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GBJ21-21-95(3)工程设计图纸(4)施工组织设计二、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本工程工期短,结构质量要求高,因此,对施工测量提出高要求,需要速度快、精度高,以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三、测量仪器配备及使用要求1、测量仪器名称型号数量备注全站仪国产1台DS3200水准仪国产2台5米塔尺2把钢卷尺50m2把2、所有测量仪器、钢尺均应有鉴定证书,未经鉴定合格的仪器不准使用,测量人员应经常擦试,保养测量仪器及用具,使测量仪器经常处于完好状态,以保证施工的需要。四、施工测量管理制度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和工程特点,制定如下测量管理制度:(一)交接桩制度:1、项目部工程部收到设计图纸、具备交接桩条件后,报告建设单位和公司工程部,确定时间及时进行交接桩工作。2、交接桩工作由建设单位主持,施工单位由技术组织,在现场由勘测设计单位直接进行交接桩工作。3、交接桩测量资料必须齐全,并应标桩示意图,表明各种标桩平面位置和标高,必要时要附有文字说明,依照资料,现场核对进行点交。4、各种标桩采用点交方式,必要时进行现场交接复测。5、交接桩时,各主要标桩要完整、稳固。交接后,接桩单位应组织测量单位进行必要的复测工作。6、交接单位在附测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提交交桩单位研究解决。(二)测量复测制度:1、为避免测量差错,所有测量内业和计算资料,必须经两人符合。施工中,应采取不同方式不同测点由两人进行复测,其测量工作内容、成果等要详细填入测量手簿内,并签字以示负责。2、现场内各测量控制标桩,必须定期进行检测,特殊情况应随时进行检测。(三)沉降观测:1、水准点设置:在建筑附近不受工程影响的位置设置一个永久水准点。2、观测点标志,观测点位置:根据图纸要求,设置观测点(如图4-1),沉降观测采用水准仪进行观测。沉降观测点(1)第一次观测在观测点安设稳固后进行,观测的结果是计算沉降的起始值,为保证成果的精确和可靠性,连续观测两次取其平均值,再次观测至第一层硅浇注完时进行,其次类推。(2)每期观测完成时及时认真整理观测资料,平差计算观测点的高程,计算观测点的降沉,差异沉降量并进行精度评定,并绘制曲线图。(3)沉降观测的周期和次数。1)沉降观测的周期为每增加一层观测一次(注:第一次观测在观测钉稳定后及时观测)。2)观测次数,除了按周期观测的次数外,当本工程全部竣工后,第一年观测四次;第二年观测二次;第三年观测一次。3、沉降观测的资料整理与分析(1)列表汇总,沉降观测的原始资料,包括网图、手薄、计算纸等数量很大,每期复测后,将检验证明可靠的计算结果列表汇总在一起。(2)绘制建筑物观测综合图,把变形观测数据用图的形式表示:1)总平面图,建筑物的平、剖面图,基础平、剖面图,沉降观测点分布及沉降展开图。2)沉降曲线图,以时间T为横坐标,表示沉降量S、沉降速度V和荷载P随时的变化,画S-T曲线,V-T曲线和P-T曲线,这样便可直观地看出沉降量、沉降速度、时间、荷载之间的关系。(3)结合结构施工上升,荷载的增加,配合进行主体的沉降观测,如果发现有不均匀沉降,立即报告有关单位和部门协商处理。4、保证措施与注意事项(1)变形测量的首次(即零周期)应适当增加观测量,以提高始值的可靠性;(2)不同周期观测时,宜采用相同的观测网形和观测方法,并固定观测人员,使用相同类型的测量仪器,选择最佳观测时段,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观测;(3)观测点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球形,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4)在观测过程中,如有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水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5)应在标尺分划线呈像清晰和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不得在日出后或日出前约半小时、太阳中天前后、风力大于四级、气温突变时以及标尺分划线图像跳动而难以照准时进行观测。晴天观测时应使用测伞为仪器遮蔽阳光;(6)作业中应经常对水准仪及水准标尺的水准器和角进行检查,当发现观测成果出现异常情况并认为与仪器有关时,应及时进行检验与校正;(7)测站观测限差超限,应立即重测;当迁站后发现超限时,应从水准点开始重测;(8)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有空压机、搅拌机、卷扬机等振动影响的范围内。