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的理论基础简析课件_第1页
电子政务的理论基础简析课件_第2页
电子政务的理论基础简析课件_第3页
电子政务的理论基础简析课件_第4页
电子政务的理论基础简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政务专题第二讲电子政务的理论基础电子政务专题本节提纲现代信息理论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行政信息管理系统案例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行政生态学本节提纲现代信息理论1现代信息理论

电子政务是政府业务的信息化。信息是所有管理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组成元素,电子政务是一种高级的管理活动,对信息有很强的依赖性。要深刻理解这一概念必须要全面理解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的内涵,它们是电子政务得以实现的基石。信息信息技术信息化1现代信息理论电子政务是政府业务的信息化。信1现代信息理论

人类活动自然界活动无机物和有机物的运动生物活动有相互作用的环境信息存在的环境1现代信息理论人类活动自然界活动无机物和有1现代信息理论

信息存在的作用这事该怎么做?INFO就这么做+=1现代信息理论信息存在的作用这事该怎么做?1现代信息理论

信息同物质、能源一样,是人类的三大资源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什么是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表征以及经过传递后的再现。信息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以及关于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陈述。信息的特征:传递性、时效性、累积性、共享性、无限性等。信息是一种资源,是数据的抽象,知识是信息的高级组织形式。1现代信息理论信息同物质、能源一样,是人类1现代信息理论

信源(客体)信宿(主体)接收处理实施信息(前馈)信息(反馈)信息循环载体信息运动的三要素1现代信息理论信源信宿接处实信息(前馈1现代信息理论

再生资源非再生资源信息资源物质资源组织和人生存发展的战略资源1现代信息理论再生资源物质资源组织和人1现代信息理论管理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对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社会运行活动有影响的数据。管理信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资源管理信息是管理决策的基础管理信息是实施管理控制的依据管理信息是系统内外联系的纽带

管理信息的涵义1现代信息理论管理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对组织生产经营活动1现代信息理论量大来源广非消耗性处理方式和手段多样性时效性管理信息的特点1现代信息理论量大管理信息的特点1现代信息理论管理信息处理:包括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输和提供五个方面。信息的收集:原始收集、二次信息收集、分类、编码信息的存储:保存、管理数据(模型、知识)信息的加工:运算、过滤、校正信息的传输:流通、交互信息的提供:表现形式、提供手段

管理信息处理的内容1现代信息理论管理信息处理:包括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1现代信息理论

管理信息处理的要求

获取处理

及时

准确

适用

经济

获取处理传输存储处理规范化、标准化

内容范围详细程度使用频率

方法和手段使用者识别、利用的水平1现代信息理论管理信息处理的要求获取及时准1现代信息理论数据库建设遵循的原则:信息资源来源广泛,信息共享、信息安全并重信息资源管理统筹规划与优化配置并重

数据库与信息资源我国管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存在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状况;我国目前的法律、政策有若干方面不适应,导致各部门在建设过程中植入自己部门的利益,建设的数据库不完整;我国数据库建设的层次显得不够丰富;对数据库深层次的应用不充分。1现代信息理论数据库建设遵循的原则:数据库与信息资源我2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MIS):是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并利用信息进行预测、控制、辅助管理的系统。

MIS的对象是信息

IS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按照一定的法则组成并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管理信息由信息的采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五个方面组成。2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MIS):是对2管理信息系统

信源信宿信息处理信息用户信息管理者

MIS的结构问题处理系统企业外部信息企业内部信息信息收集系统信息存储系统信息输出系统管理决策机构

信息管理机构作业处理MIS2管理信息系统信源MIS的结构问题处理系统企业外企业2管理信息系统

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MIS的特性2管理信息系统整体性MIS的特性2管理信息系统整体性原则“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分解——协调原则处理复杂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基本方法之一目标优化原则简单系统的“最优解”;复杂系统的“满意解”MIS的开发原则2管理信息系统整体性原则MIS的开发原则2管理信息系统自行开发委托开发联合开发购买成品

MIS的开发方式MIS的开发方法

面向对象的方法原型法生命周期法2管理信息系统自行开发MIS的开发方式MIS的开发方法2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网络化系统开发方法的理性统一化系统运行的职能化MIS的发展趋势2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网络化MIS的发展趋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

