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新课程理念搞好信息技术课教学课件_第1页
重温新课程理念搞好信息技术课教学课件_第2页
重温新课程理念搞好信息技术课教学课件_第3页
重温新课程理念搞好信息技术课教学课件_第4页
重温新课程理念搞好信息技术课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温新课程理念

搞好信息技术课教学泊头市教研室褚庆胤重温新课程理念

搞好信息技术1什么是理念?理念,即观念:只不过在1980年代时我们不用“理念”这个词表达一种新思想、新思维。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一般意义上的观念或观点,比如我们可以说,“我有一个想法、看法、意见、念头”或“我的观点、想法、意见是……”;二是哲学意义上的观念或学说。而我们所使用的往往是一般意义上的观点或观念,也就是我们对教育、对教学等的看法,所持有的信念。“理念”实际上就是我们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看法和信念。在很多情况下,理念和观念都是可以互用的。

什么是理念?理念,即观念:只不过在1980年代时我们不用“理2理念与理论的区别?理论是科学家、理论家探索客观世界所发现的,那些成体系的带规律性的知识,写在书上叫理论。理念或者说观念是你脑子里对这些东西怎么认识。

理念与理论的区别?理论是科学家、理论家探索客观世界所发现的,3今天要交流的理念:新课程、新课改、新课标教学设计、说课及效果

今天要交流的理念:新课程、新课改、新课标4新新与旧、老、从前相对应的。也就是说相相对于从前的教育理念,现在又有新的教育理念。也就是课程改革的理念、新的课程理念。

新新与旧、老、从前相对应的。也就是说相相对于从前的教育理5为什么要改?道理很简单:有问题就得改,有不足就得改

为什么要改?道理很简单:有问题就得改,有不足就得改6邓小平为什么改革呢?

中国社会中一些具体的制度、体制、方式方法,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不改革中国没有出路。

邓小平为什么改革呢?中国社会中一些具体的制度、体制、方式方7那么我们的教育为什么要改革呢?

高分低能GDP高,世界品牌少龙与虫那么我们的教育为什么要改革呢?高分低能8课改理念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反映出来课改理念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反映出来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可概括为“六个改变”:1,总的课程教学2,课程结构3,课程内容4,课程实施5,课程评价6,课程管理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可概括为“六个改变”:110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干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11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制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12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13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14我感觉课改最核心的改革是能力的培养、创新素质的培养当然,还应关注过程与方法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感觉课改最核心的改革是能力的培养、创新素质的培养15新课程

新课程是针对我国新课改而重新编写教材和设定教学科目的统称,有新的学科课程标准相配套;

新课程是为真正落实我国素质教育而由国家中小学教研组统一编写和设定的课程模式;在新课程背景下,新教材的内容将更加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新知识的更新,能有效地提高我国中小学生的素质。

新课程新课程是针对我国新课改而重新编写教材和设定教学科目的16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中小学教师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中小学教师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17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我们所有的学科教学都应以课程标准为指针。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18《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注意素质教育;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3,突出学生主体,新生个体差异;4,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6,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注意素质教育;19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区别:1,教学大纲侧重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关注的是基本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若干教学建议;课程标准在关注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同时,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2,教学大纲强调教师的教;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区别:1,教学大纲侧重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203,教学大纲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课程标准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过程,提出多元评价建议,评价不仅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4,教学大纲不仅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出清晰明确的规定,而且规定了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及深度、难度指标,多数教学大纲还规定了详细的教学顺序,以及各部分内容的课时等,忽视了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作用的发挥。课程标准为教师教学及学业评价留下了创造空间,即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3,教学大纲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课程标准更加关注人的发21三维目标

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不是分别独立的三个目标,不是在知识、技能上加情感。在新课程中,越是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越不是通过讲授来达到的。它需要通过创造情境,创造氛围,让学生去体验、去领悟。

三维目标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22三维之间的关系经济基础:知识与技能—核心上层建筑: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人文性三维之间的关系经济基础:知识与技能—核心23自主、合作、探究是落实“过程和方法”的载体。自主、合作、探究是学习方式,不是学习方法。学习方式指的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策略即学习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的步骤称之为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是落实“过程和方法”的载体。自主、合作、探究24学习方式有不同的类型

从主体发挥的作用看,可分为被动学习和自主学习;从学习合作程度看,可分为个体学习和合作学习;从学习的深度看,可分为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

