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_第1页
《舞蹈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_第2页
《舞蹈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_第3页
《舞蹈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_第4页
《舞蹈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舞蹈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一、简答题1.舞蹈的艺术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舞蹈艺术的直觉性;(2)舞蹈艺术的动作性;(3)舞蹈艺术的抒情性;(4)舞蹈艺术的节奏性;(5)舞蹈艺术的造型性;(6)舞蹈艺术的综合性。2.一个好的舞蹈,应是“真、善、美”的统一。(1)真:舞蹈作品反映的内容应当是典型的、符合生活本质的,舞蹈表演者的表演要真挚且富有激情。(2)善:舞蹈既要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又要抒发和表达舞蹈创作者对待生活的情感和态度,通过作品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3)美:舞蹈是一门形式感很强的诉诸视觉的动态艺术,通过生动、鲜明的舞蹈形象给人在视觉与听觉上以美的享受。3.(1)生活舞蹈是人们为了自己生活的需要而进行的舞蹈活动,主要包括习俗舞蹈、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和体育舞蹈等。(2)艺术舞蹈是指舞者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集中、概括和想象,进行艺术创造,从而创作出主题思想鲜明、情感丰富、形式完整,具有典型的艺术形象,由少数人在舞台或广场表演给广大群众观赏的舞蹈作品。按风格特点分类,包括古典舞、民族民间舞蹈、现代舞、当代舞和芭蕾舞;按表现形式分类,包括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歌舞剧和舞剧等。二、论述题1.(1)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鉴赏力和参与力舞蹈教育的目的主要指向普通学校的舞蹈教育和群众性舞蹈教育。对于这两类舞蹈教育而言,舞蹈属于审美教育,是一种提高艺术鉴赏力、舞蹈欣赏水平等文化修养的教育。舞蹈教育可以使新一代人成为基本的舞蹈欣赏者、鉴赏家,对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艺术素养有着重要意义。舞蹈教育要使受教育者了解舞蹈艺术的特征,如时间、空间和力度的特征,使其增强视觉与听觉器官对人体动态的感应力和敏感性。受教育者要熟悉舞蹈的类型及其不同的特征,掌握一些简单易学的舞蹈,增强参与能力。(2)为社会培养舞蹈专门人才舞蹈艺术的传承、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他们需要具备专业的舞蹈素养和能力。普通教育是专业舞蹈教育的基础和源泉,而专业舞蹈院校则是国家培养专业舞蹈人才的主要基地。舞蹈专业人才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舞蹈的专业人才主要有演员、编导、教师,史论研究、科学研究及领导管理人员,以及钢琴和民乐伴奏人员、舞台美术人员等。