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C制度与再保险监理法规课件_第1页
RBC制度与再保险监理法规课件_第2页
RBC制度与再保险监理法规课件_第3页
RBC制度与再保险监理法规课件_第4页
RBC制度与再保险监理法规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RBC制度與再保險監理法規主講人:林建智博士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2022/12/1012022/12/91

制度緣起一、舊制規定保險業認許資產減除負債之餘額,未達、、保證金額之三倍時,主管機關應命其於限期內,以現金增資補足之。(註:保證金為資本實收總額之15%)2022/12/102制度緣起2022/12/92二、簡例說明:設有A、B保險公司實收資本額:均為60億。保證金三倍:均為27億元。資產:A為1000億,B為100億。負債:A為950億,B為50億。認許資產減除負債:均為50億>27億。2022/12/103二、簡例說明:設有A、B保險公司2022/12/93三、舊制缺失能否反應經營風險?有無競爭不公平?2022/12/104三、舊制缺失2022/12/94四、基本觀念為兼顧業者之財務安全與資本運用彈性,應考量個別業者之營運規模、業務、財務等風險項目,作為計算適足資本之基礎。2022/12/105四、基本觀念2022/12/95五、清償能力監理資產方面監理機關必須制訂準則規範保險公司之資產運用,至少必須適用於相當於技術準備金之資產,同時亦須考慮下列各點:2022/12/106五、清償能力監理2022/12/96型態之多樣化各種金融工具、財產與可收取帳款之額度限制財務報表中資產評價之標準資產之安全保存資產與負債之適當對應流動性2022/12/1072022/12/97負債方面應列入負債之項目,如已發生尚未支付之賠款、已發生但未報案之賠款、應付帳款、有爭議之帳款、預收保費及保單準備金與技術準備金;計算保單準備金與技術準備金之標準;再保險可用以扣抵負債之額度,但是必須考慮其最終之可收取性。2022/12/108負債方面2022/12/98資本適足性與清償能力就已經取得執照或申請執照之保險公司,必須維持一定資本。此等資本適足性之要件,必須規範保險公司應達到資本或保證金之最低標準,並能夠反應保險業之營運規模、複雜性與業務風險。

2022/12/109資本適足性與清償能力2022/12/99

衍生性商品與表外項目應考慮之重點:衍生性商品與表外項目之使用限制衍生性商品與表外項目之揭露要件適當內部控制與監視衍生性商品狀況

2022/12/10102022/12/910再保險保險監理官必須能夠審查再保險協議、評估此等協議之可靠程度,進而決定此等信賴之適當性。保險公司必須評估其往來再保險人之財務狀況,進而決定自身風險暴露之適當水準。2022/12/1011再保險2022/12/911再保險之規範內容:再保險分出信用之數額。此項信用額度必須反應再保險應收帳款最終可收取性之評估,亦須能夠兼顧監理機關對於再保險人之控管;對於再保險公司母國之保險監理官之信賴數額。

2022/12/1012再保險之規範內容:2022/12/912法源依據一、保險法第143條之4資本適足率保險業自有資本與風險資本之比率,不得低於百分之二百;必要時,主管機關得參照國際標準調整比率。2022/12/1013法源依據2022/12/913範圍與計算前項所稱自有資本與風險資本之範圍及計算方法,由主管機關定之。2022/12/1014範圍與計算2022/12/914監理措施保險業自有資本與風險資本之比率未達第一項規定之比率者,不得分配盈餘,主管機關應視情節輕重,依第一百四十九條第一項、第二項及第三項規定處分之。

2022/12/1015監理措施2022/12/915實施時間表2001/6完成立法

專案小組成立2001/7頒佈仍用舊制2002/5第一次試算90年度資料2003/4第二次試算

91年度資料2003/7正式實施舊制廢止2004/4正式填報

92年度資料2022/12/1016實施時間表2022/12/916二、資本適足性管理辦法自有資本指保險業依本辦法規定經主管機關認許之資本總額,包括:

一、經認許之業主權益。

二、其他依主管機關規定之調整項目。

2022/12/1017二、資本適足性管理辦法2022/12/917風險資本

指依照保險業實際經營所承受之風險程度,計算而得之資本;其範圍因保險產業而有不同之風險項目。2022/12/10182022/12/918決算報告

保險業應於每年結(決)算後四個月內,檢具經會計師簽證之相關資料,向主管機關提報資本適足之報告。

主管機關於必要時,得令保險業隨時提報其資本適足之報告。2022/12/10192022/12/919禁止事項

保險業不得將自有資本與風險資本之比率,作為業務上不當之比較、宣傳或競爭,並不得令其招攬人員為不當之業務競爭。2022/12/1020禁止事項2022/12/920敬請指教

2022/12/1021敬請指教2022/12/921再保險基本原理主講人:林建智博士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2022/12/10222022/12/922再保險監理之辯證反對理由:再保險非標準化契約違反公平競爭原則限制再保險功能贊成理由:國際保險集團之破產再保險經紀人之醜聞2022/12/1023再保險監理之辯證2022/12/923監理態樣直接監理:即所有試圖在某國開展業務的再保險人,都必須從地主國獲取授權或營業許可,並遵守相關規定。間接監理:主管機關運用其權限,要求其管轄之保險業於分出業務時,必須遵循地主國之相關法令,以督促其審慎選擇及管制再保險人,間接地達成監理再保險人之效果。2022/12/1024監理態樣2022/12/924直接監理之態樣營業執照之取得:核准設立、申請許可財務方面之監理:

實收資本要求、準備金之提存、資金運用之限制、清償能力之維持2022/12/1025直接監理之態樣2022/12/925間接監理之態樣再保險計畫之審查再保險業務資料之陳報自留額度之限制再保險對象之限制2022/12/1026間接監理之態樣2022/12/926國際再保險監理之趨勢「國際保險監理官協會」(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InsuranceSupervisors,簡稱IAIS)是一個全球性國際保險監理組織,係於1994年在瑞士由世界各地之保險監理機關共同籌組成立,其背景為:一、各國保險監理官瞭解保險產業與市場對於本國與國際之經濟與社會基本重要性;及大多數的本國保險市場已經逐漸地融入全球市場之中。。2022/12/1027國際再保險監理之趨勢2022/12/927

二、保險監理官期許能在保險監理官之間凝聚共同利益之認知與關切;及加強保險監理官之專業能力,以充分保護保單持有人並發展與維護有效率保險市場。三、各國保險監理官應追求協力合作加強本國與國際保險監理事宜,確保市場之效率、公平、安全與穩定,以保障保單持有人之權益。四、為求達成上述期許與追求,各國保險監理官已經協力研擬保險監理之基本準則。2022/12/10282022/12/928IAIS之文件為追求協力合作加強本國與國際保險監理事宜,發展並制定國際通用之保險監理準則,藉此提供整合國際保險監理模式之介面。IAIS自成立以來已陸續完成並頒布:原則(principles)、標準(standards)與指導報告(guidancepapers)等不同等級之文件供會員參考。

2022/12/1029IAIS之文件2022/12/929再保險監理之議題除「保險監理核心原則」之原則10外,已頒佈之文件計有:一、再保險人監理之最低要求原則二、評估保險人之再保險保障及其再保險人信用標準三、再保險人監理標準四、限額再保險風險移轉、揭露及分析指導報告2022/12/1030再保險監理之議題2022/12/930再保險人監理之最低要求原則原則一:再保險人之技術準備金、投資和流動性、資本要求,以及確保公司治理之策略與程序等方面之監理,應該反映出再保險業務的特性,並且由監理官間之資訊交換系統加以補充。2022/12/1031再保險人監理之最低要求原則2022/12/931原則二:除原則一所陳述者外,適用於再保險人之組織型態、核發執照、撤銷執照之可能性、適任性之測試、控制權之改變、集團關係、整體業務之監理、實地檢查、處罰、內部控制及稽核及會計規則等,應該採取與原保險人相同之監理標準。2022/12/1032原則二:2022/12/932保險業辦理再保險業務之監理現況一、再保險計畫之審查二、自留額度之限制三、再保險分出對象之管制四、財務再保險之監理五、再保險經紀人之監理2022/12/1033保險業辦理再保險業務之監理現況2022/12/933專業再保險業之監理現況一、營業範圍二、準備金提存三、資金運用四、清償能力2022/12/1034專業再保險業之監理現況2022/12/934敬請指教