政府信息化要与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网络的特性要求政府必须加强对行政信息网络传递的有效管理网络的特点要求政府对行政信息实施准确管理从内容到形式构筑电子政府信息化管理的角色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政府信息化要与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体现在:公务员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信息意识:意识到信息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意识到信息技术已引发了一场数字革命;意识到信息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引起产业结构的升级。信息能力:信息的识别能力;信息的收集能力;保存信息的能力;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传递信息的能力;信息利用的能力;信息发布的能力。政府的决策水平政府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电子政务对行政信息的要求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体现在:电子政务对行政信息的要求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府行政信息除了具备信息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它本身的特点:行政信息的权威性作者的法定性内容的权威性传递渠道的正规性行政信息的实效性行政信息的网络化电子政府行政信息的特征与功能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府行政信息除了具备信息的一般特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整合——电子政务体系的关键 政务信息资源:是指各级政府机构和各类政府职能部门收集和生成的与政府日常运行相关的各种信息。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是进行政府各类信息的采集、组织、交换、存储以及建立共享机制等,这也是电子政务体系的关键。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政务信息资源采集,是指各政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根据政务信息用户的需求,从有关信息源或载体内对各种形态的信息选择、采出、提取并加以聚合和集中的过程,即在“需求驱动”下,根据目的和要求将蕴涵、分布在不同时空域的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各种政务信息采掘、加工处理和积聚起来的过程。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整合——电子政务体系的关键 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三个层次一是建立针对异构业务应用系统的信息安全交换平台和针对空间数据的空间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二是形成信息资源集中管理分布应用的共享模式,建立政务基础数据库;三是建立针对重点业务应用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或政务专题数据库。信息资源体系发挥功能的关键在于各信息资源体系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管理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三个层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保证信息资源体系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一是信息资源建设的规模和信息资源的丰富程度;二是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机制的建设状况;三是信息资源分类标准、登记制度和交换制度状况;四是信息资源开采、登记、处理、交换利用和发布机制的建设水平。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管理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保证信息资源体系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电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信息资源的日常管理不到位信息资源规划滞后,标准和规范不到位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开放和共享机制欠缺对政府信息资源整合认识不足,存在比较明显的误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管理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与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如何作好开发利用?创造有利于政府信息资源整合的环境

切实可行的信息资源整合规划

逐步完善政府信息资源基础数据库

加快建设面向公众的政府信息门户

促进政府与社会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

推动信息资源的商业化开发和利用

引导公众合理应用与消费信息资源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管理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如何作好开发利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1)机制框架(2)经济框架(3)建设工程框架(4)建设内容框架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框架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1)机制框架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框架是指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各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开发利用机制框架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框架是指政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框架推动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质是提高全社会信息资源的开发水平和利用程度,保障信息产品的供给,满足全社会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保障供给”就是要不断开发出丰富的、高质量的政务信息产品;“满足需求”就是要满足全社会对政务信息资源的需要。经济框架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框架推动信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框架从工程建设角度看,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建设框架包括6个体系:政务信息技术支撑体系、政务信息开发与维护体系、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与定位体系、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与服务体系、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以及政务信息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工程框架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框架从工程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框架

建设内容框架表明的是现阶段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重点。政务信息资源公开与交换共享、公益性信息开发服务、信息资源产业以及宏观保障环境,是现阶段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重点领域,各个领域又有其工作重点。建设内容框架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框架建设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1)推行市场化的政策取向(2)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依托,科学开发政务信息资源(3)重点建设数据库资源,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4)完善政务信息政策法规,为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创造良好环境(5)重视信息人才开发和培养西方国家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1)推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1)中国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2)我国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完善有关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政策法规•完善管理体制,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机构•重视政务信息内容的完善和服务•进一步改进政务信息资源基础建设•强化政务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建设•重视人才的开发利用我国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战略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1)中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1)宏观管理(2)微观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体制管理职能管理人员(1)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是在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中从事信息系统研发、运行、维护、信息安全等相关信息技术工作的人员。(2)信息管理专业人才:是从事信息资源规划、信息资源组织等管理工作的人员。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1)宏观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体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分级分类(1)社会公开类政务信息资源(2)部门共享类政务信息资源(3)依法专用类政务信息资源分级分类(1)主题类政务信息资源(2)行业类政务信息资源(3)服务类政务信息资源(4)资源形态类政务信息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分级分类(1)社会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公开政务信息公开:是指政务部门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公共组织主动或根据公众的申请公开政务信息、并方便社会公众获取的各种活动与制度的总称。公开的含义公开的原则(1)合法性原则(2)及时性原则(3)真实性原则(4)利益平衡原则(5)不收费原则(6)责任原则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公开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1)编制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目录体系•科学构建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框架•科学构建目录体系服务模型•明确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目录的具体内容(2)健全与完善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标准规范(3)健全与完善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管理制度(4)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和共享库的建设实现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的管理措施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1)编制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目录体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法制建设中国政务信息资源法制化建设概况(1)分散性(2)不配套性(3)间接性(4)模糊性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法制建设中国政务信息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1)确定信息资源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地位(2)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法制建设的内容框架•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法律制度•政务信息机构组织管理法律制度•政务信息安全、保密法律制度•国际信息合作与交流法律制度法制建设的内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法制建设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1)确定信息资源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4行政信息管理系统案例

