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先进制造技术
AdvancedManufacturingTechnologyHenan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
1先进制造技术HenanUniversityofScie教材:“十一五”规划教材《先进制造技术》主编:任小中
参考教材:《先进制造技术》王隆太,机械工业出版社
《先进制造技术》盛晓敏,机械工业出版社
课程安排34学时=授课32学时+考试2学时考试70%考勤、作业、答疑30%成绩评定2教材:“十一五”规划教材《先进制造技术》主编:任小中
参考教第1章概述本章要点制造技术的概念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制造系统3第1章概述本章要点制造技术的概念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先进制第1章
概述
Introduction1.1
制造技术与制造系统ManufacturingTechnologyandManufacturingSystem4第1章概述
Introduction1.1制造技术与制
广义制造:不仅包括了具体的工艺过程,还包括市场分析、产品设计、质量控制、生产过程管理、营销、售后服务直至产品报废处理等在内的整个产品寿命周期的全过程
。
狭义制造:生产过程从原材料→成品直接起作用的那部分工作内容,指生产车间与物流有关的加工和装配。制造业是将制造资源,包括物料、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和社会使用和利用的工业产品或生活消费品的行业。制造业是所有与制造有关的企业群体的总称。制造制造业1.1.1制造与制造技术制造一词来源于拉丁语词根manu(手)和facere(做)。是人类所有经济活动的基石,是人类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动力。5广义制造:不仅包括了具体的工艺过程,还包括市场分析、制造技术在产品生产中,使原材料转化为产品过程所施行的各种手段的总和,称为制造技术。运用一定的知识、技能操纵可以利用的物质、工具采取有效的方法、策略……手段包括1.1.1制造与制造技术6制造技术在产品生产中,使原材料转化为产品过程所施行的各种手制造系统结构图1-2制造系统功能结构经营管理信息流生产管理信息流技术信息流物质流用户、市场与外部环境经营管理市场与销售研究与开发资源管理财务生产管理工程设计采购车间制造(加工、装配、检验、输送、存储…)质量控制1.1.2制造系统7制造系统结构图1-2制造系统功能结构经营管理信息流生产制造系统特性软件硬件图1-3制造系统结构特性
结构特性制造系统可视为若干硬件的集合体。为使硬件充分发挥效能,必须有软件支持。1.1.2制造系统8制造系统特性软件硬件图1-3制造系统结构特性结构特性1
转变特性主要从技术角度出发,如何使转变过程更有效进行。获取阶段转变阶段分配阶段图1-4制造系统的物质流原材料供应者原材料库存零件加工零件库存装配成品库存最终用户1.1.2制造系统9转变特性主要从技术角度出发,如何使转变过程更有效进行。获取压力加工油漆车身装配内部装饰驱动桥装配变速箱装配轮胎装配底盘装配车身安装最后试验发动机装配发动机试验机械加工热处理锻造熔化造型浇铸压铸油漆机械加工自动线热处理图1-5汽车生产物流示意图1.1.2制造系统10压力加工油漆车身装配内部装饰驱动桥装配变速箱装配轮胎装配底盘需求订货信息生产计划信息进度计划信息作业计划信息生产结果数据生产控制信息生产技术信息产品设计信息综合生产计划生产进度计划作业计划生产实施生产控制产品设计工艺过程计划工艺过程信息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控制阶段图1-6制造系统的程序特性程序特性程序——一系列按时间和逻辑安排的步骤
制造系统可视为生产离散型产品的工作程序(图1-6)研究制造系统程序特性,主要从管理角度出发如何使生产活动达到最佳化。1.1.2制造系统11需求订货信息生产计划信息进度计划信息作业计划信息生产结果数据制造系统的物质流与信息流误差流物流资金流规划控制需求信息流实施(车间或现场)原材料产品与服务能源能量流图1-7制造系统的五种流1.1.2制造系统12制造系统的物质流与信息流误差流物流资金流规划控制需求信息流实第1章
概述
Introduction1.2制造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DevelopmentofManufacturingIndustryandit’sPositioninNationalEconomy13第1章概述
Introduction1.2制造技术的一、美国的教训1)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不重视制造业,把制造业称为“夕阳工业”,结果导致美国80年代的经济衰退。2)80年代后期,美国的一些国会议员、政府要员纷纷要求政府出面,协调和支持制造产业的发展,1991年,布什政府期间,美国白宫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发表了总数为22项的美国国家关键技术,其中制造技术占4项,标志着美国科技政策的转变。3)克林顿上台后,对制造业大力支持,他把先进制造技术列为六大国防关键技术之首。结果美国在机械工业、汽车工业、航空工业及信息产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使美国的经济连续8年取得了2-3%的增长率,而且还同时保持低通胀率和低失业率。制造业发展的教训14一、美国的教训制造业发展的教训14二、日本的经验1)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日本非常重视制业,特别大抓了汽车制造和微电子制造,结果日本的汽车和家用电器占领了全世界的市场,特别是大举进入了美国市场。2)日本的微电子芯片成为美国高技术产品的关键元件。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日本人说美国赢得这场战争是依靠的日本的芯片,是“日本的芯片打败了伊拉克的钢片”。制造业发展的教训15二、日本的经验制造业发展的教训15三、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启示1)1998年爆发的东南亚经济危机,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发展制造业的重要。一个国家,如果把经济的基础放在股票、旅游、金融、房地产、服务业上,而无自己的制造业,这个国家的经济就容易形成泡沫经济,一有风吹草动就会产生经济危机。2)新加坡、台湾都有自己的制造业,因此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小一些。制造业发展的教训16三、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启示制造业发展的教训16四、瑞士依靠什么使人均产值居世界第一?1)瑞士是一个仅700万人口的小国,但瑞士的制造业十分发达,瑞士的精密机械产品的出口量是我国的8倍,瑞士的手表世界第一,连小小的军刀,也风靡全世界。2)现在瑞士的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3万美元以上,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发展的教训17四、瑞士依靠什么使人均产值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发展的教训171.2.1制造技术的发展