2022/12/1035敬請指教2022/12/935保險業辦理再保險分出業務處理要點主講人:林建智博士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2022/12/10362022/12/936基本觀念再保險監理之辯證與採行方式確保辦理再保險分出之經營安全重視再保險仲介人之信用風險配合風險資本額(RBC)制度之實施因應市場現況選擇監理工具2022/12/1037基本觀念2022/12/937法源依據保險業管理辦法第二十一條規定:「保險業辦理再保險分出業務之分出對象及財務再保險之契約內容、處理程序及應於報表揭露等事項,應依主管機關之規定。」2022/12/1038法源依據2022/12/938法規內容適格再保險分出業務之認定國際信用評等機構評等達一定等級

未適格再保險分出業務所致之影響

未經主管機關核准外國保險經紀人之影響2022/12/1039法規內容2022/12/939適格再保險分出業務之認定保險業於辦理再保險分出業務時,其分出之對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屬適格再保險分出業務:1、主管機關核准在中華民國境內專營或兼營再保險業務之保險業。2022/12/1040適格再保險分出業務之認定2022/12/9402、經主管機關許可在中華民國境內專營或兼營再保險業務之外國保險業。3、經國際信用評等機構評等達一定等級以上之外國(再)保險組織。4、依照我國法律規定得經營再保險業務之(再)保險組織或風險分散機制。5、性質特殊經主管機關核准之(再)保險組織或風險分散機制。2022/12/10412、經主管機關許可在中華民國境內專營或兼營再保險業務之外國保國際信用評等機構評等達一定等級1、Standard&Poor’s公司之BBB等2、A.M.Best公司之B+等級

3、Moody’s公司之Baa等級4、Fitch公司之BBB等級。5、中華信用評等公司之twA+等級。6、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可信用評等機構所評定相當等級之信用評等者。

2022/12/1042國際信用評等機構評等達一定等級2022/12/942未適格再保險分出業務所致之影響

保險業應調整其相關之負債及股東權益所謂調整負債及股東權益,主要係指資產負債表(負債及股東權益)之調整與計算未適格再保險準備。未適格再保險準備僅於財政部年度檢查報表中認列,並不影響「保險業財務業務報告」之編制。2022/12/1043未適格再保險分出業務所致之影響2022/12/943資產負債表之會計處理如下:借:未適格再保險盈餘調整數貸:未適格再保險準備未適格再保險盈餘調整數屬業主權益之減項,目的在於抵減未適格再保險分出之盈餘釋出效果。2022/12/1044資產負債表之會計處理如下:2022/12/944未適格再保險準備之計算

未滿期保費準備+未逾六個月之已決應攤回再保賠款+已報未決應攤回再保賠款-再保存入保證金=未適格再保險準備2022/12/1045未適格再保險準備之計算2022/12/945未經核准之外國保險經紀人保險業於委託保險經紀人辦理再保險分出業務時,、、如、、為未經主管機關核准之外國保險經紀人,且其所提供之專業責任保險或其他財務保證顯不相當者,該再保險分出業務視為未適格再保險分出。

2022/12/1046未經核准之外國保險經紀人2022/12/946潛在衝擊減少淨認許業主權益數額影響RBC比率衝擊保險業之承保能量重視再保險分出安全重要減緩市場之不當惡性競爭2022/12/1047潛在衝擊2022/12/947制度檢討再保險經紀人前衛業務其他信用擔保與評等機制再保險分進業務信用風險轉再保險之適用2022/12/1048制度檢討2022/12/948敬請指教