(3)促进个性品质发展,健全人格艺术的教育功能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进而潜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的深刻变化。梁启超说:“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就是艺术。”这就是说,艺术在情感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2.(1)多欣赏优秀的舞蹈作品,提升舞蹈审美修养。(2)多模仿优秀的舞蹈作品,积累丰富的舞蹈动作表象。(3)注意分析舞蹈动作的起源、生成规律,为创编舞蹈奠定基础。(4)学习舞蹈文化,提升舞蹈艺术修养。(5)多参加舞蹈排练和舞蹈演出,积累舞蹈经验,锻炼表演的勇气,提升自信心。(6)坚持每天进行舞蹈训练,逐步提高舞蹈技巧,特别是坚持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可以松弛韧带,重塑形体,使肌肉变得更有力量,提高身体的控制力。(7)通过小组合作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小组中每个人的优势,提高舞蹈的表演与创编能力。(8)多观看各类舞蹈大赛,细心倾听舞蹈专家的点评,深刻领悟舞蹈表演的内涵和审美要求。(9)参加幼儿园舞蹈实习,深刻领会幼儿舞蹈的特点,以及幼儿园舞蹈教学的要求。(10)对各类经典音乐进行欣赏和收集,提升音乐欣赏能力,积累丰富的音乐资源。第2章一、简答题1.(1)推手拉肩●面向正前方,小八字位站立,收腹立腰,双手体前交叉,手心向内,大臂端平。●手指带动手臂向前、向上、向下、向斜后伸直。(2)把杆压肩●面对把杆,双手、脚与肩同宽,小臂放在把杆上。●躯干以斜下方的运动路线下压身体。(3)掰肩●一人俯卧地面,双手在头后交叉抱住。●另一人蹲坐在对方的大腿上,握住其肘关节,将俯卧者的上肢向后抻拉,用力必须均匀。2.躯干是人体的支柱,承上启下,连接着头及四肢。躯干动作的多变性可以加大身体运动的幅度,提高身体动作的表现力。颈椎支撑头部的重量,脊柱支撑整个躯干的重量,在脊柱的各个部位有大量韧带和坚强有力的肌肉群,它们相互配合。躯干在舞蹈中还具有稳固各种姿态、技巧的功能和作用。躯干部分的软开度训练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背肌、腹肌、跪下腰、前腰、旁腰、后腰和涮腰等。3.俯卧趴胯又称“趴青蛙”,其基本动作要领为:俯卧于地面,手臂与肩同宽上举,上身与大腿、大腿与小腿均呈90°角,双膝尽量向旁打开。另外,在做这一动作时,可以请另一人协助。另一人要双膝跪地,双手用力向下按压练习者的臀部,使其髋部完全贴于地面。4.(1)竖叉双腿向身体的前、后方向滑出,成竖一字,身体摆正,肩膀摆正,髋关节放正,紧贴地面。(2)横叉双腿向身体两旁滑出,成横一字,上身直立。挺胸、立腰,双腿绷直贴于地面,脚背朝上。二、论述题(1)前压腿●坐姿,直膝,绷脚,双臂上举,目视前方。●上身前压,胸部紧贴大腿,双手指尖触碰脚尖。(2)旁压腿●做好压胯的准备动作,双脚脚跟向里收回,把背挺直。●把右腿打开伸直,左膝朝旁打开,与右脚在一条直线上。右腿膝关节伸直,右脚背朝上转开,绷脚背,手尖呈兰花指状轻点地板。●身体朝右侧压下去,左手指尖轻点地板,绷脚背,眼睛看向天花板,左膝盖与右脚尖处于一条直线上。(3)后压腿●坐在地板上,把右腿向后伸直延伸,臀部坐在左脚跟上,左膝与右脚尖处于一条直线上。目视前方,身体放正,后背挺拔立直,手尖轻点地板。身体不要晃动,右腿膝盖要紧贴地板并伸直,两肩不能一前一后、一高一低。●向后下头,找自己的膝盖窝,手适当向后移动。在这一过程中,两肩一定要放平,腰部要保持平稳,臀部不能离开左脚跟。第3章一、简答题1.地面训练可以拉开肩部和髋关节韧带,增强腿部和后背肌群的弹性和力量。