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
整合的途径和方法策略
东北师大信息技术研究院刘茂森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
整合的途径和方法策略东北师大信1一、以教学基本理论为本的整合途径二、以学科课程教学理论为本的整合途径三、以信息技术的功能为特点为本的整合途径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基本途径可以从下述三个方面来考虑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基本2一、教学基本理论指导下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
在教学理论指导下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就是要在体现教学规律、落实教学原则、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策略上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所具有的教学功能特点和所提供的多种沟通机制的作用,使教学活动按照教学基本理论的要求变革和发展。这为我们实践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整合提供了基本途径。一、教学基本理论指导下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3(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体现着教学活动的本质特点的客观存在的认识结果,是教学活动成功或失败的最高层面的制约因素,是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和评价教学的根据。因此,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首先要在如何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学活动更符合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的要求上下功夫。(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41.按照直接经验与间接检验相结合的规律,以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两种经验的有效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而直接经验是学好间接知识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当学生已有的直接经验和学生学习的间接经验两者呈现中等程度的不重合时,才会获得良好的学习结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学生已有的直接经验和要学习的间接经验结合起来。当学生缺乏必要的直接经验时,应当运用各种方法使他们获得一定的感性经验;当学生掌握了一些间接经验时,要引导学生把间接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增加一定的直接经验中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巩固。1.按照直接经验与间接检验相结合的规律,以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5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结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作为学习主体的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历不长,活动范围有限,认知能力不强,他们的直接经验十分有限;另一方面作为学习客体的间接经验却十分丰富,有自然的、有社会的、有思想道德的、有古今中外的,它们的学习需要各种各样的相关直接经验的支持。直接经验的贫乏和有限与广泛的间接经验的学习对直接经验的需求间形成了极大反差。这种反差的存在造成了学生学习间接检验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结合并6
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技术,具有超时间、空间地对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进行多角度、深层次表达和揭示的功能特点,在学科课程教学中可以用来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经验。例如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对学习内容中提及到的人、事、物提供感知对象、形象具体地表达难于理解的重点和难点等等;计算机网络、课程专业网站、电子图书馆、网上搜索等多种沟通机制,为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以间接的方式接触自然和社会、认识客观事物提供了多种途径,这对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满足语文学习对直接经验的需求、实现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结合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技术,具有超时间、空间地对客观72.按照知识与智力相统一的规律,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知识与智力的统一。
教学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过程。知识与智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知识与智力的关系,把两者统一起来,才能更好地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2.按照知识与智力相统一的规律,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知识与智8
知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到的客观事物和它的运动规律;智力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最基本的智力是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必要前提,离开了知识的掌握,学生的智力发展就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观察、记忆力强,反应敏捷,思路开阔,想象丰富的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效果会更好。这就是知识与智力相统一规律的根源所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促进知识与智力的相统一。知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认识9(1)利用多媒体技术高速度、高密度,形象、具体表达事物的功能特点,向学生传授更多的基础知识,为学生智能的发展创造必要的知识条件。(2)运用信息技术把知识进行形声化、程序化和游戏化处理,并分别开发成系统的教学软件提供给学生使用。学生在操作软件的过程中,以构答式反应(以自己思考和判断的结果作出反应)或多重选择式反应(在给予的多个答案中选择一个作出反应)回答软件中提出的问题。这种利用教学软件进行的学习活动,可以把知识的获得与智力的提高高度地统一起来。(1)利用多媒体技术高速度、高密度,形象、具体表达事物的功能10
(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改变了学生只听教师传授的单一学习方式,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和研究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运用把知识的获得和智力的提高统一起来。在自主学习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自行解决在知识的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利于智力的提高;在协作学习中,学生可以在相互启发、彼此交流中获得知识,提高智力;进行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研究性学习,是知识、智力同时参与的过程,可以促进知识的获得与智力的提高的同步发展。(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改变了学生只听教师传11
3.按照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协调的规律,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两种因素的协调和顺遂。
任何学习活动,都是智力因素——感知、理解、记忆、思维和非智力因素——需要、动机、情感体验等同时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当作为学习操作系统的智力因素得到作为学习动力系统的非智力因素支持的时候,学习活动会得到良好的效果,反之则不然。因此,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教学活动中,要应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多种方法策略促进两种因素的协调和顺遂,而有效的方法策略要围绕多方面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来选择和应用。3.按照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协调的规律,以信息技术的12(1)以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促进两种因素的协调。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在文字呈现和语言呈现的基础上实现了多样化。视频、音频相结合的呈现方式,利于学生视听结合地实现对教学内容的充分感知;幻灯、电影、电视、计算机软件、动画等呈现媒体的运用,扩大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呈现媒体和呈现方式进行选择的范围;以电子媒介呈现的教学内容,具有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的特点,利于满足学生对感性经验的需求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可以有效地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协调统一。
(1)以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促进两种因素的协调。13(2)以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
两种因素的协调