制造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影响制造技术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技术的推动和市场的牵引。人类科学技术的每次革命必然引起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因而也推动了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近百年来,在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驱动下,制造业的生产规模沿着“小批量→少品种大批量→多品种变批量”的方向发展。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推动下,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沿着“劳动密集→设备密集→信息密集→知识密集”的方向发展。与之相适应,制造技术的生产方式沿着“手工→机械化→单机自动化→刚性流水自动化→柔性自动化→智能自动化”的方向发展。181.2.1制造技术的发展制造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一、第一次产业革命:1733-18781)又称为:蒸汽革命。2)产业革命的标志:瓦特发明的蒸汽机。3)英国的制造业孕育和实现了瓦特的发明4)制造业和瓦特的发明推动了热力学理论的诞生。制造技术发展四次产业革命19一、第一次产业革命:1733-1878制造技术发展四次产业二、第二次产业革命:1879-19451)又称为:电气革命。2)产业革命的标志:电灯(爱迪生)、电话(贝尔)、电机(西门子)等电气化产品。3)制造业肇始了电的应用,而后才有麦克斯韦电动力学理论的诞生。4)麦克斯韦电动力学理论推动了20世纪初开始的无线电、微波、雷达、合成孔径、微波成像、卫星通信、宇宙微波探测等技术的发展。5)牛顿力学和电动力学又为量子力学的发展指引了道路,导致了量子场论的创立。20二、第二次产业革命:1879-194520三、第三次产业革命:1945-19721)又称为:电子(原子)革命。2)产业革命的标志:原子弹(1945)、电子计算机(1946)、晶体管(1948)、集成电路、微电子技术等。3)微电子制造技术开创了全新的信息时代。21三、第三次产业革命:1945-197221四、第四次产业革命:1973-1)又称为:高新技术产业革命。2)产业革命的标志:众多高新技术产品,如微电子产品、电脑、新一代通信产品、新一代汽车、磁悬浮列车、新一代飞机、机器人、生物工程产品、新一代药物、绿色食品、转基因产品等等。3)微器件制造工艺,如拉单晶、掺杂、扩散、离子注入、外延、溅射、化学沉积(CVD)、光刻、表面贴装、自动化组装、进而到纳米器件制造工艺将把高新技术产业革命推向顶峰。22四、第四次产业革命:1973-22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趋势1中心科学技术的转移1)信息科学技术目前是发展高峰期,预计其中心科学技术的地位还可持续四十年。2)生命科学技术现在已开始注重其发展与应用,预计21世纪30年代开始逐步转变为中心科学技术。3)认知科学技术智能化趋势现已显露,预计21世纪70年代开始将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中心23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趋势1中心科学技术的转移23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趋势2世界科技中心(地区或国家)的转移
中国(公元3世纪—公元13世纪)→
意大利(1540年—1610年)→
英国(1660年—1730年)→
法国(1770年—1830年)→
德国(1810年—1920年)→
美国(1920年—)→
可能转向东方(日本、中国)24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趋势2世界科技中心(地区或国家)3高技术及其产业领域(1)信息科学技术(包括微电子、光电子科学技术)(2)生物科学技术(包括生命科学技术)(3)新能源科学技术(包括核能科学技术)(4)新材料科学技术(包括纳米科学技术)(5)环境科学技术(包括地球科学技术)(6)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包括军事科学技术)
(7)海洋科学技术(包括地球科学技术)(8)先进制造科学技术(包括微机电系统科学技术)(9)管理科学技术(包括软科学技术)(10)认知科学技术(包括人脑和智能系统科学技术)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趋势253高技术及其产业领域(1)信息科学技术(包括微电子、光电子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趋势科学
物质科学生命科学技术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4二十一世纪改变人类的科学与技术26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趋势科学技术4二十一世纪改变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科学发明年份技术发明年份孕育过程(年)电磁感应原理1831发电机187241内燃机原理1862汽油内燃机188321电磁波通讯原理1895公众广播电台192126喷气推进原理1906喷气发动机193529雷达原理1925制出雷达193510青霉素原理1928制出青霉素194315铀核裂变1938制出原子弹19457发现半导体1948半导体收音机19546集成电路设计思想1952单片集成电路19597光纤通信原理1966光纤电缆19704无线移动通信设想1974蜂窝移动电话19784多媒体设想1987多媒体电脑19914新一代设计芯片90年代新一代芯片90年代1.5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趋势27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科学发明年份技术发明年份孕育过程(年)电20世纪改变世界的重要机电产品序产品发明时间(年)发明者1汽车1885/1903德国奔驰/美国福特2飞机1903美国莱特兄弟3火箭1903俄国齐奥尔科夫斯基4电冰箱1917美国5电影机1919/36德国福格特6电视机1927/40美国贝尔7喷气发动机1937英国惠特尔8原子弹1945美国日本9计算机1946美国莫切利埃克特10晶体管1948美国肖克利11核电站1951美国12数控机床1951美国MIT13氢弹1952美国特勒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趋势2820世纪改变世界的重要机电产品序产品发明时间(年)发明者1汽20世纪改变世界的重要机电产品序产品发明时间(年)发明者14机器人1954美国戴沃尔15人造卫星1957苏联16宇宙飞船1961苏联加加林17飞船登月1969美国阿波罗18载人航天飞机1977美国19磁悬浮列车1965日本时速400~500公里/时20光纤通信设备1968美国21芯片1971/1999美国intel950万晶体管/片22扫描隧道显微镜1986日本工业技术院23掌上电脑1992美国APPLEnewton24手机90年代初美国25信息高速公路1993美国nationalinformationinfrastruture(Nii)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趋势2920世纪改变世界的重要机电产品序产品发明时间(年)发明者141.2.1制造技术的发展
制造技术发展的五个时期工场式生产时期18世纪七十年代,以蒸汽机和纺纱机的诞生,引发第一次工业革命,从手工业作坊式生产到以机械加工和分工原则为中心的工厂生产,机器代替手工。工业化规模生产时期19世纪电气技术得到发展,由于电气技术与其他制造技术的融合,开辟了崭新的电气化新时代,制造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制造技术实现了批量生产、工业化规范生产的新局面。与此同时,互换性原理和公差制度应运而生。301.2.1制造技术的发展制造技术发展的五个时期工场刚性自动化发展时期20世纪初,内燃机的发明,引起了制造业的革命,流水生产线和泰勒式工作制及其科学管理方法得到了应用。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大批量生产为模式,以降低成本为目的的刚性自动化制造技术和科学管理方式得到了很大发展。福特汽车制造公司用大规模刚性生产线代替手工作业,使汽车的价格在几年内降低到原价格的1/8,促进了汽车进入家庭。柔性自动化发展时期20世纪中期,计算机、微电子、信息和自动化技术有了迅速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数控技术(NC)、计算机数控(CNC)、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等先进的制造单元技术和全面质量管理(TQM)、准时生产(JIT)等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为单一产品大批量刚性自动化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柔性自动化生产方向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1.2.1制造技术的发展
