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简介10211 (2)课件_第1页
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简介10211 (2)课件_第2页
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简介10211 (2)课件_第3页
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简介10211 (2)课件_第4页
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简介10211 (2)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健康、粉尘危害与控制第一部分:职业健康概述第二部分:职业病概述第三部分:粉尘危害与控制第四部分:企业职业病防治主要工作第五部分:职业健康的监督检查

第一部分:职业健康概述一、我国职业危害现状二、职业健康总论发病率高每年发病均在1万以上,2008年,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业病共报告新发各类职业病13744例。尘肺病新病例占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78.79%,累积尘肺病例64万。底数不清ILO认为中国职业病漏报情况严重,ILO推算中国与职业危害相关的事故造成的死亡每年应有7.36万人。四川省每年有1200多万人到东南沿海地区或煤炭生产大省打工。据该省卫生部门统计显示,近两年来他们共受理职业病诊断申请7万多起。但是,多年来到底有多少人在外打工者受到职业伤害,这个底数也不清楚.(二)职业病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由城市、工业区向农村快速转移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由经济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由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由国外向国内转移福建仙游县尘肺病事件2000至2003年在仙游县各石英加工作坊打工的贵州返乡农民工89人中有46人被确诊为尘肺病,其中18人死亡。经检查,仙游县63个石英作坊粉尘含量超标,最严重的竟然超国家规定标准361倍!

佛山一首饰厂近5000名工人因尘肺病问题拒绝返回工作岗位与厂方对峙,事发当天当地警方出动数百警力以防止事端扩大无锡松下电池有限公司1300多名工人罢工广西1001农民工在海南金矿打工确诊225矽肺病,14人已死亡云南63农民工在安徽凤阳石英砂厂,确诊30矽肺病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等正己烷中毒严重事故:1996年深圳辉开电子厂发生的76人中毒事件多发工厂:电子厂、印刷厂、鞋厂、橡胶厂事故举例

丢失探伤

机放射源

受照事故

事故经过:

2001年9月2日凌晨,某施工队在探伤检测后,将放射源(192Ir)从仪器中掉出,遗留在工地上。一工作人员在第二天上班时,发现放射源并拾起,双手来回玩耍、观看约20min,然后放入左裤兜;2小时后放入工具箱内,并在工具箱边吃饭、休息,下午下班洗澡时,发现右大腿有2x2cm的充血性红斑。当晚入院治疗。2007年北京朝阳医院收治来自河北某印刷厂的7位职工,症状呼吸困难、胸腔积液和一定程度的肺纤维化,她们主要是进行PS版喷涂上色,原料是三无产品,没办法分析出成分,根据检查检查发现工作场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胸水和肺活检中均发现直径为30纳米的颗粒,提出“纳米疾病”发表在欧洲呼吸病学杂志“引起广泛关注。毒鼠强中毒我国明文规定禁止使用的灭鼠剂有氟乙酰胺、氟乙酸钠、毒鼠强、毒鼠硅及甘氟。近年的调查资料显示,禁用灭鼠剂占了灭鼠剂市场总份额的2/3以上!

自1989年首次出现毒鼠强中毒以来,时有发生.2008年10月21日下午,湖北省利川市元堡乡花坪村发生了一起特大毒鼠强中毒事件,造成10人死亡,另有23人住院抢救,其中最小的受害者只有12岁。这一事件再次震惊了全国。

(六)企业可能因职业健康问题面临非关税贸易壁垒

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标准化的产生(1)在生产过程中,导致了环境问题和职业安全卫生问题,因此,ISO在制定和发展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准)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的过程中,自然提出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标准化。

(2)全球经济一体化在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协议中提出:各国不应由于法规和标准差异而造成非关税贸易壁垒和不公平贸易,应尽量采用国际标准。在近年的许多经济贸易和劳工安全卫生的国际会议上,欧美等发达国家一再提出这个问题。在1993年东盟与欧盟外长会议上,当时的德国外长金克尔代表欧盟明确提出要把人权、环境保护和劳动条件纳入国际贸易范畴,将劳动者权益和劳动卫生状况与经济问题挂钩,即所谓的“社会条款”。

安全卫生状况的差异直接影响产品成品价格,影响贸易竞争中的地位。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劳工标准和企业社会责任等问题已是国际社会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60%欧盟政策法规(EUDirectives)涉及职业卫生安全方面的规定,70%的欧盟消费者认为企业最重要的社会责任是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卫生安全。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着严重贸易壁垒。

低炭经济的问题2、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化目前现状1994年ISO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化问题正式列入议程,1995年ISO成立特别工作组(我国等国家和ILO和WHO的代表参加),1996年召开国际研讨会,意见分歧较大.1997年ISO决定,目前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方面暂不开展工作。1999年在第15届国际职业安全卫生大会上,一位ILO负责人提出ILO将象贯彻ISO9000和ISO14000一样,推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标准化。英国、美国等国家制定了本国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我国1999年原国家经贸委颁布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

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运行模式(PDCA)

二、职业健康总论

(一)引言(二)职业卫生的概念(三)职业卫生的任务(四)职业卫生服务

Ramazzini“欧洲职业医学之父”意大利Ramazzini(1633~1714年)出版了《手工业者疾病》(1700年)一书,描述了50多种职业病,包括矿工、陶工、制玻璃工、油漆工、磨面粉工、石工等的疾病和金属中毒等,成为职业病的经典著作,而Ramazzini也因此被誉为“欧洲职业医学之父”。工业革命---职业病复杂多样化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纺织机革新和蒸汽机),工业上传统的手工业生产转变为以机器为主的大工业生产:劳动条件恶劣,职业病及传染病流行,并出现雇佣童工等问题。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广泛使用,推动了大规模的采矿和冶炼,开始煤化学工业的生产,还发明了合成染料等。但也出现了工人的急性苯胺染料中毒、煤焦油引起阴囊癌等问题。20世纪,许多发达国家又兴了以原子能、高分子化合物和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合成生产了许多种有机化合物包括农药、医药、石油化工产品等,出现了多种急、慢性化学中毒、职业性肿瘤等新的职业卫生问题。职业卫生的概念内涵随生产方式生产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与社会、经济、科技的进步密切相关。