人的学习,都是有个性特点的。不同的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节奏等有不同的需求。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课表固定了学习时间、教室固定了学习空间,课本固定了学习内容,教师讲学生听固定了学习方式,考试固定了学习评价,这种把学习活动几乎完全都固定化了的单一学习方式,完全抹煞了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个性需求,学生不得不在不适应甚至痛苦的情感体验中参与学习活动,这极大地影响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和统一。(2)以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
两种因素的协调14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了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需求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多种可能。借助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应用,学生可以进行个别化的学习,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进程的安排、学习节奏的控制都可以得到满足;利用计算机网络学生可以参与人际间、校际间的协作学习,在更大的时空条件中和更广泛的交流中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电子图书馆、学科课程专业网站、网上搜索,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进行研究性,扩展性学习。总之,信息技术和运用,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多种需求,从而促进两种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协调统一。
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了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需求参与学习活15(3)以师生沟通途径的多样化
促进两种因素的协调
师生之间能否及时、顺畅、有效地进行沟通,是影响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否协调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调控教学的进程、充分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的需要;学生与教师的沟通,是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满足学生活动的需求,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需要。师生之间的沟通如果是及时的顺帜的有效的、就可以使教与学的活动达到协调、同步、有序、高效的乐教、乐学的境界,进而使学生的两种因素实现高度的统一。(3)以师生沟通途径的多样化
促进两种因素的164.按照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结合的规律,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是由教师的社会角色和职业特点决定的。教师是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是受社会委托、根据社会的要求,通过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教师必须通过主导作用的发挥确保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需求;相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掌握,教书育人的规律特点、策略和方法,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可以获得有效的学习和良好的发展。就学生来说,他们是身心处在发展中的社会成员,学习与发展是他们的主要任务。4.按照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结合的规律,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17
但是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状态,除了受外部条件的影响外,还要受他自身的在内因素的影响,例如学习动机与态度,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习的个性特点等等。可见,在教学进程中,只强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外塑论”不行;只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内在论”也不行,“结合论”才真正体现着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彼此关系和作用的本质特点和内在规律。信息技术的应用,一定要在使教学活动充分体现这一规律中发挥作用。但是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状态,除了受外部条件18(1)以信息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①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以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特点优化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把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特点作为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教材和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策略的应用、教学媒体的选择、组合和应用的重要依据,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实施教学活动确定科学、有效的教学予成方案。(1)以信息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19
②应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多种沟通机制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多提供的计算机及其网络、专业网站、网上搜索、人机交互等沟通机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全体、全面、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③把信息的能力素质作为评价教学结果的标准以信息素养的提高、基本学习技能的掌握、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作为评价教学结果的标准,在教师的主导下,引导教学改革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②应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多种沟通机制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20(2)以信息技术的应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①实施目标导向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把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作为师生双边活动共同努力的方向;允许学生根据达成教学目标的需要自主选择学习的方法策略、决定媒体的应用和资源的收集、寻求学习伙伴和必要的支持等。②开放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发展的时空条件。把教学设施——例如计算机房、电子图书馆、专业网站等——向学生开放,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创造宽松的时间、空间和资源条件。(2)以信息技术的应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21
③提供学生参与设计、实施、评价教学活动的机会在研究和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学生对整合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参与,这样才能根据学习主体的学习需要提高整合教学的质量和效率④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教给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会学习的关键。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教给学生,教学才能由内容导向教学转向目标导向教学、学生才能由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向主动的探求性学习、师生才能由教学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学,从而使教学活动更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③提供学生参与设计、实施、评价教学活动的机会22(二)教学原则与信息技术的
整合
教学原则是教学工作的基本指导原理,它综合地体现着实现教育目的对教学工作的要求和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规律。在教学实践中,遵循教学原则进行教学工作,就能提高教学质量;反之,违背了教学原则,就会降低教学效果。所以,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中,应特别重视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教学原则的贯彻落实。(二)教学原则与信息技术的
整合231.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以“人为本原则”的贯彻落实
以人为本原则,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和尊严,师生之间应当人格平等,真诚相爱,相互合作和彼此尊重。在“整合”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应围绕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这一原则的贯彻落实。(1)给予每一个学生平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2)把信息技术教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的技术和方法。(3)尊重和支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学习方式、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及媒体应用的选择,并对学习结果及时给予评价。1.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以“人为本原则”的贯彻落实242.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面向全体
