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侯唯动和他诗_第1页
论侯唯动和他诗_第2页
论侯唯动和他诗_第3页
论侯唯动和他诗_第4页
论侯唯动和他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z论侯唯动和他的诗侯唯动,扶风人,是抗战初期从黄土上崛起的一位革命诗人。他的诗作,在当时曾发生了相当的影响,成为“从读者中出现的当时比拟突出的〞胡风:?在**——抗战回忆录之二?,见?新文学史料?1985年第3期?七月?诗派的战士。他的诗不仅传颂在人们的口上,而且被冼星海同志谱为歌曲,在等地演唱,鼓舞了人们的抗战热情。此后,从四十年代闻一多胡风:?在**——抗战回忆录之二?,见?新文学史料?1985年第3期〔一〕侯唯动是抗战以后走上诗坛的,他像所有的?七月?诗派的诗人们一样,“被壮烈的抗战行动所推动,所鼓励〞,为着“提高民众的情绪和认识〞,而“趋向民族解放的总的路线〞七月社:?愿和读者一同成长——七月社:?愿和读者一同成长——代致辞?,见?〈七月〉诗选?附录人们公认,艾青和田间是?七月?诗派中两位出类拔萃的诗人。他们抗战初期的作品,都浸透着时代的苦难。因而,艾青的诗在深沉的情感中充满了忧郁和悲哀,就连以情绪高昂著称的田间的?给战斗者?,也“不无几份伤感〞?给战斗者·后记?见?胡风评论集?[中]第453页?给战斗者·后记?见?胡风评论集?[中]第453页起来,被压迫的人们,我们把握着全世界的债权,联合进来,债主的阵线,拿起枪杆,叫他们——我们的敌人照码十足地还,本和利要一期交完!诗中将民族的义愤和阶级的仇恨熔为一体,将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结成一团,在民族解放的呐喊中,融合着国际歌的音符和乐调,充分表达了千百万劳动人民在抗战中燃烧在心头的愤火。这是组诗中的第一首,它包举大气,昂扬壮烈,笼罩全篇。朱自清先生曾经指出,抗战以来的新诗的趋势,“是胜利的展望〞。他说:“这是全民族的情绪,诗以这个情绪为表现的中心,也是当然的,但是诗作者直接描写前线战争的却似乎很少。一般诗作者描写抗战,大都从侧面着笔〞,或是讴歌“群众力量的强大〞,或是歌颂“地的广博和美丽〞朱自清:?新诗杂话·抗战与诗?,就是一些著名的作者的作品,也未能免除这种风气。显然,这是生活的局限所造成的结果。而侯唯动的诗作却超出了这种局限,正面地表现了活泼在敌后的人民军队的斗争。但是,作为抒情诗,它又不是实写*次战斗,而是概括了他们艰辛卓绝的斗争,提炼出了动人心魄的诗情。在?遗嘱?中,诗人选取了一个典型的场景:一位抗联的老战士在即将牺牲的弥留之际,在遗嘱中所留给儿子的一笔巨大的遗产,那就是一支“杀过多少敌人的武器〞和那“被敌人占据〞的“祖国的肥沃的土地〞。在?偷袭?中描述了在枫叶红遍、北雁南飞的秋天,在虫声唧唧、磷火闪闪的夜晚,游击战士在偷袭敌人之时的战斗豪情。在?突破了围攻?中,写出了在日寇“铁壁合围〞之时,游击队“化整为零〞的战术,以及在战场上政治喊话的威力。这些诗,虚实结合,其逼真的战斗场景的描绘,第一次向读者展示了冰天雪地中抗联战士的战斗生活;但是,它又不局限于事件本身,而是挖掘出其中所蕴含的诗的激情。胡风同志曾经指出:?斗争就是胜利?,不仅表现了我们的民族,在战争中“对生活的执着和坚贞,对古老习俗的留恋和舍弃〞,其中也有“老一代的沉痛的斗争经历和殷切的愿望〞,以及“这一代的热诚的斗争意志和带血的歌声〞朱自清:?新诗杂话·抗战与诗?胡风:?在**——抗战回忆录之二?,见?新文学史料?1985年第3期?斗争就有胜利?的成功,不仅给侯唯动带来了最初的声誉,而且也促使侯唯动决心投入炽热的斗争。于是,1938年,就在这首诗发表不久,这位还不到二十岁的年轻的共产党员就北上,来到陕甘宁边区根据地。