行政信息管理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种,是一个社会和技术综合的系统。具有集中统一规划的数据库是管理信息系统成熟的重要标志。

阅读案例:

P42-47:行政信息管理系统————行政执法信息管理系统回答下列问题:该系统涉及的服务对象有哪些?(针对案例具体描述)该系统有哪些功能?(按照服务对象分类描述)分析信息处理的实效性和准确性。该系统采用了哪些安全措施,以防范哪些风险?4行政信息管理系统案例行政信息管理系统是管理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无缝隙组织是指可以用流动的、灵活的、完整的、透明的、连贯的词语来形容的组织。无缝隙组织无论是对职员还是对最终用户而言,以一种整体的而不是各自为政的方式提供服务,它传递的都是持续一致的信息。无缝隙政府的内涵无缝隙政府正是以这种无缝隙组织为基本单位,以满足顾客无缝隙的需要为目标,围绕结果进行运作,高效且高质地提供品种繁多的、用户化和个性化的公共产品与服务。无缝隙政府是一种以顾客导向、竞争导向、结果导向为核心价值的灵活组织。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无缝隙组织是指可以用流动的、灵活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无缝隙政府理论建立在否定官僚科层制下的劳动分工、专业化及权利和功能分割的基础上。无缝隙政府理论认为:尽管劳动划分、专业化及权力和功能的分割确实使政府机构有能力管理更加复杂的问题,但与此同时,它们也导致了政府职能的四分五裂、职责重复和无效劳动。无缝隙政府理论——组织设计模式无缝隙政府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组织设计模式,即组织设计时根据自然的过程而不是人为的职能来确定。它认为:职能划分的假设——“执行同样职能的人应该共事”——应该被抛弃;新的假设——“处于同一工作进程中的人应该共事”——要求以不同的工作进程对组织进行设计,划分成几个职能交叉的团队。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无缝隙政府理论建立在否定官僚科层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无缝隙政府一切以顾客为中心、为导向,它强调对顾客进行面对面的服务,减少顾客在这一过程中金钱、时间、体力、精力的消耗以及随之而来的风险,从而使顾客成本最小化,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无缝隙政府理论——强调服务方式的变革无缝隙政府在为顾客服务的过程中提倡顾客参与。在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不能很好地满足顾客的特定需求时,为了保障公共产品与服务的质量,需要顾客的积极参与。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无缝隙政府一切以顾客为中心、为导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无缝隙政府理论打破了这种标准化操作规程的工作流程模式。它认为:标准化操作规程对复杂性迥异的事件实行相同的操作程序,大大降低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无缝隙政府理论提出给政府成员更多的自主权,它相信政府成员并非迂腐的、不愿变革的。他们愿意努力工作,改变工作方法以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要。无缝隙政府理论——对标准化操作规程提出挑战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无缝隙政府理论打破了这种标准化操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一方面,在公共部门内部,以集体责任取代个人责任,无缝隙的工作过程可能会使某些工作无法明确界定个人责任。另一方面,在民选官员与行政机构之间也有了新的责任机制。无缝隙政府围绕结果进行组织,要求民选官员和行政机构之间以一种新的契约形式出现——改变民选官员在行使监督职能时微观管理的角色,民选官员与行政机构之间实现“弹性责任”无缝隙政府理论——提出新的责任机制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一方面,在公共部门内部,以集体责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无缝隙政府理论提出了“先重组再自动化”的政府再造原则无缝隙政府理论对政府再造执行总策略的规定在重新设计过程之前,技术并非时时处处都有用。技术要成为促进工作效率提高的工具而非官僚之下的控制工具的观点。原因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无缝隙政府理论提出了“先重组再自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

无缝隙政府理论认为,再造的步骤有四:首先,描述现存的过程;无缝隙政府理论提出用流程图等方法描述政府部门工作,其目的是能揭示出其“瓶颈”部位、冗余之处,有助于理解某些特定的职能之间、部门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以及应当如何相互作用。其次,从最后着手,逆方向进行改革;就是要明确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再次,设定一个延伸了的目标;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自己定一个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最后,从一张白纸开始政府组织的再造。抛开现有的规则和制度开始政府再造。无缝隙政府理论对政府再造过程的规定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无缝隙政府理论认为,再造的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首先,无缝隙政府理论对于政府再造提出了“确保‘主要序列’的持续流动”的原则。第一,确认增值和无益的步骤(即区分整个工作流程中哪些活动能给顾客带来收益,哪些不能)。第二,从主要序列里排除、减少或分离无益的步骤。第三,使用分类鉴别法(即对顾客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无缝隙政府理论对政府再造的新见解其次,这一系列步骤的完成并不意味着再造的结束,政府再造要取得最后的成功,在机构实现了由职能导向向过程导向的转变后,就必须把内部的体制、结构和新的文化整合起来。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首先,无缝隙政府理论对于政府再造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