1、职业卫生的定义

传统的定义1:研究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提出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健康、预防职业病。传统的定义2:研究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提出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健康、预防职业有关疾患。生理健康、职业病、有关疾病、手段单一(二)职业卫生简述现代的定义:以职工的健康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免受有害因素侵害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其目的在于保护和促进工人健康、保护环境、促进安全生产和保持社会发展。生理心理、亚健康、遗传、病伤,环境、手段多样化确保发展能够满足人们目前需要,同时并不降低满足未来几代人的需求的能力”(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图1-1职业卫生的内涵

2职业卫生的任务1、危害因素的识别(1)危害因素分类(2)危害因素识别方法职业危害因素分类(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化学因素:毒物、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高温、高压、低压、震动、噪声、高湿、电离或非电离辐射生物因素:原料、辅料及某些微生物和寄生虫(2)劳动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不合理精神(心理)职业紧张个别器官紧张,例如视力紧张不良体位或不合理工具(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自然环境中的因素,例如太阳辐射厂房布局不合理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的危害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识别的目的:(1)何种环境下存在何种有害物质(2)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有害影响的性质及其可能的程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原则识别要全面分析要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评价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同时要明确分布范围及危险度

基本识别方法:作业场所特征分析接触方式危害定性健康危害分析人数、布局、工艺、防护、原材料等呼吸道、皮肤、消化道?流行病学、毒理、环境检测等健康监护目前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经验法类比法检查表法工程分析法调查检测法其它方法经验法该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传统行业,评价人员积累的这类典型行业和工艺的职业卫生基础资料较为丰富,可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原有的资料积累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

优缺点:优点--简便、易行缺点--受评价人员占有的知识、经验和资料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和偏差。类比法概念:类比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工程职业卫生调查和监测、统计资料进行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优点:直观、可以定量(通过对类比现场的调查、监测);缺点:相似可比性的差异带来偏差。工程特征的相似性(工艺路线、生产方法、原辅材料、产品结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差异性;环境特征的相似性。检查表法概念:对设计的工厂、车间、工段、装置、设备、生产环节、劳动过程的相关要素以检查表的方式进行逐项检查,辨识分析各环节可能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优点:通过系统的检查,能比较全面地进行辨识,应用范围广;缺点:检查表的通用性较差、同样受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大项目实施起来花费时间长。工程分析法概念:对识别对象的生产流程、生产设备布局、化学反应原理、原辅材料及其杂质种类含量等进行分析,推测生产过程中固有的、潜在的、可能产生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适用范围:主要用于新工程、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项目,不易找到类比对象。调查、检测法概念:在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基础上,应用采样分析仪器对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鉴别分析。适用范围:存在混合性、不确定的因素的项目。优点:真实可靠,可以识别其他方法难以发现的因素;缺点:受仪器设备限制,耗费人力物力时间长。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程序1资料收集调研:生产过程设计的原料、辅料、中间产品、产品及副产品;生产工艺与设备;化学品理化特征与毒性特征;健康监护与监测资料;相关评价报告。职业危害因素识别分析程序2现场调查与类比调查物料用量与产量,杂质含量;原辅料加料口及其密封情况;防护设施与管理措施;职业病危害因素影响范围与作业人员接触情况;抢、维修等特殊过程中职业病危害情况;事故与应急救援情况。职业危害因素识别分析程序3工程分析涉及物料;工艺水平、工艺过程与物资转化;设备布局与交叉影响;防护设施措施;4危害筛选用量大、挥发性高、毒性高、危害性大;出现几率多、浓度或强度高;接触人员多、机会多。职业危害因素识别分析重点环节1原辅材料:种类与数量;形态:气体、液体、固体、气溶胶;理化特性:挥发性、熔点沸点;储运、装卸;加料、投料杂质(金属矿料、石油气等:铅、砷、磷、硫、氨);产地(煤炭、原油);毒性资料与质检报告资料。职业危害因素识别分析重点环节2生产过程生产原理:条件化学过程:化学反应、物料转化;物理过程:压力、温度、机械挤压切割;物理化学过程:生产方式:设备选型:工艺水平:密闭性、自动化程度。职业危害因素识别分析重点环节

3产品副产品种类、数量;形态;包装、储运;废品废物(废气、废液、废渣)。物料平衡——去向例如:可能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判断图1某石化公司9万吨/年苯乙烯装置及配套设施

乙苯乙苯脱氢装置(催化剂)苯乙烯精馏装置脱氢液产品副产品副产品苯乙烯苯、甲苯尾气、焦油残油(吸收剂)图2苯乙烯装置工艺流程可能存在的有毒物质有:乙苯、苯乙烯、甲苯、苯、无硫阻聚剂、TBC阻聚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催化剂粉尘、甲醇和原料乙苯中的杂质成分。图3造纸工业

磨浆原料机械木浆化学浆半化学浆蒸煮浸渍和磨浆洗涤漂白筛选、净化本色浆板漂白浆板图4制浆工艺流程各种机电设备运行时产生的高强度噪音蒸煮是产生的高温和湿热蒸汽,蒸煮时可能接触NaOH、Na2S、Na2SO3、(NH4)SO3、亚硫酸盐等可能接触氯气、二氧化氯、臭氧、过氧化氢所添加的化学药物发生跑、冒、滴、漏、对工作人员也会造成职业病危害2、职业危害评价接触评价包括:(1)接触量

(2)频率以及时间的长短

接触评价和危害评价混合接触?季度、年度达标?防治措施经常用吗?达标否?手段:监测定期检测、抽检、实时检测卫生标准危害评价工人的健康现在的影响如何?不久的将来影响如何?在他们人生的工作期间影响如何?对后代会有影响吗?手段:(1)医学监护(2)职业流行病学调查(3)毒理学等试验研究(4)剂量-反应关系分析危害因素卫生标准职业卫生学专家对作业场所进行初查,仔细检查实际操作和实际工作情况,根据监测结果,与职业卫生标准比较,确定潜在的职业危害重点,划分危害等级,判断接触途径,估算接触时间和频率。对作业环境进行评价。我国制定卫生标准的历史回顾

