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电子政务技术专题讲座之课件_第1页
MPA电子政务技术专题讲座之课件_第2页
MPA电子政务技术专题讲座之课件_第3页
MPA电子政务技术专题讲座之课件_第4页
MPA电子政务技术专题讲座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料来源于网络,综合整理GongLigongli@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基础资料来源于网络,综合整理GongLi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1目录计算机发展简史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数据库与信息系统多媒体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电子政务的应用目录计算机发展简史21642法帕斯卡机械加法器Pascaline1670德莱布尼兹改进Pascaline,加入乘法、除法和平方根运算,并提出二进制计算的概念,使高速自动运算成为可能1822英巴贝奇设计差分机利用机器编制数表1834完成分析机设计方案,可以做数值运算和逻辑运算1888美霍勒瑞斯机电式穿孔卡系统-制表机,将机械设计原理与信息自动比较和分析方法结合起来的统计分析机1896创办制表机公司,1911年组建计算机制表记录公司,1924年改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1938德朱斯第一台二进制计算机Z-1,Z-3第一台通用程序控制的机电计算机1944美艾肯通用型机电计算机MARK-I,1947年MARK-II计算机发展简史1642法帕斯卡机械加法器Pascaline计算机发展3计算机发展简史

2.电子计算机的诞生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物理学家莫克利和电气工程师埃克特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计算机发展简史4ENIAC(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alculator)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电子管:18800只电阻:70000个电容:10000只继电器:1500个耗电:140kW/h占地:170m2重量:30吨速度:5000次/秒ENIAC(ElectronicNumericalInt5计算机发展简史3、存储程序式计算机—冯·诺依曼机 (EDSACElectronicDelayStorageAutomaticCalculator)

美籍匈牙利人冯·偌依曼(JohnVonNeumann)教授于1946年6月提出了“存储程序”的设想:将组成解题程序的一条条指令,象数据一样采用二进制编码方式事先存入计算机中,运行时只须顺序取出这些指令,经译码后执行相应的操作即可。从而可以实现真正的全自动运算。 1949.5第一台EDVAC(ElectronicDiscreteVariableAutomaticComputer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诞生在英国剑桥大学。计算机发展简史3、存储程序式计算机—冯·诺依曼机6计算机发展简史4、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阶段计算机发展简史4、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阶段7计算机发展简史

5.计算机的发展趋势⑴巨型化(功能巨型化)巨型化是指具有高速运算、大存储容量和功能强大的巨型计算机系统,百亿次每秒。如ILLIAC-IV、银河机。⑵微型化(体积微型化)

包括台式微机、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⑶网络化(资源网络化)

网络化是指利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把分散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互联起来,按照网络协议相互通信,以使所有用户计算机发展简史5.计算机的发展趋势8均可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的目的。如,Internet。

⑷智能化(处理智能化)智能化就是要求计算机能模拟人的感觉和思维能力。如专家系统和智能机器人,“深蓝”战胜卡斯帕罗夫。

6.未来第五代计算机的展望(基本元件创新)

⑴神经网络计算机:神经元⑵生物计算机:生物芯片⑶光子计算机:光子代替电子 ⑷超导计算机:超导元件和电路组成均可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的目的。如,Internet9计算机发展简史7、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属第四代计算机) 由集成电路构成的中央处理器,称作微处理器。第一代微型机(1971年,4位),Intel4004第二代微型机(1972--1977年,8位,6m),Intel8080,Motorola6800,Zilog80第三代微型机(1978--1983年,16位,4m),Intel8086/80286,M68000,Z8000第四代微型机(1984--,32位,2m),Intel80386/80486,M68020,HP-32,MAC-32第五代微型机(1993--现在,64位),Pentium计算机发展简史7、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属第四代计算机)10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概述

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是一种能对各种信息进行存储和高速处理的工具或电子机器。提高人类脑力劳动的效能对上述定义要强调两点: ①计算机不仅是一个计算工具,而且还是一个信息处理机。 ②计算机不同于其它任何机器,它能存储程序,并按程序的引导自动存取和处理数据。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概述11

按计算机性能分类⑴巨型机(GiantComputer)速度达万亿次每秒,用于复杂的科学计算及军事等专用领域。⑵大型机(Large-ScaleComputer)

它是指运算速度在每秒100万次~几千万次的计算机,如IBM,DEC,日立等都是大型机厂商。⑶中型机(Medium-ScaleComputer)⑷小型机(Minicomputer)DECPDP-11,VAX-II,DJS-130⑸微型机(Microcomputer)IBMPC/XT/AT,386,486,Pentium 按计算机性能分类121.1.3计算机的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取决与机器字长存储功能强便于存储检索具有逻辑判断能力具有自动运行能力完成枯燥乏味的重复性劳动1.1.3计算机的特点运算速度快131.1.4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数学计算如火箭运行轨迹、地质勘探、计算机仿真数据处理—如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整理、查询和传播过程检测与控制—实时采集检测数据,按最优方案对生产过程进行自动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及辅助教学—CAD、CAM、CAI人工智能—机器人和专家系统网络功能—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资源共享,广泛应用1.1.4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数学计算如火箭运14

任何进位计数制的要素:

①基数:它是指各种进位计数制中允许选用基本数码的个数。例,如十进制的数码有:

0,1,2,3,4,5,6,7,8,9

则十进制的基数为10。

②位权值:每个数码所表示的数值等于该数码乘以一个与数码所在位置相关的常数,这个常数叫做权值,也称为该位的位权。例如:

123.4=1×102+2×101+3×100

+4×10-1 ③进制:N进制必须是逢N进一。1.2计算机运算基础☻任何进位计数制的要素:1.2计算机运算基础15例题:(进制与权)

⑴十进制数(decimal)的特点是逢十进一:(1010)10=1×103+0×102+1×101+0×100 ⑵二进制数(binary)的特点是逢二进一:(1010)2=1×23+0×22+1×21+0×20=(10)10 ⑶八进制数(octal)的特点是逢八进一:(1010)8=1×83+0×82+1×81+0×80=(520)10 ⑷十六进制数(hex)的特点是逢十六进一: (BAD)16=11×162+10×161+13×160=(2989)10例题:(进制与权) ⑴十进制数(decimal)的特点是逢十16☻几种常用数制☻几种常用数制17八进制和十六进制是为了弥补二进制数字长过长而出现在计算机中的,它们主要用来描述存储单元的地址☻为什么要用八进制和十六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是为了弥补二进制数字长过长而出现在计算机中的18☻各种常用数制的对应关系☻各种常用数制的对应关系19总结:(数制的基本概念)对于N进制数,整数部分第i位的位权为 Ni-1对于N进制数,小数部分第j位的位权为 N-j基数位权总结:(数制的基本概念)对于N进制数,整数部分第i位的位权为20☻不同进制数之间的相互转换①二进制—>十进制▲方法:按权展开求和