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

传统官僚体制下的机构相互独立,存在着壁垒。其中一些壁垒的存在是为了避免利益冲突和对公众信任的滥用,但是这些壁垒也阻碍了政府服务功能的实现。政府再造要打破这些壁垒,在机构之间形成战略同盟。通过网络,过去互不关联的团体之间实现了信息共享、相互沟通,建立起联盟关系。政府与承包商的关系。

政府再造要实现“掌舵“(政策制定)与“划桨”(服务提供)相分离。政府要将一些具体的服务交由其他一些机构甚至私营部门来提供。政府一般会对服务机构进行面面俱到的过度监督并将服务的责任也一并移交至承包商。无缝隙政府要求政府与承包商之间发展合作伙伴关系,一方面与承包商团结在一起为同一个项目而努力;另一方面明确政府移交的是服务项目,而不是服务责任。政府再造中必须处理好的几种关系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政府再造中必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

政府与社区之间的关系政府与社区的关系其实也是政府与顾客关系的一部分。无缝隙政府理论强调政与社区建立联盟关系。政府与其内部顾客的关系无缝隙政府理论中政府与其内部顾客之间的关系,要求政府活动不仅要使外部顾客满意,更要注重提高内部顾客的满意度。政府再造中必须处理好的几种关系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政府与社区之间的关系政府再造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

理论基础无缝隙政府理论建立在劳动分工、专业化、权力与功能的分割导致政府活动的低质与低效这样的理论前提下,但以理性权威为核心的官僚制其产生和运作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人们渴望将公共权力纳入规范可预见的、公正稳定的合法性框架中以保护公共利益。因此,合理地汲取官僚制中可行的理论资源,将其融入无缝隙政府理论之中,是政府再造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适用范围无缝隙政府理论所提出的政府再造观主要适用于具体的服务提供部门,而不适用于政策制定部门。即便是具体的服务提供部门,也并非都可以用无缝隙政府理论来再造。无缝隙政府理论运用于政府再造中要注意的问题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理论基础无缝隙政府理论运用于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

领导者的参与无缝隙政府理论所倡导的过程再造与其他革新的区别之一,就是它不仅需要来自于高层的支持,商且还需要高层领导的积极参与。组织文化无缝隙政府理论所提倡的组织是一种自我管理的工作团队。这种自我管理的工作团队要获得成功需要有极具向心力的组织文化,用强有力的价值观、信念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无缝隙政府理论运用于政府再造中要注意的问题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领导者的参与无缝隙政府理论运6行政生态学行政生态学任何行政行为都是政府与其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任何行政行为能否取得预期的政策效果,最终都取决于与其社会环境的动态交互作用的性质和方式。

我国的电子政务作为一种新的行政管理改革模式和行政行为与其行政生态环境的互动作用和影响也是必然的。6行政生态学行政生态学任何行政行为都是政府与其社会环境互动6行政生态学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推行的电子政府运动是源于各国行政改革需要,其目的是想借助信息革命的力量来有意识地对自身结构、功能和行政人员的行为方式不断进行调整和改变以谋求行政系统和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将“客户关系管理”的概念引入到电子政务的建设中去,并得到成功运用。西方的认识现状我国与西方的行政环境不同;两者有着共同的国际化行政环境,都是以信息技术革命作为助推器,推动行政改革,达到“善治”为根本目标。6行政生态学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推行的电子政府运6行政生态学我国特殊的生态环境我国的半农业、半工业、半信息化的社会形态经济要素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水平的决定性影响未来国内不同经济发展区域的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我国现有行政环境中很多不利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因素6行政生态学我国特殊的生态环境我国的半农业、半工业、半信息6行政生态学行政环境中不利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因素技术层面上为政府的职能转型和结构改变提供了可能,但在很大程度上仍受经济发展成熟度的制约。电子政务发展和规划并没有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社会形态造就的科层制(官僚制)政府组织结构,从行政生态系统的角度,这种纵横复杂且稳定的组织结构形式在市场经济尚未发育成熟之前,将对体制改革形成巨大的阻力。这种行政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是相对的,电子政务的出现也必然会对其带来冲击,并终将打破而形成新的稳定结构。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对行政环境中沟通网要素的发展十分不利。据CNNIC的《第十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表明:2003年底,我国拥有7950万网民,在13亿总人口中还仅占6.2%,比半年前调查的5.3%略有提高,我国的互联网用户总数很大,互联网络的普及程度还很低;基础设施不完善,特别是,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正在规划设计中。转变传统行政文化观念,逐步完成从“官本位”到“民本位”的思想转变,仍是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工作,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前提。我国传统的行政文化内容丰富,既有“宁公而贫,不私而富”的思想,又有“官本位”的思想。现行的行政环境中官僚体制更容易滋生和助长“官本位”的思想,这与服务型政府中“以民为本、高效透明”的思想相悖,容易引起少数公务员的抵触情绪。6行政生态学行政环境中不利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因素技术层面上6行政生态学行政环境中不利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因素提升社会信息化意识,特别是公务员的信息化意识,仍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任务。现行体制及部门利益又给政府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带来巨大的障碍。据CNNIC近期对上网用户的“电子政务了解程度”的调查,“听说过但不了解”的占36.5%,“有一点了解”的占35.8%,“非常了解”的只占15%,由此可见,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尚未深入人心。相应法律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占社会信息资源的80%。这意味着电子政务的核心价值之一是大力开发和利用政府信息资源,这对带动社会信息化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没有电子政务的发展就没有政府信息化,也就没有社会信息化。6行政生态学行政环境中不利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因素提升社会信6行政生态学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生态化的内涵描述网络互通行政理念体制创新经济发展组织结构电子政务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公共管理理论改造和重组政府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即政府再造,实现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组织网络化和扁平化,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尚未与电子政务发展结合到位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梳“辫子”的原理,优先开展业务流程的整合,为组织结构的整合创造积极的条件)电子政务需要把政务活动对资源的消耗和对行政环境的影响纳入行政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总交换过程中,注重成本——效益分析,强调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提高行政效益,降低政府管理成本,带动经济与社会发展,这是电子政务生态化发展始终如一的原则。