学习方式有不同的类型从主体发挥的作用看,可分为被动学习和自25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目的的学习方式,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目的的学习方式,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26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每一个学生应在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并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能通过有效的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突,对各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27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能力的发展”。探究学习是以自主学习为前提的,以合作学习为动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28信息技术的特点就是动手实践性,优势是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容易实现。信息技术的特点就是动手实践性,29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学习方式转变的核心

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教学方式决定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指导”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实践给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指点式的培养活动,它侧重于对受教育者提供一种帮助和引导。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学习方式转变的核心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教学30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

教育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指导意见指出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性质、任务、课程目标、学段目标、教材编写原则、教学评价等。

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教育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3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

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应作为必修课单独开设。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3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3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应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应有各自明确的目标,并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各阶段都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目标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应考虑学生心智34

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3)初步学会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形的技能。(4)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35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和学会文字、图形的处理技能,初步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方法。(3)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36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宜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以模块的形式呈现,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宜以计算机37教材编写原则

(2)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应以培养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线。教材内容以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应用为主。

(4)教材内容安排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注意采用学生所乐意接受的方式,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5)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应从完成提出的某一

“任务”着手,通过讲解或操作实践使学生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材编写原则(2)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应以培养应用信息技术解38信息技术课程

与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技术课程

与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39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学理念陈旧随意性过大低效而沉闷,机械的套用教学模式所谓的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市场式)

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学理念陈旧40信息素养描述2000指导纲要课程目标: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借用高中)课程目标:学生信息素养表现: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信息素养描述2000指导纲要新课程标准(借用高中)41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要求

课程实施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强调师生之间对话、互动、合作;强调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其独特的体验;体现之一是对人的差异性、多样性、独特性的尊重体现之二是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及理解,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以及及时满足学生合理的需求等。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要求课程实施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42学习方式必须变革: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强调的学习方式,最终形成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学习方式必须变革: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强调的学习方式,最43教学方式的选择

我们提倡根据教学目标需要灵活且恰当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努力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努力营造师生互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参与应用技术解决问题中,亲自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善于独立思考,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逐步形成对个人、社会相关问题的正确认识和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方式的选择我们提倡根据教学目标需要灵活且恰当地使用各种44“任务驱动式”与“问题解决式”一起,构成了新课标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两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与“问题解决式”一起,构成了新课标下信息技术45

任务驱动式(1)任务的定义:在一个自定义的时间段内,所要完成的活动序列和内容总和。(2)任务驱动式中的“任务”: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基本技能练习,又能带来真实情景的任务。具有真实性、整体性、开放性等特点。

(3)任务驱动是指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任务驱动式(1)任务的定义:在一个自定义的时间段内,46任务驱动式的形式形式一:提出任务→讲解演示→模仿练习→反馈与小结。形式二:提出任务→学生自学与操作→反馈与小结。形式三:提出任务→分析讨论→探究质疑与操作→反馈小结。

任务驱动式的形式形式一:提出任务→讲解演示→模仿练习→反馈与47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策略

任务设计的基本策略取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注重实用性;突现学生的需要,注重情景的创设•

自主学习设计的基本策略策划好任务的拓展根据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提供合理的支架

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策略•

任务设计的基本策略48任务驱动在实施过程中注意什么问题

任务要明确,可操作性强,过大的任务或问题要分解为先后衔接的任务链或问题链。

任务或问题的要求要非常明确,以利用后续的评价。不同水平任务:逐步提高学习难度,学习“门槛低、坡度缓”。任务驱动在实施过程中注意什么问题任务要明确,可操作49问题解决式

《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部分)》提出:“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问题解决式《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部分)》提出:“从问题解50“问题解决式”在实施过程中注意什么问题?•

综合性项目不宜过多,组织形式也要灵活多样•

要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分解项目任务前后项目的设计中,不要出现对问题解决环节和具体方法的简单重复“问题解决式”在实施过程中注意什么问题?•

综合性项目不宜51尽量把一些“课外”的实际问题交给学生自主去处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的各环节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发展、升华尽量把一些“课外”的实际问题交给学生自主去处理52选用教学方法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原则,避免滥用与泛化。适合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如:讨论法、游戏教学法,还有经典的、仍具较强生命力的传统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选用教学方法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原则,避免滥用与泛化。53“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作为教学方法本身是没有好坏优劣之分的,只存在合适不合适问题。课堂教学中往往需要多种教学法配合,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不要一提到教学改革,好像就只能用新的教学方法。要继承、要扬弃、要创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作为教学方法本身是没有好坏优劣之分的54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一般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坚持学生亲历实践活动的原则营造相互交流环境的原则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一般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55教学设计中的困惑与对策