例如:(101.1)2=1×22+0×21+1×20+1×2-1=(5.5)10(或:101.1B=1×22+0×21+1×20+1×2-1=5.5D) ②十进制->二进制 ▲方法:整数部分采用除2取余法 小数部分采用乘2取整法(215.6875)10=(?)21.二进制与十进制数的互换☻不同进制数之间的相互转换1.二进制与十进制数的互换21MPA电子政务技术专题讲座之课件22MPA电子政务技术专题讲座之课件23练习一: (110001011)2=(?)10 (1011000100)2=(?)10练习一: (110001011)2=(?)1024练习二: (1050.2625)10=(?)2

(357.113)10=(?)2练习二: (1050.2625)10=(?)225①二进制—>八进制▲方法:三位并一位

以小数点为起点向左右两端,每三位一组,不足三位的分别在两端补0,每组二进制数合并为一位八进制数。 (1011100.00101011)2=(?)8(001,011,100.001,010,110)2=(134.126)8或=(134.126)o

(

134.126)o ②八进制->二进制 ▲方法:一位拆三位

(123.56)8=(?)2(

123.56)8(001,010,011.101,110)2

=(1010011.10111)22.二进制与八进制数的互换2.二进制与八进制数的互换26①二进制—>十六进制▲方法:四位并一位

以小数点为起点向左右两端,每四位一组,不足四位的分别在两端补0,每组二进制数合并为一位十六进制数。 (1011100.00101011)2=(?)16 5C.2B (0101,1100.0010,1011)2=(5C.2B)16=(5C.2B)H ②十六进制->二进制 ▲方法:一位拆四位

(1A2.DC)16=(?)2

(

1A2.DC)16(0001,1010,0010.1101,1100)2

=110100010.110111)23.二进制与十六进制数的互换3.二进制与十六进制数的互换271.5计算机结构及工作原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硬件系统+软件系统

硬件系统——各功能部件的集合,是构成计算机的物理装置,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些实实在在的有形实体。(中央处理器、存储器、I/O设备)。 软件系统——各种程序与有关数据的集合。有了软件,用户可以不必了解计算机本身就能使用计算机,因此软件是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 (系统软件、应用软件)1.5计算机结构及工作原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硬件系统+软件28△计算机硬件有五大功能部件:

运算器(ArithmeticLogicUnit,简称ALU) 控制器(Controller)

存储器(Memory) 输入设备(InputDevice) 输出设备(OutputDevice)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简称CPU内存储器外存储器1.5.1计算机的硬件结构△计算机硬件有五大功能部件: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29△计算机硬件结构的重要特点:

——总线(Bus)结构

总线结构将信号线分成三大类:

数据总线(DateBus)

地址总线(AddressBus)

控制总线(ControlBus)

(便于计算机部件的模块化生产)△计算机硬件结构的重要特点:30微型计算机总线化硬件结构微型计算机总线化硬件结构31

运算器(ArithmeticLogicUnit--ALU)——算术逻辑单元。 进行数据运算和处理的部件,包括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运算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是运算速度,其单位是MIPS(百万条指令每秒)⑵

控制器(Controller)——计算机的指令系统。 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中心,负责对指令进行分析、判断,发布控制命令。计算机系统的各个部件都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协调工作的。⑴运算器(ArithmeticLogicUnit--32

存储器(Memory)

计算机的记忆或暂存部件,用来存放大量程序和数据。可分为内部和外部存储器两大类。 内存特点:存取速度快、存储容量小;可与各部件交换数据

外存特点:存取速度慢、存储容量大。只能与内存交换数据注:内存在断电后数据会丢失,外存则不会。

⑷输入设备(InputDevice)

输入设备是用来接受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和程序,并将它们转变为计算机能识别的形式存放的内存中。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器、扫描仪、触摸屏、光笔、磁盘机等。 ⑶存储器(Memory)

计算机的记忆或暂存部件,33

⑸输出设备(OutputDevice)

输出设备是用来将处理结果转变为人们或现场所能接受的形式。

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磁盘机等。中央处理器(CPU)=运算器+控制器

主机=CPU+内部存储器

外部设备=输入设备+输出设备⑸输出设备(OutputDevice)中央处理器(34工作原理:冯诺依曼的“存储程序”原理 ⑴输入命令:在控制器输入命令的作用下,把需要的原始数据,通过输入设备送入计算机的存储器。 ⑵译码:在取指令命令的作用下把程序指令逐条取入控制器。控制器对指令进行译码。 ⑶发布执行命令:向存储器和运算器发出存数、取数和运算命令,并把计算结果存放在存储器内。 ⑷输出数据:在控制器发出的取数和输出命令的作用下,通过输出设备输出计算结果。1.5.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工作原理:冯诺依曼的“存储程序”原理1.5.2计算机的工作35数据传送线(数据流)控制信号线(控制流)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运算器控制器结果用户输入输入命令①取指令②输出命令④存/取数③运算③数据传送线(数据流)控制信号线(控制流)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36

指令是计算机硬件可执行的、完成一个基本操作所发出的命令。一台计算机的基本指令的集合称为该计算机的指令系统。一条指令是用一串二进制代码表示,它可分成两部分:

☻指令和程序的概念:操作码操作数

程序是指用户根据某一问题的解决步骤,选用一条条指令进行有序排列的集合。☻指令和程序的概念:操作码37

计算机执行指令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将要执行的指令从内存取到CPU中;二是CPU对该指令进行分析译码,再向各部件发出完成该操作的控制信号。例如:要求计算简单算题5+4=?☻指令的执行过程:☻指令的执行过程:381.5.3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硬软件组成的层次结构硬件操作系统各种语言处理程序各种应用程序或软件用户程序

内层是外层的支持环境,外层可不必了解内层细节,只需根据约定使用。系统软件应用软件1.5.3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硬软件组成的层次结构硬件391.5.4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指标1.字长