地面训练是芭蕾初学者的入门训练,是扶把动作及中间动作的辅助练习,重点在于掌握芭蕾舞对脚下“开”和“绷”的要求。(1)地面腿部动作地面腿部动作有很多,主要有勾绷脚、外开腿、踢腿、吸伸腿等。(2)环动环动的基本动作要领如下:仰卧,双手手心向下,与身体呈45°角,双腿外开伸直绷脚;双腿同时向上抬至90°;双腿同时向旁打开180°;双脚脚尖划地走下弧线,大腿内侧慢慢夹紧,回到准备姿态;节奏同上,即双腿同时向旁打开到180°。2.扶把练习是芭蕾舞基训中极为关键的一部分,是组成基训的重要一环,不管是专业舞者,还是业余舞者,扶把训练都是必不可少的。初学者的肌肉、关节从未受过舞蹈的特别训练,有了把杆的帮助,就相应地减轻了许多负担,可以不必为身体重心的平衡稳定分散过多的精力,从而集中精力去领会、体验每个动作的要领。扶把可以分为单手扶把和双手扶把,扶把训练的内容有擦地、半蹲与深蹲、小踢腿、划圈、单腿蹲、大踢腿、控制。3.中间训练又称脱把训练、把下训练,这种训练难度较大,能够检验舞者在没有扶把支撑的情况下动作练习的准确程度。中间训练的目的是减少舞者对扶把的依赖,以便其能够在舞台上自如地展现自我。中间训练的内容有手位训练组合、舞姿训练、舞步训练、跳跃训练。二、论述题1.芭蕾舞的风格特征主要在于腿、胯的动作运用,形体训练的基本要素为开、绷、直、立。(1)开“开”是指髋关节及肩关节向人体两侧外开。髋关节的打开,舒展了人体的线条,增加了人体四肢的表现能力,最大限度地延长舞者的肢体线条,扩大舞蹈动作的运动范围,使动作幅度增大,增强动作表现力,从而使动作姿态更加优美。肩关节的外开不仅有利于后背的直挺及收紧,还能表现舞者高亢的精神和挺拔的气质。(2)绷“绷”是指从踝关节开始,把力量一直贯入脚趾,让脚趾去找脚心,使脚面突出。这样既让脚型更加优美,又增加了脚部的表现力。脚背、脚趾绷得越紧,腿部膝关节就会收得越紧,从而使腿部线条显得更加修长、流畅。(3)直“直”是指身体挺拔直立,不能塌腰撅臀,不能挺胸腆肚,包括腿需要直的时候,必须收紧膝关节。换句话说,“直”是指把全身肌肉拉长,让身形舒展,使人有一种精神倍增、朝气蓬勃之感;同时,在上身因舞姿造型的需要而出现前倾后仰或左倒右出的动作时,人体的重心仍然严格保持垂直,使舞蹈从容不迫,动作一气呵成。(4)立“立”要求舞者的脖颈、头向上延伸,腿部和脚向下延伸,塑造出身体无限延伸的感觉。腰部是连接上下身的枢纽,腰部的“立”才是“立”的精髓。2.芭蕾舞的舞姿训练中,最重要的是掌握芭蕾舞的身体位置。芭蕾舞有以下8个经典的身体位置。(1)前交叉身体面向舞台前方角落,做前擦地动作并伸展至舞台前方,动力腿及其脚部伸展至舞台前方角落;舞台后方的手臂伸展至头上,另一手臂伸展至五位手的位置;头部转动,眼睛注视观众。(2)前四位身体面向舞台前方,动力腿及其脚尖伸展至正前方;手臂伸展至七位手的位置;头部面向正前方。(3)前分开前分开指分开向前抛出,又称攀峰式。身体面向舞台前方角落;动力腿及其脚尖伸展至舞台前方角落;舞台前方手臂向上抬起,另一手臂自然张开;头部抬起,眼睛注视抬高手臂的掌心。(4)前侧转/前敞开身体面向舞台前方角落;伸出动力腿,脚指向身体前方;前方手臂向上抬起,另一手臂自然张开;转身并抬起头部,面向前方;打开并倾斜上身,肩膀向后,朝向前方。(5)二位身体面向舞台前方,动力腿和脚尖向右侧伸展,手臂伸展至七位。(6)后侧转/后敞开身体面向舞台前方角落;动力腿向后伸展,脚尖伸展至相反的舞台后方角落;前方的手臂向前伸展至与眼睛位于同一水平线,后方的手臂向后伸展;上部躯干扭转双臂,打造对角线;头部抬起向右倾斜;眼睛注视前面那只手的指尖。(7)后四位身体面向舞台前方;动力腿和脚尖向后伸展;手臂伸展至七位;头部面向正前方。(8)后交叉身体面向舞台前方角落;伸展前方的动力腿,脚尖后退至相反的舞台后方角落;一手臂向上抬起,另一手臂自然张开。第4章一、简答题1.(1)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舞姿包括:吸腿、端腿、掖腿、小踏步拧腰、前吸腿拧腰、大掖步拧腰、姿态斜腰、小射雁、大射雁、探海、掀身探海、冲天炮、踏步蹲、卧鱼、踹雁、老鹰展翅。