几个概念职业接触限值(0ccupationalexposurelimitOEL)是指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量标准,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

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allowableconcentration

MAC)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ermissibleconcentration-timeweightedaverage,PC-TWA):

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ermissibleconcentration-shorttermexposurelimitPC-STEL):

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分)接触浓度TWA: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采用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imeweightedaverageconcentration)作为主要的卫生限值〔3~5〕。TWA为8小时工作班(各项工作任务)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在技术上多采用长时间、低流量的个体采样器在工作班内连续采样,它测定和反映了工人的实际接触水平。TWA既然是工作班内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应该允许环境中有害物质浓度上下波动,只要总值不超过TWA。因此,还规定了所谓短时间接触限值(short-timeexposurelimitSTEL)。TWA的计算:个体检测是测定TWA比较理想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评价劳动者实际接触状况,是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主体性限值。定点检测也是测定TWA的一种方法,要求采集一个工作日内某一工作地点,各时段的样品,按各时段的持续接触时间与其相应浓度乘积之和除以8,得出8h工作日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定点检测可按下式计算出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C1T1+C2T2+······+CnTn)/8[例]乙酸乙酯的PC-TWA为200mg/m3,劳动者接触状况为:400mg/m3,接触3h;160mg/m3,接触2h;120mg/m3,接触3h。代入上述公式,CTWA=(400×3+60×2+120×3)mg/m3÷8=5mg/m3。此结果>200mg/m3,超过该物质的PC-TWA。STEL: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15分钟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在有害物质在不超出8小时TWA的前提下,允许其短时间环境浓度向上移动的限值(15min-TWA)。显然,STEL不是独立的限值单位,而是8小时TWA的补充。当接触浓度超过PC-TWA,达到PC-STEL水平时,一次持续接触时间不应超过15min,每个工作日接触次数不应超过4次,相继接触的间隔时间不应短于60min。MAC的应用:MAC主要是针对具有明显刺激、窒息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可导致严重急性损害的化学物质而制定的不应超过的最高容许接触限值,即任何情况都不容许超过的限值超限倍数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物质和粉尘,采用超限倍数控制其短时间接触水平的过高波动。在符合PC-TWA的前提下,粉尘的超限倍数是PC-TWA的2倍;化学物质的超限倍数(视PC-TWA限值大小)是PC-TWA的1.5~3倍(见表)。表4化学物质超限倍数与PC-TWA的关系————————————————————————

PC-TWA(mg/m3)最大超限倍数——————————————————————————<1

3

1

2.5

10~

2.0

≥100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分职业接触限值物质MAC(mg/m3)PC-TWA(mg/m3)PC-STEL(mg/m3)丙烯醛0.3臭氧0.3硫化氢10甲醛0.5苯610二氧化硫510二氧化氮510三硝基甲苯0.20.5空气监测的类型及其采样要求空气监测根据检测的目的,可分为:

1、评价监测

2、日常监测

3、监督监测

4、事故性监测

评价监测

适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等。

1、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应选定有代表性的采样点,连续采样3个工作日,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

2、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最高容许浓度时,应选定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一个工作日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连续采样3个工作日。日常监测

适用于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进行的日常的定期监测。

1、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应选定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采样1个工作班。

2、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最高容许浓度时,应选定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一个工作班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监督监测

适用于职业卫生监督部门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时,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进行的监测。

1、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应选定具有代表性的工作日和采样点进行采样。

2、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最高容许浓度时,应选定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一个工作班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

事故性监测

适用于对工作场所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进行的紧急采样监测。根据现场情况确定采样点。监测至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低于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最高容许浓度为止。现场直读式检测用于需要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作出迅速的判断评价,例如,发生事故后的工作场所的检测,有剧毒物质存在的工作场所的常规检测等。1优点: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检测结果;操作比较容易。2缺点:检测方法尚未成为我国的标准方法;通常不能正式用于职业卫生状况的评价。我国颁发过的与职业卫生标准配套的国家标准方法,都是实验室检测方法,即将现场采集的样品送至检测实验室进行检测。是目前最常用的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检测方法,可以测定各种毒物和各类样品。3、职业危害的预防与控制(1)工程措施(2)管理控制(3)个体防护(4)教育、培训、个人卫生

(1)、工程措施工程措施通常改进机械控制装置,并包括消除或减少污染处于危害物质的使用、生产或释放等技术措施。当无法消除污染源时,应采取下列措施来防止或减少有害物质扩散到作业环境中去:封装有害物质;尽快将有害物质远离工作场所;切断有害物质的扩散途径;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或强度。其他措施有:合理的厂房设计、稀释或通风换气、材料有效的管理和合理储存。标签和警示标志也有助于工人工作在安全环境中。(2)、管理控制管理控制涉及工人在完成本职工作过程中的一些变化。例如,改变在接触有害因素的场所工作的时间,或者改变工作方式,如改善工作姿势以减少接触。管理控制可提高干预措施的效果,同时也存在以下不足:(1)虽然工人轮岗制可减少工作日内总的平均接触量,但它会对大批工人造成高浓度短时间的接触。正如我们已知的许多物质毒性和作用方式,短期高峰接触比长时间平均接触危害更大。(2)工作方式的改变会给工人带来很大的强迫性,同时给监测工作带来了新问题,例如,如何实施和检验新工作方式,效果如何,等等。(3)、个体防护个体防护用品在考虑使用个体防护用具之前,应当首先仔细考虑其他可能的控制措施,因为在常规的接触控制中个体防护是最令人不舒适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对大气污染物的控制。(4)教育、培训、个人卫生。无论最终选择什么干预措施,都必须采用培训和通告等一些形式,以保证让工人了解预防措施及其选择目的、预期污染降低的效果及工人在其中的作用。没有工人的参与和理解,预防措施会失败或至少会使效果降低。培训工人增强危害意识,这种新的意识对职业卫生学家识别和减少以前未被认识的接触或新的接触是非常重要的。(5)选择清洁技术、使用可代替材料、改进工艺过程和作业实践。职业卫生对于保护工人健康和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实施职业卫生项目包括许多步骤,它们相互联系,每个步骤不是独立进行的,而是相互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综合方法。(五)职业卫生技术服务1、主要内容(1)职业危害因素检测(2)职业卫生学评价(3)职业健康监护(4)职业病诊断(5)职业流行病学调查(6)职业性康复