字长是计算机CPU能直接处理二进制数据的位数,它决定了系统数据总线的位数。字长越长,运算精度越高,处理速度越快,但价格也越高。微型机的字长一般为8位、16位、32位、64位不等。2.运算速度

运算速度是用每秒能执行多少条指令来表示。运算速度的计算方法有以下三种:

⑴每秒执行定点加法指令的条数;

⑵每秒执行机器指令的条数;⑶执行定点加、减、乘、除指令和浮点加、减、乘、除指令的平均时间。1.5.4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指标40

影响运算速度有下列三个主要因素:CPU的主频------指计算机的时钟频率字长------字长越长,运算精度越高,处理速度越快。指令系统的合理性------较高运行效率的指令系统MPA电子政务技术专题讲座之课件413.内存贮器的指标存取速度 内存储器完成一次读(取)或写(存)操作所需的时间称为存储器的存取时间或者访问时间。内存容量 内存容量是指计算机系统所配置的主存总字节数(Byte),这部分内存CPU可以直接访问。PC的内存储器已由286机配置的1MB,发展到现在配置128MB以上,以满足复杂程序对大容量内存的需要。I/O的速度3.内存贮器的指标424.外部设备的配置主机允许配置的外设数量和实际配置的具体外设,常常是衡量一台计算机综合性能的重要技术指标。5.软件的配置主要是指该计算机配有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应用程序等等。丰富的软件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的效率,方便用户的使用。另外,还要考虑计算机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兼容性、外部设备和软件的配置以及汉字处理等方面。4.外部设备的配置43第2章

计算机硬件系统第2章

计算机硬件系统44微处理器CPU键盘鼠标器显示器打印机内存通信线路通信接口外存接口硬盘光驱软驱输入接口输出接口2.1计算机硬件概述2.1.1计算机硬件组成(五大功能部件)

CPU、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通信设备2.1.2微机的硬件结构(总线结构)

组成结构微处理器CPU键盘显示器内存通信线路通信外存硬盘输入输出2452.2中央处理器

2.2.1CPU的内部结构 CPU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组成,它们决定了微机的档次。Intel-CPU的主要性能指标。控制器寄存器运算器存储器中央处理器CPU的结构及其与内存的关系2.2中央处理器 2.2.1CPU的内部结构控制器寄存器46CPU由三部分组成:1、运算器 计算逻辑单元(ArithmeticLogicUnit)是计算机的运算器。完成逻辑和算数运算。2、寄存器 在CPU内部的,由控制器控制,用于临时存放运算过程的中间数据和地址的存储位置。它们比内存速度更快、存储容量更小。3、控制器 协调和控制CPU的所有操作。CPU由三部分组成:472.2.2CPU的性能指标

1、主频、外频、倍频

主频:CPU的工作时钟频率

外频: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

倍频:上述两者之间相差的倍数 主频=外频×倍频

例,IntelPentium4/3.06GHz处理器的外频为133, 倍频是23,则, 133MHz×23=3059MHz≈3.06GHz

2.2.2CPU的性能指标

482、地址总线宽度——CPU的寻址能力。即可访问的内存地 址空间是多少。

例如,32位地址总线,232=4,294,967,296最多可访问的内存空间为4GB。3、数据总线宽度——CPU与内存和I/O设备间一次数据传 输的信息量。

例如,Pentium以上计算机的数据总线为64位,即CPU一次可同时处理8个字节长度的数据。4、工作电压——CPU的功耗和发热程度。

一般CPU的工作电压1.5~3v之间。5、制造工艺——电路的集成能力2、地址总线宽度——CPU的寻址能力。即可访问的内存地 492.3存储系统2.3.1存储器概述

☻存贮器的基本概念 存储器由半导体器件或磁性材料为介质,存放二进制数“0”或者“1”。 存储单位<-1bit; 存储单元<-1字节; 存取时间:一次读/写所需的时间; 存储周期:二次读/写之间所需的时间;

2.3存储系统2.3.1存储器概述50

☻存储器的分类

按存取方式分类:1.随机存储器(RAM) 可随机存取任一单位的数据,且存取时间基本固定。 2.顺序存储器(SAM) 只能按照某种顺序来存取数据,其存取时间和数据存储单元的物理位置有关。通常比随机存取的速度慢。 3.只读存储器(ROM) 只能读出、不能写入。 ☻存储器的分类51☻存储器的性能指标

1.存储容量 2.存取时间 3.数据传输速率 主要用于衡量外存与内存之间交换数据的速度。 硬盘的传输速率为:1.25~10MB/s☻存储器的性能指标52☻光盘存储器(CD-ROM,DVD-ROM)

光盘是用激光方式进行读写信息的盘片。

⑴光盘的特点:容量大、速度快、价格低廉、不易损坏。

⑵光盘的分类:CD-ROM只读型光盘CD-WORM一次写入型光盘CD-R可记录型光盘CD-ETOM可擦写型光盘光盘存储器

⑶光盘的性能指标:

①存储容量:CD盘为650MB,DVD盘为4.7~17GB。 ②数据传输率:1倍速=150KB/s,记为1X。 常见的光驱有36X、40X、48X等。 目前,CD-ROM最大传输率为52X,DVD为16X。③读取时间:CD-ROM的读取时间一般为200~400毫秒。

DVD是计算机的数字视盘驱动器,随着其物理格式的兼容和价格的下降,DVD将取代CD-ROM.☻光盘存储器(CD-ROM,DVD-ROM)

光盘是用53☻可移动存储器 ⑴移动U盘 U盘也叫闪存(即闪速存储器,FlashMemory),一种软盘的替代品,通过USB接口与主机相连。 U盘可擦写次数在100万次以上,数据至少可保存10年,存储速度比软盘快15倍以上。

U盘的特点: 容量大(64MB~4GB,可望达4GB以上) 可靠性远高于软盘 工作不需要外接电源,可热插拔,体积较小,易于携带。还有很好的抗震防潮、耐高低温等特点。☻可移动存储器54 ⑵可移动硬盘 可移动盘是一种采用USB接口的硬盘。