电子政务生态化需要的沟通网——政务信息网络要互联、互通,打破时间、空间以及部门分割的制约,成为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桥梁,这样才能:整合政府信息资源,信息共享、政务公开,提升社会信息化意识,以实现社会的“动员性”和“同化性”,实现政府与社会组织的网上互动。电子政务生态化是要逐步转变行政管理职能,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坚持“网络互动、以民为本、服务至上”的最高行为准则,密切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和服务。

6行政生态学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生态化的内涵描述网络互通行政6行政生态学电子政务发展生态化就是要实现电子政务活动与行政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与和谐发展,从而达到政府“善治”的目的。6行政生态学电子政务发展生态化就是要实现电子政务活动与行政作业1。从哪几个角度如何理解无缝隙政府理论?2。如何理解信息时代的政府再造?3。如何理解信息意识?信息能力?4。我国特殊的行政生态环境如何协调发展?5。电子政务数据资源开发的意义。6。论述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框架作业1。从哪几个角度如何理解无缝隙政府理论?电子政务专题第二讲电子政务的理论基础电子政务专题本节提纲现代信息理论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行政信息管理系统案例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行政生态学本节提纲现代信息理论1现代信息理论

电子政务是政府业务的信息化。信息是所有管理活动得以进行的基本组成元素,电子政务是一种高级的管理活动,对信息有很强的依赖性。要深刻理解这一概念必须要全面理解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的内涵,它们是电子政务得以实现的基石。信息信息技术信息化1现代信息理论电子政务是政府业务的信息化。信1现代信息理论

人类活动自然界活动无机物和有机物的运动生物活动有相互作用的环境信息存在的环境1现代信息理论人类活动自然界活动无机物和有1现代信息理论

信息存在的作用这事该怎么做?INFO就这么做+=1现代信息理论信息存在的作用这事该怎么做?1现代信息理论

信息同物质、能源一样,是人类的三大资源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什么是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表征以及经过传递后的再现。信息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以及关于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陈述。信息的特征:传递性、时效性、累积性、共享性、无限性等。信息是一种资源,是数据的抽象,知识是信息的高级组织形式。1现代信息理论信息同物质、能源一样,是人类1现代信息理论

信源(客体)信宿(主体)接收处理实施信息(前馈)信息(反馈)信息循环载体信息运动的三要素1现代信息理论信源信宿接处实信息(前馈1现代信息理论

再生资源非再生资源信息资源物质资源组织和人生存发展的战略资源1现代信息理论再生资源物质资源组织和人1现代信息理论管理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对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社会运行活动有影响的数据。管理信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资源管理信息是管理决策的基础管理信息是实施管理控制的依据管理信息是系统内外联系的纽带

管理信息的涵义1现代信息理论管理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对组织生产经营活动1现代信息理论量大来源广非消耗性处理方式和手段多样性时效性管理信息的特点1现代信息理论量大管理信息的特点1现代信息理论管理信息处理:包括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输和提供五个方面。信息的收集:原始收集、二次信息收集、分类、编码信息的存储:保存、管理数据(模型、知识)信息的加工:运算、过滤、校正信息的传输:流通、交互信息的提供:表现形式、提供手段

管理信息处理的内容1现代信息理论管理信息处理:包括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1现代信息理论