31刚性自动化发展时期20世纪初,内燃机的发明,引起了制造业综合自动化发展时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设计、制造和管理在内的单元自动化技术逐渐成熟和完善,如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检测(CAT);在经营管理领域内的物流需求规划(MRP)、制造资源规划(MRPⅡ)、企业资源规划(ERP);在加工制造领域内的直接或分布式数控(DNC)、工业机器人(ROBOT)等。以计算机为中心的集成制造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制造技术的面貌和水平,体现新的制造模式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并行工程(CE)以及精良生产(LP)得到实践、应用和推广。此外,精密成形技术与装备、快速成形技术与系统、少无切削技术与装备、激光加工技术与装备等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阶段。1.2.1制造技术的发展
32综合自动化发展时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设计、制造和管1.2.2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美国:68%的财富来源于制造业;日本:49%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来源于制造业;中国:2001年制造业增加值:37613.1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9.21%,占工业生产总值的77.61%。上交税金4398.17亿元,占国家税收总额的30%和财政收入的27%。制造业是高技术产业化的载体和实现现代化的重基石20世纪兴起的核技术、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医学技术等高新技术无一不是通过制造业的发展而产生并转化为规模生产力的。其直接结果是导致诸如集成电路、计算机、移动通信设备、国际互联网、机器人、核电站、航天飞机等产品相继问世,并由此形成了制造业中的高新技术产业。
331.2.2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1.2.2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制造业是吸纳劳动就业和扩大出口的关键产业美国:约1/4人口直接从事制造业,其余人口中又有约半数人所做工作与制造业有关。中国:2001年制造业全部从业人员8083万人,约占全国工业从业人员总数的90.13%,全国全部从业人口的11.1%。中国:2001年制造业出口创汇2398亿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90%。制造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美国在一段相当长时间内忽视了制造技术的发展,结果导致经济衰退,竞争力下降,出现在家电、汽车等行业不敌日本的局面。20世纪80年代,发生了轰动一时的“东芝事件”。美国重新关注制造业的发展,至1994年美国汽车产量重新超过日本。341.2.2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制造业是吸纳劳动就第1章
概述
Introduction1.3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CharacteristicsofAdvancedManufacturingTechnologyAndItsDevelopingTrend35第1章概述
Introduction1.3先进制造技术1.3.1先进制造技术产生的背景
消费观念的变革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六、七十年代,市场主要是卖方市场,企业制造战略由追求生产规模转向降低生产成本。20世纪80年代,由于产品供过于求,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企业向提高产品质量的制造战略转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消费者需求日趋主题化、个性化和多样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界限越来越不明显,市场变化周期越来越短,而其具有不确定性。这就要求制造企业不仅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及时响应市场变化,还要追求创新和新颖。361.3.1先进制造技术产生的背景消费观念的变革和市场1.3.1先进制造技术产生的背景制造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制造业、制造产品和制造技术走向国际化,导致制造业格局在全球的重新分布和组合,并使得经济竞争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随着世界自由贸易体制进一步完善,以及全球交通运输体系和通信网络的建立,全球采购与制造一体化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国际经济合作与交往日趋紧密。科学技术与制造技术的相互制约和促进
计算机、微电子、信息、自动化等技术的相互渗透、融合和衍生,极大地促进了制造技术在宏观(制造系统的建立)和微观(精密、超精密加工)两个方向上的蓬勃发展,急剧地改变了现代制造业的产品结构、生产方式、生产工艺和设备以及生产组织体系,使现代制造业成为发展速度快、技术创新能力强、技术密集甚至知识密集型产业。371.3.1先进制造技术产生的背景制造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1.3.1先进制造技术产生的背景
有限的资源和日益增长的环保压力制造业将制造资源转变为产品的制造过程,以及产品的使用过程和废弃处理过程中,一方面消耗大量人类社会有限的资源,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环境污染。有限的资源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发展,环境污染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因此,必须迅速研制节能环保性产品及其创新技术、报废产品的回收处理技术、生态工厂的循环制造技术等绿色制造技术与装备。先进制造技术的提出是美国根据本国制造业面临的来自世界各国,特别是亚洲国家的挑战,为增强制造业的竞争力,夺回美国制造工业的优势,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来的。381.3.1先进制造技术产生的背景有限的资源和日益增长定义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成果,将其综合应用与产品设计、加工、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1.3.2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特点