可移动盘的特点: 容量大(20GB~300GB) 传输速度为400Mb/s,低于普通硬盘,高于软盘。 ⑵可移动硬盘552.4输入设备 ☻概述

输入设备是把程序和原始数据等转变为计算机能识别的信息存放到内存中的设备。

输入设备有以下几类: ①字符输入类:键盘

②指点输入类:鼠标器、光笔、触摸屏

③扫描输入类:扫描仪、条形码

④语音输入类:IBMViaVoice2.4输入设备 ☻概述562.5输出设备 2.5.1概述 计算机将处理的数据转换为用户需要的形式,通过输出设备进行显示、打印或者存储。

输出设备可分为四大类: ①显示器:字符方式,图形方式

②打印机:击打式,非击打式

③绘图仪:平板式,滚筒式

④语音输出系统:语音输出,音乐输出2.5输出设备 2.5.1概述57

2.5.2显示设备 显示器用于显示程序或数据以及程序的运行结果等。 显示设备由显示器和显卡组成:

⑴显卡:

显卡,即图形加速卡,是工作在CPU和显示器之间的通信控制接口电路。它将主机中的数字信号转换成图像信号并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不同的显示器有不同的显卡。2.5.2显示设备58

☻显示卡的基本结构:

显示芯片——显卡的核心芯片

显示内存(VRAM)——存储显示数据的内存芯片,它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显示卡可以显示的颜色多少和可以支持的最高分辨率。

RAMDAC(RandomAccessMemoryDAC)——RAM数模转换器。将PC机内的数字信号代码转换成显示器所用的模拟电信号。

VGABIOS——视频图形卡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总线接口等部件组成。

☻显示卡的工作过程:从最初简单的显示功能到如今疯狂的3D速度,显卡的面貌可谓沧海变桑田。显示芯片显示内存RAMDAC ☻显示卡的基本结构:显示芯片显示内存RAMDAC59

☻显示卡的分类: 按图形处理原理分:普通显卡、2D和3D加速卡。 按总线类型分:ISA显示卡、EISA显示卡、VESA显示卡、PCI显示卡和AGP显示卡。

☻显示卡的主要性能指标:

①分辨率(解析度):

显示器的分辨率由图象元素(简称象素)来度量。

分辨率=水平方向象素的数目×垂直方向象素的数目 例如:标准VGA的分辨率是640×480。 常用显示器的分辨率有:640×480,800×600,1024×768,1280×1024等。 ☻显示卡的分类:60

②颜色数: 256色(8bit):在解析度1024x768的显示屏上,RAMDAC需要读取显存资料1024×768×1=786432Bytes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真彩色1677万色(24bit),RAMDAC就需要读取1024×768×3=2359296Bytes

③刷新频率:

刷新频率是指图像在显示器上更新的速度,单位是Hz(赫兹)。RAMDAC的转换速率决定了刷新频率的高低。 刷新率越高,屏幕图像的闪烁感越小,稳定性越高,眼睛不易感到疲劳。所以刷新频率应大于75Hz。 ②颜色数:61

⑵显示器:

☻显示器的分类:

阴极射线显示器件(CRT)——台式微机

液晶显示器件(LCD)——便携微机、台式微机

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LED)——单板机

☻显示器的性能指标:

⑴点距:点距是指某一荧光点与其上下左右同一颜色荧光点之间的最近距离,点距越小,图象越清晰。

比如:0.28,0.25,0.21mm。

⑵分辨率: ⑶刷新频率:

⑷辐射和环保:显示器电磁辐射量有标准。⑵显示器:62

⑸扫描方式:它分为隔行扫描和逐行扫描。 国际VESA协会认为,逐行扫描方式的垂直刷新频率达到75Hz才能实现无闪烁,最近又提出了逐行扫描的最佳无闪烁标准是垂直刷新频率为85Hz。

例,在1024×768的分辨率下达到85Hz的刷新率,RAMDAC的传输速率至少是:1024×768×85×1.344(折算系数)/106=90MHz。

CRT显示器

工作原理:

CRT(CathodeRayTube阴极射线管)的工作原理等同于普通电视机的工作原理,在高压电子枪射出电子束的作用,使荧光屏被激活,产生色彩图像。 ⑸扫描方式:它分为隔行扫描和逐行扫描。63

☻液晶显示器 液晶显示器LCD(LiquidCrystalDisplay)是一种数字显示技术。与传统的CRT显示器相比,LCD显示器具有占用空间小、重量轻、低功耗、低辐射和无闪烁等优点。

工作原理: 液晶是一种具有透光特性的物质,同时具备固体与液体的某些特征且因所加电压不同透光度也不同。 黑白图像:加电时让光线通过,不加电时则阻止光线通过。 彩色图像:在液晶材料与光源之间加入RGB三色滤光片,晶体在电压作用下产生不同的透光度,经过RGB滤光片,屏幕就会形成各种色彩的文字和图像信号。 ☻液晶显示器64

液晶显示器的性能指标: ⑴可视角度

水平可视角度(140度以上) 垂直可视角度(120度以上) ⑵响应时间 液晶显示器各像素点对输入信号反应的速度,即像素由亮转暗或由暗转亮所需的时间。拖影或残影的现象是因为响应时间较大造成的 ⑶亮度 亮度的度量单位为cd/m2,每平方米的烛光数量。一台液晶显示器最好拥有200cd/m2以上的亮度值。

液晶显示器的性能指标:65⑷对比度 对比度是体现液晶显示器色阶的参数,对比度越高,还原的画面层次感就越好。 目前市场上的LCD液晶显示器的对比度普遍在150:1到400:1,一般200:1的产品就可以满足普通用户的要求。⑸显示颜色 LCD的色度层次丰富,256色~真彩色。类型LCD显示器CRT显示器优缺点体积小、重量轻外形庞大、笨重辐射极低辐射较高功耗低、发热量小功耗大、发热量大不存在聚焦、高压稳定性问题存在聚焦、高压稳定性问题信号反应速度慢信号反应速度快色彩表现力一般色彩表现力强可视角度一般不受可视角度限制⑷对比度类型LCD显示器CRT显示器优体积小、重量轻外形庞大66第三章计算机软件系统软件的概念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办公软件软件工程的概念第三章计算机软件系统软件的概念67软件的概念什么是软件?数据—向程序提供的输入算法—解题的步骤(步骤是有序的、有限的)程序—算法的具体表达文档—开发、使用、维护程序所需的图、文资料1983年IEEE定义—软件是计算机程序、方法、规范及其相应的文稿以及在计算机上运行时必须的数据程序计算机数据输出运行一个简单程序的示意图软件的概念什么是软件?1983年IEEE定义—软件是计算68软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支撑软件操作系统软件分类软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支撑软件操作系统软件分类69软件的分类系统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用于扩展计算机硬件功能,维护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支撑软件—是支持其他软件的编制和维护,如编译软件,设备驱动软件等一组软件。支撑软件包括了用来执行对于计算机来说是很基础的但是并不包含在操作系统中的程序。