(2)中国古典舞的基本舞步包括:圆场步、花邦步(小碎步)、磋步(错步)、摆扣步、云步、十字步。2.跳跃、旋转和翻身是中国古典舞技巧训练中的重要部分,在舞蹈表演中运用十分广泛,它们对身体能力训练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舞蹈表演者自身素质练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既能独立表现,又能在舞蹈动作与动作之间起到衔接作用,因此在舞蹈表演中举足轻重。(1)跳跃跳跃是舞蹈基本功训练的一种空中技术动作,是人体内在作用力与地面反作用力的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人体升空的运动形式。跳跃训练可以训练腿部肌肉和腹肌,使其快速收紧、快速直膝,提高头、胸、腰和四肢的协调性,训练脚腕和小腿的灵活性。跳跃一般分为双起双落、双起单落、单起单落和换脚跳,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也可以分为小跳、中跳和大跳。(2)旋转旋转是指人体围绕着一个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舞姿、动力和重心轴是构成舞蹈旋转技巧的三个要素。旋转包括点步转、平转、上步掖转、旁吸腿转。(3)翻身翻身是用腰的力量完成身体翻转的动作,在舞蹈表演中运用广泛,变化多样,对身体能力训练也有很大作用,属于中国古典舞技巧训练的重要部分。翻身包括踏步翻身、上步翻身、点步翻身、串翻身。3.身韵的基本原则:一是强调人体动作的划圆轨迹;二是强调人体在划圆动作的“反胴”倾向,即“欲左先右”;三是强调以腰为轴;四是强调以神领形,内气导引。二、论述题1.“形、神、劲、律”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这四大要素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性和神韵特征。(1)形形,即外形,包含姿态及其动作连接的运动线路,强调“拧、倾、圆、曲、仰、俯、翻、卷”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舞蹈真正的生命力不仅在于静止的“形”,还在于运动过程中古典舞的运动路线与轨迹的千变万化。舞蹈艺术家将古典舞形象地定位为“圆”的艺术,平圆、立圆、八字圆是构成中国古典舞的动态精髓。(2)神神,即民族的神韵、神态和气质,是古典舞的内涵。只有把握住“神”,“形”才有生命力,才能体现舞蹈所包含的真实意境。(3)劲劲,即劲道、劲力。中国古典舞的用力和节奏讲究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快与慢、开与合等对比方法,也称反衬法。(4)律律,即韵律及运动规律,有“正律”与“反律”之分。律的奥秘与特质在于既有顺水推舟、一气呵成的顺势,又能在动作中产生起伏跌宕、相辅相成的逆向效果,这种特殊规律能够产生强烈的对比性和起伏感。2.(1)身体面对1点方向,站左横弓步,上身以最大限度向左转体,右臂平伸向7点方向,左臂平伸向3点方向,掌心向下,双腿和双手在同一平面上,眼顺左肩方向平视。(2)双脚以脚掌为轴转成大八字步,同时上身向右后转体呈下后腰,双臂随上身转动,右臂经上划到右旁,左臂经下划到左旁,掌心向上,头向后仰,眼视上方。(3)上动不停,双脚以脚掌为轴成右横弓步,同时上身向右转体到最大限度;双臂随上身转动,右臂经下划到7点方向,左臂经上划到3点方向,掌心向下,眼顺右肩平视。(4)上身继续转体,左臂经下向左腿方向平伸,右臂向上停在右旁上方,成扑步,右掌心向后,左掌心向前,眼随左手。