原则”的贯彻落实
面向全体原则,要求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先天禀赋和后天发展的基础上有所学习,有所发展,有所创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更好地贯彻落实这一原则提供了可能。(1)“整合”教学应面对全体学生,以信息技术提供的方法手段关注、指导每一个学生的学习。(2)以信息技术提供的多种构通机制为所有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必要环境。(3)以信息技术提供的教学内容的多种呈现方式、教学活动的多种形态和师生沟通的多种途径,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面向全体
253.以信息技术应用优化“落实基础
原则”的贯彻落实
落实基础原则,要求教学活动落实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的素质提高打好坚实的基础。贯彻落实这一原则,应当是“整合”教学的最基本着眼点。(1)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形象具体表达事物的优势,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优化学生学习间接知识的认知过程。
3.以信息技术应用优化“落实基础
原则”的贯彻落实26
(2)运用信息技术突出教材重点、学习难点、教与学的关键,使学生有效扎实地学的知识。(3)以形声化、游戏化、程序化教学软件的应用,向学生提供众多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途径和方法。(4)运用信息技术提供观察模拟对象、创设虚拟操作条件、构建知识运用情境,促进学生基本技能和基础能力的提高。(2)运用信息技术突出教材重点、学习难点、教与274.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主动发展原则”的贯彻落实
主动发展原则要求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过程,评价教学结果,使教学活动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信息技术应在促进这一原则的贯彻落实中实现与课程教学的整合。(1)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训和提高,使学生掌握在信息技术环境中进行学习的方法手段。(2)深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使教学活动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利研究学习。(3)不断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使学校的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都能满足学生进行操作性自主学习的需要。4.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主动发展原则”的贯彻落实285.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愉悦审美
原则”的贯彻落实
愉悦审美原则要求教学活动在师生平等、教与学和谐的气氛中实现乐教乐学的境界,以具有美学价值的教学活动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信息技术具有优化这一原则的功能特点。(1)以信息技术形声化、游戏化、程序化地处理教学内容,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地表达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师生实施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实现乐教乐学。(2)把具有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可控性和交互性教学软件资源引入到教学中来,在满足师生教与学的多种需求中实现乐教乐学。(3)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多种沟通机制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师生对教学活动的适应性和满足感实现乐教乐学。5.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愉悦审美
29(三)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相整合,使
教学结构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学模式是依据结构功能的系统科学理论,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学活动各要素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所建构的一种相对稳定而又简约化的教学结构。它是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经验概括化的中介,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局部与整体的统一。教学模式为教学过程的优化提供某种相对稳定和具有示范意义的教学结构,利于我们从总体上综合地探讨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所以研究和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模式的整合,是研究和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相整合,使
教学结构利于301.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促进教学过程各要素自身的提高或变革。
教学过程各要素的提高或变革,是构建、优化教学整体结构的前提条件,所以实施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的整合,首先要以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促进教学过程各要素自身的提高或变革。1.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促进教学过程各要素自身的提高或变革31
①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思想——例如素质教育观、终身教育观、双主体教育观、创新教育观、情商为主教育观、四人支柱教育观和现代教育理论——例如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学理论等,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纳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的轨道上来。②学习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开发技术、媒体传播技术和教学设计技术,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应用水平。③形成和提高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实施教学活动的科研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①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思想——例如素质教育观、终身教育32(2)以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中的学习能力
①提高信息素养,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掌握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特点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③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各种手段和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个性化的扩展性学习。(2)以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中的学33(3)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教材内容的表达功能
①形象具体地表达教学内容,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②生动活泼表达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③程序化地表达教学内容,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3)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教材内容的表达功能①34(4)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善教学媒体传播功能
①以多媒体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地揭示事物的固有属性,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经验。②以电子图书馆、专业网站、网上搜索等,传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信息资源。③以计算机网络扩大信息传播规模和距离,满足进行协作学习的需要。(4)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善教学媒体传播功能①352.以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特点完善和优化教学模式
(1)完善、优化以教师讲授为主、系统教学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这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以班级授课组织形式为主、以学习系统的书本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是教学中采用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既使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活动,这种模式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当然,必要的是要应用信息技术完善、优化这一教学模式,克服它所存在的不是。2.以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特点完善和优化教学模式36