AMT是一项综合性技术AMT将各种与制造相关的技术集合成一个整体,并贯穿到从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加工制造、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维修服务直至产品报废处理、回收再生的生产全过程。AMT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在制造中的综合应用特别强调人的主体作用,强调人、技术、管理的有机结合。39定义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特点AMT是一项动态发展技术AMT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AMT实现规模、实现程度、实现方法以及侧重点要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并与企业的周边环境相适应。同时AMT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它要不断地吸收和利用各种高新技术成果,并将其渗透到制造系统的各个部分和制造活动的整个过程,使其不断趋于完善。AMT是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AMT坚持以顾客为核心,强调系统集成和整体优化,提倡合理竞争与相互信任,这些都是制造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1.3.2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40特点AMT是一项动态发展技术AMT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A
AMT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为了赢得国际市场竞争,必须提高企业综合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及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采用先进制造技术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AMT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AMT是制造技术发展的新阶段,它保留了传统制造技术中有效要素,吸收并充分利用了一切高新技术,使其产生了质的飞跃。AMT强调环保技术,突出能源效益,重视产品的回收和再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1.3.2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特点41AMT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为了赢得国际市场竞争,必须提制造自动化技术向纵深方向发展数字化集成化精密化柔性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绿色化制造管理技术现代化1.3.3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42制造自动化技术向纵深方向发展数字化1.3.3先进制造产品设计
传统产品设计方法的改进主要是CAD和CAE技术的全面应用。当前研究的重点是产品建模理论、创新设计、快速设计(包括快速原型制造)、数值仿真、设计数据管理技术等。近年来,由于计算机辅助技术的迅速发展,不断出现了许多新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包括并行设计(ConcurrentDesign)、面向“X”的设计(DesignforX—DFX)、健壮设计(RobustDesign)、优化设计(OptimalDesign)、反求工程技术(ReverseEngineering)等,并已得到实际应用。传统制造技术不断改进,新型制造技术迅速发展1.3.3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43产品设计传统制造技术不断改进,新型制造技术迅速发展1.3.零件制造
●毛坯成形技术的改进主要集中在提高成形精度上。近年来出现的近净成形(NearNetShapeProcess)和净成形(NetShapeProcess)技术,使毛坯逐渐向最终零件形状和尺寸逼近。近净成形与净成形技术包括近净铸造成形、精确塑性成形、精确连接、精密热处理改进、表面改进、高精度模具等专业领域。零件机械加工技术的改进主要表现在强力切削/磨削与高速切削/磨削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高速切削与超高速切削技术的发展可以实现“以切代磨”,这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以获得较高加工精度,还可以实现难以加工材料的切削加工。传统制造技术不断改进,新型制造技术迅速发展1.3.3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44零件制造传统制造技术不断改进,新型制造技术迅速发展1.3.零件制造
●新型零件制造方法,又称特种加工方法,将电、磁、声、光等物理量及化学能量或其组合直接施加在工件被加工的部位上,从而使材料被去除、累加、变形或改变性能等。精密制造技术精密制造技术包括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微细与超微细加工以及微型机械等。目前超精密加工的尺寸精度已达到0.025μm,表面粗糙度Ra达到0.005μm;微细加工通常指1mm以下微小尺寸零件的加工,超微细加工通常指1μm以下超微细尺寸零件的加工。目前,微细与超微细加工的精度已达到纳米级(0.1nm—100nm)。传统制造技术不断改进,新型制造技术迅速发展1.3.3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45零件制造传统制造技术不断改进,新型制造技术迅速发展1.3.绿色制造将成为21世纪制造业的重要特征绿色制造技术是指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一种现代制造模式。对于制造过程而言,绿色制造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出成品的全过程,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替代有毒原材料,将一切排放物的数量与毒性削减在离开生产过程之前。对于产品而言,绿色制造覆盖构成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及从原材料提取到产品的最终处置,包括产品的设计、生产、包装、运输、流通、消费及报废等,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不利影响。传统制造技术不断改进,新型制造技术迅速发展1.3.3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46绿色制造将成为21世纪制造业的重要特征传统制造技术不断改进,第1章
概述
Introduction1.4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和分类ArchitectureofAdvancedManufacturingTechnologyAndItsClassification47第1章概述
Introduction1.4先进制造技术面向制造的设计技术群
产品/工艺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工艺过程建模和仿真工艺规程设计系统工程基础
快速成型技术并行工程制造工艺技术群
材料生产工艺加工工艺联接与装配测试和检测环保技术维修技术其他
信息技术
接口技术集成技术人工智能
数据库软件工程决策支持
标准和框架
数据标准工艺标准接口框架
产品定义和标准检验标准
机床和工具技术传感器和控制技术
质量管理用户/供应商交互作用工作人员培训和教育
全国监督和基准评测技术获取和利用主体技术群支撑技术群制造基础设施环境1.4.1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