(5)上动不停,右扑步平移成左横弓步,上身向左转体,双臂随身体转动还原至第一步的动作。第5章一、简答题1.(1)平手:四指并拢、伸直,大拇指向正旁打开,五个手指在一个平面内。(2)自然手:五指自然平伸。(3)空握拳:空心握拳,大拇指弯曲放在食指的第一关节处,小拇指略微放松。(4)执鞭手:在空握拳的基础上,食指伸出。2.“三道弯”是傣族舞蹈富有雕塑美的典型基本特征,第一道弯从立起的脚掌至弯曲的膝部,第二道弯从膝部到胯部,第三道弯从胯部到倾斜的上身。手臂的动作也是三道弯:指尖至手腕,手腕至肘,肘至臂。腿部的动作也是三道弯:立起的脚掌至脚跟,脚跟至弯曲的膝,膝至胯。在表演傣族舞蹈时,舞者常以双腿半蹲、双手叉腰、上体向旁倾斜为基本姿态,其动作较为平稳,跳跃动作较少,节奏大多为2/4拍。舞蹈基本动律多为腿保持半蹲状态,重拍向下,双膝以屈伸带动身体左右轻摆;脚多为后踢,踢起时快而有力,落地时轻而稳。呼吸与动作要默契配合。二、论述题(1)蒙古族代表性舞蹈的风格特点蒙古族舞蹈具有热情豪放的风格,此风格在“安代舞”中体现得最为强烈。该舞蹈在技巧上并没有多大难度,通常多人一起表演,是蒙古族民众招待游客的常见舞蹈形式,最能体现蒙古族豪放热情的待人风格。(2)藏族代表性舞蹈的风格特点“谐”,又称“弦子”。“谐”的音乐曲调旷远悠扬,舞蹈律动松弛柔美,舞步多由“靠”“撩”“点”“拖”“转”等动作组成,与手臂的“摆”“掏”“撩”“甩”等相配合,跳起来柔而不软,韧而不断,长袖拂动,舞姿婀娜。(3)傣族代表性舞蹈的风格特点孔雀舞以雕塑性舞姿造型见长,着重表现孔雀的温驯、轻巧、美丽、善良、婀娜多姿的特点。孔雀舞时而节奏缓慢单一,动作舒展,感情内在含蓄,时而节奏快速多变,动作灵活跳跃,感情狂放而豪爽。(4)维吾尔族代表性舞蹈的风格特点自娱性舞蹈中最常见的是“围囊”。“围囊”在维语中的意思是“玩吧”“跳吧”,是在各种场合随意跳的自我娱乐型舞蹈的泛称。“围囊”形式自由,无论男女老少,只要能跟上曲调的节奏就能自由起舞,尽情发挥。“围囊”带有表演性,很多舞蹈不乏精彩的表演,跳舞时多用“赛乃姆”的曲调,节奏平衡且非常丰富,所以该舞蹈也被称为“赛乃姆”。于是,“赛乃姆”成为自娱性舞蹈中表演成分较多又有一定规范的舞蹈形式。第6章一、简答题1.(1)压脚跟压脚跟分为不同脚位,如正步、小踏步、大八字步、弓箭步等。压脚跟时,后半拍双脚脚跟抬起,前脚掌着地,双腿挺膝。前半拍双脚迅速落脚跟,提起脚跟的时间要短,落地的时间要相对长一些,强调快压稳落,起得低,压得快。(2)屈伸不同特点的双膝活动:硬屈伸时,双膝快速屈伸并富有弹性;软屈伸时,膝关节的屈伸要有内在的柔韧感,音乐重拍时身体重心向下;挺膝时双膝挺直,以体现动作“哏”“俏”的特点。(3)上身动律上身动律主要包括上下动律、前后动律和划圆动律。2.(1)小崴动律这是崴中最基本的动律,它是在双膝自然略屈的基础上划出一个小上弧线,一膝靠向另一膝的重心移动而形成的。因小崴一般节奏较快,所以在腰、胯、肋三部分中胯部崴动较为明显,但绝不意味着胯的主动。(2)正崴动律双屈膝,左脚踩地顺势直膝,向左双摆臂,胯向左崴,下右旁腰,经过一条下弧线,有明显自下而上的动力,促使腰、胯、肋呈弧形向上崴动,重拍在上,给人以朴实、大方的美感。(3)反崴动律双屈膝,右脚微离地面,向右摆臂,膝、胯向左崴,上身经下弧线平行向右横移,动律特点是上身平行横移,迈步时支撑腿弯曲,在较短促的时间内变换重心。强调上身及上下肢动作往反方向拉长到尽头,形成流动中的三道弯,给人以悠然抒情的美感。3.(1)上身前后推动律以中腰为轴,两肩交替往前推出。右肩后收,左肩往前,重拍右肩向前,同时左肩往后收回,以此类推。(2)上身上下压动律以中腰为轴,两肩交替向下推出。上提右肋,形成右肩高、左肩低,右肋向下压推,同时左肋上提,形成左高右低,以此类推。(3)上身八字划动律以中腰为轴,两肩划平8字圆。肩由前经上往后划圆为正8字圆,肩由后经上往前划圆为反8字圆。