2022/12/1049敬請指教2022/12/949保險業辦理財務再保險

業務處理要點主講人:林建智博士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2022/12/10502022/12/950一、法源依據本要點依保險業管理辦法第二十一條規定訂定之。二、財務再保險之定義本要點所稱指保險人交付再保險費於再保險人,再保險人提供財務融通,並對於保險人所承擔顯著危險所致之損失,負擔賠償責任之契約。前項財務再保險應為一年或逾一年以上之契約。2022/12/1051一、法源依據2022/12/951三、顯著危險移轉第二點所稱顯著危險,係指保險人所移轉之危險,發生損失機率大於百分之十,其應收受再保險人款項現值與應交付再保險人款項現值之比率絕對值大於百分之十。無法符合前項條件者,得由簽證精算人員參照相關資料,進行合理的預測,說明該再保險契約已移轉顯著之危險。2022/12/1052三、顯著危險移轉2022/12/952四、危險移轉之類型財務再保險契約所移轉之危險,於財產保險包括承保危險與時間危險;於人身保險視業務種類與契約期間不同,包括死亡率、生存率、殘疾率、解約率、投資報酬率或費用危險等一個或多個危險。2022/12/1053四、危險移轉之類型2022/12/953五、契約內容財務再保險契約的內容,應包括:再保險人之承保責任及給付內容。財務再保險契約得終止之條件。保險人喪失清償能力之處理。再保險人喪失清償能力之處理。保險人與再保險人間之帳務處理。其他主管機關指定之事項。2022/12/1054五、契約內容2022/12/954六、處理程序應記載內容:交易目的、原則與方針(含交易動機、認定之依據、權責劃分、績效評估等)。作業程序。會計處理方式。內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其他主管機關指定之事項。2022/12/1055六、處理程序2022/12/955七、帳務結算頻率財務再保險之帳務處理:比例性合約,至少應每季結算一次;非比例性合約,至少應每年結算一次。符合本要點財務再保險之要件者,始能在損益表上以再保險科目處理。2022/12/1056七、帳務結算頻率2022/12/956八、應揭露事項辦理財務再保險之目的、理由及其預期效益。再保險費支出、應攤回再保賠款與給付及佣金(包含經驗帳戶項下之任何額外應計費用及應收再保險業款項)。當期辦理財務再保險所產生之淨損益。契約變更時,應揭露其變更原因及對損益之影響。其他主管機關指定之事項。2022/12/1057八、應揭露事項2022/12/957九、再保險人資格保險業辦理財務再保險,該再保險業應符合下列條件之一:(一)取得我國營業登記之專業再保險公司。(二)經主管機關認可之信用評等機構評定為相當於中華信用評等公司twAA等級以上之外國專業再保險公司。2022/12/1058九、再保險人資格2022/12/958十、資料備查保險業訂定、解除或終止財務再保險契約,應逐案提經董(理)事會或其授權機關(人員)通過或核准,並檢具書表,彙報主管機關或其指定或委託之機關(構)備查。2022/12/1059十、資料備查2022/12/959十一、違反之處置保險業違反本要點規定,主管機關得限制或停止其辦理部分或全部財務再保險業務,並得命其就該業務重新計算應提存各種責任準備金或調整財務報表。2022/12/1060十一、違反之處置2022/12/960敬請指教

2022/12/1061敬請指教2022/12/961住宅地震保險制度之檢討與建議主講人:林建智博士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2022/12/10622022/12/962住宅地震保險共保與危險承擔機制中樞組織1.共保組織?2.地震基金?政府承擔NT$100億X/L

NT$400億共保組織NT$20億簽單公司財產保險業地震基金NT$180億X/L

NT$20億主管機關再保險與資本市場NT$200億X/L

NT$200億被保險人管理機構中再公司2022/12/1063住宅地震保險共保與危險承擔機制中樞組織政府承擔共保組織地震基法規爭議:共保組織之定位現行住宅地震共保組織作業規範之內容,所謂「共保組織」本身並非無具有法人地位,何能扮演再保險人或危險分散之中樞組織?

2022/12/1064法規爭議:共保組織之定位2022/12/964法規爭議:共保組織之定位共保組織之責任侷限於危險承擔機制第一層之新台幣二十億元限額,對於其他層級之保費與責任,並無扮演中樞組織之角色。2022/12/1065法規爭議:共保組織之定位2022/12/965法規爭議:共保組織之定位本保險制度定位為政策保險而完全由主管機關與中再公司主導,卻將最終責任轉由共保組織承擔,將導致「權責不分」之現象。2022/12/1066法規爭議:共保組織之定位2022/12/966法規爭議:中再公司之定位中再公司於本保險制度下扮演極為重要之角色,雖然政府對中再公司仍有相當程度之控制,但是隨著民間持股比重之逐漸增加,若仍委由中再公司負責管理此項政策性保險而不為功能獨立區隔,日後恐將招致批評?