管理信息处理的要求

获取处理

及时

准确

适用

经济

获取处理传输存储处理规范化、标准化

内容范围详细程度使用频率

方法和手段使用者识别、利用的水平1现代信息理论管理信息处理的要求获取及时准1现代信息理论数据库建设遵循的原则:信息资源来源广泛,信息共享、信息安全并重信息资源管理统筹规划与优化配置并重

数据库与信息资源我国管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存在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状况;我国目前的法律、政策有若干方面不适应,导致各部门在建设过程中植入自己部门的利益,建设的数据库不完整;我国数据库建设的层次显得不够丰富;对数据库深层次的应用不充分。1现代信息理论数据库建设遵循的原则:数据库与信息资源我2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MIS):是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并利用信息进行预测、控制、辅助管理的系统。

MIS的对象是信息

IS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按照一定的法则组成并具有一定功能的整体。管理信息由信息的采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五个方面组成。2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MIS):是对2管理信息系统

信源信宿信息处理信息用户信息管理者

MIS的结构问题处理系统企业外部信息企业内部信息信息收集系统信息存储系统信息输出系统管理决策机构

信息管理机构作业处理MIS2管理信息系统信源MIS的结构问题处理系统企业外企业2管理信息系统

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MIS的特性2管理信息系统整体性MIS的特性2管理信息系统整体性原则“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分解——协调原则处理复杂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基本方法之一目标优化原则简单系统的“最优解”;复杂系统的“满意解”MIS的开发原则2管理信息系统整体性原则MIS的开发原则2管理信息系统自行开发委托开发联合开发购买成品

MIS的开发方式MIS的开发方法

面向对象的方法原型法生命周期法2管理信息系统自行开发MIS的开发方式MIS的开发方法2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网络化系统开发方法的理性统一化系统运行的职能化MIS的发展趋势2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网络化MIS的发展趋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

政府信息化要与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网络的特性要求政府必须加强对行政信息网络传递的有效管理网络的特点要求政府对行政信息实施准确管理从内容到形式构筑电子政府信息化管理的角色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政府信息化要与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体现在:公务员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信息意识:意识到信息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意识到信息技术已引发了一场数字革命;意识到信息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引起产业结构的升级。信息能力:信息的识别能力;信息的收集能力;保存信息的能力;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传递信息的能力;信息利用的能力;信息发布的能力。政府的决策水平政府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电子政务对行政信息的要求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体现在:电子政务对行政信息的要求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府行政信息除了具备信息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它本身的特点:行政信息的权威性作者的法定性内容的权威性传递渠道的正规性行政信息的实效性行政信息的网络化电子政府行政信息的特征与功能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府行政信息除了具备信息的一般特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整合——电子政务体系的关键 政务信息资源:是指各级政府机构和各类政府职能部门收集和生成的与政府日常运行相关的各种信息。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是进行政府各类信息的采集、组织、交换、存储以及建立共享机制等,这也是电子政务体系的关键。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政务信息资源采集,是指各政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根据政务信息用户的需求,从有关信息源或载体内对各种形态的信息选择、采出、提取并加以聚合和集中的过程,即在“需求驱动”下,根据目的和要求将蕴涵、分布在不同时空域的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各种政务信息采掘、加工处理和积聚起来的过程。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整合——电子政务体系的关键 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三个层次一是建立针对异构业务应用系统的信息安全交换平台和针对空间数据的空间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二是形成信息资源集中管理分布应用的共享模式,建立政务基础数据库;三是建立针对重点业务应用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或政务专题数据库。信息资源体系发挥功能的关键在于各信息资源体系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管理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三个层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保证信息资源体系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一是信息资源建设的规模和信息资源的丰富程度;二是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机制的建设状况;三是信息资源分类标准、登记制度和交换制度状况;四是信息资源开采、登记、处理、交换利用和发布机制的建设水平。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管理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保证信息资源体系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电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信息资源的日常管理不到位信息资源规划滞后,标准和规范不到位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开放和共享机制欠缺对政府信息资源整合认识不足,存在比较明显的误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管理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与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如何作好开发利用?创造有利于政府信息资源整合的环境

切实可行的信息资源整合规划

逐步完善政府信息资源基础数据库

加快建设面向公众的政府信息门户

促进政府与社会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

推动信息资源的商业化开发和利用

引导公众合理应用与消费信息资源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管理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如何作好开发利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1)机制框架(2)经济框架(3)建设工程框架(4)建设内容框架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框架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1)机制框架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框架是指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各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开发利用机制框架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框架是指政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框架推动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质是提高全社会信息资源的开发水平和利用程度,保障信息产品的供给,满足全社会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保障供给”就是要不断开发出丰富的、高质量的政务信息产品;“满足需求”就是要满足全社会对政务信息资源的需要。经济框架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框架推动信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框架从工程建设角度看,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建设框架包括6个体系:政务信息技术支撑体系、政务信息开发与维护体系、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与定位体系、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与服务体系、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以及政务信息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工程框架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框架从工程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框架