(四)标桩保护:1、测量人员必须对标桩妥善保护。永久和半永久性标桩要设置牢固,并应设置明显标志,设“测量标桩,注意保护”标识,以防损坏。2、测量人员应经常定期巡视标桩保护情况。所有测量标桩,未经项目部主任工程师批准,不得随意拆毁。3、在施测范围内,需搭设临时建筑物或堆放材料时,必须事先与各级测量人员取得联系,同意后方可实施,以免损坏测量标桩或影响测量视线。(五)工程竣工测量:1、施工测量必须保证建筑物位置正确,其精度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施工测量必须编制测量方案,经审批后方可实施。2、各种建筑物的标桩,测量放线前,必须填写“工程测量定位单”,施工中必须认真填写工程定位测量记录或测量复核记录。3、在工程施工中,必须根据有关规定要求及时安排实施竣工测量工作。(六)测量成果整理与积累1、测量成果的计算资料必须做到记录真实、字迹清楚、计算正确,尽量做到格式统一,装订成册后妥善保管。2、原始资料记录必须清楚,不得涂改或后补。测量手簿应按规定填写,并详细记载观测时的特殊情况。3、工程竣工后,必须及时整理测量资料,凡纳入工程技术档案的,应按规定要求的内容整理好后交技术部归档。其它不入档者。应保留到工程竣工交后一年方可处理。(七)测量仪器、工具使用和保管制度:1、测量仪器的使用:(1)测量人员应负责和检查测量仪器的使用和保管情况。(2)测量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并严格遵守测量专业规程。(3)凡新仪器使用之前必须进行检验校正,并根据说明书,充分了解仪器的性能后方可使用。(4)精密测量仪器,必须由测量主管技术人员或在其具体指导下才能使用。(5)测量人员在使用仪器施测过程中,必须坚守岗位,避免仪器受振、倾倒和碰撞,雨天或烈日下测量应打伞。2、测量仪器的维护:(1)测量仪器必须由熟悉仪器性能和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经常定期维护。要按计量管理规定及时送验。单位内部每季度要检查校验一次仪器的精度。(2)测量人员随时清点仪器的附件、工具,以防止丢失。(3)测量仪器或工具,应经常保持清洁,及时擦拭,定期上油。(4)测量仪器使用中,如发现误差过大或受损时,应及时提出报告,送公司技术部处理,不得擅自拆修。3、测量仪器的保管:(1)测量仪器必须由专人保管,使用中要注意防晒、防淋、防尘和防潮。(2)领用和归还仪器时,使用和保管人员应互相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3)测量仪器主管人员必须掌握、检查、了解测量仪器使用、保管情况,要求每年登记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4)建立测量仪器档案卡片制度,并随同仪器同时调动。(5)测量仪器必须经公司主管业务部门组织鉴定后方可报废。(6)增补购置测量仪器必须由公司技术部提出申请,报公司总工程师审批。测量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按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认真踏实,不弄虚做假,不敷衍了事,测量数据及时精确,保证施工正常顺利进行,保证施工质量。五、主要施工测量方法(一)现场施工控制网的布设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布设依据:现场由建设单位钉桩高程坐标点成果通知单提供的角桩并经规化局验收,甲方、监理验桩满足图纸要求。2、高程控制网的布设(1)布设方法:根据建设单位给出的高程点,引不受工程影响的位置设置一个永久水准点。(2)高程控制点要引测位置必须是稳固的建筑物上,并用红漆作标志,保护好。(二)建筑物轴线控制网的布设依据工程的特点主要采用“井”字型轴线控制网比较方便,且便于校核,控制网格间距为30〜40m间,控制点之间能够通视,易于量距。本工程采用外控法进行轴线控制,控制点设在基坑边沿(距坑边1〜2米),控制桩点处浇筑混凝土以长期保留,并砌传保护好,做上标志。(三)建筑物定位及基础施工测量1、建筑物定位根据四个定位桩引测控制桩点并确定四条控制主轴线以形成控制网,桩点要按要求进行留置并保护好。2、基础施工测量土0.000以下平面采用外控法进行控制,即将建筑物主轴线控制点引测至基坑外,然后用经纬仪投测至基坑内,各主轴线在基坑两侧均做成半永久性桩点。投测至基坑内的轴线,完成后以量距的方法进行校核交点距离。±0.000以下的高程控制:用水准仪进行校核,误差不得大于2mm,控制点不得少于3个。