应用软件—针对具体应用问题开发的专用程序或软件,例如绘图软件、游戏等。

软件的分类70办公软件文字处理软件在计算机上辅助人们制作文档的系统文字输入、编辑排版、打印Word

电子表格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数据处理和制作报表的系统集表格处理、数据库管理、图表处理三个功能Excel演示文稿制作软件帮助讲演者制作电子演示文稿(“幻灯片”)的系统制作文稿、设置效果、播放文稿PowerPoint

MicrosoftOffice,WPSOffice办公软件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MicrosoftOf71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的概念管理计算机硬、软件资源,充分发挥计算机的效率向用户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操作系统的功能

—进程管理(CPU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操作系统的分类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概念72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在计算机系统中所处位置示意图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在计算机系统中所处位置示意图73

操作系统、人、机之间的关系操作系统、人、机之间的关系74面向字符的操作系统DOS(DiskOperatingSystem)面向图形的操作系统WindowsLinux操作系统(字符/图形)UNIX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命令型界面图形化的界面面向字符的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75DOS操作系统DOS的基本组成系统引导程序(BootRecord)基本输入输出程序(ROMBIOS,IO.SYS)磁盘操作系统程序(MSDOS.SYS)命令处理程序(COMMAND.COM)磁盘文件磁盘文件—按一定格式建立在外存贮器上信息的集合文件名:<主文件名>.[扩展文件名]主文件名由1~8个ASCII字符组成扩展文件名由0-3个ASCII字符组成文件名中使用通配符“?”和“*”DOS操作系统DOS的基本组成磁盘文件76树型目录结构二级子目录一级子目录根目录\CAutoexec.bat\Wang\ChenQ1.asmQ2.asmQ\AsmBook.doc子目录必须有目录名,也可以有扩展名.同一目录内可建立多个不同名的子目录或文件.路径—用一连串反斜线“\”分隔开的子目录名,例如“\Wang\Asm\Q2.asm”树型目录结构二级子目录一级子目录根目录\Command.c77Windows操作系统图形用户界面的特点多窗口技术菜单技术联机帮助Windows(98/2000/XP)的桌面元素图标(窗口)任务栏“开始”按钮桌面上的常见图标我的电脑网上邻居浏览器(InternetExplorer)回收站我的文档(MyDocuments)Windows操作系统图形用户界面的特点Windows(78Windows的磁盘管理格式化软磁盘或复制软磁盘在“我的电脑”或“资源管理器”窗口中,通过,“文件”菜单或快捷菜单实现磁盘扫描检查、诊断和修复各种类型的磁盘损坏和错误在“开始”菜单中,选择“程序/附件/系统工具/磁盘扫描程序”命令sfc/scannow

磁盘碎片整理提高磁盘的整体性能在“开始”菜单中,选择“程序/附件/系统工具/磁盘碎片整理程序”命令Windows的磁盘管理格式化软磁盘或复制软磁盘磁盘扫描79Windows的网络功能访问Microsoft网络查找网络资源—桌面/网上邻居查找计算机—开始/查找/计算机设置共享文件夹和共享打印机在“控制面板/网络/访问控制”命令窗口中设置“共享”选择文件夹或打印机,将其“属性”设置为共享访问Netware服务器从“网上邻居”窗口中,访问局域网资源浏览Internet服务器启动浏览器(如InternetExplorer)收发E-mail使用邮件服务软件(如OutlookExpress)使用Windows的网络功能,必须先建立与的网络的连接,可通过“开始/控制面板/网络”窗口设置.Windows的网络功能访问Microsoft网络访问80应用篇安装系统检测网络网卡TCP/IP协议:pingIpconfig,ping应用篇安装系统81第六章计算机网络6.1计算机网络概述6.2局域网6.3广域网6.4因特网第六章计算机网络6.1计算机网络概述826.1计算机网络概述

6.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定义:将地理位置不同、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用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并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

单机系统 主机—终端系统 网络系统6.1计算机网络概述6.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836.1.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⑴资源共享

组建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让网络中的用户可以共享分散在不同地点的各种软、硬件资源和信息资源。

⑵信息通信

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可以快速、可靠地互相传送信息,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利用网络进行通信是当前计算机网络最主要的应用之一,它从非实时的使用文字的电子邮件,发展到网上寻呼、网上交谈、网上电话、网上课堂、网上视像会议等。6.1.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84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具有三重含义: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都是一个独立的单机系统,它们脱离网络也能独立运行与工作;这些计算机之间是使用通信设备与线路相互连接的,连接所使用的通信形式各异,距离也可远可近;计算机相互连接的目的是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人造卫星微波地面卫星接收站地面卫星接收站用户局域网光纤电话线电话线电话交换机同轴电缆主机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具有三重含义:人造卫星微波地856.1.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⑴局域网(LocalAreaNetwork,简称LAN)

特点:分布范围一般在几公里之内,具有很高的通信速率,利用实现多媒体数据传输等高水平应用。

⑵城域网(MetropolitanAreaNetwork,简称MAN) 城域网可以连接多个局域网及其通信设备,如微波和卫星中继站等。与广域网相比,城域网覆盖的范围较小,但具有较高的传输率。

⑶广域网(WideAreaNetwork,简称WAN)

特点:分布范围广(全球范围)。 实现:低速的传统公共通信网(电话网)及高速的光纤通信的DDN(数字数据网)。

⑷因特网(Internet)国际互联网。6.1.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⑴局域网(LocalA866.1.4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是层和协议的集合。 网络系统按层的方式来组织,各层的名字和承担的任务都不相同,层与层之间通过接口传递信息与数据。 网络间的通信按一定的规则和约定进行,这些规则和约定称为协议(protocol)。