①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提高教师讲授内容的形象性、生动性,克服教师讲授的单一性和抽象性。②以信息技术的应用突出教材重点、学习难点和教与学的关键,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③以练习性和评价性教学资源的应用,复习和巩固教学结果。①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提高教师讲授内容的形象性、生动性,37(2)完善、优化以学习者为中心、组织学生从活动中学习的教学模式。
这是一种强调以学生个人直接经验为中心、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以学生的活动和个性发展为特点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加强化这一模式的功能特点。①以信息技术的应用创设问题发生的情境②以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现象观察、问题分析的对象③以信息技术表达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2)完善、优化以学习者为中心、组织学生从活动中学习的教学模38(3)完善、优化设置个人学习情境、控制学习进程的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依托经过严格选择、具有内在逻辑结构顺序的信息程序的应用,满足个性化,个别化学习的需求。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扩展、优化这一教学模式的功能特点。①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与程序内容相关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利用程序进行学习的积极性(3)完善、优化设置个人学习情境、控制学习进程的自学辅导式教39
②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程序框面信息内容的表达方式,使学习者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③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程序学习中的人——机交互性,在及时、有效地反馈与调控中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④信息技术提供的其他沟通机制,可以及时地解决在程序学习中碰到困难和问题。
②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程序框面信息内容的表达方式,使学习40(4)完善、优化提供结构化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习的教学模式。
这是—种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内容,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发展探索性思维为目标、以再发现为学习方法的教学模式。明确问题——建立假设——进行探索——形成原理或概念——验证是这一教学模式的一般进程。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更好地实施这一教学模式提供了可能。(4)完善、优化提供结构化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习的教学模41
①信息技术利于向学生提供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的结构化材料。②信息技术提供的多种沟通机制可以为学生进行探索与发现提供多种途径和方法。③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满足学生进行探索学习的各种需求。①信息技术利于向学生提供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的结42(5)完善、优化在创设的情感活动中进行潜移默化学习的教学模式
这种重视情感陶冶的情境教学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人的可暗示性,使学生处于类似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发挥以情感调节理智、无意识调节有意识的作用,在充满乐趣的情境中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可以在优化这一教学模式中发挥重要作用。①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的虚拟教学环境,提高学习环境对学习活动的暗示作用。②以学习内容的艺术化、游戏化表达,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参与智力活动的积极性。③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参与活动的操作手段教给学生,使学生获得自主、成功的情感经验。(5)完善、优化在创设的情感活动中进行潜移默化学习的教学模式43(6)完善、优化以行为技能训练为主的示范模仿学习的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的教学活动,通过定向——参与性学习——自主练习——行为迁移基本步骤的推进,形成和提高学生的行为技能、运动技能和实验操作技能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1)以信息技术的运用向学生提供技能训练的观察、模仿的对象。(2)以信息技术的运用向学生提供模拟训练环境、条件和程序。(3)以信息技术的运用向学生提供观察、分析、判断改善自身训练的结果的技术手段。(6)完善、优化以行为技能训练为主的示范模仿学习的教学模式。44(四)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提高教学方法在达成教学目标中的应用效果。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手段。教师运用教学发法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运用教学方法学得知识、提高能力、转变情感和学会认识。教学方法对于实现教学目的与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是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一个重要的关注点。(四)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提高教学方法在达成教学目标中45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语言方法:讲授、谈话、讨论普通方法直观方法:演示、参观实践方法:练习、实践、实习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媒体方法模拟教学法程序教学法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461.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普通教
学方法
(1)语言方法的优化
语言方法是教学的最基本的方法,教师通过讲授向学生传授知识,师生通过谈话实现交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通过讨论升华认知结果。但是,语言的方法具有抽象的弱点,即这样的方法难于形象具体地表达它所述的事物固有属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语言方法的应用效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克服语言方法的这一弱点。凡是用语言讲不清楚说不明白的教学内容可以用图片、动画、影视资料尽多层次、多角度地加以呈现、说明和论证,这大大提高了语言方法的应用效果。1.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普通教
学方法
(147(2)直观方法的优化
直观方法的方法,是对语言方法的补充和深化。通过演示或参观,可以向学生提供用语言方法无法提供的感性经验,满足学生学习间接经验对感性经验的需求。但演示需要必要条件的支持,参观也受时空条件的限制,直观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有条件有限度地应用,只能部分地解决学生的学习对感性经验的需求。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向学生提供模像象的直观对象,极大地扩大直观方法的应用范围和提高应用效果,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间接经验对感性经验的需求。不仅如此,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模象的直观,由于特技和动画的应用,可以获得变快为慢,变小为大,变内隐为外显的呈现效果,与比一般的演示和参观比较,直观结果会更好一些。(2)直观方法的优化直观方法的方法,是对语言方48(3)实践方法的优化
实践方法是进一步理解,巩固和应用知识的方法。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获得间接的书本知识的过程。间接的书本知识是不完整的知识,通过练习,实习和实践,才能把不完整的知识转变为完整的知识。练习是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的重要方法;实习和实践是把知识的学习与知识的应用结合起来的方法,对知识进理解,巩固和形成运用知识的技能,技巧具有重要作用。但实践方法的应用往往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例如练习方式的设计,实习条件的创设,实践的时间、地点、任务、环境等的安排和选择等等。由于这些条件的限制,尽管实践方法对学习来说是有效的,是必要的,但需要和可能仍会存在很大差距。在传统教学环境中,实践方法只能在优化教学中发挥有限的(3)实践方法的优化实践方法是进一步理解,巩固和49作用。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可以极大地改善实践方法的应用状态。例如各种各样的——问答式的、程序式的、游戏式——练习性学习软件资源的开发,不仅可以提高练习的自主选择性,还给学生的练习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带来了灵活性;练习学习软件具有的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和及时反馈的功能,可以在提高学生参与练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大提高练习活动的效果。运用信息技术还可以创设进行实习、实践的模拟环境,为知识的学习与知识的应用相结合创更多的机会和必要条件。虽然在模拟环境下进行的实习和实践不能替代在真实环境下的实习和实践,但它毕竟能在深化知识的理解,形成知识应用能力上具有一定的作用。作用。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可以极大地改善实践方法的应用502.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媒体教
学方法
媒体方法是由情境教学法,示范教学法、模拟教学、程序教学法构成的。在这些方法的运用中情境的创设、师范原模的提供,模拟环境的设计和程序的编别都是借助一定的媒体来实现的,所以我们对这些教学方法统称为媒体教学方法。媒体方法可以借助不同的媒体来实践和运用,例如教学情境的创设,既可以利用语言或文字的描述来创设,也可以用图片、照片、符号来创设,还可以用电影、电视来创设、等等。不过,利用不同的媒体所创设的情境效果是不一样的。例如,分别用语言描述、用图片展示、用影视呈现“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所获得情境显然有很大的差异。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副度地提高各种媒体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我们可以借助程序教学法的应用实践说明这点。2.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媒体教