主要内容(7)预防和治疗职业性疾患(8)参与职业性事故和职业病分析(9)应急救援(10)促使工作适合劳动者(11)监督监察技术支持(12)基本职业卫生服务(BOHS):检测、监护、评估、告知和培训、其它

(13)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3、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现状

ILO于1985年提出“职业卫生服务公约”,1995年对其修订。WHO于1979年提出“到2000年人人享有健康”的全球性健康策略,ILO/WHO于1994年提出“人人享有职业卫生”。国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现状工业化国家20-50%发展中国家5-10%我国10-20%(1)我国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历史和现状历史发展:机构建设始于20世纪的50年代初,兴盛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卫生、劳动、产业部委各自建立自己的职业卫生机构。卫生部:建立部级职业病防治研究所以及在六个大区成立区级职业病防治中心各省、市、县分别成立卫生防疫站省、市成立职业病防治院(所)劳动部、省和市建立劳动保护研究所(中心)10大产业部分别建立部级和企业级的职业病防治院所仅12个省保留职业病防治院所

截止2007年: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甲级资质机构38家,乙级资质机构420家,化学品毒性鉴定资质机构25家放射防护器材与含放射性产品检测资质机构7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1343家职业病诊断机构356家1600万企业,2各亿工人,需求和资源矛盾体检:1个/1.2万;评价:1个/3.2万;诊断:1个/4.5万怎样建立监督监察和企业的技术支持体系?第二部分职业病概述

一、职业病概述二、职业病的概念三、职业病的种类四、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危害五、职业病的诊断六、职业病的报告七、职业病防治措施一、职业病概述职业病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概念广义狭义诊断与治疗健康监护个体防护敏感人群标准毒性检测防治措施种类分布种类二、职业病的概念广义的概念: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这个概念是医学定义,职业病属于临床医学范畴,广泛涉及呼吸、心血管、消化、肾、血液、神经等科,也涉及眼、耳鼻喉、皮肤、外科等,另外,还与影像、检验等学科关系密切

由于社会保障的需要,每个国家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由国家和政府部门以法律法规形式规定了职业病范围,称为法定职业病,经确诊后,则享有政府规定的劳保待遇,即狭义的职业病。在2002年的在职业病目录中列出10类115种法定职业病。法定职业病的条件:第一、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第二、列入国家规定的职业病范围;第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要形成劳动关系,个体劳动不纳入职业病管理的范围。

狭义概念:三、职业病的种类目前,我国的法定职业病有10类115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种类与来越多,导致职业病的范围越来越广,职业病的种类越来越多,出现了一些过去未曾见过或者很少发生的职业病。同时考虑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对法定职业病的范围不断的进行修订1957年规定14种法定职业病;1987年修订为9类99种;2002年修订为10类115种法定职业病2002修订的职业病目录与1987年的不同之处:

1、增加一类即“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类

2、在“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二类中,分别增加“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它尘肺和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它放射性损伤。

3、职业性中毒类职业病由51种增加到56种。

4、将87年列在“其它职业病”中的二种职业病牙酸蚀病和化学灼烧分别调整到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和职业性皮肤病。四、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危害1、化学因素,引起职业中毒(55+其他)2、粉尘因素,引起尘肺病(12+其他)3、生物因素,引起感染(3种)4、物理因素,高温—引起中暑,震动—震动病、高气压、低气压(5种)5、放射性物质引起放射性疾病(10+其他)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其他)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三种)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噪声、铬等)(3种)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8种)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5种)10大类职业病危害因素,115种职业病职业职业紧张教师70.6%外企员工77%管理人员55.4%外企白领63.7%交警88.3%卫生服务人员79.4%物业管理37.8%五、职业病的诊断职业病诊断机构职业病诊断人员职业病诊断的原则职业病诊断程序职业病诊断诊断机构条件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的医疗卫生机构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具有职业病诊断资格诊断人员执业医师依法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三人以上集体诊断劳动者有选择诊断地的权利鉴定委员会诊断原则职业史、危害接触史现场危害调查评价临床表现、实验室辅助检查推定诊断原则《诊断证明书》诊断医师共同签署诊断机构审核盖章诊断争议鉴定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立专家库诊断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受理鉴定申请两级鉴定,省级鉴定终结回避原则用人单位提供诊断所需的现场危害监测资料提供劳动者健康监护资料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六、职业病的报告谁报告?报给谁?怎么报?什么时间报?七、职业病防治措施三级预防措施第三部分:粉尘危害与控制

一、粉尘的概念二、粉尘危害三、粉尘在呼吸道沉降及检测四、粉尘标准五、产生粉尘的常见行业六、尘肺七、粉尘危害的控制1、气体和蒸气:CL2、CO等2、气溶胶:以微细的液体或固体颗粒分散于空气中的分散体系称为气溶胶。铝尘、酸雾等按气溶胶存在的形态可分成雾:液态的分散性气溶胶和凝集性气溶胶统称为雾,雾的粒径通常较大,在10μm以上。烟:属于固态凝集性气溶胶,同时含有固态和液态两种粒子的凝集性气溶胶也称为烟,粒径在1μm以下。尘:属于固态分散性气溶胶,尘的粒径范围较大,从1μm到10μm。一般,大于10μm的颗粒,就沉降了.一、粉尘概念据粉尘的性质分类:1、无机性粉尘①金属性粉尘例如铝、铁、锡、铅、锰、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②非金属的矿物粉尘例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等。③人工合成无机粉尘例如水泥、玻璃纤维、金刚砂等2、有机性粉尘①植物性粉尘例如木尘、烟草、棉、麻、谷物、茶、甘蔗、丝等粉尘。②动物性粉尘例如畜毛、羽毛、角粉、骨质等粉尘。③人工有机粉尘例如有机染料、农药、人造有机纤维等。二、粉尘危害粉尘通过呼吸道、眼睛、皮肤等进入人体,其中以呼吸道为主要途径。粉尘对人体可产生炎症、纤维化、中毒、过敏和肿瘤等作用。比如金属粉尘,某些金属粉尘通过肺组织吸收,进人血循环,引起中毒。另一些金属粉尘可导致过敏性哮喘或肺炎。此外,某些金属粉尘引发接触性皮炎。