七层协议: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1年提出了一个开放系统互连(0pensysteminterconnection,OSI)基本参考模型,俗称七层协议。6.1.4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是层和协议的集合87七层之中,1-3层接近于硬件,4-7层则以软件实现为主。7应用层6表示层5会话层4传送层3网络层2链路层1物理层7应用层6表示层5会话层4传送层3网络层2链路层1物理层网络物理传输介质APXAPY应用层协议表示层协议会话层协议传送层协议网络层协议链路层协议物理层协议OSI模型每一层都有其特定功能每一层在通信中用到的规则称为协议层与层之间通过接口连接信息发送由上向下直传到物理层接收信息的过程恰好相反由下至上到相应的应用层七层之中,1-3层接近于硬件,4-7层则以软件实现为主。7886.1.5网络传输介质双绞线(Twisted) 传输速率较高、价格低廉、施工方便,单距离不能太长,不超过20多米。同轴电缆(CoaxialCable)光导纤维(OpticalFiber)传输速率极高,或者说带宽很宽,可传输数百公里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成本低无线介质—无线微波通信6.1.5网络传输介质双绞线(Twisted)896.1.6网络互连设备

网内互连的设备有网卡、中继器、集线器等。网间互连的设备有网桥、路由器、网关等。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送层网络层链路层物理层网关路由器网桥中继器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送层网络层链路层物理层网络互连设备与OSI参考模型的关系6.1.6网络互连设备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送层网络层链路层90⑴网卡(NetworkAdapter)

网卡又称网络适配器,是一块网络接口电路板。网卡负责接收网络上的数据包,解包后将数据传输给工作站;它还能将工作站上的数据打包后送入网络。 每一块网卡出厂时都给定一个48位的地址码(固化在ROM中),这是厂商向IEEE(Institute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sEngineers)注册购买的,不会重复。该地址码就是局域网中每一台主机的物理地址(MediaAccessControl,MAC地址),该地址全球唯一。网卡的种类繁多,我们普通用户常用的为10/100Mbps自适应网卡。⑴网卡(NetworkAdapter)91⑵中继器(Repeater)

继器是局域网互连的最简单设备,它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一层(物理层)。中继器的功能: 将物理层传输的信号进行放大、转发并传送。 中继器只能工作在同一个网络内部,起到延长传输介质长度的作用。⑶集线器(Hub) 集线器可将一路信号放大为多路信号,是一个信号放大和中转设备。 集线器不具有自动寻址和交换能力,数据就被传输到与之相连的各个端口(广播式操作),容易形成数据阻塞。⑵中继器(Repeater)92网卡路由器集线器水晶头网桥网卡路由器集线器水晶头网桥93⑷网桥(Bridge)

网桥是连接不同类型局域网的桥梁。它工作在OSI模型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例如,①网桥可以将使用不同协议的以太网、令牌总线网、令牌环网等连接起来,实现互相通信,但又能有效地阻止各自子网内的通信不会流到别的网络,防止了“广播风暴”。

②网桥也可用在同一个网络内,用以隔离不同的网段,把不需要越出网段的通信限制在段内,避免网络传输的过重的负担。⑷网桥(Bridge)94⑸路由器(Router)

路由器是可以将两个或多个异形网连在一起的互联设备,它运行在OSI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

路由器不但能实现LAN与LAN的互连,更能解决体系结构差别很大的LAN与WAN的互连。在Internet中,网络与网络的连接,都是通过路由器实现的。路由器cbafde网络a路由器将网络a和网络b相连用户A用户B网络b⑸路由器(Router)路由器cbafde网络a路由器95⑸网关(Gateway)

网关运行在OSI模型传送层及其上的高层。功能: 协议转换 数据重新分组 网关常常以软件形式存在,它比路由器有更大的灵活性,但也更复杂、开销更大。它能互联各种完全不同体系结构的网络。 例如,以太网与IBM大型机的网络相连,就必须使用相应的网关,因为它们在速度、字符编码、流程控制及通信协议各方面,都存在根本的差异,需要由网关进行变换以实现互联。网关可以设在服务器、微机或大型机上⑸网关(Gateway)网关可以设在服务器、微机或大型966.2.1局域网的特点与广域网相比,局域网具有以下特点:

范围小。适用于单位(如学校、机关、企业等)内部联网。

专用网络介质(光纤、双绞线、电缆)连接,有较高的传输速率。网络主干线上的传输速率可达100-1000Mbps,而用户端的速率也可达10-100Mbps。

局域网通常为独立设施。6.2.2IEEE802参考模型 此模型只讨论OSI参考模型的最低两层,因为它的高层协议(如TCP/IP)与广域网是一致的。 表7-1IEEE802协议标准6.2局域网6.2.1局域网的特点6.2局域网97

MAC层:介质的访问控制技术。 (MediumAccessControl)如,如CSMA/CD技术等 检查数据包中的目标MAC 地址, 地址正确就接收,地址不正确 则丢弃此帧。

LLC层(LogicalLinkControl)

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 并为高层提供接口。 不同类型的局域网MAC层不同,而LLC层标准可以是相同的。数据链路层物理层LLCMAC图7-9IEEE802参考模型 MAC层:介质的访问控制技术。数据物理LLCMAC图7-9986.2.3计算机网络拓扑星形环形全互联总线形树形“拓扑结构”指各站点在网络上的互连方式6.2.3计算机网络拓扑星形99⑴总线形拓扑(bustopologe)所有的站点都连接在同一根传输线,即“总线”上。

优点:总线形网络结构简单,易于扩充。

缺点:故障检测较困难。若两个以上站点同时发送信息,通过介质访问控制方式(CSMA/CD)让站点竞争使用总线,避免冲突(collision)。⑴总线形拓扑(bustopologe)100⑵星形拓扑(startopologe)中央结点到各站点之间呈辐射状连接。

优点:星形网络中任何单个的故障只影响其本身,而不会影响到整个网络。

缺点:对中央结点的可靠性要求很高,且系统的扩展比较困难。MPA电子政务技术专题讲座之课件101⑶环形拓扑(ringtopologe)