48面向制造的设计技术群制造工艺技术群信息技术标准和框架质现代设计技术现代设计方法。包括有模块化设计、系统化设计、价值工程、模糊设计、面向对象的设计、反求工程、并行设计、绿色设计、工业设计等。产品可信性设计。包括可靠性设计、安全性设计、动态分析与设计、防断裂设计、防疲劳设计、耐环境设计、健壮设计、维修设计和维修保障设计等。设计自动化技术。包括产品的造型设计、工艺设计、工程图生成、有限元分析、优化设计、模拟仿真虚拟设计、工程数据库等内容。1.4.2先进制造技术的分类49现代设计技术现代设计方法。包括有模块化设计、系统化设计、价高效精密成形技术◆精密洁净铸造成形工艺;◆精确高效塑性成形工艺;◆优质高效焊接及切割技术;◆优质低耗洁净热处理技术;◆快速成形和制造技术先进制造工艺现代特种加工工艺
◆高能束加工;◆电加工;
◆超声波加工;◆水射流加工;◆纳米技术及微细加工。高效高精度切削加工工艺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高速切削和磨削;◆复杂型面的数控加工;◆游离磨粒的高效加工。1.4.2先进制造技术的分类50高效精密成形技术◆精密洁净铸造成形工艺;◆精确高效塑加工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柔性制造技术。★传感技术、自动检测技术。★
信号处理和识别技术。1.4.2先进制造技术的分类51加工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1.4.2先进制造技术的分现代生产管理技术
★是指制造型企业在从市场开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控制到销售服务等一系列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使制造资源(材料、设备、能源、技术、信息以及人力资源)得到总体配置优化和充分利用,使企业的综合效益(质量、成本、交货期)得到提高而采取的各种计划、组织、控制及协调的方法和技术的总称。★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系统管理;★工作流管理;★产品数据管理;
★质量保障体系;
1.4.2先进制造技术的分类52现代生产管理技术★是指制造型企业在从市场开发、产品设计、先进制造生产模式
计算机集成制造(CIM)并行工程(CE)
1.4.2先进制造技术的分类敏捷制造(AM)智能制造(IM)
精良生产(LP)
53先进制造生产模式计算机集成制造(CIM)并行工程(CEChapter1.IntroductiontoManufacturingSystemsYouareWelcome54Chapter1.IntroductiontoMa先进制造技术
AdvancedManufacturingTechnologyHenan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
55先进制造技术HenanUniversityofScie教材:“十一五”规划教材《先进制造技术》主编:任小中
参考教材:《先进制造技术》王隆太,机械工业出版社
《先进制造技术》盛晓敏,机械工业出版社
课程安排34学时=授课32学时+考试2学时考试70%考勤、作业、答疑30%成绩评定56教材:“十一五”规划教材《先进制造技术》主编:任小中
参考教第1章概述本章要点制造技术的概念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先进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制造系统57第1章概述本章要点制造技术的概念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先进制第1章
概述
Introduction1.1
制造技术与制造系统ManufacturingTechnologyandManufacturingSystem58第1章概述
Introduction1.1制造技术与制
广义制造:不仅包括了具体的工艺过程,还包括市场分析、产品设计、质量控制、生产过程管理、营销、售后服务直至产品报废处理等在内的整个产品寿命周期的全过程
。
狭义制造:生产过程从原材料→成品直接起作用的那部分工作内容,指生产车间与物流有关的加工和装配。制造业是将制造资源,包括物料、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和社会使用和利用的工业产品或生活消费品的行业。制造业是所有与制造有关的企业群体的总称。制造制造业1.1.1制造与制造技术制造一词来源于拉丁语词根manu(手)和facere(做)。是人类所有经济活动的基石,是人类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动力。59广义制造:不仅包括了具体的工艺过程,还包括市场分析、制造技术在产品生产中,使原材料转化为产品过程所施行的各种手段的总和,称为制造技术。运用一定的知识、技能操纵可以利用的物质、工具采取有效的方法、策略……手段包括1.1.1制造与制造技术60制造技术在产品生产中,使原材料转化为产品过程所施行的各种手制造系统结构图1-2制造系统功能结构经营管理信息流生产管理信息流技术信息流物质流用户、市场与外部环境经营管理市场与销售研究与开发资源管理财务生产管理工程设计采购车间制造(加工、装配、检验、输送、存储…)质量控制1.1.2制造系统61制造系统结构图1-2制造系统功能结构经营管理信息流生产制造系统特性软件硬件图1-3制造系统结构特性
结构特性制造系统可视为若干硬件的集合体。为使硬件充分发挥效能,必须有软件支持。1.1.2制造系统62制造系统特性软件硬件图1-3制造系统结构特性结构特性1
转变特性主要从技术角度出发,如何使转变过程更有效进行。获取阶段转变阶段分配阶段图1-4制造系统的物质流原材料供应者原材料库存零件加工零件库存装配成品库存最终用户1.1.2制造系统63转变特性主要从技术角度出发,如何使转变过程更有效进行。获取压力加工油漆车身装配内部装饰驱动桥装配变速箱装配轮胎装配底盘装配车身安装最后试验发动机装配发动机试验机械加工热处理锻造熔化造型浇铸压铸油漆机械加工自动线热处理图1-5汽车生产物流示意图1.1.2制造系统64压力加工油漆车身装配内部装饰驱动桥装配变速箱装配轮胎装配底盘需求订货信息生产计划信息进度计划信息作业计划信息生产结果数据生产控制信息生产技术信息产品设计信息综合生产计划生产进度计划作业计划生产实施生产控制产品设计工艺过程计划工艺过程信息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控制阶段图1-6制造系统的程序特性程序特性程序——一系列按时间和逻辑安排的步骤
制造系统可视为生产离散型产品的工作程序(图1-6)研究制造系统程序特性,主要从管理角度出发如何使生产活动达到最佳化。1.1.2制造系统65需求订货信息生产计划信息进度计划信息作业计划信息生产结果数据制造系统的物质流与信息流误差流物流资金流规划控制需求信息流实施(车间或现场)原材料产品与服务能源能量流图1-7制造系统的五种流1.1.2制造系统66制造系统的物质流与信息流误差流物流资金流规划控制需求信息流实第1章
概述
Introduction1.2制造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DevelopmentofManufacturingIndustryandit’sPositioninNationalEconomy67第1章概述
Introduction1.2制造技术的一、美国的教训1)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不重视制造业,把制造业称为“夕阳工业”,结果导致美国80年代的经济衰退。2)80年代后期,美国的一些国会议员、政府要员纷纷要求政府出面,协调和支持制造产业的发展,1991年,布什政府期间,美国白宫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发表了总数为22项的美国国家关键技术,其中制造技术占4项,标志着美国科技政策的转变。3)克林顿上台后,对制造业大力支持,他把先进制造技术列为六大国防关键技术之首。结果美国在机械工业、汽车工业、航空工业及信息产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使美国的经济连续8年取得了2-3%的增长率,而且还同时保持低通胀率和低失业率。制造业发展的教训68一、美国的教训制造业发展的教训14二、日本的经验1)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日本非常重视制业,特别大抓了汽车制造和微电子制造,结果日本的汽车和家用电器占领了全世界的市场,特别是大举进入了美国市场。2)日本的微电子芯片成为美国高技术产品的关键元件。