2022/12/1067法規爭議:中再公司之定位中再公司於本保險制度下扮演極為重要之改進建議一:界定中樞組織本保險始終維持其政策保險之本質,自應由政府得以控管之非營利機構擔任,方能充分配合其政策使命。就現況體制而言,以住宅地震保險基金較為合適。2022/12/1068改進建議一:界定中樞組織2022/12/968改進建議二中再公司於核保理賠、再保險安排與風險分散等方面所具有之專業,誠為本制度不可或缺者。應將中再公司明確定位為本制度之專業管理機構,依循中樞組織之指示管理住宅地震保險相關事宜。

2022/12/1069改進建議二中再公司於核保理賠、再保險安排與風險分散等方面所改進建議三現行規定各層危險承擔限額,由中再公司視住宅地震保險之投保、理賠情形,定期檢討,提方案報請主管機關適時調整。建議依據投保成長率逐年檢討理賠上限,並保持各層進/出點之機率為一定值,並且據以移動變更各層總量。2022/12/1070改進建議三現行規定各層危險承擔限額,由中再公司視住宅地震保改進建議四住宅地震保險性質上並非強制保險,若無考量費率調整因素,將有可能誘導逆選擇之現象,建議費率釐定時應加入建築結構、防災成效與標的物所在地點等調整因素。本制度財務趨於穩定成熟時,似可擴大承保範圍將部分損失納入,方能提供投保大眾完整之地震保險保障。

2022/12/1071改進建議四住宅地震保險性質上並非強制保險,若無考量費率調整

住宅地震保險制度

現行實務運作機制

簽單公司住宅地震基金(中樞組織)

中再政府負擔再保險人、巨災債券

住宅地震基金共保組織(回分機制)

100億200億180億20億被保險人2022/12/1072

住宅地震保險制度

現行實務運作機制

簽單公司住宅

住宅地震保險制度

法令制度原始規劃被保險人簽單公司

(共保組織)

住宅地震基金(中樞組織)

中再政府負擔再保險人、巨災債券

住宅地震基金(自留)100億200億180億2022/12/1073

住宅地震保險制度

法令制度原始規劃被保險人簽單公敬請指教

2022/12/1074敬請指教2022/12/974RBC制度與再保險監理法規主講人:林建智博士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2022/12/10752022/12/91

制度緣起一、舊制規定保險業認許資產減除負債之餘額,未達、、保證金額之三倍時,主管機關應命其於限期內,以現金增資補足之。(註:保證金為資本實收總額之15%)2022/12/1076制度緣起2022/12/92二、簡例說明:設有A、B保險公司實收資本額:均為60億。保證金三倍:均為27億元。資產:A為1000億,B為100億。負債:A為950億,B為50億。認許資產減除負債:均為50億>27億。2022/12/1077二、簡例說明:設有A、B保險公司2022/12/93三、舊制缺失能否反應經營風險?有無競爭不公平?2022/12/1078三、舊制缺失2022/12/94四、基本觀念為兼顧業者之財務安全與資本運用彈性,應考量個別業者之營運規模、業務、財務等風險項目,作為計算適足資本之基礎。2022/12/1079四、基本觀念2022/12/95五、清償能力監理資產方面監理機關必須制訂準則規範保險公司之資產運用,至少必須適用於相當於技術準備金之資產,同時亦須考慮下列各點:2022/12/1080五、清償能力監理2022/12/96型態之多樣化各種金融工具、財產與可收取帳款之額度限制財務報表中資產評價之標準資產之安全保存資產與負債之適當對應流動性2022/12/10812022/12/97負債方面應列入負債之項目,如已發生尚未支付之賠款、已發生但未報案之賠款、應付帳款、有爭議之帳款、預收保費及保單準備金與技術準備金;計算保單準備金與技術準備金之標準;再保險可用以扣抵負債之額度,但是必須考慮其最終之可收取性。2022/12/1082負債方面2022/12/98資本適足性與清償能力就已經取得執照或申請執照之保險公司,必須維持一定資本。此等資本適足性之要件,必須規範保險公司應達到資本或保證金之最低標準,並能夠反應保險業之營運規模、複雜性與業務風險。