二、论述题(1)东北秧歌的风格与动作特点东北秧歌的音乐特点赋予了舞蹈动作特有的韵律美,即出脚快、落脚稳,动静结合,其曲调热情奔放,旋律有“句句双”的特点,装饰音、滑音多,形成了舞蹈应答式和自由发挥的特点,把东北秧歌的“稳”“浪”“哏”“俏”表现得淋漓尽致。东北秧歌的“浪”体现在动律上;“哏”体现在踢步的快出慢落中;“俏”体现在通过身体上下、前后、划圈的动律使身体的每个关节都联动起来,协调地表现出东北姑娘的俏丽。(2)云南花灯的风格与动作特点云南花灯素有“不崴不成灯”的说法,它在动律上无过多的交叉和旋扭,不做作、扭捏,更没有高超的技巧,全是自然平衡的摆动所产生的流畅美感,别具韵味。云南花灯音乐多属小调,音节规整、轻快、跳荡,动感强,只要音乐一响,演员就会随之崴动。从动作体态规律上看,又显示出多种特点。例如,有的崴动活泼跳荡,有的则悠然荡漾,还有的热情奔放,总之是音乐赋予了云南花灯各种动律。云南花灯的舞蹈动作需要胯、腰、肋都在松弛的状态下运动,以躯干为主要运动部位,其运动形式是连续不断的横向移动或上下崴动。动律的根源在于膝部,是上下兼左右的运动走向,这一运动形式带动了胯部及上身的相对、均匀规律的左右弧线悠摆,形成了独特的动感形象。无论是从动律特征还是节奏特点来看,小崴、正威和反崴都是云南花灯的代表动作。云南花灯“步”是一个具有个性化、典型化、独具一格的舞蹈语言体系,千姿百态的花灯舞蹈语言极大地丰富了其塑造和刻画艺术形象的表现力。(3)赣南采茶舞蹈的风格与动作特点赣南采茶舞的基本舞姿及动作类型极为丰富,矮子步、单袖筒和扇子花的高度统一,锻炼了上、下身的协调配合能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丑角形象的“矮子步”,它以“矮”为核心,下身动姿在于屈,无论动作如何变化,双腿都始终保持半蹲或全蹲的姿势,强调“噱而不俗,丑中见美”,赋予了赣南采茶舞喜剧色彩,成为刻画人物个性的点睛之笔。单袖筒与扇子花的联系十分紧密,两者有机配合突破了常见的双扇或双袖,这种右手持扇、左手单袖筒的配合呈现出一种特有的不对称的风韵,形成了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的舞姿舞韵。第7章一、简答题1.(1)基本动作起舞前,腿保持弯曲,双手合十,行开启礼;手伸展开,脚向前跨一步,随着音乐开始变换手姿;音乐中开始出现“咚咚”的节奏,开始变换脚步动作;保持微笑;舞蹈动作越来越快,手姿变化也越来越丰富。眼神上下眼皮绷紧,把眼睛充分亮出来,要有微笑的感觉,亮眼时要快、准,通常分为正视、横视、转视和上下视。舞蹈时,眼睛随之转动是印度舞的精髓所在。手势印度舞有很多手势,每一种手势都有特定的意义,有的代表美丽,有的代表和平,有的代表生气,有的甚至代表丑陋。这里所说的手势只是单纯的手部姿态,不包括手语。手势有手镯扣(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相捏,无名指和小拇指竖直)、阿拉巴达玛(五指打开,伸直,由小拇指带动依次向内环成螺旋形)、安家丽(双手合十)。头动头部有节奏地向左、右动。腰动腰部的摆动让身体婀娜多姿。(2)基本体态正对1点方向,脚尖并拢,背部挺直,重心前倾,丹田提气,肩膀下沉。在做动作时,要讲究端庄,寻找一种“雕塑感”。2.(1)爵士舞的类型很多,包括古典爵士、芭蕾爵士、拉丁爵士、街舞爵士、新潮爵士和街头爵士等。(2)拉丁舞的类型包括伦巴舞、恰恰舞、桑巴舞、牛仔舞和斗牛舞。(3)不同地域的踢踏舞具有不同的舞蹈风格,踢踏舞分为美式踢踏舞、英式踢踏舞、俄式踢踏舞和爱尔兰式踢踏舞。3.(1)印度舞的基本舞步垫步三位脚站好,重拍在下,重心在前,分为横垫步和前后垫步。跺步二位脚位蹲站好,重拍在下,动力腿小腿回勾,抬起后重重地往地上跺下,全脚掌进行。跳点步重拍在主力腿上,主力腿踏下后屈膝,动力腿副拍屈膝点地,交替进行,可前后左右做。跺踩步双脚屈膝,右小腿抬起,向后跺地,双膝伸直,左脚随右脚向后撤。