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日本人说美国赢得这场战争是依靠的日本的芯片,是“日本的芯片打败了伊拉克的钢片”。制造业发展的教训69二、日本的经验制造业发展的教训15三、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启示1)1998年爆发的东南亚经济危机,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发展制造业的重要。一个国家,如果把经济的基础放在股票、旅游、金融、房地产、服务业上,而无自己的制造业,这个国家的经济就容易形成泡沫经济,一有风吹草动就会产生经济危机。2)新加坡、台湾都有自己的制造业,因此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小一些。制造业发展的教训70三、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启示制造业发展的教训16四、瑞士依靠什么使人均产值居世界第一?1)瑞士是一个仅700万人口的小国,但瑞士的制造业十分发达,瑞士的精密机械产品的出口量是我国的8倍,瑞士的手表世界第一,连小小的军刀,也风靡全世界。2)现在瑞士的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3万美元以上,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发展的教训71四、瑞士依靠什么使人均产值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发展的教训171.2.1制造技术的发展
制造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影响制造技术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技术的推动和市场的牵引。人类科学技术的每次革命必然引起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因而也推动了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近百年来,在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驱动下,制造业的生产规模沿着“小批量→少品种大批量→多品种变批量”的方向发展。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推动下,制造业的资源配置沿着“劳动密集→设备密集→信息密集→知识密集”的方向发展。与之相适应,制造技术的生产方式沿着“手工→机械化→单机自动化→刚性流水自动化→柔性自动化→智能自动化”的方向发展。721.2.1制造技术的发展制造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一、第一次产业革命:1733-18781)又称为:蒸汽革命。2)产业革命的标志:瓦特发明的蒸汽机。3)英国的制造业孕育和实现了瓦特的发明4)制造业和瓦特的发明推动了热力学理论的诞生。制造技术发展四次产业革命73一、第一次产业革命:1733-1878制造技术发展四次产业二、第二次产业革命:1879-19451)又称为:电气革命。2)产业革命的标志:电灯(爱迪生)、电话(贝尔)、电机(西门子)等电气化产品。3)制造业肇始了电的应用,而后才有麦克斯韦电动力学理论的诞生。4)麦克斯韦电动力学理论推动了20世纪初开始的无线电、微波、雷达、合成孔径、微波成像、卫星通信、宇宙微波探测等技术的发展。5)牛顿力学和电动力学又为量子力学的发展指引了道路,导致了量子场论的创立。74二、第二次产业革命:1879-194520三、第三次产业革命:1945-19721)又称为:电子(原子)革命。2)产业革命的标志:原子弹(1945)、电子计算机(1946)、晶体管(1948)、集成电路、微电子技术等。3)微电子制造技术开创了全新的信息时代。75三、第三次产业革命:1945-197221四、第四次产业革命:1973-1)又称为:高新技术产业革命。2)产业革命的标志:众多高新技术产品,如微电子产品、电脑、新一代通信产品、新一代汽车、磁悬浮列车、新一代飞机、机器人、生物工程产品、新一代药物、绿色食品、转基因产品等等。3)微器件制造工艺,如拉单晶、掺杂、扩散、离子注入、外延、溅射、化学沉积(CVD)、光刻、表面贴装、自动化组装、进而到纳米器件制造工艺将把高新技术产业革命推向顶峰。76四、第四次产业革命:1973-22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趋势1中心科学技术的转移1)信息科学技术目前是发展高峰期,预计其中心科学技术的地位还可持续四十年。2)生命科学技术现在已开始注重其发展与应用,预计21世纪30年代开始逐步转变为中心科学技术。3)认知科学技术智能化趋势现已显露,预计21世纪70年代开始将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中心77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趋势1中心科学技术的转移23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趋势2世界科技中心(地区或国家)的转移
中国(公元3世纪—公元13世纪)→
意大利(1540年—1610年)→
英国(1660年—1730年)→
法国(1770年—1830年)→
德国(1810年—1920年)→
美国(1920年—)→
可能转向东方(日本、中国)78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趋势2世界科技中心(地区或国家)3高技术及其产业领域(1)信息科学技术(包括微电子、光电子科学技术)(2)生物科学技术(包括生命科学技术)(3)新能源科学技术(包括核能科学技术)(4)新材料科学技术(包括纳米科学技术)(5)环境科学技术(包括地球科学技术)(6)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包括军事科学技术)
(7)海洋科学技术(包括地球科学技术)(8)先进制造科学技术(包括微机电系统科学技术)(9)管理科学技术(包括软科学技术)(10)认知科学技术(包括人脑和智能系统科学技术)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趋势793高技术及其产业领域(1)信息科学技术(包括微电子、光电子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趋势科学
物质科学生命科学技术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4二十一世纪改变人类的科学与技术80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趋势科学技术4二十一世纪改变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科学发明年份技术发明年份孕育过程(年)电磁感应原理1831发电机187241内燃机原理1862汽油内燃机188321电磁波通讯原理1895公众广播电台192126喷气推进原理1906喷气发动机193529雷达原理1925制出雷达193510青霉素原理1928制出青霉素194315铀核裂变1938制出原子弹19457发现半导体1948半导体收音机19546集成电路设计思想1952单片集成电路19597光纤通信原理1966光纤电缆19704无线移动通信设想1974蜂窝移动电话19784多媒体设想1987多媒体电脑19914新一代设计芯片90年代新一代芯片90年代1.5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趋势81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科学发明年份技术发明年份孕育过程(年)电20世纪改变世界的重要机电产品序产品发明时间(年)发明者1汽车1885/1903德国奔驰/美国福特2飞机1903美国莱特兄弟3火箭1903俄国齐奥尔科夫斯基4电冰箱1917美国5电影机1919/36德国福格特6电视机1927/40美国贝尔7喷气发动机1937英国惠特尔8原子弹1945美国日本9计算机1946美国莫切利埃克特10晶体管1948美国肖克利11核电站1951美国12数控机床1951美国MIT13氢弹1952美国特勒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趋势8220世纪改变世界的重要机电产品序产品发明时间(年)发明者1汽20世纪改变世界的重要机电产品序产品发明时间(年)发明者14机器人1954美国戴沃尔15人造卫星1957苏联16宇宙飞船1961苏联加加林17飞船登月1969美国阿波罗18载人航天飞机1977美国19磁悬浮列车1965日本时速400~500公里/时20光纤通信设备1968美国21芯片1971/1999美国intel950万晶体管/片22扫描隧道显微镜1986日本工业技术院23掌上电脑1992美国APPLEnewton24手机90年代初美国25信息高速公路1993美国nationalinformationinfrastruture(Nii)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趋势8320世纪改变世界的重要机电产品序产品发明时间(年)发明者141.2.1制造技术的发展