学方法媒体51程序教学法,是将一门课程的教材内容按逻辑次序和小步子的原则分成一系列的问题,由这些问题构成的序列称为程序;学生对程序中的每一个问题用填充、是非判断或多项选一的方式作出回答;再根据学生回答结果的正误指示下一步应该如何学习。程序教学既可以借助教学机器进行,也可以用程序化的课本进行。过去,无论在教学机器上,还是在程序化课本上,教学程序是单一的直线式程序,问题的提出是借助于文字的表述进行的,对问题回答的结果只能进行简单的正误判断。信息技术介入以后,利用计算进行的教学法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发生
程序教学法,是将一门课程的教材内容按逻辑次序和小步子的原则分52了很大变化:在直线式程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衍支式程序,前跃式程序和后回式程序,满足了不同的学习状况对程序选择的需要;用多媒体视听结合地提出程序问题,不仅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回答,也利于学生以高度的积极性参与到程序学习中来;对学生对每一个程序问题的回答结果,不仅可以进行正误的判断,还可以在诊断的基础上对下一步的学习给予指导,等等。信息技术在情境教学法,示范教学法、模拟教学法中的应用,同样可以起到完善和优化的作用。了很大变化:在直线式程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衍支式程序,前跃式程53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实施教学活动,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多种教学功能和所提供的多种沟通机制,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之间的沟通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革,这样的变革必然反映在对新的教学方法的呼唤上。因此,我们要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普遍教学方法和媒体教学方法的同时,结合“整合”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实施教学活动,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多种教54二、在学科教学理论指导下实施学科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与整合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是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根据。实施与语文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就是要根据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几学功能特点和所提供的多种沟通机制的作用,使语文课程教学更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学科性质和更有效地达成语文课程的目标,同时又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二、在学科教学理论指导下实施学科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551.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语文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和本质所在,它是决定语文教学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策略的依据,也是我们设计和实施与语文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依据。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才能通过“整合”在语文课程教学的根本上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所有的教学功能特点。1.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的性质5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科学阐述,从社会作用——“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社会属性——“人类文化的最要的组成部分”的结合上给语文确定了准确的定位。更为重要的是,它对传承语文的这种社会属性和作用的语文课程的性质作了深刻的揭示,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57
(1)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首先表现为它教授给学生的是认识工具。掌握了语言这个认知工具,就能听懂话、读懂书,就可以在听话、读书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而语文这个认知工具的掌握,是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来实现的,所以我们说语文课程是认知的工具。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还表现为它教授给学生的是表情达意的工具。(1)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语文58
人们运用语言这个认知工具,不仅认识了客观世界,掌握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同时也使认识主体在思想、态度和情感上发生了变化。但是,认识客观的目的在于改造客观世界;自身提高与发展的目的在与更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为了有效地达到这个目的,需要通过交流与传播把个体的科学的认知结果集纳为群体的智慧和力量;把个体的正确的思想,态度和情感集纳为群体和品格。为此,人们需要掌握表情达意的工具来实现交流与传播,这个工具就是语言。通过语文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表情达意的语言工具,这同样是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的表征。人们运用语言这个认知工具,不仅认识了客观世界,59(2)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说的则是学生在学习由人物、事物、景物组成的语文课程教学材料时,通过对其中的真、善、美的领悟和对假、恶、丑的批判而使其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不断提高,沿着思想健康、品德高尚、个性张扬的方向成长和发展。(2)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说的602.语文课程的目标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2.语文课程的目标在新课程理念的指61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62(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63
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难度上表述了通过语文教育在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着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想统一的学科特点。总目标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反映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总目标不仅是实践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也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科学整合,提供了重要依据。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643.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与“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值得探讨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根据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特点,使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体现课程性质、达成课程目标中发挥应有作用。(1)根据突破学习难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需要,开发和应用多媒体技术。有效地达成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使学生对语文课程爱学、乐学、会学比什么都重要。3.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与“整合”65
语文课程所以难学,从语文课程的学习材料来说,一是它的内容极为丰富——它所表达的人、事物来自古今中外,这些人、事、物对学生来说有些是极为陌生的;二是它表达的内容是抽象的——以文字表达的学习材料无法把它所表达的事物的固有属性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地表达出来,学生只能依靠有限的想象力去理解学习材料的内容。语文课程所以难学,从语文课程的学习主体来说,一是他们的活动范围极为有限,不可能通过亲历去感受语文课程学习材料所表述的人物、事物和景物;二是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有限,不是以满足学习间接知识的需要。所以,要有效地表达成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必须设法克服由语文课程学习材料的丰富性、抽象性与学生活动范围有限,知识经验不是两个方面之间存在着的巨大反差而造成的学习困难,充分跳动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积极性。语文课程所以难学,从语文课程的学习材料来说,一是它的66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语文课程教材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和形声表达,可以克服运用文字表达的教材内容的抽象性,做到形象具体、生动活动地向学生传输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感性经验,使学生在充分感知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减轻学习困难,提高学习积极性不仅如此,多媒体链接术还可以以图片、动画、声音和文字说明等多种形态的知识载体对教学内容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表达、说明和论证,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参与中获得多种感受,从而优化他们学习语文课程的认识活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语文课程教材内容的结构化、动67(2)根据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多种沟通机制。