此后,侯唯动写了大量的诗歌,但是被采用发表的却很少?关于题材,关于?关于题材,关于“技巧〞,关于承受遗产?,按:这是胡风给侯唯动的一封复信。见?胡风评论集?中册第362页?七月?诗派的诗人们,尽管各人的生活处境互不一样但是却共同浸透在苦难的现实之中。他们认为,“诗底生命是人生战斗的凝晶〞,应该是“从生活深处发出的〞、“老实〞、“质朴〞、“粗暴〞的歌声胡风:?四年读诗小记?,见?胡风评论集?中册第350页。因而,在他们的歌声中,就多是苦难的悲声,而绝少欢乐的歌吟;多是愤怒的狂涛,而绝少清澈的涟漪。他们追求的是客观世界“在作者情绪世界里面的溶解,凝晶〞,“是对象〔题材〕和诗人主观结合而来的更高的升华〞?关于题材,关于“技巧〞,关于承受遗产?,见?胡风评论集?中册第362页胡风:?四年读诗小记?,见?胡风评论集?中册第350页?关于题材,关于“技巧〞,关于承受遗产?,见?胡风评论集?中册第362页邹荻帆:?忆〈诗垦地〉?,见?新文学史料?1983年第1期总之,1938年到1942年初,侯唯动的诗歌创作根本上具有?七月?诗派所共有的特点。它题材阔大,超出个人生活的局限,以重大的战争事件为题;它情怀激昂,热情向上,始终联系着民族与时代的悲欢。虽然是歌喉初试,但是他唱得纯朴,热烈,带着黄土地上的农民所特有的执着,从而引起了诗坛的注意。〔二〕尽管侯唯动的早期诗歌创作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但是他却并没有找到自己的音程。?七月?诗派根本上是由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构成的作者群,因而其对生活的感受和表现都必须不免带有知识分子的*些弱点?论?论“七月〞流派?,见?文学评论?1983年第1期1917年侯唯动出生在扶风城北郊的一个农家。贫苦的家庭只能使他完成小学教育。担水,种地,卖菜,拉车等等繁重的劳动是他早年生活的根本容,民间的叙事文学是他最早呼吸到的艺术空气,三十年代光慈、鲁迅等人的文学作品则成了照耀他精神生活的火炬。于是,侯唯动在刚刚学习写作之初,就曾以“映苦〞为笔名,立意为苦难深重的中国农民留下他们艰辛生活的纪录;于是,侯唯动在他刚刚步入人生之旅的时候,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决心为中国劳苦群众的解放奉献终生;于是,侯唯动在他刚刚为苦难的中国人民开场呐喊的时候,就北上,投入了战斗的队伍。在,他先在民众剧团工作,随着剧团走遍了陕甘宁边区的二十三县。后来又到鲁艺学习和工作,深入民间,进展。这使他对黄土高原上人民的思想、生活、风习、感情有了更多更全面的了解。他的创作也开场转变,表现着“在战地耳闻目见的,小民小兵们底英勇故事〞?关于题材,关于“技巧〞,关于承受遗产?,见?胡风评论集?中册第362页?关于题材,关于“技巧〞,关于承受遗产?,见?胡风评论集?中册第362页首先,侯唯动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题材和主题。对于一部作品来说,题材并不能决定它的失败与成功;但是,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他的失败与成功,题材却常常有着相当的影响。在文艺史上,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个事实。贺拉斯曾经忠告诗人说:“从事写作的人,在选材的时候,务必选你们力能胜任的题材。〞贺拉斯:?诗艺?,见?诗学·诗艺?第139页,人民文学1962年版歌德也说:“离开题材还有什么艺术家呢.如果题材不适宜,一切才能都会浪费掉。