制造技术发展的五个时期工场式生产时期18世纪七十年代,以蒸汽机和纺纱机的诞生,引发第一次工业革命,从手工业作坊式生产到以机械加工和分工原则为中心的工厂生产,机器代替手工。工业化规模生产时期19世纪电气技术得到发展,由于电气技术与其他制造技术的融合,开辟了崭新的电气化新时代,制造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制造技术实现了批量生产、工业化规范生产的新局面。与此同时,互换性原理和公差制度应运而生。841.2.1制造技术的发展制造技术发展的五个时期工场刚性自动化发展时期20世纪初,内燃机的发明,引起了制造业的革命,流水生产线和泰勒式工作制及其科学管理方法得到了应用。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大批量生产为模式,以降低成本为目的的刚性自动化制造技术和科学管理方式得到了很大发展。福特汽车制造公司用大规模刚性生产线代替手工作业,使汽车的价格在几年内降低到原价格的1/8,促进了汽车进入家庭。柔性自动化发展时期20世纪中期,计算机、微电子、信息和自动化技术有了迅速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数控技术(NC)、计算机数控(CNC)、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等先进的制造单元技术和全面质量管理(TQM)、准时生产(JIT)等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为单一产品大批量刚性自动化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柔性自动化生产方向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1.2.1制造技术的发展
85刚性自动化发展时期20世纪初,内燃机的发明,引起了制造业综合自动化发展时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设计、制造和管理在内的单元自动化技术逐渐成熟和完善,如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检测(CAT);在经营管理领域内的物流需求规划(MRP)、制造资源规划(MRPⅡ)、企业资源规划(ERP);在加工制造领域内的直接或分布式数控(DNC)、工业机器人(ROBOT)等。以计算机为中心的集成制造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制造技术的面貌和水平,体现新的制造模式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并行工程(CE)以及精良生产(LP)得到实践、应用和推广。此外,精密成形技术与装备、快速成形技术与系统、少无切削技术与装备、激光加工技术与装备等进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阶段。1.2.1制造技术的发展
86综合自动化发展时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设计、制造和管1.2.2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美国:68%的财富来源于制造业;日本:49%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来源于制造业;中国:2001年制造业增加值:37613.1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9.21%,占工业生产总值的77.61%。上交税金4398.17亿元,占国家税收总额的30%和财政收入的27%。制造业是高技术产业化的载体和实现现代化的重基石20世纪兴起的核技术、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医学技术等高新技术无一不是通过制造业的发展而产生并转化为规模生产力的。其直接结果是导致诸如集成电路、计算机、移动通信设备、国际互联网、机器人、核电站、航天飞机等产品相继问世,并由此形成了制造业中的高新技术产业。
871.2.2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1.2.2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制造业是吸纳劳动就业和扩大出口的关键产业美国:约1/4人口直接从事制造业,其余人口中又有约半数人所做工作与制造业有关。中国:2001年制造业全部从业人员8083万人,约占全国工业从业人员总数的90.13%,全国全部从业人口的11.1%。中国:2001年制造业出口创汇2398亿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90%。制造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美国在一段相当长时间内忽视了制造技术的发展,结果导致经济衰退,竞争力下降,出现在家电、汽车等行业不敌日本的局面。20世纪80年代,发生了轰动一时的“东芝事件”。美国重新关注制造业的发展,至1994年美国汽车产量重新超过日本。881.2.2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制造业是吸纳劳动就第1章
概述
Introduction1.3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CharacteristicsofAdvancedManufacturingTechnologyAndItsDevelopingTrend89第1章概述
Introduction1.3先进制造技术1.3.1先进制造技术产生的背景
消费观念的变革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六、七十年代,市场主要是卖方市场,企业制造战略由追求生产规模转向降低生产成本。20世纪80年代,由于产品供过于求,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企业向提高产品质量的制造战略转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消费者需求日趋主题化、个性化和多样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界限越来越不明显,市场变化周期越来越短,而其具有不确定性。这就要求制造企业不仅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及时响应市场变化,还要追求创新和新颖。901.3.1先进制造技术产生的背景消费观念的变革和市场1.3.1先进制造技术产生的背景制造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制造业、制造产品和制造技术走向国际化,导致制造业格局在全球的重新分布和组合,并使得经济竞争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随着世界自由贸易体制进一步完善,以及全球交通运输体系和通信网络的建立,全球采购与制造一体化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国际经济合作与交往日趋紧密。科学技术与制造技术的相互制约和促进