(3)地下结构施工中各层的轴线和高程控制方法均同上,并以此作为地下结构放线、抄平的依据。(四)士0.000以上施工测量放线1、首层土0.000米处平面、标高控制和校核(1)在地下结构施工至士0.000米时,根据平面控制网校核建筑物楼角四角坐标,校核方法可采用坐标计算法进行,并以方位角及已知边长进行校核。同时依据施工图各轴线的间距,校核所布置轴线间距,其误差小于3毫米。(2)采用钢尺量距时,温度超过标准温度5度时,进行三差改正,量边误差小于3毫米。(3)测角采用全站仪仪一测回,采用正倒镜取中数即可,测角误差小于12秒。(4)量边、测角时应考虑外墙与轴线尺寸,以免造成较大的粗差。(5)依据建设单位给出的高程点,按等外水准施测精度,进行标高校核,以保证建筑整体标高施测精度,首层标高误差控制在3毫米以内。2、±0.000以上主轴线控制用全站仪把垫层上主轴线投测到各施工楼层外墙面。3、±0.000以上标高控制±0.000以上的标高引测,主要是用钢尺沿结构外墙向上测量。每层控制点4处,分别由下层向上引测,以便于相互校核和适应分段施工的需要,引测步骤是:(1)用水准仪根据基本高程控制点引测至首层建筑物内部,每个施工段设一个控制点,各点均要进行闭合取中误差,并保证精度合格,最后以此作为起始标高线。(2)由各处的起始标高线用钢尺沿铅直方向逐层向上引测标高,并在各层设十500mm的水平控制线。(3)施工时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水平线,误差应在5毫米以内,在各层抄平时应后视两条水平线以作校核。(4)观测时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所用的钢尺必须经过检定,以保证测量的精度。(五)各部位放线控制要点: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好大角竖向控制线、外窗竖向线、门窗边线等。1、大角竖向控制:从首层开始,于四个大角部位设竖向控制线进行大角的竖向控制,保证大角的竖向垂直。每个大角两边各设一条控制线,均距大角为50cm。每层柱拆完模板后,将竖向线用线坠引至上层,并由质检员和测量员检查该层大角的偏差情况,对于出现较大偏差时,要进行上报,由项目部工程部根据现场情况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处理和整改方法。2、预留洞口及预埋件位置控制:根据施工需要,预留洞口及预埋件也需放出位置线,以保证其位置准确,保证施工的质量。(六)沉降观测:根据其所提供的技术资料,沉降观测的主要控制要点如下:1、点位选埋:(1)基准点及工作基点:基准点由测绘局给出的基准点(2)观测点:①、基础沉降观测:当基坑内基础完工后,应在基础的四个角点上布设两个观测点,并进行第一次测量;在工程施工到土0.000时,对底板的观测点进行第二次观测。并计算底板从开始施工到土0.000沉降量。在整体沉降测量全过程中,均包含基础沉降量在内。②、工程施工到土0.000时,在对底板第二次测量的同时,在位于厂区内部地坪高约0.5米处布设地面以上施工的沉降观测点。此点应长期保存,并且要便于施工中和竣工后测量。2、测量方法:(1)使用的仪器设备:基准点及观测点施测时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2)水准基点测量:水准基点采用高程系统,即以其中一个最可靠的基点设其高程值为m,其余各点均以此点起算并进行平差计标。水准基点每隔半年左右联测一次,如遇特殊情况应随时联测,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3)工作基点测量:工作基点以基准点为已知点进行联测,计算时以基准点平差后的高程做为起算数据,并进行工作基点的平差计算。工作基点一般三个月左右联测一次,如遇特殊情况要随时与基准网联测。(4)观测点测量:观测点测量时,每次均以工作基点或基准点起闭,组成符合环或闭合线路,个别观测困难的点可按支站法观测。外业观测后进行平差计算。(5)内业资料整理:每次测量外业结束后,要立即进行平差计算,及时统计沉降量及有关数据。如发生异常要及时向甲方汇报。正常情况可定期或在甲方需要时随时提供有关数据。在观测及各项计算中,最终结果取位至1mm。(6)观测点的测量间距及测量次数:基础完工后进行基础的第二次测量;工程施工到土0.000时进行第二次观测。。士0.000以下的观测点埋设好后尽量与第二次同时进行第三次观测。六、施工测量质量标准(一)施工控制测量1、场区平面控制:等级边长(m)测角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n级100〜3008<1/200002、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等级边长相对中误差测角中误差()I级<1/300007Mnn级<1/1500015Vn