2022/12/1083資本適足性與清償能力2022/12/99

衍生性商品與表外項目應考慮之重點:衍生性商品與表外項目之使用限制衍生性商品與表外項目之揭露要件適當內部控制與監視衍生性商品狀況

2022/12/10842022/12/910再保險保險監理官必須能夠審查再保險協議、評估此等協議之可靠程度,進而決定此等信賴之適當性。保險公司必須評估其往來再保險人之財務狀況,進而決定自身風險暴露之適當水準。2022/12/1085再保險2022/12/911再保險之規範內容:再保險分出信用之數額。此項信用額度必須反應再保險應收帳款最終可收取性之評估,亦須能夠兼顧監理機關對於再保險人之控管;對於再保險公司母國之保險監理官之信賴數額。

2022/12/1086再保險之規範內容:2022/12/912法源依據一、保險法第143條之4資本適足率保險業自有資本與風險資本之比率,不得低於百分之二百;必要時,主管機關得參照國際標準調整比率。2022/12/1087法源依據2022/12/913範圍與計算前項所稱自有資本與風險資本之範圍及計算方法,由主管機關定之。2022/12/1088範圍與計算2022/12/914監理措施保險業自有資本與風險資本之比率未達第一項規定之比率者,不得分配盈餘,主管機關應視情節輕重,依第一百四十九條第一項、第二項及第三項規定處分之。

2022/12/1089監理措施2022/12/915實施時間表2001/6完成立法

專案小組成立2001/7頒佈仍用舊制2002/5第一次試算90年度資料2003/4第二次試算

91年度資料2003/7正式實施舊制廢止2004/4正式填報

92年度資料2022/12/1090實施時間表2022/12/916二、資本適足性管理辦法自有資本指保險業依本辦法規定經主管機關認許之資本總額,包括:

一、經認許之業主權益。

二、其他依主管機關規定之調整項目。

2022/12/1091二、資本適足性管理辦法2022/12/917風險資本

指依照保險業實際經營所承受之風險程度,計算而得之資本;其範圍因保險產業而有不同之風險項目。2022/12/10922022/12/918決算報告

保險業應於每年結(決)算後四個月內,檢具經會計師簽證之相關資料,向主管機關提報資本適足之報告。

主管機關於必要時,得令保險業隨時提報其資本適足之報告。2022/12/10932022/12/919禁止事項

保險業不得將自有資本與風險資本之比率,作為業務上不當之比較、宣傳或競爭,並不得令其招攬人員為不當之業務競爭。2022/12/1094禁止事項2022/12/920敬請指教

2022/12/1095敬請指教2022/12/921再保險基本原理主講人:林建智博士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2022/12/10962022/12/922再保險監理之辯證反對理由:再保險非標準化契約違反公平競爭原則限制再保險功能贊成理由:國際保險集團之破產再保險經紀人之醜聞2022/12/1097再保險監理之辯證2022/12/923監理態樣直接監理:即所有試圖在某國開展業務的再保險人,都必須從地主國獲取授權或營業許可,並遵守相關規定。間接監理:主管機關運用其權限,要求其管轄之保險業於分出業務時,必須遵循地主國之相關法令,以督促其審慎選擇及管制再保險人,間接地達成監理再保險人之效果。2022/12/1098監理態樣2022/12/924直接監理之態樣營業執照之取得:核准設立、申請許可財務方面之監理:

實收資本要求、準備金之提存、資金運用之限制、清償能力之維持2022/12/1099直接監理之態樣2022/12/925間接監理之態樣再保險計畫之審查再保險業務資料之陳報自留額度之限制再保險對象之限制2022/12/10100間接監理之態樣2022/12/926國際再保險監理之趨勢「國際保險監理官協會」(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InsuranceSupervisors,簡稱IAIS)是一個全球性國際保險監理組織,係於1994年在瑞士由世界各地之保險監理機關共同籌組成立,其背景為:一、各國保險監理官瞭解保險產業與市場對於本國與國際之經濟與社會基本重要性;及大多數的本國保險市場已經逐漸地融入全球市場之中。。2022/12/10101國際再保險監理之趨勢2022/12/927

二、保險監理官期許能在保險監理官之間凝聚共同利益之認知與關切;及加強保險監理官之專業能力,以充分保護保單持有人並發展與維護有效率保險市場。三、各國保險監理官應追求協力合作加強本國與國際保險監理事宜,確保市場之效率、公平、安全與穩定,以保障保單持有人之權益。四、為求達成上述期許與追求,各國保險監理官已經協力研擬保險監理之基本準則。2022/12/101022022/12/928IAIS之文件為追求協力合作加強本國與國際保險監理事宜,發展並制定國際通用之保險監理準則,藉此提供整合國際保險監理模式之介面。IAIS自成立以來已陸續完成並頒布:原則(principles)、標準(standards)與指導報告(guidancepapers)等不同等級之文件供會員參考。