如何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任务?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然后将教学的知识点融合进去,这才体现了一个教师真实的能力教学设计中的困惑与对策•

如何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任务?56•

是否可以打破以往的教学顺序不应拘泥于教材的编排顺序,而应合理调整,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对课堂教学进行延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分层教学设计也要充分地考虑•

是否可以打破以往的教学顺序57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施建议•

如何设计“先学后讲”的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组织协作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前准备

教师应改变教育观念,充分相信学生能力,转换自身角色,变“严师”为“伙伴”,才能出现“先学后讲”的局面“先学”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和知识亲自参与知识学习,享受探究的乐趣,激发学习动机,不是跟在教师后面模仿式学习。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施建议•

如何设计“先学后讲”的课堂教学58“先学后讲”教学的基本程序:

(1)确定学习目标。(2)学生自学。学生对照学习目标,通过独立学习完成自己能够完成的任务。(3)自学检查。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分析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

(4)集体讨论。把学生自学未能解决的问题试图通过班级讨论解决教师从中引导、点拨。(5)教师讲解。教师对学生自学和讨论未能解决的学习问题进行精讲细讲。(6)练习巩固。学生把所学的内容进行练习巩固,以达到熟练掌握和迁移的目的。(7)课堂小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梳理本堂课所学内容,使之系统化。

“先学后讲”教学的基本程序:(1)确定学习目标。59如何设计“先学后讲”的课堂教学

设计“先学”任务的方法和途径“先学”部分的学习任务设计,要做到任务分层自然合理,学习任务或目标的难度或复杂程度既不能太低,又不能太高。

寻找“后讲”时机,设计“先学”与“后讲”的关系学生经过自学能够解决的任务内容应让其“先学”,而在先学中容易集中犯错的环节或地方应让教师讲解,当然,教师的“后讲”除了学生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不能解决的任务内容外,还包括归纳总结学习方法、对所学知识系统化等环节

重视学习评价设计,改进和提高教师“后讲”的质量,教师的“后讲”不单是讲“重点难点”、“思路方法”,也要对学生学习的创意、成果进行“寄语”,即评价学习结果。评价不但可以促进学习,而且可以充实教师的“后讲”内容,提高“后讲”的质量。

如何设计“先学后讲”的课堂教学•

设计“先学”任务的方法和60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组织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一系列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在协作学习中,学生之间通过各种媒介进行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多层次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在协作学习中,学生在学习如何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提高个体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能,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并且能取得比竞争学习、独立学习更好的成绩;在协作学习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

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组织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指学61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

(1)选定课题,既确定要学习的内容或任务。(2)小组设计,既确定小组学习的规模、划分学习小组。(3)安排课堂。学习小组的成员面对面地靠拢在一起,能够看到相关的学习材料,相互交谈、讨论。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1)选定课题,既确定要学习的内容或任务62(4)呈现学习材料。把学习材料分割开来,使小组的每位成员都有自己的学习内容,并承担相关的学习责任。(5)开展学习活动。学生根据分工首先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然后于小组成员交流,最后把各自的学习成果整合在一起。(6)提交小组的学习结果。学习小组把本组的学习、研讨结果呈现给全班,教师组织评价各组的学习并进行总结、必要时对学习内容给与补充讲解。

(4)呈现学习材料。把学习材料分割开来,使小组的每位成员都有63哪些教学内容较合适采用协作学习?

(1)综合性应用在运用各种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或用多种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或教师设计的实践任务时,势必涉及问题的分析、任务的分解以及实现技术的选择等环节,而这些要素的确定,学生不通过讨论、协作肯定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一些复杂任务的完成,还会带来实现技术的复杂性和多样化,分工合作应该是理想的选择。

哪些教学内容较合适采用协作学习?(1)综合性应用64(2)开放性探究开放性在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内容上的扩展,比如学科整合的任务探究;二是探究结果的不确定性和不唯一性。(2)开放性探究65开展协作学习的方法和步骤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必须明确: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只是由场上的“主演”改变为场外的“指导”(主演改由学生担任),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减少了甚至取消了,但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工作、组织工作都大大增加,所以对教师的作用不应有丝毫的忽视