计算机、微电子、信息、自动化等技术的相互渗透、融合和衍生,极大地促进了制造技术在宏观(制造系统的建立)和微观(精密、超精密加工)两个方向上的蓬勃发展,急剧地改变了现代制造业的产品结构、生产方式、生产工艺和设备以及生产组织体系,使现代制造业成为发展速度快、技术创新能力强、技术密集甚至知识密集型产业。911.3.1先进制造技术产生的背景制造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1.3.1先进制造技术产生的背景
有限的资源和日益增长的环保压力制造业将制造资源转变为产品的制造过程,以及产品的使用过程和废弃处理过程中,一方面消耗大量人类社会有限的资源,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环境污染。有限的资源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发展,环境污染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因此,必须迅速研制节能环保性产品及其创新技术、报废产品的回收处理技术、生态工厂的循环制造技术等绿色制造技术与装备。先进制造技术的提出是美国根据本国制造业面临的来自世界各国,特别是亚洲国家的挑战,为增强制造业的竞争力,夺回美国制造工业的优势,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来的。921.3.1先进制造技术产生的背景有限的资源和日益增长定义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成果,将其综合应用与产品设计、加工、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1.3.2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特点
AMT是一项综合性技术AMT将各种与制造相关的技术集合成一个整体,并贯穿到从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加工制造、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维修服务直至产品报废处理、回收再生的生产全过程。AMT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在制造中的综合应用特别强调人的主体作用,强调人、技术、管理的有机结合。93定义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特点AMT是一项动态发展技术AMT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AMT实现规模、实现程度、实现方法以及侧重点要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并与企业的周边环境相适应。同时AMT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它要不断地吸收和利用各种高新技术成果,并将其渗透到制造系统的各个部分和制造活动的整个过程,使其不断趋于完善。AMT是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AMT坚持以顾客为核心,强调系统集成和整体优化,提倡合理竞争与相互信任,这些都是制造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1.3.2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94特点AMT是一项动态发展技术AMT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A
AMT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为了赢得国际市场竞争,必须提高企业综合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及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采用先进制造技术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AMT是面向21世纪的技术AMT是制造技术发展的新阶段,它保留了传统制造技术中有效要素,吸收并充分利用了一切高新技术,使其产生了质的飞跃。AMT强调环保技术,突出能源效益,重视产品的回收和再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1.3.2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
特点95AMT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为了赢得国际市场竞争,必须提制造自动化技术向纵深方向发展数字化集成化精密化柔性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绿色化制造管理技术现代化1.3.3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96制造自动化技术向纵深方向发展数字化1.3.3先进制造产品设计
传统产品设计方法的改进主要是CAD和CAE技术的全面应用。当前研究的重点是产品建模理论、创新设计、快速设计(包括快速原型制造)、数值仿真、设计数据管理技术等。近年来,由于计算机辅助技术的迅速发展,不断出现了许多新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包括并行设计(ConcurrentDesign)、面向“X”的设计(DesignforX—DFX)、健壮设计(RobustDesign)、优化设计(OptimalDesign)、反求工程技术(ReverseEngineering)等,并已得到实际应用。传统制造技术不断改进,新型制造技术迅速发展1.3.3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97产品设计传统制造技术不断改进,新型制造技术迅速发展1.3.零件制造
●毛坯成形技术的改进主要集中在提高成形精度上。近年来出现的近净成形(NearNetShapeProcess)和净成形(NetShapeProcess)技术,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25年高三下学期联合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 回忆齐白石先生
- 河北省邢台八中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 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 护理发展史讲座
- 浙江省杭州市江南实验学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化学试卷含解析
-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过关检测密卷(含答案)
- 期中评估检测题( B 卷)(1-4单元测试)无答案六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
- 2024-2025学年度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太阳能空调系统项目建议书
- 有限空间风险辩识管控制度
- 皮肤科护理课件
- 2023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英语学科学业考试大纲(含词汇表)
- 《控制器接口》课件
- 安全生产隐患识别图集 问题图片和整改图片对比 危险源识别(上)
-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心理分析-以“四少年冷漠杀人案”为例
- 更换架空光缆施工方案
- 小学数学命题设计案例解析课件
- 一年级美术下册第二课(鲜艳的花朵)
- 苏童《夏天的一条街道》阅读练习及答案
- 文化创意产品项目实训教程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