2022/12/10103IAIS之文件2022/12/929再保險監理之議題除「保險監理核心原則」之原則10外,已頒佈之文件計有:一、再保險人監理之最低要求原則二、評估保險人之再保險保障及其再保險人信用標準三、再保險人監理標準四、限額再保險風險移轉、揭露及分析指導報告2022/12/10104再保險監理之議題2022/12/930再保險人監理之最低要求原則原則一:再保險人之技術準備金、投資和流動性、資本要求,以及確保公司治理之策略與程序等方面之監理,應該反映出再保險業務的特性,並且由監理官間之資訊交換系統加以補充。2022/12/10105再保險人監理之最低要求原則2022/12/931原則二:除原則一所陳述者外,適用於再保險人之組織型態、核發執照、撤銷執照之可能性、適任性之測試、控制權之改變、集團關係、整體業務之監理、實地檢查、處罰、內部控制及稽核及會計規則等,應該採取與原保險人相同之監理標準。2022/12/10106原則二:2022/12/932保險業辦理再保險業務之監理現況一、再保險計畫之審查二、自留額度之限制三、再保險分出對象之管制四、財務再保險之監理五、再保險經紀人之監理2022/12/10107保險業辦理再保險業務之監理現況2022/12/933專業再保險業之監理現況一、營業範圍二、準備金提存三、資金運用四、清償能力2022/12/10108專業再保險業之監理現況2022/12/934敬請指教

2022/12/10109敬請指教2022/12/935保險業辦理再保險分出業務處理要點主講人:林建智博士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2022/12/101102022/12/936基本觀念再保險監理之辯證與採行方式確保辦理再保險分出之經營安全重視再保險仲介人之信用風險配合風險資本額(RBC)制度之實施因應市場現況選擇監理工具2022/12/10111基本觀念2022/12/937法源依據保險業管理辦法第二十一條規定:「保險業辦理再保險分出業務之分出對象及財務再保險之契約內容、處理程序及應於報表揭露等事項,應依主管機關之規定。」2022/12/10112法源依據2022/12/938法規內容適格再保險分出業務之認定國際信用評等機構評等達一定等級

未適格再保險分出業務所致之影響

未經主管機關核准外國保險經紀人之影響2022/12/10113法規內容2022/12/939適格再保險分出業務之認定保險業於辦理再保險分出業務時,其分出之對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屬適格再保險分出業務:1、主管機關核准在中華民國境內專營或兼營再保險業務之保險業。2022/12/10114適格再保險分出業務之認定2022/12/9402、經主管機關許可在中華民國境內專營或兼營再保險業務之外國保險業。3、經國際信用評等機構評等達一定等級以上之外國(再)保險組織。4、依照我國法律規定得經營再保險業務之(再)保險組織或風險分散機制。5、性質特殊經主管機關核准之(再)保險組織或風險分散機制。2022/12/101152、經主管機關許可在中華民國境內專營或兼營再保險業務之外國保國際信用評等機構評等達一定等級1、Standard&Poor’s公司之BBB等2、A.M.Best公司之B+等級

3、Moody’s公司之Baa等級4、Fitch公司之BBB等級。5、中華信用評等公司之twA+等級。6、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可信用評等機構所評定相當等級之信用評等者。

2022/12/10116國際信用評等機構評等達一定等級2022/12/942未適格再保險分出業務所致之影響

保險業應調整其相關之負債及股東權益所謂調整負債及股東權益,主要係指資產負債表(負債及股東權益)之調整與計算未適格再保險準備。未適格再保險準備僅於財政部年度檢查報表中認列,並不影響「保險業財務業務報告」之編制。2022/12/10117未適格再保險分出業務所致之影響2022/12/943資產負債表之會計處理如下:借:未適格再保險盈餘調整數貸:未適格再保險準備未適格再保險盈餘調整數屬業主權益之減項,目的在於抵減未適格再保險分出之盈餘釋出效果。2022/12/10118資產負債表之會計處理如下:2022/12/944未適格再保險準備之計算

