事。当时拜住任丞相,王结说:“做丞相的方法应该先正己才能正君,正君才能正天下;消除邪恶不能犹豫,犹豫就会出现别的变故;衣食住行不能奢侈,奢侈就会危害自身。”丞相认为说得有理。不久,授吏部尚书,他举荐宋本、韩镛等十多人。泰定元年春天,在朝堂上选拔进士,(皇帝)让王结担任做阅卷官。迁职集贤侍读学士、中奉大夫。这年皇帝下诏让王结知经筵,随帝到上都。王结援引古训,证明时政的错误,希望帝能有所感悟。皇后听说后,也下诏让王结进经,王结借故推辞。元统元年,皇后命僧尼在慈福殿做佛事,不久殿遭火灾,王结说僧尼轻慢该判罪。左丞相病情危急,他的家人请求释放重囚来为他消灾,王结极力说不可。从前有罪的北方人流放到广海,南方人流放到辽东,离家万里,往往死于路途。王结请求更改法令,(被流放的人)只流放千里之外,能改过的让他们回乡,于是写成法令成为定制。至元元年,再诏入翰林,因病不能应诏。二年正月二十八日卒,享年六十二岁。篇8:《新唐书列传第五十四》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新唐书列传第五十四》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崔沔字善冲,京兆长安人,自博陵徙焉。纯谨无二言,事亲笃孝,有才章。擢进士。举贤良方正高第,不中者诵訾之,武后敕有司覆试,对益工,遂为第一。再补陆浑主簿,入调吏部,侍郎岑义叹曰:“君今郤诜也!”荐为左补阙。性舒迟,进止雍如也,当官则正言,不可得而诎。睿宗召授中书舍人,以母病东都不忍去,固辞求侍,更表陆浑尉郭邻、太乐丞封希颜、处士李喜以代己处。诏改虞部郎中,俄检校御史中丞。请发太仓粟及减苑囿鸟兽所给以赈贫乏,人赖其利。监察御史宋宣远与卢怀慎姻家,恃以弄法;姚崇子彝留司东部,通宾客,招贿赂。沔将按劾,崇、怀慎方执政,共荐沔有史才,转著作郎,去其权,盖惮之也。久之,为太子左庶子。母亡,受吊庐前,宾客未尝至柩室。语人曰:“平生非至亲不升堂入谒,岂以存亡变礼邪?”中书令张说数称之。服除,迁中书侍郎。玄宗以仙州数丧刺史,欲废之,沔请治舞阳,舞阳,故樊哙国也,更为樊州,帝不纳,州卒废。沔既喜论得失,或曰:“今中书宰相承制,虽侍郎贰之,取充位而已。”沔曰:“百官分职,上下相维,以成至治,岂可俯首怀禄邪?”凡诏敕曹事,多所异同,说不悦,出为魏州刺史。雨潦败稼,沔弛禁便人。召还,分掌吏部十铨,以左散骑常侍为集贤修撰,历秘书监、太子宾客。太常议加宗庙笾豆,又欲增丧服。沔曰:“加笾豆未足尽天下美物,而措诸朝,徒近侈耳。”韦述等议与沔合,又诏中书门下参裁,于是宗庙笾豆坐各六,余仍旧制。每朝廷有疑议,皆咨逮取衷。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孝沔俭约自持禄禀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四》,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纯谨无二言,事亲笃孝笃孝:非常孝顺B.当官则正言正言:说正确的话C.监察御史宋宣远与卢怀慎姻家姻家:结为亲家D.服除,迁中书侍郎服除:守丧期满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卒/年六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孝/沔俭约/自持禄禀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舞蹈表演艺术人才培养机构合同模板2篇
- 2024年餐馆厨师劳动合同3篇
- 2025年度网络安全监测合同范本共十七项安全防护措施3篇
- 2024年限期土地开发承包协议
-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自测卷
- 2024年采购合作合同范本一
- 2024年节能打印机销售及售后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住宅防盗门个性化定制合同3篇
- 2024年珠海房产买卖合同3篇
- 2025年度船舶建造项目股权转让与工程监理合同3篇
- 2024年08月云南省农村信用社秋季校园招考750名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股东股权继承转让协议3篇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高二上册期末数学检测试卷(含解析)
- 2025年中央歌剧院毕业生公开招聘11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北京市高校课件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代史纲要 教学课件
- 监事会年度工作计划
- 2024中国近海生态分区
-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第1课时分数乘法(一)课件
- 四川省名校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4-2030年中国汽车保险杠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