开展协作学习的方法和步骤(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66(2)对参加学习的成员进行合理、科学的分组分组原则:一般来说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把学生编成小组。

(2)对参加学习的成员进行合理、科学的分组分组原则:67常用分组形式:•

差异组合式,即异质分组•

就近分层式,即同质分组•

男女搭配式•

自由搭配式在实际的应用中,这几种方式应该兼顾,互为补充,结合使用

常用分组形式:•

差异组合式,即异质分组68(3)对小组及其成员进行有效的监控在活动进程中,教师要适时介入学习活动,开展主动或被动的监控和指导。当然,教师还须在监控、跟踪过程中注意做好共同奖励与惩罚、组织学生进行资源共享,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教师在整个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对小组成员给予及时的鼓励与关心、适时的认可,使学生一直保持学习的兴趣,并不断从中发现新的东西。必要时,也可适度利用小组之间竞争的心态,形成一定的竞争氛围,激发和维持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3)对小组及其成员进行有效的监控在活动进程中,教师69(4)做好学习时间的估算和安排

应当根据学科教学总计划、单元课时安排计划,结合当前协作学习课题,设计出时间安排合理、阶段性目标明确、活动节奏明朗的协作学习活动。(4)做好学习时间的估算和安排应当根据学科教学总计划、单元70(5)对协作学习实施准确的评价

评价内容主要体现在协作过程和协作结果两方面。协作过程主要体现在小组的内聚力,协作结果主要体现在是否达到了既定的学习目标。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小组成员关系;学习动机;学习中的投入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时是否充分、是否有强烈的愿望表达自己、倾听他人讲解是否更认真、是否坚持不懈完成任务;问题解决结果;学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5)对协作学习实施准确的评价评价内容主要体现在协7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7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该环境能够支持实现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也就是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73褚庆胤邮箱:chuqingyin@126.com办电:8182781褚庆胤邮箱:chuqingyin@126.com74重温新课程理念

搞好信息技术课教学泊头市教研室褚庆胤重温新课程理念

搞好信息技术75什么是理念?理念,即观念:只不过在1980年代时我们不用“理念”这个词表达一种新思想、新思维。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一般意义上的观念或观点,比如我们可以说,“我有一个想法、看法、意见、念头”或“我的观点、想法、意见是……”;二是哲学意义上的观念或学说。而我们所使用的往往是一般意义上的观点或观念,也就是我们对教育、对教学等的看法,所持有的信念。“理念”实际上就是我们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看法和信念。在很多情况下,理念和观念都是可以互用的。

什么是理念?理念,即观念:只不过在1980年代时我们不用“理76理念与理论的区别?理论是科学家、理论家探索客观世界所发现的,那些成体系的带规律性的知识,写在书上叫理论。理念或者说观念是你脑子里对这些东西怎么认识。

理念与理论的区别?理论是科学家、理论家探索客观世界所发现的,77今天要交流的理念:新课程、新课改、新课标教学设计、说课及效果

今天要交流的理念:新课程、新课改、新课标78新新与旧、老、从前相对应的。也就是说相相对于从前的教育理念,现在又有新的教育理念。也就是课程改革的理念、新的课程理念。

新新与旧、老、从前相对应的。也就是说相相对于从前的教育理79为什么要改?道理很简单:有问题就得改,有不足就得改

为什么要改?道理很简单:有问题就得改,有不足就得改80邓小平为什么改革呢?

中国社会中一些具体的制度、体制、方式方法,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不改革中国没有出路。

邓小平为什么改革呢?中国社会中一些具体的制度、体制、方式方81那么我们的教育为什么要改革呢?

高分低能GDP高,世界品牌少龙与虫那么我们的教育为什么要改革呢?高分低能82课改理念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反映出来课改理念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反映出来8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可概括为“六个改变”:1,总的课程教学2,课程结构3,课程内容4,课程实施5,课程评价6,课程管理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可概括为“六个改变”:184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干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85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制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86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87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88我感觉课改最核心的改革是能力的培养、创新素质的培养当然,还应关注过程与方法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感觉课改最核心的改革是能力的培养、创新素质的培养89新课程

新课程是针对我国新课改而重新编写教材和设定教学科目的统称,有新的学科课程标准相配套;

新课程是为真正落实我国素质教育而由国家中小学教研组统一编写和设定的课程模式;在新课程背景下,新教材的内容将更加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新知识的更新,能有效地提高我国中小学生的素质。