(2)爵士舞的基本舞步踢腿组合踢、踢、踢——踢腿组合:随着音乐,腿向前跨步或退步,弯曲膝关节,将胯顶向一侧,进退之间、前踢后抬、跳跃都要让激情显现,注意手的动作要配合身体的扭动,举手投足要协调,以保持身体的平衡与美感。拧胯组合一起来摇摆——拧胯组合:送胯、扭腰、身体呈波浪形扭动是爵士舞的主要特点。随着强劲的音乐节奏,拧胯、扭动身躯,在进退之间释放激情。(3)拉丁舞的基本舞步拉丁舞的基本舞步有原地移动步,前进步,后退步,方形步,纽约步,原地旁追步,前进锁步、后退锁步,横移步。(4)踢踏舞的基本舞步踏步:踏步有单一前掌踏、单一后跟踏、全脚踏。踢步:全脚踢、后跟踢、后跟前踢、前掌前踢、前掌后踢。点敲:前掌敲、前掌点敲、后跟点敲。跳:跳、单脚跳、弹跳、踢踏弹跳。辅助动作:拍、碰、刮、滑。二、论述题(1)印度舞的特色印度舞节奏较快,一段4分钟的舞蹈大约有50多个动作。印度舞的动作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包括手势、眼神、内心所想、面部表情等,这些变化万千的动作可以代表人的七情六欲,甚至可以代表天地山水等自然景物和昼夜等自然现象。(2)爵士舞的特色爵士舞的本质是即兴和个性,因此独具特色、别具一格,且体现了时代气息和流行特点。爵士舞可以自由自在地跳,不必像传统的古典芭蕾舞那样必须局限于一种形式与遵守固有的姿态,但又不同于迪斯科那种完全自我享受的舞蹈,它在自由之中仍有一定的规律。爵士舞动作的本质是一种自由而纯朴的表现,直接把内心的感受用身体的颠、抖、扭表达出来,就像我们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时,身体会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的节奏而活动。爵士舞主要是动作和旋律方面的表演,突出娱乐性,舞蹈时那种愉悦的气氛和快乐的精神非常具有感染力。爵士舞的表演空间很大,个人色彩和独特的风格是表演爵士舞时最为令人注目的地方。(3)拉丁舞的特色拉丁舞发源于拉丁美洲,其音乐热情洋溢、节奏强烈,动作流畅大方,其动感的舞姿富有独特的个性。拉丁舞分为伦巴舞、恰恰舞、桑巴舞、牛仔舞、斗牛舞。伦巴舞的特色音乐缠绵,舞态柔美,舞步动作婀娜。古巴人习惯头顶东西行走,以胯部向两侧的扭动来调节步伐,保持身体平衡,伦巴舞的舞步秉承了这一特点。伦巴舞在原始的舞蹈风格中融入了现代的情调,动作舒展,舞姿抒情,配上缠绵委婉的音乐,充满浪漫的情调。恰恰舞的特色音乐曲调有趣,节奏感强,欢快易记,舞姿花俏,舞步利落紧凑,舞蹈风格欢快诙谐、轻松时尚。桑巴舞的特色音乐热烈,舞态富有动感,舞步摇曳多变,舞蹈风格鲜明,节奏丰富多变,不仅让舞者畅快淋漓地表现火辣与激情,还能让欣赏者感受到桑巴舞的热情与魅力。牛仔舞的特色音乐欢快,舞态风趣,舞步活泼轻盈、动感奔放。牛仔舞是一种节奏快、耗体力的舞蹈,牛仔舞中手脚的关节放松,身体自然晃动,脚步轻松踏着,且不断与舞伴换位,转圈旋转。斗牛舞的特色斗牛舞音乐雄壮,舞态豪放,舞步强悍振奋,令人对其情有独钟。(4)踢踏舞的特色在踢踏舞表演中,表演者穿着特别的踢踏舞鞋,用脚的各个部位在地板上摩擦拍击,发出各种踢踏声,加上舞者的各种优美舞姿,形成踢踏舞特有的幽默、诙谐和丰富的表现力。经过长期的发展,踢踏舞吸收了爵士乐节奏、即兴表演等元素,成为一种非常有趣的运动,更具自娱性,也更加开放且具有挑战性,给人以轻快、活泼的感觉,自由与节奏感十足。第8章一、简答题1.舞蹈欣赏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舞蹈形象舞蹈形象是舞蹈艺术的构成主体,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动植物形象、景物形象等。在舞蹈欣赏过程中,欣赏者要运用美感经验,发挥形象思维来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