粉尘对机体影响最大的是呼吸系统损害,包括尘肺、粉尘沉着症、呼吸系统炎症和呼吸系统肿瘤等疾病。2022/12/9109

三、粉尘在人呼吸道沉降的规律及检测2022/12/9110

几个粉尘的概念

1.总粉尘(totaldust):

2.可吸入粉尘(inspirabledust)。

2022/12/9111胸部粉尘(Thoracicdust)2022/12/9112呼吸性粉尘(respirabledust)2022/12/9113肺胞粉尘(alveolardust)2022/12/9114各种粉尘的关系可吸入粉尘=鼻咽粉尘+胸部区粉尘

气管、支气管粉尘呼吸性粉尘肺泡沉积粉尘被排出的粉尘2022/12/9115

粉尘监测(怎样采?)

颗粒记数粉尘采样总粉尘监测粉尘监测呼吸性和非呼吸性粉尘监测

不采样直接测定粉尘的质量2022/12/9116

总粉尘

瞬时采样呼吸性粉尘定点采样粉尘采样全工班采样呼吸性粉尘个体采样全工班采样呼吸性粉尘2022/12/9117

采样基本原则采样要在正常工作时间、采样头应放在空气中粉尘是均匀的位置、采样时间要足够(至少2小时),从理论上讲最好连续采样,大量的采样并非绝对必要。如果要求一个正确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就要考虑如下各种因素:采样位置、采样持续时间、何时采样和采样频率。采样位置可以是一个固定点(定点采样),也可以将仪器配戴在工人身上(个体采样)。不同国家已经根据本国的地理条件、工作条件、采矿方法以及在某种程度上已形成的习惯做法而制定了各自的“采样方法”。定点检测:是将采样仪器放在选定的采样点,收集器置于劳动者的呼吸带,一般距地面1.5m高度,进行空气样品的采集测定。目的主要是评价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

个体检测:是将个体采样空气收集器佩戴在检测对象的前胸上部,尽量接近呼吸带,进行空气样品的采集测定。目的主要是评价劳动者接触毒物的程度。短时间检测:是指采样时间为15min左右的采样测定。主要用于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卫生标准的检测评价.。长时间检测:是指采样时间在1h以上的采样测定。用于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卫生标准检测评价。2022/12/9119水平淘析分离2022/12/9120

旋风式分离

2022/12/9121撞击式分离

m2-m2C=QtX1000mg/m3CTWA=(C1T1+C2T2+….+CnTn)8C15=(C1T1+C2T2+…+CnTn)/15

四、粉尘标准GBZ2.1—2007作业场所粉尘容许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粉尘PC-

TWA________________

总尘呼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矽尘含10%~50%游离SiO2的粉尘10.7

含50%~80%游离SiO2粉尘0.70.3

含80%以上游离SiO2粉尘0.50.2煤尘(含<10%游离SiO2)

4

2.5玻璃钢粉尘3---聚丙烯粉尘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Q4202-2008

作业场所呼吸性粉尘接触管理浓度———————————————————

粉尘管理标准mg/m3———————————————————矽尘(含>5%游离SiO2)--5%5--10%2.5--30%1.0

--50%0.5>50%0.2煤尘(含<5%游离SiO2)5

五、产生粉尘的主要行业行业产尘主要环节1、金属矿山钻眼、放炮、装岩、运输2、干法石英沙生产粗碎、细碎、筛选、包装分级2、湿法石英沙生产矿石破碎、细纱露天堆放4、钢铁工业烧结机尾部的烧结块落下、在耐火厂耐火材料生产过程中,尤其在原料破碎、粉碎、过筛、混料等工序5、有色冶金工业各种有色金属冶炼加工过程中产生金属烟、尘6、铸造主要发生于铸造车间,型砂配制、制型、落砂、清砂,在机械加工过程中,装配焊接7、化工行业原料的装运和贮藏,原料加工和配制,加料及化学反应,成品精制和包装8、纺织行业开棉、混棉、清棉及梳棉均可产生大量棉尘,并夹杂砂土、种子壳等。原毛处理,特别是拣毛、选毛时,在打麻和梳麻时,缫丝在烘干后进行选剥时,以及化纤材料在处理过程中,均可产生大量粉尘。六、尘肺病(一).尘肺病定义

(二).尘肺病发病机理简介

(三).影响尘肺病发病的因素

(四).尘肺病的诊断

(五).尘肺病的治疗

一、尘肺病的定义

(一)尘肺病的定义1、我国尘肺病的定义: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尘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定语的特殊含义:“在职业活动中”,“生产性粉尘”,“全身性疾病”,“长期吸入”2、该定义的不足之处。ILO:“尘肺是粉尘在肺内的蓄积和组织对粉尘存在的反应。”3、尘肺的种类(1)矽肺,(2)、煤工尘肺,(3)、石墨尘肺,(4)、炭墨尘肺,(5)、石棉尘肺(6)、滑石尘肺,(7)、水泥尘肺,(8)、云母尘肺,(9)、陶瓷尘肺(10)、铝尘肺,(11)、电焊工尘肺,(12)、铸造尘肺(13)、其它尘肺1、矽肺不是所有尘肺的总称2、在尘肺病目录中没有“煤肺”、“煤矽肺”、“羽毛尘肺”等名称。“硅肺”1870年认为尘肺就是“硅肺”,无其他陈尘肺。无机粉尘除金属粉尘外引起的尘肺,一旦发生,即使停止接触粉尘,肺部病变仍然发展。