语文课程的“总目标”①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关于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述中体现着学习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学习方式上重视发挥学习主体能动性的探究性学习,在能力培养方面突出了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②强调了语文能力的培养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等等,都表达了语文学习与当代文化和社会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2)根据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多种沟通68
③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总目标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并这一精神贯穿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能力的要求中,淡化了对系统语文知识传授的要求。然而,语文课程总目标的上述这些特点,在缺少信息技术支持的情况下很难实现。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一齐化”教学中,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无法获得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时间条件和空间条件,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保证;单纯地教授语文课程的教材、封闭的教学环境和有限的教学资源,使语文能力的培养与当代文化社会生活建立密不可分的联系十分困难;在相对封闭的学校环境中,学生的活动范围几乎是相同和有限的,③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总目标提出“能主动69学生的认知对象基本上是以教材内容表述的人和事物,学生通过言语进行交流的对象大都是水平相差无几的同学,这种彼此差别不大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通过实践学习运用语文水平的提高。所以,要克服语文课程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使其更加符合达成语文课程“总目标”的要求,就需要通过整合把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多种沟通机制引入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来,促进语文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提供的多种沟通机制——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专业网络、信息搜索、电子图书馆、网上课程和远程学习等——为改革语文课程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可能,进而使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得以实现。学生的认知对象基本上是以教材内容表述的人和事物,学生通过言语70
①信息技术提供的多种沟通机制利于体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多种沟通机制所构成的语文课程学习硬件设备、软件资源、交流途径,可以满足学生根据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形成语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多种沟通机制可以改变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的被动的学习方式,网上资源、语文课程专业网站、电子图书馆等扩展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时间和空间;丰富的、多种形态的语文课程资源和媒体应用的可控性、交互性、还可以为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运用学习方法和确定学习节奏等提供保障。①信息技术提供的多种沟通机制利于体现学生在语71
②信息技术提供的多种沟通机制利于加强语文能力的培养与现代社会的联系——信息技术各种各样的沟通机制,为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多种途径恰当的媒体和有效的方法;多种沟通机制打破了学校对于社会的相对封闭性,利于学生在对社会问题的接触、认识、参与和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多种沟通机还为学生接触世界多样文化、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提供了技术手段。②信息技术提供的多种沟通机制利于加强语文能力的72
③信息技术提供的多种沟通机制利于学生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实现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多种沟通机制为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供技术、资源保障、使学生在多种学习方式中学习、运用语文知识;多种沟通机制还可以为语文学习中的练习与习作、作品的阅读与欣赏、学习成果的评价与交流等提供技术、资源保障、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可见,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多种沟通机制,所引起的语文课程教学的变革广泛和深刻的,这些变革对实现语文课程“总目标”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作用。③信息技术提供的多种沟通机制利于学生通过多种学733.根据在环境熏陶中提高语文素质整体水平的需要,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学习的信息环境。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所涉及到的认识对象、表情达意的内容、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涵义是极其广泛而且是动态发展的,单靠语文课程的学习达成“总目标”进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水平是困难的。所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既需要科学、系统的语文课程的学习,也需要丰富、动态的语文环境的陶冶。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中,要重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优化的语文学习与陶冶的信息环境。3.根据在环境熏陶中提高语文素质整体水平的需要,运用信息技术74
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优化的语文信息环境,许多学校已经有了很强成功的设计和实践。例如,有的学校把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引入到学校,使学生在不断地对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焦点事件的感知、思维与判断中,不仅受到深刻的教育,也综合地提高了语文素养;还有的学校把中外优秀电影作品引进学校,通过对电影作品的视听、交流、研讨活动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水平。在一次关于“人与动物”的电影观后感交流座谈会上,一位三年级小学生的发言可以使我们感受到信息环境的创设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她说:“过去每当妈妈穿上裘皮大衣,我就觉得妈妈特别漂亮,乐意她牵着我的手去逛大街。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优化的语文信息环境,许多学校已75看了电影以后,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不应该去伤害动物,更不应该穿用它们的皮毛做的衣服。听了我们劝说以后,妈妈不再穿那件裘皮大衣了。现在,我看妈妈比以前更漂亮了,因为她也是动物的朋友了……。”这些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语文学习信息环境的成功设计和实践,在实施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看了电影以后,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不应该去伤害动物,更76(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信息技
术的整合
1.小学拼音、识字、写字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拼音、识字、和写字,既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同时,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本质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拼音、识字与写字的教学中。因此,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教学的整合,首先要研究和实践在拼音、识字与写字的教学中如何应用信息技术的问题。(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信息技
77(1)对识字与写字阶段目标的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对各个学校中的识字与写字的目标进行了表达。尽管各个学段的识字与写字的目标要求有些差异,但结合起来看,涉及到的各个学段识字与写字教学的连续性的、共性的目标要求,是主体和核心。①重视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第一学段(1~2年级)的“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目标要求、第二学段(3~4年级)的“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目标要求。第三学段(5~6年级)的“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的目标要求,都强调了情感在识字教学中的重要性。(1)对识字与写字阶段目标的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在78