未滿期保費準備+未逾六個月之已決應攤回再保賠款+已報未決應攤回再保賠款-再保存入保證金=未適格再保險準備2022/12/10119未適格再保險準備之計算2022/12/945未經核准之外國保險經紀人保險業於委託保險經紀人辦理再保險分出業務時,、、如、、為未經主管機關核准之外國保險經紀人,且其所提供之專業責任保險或其他財務保證顯不相當者,該再保險分出業務視為未適格再保險分出。

2022/12/10120未經核准之外國保險經紀人2022/12/946潛在衝擊減少淨認許業主權益數額影響RBC比率衝擊保險業之承保能量重視再保險分出安全重要減緩市場之不當惡性競爭2022/12/10121潛在衝擊2022/12/947制度檢討再保險經紀人前衛業務其他信用擔保與評等機制再保險分進業務信用風險轉再保險之適用2022/12/10122制度檢討2022/12/948敬請指教

2022/12/10123敬請指教2022/12/949保險業辦理財務再保險

業務處理要點主講人:林建智博士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2022/12/101242022/12/950一、法源依據本要點依保險業管理辦法第二十一條規定訂定之。二、財務再保險之定義本要點所稱指保險人交付再保險費於再保險人,再保險人提供財務融通,並對於保險人所承擔顯著危險所致之損失,負擔賠償責任之契約。前項財務再保險應為一年或逾一年以上之契約。2022/12/10125一、法源依據2022/12/951三、顯著危險移轉第二點所稱顯著危險,係指保險人所移轉之危險,發生損失機率大於百分之十,其應收受再保險人款項現值與應交付再保險人款項現值之比率絕對值大於百分之十。無法符合前項條件者,得由簽證精算人員參照相關資料,進行合理的預測,說明該再保險契約已移轉顯著之危險。2022/12/10126三、顯著危險移轉2022/12/952四、危險移轉之類型財務再保險契約所移轉之危險,於財產保險包括承保危險與時間危險;於人身保險視業務種類與契約期間不同,包括死亡率、生存率、殘疾率、解約率、投資報酬率或費用危險等一個或多個危險。2022/12/10127四、危險移轉之類型2022/12/953五、契約內容財務再保險契約的內容,應包括:再保險人之承保責任及給付內容。財務再保險契約得終止之條件。保險人喪失清償能力之處理。再保險人喪失清償能力之處理。保險人與再保險人間之帳務處理。其他主管機關指定之事項。2022/12/10128五、契約內容2022/12/954六、處理程序應記載內容:交易目的、原則與方針(含交易動機、認定之依據、權責劃分、績效評估等)。作業程序。會計處理方式。內部控制及稽核制度。其他主管機關指定之事項。2022/12/10129六、處理程序2022/12/955七、帳務結算頻率財務再保險之帳務處理:比例性合約,至少應每季結算一次;非比例性合約,至少應每年結算一次。符合本要點財務再保險之要件者,始能在損益表上以再保險科目處理。2022/12/10130七、帳務結算頻率2022/12/956八、應揭露事項辦理財務再保險之目的、理由及其預期效益。再保險費支出、應攤回再保賠款與給付及佣金(包含經驗帳戶項下之任何額外應計費用及應收再保險業款項)。當期辦理財務再保險所產生之淨損益。契約變更時,應揭露其變更原因及對損益之影響。其他主管機關指定之事項。2022/12/10131八、應揭露事項2022/12/957九、再保險人資格保險業辦理財務再保險,該再保險業應符合下列條件之一:(一)取得我國營業登記之專業再保險公司。(二)經主管機關認可之信用評等機構評定為相當於中華信用評等公司twAA等級以上之外國專業再保險公司。2022/12/10132九、再保險人資格2022/12/958十、資料備查保險業訂定、解除或終止財務再保險契約,應逐案提經董(理)事會或其授權機關(人員)通過或核准,並檢具書表,彙報主管機關或其指定或委託之機關(構)備查。2022/12/10133十、資料備查2022/12/959十一、違反之處置保險業違反本要點規定,主管機關得限制或停止其辦理部分或全部財務再保險業務,並得命其就該業務重新計算應提存各種責任準備金或調整財務報表。2022/12/10134十一、違反之處置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