〞?歌德谈话录?第11页,人民文学1978年版与之相关,主题也有类似的性质。福楼拜尔说:“所有杰作的秘诀全在这一点:主旨同作者的性情的符合。〞见?〈包法利夫人〉译者序?,转引自?文艺理论学习参考资料?[上]第954页,春风文艺1981年版所谓性情,它是一个作家全部的体验、情绪和思想。因而,一个作家只有找到他独特的领域,以表现他对生活独具的感受和信念,才能走向成功。侯唯动在初登诗坛的时候,尽管他将诗歌献给抗联战士,但是他并不真正熟悉白山黑水间战斗的风烟;尽管他吟唱着?蒙古情歌?,但是他也并不熟悉高原上穷荒大漠的风沙。那时,他只有从阅读的体验捕捉情绪,凭借传闻的故事发挥想象。因而,他虽然以新颖的生活容、刚烈的战斗气质取得了*种成功,但毕竟在一些作品中也留下了抽象空疏的缺陷。而整风前后的侯唯动,克制了知识分子的*些弱点,深入到农民中去,感受着解放了的人民的情绪,体味着解放区人民生活中的全部乐趣。于是,他笔下“环境是‘新的乡村’,人物是‘新的农民’贺拉斯:?诗艺?,见?诗学·诗艺?第139页,人民文学1962年版?歌德谈话录?第11页,人民文学1978年版见?〈包法利夫人〉译者序?,转引自?文艺理论学习参考资料?[上]第954页,春风文艺1981年版侯唯动:?西北高原黄土变成金的日子·后记?,新文艺1952年版文艺座谈会之后,侯唯动逐渐进入了他的创作高潮。1943年至1945年抗战完毕,短短的几年之间,侯唯动共写下了五部叙事长诗。他的这些长诗首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力图全面地反映解放区人民的生活,其中既有保卫边区的严峻的战斗,也有建立边区的热烈的劳动。如?黄河西岸的鹰形地带?,它反映了1939年冬至1940年春,关中分区的军民还击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次反共高潮取得的战斗胜利,塑造了青年农民逢春、窦世英的形象,描述了他们在同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假设犯我,我必犯人〞的直接指示下,面对气势汹汹的国民党反动派坚决斗争,英勇回击,既打击了抗战时期妥协投降的逆流,又保卫了人民革命的利益。在这场斗争中,共产党员窦世英孤胆一身,深入敌后,为了给民兵游击队筹措武器而英勇献身。民兵英雄逢春守卫边区,矢志不渝,因战区之间消息的阻隔造成误会,而牺牲了美好的爱情。?西北高原黄土变成金的日子?是作者着力全面地表现边区人民的生产劳动和思想历程的一部长诗。作者通过模退伍军人田拐子、移民劳动英雄申树青、除奸英雄靳福堂、拥军模杏儿、劳动英雄宋思思、拥政模田拐子的婆姨等人的典型事例,表现了边区人民在各条战线上的斗争。诸如移民开荒,组织变工;除奸反霸,改造落后;宣传科学,揭露巫神;克制封建意识,调解婆媳矛盾;拥军拥政,团结对敌。举凡边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无不得到了反映。作者怀着满心的热忱,要将这“走到全中国前边〞的“典型的示〞侯唯动:?西北高原黄土变成金的日子·侯唯动:?西北高原黄土变成金的日子·后记?,新文艺1952年版叙事诗毕竟是诗,它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的。叙事的目的是为了寄托情感,表达爱憎。侯唯动的这些长篇叙事诗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对边区人民心世界的抒发。它要表现的是人民群众“明确的是非,热烈的爱憎〞?红头巾·前记?,东北新华书店**分店1948年版。例如?红头巾?〔又名?一片红布哗啦啦飘?〕,如果单从“事〞的角度来看,那几乎是微缺乏道的。