②强调了汉语拼音学习的重要性——虽然“阶段目标”只在第一学段(1~2年级)中表达了“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声调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的目标要求,但这个目标要求的作用却是贯穿识字教学全局的。例如,第一学段“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独立”识字的目标要求;第二学段“……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的目标要求;第三学段的“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的目标要求,等等,都与汉语拼音的学习具有内在的、横向或纵向的联系。不仅如此,“阶段目标”中关于用普遍通话朗读和进行口语交际的要求也与汉语拼音的学习目标有重要关系。所以汉语拼音的学习目标是达成各学校的各项基础目标。②强调了汉语拼音学习的重要性——虽然“阶段目标”只在79
③突出了在汉字教学中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第一学段里,提出学生要“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在第二学段里,不仅要求学生“养生主动识字的习惯”,还要求学生“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在第三学段里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这些目标要求,既体现着学生在汉字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体现着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能力的客观需求。
③突出了在汉字教学中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第一学段里80
④明确了小学教育阶段认字的数量和写字的要求——到第三学段(5~6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可以说,这是对小学教育阶段识字与写字的总体目标要求。④明确了小学教育阶段认字的数量和写字的要求——到第三81(2)识字、写字教学与信息技
术的整合
识字与写字,是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础,是语文素养的关键构成要素,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整合的研究和实践中,要特别重视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特点优化识字、写字的教学活动。①运用信息技术搭建知识教学联系生活经验的桥梁(2)识字、写字教学与信息技
术的整合82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幼儿园或家庭进入学校,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学习的环境,都发生了徒然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带给孩子们的有好奇和新鲜感,也有困惑和不适应。特点是在汉语拼音和识字教学中,系统和规范的学习内容与他们的已有知识经验的不是所形成的巨大反差,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有必要运用信息技术搭建知识学习联系生活经验的桥梁以他们所熟悉的生活经验支持他们的知识学习,减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小学低年级学生,由幼儿园或家庭进入学校,学习的内容,83
例如,在教学单韵母a时,如果教师只在发音规则和方法上下功夫,那么一年小学生可能由于不理解而做不到,由做不到而发音不准确,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能用多媒体表现一位小朋友到医院检查扁桃体的情形,并告诉学生当小朋友张大嘴巴发出的那个音就是a的读音时,学生们就能够凭借已有的直接生活经验,有效地克服发音不到位的困难在汉语拼音的教学中,知识与儿童生活经验相结合,以熟悉的生活经验支持陌生的知识学习。例如,在教学单韵母a时,如果教师只在发音规则和方法上下84
②以多媒体技术优化识字教学的方法在识字教学实践中,许多小学教师根据汉字的构成规律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笔画与结构分析法、组字归类识字法,比较辨析识字法,联文联想识字法、形象识字法、游戏识字法等等。对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果能把多媒体所具有的教学功能特点与各种识字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就可以更加生动活泼、更加形象具体地表达汉字的规律和特点,学生的识字积极性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②以多媒体技术优化识字教学的方法85
把多媒体应用到常用识字教学方法中,可以提高识字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例如:一些独立字——例如“木”“子”“米”等——当作为合体字的偏旁时,某些笔画要发生变化,这样的变化常常被学生忽略。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某个独体字和作为偏旁时的这个独体字提取出来进行比较,再把比较差异突显出来,这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把多媒体应用到常用识字教学方法中,可以提高86
运用多媒体技术,常常会使“谜语猜字”的方法获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先向学生展示一幅画面:三个人站在岸边观看远方海平线上刚刚露出半个“脸”的太阳;老师向学生:“这三个人在干什么?”学生回答:“这三个人在看日出”。教师引导:“说得对!这三个人在看日出。‘三人看日出’就是一个谜语,谜底是一个汉字,谁能猜得出?”;在学还在茫然时,逐渐展示一幅动画:先是三三再加入人再加入日;教师告诉学生:“这个字就是春天的春。”学生豁然,知道了春天的春是由三、人、日这三部分构成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常常会使“谜语猜字”的方法获得很好的效87
许多教师创编了一些用来进行识字教学的儿歌,应用效果很好。如果能把识字儿歌用多媒体来表达,会获得更好的应用效果。有一首识字儿歌说的是“天晴晴,水清清,请你来,做事情,小朋友,爱眼睛,小蜻蜓,夸你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设计成如下的画石:一群小朋友拍手说这首儿歌,说唱到那里,就出现那里的字幕,并把其中的关键字用显眼的颜色标识出来;儿歌说唱结束后,屏幕上存留下完整的这首儿歌的字幕:天晴晴,水清清,请你来,做事情,小朋友,爱眼睛,小蜻蜓,夸你行(带·的字是用显眼的颜色标识出来的),教师可以借助字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关键字的异同,并说明它们的不同含义;最后,再把这些关键字脱离具体的儿歌内容集中起来:晴、清、请、情、睛、蜻,并用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许多教师创编了一些用来进行识字教学的儿歌,应用效果很好88
③搭建汉字学习平台,促进识字教学的改革汉语识字平台及其资源的提供,为识字教学的改革和优化提供了可靠保障。汉语识字平台的大容量的存储功能,方便的检索功能和多种媒体的组合功能,为汉语的识字教学提供优良的支撑环境;平台中的资源一般由汉语拼音、识字与写字、汉字应用范例,电子辞典等项资源构成,可以满足识字教学的多种需求。汉语识字平台及其资源,不仅可以应用在课堂识字教学活动中,还可以应用在自学汉语活动中,为学者的自主、终生、个性化的汉语学习提供极大方便。③搭建汉字学习平台,促进识字教学的改革89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肩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学生进行听说、作文和思维等综合训练的任务。阅读教学的效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着语文学习的效果。因此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中要高度重视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借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阅读教学是90(1)对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对小学教育各个学段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进行较为详尽的表述。纵观各个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可以看到它充分体现着阅读学习连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需要以及阅读教学的特点和客观规律,突出的是下述几点:(1)对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在“91
①特别重视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第一、二、三学期共有的一项阅读目标朗读课文是一项具有综合学习供效的学习活动。朗读课文不仅对巩固课文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具有重要作用,它还对把语文知识转化为言语能力,把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转化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朗读课文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和具体的方式,应给予足够的重视。①特别重视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92
②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核心,追求知识学习与能力提高同桌发展——阅读教学的各学段的阶段目标,都十分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例如关于词语、词句、句段、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及标点符号的学习和掌握;同时也强调把所学得的语文知识应用于阅读文学作品,诵读优秀诗文、交流与讨论、信息搜集等项语文实践活动中,把知识学习和能力提高统一在同一阅读教学活动中。②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核心,追求知识学习与能力提高同93