建设内容框架表明的是现阶段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重点。政务信息资源公开与交换共享、公益性信息开发服务、信息资源产业以及宏观保障环境,是现阶段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重点领域,各个领域又有其工作重点。建设内容框架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框架建设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1)推行市场化的政策取向(2)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依托,科学开发政务信息资源(3)重点建设数据库资源,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4)完善政务信息政策法规,为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创造良好环境(5)重视信息人才开发和培养西方国家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1)推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1)中国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2)我国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完善有关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政策法规•完善管理体制,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机构•重视政务信息内容的完善和服务•进一步改进政务信息资源基础建设•强化政务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建设•重视人才的开发利用我国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战略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1)中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1)宏观管理(2)微观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体制管理职能管理人员(1)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是在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中从事信息系统研发、运行、维护、信息安全等相关信息技术工作的人员。(2)信息管理专业人才:是从事信息资源规划、信息资源组织等管理工作的人员。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1)宏观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体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分级分类(1)社会公开类政务信息资源(2)部门共享类政务信息资源(3)依法专用类政务信息资源分级分类(1)主题类政务信息资源(2)行业类政务信息资源(3)服务类政务信息资源(4)资源形态类政务信息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分级分类(1)社会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公开政务信息公开:是指政务部门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公共组织主动或根据公众的申请公开政务信息、并方便社会公众获取的各种活动与制度的总称。公开的含义公开的原则(1)合法性原则(2)及时性原则(3)真实性原则(4)利益平衡原则(5)不收费原则(6)责任原则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公开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1)编制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目录体系•科学构建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框架•科学构建目录体系服务模型•明确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目录的具体内容(2)健全与完善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标准规范(3)健全与完善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管理制度(4)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和共享库的建设实现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的管理措施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1)编制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目录体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法制建设中国政务信息资源法制化建设概况(1)分散性(2)不配套性(3)间接性(4)模糊性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法制建设中国政务信息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1)确定信息资源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地位(2)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法制建设的内容框架•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法律制度•政务信息机构组织管理法律制度•政务信息安全、保密法律制度•国际信息合作与交流法律制度法制建设的内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法制建设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1)确定信息资源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4行政信息管理系统案例

行政信息管理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种,是一个社会和技术综合的系统。具有集中统一规划的数据库是管理信息系统成熟的重要标志。

阅读案例:

P42-47:行政信息管理系统————行政执法信息管理系统回答下列问题:该系统涉及的服务对象有哪些?(针对案例具体描述)该系统有哪些功能?(按照服务对象分类描述)分析信息处理的实效性和准确性。该系统采用了哪些安全措施,以防范哪些风险?4行政信息管理系统案例行政信息管理系统是管理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无缝隙组织是指可以用流动的、灵活的、完整的、透明的、连贯的词语来形容的组织。无缝隙组织无论是对职员还是对最终用户而言,以一种整体的而不是各自为政的方式提供服务,它传递的都是持续一致的信息。无缝隙政府的内涵无缝隙政府正是以这种无缝隙组织为基本单位,以满足顾客无缝隙的需要为目标,围绕结果进行运作,高效且高质地提供品种繁多的、用户化和个性化的公共产品与服务。无缝隙政府是一种以顾客导向、竞争导向、结果导向为核心价值的灵活组织。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无缝隙组织是指可以用流动的、灵活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无缝隙政府理论建立在否定官僚科层制下的劳动分工、专业化及权利和功能分割的基础上。无缝隙政府理论认为:尽管劳动划分、专业化及权力和功能的分割确实使政府机构有能力管理更加复杂的问题,但与此同时,它们也导致了政府职能的四分五裂、职责重复和无效劳动。无缝隙政府理论——组织设计模式无缝隙政府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组织设计模式,即组织设计时根据自然的过程而不是人为的职能来确定。它认为:职能划分的假设——“执行同样职能的人应该共事”——应该被抛弃;新的假设——“处于同一工作进程中的人应该共事”——要求以不同的工作进程对组织进行设计,划分成几个职能交叉的团队。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无缝隙政府理论建立在否定官僚科层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无缝隙政府一切以顾客为中心、为导向,它强调对顾客进行面对面的服务,减少顾客在这一过程中金钱、时间、体力、精力的消耗以及随之而来的风险,从而使顾客成本最小化,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无缝隙政府理论——强调服务方式的变革无缝隙政府在为顾客服务的过程中提倡顾客参与。在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不能很好地满足顾客的特定需求时,为了保障公共产品与服务的质量,需要顾客的积极参与。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无缝隙政府一切以顾客为中心、为导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无缝隙政府理论打破了这种标准化操作规程的工作流程模式。它认为:标准化操作规程对复杂性迥异的事件实行相同的操作程序,大大降低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无缝隙政府理论提出给政府成员更多的自主权,它相信政府成员并非迂腐的、不愿变革的。他们愿意努力工作,改变工作方法以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要。无缝隙政府理论——对标准化操作规程提出挑战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无缝隙政府理论打破了这种标准化操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一方面,在公共部门内部,以集体责任取代个人责任,无缝隙的工作过程可能会使某些工作无法明确界定个人责任。另一方面,在民选官员与行政机构之间也有了新的责任机制。无缝隙政府围绕结果进行组织,要求民选官员和行政机构之间以一种新的契约形式出现——改变民选官员在行使监督职能时微观管理的角色,民选官员与行政机构之间实现“弹性责任”无缝隙政府理论——提出新的责任机制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一方面,在公共部门内部,以集体责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无缝隙政府理论提出了“先重组再自动化”的政府再造原则无缝隙政府理论对政府再造执行总策略的规定在重新设计过程之前,技术并非时时处处都有用。技术要成为促进工作效率提高的工具而非官僚之下的控制工具的观点。原因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无缝隙政府理论提出了“先重组再自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