新课程新课程是针对我国新课改而重新编写教材和设定教学科目的90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中小学教师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中小学教师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91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我们所有的学科教学都应以课程标准为指针。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92《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注意素质教育;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3,突出学生主体,新生个体差异;4,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6,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注意素质教育;93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区别:1,教学大纲侧重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关注的是基本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若干教学建议;课程标准在关注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同时,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2,教学大纲强调教师的教;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区别:1,教学大纲侧重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943,教学大纲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课程标准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过程,提出多元评价建议,评价不仅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4,教学大纲不仅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出清晰明确的规定,而且规定了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及深度、难度指标,多数教学大纲还规定了详细的教学顺序,以及各部分内容的课时等,忽视了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作用的发挥。课程标准为教师教学及学业评价留下了创造空间,即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3,教学大纲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课程标准更加关注人的发95三维目标

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不是分别独立的三个目标,不是在知识、技能上加情感。在新课程中,越是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越不是通过讲授来达到的。它需要通过创造情境,创造氛围,让学生去体验、去领悟。

三维目标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96三维之间的关系经济基础:知识与技能—核心上层建筑: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人文性三维之间的关系经济基础:知识与技能—核心97自主、合作、探究是落实“过程和方法”的载体。自主、合作、探究是学习方式,不是学习方法。学习方式指的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策略即学习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的步骤称之为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是落实“过程和方法”的载体。自主、合作、探究98学习方式有不同的类型

从主体发挥的作用看,可分为被动学习和自主学习;从学习合作程度看,可分为个体学习和合作学习;从学习的深度看,可分为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

学习方式有不同的类型从主体发挥的作用看,可分为被动学习和自99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目的的学习方式,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目的的学习方式,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100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每一个学生应在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并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能通过有效的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突,对各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101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能力的发展”。探究学习是以自主学习为前提的,以合作学习为动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102信息技术的特点就是动手实践性,优势是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容易实现。信息技术的特点就是动手实践性,103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学习方式转变的核心

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教学方式决定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指导”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实践给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指点式的培养活动,它侧重于对受教育者提供一种帮助和引导。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学习方式转变的核心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教学104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

教育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指导意见指出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性质、任务、课程目标、学段目标、教材编写原则、教学评价等。

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教育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105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

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应作为必修课单独开设。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106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107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应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应有各自明确的目标,并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各阶段都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目标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应考虑学生心智108

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3)初步学会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形的技能。(4)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109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和学会文字、图形的处理技能,初步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方法。(3)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110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宜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以模块的形式呈现,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宜以计算机111教材编写原则

(2)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应以培养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线。教材内容以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应用为主。

(4)教材内容安排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注意采用学生所乐意接受的方式,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5)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应从完成提出的某一

“任务”着手,通过讲解或操作实践使学生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材编写原则(2)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应以培养应用信息技术解112信息技术课程

与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技术课程

与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113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学理念陈旧随意性过大低效而沉闷,机械的套用教学模式所谓的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市场式)

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学理念陈旧114信息素养描述2000指导纲要课程目标: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借用高中)课程目标:学生信息素养表现: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信息素养描述2000指导纲要新课程标准(借用高中)115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要求

课程实施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强调师生之间对话、互动、合作;强调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其独特的体验;体现之一是对人的差异性、多样性、独特性的尊重体现之二是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及理解,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以及及时满足学生合理的需求等。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要求课程实施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116学习方式必须变革: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强调的学习方式,最终形成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学习方式必须变革: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强调的学习方式,最117教学方式的选择

我们提倡根据教学目标需要灵活且恰当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努力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努力营造师生互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参与应用技术解决问题中,亲自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善于独立思考,掌握知识和技能并逐步形成对个人、社会相关问题的正确认识和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方式的选择我们提倡根据教学目标需要灵活且恰当地使用各种118“任务驱动式”与“问题解决式”一起,构成了新课标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两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与“问题解决式”一起,构成了新课标下信息技术119

任务驱动式(1)任务的定义:在一个自定义的时间段内,所要完成的活动序列和内容总和。(2)任务驱动式中的“任务”: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基本技能练习,又能带来真实情景的任务。具有真实性、整体性、开放性等特点。

