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节存在主义文学与萨特存在主义文学:是二十世纪流行于欧美的一种文艺思潮流派,它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上的反映。存在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主要表现在战后的法国文学中,从四十年代后期到五十年代,达到了高潮。存在主义的旗帜也飘到了欧美乃至东方一些国家的文学界。代表作家:萨特、加缪、诺曼·梅勒。第五节存在主义文学与萨特
存在主义哲学的三个重要命题:①存在先于本质(存在决定本质,人的本质是不断变化的,直至死亡);反传统形而上学、继承了海德格尔的思想柏拉图到笛卡尔以来对人的规定存在者存在变化神学宗教对人的规定上帝死了
第五节存在主义文学与萨特
存在主义哲学的三个重要命题:②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人所面对的是一个荒谬而冷酷的世界,人与自然、与社会、与个体之间存在者种种冲突。——他人即是地狱孤独恐惧悲苦
3、存在主义文学的特点:①鲜明的哲理性(文学化的哲学,体现存在主义哲学观点);②独特的真实性;③环境的确定性(“境遇”,荒诞的生存环境,让人物自由选择)。萨特(1905—1980)及其《禁闭》
萨特的生平与创作:《词语》(《文字生涯》)西蒙娜·德·波伏娃被俘经历1964年,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晚年左翼代表(1955年到访中国),1980年去世。萨特的主要哲学著作《想象》(1936)《存在与虚无》(1943)《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1946)《辩证理性批判》(1960)《方法论若干问题》(1957)萨特的小说创作:①中篇小说《恶心》(1938年)日记体,青年史学家罗冈丹萨特的小说《恶心》萨特的小说《恶心》萨特的小说《恶心》萨特的小说《恶心》萨特的小说《恶心》萨特的小说《恶心》萨特的小说《恶心》萨特的小说《恶心》萨特的小说《恶心》萨特的小说《恶心》萨特的小说《恶心》萨特的小说《恶心》萨特的小说《恶心》萨特的小说《恶心》恶心源自虚无——《恶心》疾病身体反应恶心外界的事物(石子、人)——自我恶心世界无本质,没有一个先在的规定,一切都是自我规定。上帝死了,大地一片虚无,人的存在没有一个合理和神圣的理由,生活会变成一个巨大的虚无场,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没有目的,他们只是按照自身的习惯存在着,没有意义,多余而陌生。罗冈丹的恶心感就在于他认识到世界的虚无。恶心源自虚无——《恶心》虚无具有两面性,或彻底沦落,或彻底自由。前者消极厌世,后者积极创造。罗冈丹的矛盾就在于认识到虚无,却又逃避虚无感所带来的自由,他害怕承担这种自由的后果。《恶心》中的音乐音乐治愈恶心从本质上说,《恶心》是一部论述时间性的著作1、音乐是线性的时间。时间的流逝,一个音符死亡,另一个音符诞生。个体如音符,音符在整个的乐章之中,个体在太一之中。在这种音乐情绪中,个体融入太一,认识到个体的摧毁是一种必然性,是成就太一的唯一途径。《恶心》中的音乐音乐治愈恶心从本质上说,《恶心》是一部论述时间性的著作1、音乐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时间艺术。每一个音符都是有限的,都是独特的,不可复现的。正因为如此,要肯定生命,要赋予生命意义。《墙》②短篇小说集《墙》(1939年)同名短篇小说《墙》以30年代西班牙内战为背景。墙《墙》《墙》关注的是情境中的人,在情境之中,给人提供几种出路,自我抉择。“墙”的含义:1、囚禁失去自由人与外部自由世界的隔绝;2、人与人之间的隔绝;3、生与死之间的距离,一墙之隔《墙》:自由与不自由共存失去自由
