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讲汉至明清中央集权的发展演变1.汉高祖吸取秦始皇时形成“内重外轻”二世而亡的教训,实行郡国并行制,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汉武帝时又形成“内重外轻”局面,至汉平帝时基本达到了“内外相制”的境地;但到东汉末年又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最终导致东汉灭亡。这些变化说明A.中央行政体制尚未完善B.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C.中央与地方要适度分权D.地方分权在不断削弱【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内重外轻”的局面,地方权力过小,最终在农民起义中灭亡。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最终引发七国之乱。东汉末年又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最终导致东汉灭亡,这说明中央和地方要适度分权,C选项符合题意。中央行政体制尚未完善说法错误,秦朝就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A选项排除。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权力分配关系,B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不是地方分权在不断削弱,是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平衡关系,D选项排除。2.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朝廷这种做法具有强制性、专卖性和暴利性。这从经济上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削弱了诸侯的经济实力。故答案选C项;材料没有信息涉及货币政策或者币种变化,无法得出加强了货币管理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经济方面,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符合主旨和史实,排除B项;D项说法不准确,应该是加强了而非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排除。3.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答案】C【解析】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王国与朝廷之间矛盾到汉武帝时期不可能“渐趋激化”,排除A。题干反映的是朝廷控制的郡级政区的变化,不涉及中央行政体制调整,排除B。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中央集权大大加强。到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等措施,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直接管辖的郡国更多了,中央集权更加巩固。这说明中央政府更有能力、更有实力解决边患(匈奴威胁),故C正确。题干反映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越来越多,王国控制的区域应该越来越小,排除D。4.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答案】D【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唐代的藩镇除了河朔型擅自任免官员、拥兵自立外,其他类型的藩镇均由中央任免,并且驻兵防止分裂和异族进犯,维护社会治安。由此可知,“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基本维护了唐朝的统治,故D项正确;材料中大部分藩镇是上缴赋税的,并且唐朝除了藩镇的税收外,还有其他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表格体现不出藩镇彼此攻伐不已,故B项错误;河朔型藩镇拥兵自重、与朝廷对抗,威胁到中央权威,故C项错误。5.此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唐武德元年”可知李世民不是皇帝,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新唐书·高祖本纪》记载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故可知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的说法错误,排除B。上述四则史料都提到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故C项正确。只有《新唐书·太宗本纪》提到太宗有疾,其他没有提到,孤证不立,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6.“北宋建立后,面临五代所遗留下的最大问题,就是腹心之患和肢体之患。腹心之患,即禁兵;肢体之患,即藩镇。”下列选项中,属于北宋为了解决“肢体之患”而采取的措施是①“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②“时方镇缺守帅,稍命文臣权之”③“事务悉归本州知州、通判兼总之”④“中书之政,分于六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肢体之患,即藩镇”结合所学可知为解决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派文臣到各地任知州;为了监察知州,设立通判,防止出现藩镇割据,②③符合题意,正确;枢密院可以派兵但是不能统兵,属于“腹心之患”,①错误;“中书之政,分于六部”是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④与题意不符,错误。故答案为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7.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知识分子政策。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这说明A.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B.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C.知识分子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 D.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相辅相成【答案】B【解析】宋朝实行重文抑武的统治策略,在打击武将权势的同时,其文化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推动了科技发展和文化昌盛,这说明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B项正确;科技发展与文化繁荣的关系与材料无关,A项错误;宋朝文治与国家科技发展的关系,不能说明知识分子决定科技发展,C项错误;科技进步与文化发展相辅相成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错误。8.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执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统帅本省军队。同时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据此可知元代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B.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C.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D.专制主义皇权空前加强【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可以看出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故B项符合题意。西周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拥有较大独立性,而行省制下地方长官没有,A项排除;材料没有反映监察制度,排除C;行省制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这对矛盾,而不是皇权与相权,排除D。9.钱穆先生认为,元人所谓“行中书省”,即是活动的中书省,即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其意惟恐一个中央政权不足控驭此广土众民,乃专为蒙古狭义的部族政权而设此制度。据此可知行省制A.加强了蒙古部族政权对全国的统治 B.隐含着地方分裂割据的因素C.既加强中央集权又扩大了地方权力 D.属中央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材料“其意惟恐一个中央政权不足控驭此广土众民,乃专为蒙古狭义的部族政权而设此制度”体现的是行省制出现的是为了加强蒙古人对全国的统治,A选项符合题意;行省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选项排除;行省制度下,地方有一定的权力,但是受到中央政府的节制,C选项排除;行省制属于地方的行政制度,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A。10.元朝统治者在划分行中书省时,打破依“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元朝这样划分行政区域主要是为了A.改变以前地方无权状态B.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C.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D.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答案】B【解析】打破依“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与“改变地方无权,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和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问题”没有关系,故A、C、D项错误;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主要是为了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11.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答案】B【解析】材料中,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直属六部,这样虽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对地方控制过死,而巡抚的出现则减少了地方处理事务的环节,不必事事经过六部,能够提高地方效率,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增设巡抚是加强中央集权,不是增加地方权力;C选项错误,六部原有的权力并没有减少;D选项错误,根本不存在中央与地方的对立问题。12.下列四幅中国历史上地方权力与中央集权的消长图,正确的是A.B.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面认识美容师考试内容的深度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汽车美容环境设计原则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计算机基础考试优先准备事项试题及答案
- 变电设备检修培训
- 文玩鉴定寄售合同范本
- 通信电缆供货合同范本
- 《速写基础》课件 焦静 第1-7章 速写概述-人物四肢速写
-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 上海服务合同样本
- 仪器设备合同标准文本
- 广播电视采访与制作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汉口学院
- 2025年全球创新生态系统的未来展望
- 2025年中国华电集团海南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体育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淞沪会战》课件
- 《社区共治共建共享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4300字
- ERAS理念及临床实践
- 软件代码审计与测试作业指导书
-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票机
- 环境设计专业考察课程教学大纲
- 2024版互联网企业股东合作协议书范本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