(3)任务驱动是指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任务驱动式(1)任务的定义:在一个自定义的时间段内,120任务驱动式的形式形式一:提出任务→讲解演示→模仿练习→反馈与小结。形式二:提出任务→学生自学与操作→反馈与小结。形式三:提出任务→分析讨论→探究质疑与操作→反馈小结。

任务驱动式的形式形式一:提出任务→讲解演示→模仿练习→反馈与121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策略

任务设计的基本策略取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注重实用性;突现学生的需要,注重情景的创设•

自主学习设计的基本策略策划好任务的拓展根据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提供合理的支架

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策略•

任务设计的基本策略122任务驱动在实施过程中注意什么问题

任务要明确,可操作性强,过大的任务或问题要分解为先后衔接的任务链或问题链。

任务或问题的要求要非常明确,以利用后续的评价。不同水平任务:逐步提高学习难度,学习“门槛低、坡度缓”。任务驱动在实施过程中注意什么问题任务要明确,可操作123问题解决式

《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部分)》提出:“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问题解决式《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部分)》提出:“从问题解124“问题解决式”在实施过程中注意什么问题?•

综合性项目不宜过多,组织形式也要灵活多样•

要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分解项目任务前后项目的设计中,不要出现对问题解决环节和具体方法的简单重复“问题解决式”在实施过程中注意什么问题?•

综合性项目不宜125尽量把一些“课外”的实际问题交给学生自主去处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的各环节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发展、升华尽量把一些“课外”的实际问题交给学生自主去处理126选用教学方法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原则,避免滥用与泛化。适合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如:讨论法、游戏教学法,还有经典的、仍具较强生命力的传统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选用教学方法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原则,避免滥用与泛化。127“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作为教学方法本身是没有好坏优劣之分的,只存在合适不合适问题。课堂教学中往往需要多种教学法配合,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不要一提到教学改革,好像就只能用新的教学方法。要继承、要扬弃、要创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作为教学方法本身是没有好坏优劣之分的128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一般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坚持学生亲历实践活动的原则营造相互交流环境的原则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一般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129教学设计中的困惑与对策

如何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任务?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然后将教学的知识点融合进去,这才体现了一个教师真实的能力教学设计中的困惑与对策•

如何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任务?130•

是否可以打破以往的教学顺序不应拘泥于教材的编排顺序,而应合理调整,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对课堂教学进行延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分层教学设计也要充分地考虑•

是否可以打破以往的教学顺序131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施建议•

如何设计“先学后讲”的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组织协作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前准备

教师应改变教育观念,充分相信学生能力,转换自身角色,变“严师”为“伙伴”,才能出现“先学后讲”的局面“先学”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和知识亲自参与知识学习,享受探究的乐趣,激发学习动机,不是跟在教师后面模仿式学习。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施建议•

如何设计“先学后讲”的课堂教学132“先学后讲”教学的基本程序:

(1)确定学习目标。(2)学生自学。学生对照学习目标,通过独立学习完成自己能够完成的任务。(3)自学检查。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分析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

(4)集体讨论。把学生自学未能解决的问题试图通过班级讨论解决教师从中引导、点拨。(5)教师讲解。教师对学生自学和讨论未能解决的学习问题进行精讲细讲。(6)练习巩固。学生把所学的内容进行练习巩固,以达到熟练掌握和迁移的目的。(7)课堂小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梳理本堂课所学内容,使之系统化。

“先学后讲”教学的基本程序:(1)确定学习目标。133如何设计“先学后讲”的课堂教学

设计“先学”任务的方法和途径“先学”部分的学习任务设计,要做到任务分层自然合理,学习任务或目标的难度或复杂程度既不能太低,又不能太高。

寻找“后讲”时机,设计“先学”与“后讲”的关系学生经过自学能够解决的任务内容应让其“先学”,而在先学中容易集中犯错的环节或地方应让教师讲解,当然,教师的“后讲”除了学生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不能解决的任务内容外,还包括归纳总结学习方法、对所学知识系统化等环节

重视学习评价设计,改进和提高教师“后讲”的质量,教师的“后讲”不单是讲“重点难点”、“思路方法”,也要对学生学习的创意、成果进行“寄语”,即评价学习结果。评价不但可以促进学习,而且可以充实教师的“后讲”内容,提高“后讲”的质量。

如何设计“先学后讲”的课堂教学•

设计“先学”任务的方法和134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组织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一系列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在协作学习中,学生之间通过各种媒介进行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多层次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在协作学习中,学生在学习如何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提高个体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能,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并且能取得比竞争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