锡、铁、锑等金属粉尘被吸入后,主要沉积于肺组织中,呈现异物反应,以网状纤维增生的间质纤维化为主,在X射线胸片上可以看到满肺野圆形阴影,主要是这些金属的沉着,这类病变又称粉尘沉着症,不损伤肺泡结构,因此肺功能一般不受影响,机体也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对健康危害不明显。脱离粉尘作业,病变可以不再继续发展,甚至肺部阴影逐渐消退。有机粉尘能不能引起尘肺有争论高分子化合物如聚氯乙烯、人造纤维粉尘可引起非特异性慢性阻塞性肺病,本类病变常伴有肺部轻度纤维化发生,是否属于尘肺存在争论,部分日本学者和中国学者认为可归类于尘肺,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不属于尘肺。合成纤维(涤纶、锦纶、晴论、维纶、氯纶等)尘肺,合成树脂(酚醛树脂)尘肺木工尘肺(二)发病机理1、呼吸系统的防御机制

①鼻腔的弯曲结构和鼻毛结构②粘膜上皮细胞的纤毛运动和咳嗽反射③巨噬细胞的吞噬正常呼吸系统解剖尘肺病的产生被吸入的粉尘超过人的清除能力后,在肺内滞留,引起尘肺病。粉尘吸入.MPG在尘肺病发病的过程中,肺泡巨噬细胞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三).影响尘肺病发病的因素

1、粉尘的种类2、粉尘的浓度3、接触时间4、个体差异Jacobsen曲线

尘肺的发生概率与平均

呼吸性粉尘浓度关系曲线(德国)Resiner曲线(四).尘肺病的诊断

1、诊断机构2、诊断原则3、诊断标准4、劳动能力鉴定5、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读片诊断的差异1、读片者之间的读片差异在22.5%,2/3发生在0与I期之间,我国尘肺病诊断组之间的诊断差异为25.8%2、读片者自身差异为6%-16%,平均12.5%。(五)、尘肺病的治疗1、中西药治疗2、肺灌洗3、支持疗法4、治疗原则尘肺病的治疗原则1、减少并发症、延缓病情进展、减轻痛苦、延长寿命。2、以并发症、合并症治疗为主,病因治疗和疾病本身治疗为附。七、粉尘危害的控制(一)、“八字方针”(二)、工程防护措施(三)、工作环境监护措施(四)、健康监护措施(五)、个体防护措施(六)、管理培训措施。(一)、“八字方针”

经典的防降尘“八字方针”,即“水、风、密、革、护、宣、管、查”。“革”是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水”是湿式作业;“密”是密闭、捕尘、抽尘;“风”是改善通风;“护”是个人防护;“管”是加强管理,建立各种制度,及时检修防尘设备,“教”是宣传教育,发动工人搞好防尘工作,“查”是检查评比,定期测尘和工人健康检查.(二)、工程防护措施

工程防护措施主要有“通风”、“水”、“密闭隔离”、“粉尘收集过滤”以及“降尘剂”的使用等。

(三)、工厂车间的主要防尘对策及技术措施

1、基本对策

2、防尘技术措施

(1)工艺和物料,(2)限制、抑制扬尘和粉尘扩散(3)通风除尘设施限制、抑制扬尘和粉尘扩散①采用密闭管道转送、密闭自动(机械)称量、密闭设备加工,防止粉尘外逸②通过降低物料差,适当降低溜槽倾斜度等降低扬尘③湿式作业可有效地减少物料在装卸、转动、破碎、筛分、混合和清扫等过程中粉尘的产生和扩散。④用水冲洗的方法清理积(3)、通风除尘设施①全面机械通风:全面机械通风是对整个厂房进行通风、换气,是把清洗的新鲜空气不断地送入车间,将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包括粉尘)浓度稀释并将污染的空气排到室外,使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达到卫生标准。②局部机械排风局部排风系统的构成吸尘罩、风道、除尘器和风机组成(二)个体防护防护用品的分类1、一般规定2、头部护具类3、眼(面)护具类、4、上肢防护类5、下肢的防护类、6、呼吸护具类、7、听力防护、8、防护服装类9、防寒用品类头部护具类工作帽安全帽呼吸护具类眼(面)护具类上肢防护类下肢防护类胶面防砸安全靴胶靴护腿和布袜十四、听力防护类耳塞、耳罩(三)、健康监护措施

1、职业性健康监护的目的

2、职业性健康监护的承担者

3、职业性健康检查类型4、粉尘作业健康检查重点项目5、粉尘作业职业性健康检查周期职业健康监护目的1、早期发现职业病、职业健康损害和职业禁忌证;2、

跟踪观察职业病及职业健康损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分布情况;3、评价职业健康损害与作业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及危害程度;4、

识别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高危人群;5、进行目标干预,包括改善作业环境条件,改革生产工艺,采用有效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对职业病患者及疑似职业病和有职业禁忌人员的处理与安置等;6、评价预防和干预措施的效果;7、为制定或修订卫生政策和职业病防治对策服务。

2、监护谁

接触有害化学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1铅及其无机化合物2四乙基铅3汞及其无机化合物4锰及其无机化合物5铍及其无机化合物6镉及其无机化合物7铬及其无机化合物8氧化锌9砷10胂/砷化氢(砷化三氢)11磷及其无机化合物12磷化氢13钡化合物(氯化钡、硝酸钡、醋酸钡)14钒及其无机化合物15有机锡化合物16铊及其无机化合物17羰基镍18氟及其无机化合物19苯(接触工业甲苯、二甲苯参照执行)20二硫化碳21四氯化碳22甲醇41氯丙烯42氯丁二烯43有机氟44二异氰酸甲苯酯45二甲基甲酰胺46氰及腈类化合物47酚(酚类化合物如甲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等参照执行)48五氯酚49氯甲醚[双(氯甲基)醚参照执行]50丙烯酰胺51偏二甲基肼52硫酸二甲酯53有机磷杀虫剂54氨基甲酸酯类55拟除虫菊酯类56酸雾或酸酐57致喘物