关中群众有一项风习:妇女产后在家调养的一月,俗称“坐月子〞。在这期间,产妇的门楣上要挂一片红布,以戒生疏的来人入。习俗以为这样做:对自己,可以镇魔消灾,以免产妇孩子受其危害;对别人,可以警示来人不受污血的冲克,免遭不利。长诗则通过这一习俗写尽了边区人民的感情。边界上上群众为免遭敌军的骚扰,便常以这样的方法迷惑敌人。白军见了这片门楣上的红布,怕祸及其身,唯恐避之不及;红军见了,则驻足屋外,尊重群众风习。而群众一旦知道是红军到来,则将其视为亲人,急忙招揽进屋,随即解开了哑谜。作者通过群众、白军、红军对这一片小小红布的不同态度,写出了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之间血肉相连的感情,提醒了反动军队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根本对立。解放战争期间,有人据此写成小歌剧?红布条?,在屡次的演出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将军的马?虽是写八路军劳武结合,开展大产生运动,但全诗处处透露出八路军的战士和将军,为减轻人民负担,为保卫人民幸福,甘愿奉献出一切的赤子之情。?黄河西岸的鹰形地带?虽然以击退第一次反共高潮的武装斗争为题材,但作者并未着眼于这次事件的历史进程,而是进展了艺术加工,着重通过人民自觉地全面发动,反映了人民心底的一种信念:?汉书·艺文志??红头巾·前记?,东北新华书店**分店1948年版正因为这些长诗展示了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步伐,抒发了革命人民创造新世界的战斗豪情,因而在解放战争中,在物质条件极端艰辛的条件下,这些长诗由东北新华书店分店印行,成为鼓舞东北军民为新生活而战斗的诗篇。全国解放后,又大多被雪峰同志编入“文艺创作丛书〞,从而流行全国,成为刚刚获得解放的群众认识过去,迈向未来的启示录。侯唯动的创作开场走向成熟的另一个标志是他开场找到属于他自己的艺术形式。形式是作品存在的方式,它是影响作品的一个积极因素。形式不仅必然影响容,而且事实证明,“容暗示着形式的*些因素〞韦勤、沃伦:?文学理论?第147页,三联书店1983年版侯唯动生长在传统文化的发祥地——周原地区,“童年听古今,看古寺画廊,唱民歌腔〞见侯唯动1983年3月26给笔者日的信这些具有叙事因素的民间艺术,塑造了他特殊的艺术气质。因而,侯唯动在他早期的抒情诗中也融汇着鲜明的叙事因素。他的成功的作品,往往善于捕捉生活中动人的细节,并对之展开描述,从而寄托诗情。而在大型的组诗中,还往往隐隐约约潜伏着叙事的脉络。即以?斗争就有胜利?而言,从老游击队员牺牲的“遗嘱〞,到复仇的“血底歌唱〞的战斗;从“母亲〞中对先辈的追怀,到弥漫在白山黑水间的“战地进展曲〞;从乘着暗夜“偷袭〞敌人,到冲破铁壁合围,“突破了围攻〞。最后,则以“今天〞的小标题完毕了全诗,这虽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却清楚是要概括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韦勤、沃伦:?文学理论?第147页,三联书店1983年版见侯唯动1983年3月26给笔者日的信文艺座谈会之后,则因为容的需要,他自觉地将他的全部激情倾注在叙事诗的创作上。黄土高原,水深土厚,民风淳朴。他的这些诗洗净了知识分子的腔调,情味醇厚,朴实自然,表现出了民歌民谣对作者的深厚的影响。它们在描写上,或一语传神,颇有杜句之彩。如表现旧社会阶级的对立:“人间啊,/有两种不同的曲线:/地主的肚皮,/胖的凸出来;/农民,/瘦得皮包骨头,/脊背弯到肘下。