无缝隙政府理论认为,再造的步骤有四:首先,描述现存的过程;无缝隙政府理论提出用流程图等方法描述政府部门工作,其目的是能揭示出其“瓶颈”部位、冗余之处,有助于理解某些特定的职能之间、部门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以及应当如何相互作用。其次,从最后着手,逆方向进行改革;就是要明确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再次,设定一个延伸了的目标;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自己定一个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最后,从一张白纸开始政府组织的再造。抛开现有的规则和制度开始政府再造。无缝隙政府理论对政府再造过程的规定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无缝隙政府理论认为,再造的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首先,无缝隙政府理论对于政府再造提出了“确保‘主要序列’的持续流动”的原则。第一,确认增值和无益的步骤(即区分整个工作流程中哪些活动能给顾客带来收益,哪些不能)。第二,从主要序列里排除、减少或分离无益的步骤。第三,使用分类鉴别法(即对顾客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无缝隙政府理论对政府再造的新见解其次,这一系列步骤的完成并不意味着再造的结束,政府再造要取得最后的成功,在机构实现了由职能导向向过程导向的转变后,就必须把内部的体制、结构和新的文化整合起来。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首先,无缝隙政府理论对于政府再造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

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

传统官僚体制下的机构相互独立,存在着壁垒。其中一些壁垒的存在是为了避免利益冲突和对公众信任的滥用,但是这些壁垒也阻碍了政府服务功能的实现。政府再造要打破这些壁垒,在机构之间形成战略同盟。通过网络,过去互不关联的团体之间实现了信息共享、相互沟通,建立起联盟关系。政府与承包商的关系。

政府再造要实现“掌舵“(政策制定)与“划桨”(服务提供)相分离。政府要将一些具体的服务交由其他一些机构甚至私营部门来提供。政府一般会对服务机构进行面面俱到的过度监督并将服务的责任也一并移交至承包商。无缝隙政府要求政府与承包商之间发展合作伙伴关系,一方面与承包商团结在一起为同一个项目而努力;另一方面明确政府移交的是服务项目,而不是服务责任。政府再造中必须处理好的几种关系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政府再造中必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

政府与社区之间的关系政府与社区的关系其实也是政府与顾客关系的一部分。无缝隙政府理论强调政与社区建立联盟关系。政府与其内部顾客的关系无缝隙政府理论中政府与其内部顾客之间的关系,要求政府活动不仅要使外部顾客满意,更要注重提高内部顾客的满意度。政府再造中必须处理好的几种关系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政府与社区之间的关系政府再造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

理论基础无缝隙政府理论建立在劳动分工、专业化、权力与功能的分割导致政府活动的低质与低效这样的理论前提下,但以理性权威为核心的官僚制其产生和运作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人们渴望将公共权力纳入规范可预见的、公正稳定的合法性框架中以保护公共利益。因此,合理地汲取官僚制中可行的理论资源,将其融入无缝隙政府理论之中,是政府再造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适用范围无缝隙政府理论所提出的政府再造观主要适用于具体的服务提供部门,而不适用于政策制定部门。即便是具体的服务提供部门,也并非都可以用无缝隙政府理论来再造。无缝隙政府理论运用于政府再造中要注意的问题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理论基础无缝隙政府理论运用于5无缝隙政府理论和政府再造

领导者的参与无缝隙政府理论所倡导的过程再造与其他革新的区别之一,就是它不仅需要来自于高层的支持,商且还需要高层领导的积极参与。组织文化无缝隙政府理论所提倡的组织是一种自我管理的工作团队。这种自我管理的工作团队要获得成功需要有极具向心力的组织文化,用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