粉尘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1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结晶型二氧化硅粉尘)2煤尘(包括煤矽尘)3石棉粉尘4其它粉尘5棉尘(包括亚麻、软大麻、黄麻粉尘)接触有害物理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1噪声2振动3高温4高气压5紫外辐射(紫外线)6微波接触有害生物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1布鲁菌属2炭疽芽孢杆菌(简称炭疽杆菌)

特殊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1电工作业2高处作业3压力容器作业4结核病防治工作5艾滋病防治工作6肝炎防治工作7职业机动车驾驶作业8视屏作业9高原作业10航空作业3、职业健康监护的种类和周期职业健康监护分为上岗前检查、在岗期间定期检查、离岗时检查、离岗后医学随访和应急健康检查五类。离岗时健康检查(1)劳动者在准备调离或脱离所从事的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岗位前,应进行离岗时健康检查;主要目的是确定其在停止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时的健康状况。(2)如最后一次在岗期间的健康检查是在离岗前的90日内,可视为离岗时检查。

离岗后医学随访检查(1)如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具有慢性健康影响,或发病有较长的潜伏期,在脱离接触后仍有可能发生职业病,需进行医学随访检查。(2)尘肺病患者在离岗后需进行医学随访检查。监护周期绝大部分是一年一次,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目标疾病的潜伏期和防护措施等因素综合考虑。如作业场所达到了国家卫生标准,周期则适当延长,如没有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周期则适当缩短。

4、粉尘作业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目标疾病职业禁忌证:

(1)活动性肺结核病

(2)慢性阻塞性肺病

(3)慢性间质性肺病

(4)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职业病:(1)、尘肺特殊:煤尘--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石棉粉尘----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棉尘-----棉尘病

检查内容(1)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史、吸烟史及咳嗽、咳痰、喘息、胸痛、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可参考附录C无机粉尘作业劳动者呼吸系统症状调查问卷)(2)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是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必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心电图、后前位X射线高千伏胸片、肺功能检查周期粉尘符合标准超标疑似尘肺矽尘1次/2年1次/1年1次/年,连续5年1次/年煤尘1次/3年1次/2年1次/年,连续5年1次/1-2年石棉1次/2年1次/1年1次/年,连续5年1次/1年棉尘1次/4-5年1次/2-3年1次/连续半年其它尘1次/4年1次/2-3年1次/1年,连续5年1次/1-2年

医学随访粉尘接尘工龄随访持续时间检查周期备注矽尘--10年>10年15年21年

1次/3年---3年且达标可以不随访煤尘--20年>20年15年20年1次/5年---5年且达标可以不随访石棉--10年>10年15年21年1次/3年---3年且达标可以不随访炭黑、石墨、滑石、云母、水泥、铸造、陶瓷、铝尘电焊烟尘等粉尘--20年>20年10年20年1次/5年1次/4年---5年且达标可以不随访(六)、组织管理及培训措施1、增强职工的健康意识2、让职工了解作业场所粉尘的危害性3、熟知各种防护设备的使用、保养和维护4、通过组织管理措施缩短接尘时间,减小工人的粉尘累积暴露第四部分:企业职业卫生主要工作

职业病防治法第一章总则1~12条(基本方针和原则)第四章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39~54条(服务机构责任、病人权益)第五章监督检查

55~61条(政府职责)第六章法律责任62~76条(违法及其罚则)第七章附则77-79条(其他)第三章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19~38条(企业、工会、个人责任权益)第二章前期预防13~18条(三同时)17配套法规、规章和667标准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一、机构和人员

1、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2、建立或委托技术服务机构二、制定目标管理责任制

用人单位在制定生产经营整体规划时,应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法定代表人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中,并通过层层分解的目标使下属机构都有相应的职责、任务、目标、进度和考核指标。三、制定各项管理制度例如:1、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2、职业病危害申报制度3、护设施维护检修管理制度4、作业环境监测制度5、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制度6、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7、职业卫生培训制度8、职业危害告知制度9、档案管理制度等等四、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必须要有近期计划和远期规划,将防治职业病的阶段目标和总体设想纳入到计划中去。制定计划前必须对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全面了解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种类、浓度(强度)及危害后果,了解有关防护设施的运行和效能,了解职工健康情况。五、设置岗位操作规程

岗位操作规程应当与岗位职责相对应,并经过科学论证,其内容还应当包括职业卫生防护的内容,并张贴在操作岗位。六、建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六、工程防护措施1、新、改、扩建项目预评价、三同时、效果评价2、有与职业危害防治相适应的、有效的防护措施3、保证正常运行,使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符合要求。七、按规定发放符合标准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并指导其正确使用。八、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九、职业卫生培训十、职业危害告知十一、交纳工伤保险十二、对使用有毒物品的用人单位,必须按规定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十三、单位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以及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在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在醒目设置警示标示或说明,说明产生危害的因素、后果、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等十四、建立、健全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根据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用人单位应当为各种用工形式的劳动者(包括正式工、临时工、合同工等)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从业人员职业史、粉尘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断等资料。十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

职业卫生档案,应当包括基本情况、工艺流程、有毒有害因素动态监测结果及其汇总、职业健康监护结果、职业病人清单、防护设施清单等内容。根据采样原因分为:评价监测:适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等。日常监测:适用于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进行的日常的定期监测。十六、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日常检测用人单位劳动者10项义务:配备防护设施、治理职业危害作业场所危害评价与管理劳动者健康监护(上岗前、在岗中、离岗时)危害告知(合同、作用场所、培训教育)建立危害监测和劳动者健康档案职业病报告义务对患职业病者的救治、安置依法参加工伤劳动保险落实职业危害治理和职业病防治经费未成年工、女工保护9项权利:获得职业卫生培训教育获得职业卫生防护接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服务知情权:危害、危害后果、防护条件要求改善工作条件拒绝强令违章操作、冒险作业批评、检举、控告参与民主管理要求并获得健康损害赔偿第五部分:职业健康的监督检查一、发达国家职业健康的监督检查二、我国职业健康的监督检查