在这种处境之中,人可以自由选择审讯者医生:选择做法西斯分子伊比塔、汤姆:革命者儒昂:中间分子面对审讯:三个囚犯选择不同面对死亡:选择各异选择的自由是时时刻刻存在的,自由选择决定人的本质萨特的戏剧创作“境遇剧”(“情景剧”):是萨特为宣传其存在主义哲学而创制的一种戏剧形式。特点是十分注重在舞台上展现人物的特定性境遇,以及在这种特定境遇中人物所进行的“自由选择”,尤其突出人物在选择时的困境和左右为难的心理状态,从而对人的存在作出存在主义的解释。萨特的戏剧创作①《苍蝇》(1943年)根据埃斯库罗斯的《俄瑞斯特斯》改编而成,存在主义杰作。②《死无葬身之地》(1946年),二战后期5个游击队员的“自由选择”。③《禁闭》(1944年)境遇:地狱中的一个房间:加尔森(胆小鬼、叛国者、被处枪决)厌恶↗↙追逐追逐↖↘厌恶追逐伊奈斯(女同性恋者——————→埃斯泰乐害死表哥夫妇、←—————(色情狂、淹死女儿本人中煤气而死)厌恶情夫自杀、本人病死)
三人相互追逐又相互排斥,思想深刻。③《禁闭》(1944年)③《禁闭》(1944年)③《禁闭》(1944年)③《禁闭》(1944年)③《禁闭》(1944年)③《禁闭》(1944年)③《禁闭》(1944年)③《禁闭》(1944年)③《禁闭》(1944年)③《禁闭》——自我与他者镜子:他者为镜,自我是由他者建立起来的,他人的目光与自我的评价相互冲突,敌对三个人相互注视,互为对方的客体,对象化平等的主体化是不可能的自我与他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冲突三、加缪及其《局外人.》
获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1、哲学随笔《西绪福斯神话》(1942)2、长篇小说《鼠疫》(1941):里厄医生、抗争鼠疫、反法西斯主题3、中篇小说《局外人》(1942):莫尔索“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任何一个在母亲下葬时不哭的人都有被判处死刑的危险。”《局外人》——拒绝规则、拒绝同化
默尔索不是一个乖张的异化人,他只是“自己”而已,被毁灭是因为他拒绝被同化。在众寡悬殊的格局中,他选择了自我和反叛即等于选择了肉体毁灭——物理上他失败了,但精神上他是胜利的,他用冷蔑告别这个世界:“我觉得我过去曾是幸福的,现在仍是幸福的”。《鼠疫》——如何反抗《局外人》:“荒谬——反叛——毁灭”
《鼠疫》:“荒谬——抗争——集体抗争——得救”在《局外人》那里,“荒谬”作为现实的起点被提出,反叛者孤立无援,“人”被世俗规则判处了死刑;而《鼠疫》旨在维护“人”的价值和前途,证明自在的合理。前者侧重于荒谬而残酷的生存真相,后者则聚焦于“反抗”“谁来反抗”“如何反抗”这一主题。西西弗斯的神话——一切意义都在行动之中如果说这个神话具有悲剧色彩,那是因为它的主人公是有意识的。倘若他每跨出一步都有成功的希望支撑,那么他的苦刑还算什么呢?今日的工人毕生都在劳作,每日进行同样的工作。就荒谬而言,其命运与前者相差无几。然而只在偶尔当它成为有意识的劳作,悲剧便发生了。西西弗斯,诸神脚下的无产者,无权无势去桀骜不驯,他完全清楚自己的悲惨境遇:在他下山之时,他便进行如此的思考。清醒构成了他的痛苦,同时也将他拥上胜利的王座。
西西弗斯的神话就让西西弗斯留在山脚下吧。一个人总会再次发现他的重荷。但西西弗斯教会我们以更高的忠诚否定诸神,举起重石。他也下结论说,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深入了解硫酸生产》课件
- 《阿里巴巴商业模式分析》课件
- 铁路旅客运输服务高铁时代的客运服务课件
- 《三峡人家风光览》课件
- 房屋买卖纠纷调解协议
- 铁道机车专业教学郑州铁路毛乾亚课件
- 铁路班组管理建设班组创新文化课件
- 铁路市场营销产品生命周期概述课件
- 铁路线路安全防护邵鹏飞年课件
- 河底固定电缆施工方案
- (完整)教育心理学-各章节重点学习笔记
- T-ZZB 3624-2024 1000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金具
- 2025年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汇编
- 2025年中国鸡尾酒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学生会述职报告:文体部工作汇报
- 冀教版 八年级英语下册 第二学期 期中综合测试卷(2025年春)
- 民兵国防知识教育教案
- 隐私安全与用户满意度关系-洞察分析
- 心理健康C证面试15题
- DB33T 2202-2019 公安警察院校警务化管理规范
- 2025湖南长沙水业集团限公司招聘35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