站点与站点之间首尾相接,形成一个环,数据只能沿单方向传输。

优点:保证了站点访问的公平性。

缺点:站点的故障会引起全网故障。⑶环形拓扑(ringtopologe)102⑷树形拓扑

树形拓扑是从总线形拓扑演变而来的,形状像一棵倒挂的树。其特点与总线形拓扑大致相似,不同之处是树形拓扑故障易于检测和隔离。⑸全互联拓扑

任何一个站点都与其它站点直接互连,构成网状网络,可提高网络的速度和可靠性。⑷树形拓扑1036.2.4局域网系统组成

⑴局域网的硬件系统:服务器(Sever)工作站(WS)连接设备网卡介质HUB局域网系统组成6.2.4局域网系统组成服务器(Sever)工作站连接设104

⑵局域网的软件系统:网络操作系统——服务器管理。Novell公司的Netware,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NT网络监控与管理系统(网管软件)——运行、线路、流量、拥挤、虚拟配置。HP的OpenView,IBM的NetView网络应用软件—— 数据库系统:Oracle,SyBase,SQLSever,Foxpro;

办公自动化系统:Notes/Domino; 浏览器:Netscape的Navigator,Microsoft的IE。 ⑵局域网的软件系统:105 6.2.5以太网(Ethernet)

⑴以太网基本工作原理

基本拓扑结构:总线型。

介质存取方式:CSMA/CD共享总线争用方式。

CSMA/CD一般采用的操作:

侦听—空闲发送—冲突—等待—发送以太网是使用最广泛的局域网技术。 6.2.5以太网(Ethernet)以太网是使用最广106

⑵传统的以太网(Ethernet)

传输速率:10Mbps(每秒10兆bit)

粗缆以太网10BASE-5

细缆以太网10BASE-2

双绞线以太网10BASE-T

互连设备:集线器(Hub) 一个多路中继器,它 能将微弱的信号进行放 大再生。集线器HUB双绞线100m共享10Mbps100m100m100m10BASE-T以太网的连接

⑵传统的以太网(Ethernet)集线器HUB双绞线共享107⑶高速以太网(FastEthernet)

传输速率为100Mbps的以太网。

S.H

S.H

S.H服务器群……交换式集线器100M100M100M10M10M10M10M高速以太网(100Mbps)常用连接方式

⑶高速以太网(FastEthernet)S.HS108⑷千兆以太网(GigabitEthernet)传输速率为1000Mbps的以太网。S.H

S.H

路由交换机路由交换机路由交换机S.H

S.HS.HS.H1000Mbps主干网100Mbpsss

10Mbps1010101010101001001001001001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M100010001000/100/10大型以太网连接示意图⑷千兆以太网(GigabitEthernet)S.H1096.3.1广域网的特点

跨越地域大,分布范围可以从几公里到数千公里,乃至一个城市、省、国家、全球范围。所以不能像局域网那样采用专用网络介质传输信息,而是借助于已有的公共通信网络。通信子网:用专用或公用的通信网络实现计算机间的通信。资源子网:由用户主机和各种程序库、数据库和信息资源组成。6.3广域网WAN(WideAreaNetWork)

6.3.1广域网的特点6.3广域网1106.3.2广域网连接方式集中式连接—采用星型拓扑,网络中有一个主处理中心设备,站点直接与中心设备相连接,对于站点较集中的地方也可以通过集线器与中心设备相连。6.3广域网WAN(WideAreaNetWork)

6.3.2广域网连接方式6.3广域网1116.3.2广域网连接方式

2)分布式连接—网络中的任何一个节点都至少与其它两个节点连接。优点:节点路径多,可减少网络冲突和阻塞,且局部故障不会影响到整个网络;缺点:是网络管理复杂;这种结构常用于建立主干网。6.3广域网WAM(WideAreaNetWork)

6.3.2广域网连接方式6.3广域网1126.3.2广域网连接方式3)全互联式连接—全互联式连接与分布式连接类似,只是网络中任何一个节点都要与其它节点一一相连。4)不规则连接—通常广播式网络都属于不规则拓扑结构,如无线网络或卫星微波网。这种网络覆盖面广,通信范围大。6.3广域网WAN(WideAreaNetWork)

6.3.2广域网连接方式6.3广域网113

6.3.3电信网络

⑴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电话网络传递语音信号,频率300Hz~3400Hz,振幅0V~-48V。需要对数字信号进行调制,实现调制和解调功能的设备就称为调制解调器(Modem)。

调制解调器(Modem):调制—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D→A)解调—把调制后的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A→D) 6.3.3电信网络调制解调器(Modem):114Modem有内置和外置两种,外置式通过R-S232接口与计算机连接。内置Modem卡直接插到计算机主板的扩展槽上。Modem

Modem公共电话线目前,一些家庭用户接入Internet的方式就是使用调制解调器通过电话拨号与Internet服务提供商(ISP)相连。用户计算机输出的数字信号经Modem调制为模拟信号,通过电话线发送给ISP,ISP的Modem将模拟信号解调为数字信号并发送到Internet上;反之亦然。拨号Modem的最大传输速率为56Kbps。Modem有内置和外置两种,外置式通过R-S232115⑵数字用户线路(DSL)

DSL(DigitalSubscriberLine)是一项技术,它利用普通电话线传输高带宽的数字信号。DSL有多种格式,如ADSL、HDSL、SDSL等。 ADSL(AsymmetricDigitalSubscriberLine)是非对称数字用户线,它下行信息(从ISP到用户设备)的传输速率可高达8Mbps,上行信息(从用户设备到ISP)的传输速率也接近1Mbps。ADSL需要专用的调制解调器⑵数字用户线路(DSL)ADSL需要专用的调制解调器116⑵数字用户线路(DSL)

ADSL是目前最普及的宽带入网方式,由电信商提供经营,ADSL是xDSL家族成员中的一员,被欧美等发达国家誉为“现代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快车”。它运行在普通电话线上,因其下行速率高、频带宽、性能优、电话上网两不耽误等特点而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成为继MODEM,ISDN之后的又一种全新更快捷,更高效的接入方式。

ADSL是最低速率为512Kbps,而普通拨号上网的速率只有56K。安装完成后,用户还可根据需要在线升速到1M或2M。ADSL的速度可支持高速下载、网络游戏、在线影视等各种宽带应用。⑵数字用户线路(DSL)

ADSL是目前最普及的宽带入网方117

⑶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ISDN(IntegratedServiceDigitalNetwork)是一个完全数字化的线路交换电话网。 ISDN不遵照ISO标准,它使用CCITT制定的ISDN标准。其基本速率为2B+D(1个D信道和2个B信道),可以达到128Kbps。 ISDN网络需要有专门设备:ISDN交换机、ISDN用户交换机、网络终端、接入单元和各类ISDN终端设备等。 ISDN的发展并不理想,迄今为止它并没能取代模拟和数字混合使用的电话网。CCITT,现在称作ITU-T(国际电信协会电信标准部分),是制定电信设备系统合作协议的主要国际团体。位于瑞士,日内瓦。 ⑶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CCITT,现在称作I1186.3.4异步传递方式ATMATM是异步传递方式(AsynchronousTransferMode)的缩写,一种快速包交换和多路复用技术,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