一、发达国家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

1、法律法规演变(1)1802年英国的《学徒健康法》是现代劳动法的开端,也是职业安全健康(卫生)问题引起重视的起点。(2)1819年在《学徒健康法》的基础上颁布了《工厂法》,多次修改,1967年最后一次修改(3)1880年英国的《雇主责任法》确立工伤领域的无过错责任原则。即劳动过程中造成伤害,不管雇主有无直接的过错,都要承担赔偿责任,首次在法律原则的层次上确立了对劳动者的特别保护。民事法律关系----过错责任原则使劳动关系彻底摆脱了民事关系领域的传统认知,成为一个全新的社会法领域,在法律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4)1883年,由德国率先实行的对劳动者实行的强制工伤保险制度。(5)1906年英国的《工人赔偿法》,奠定了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成为同一性工作领域的基础。由《学徒健康法》、《工厂法》(劳动法)以及《雇主责任法》对即时的显性的工伤、工亡的规范力度更大,对隐形的具有潜伏期长的职业健康伤害流于宽泛和原则,缺乏具体、明确的可操作的法律措施。(6)1970年美国《职业安全卫生法》奠定了职业安全卫生法律制度及工作体制的现代基础。1972年,日本模仿该法颁布了其《工业安全卫生法》,1974年英国颁布了《劳动安全卫生法》,其他主要工业化国家也陆续颁行了相同或相似的法律。ilo按这一思路,于1981年通过和颁布了综合性的155号《职业安全和卫生及工作环境公约》。法律名国家劳动法英国、德国、法国、芬兰、日本、台湾等卫生法前苏联、阿尔及利亚、朝鲜、罗马尼亚等职业卫生法或职业安全卫生法芬兰、美国、英国、加拿大、南非、瑞典、古巴、澳大利亚、阿尔及利亚、希腊、日本等职业病法或尘肺病法日本、智利、德国、芬兰等矿山与采石场安全卫生法煤矿安全卫生法英国、美国、印度、南非、台湾等2、国外监督检查机构

目前世界各国对职业健康的监察管理体制基本有四种模式:从组织系统上几乎全部实行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到企业直线领导的金字塔型管理系统。

3、发达国家职业卫生工作重点公元14-17世纪:尘肺病、重金属中毒公元18-20世纪上初:尘肺病、重金属、有机物中毒、职业性肿瘤等20世纪中以来:慢性肌肉骨关节疾病、职业性外伤、职业性噪声性听力损伤和职业性皮肤病成为这些发达国家比较多见的需要补偿的疾病。在美国,2/3的职业病是慢性肌肉骨关节疾病。举例: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监察1、机构:美国政府在劳工部成立了职业安全卫生的监察机构——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它是美国行使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工作的核心机构。2、检查次序美国职业安全卫生法涉及500多万个企业,不可能全部进行检查。故此,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建立了检查先后次序的系统。依次为:紧急危险的场所,大事故的调查,雇员感到自己处于紧急的危险之中而要求的检查,计划性的检查,跟踪检查等。监察员利用检查所得资斜,统计企业的损失工作日和伤害率,再与劳工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平均数相比较,低于该数的不对它进行广泛的安全检查,否则就要迸行检查。3、主要内容监察员对企业实施检查前,要召开一次会议,向有关人说明检查的目的、范围及标准。开始检查时,由检查官决定路线和具体时间。监察员检查的内容,包括对安全卫生条件和操作情况进行交谈、拍照和测量,检查记录,收集空气样品,测量噪声等级,了解工程控制情况,监测雇员暴露于有毒的粉尘、烟尘、气体等。检查结果经会议讨论,检察官提出报告结论,地区管理人员决定是否提出传讯和罚款。企业对案例有争议,可以上诉法院,由行政法官审查。4、检查频率美国的安全卫生监察每年进行一次,已形成制度,不受任何客观因素的干扰。这种制度化是监察工作的重要保证。同时,每年按计划抽查4~5%的企业。企业未执行未发现违法最终目标强制性执行发现违法现象出示证件向企业经理宣布监察目的监察员由工人代表巡视企业查阅技术资料检测作业环境与设备样品采集调查取证会见安全工程师和职业卫生医师向企业经理通告视察结果及初步的建议向上级提交监察报告给企业改进通知书、罚款结果等提起诉讼环境安全卫生工人身体健康常规监察程序二、我国职业健康的监督检查(一)、我国职业健康法律法规体系(二)、我国职业健康监督检查体制(三)、起步阶段主要工作建议(四)、职业健康监督检查类型(五)、职业健康监督检查主要依据(六)、职业健康监督检查主要内容及方法(七)、职业危害事故(事件)调查

(一)、我国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体系法律法规层级

法律法规制定部门名称宪法全国人大宪法法律全国人大基本法,非基本法行政法规国务院常务会议制定条例、规定、办法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省会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及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条例、规定、办法行政规章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和上述四级地方性法规制定主体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规定、办法、令、通知、标准由标委会或部门制定标准、技术规范体系我国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接轨的,符合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要求的,由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组成的职业卫生法律体系框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职业卫生配套规章:职业病分类目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职业卫生监督程序···

···尘肺病防治条例放射卫生配套规章: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防护器材、含放射性产品管理放射事故管理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核设施放射卫生防护管理···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二)、监督检查体制沿革1949-1998年,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由劳动部门(国家劳动总局、劳动人事部、劳动部)主导。1949.11成立劳动总局,负责劳动保护工作1956年5月,中共中央批示:“劳动部门必须早日制定必要的法规制度,同时迅速将国家监督机构建立起来,对各产业部门及其所属企业劳动保护工作实行监督检查。”1988年组建劳动部,综合管理全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1994年《劳动法》,进一步明确了劳动安全卫生国家监察体制。1998年-2003年,职业安全、职业卫生体制分割,安全监管由经贸委(后国家安全监管局)负责监管,职业卫生(预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