③重视人文目标的养成——在阅读教学活动中,通过对语言,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感受,提高认识活动的思想水平,产生应有的情感体验,形成分析判断能力,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④倡导自主、探究性的课外阅读——强调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第二学段(3~4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到了第三学段(5~6年级)强调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阅读,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③重视人文目标的养成——在阅读教学活动中,通过对94(2)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就是要充分开发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特点,按照阅读教学各个阶段目标的要求优化阅读教学的过程,促进学生素养和信息素养的提高。①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阅读教学的情况——语文阅读教学所应用的教学材料,是作者对在于具体的自然情境,事件情境或人物情境中的主体有感而发所形成的文字材料,它一旦形成,就会脱离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的具体情境而独立存在。阅读这样的文字材料,需要有相关情境的知识和经验的支持才能达到深刻的理解。例如,没有关于大海和岛屿(2)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阅读教学与信息技95的知识经验,阅读和理解《富饶的西沙群岛》是困难的;同样,如果对山川和瀑布一无所知,也很难理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然而对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以有知识经验有限而无法通过想象去创设理解作品所需要的相关情境;也由于他们的活动范围有限而无法亲临现场去感受理解作品所需要的相关情境,着给他们的阅读学习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有必要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在相关情境中学习和阅读文学作品的环境——例如先让学生感受古代田园生活的环境和情景,再来学习叶绍翁的《游园不值》,那效果就会好得多。的知识经验,阅读和理解《富饶的西沙群岛》是困难的;同样,如果96
②运用多媒体技术克服阅读障碍——尽管是小学生的语文材料,它的内容也涉及到古今中外。地域、时代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往往会给语文的阅读学习带一些困难。例如,在《赵州桥》这一课里,有一段是描述赵州桥的美观的:“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尽管此处的描写是如此的生动和精细,但是由学生缺少关于“两条相互缠绕着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和“双龙戏珠”的感性经验的支持,深刻理解和感受赵州桥的美观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如果能用多媒体技术把照州桥的美观展示给学生去观察和感受,就会受到一目了然的效果。②运用多媒体技术克服阅读障碍——尽管是小学生的语文材97
③运用网上资源扩大阅读范围——语文课本中的阅读材料,对不同学段的小学生来说,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学生和阅读这些材料,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和阅读能力的提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语文课本中的阅读材料必定的是有限的,因此他对语文阅读目标的达成,起到的是有限的,打基础的作用。语文知识的扩展,阅读能力的提高,人文目标的养成,还需要在自主的、更多更广泛的阅读中才能实现。网上语文资源,特别是语文专业网站的网上资源,为学生的更多更广泛的阅读提供了方便,应指导学生利用网上资源不断提交阅读水平。此外,还应指导学生学会利用电子图书馆和网上搜索提高语文学习水平。③运用网上资源扩大阅读范围——语文课本中的阅读材料,983.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是在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使学生获得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知识与技巧,逐步做到能说会写,养成作文习惯,形成作文能力。以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特点优化作文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作文知识技巧,更快地形成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一个重要方面。
3.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作文能力,是语文能99(1)对作文教学阶段目标的分析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小学作文教学的阶段目标,是以“写话”或“习作”、“口语交际”的形式加以表述的。从小学三个学段有关作文教学阶段目标的表述中,可以看到作文教学应当关注的几个关键:(1)对作文教学阶段目标的分析在《语文课程标准100
①强调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在一、二年级的“写话”目标中有“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的要求;在三、四年级的习作目标中强调“留心周围事物”;在五、六年级的习作目标中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等等,所有这些都强调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对说话、作文的原本,即客观事物的观察。这些目标要求、体现着作教学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内容,都是源自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结果及其感受,离形对客观事物观察,口头和书面表达,就失去了原本。
①强调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在一、二年级的“写话”目标101②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三个学段的阶段目标中,“口语交际”的阶段目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反映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作文教学中的极端重要性。“口语交际”的阶段目标,一是具有多项性,例如第一学段的“口语交际”阶段目标就六项,包62EC学讲普通话,认真听话和了解讲话内容,复述所听所看作品大意、讲述感兴趣的见闻,交谈态度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等;二是各个学段的“口语交际”目标间具有不断提高的连续性,反映出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与作文能力的提高存在着同步发展的内在关系。“写话”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开始,口语交际能力的不断提高必然会对作文能力的不断提高具有积极的影响。所以,在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口语能力的培养和训练。②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三个学段的阶段目标中,102
③强化作文知识的积累和作文能力的提高——从一、二年级学段的“写话”到三、四年级学段的“习作”、从三、四年级习作所需要的“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而且要“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可以看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各学段目标要求不断提高的一条主线。伴随着着条主线不断提高的有作文的兴趣与信心,词语的积累几标点符号的应用、习作及其交流需要的形成等等。虽然,口语和作文都是学生对客观事物观察及其感受的“物化”结果,而且小学生的作文学习是从“写话”开始的,但两者毕竟存在着许多不同。“说话”的过程就是交际的过程,是“即时”的交际行为,而“作文”的同时并不存在交际对象,是“延时”的交际行为,“说话”是双向的交流过程,有在彼此交流中③强化作文知识的积累和作文能力的提高——从一、二年级103通过相互启发,补充把事物说清楚的可能,而“作文”往往是单向的传播过程,需要作者自己在主题的确定,材料的选取,结构的安排、表达的方式等方面下更大的功夫才能把表达的事物和情感写清楚。另外,“说话”具有短时传播效应,而“作文”的传播时效要长得多。可见,“写话”仅仅是学习“作文”的开始,但不是学习“作文”的全部;“作文”还有它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按照“作文”的全部;“作文”还有它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实施教学活动,打好“作文”的基础,对小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是极为重要的。通过相互启发,补充把事物说清楚的可能,而“作文”往往是单向的104(2)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就是要按照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和各个学段有关“口语交际”、“写话”和“习作”的阶段目标的需求,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多媒体环境。网络环境、资源共享环境,优化作文教学的过程,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 企业财务审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 海洋资源验收管理办法
- 企业团队建设行政人事部策略
- 民生改善提案管理办法
- 互联网金融服务招投标合同模板
- 汽车物流仓储协议
- 建筑空调工程延期合同协议书
- 专利权交易合同
-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合同
- 病理学实验2024(临床 口腔)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半期评估试卷(1-4单元)-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门诊导诊课件
- python程序设计-说课
- 2024年河北廊坊开发区管理委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问卷调查表
- 欧洲合同法PECL韩世远译
- 国家级灯具检验报告路灯
- 2020精选初中班主任工作总结
- 共晶、包晶、共析
- 教育学 德育原则ppt课件.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