〞或侧面描绘,深具汉乐府之风。如表现人物之美:“人假设从这一带路过,/绕远路也不嫌,/看她一眼,/还想看,/看过以后,/一辈子就忘不了。〞在语言上,则采用关中人民的群众的语言,常常带有口头语言的特殊口吻。如描写人物容貌的鲜艳:“脸上:/红处——红处红,/白处——白处雪。〞而且,还时时以方言入诗。如“绿的桃秫〔即高粱——笔者按〕/比人高。/大太阳像一盆火,/当头烧燎〔即炙烤——笔者按〕〞,都具有相当的表现力。在风格上,则追求“乡土的情调〞,民谣的风味,在诗中采摘大量的民谚、民歌,以及信天游。所有这些,使侯唯动的五部长篇叙事诗,在当时解放区方兴未艾的叙事诗创作中,具有了一定的特色。成功的叙事诗有它特殊的规律。它要求“一方面是非常简洁的‘高度的’叙事性表达〞,“另一方面是可感的感情的表现力〞波斯彼洛夫:?文学原理?第143页,三联书店1985年版,而且,二者需要在“量〞上有一个恰当的比例和配合。但是,侯唯动却过分醉心于故事的表达。因而,常常人物过多,事件复杂,情节曲折,着重于琐屑的生活场景的描绘,无视了叙事诗“感于哀乐〞的主要功能。例如?黄河西岸的鹰形地带?,人物总数到达二十个以上,其中主要人物也有六、七人之多。又如?西北高原黄土变成金的日子?,也有类似的缺点。作者未能用全力抓往几个主要的场面,以点睛式的大章法带动全篇,因而缺乏高潮,减弱了艺术力量。三十年代,茅盾在研究总结具有代表性的几部长篇叙事诗的得失之时,就已经指出:“我认为叙事诗并非一定要有形式上的故事,——有了太严整的故事形式将使作品成为韵文写的小说。〞茅盾:?叙事诗的前途?,见?茅盾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第249页,大学1980年版侯唯动的这几部长篇叙事诗,正是因为这样的缘故,具有*些故事诗的特点,而缺乏史诗应有的素质,从而限制了它应有的艺术成就。波斯彼洛夫:?文学原理?第143页,三联书店1985年版茅盾:?叙事诗的前途?,见?茅盾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第249页,大学1980年版总之,从文艺座谈会至抗战完毕,这是侯唯动创作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个时期,他全力以赴从事长篇叙事诗的创作,找到了自己在诗坛上的位置。而且,也为以这种形式表现已经获得解放了的人民的新生活,做出了最早的尝试。但是,由于对生活提炼缺乏,对形式的要求把握不准,因而虽然展示出了他的才能和特点,却没有取得更大的影响。〔三〕抗战胜利之后,侯唯动随军进入东北,先后在东北大学鲁迅文学艺术学院、东北音乐团工作。全国解放后,他又深入、等地的工厂。这个时期,侯唯动前进在中国人民胜利大进军的行列中,生活在为支援前线,为创造新国家而忘我劳动的建立热潮中。紧的战斗生活,高昂的政治热情,促使他又开场了政治抒情诗的创作。他认为:在一定的时代,“用政治诗进展战斗……是不得不如此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给读者以情绪的感染和唤起仇恨。〞侯唯动:?关于诗?,?东北日报?1947年11月20日于是,他号召?快志愿参军,青年们!?;他歌唱解放了农民,?为缴公粮连夜干?;他表彰荣获功勋的战士?一人立功,全家荣耀?;他呼唤,为保卫世界和平,?把名字签在和平呼吁书上?。这些燃烧着革命热情的急就章,使他成了东北地区著名的高产诗人。早年曾对他的成长产生过一定影响的胡风,,在全国解放前夕来到东北,与侯唯动第一次见面。胡风在读了他的这些诗后,感到“他的诗是写得像样多了,所表达的对敌人坚决斗争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