n为建筑物结构的跨数。建筑物的控制测量,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控制网轴线起始点的测量定位误差,不应低于同级控制网的要求,允许误差宜为2cm。(2)角度观测可采用方向观测法,其测回数应根据测角中误差的大小,按下表确定:(4)当采用钢尺丈量距离时,边长应以二测回测定;长度应进行温度、(4)当采用钢尺丈量距离时,边长应以二测回测定;长度应进行温度、坡度和尺长修正。钢尺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同尺各次边长丈作量较差业相对误尺丈量总次定线最大偏差(mm)尺段较差(mm)温度读定次数估读值(mm)读数值至(C)段各边长丈作量较差业相对误尺丈量总次定线最大偏差(mm)尺段较差(mm)温度读定次数估读值(mm)读数值至(C)段各尺的较差(mm)1/300002450<530.50.5<21/200001〜250<1030.50.5<221/100001〜270<1020.50.5<32(5)矩形网应按平差结果进行实地修正,调整到设计位置。当增设轴线时可采用现场改点法进行配赋调整。(6)点位修正后,应进行矩形网的检测3、高程控制:等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路线长度(Km)水准仪的型号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与已知点联测闭合或环线—平地(mm)三等6<50DS3200双面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V12L当施工中水准点标桩不能保存时,应将其引测到稳固的建筑物上,引测的精度,不应低于原有水准的等级要求。(二)施工放样建筑物施工放样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要求:建筑物测距相测角在测站上根据起始水平竖向传递结构特高度:对中误1/1000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非保温钢制门行业市场现状分析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除雪车行业竞争格局及前景趋势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防晒品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前景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铁水脱硫喷枪市场运行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钨铜市场运营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重点地区文物保护工程市场十三五规划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酱菜、辣白菜未来运营趋势及发展盈利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艺术陶瓷行业市场现状调研与前景规模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纤维素行业需求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贵州省安全员-B证(项目经理)考试题库
-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 人美版四年级书法下册《第6课 竖心旁》教学设计
- 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件-我与蔬菜交朋友-全国通(41张)
- 血型与输血检验-临床输血(临床检验课件)
- 按摩师培训协议书
- 落地式脚手架安全技术措施
- 开心麻花《白蛇前传》剧本
- 常州市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 中职物理课件
- 分子生物学课件:绪论-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 光伏支架安装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完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