通信传输方式的发展:

专线通信->电路交换->包交换->信元交换 (快速分组交换技术-ATM)⑴ATM信元:

Cell(信元):ATM的数据包

特点:很小,定长,只有53字节。其中用户数据占48字节,另有5字节信头,用作路由选择。6.3.4异步传递方式ATMATM是异步传递方式119ATM信元流用户单元用户单元

321CBA

dcba

321

BdcAba

CBAdcba321Bd2c1AbaATM高速交换机

ATM传输原理:

切割:把数字化声音、图象及数据切割成若干信元;

传输:选择合适的路由,在ATM网络中传输;

还原:经过若干交换节点,到达目的地时,按顺序拼接成原来的数据、声音或图象等。用户数据48字节VPI/VCI5字节ATM信元:ATM信元流用户单元用户单元321CBAdc120ATM技术:ATM信元:定长的数据包(53字节),其中用户数据占48字节,另有5字节信头,用作路由选择。数字化声音、图象及数据,被切割成若干ATM信元,选择合适的路由,经过若干交换节点,到达目的地,再及时地按顺序拼接成原来的数据,还原为声音和图象等。由于采用定长信元,故传输过程中无须再作差错控制与处理,因此传输速度非常高。ATM网:即将ATM技术应用于公共交换网、局域网或城域网中ATM技术:ATM网:即将ATM技术应用于公共交换网、局域121ATM网中的关键问题:VP交换机:是ATM网中的核心设备,它向用户提供半永久虚拟连接来构造自己的虚拟专网(VPN)。家庭用户如何接入ATM网:现在的过渡办法是在电话线上采用Modem或ADSL接入,或者在电视机上放一个“机顶盒(STB)”通过有线电视电缆进行接入。ATM网中的关键问题:122

⑵ATM网: ⑵ATM网:123 ⑶ATM所面临的挑战——宽带IP网并不需要ATM国际互联网(Internet简称英特网)的互连通路主要采用电信网的传统线路因特网所采用的TCP/IP通信协议IP数据包不一定要通过ATM来传递,它可直接在光纤网上传送而获得极高的速度,运行成本大大降低 ⑶ATM所面临的挑战——宽带IP网并不需要ATM124

6.3.5数字数据网(DDN)数字数据网DDN(DigitalDataNetwork)专线连接,用户一旦租用该专线,就可以永久地或半永久(定时接通)独占该线路的带宽。

DDN支持网络层以上的任何协议,可满足数据、图象、视象、语音、传真等多媒体业务的需要。

6.3.5数字数据网(DDN)125

⑴DDN网络结构:

DDN的基本组成 单位是节点,节点与节点之间通过光纤相连,构成网状拓扑结构。DDN节点NMCDTEDSUDSUDTE光纤网管中心NMC承担网络结构和业务配置数据终端设备DTE如计算机,图像设备,电话机,传真机等数据业务单元DSU,连接DTE与DDN网络,如调制解调器,用户集中器等 ⑴DDN网络结构:DDN节点NMCDTEDSUDSUDT126

DDN网络实行分级管理机制,分为一级干线网、二级干线网和本地网三级。一级干线网由设置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节点组成,它提供省间的DDN业务,并设置国际入、出口节点;二级干线网由设置在省内的节点组成,它提供本省内长途和入、出省的DDN业务;本地网是指城市范围内的网络,它提供本地和长途DDN业务。本地网可以由多层次的网络组成,本地网中的小容量节点可以直接设置在用户室内。MPA电子政务技术专题讲座之课件127

⑵DDN业务:

DDN提供多种传输速率的专用线路,供用户租用,实现点对点、点对多点、或双向多点的通信。

点对点:常被用于银行、证券等需要服务等行业 点对多点:信息可以从一点同时传送到多点。如:证卷交易所. 双向多点:多个用户通过争用或轮询的方式向主机发送信息。如:民航售票、银行储蓄网点、城市交通管制等。光纤全透明DDN用户A用户B数据终端单元数据终端单元点对点 ⑵DDN业务:光纤全透明DDN用户A用户B数据终端单元数1286.4因特网(Internet)

Internet是连接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个计算机网络的网络,也称为网际网络。6.4.1TCP/IP协议

TCP/IP是Internet实现网络互连的通信协议。

TCP/IP是一个协议集合,大部分以软件方式存在。见图7-28。

TCP/IP协议可以运行在多种物理网络上。

IP和TCP协议是其中最重要的2个。最大的广域网6.4因特网(Internet)Inte129网际协议IP(InternetProtocol)功能:解决数据传输问题

①定义Internet数据分组的格式,简称IP包;②定义IP地址和域名系统;③确定传输路径。即经过路由器连接,将IP包从源节点传送到目的节点。网络互联协议(TCP/IP)总之:IP定义数据分组格式和确定传送路径。它“尽力传送”,但不保证可靠。网际协议IP(InternetProtocol)网络互130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功能:解决传输的可靠性问题TCP检测数据报在传送中是否丢失,如果丢失就重新传一次;TCP也能检测到那些未按顺序到达的数据包,并把顺序调整正确;TCP还能检测到一个数据包多个副本到达目的地情况,把多余的滤除。即解决丢失重发、顺序调整、多余包剔除等通信中可能出差错的问题。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Contr131应用层的协议有:•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 简单电子邮件传输协议SMTP(SimpleMailTransferProtocol),• 文件传输协议FTP(FileTransferProtocol),• 远程登录协议TELNET(TELecommunicationsNETwork),• 简单网管协议SNMP(SimpleNetworkManagementProtocol),• 域名系统DNS(DomainNameSystem)等。应用层的协议有:132TCP/IP协议模型应用层应用层HTTP、SMTP、FTP、TelnetSNMP、DNS…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TCP传输层网际互连层IP网络层网络接口层局域网:以太网、光纤网广域网:ATM、X.25、桢中继PPP数据链路层RS-232物理层物理层HardwareOSI模型TCP/IP模型图7-28T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