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咏物诗鉴赏 课件_第1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咏物诗鉴赏 课件_第2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咏物诗鉴赏 课件_第3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咏物诗鉴赏 课件_第4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咏物诗鉴赏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课准备:步步高大本、70练、周末限时练——咏物诗歌专讲诗歌四大考点(四大鉴赏角度):

形象、语言、手法、情感“形象”分为三种

意象

物象

人物形象小试身手判断下列哪首是咏物诗?(1)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乡菊,应傍战场开。注:重九之日,岑参正行军在外。时逢安史之乱,诗人一直戍守边关。(2)画菊(南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意象”是指诗歌中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自然景物/人文景物)。“物象”是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作者塑造物象是为言志、言情、言心声。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景物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景物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典题回顾【2022全国甲卷】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2.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高考典题(一)【2020全国卷三】《步步高》大本P126苦笋

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翻译首联)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借物喻人)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因果关系不成立)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升华主旨)2.诗的首联表现了苦笋的什么特征?是如何表现的?3.(高考题)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1.诗的首联表现了苦笋的什么特征?是如何表现的?(1)洁白鲜嫩。(2)主要是通过对比(衬托)、比喻手法表现的,以藜藿作比(衬托);把苦笋比作脱去襁褓肤白如玉的婴儿。2.(高考题)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咏物诗鉴赏的关键:物与人的契合点】题材考查角度内容情感

咏物诗所写之物有何特征?外在特征【形似】:外表状态,处境际遇、环境特点内在特征【神似】:精神品格、思想性格、志趣追求1.托物言志:借物以自况,表达自己的志向节操、追求理想、经历处境。2.借物抒怀(托物寓意):借物表达对他人他事的看法。

怎么写的?整体:托物言志、借物抒怀、象征

局部:比喻、拟人、借代、对比、双关描写角度:虚实、白描、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寄托何志?寓含何情、何理?抓物与志(情/理)的“契合点”做:70练P435物象综合练(一)、(二)念奴娇用傅安道和A朱希真梅词韵

B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山头仙客。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C

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D。

迎风笑问,百花群芳中谁是真的纯香洁白?(梅花)傲然独立,没有与之相伴的朋友,算一下,也就只有姑射山上的仙人(与之相伴)。【梅花盛开时令,岁寒独秀】绝世艳姿有谁怜惜,自己保有真心,与尘世俗物遥远相隔。【天性高洁,保持本心】天生就很超凡脱俗,跟风露冰雪(的滋养打磨)无关。【选择题选C】应当笑粗俗的李花桃花,不说话反而总引来轻狂的蜂蝶。哪里比得上(梅花)黄昏时(对着)清浅小溪霜天雪月,闲弄身影。【特立独行,不同流俗】雕刻着美丽图案的号角吹着残破(的声响),瑶台梦醒,直到梅花凋落。(梅花落后)绿叶浓阴中结出的青色果子,(但愿)不要轻易被人披裂摘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和”,即和韵,是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这首词就是朱熹依照傅安

道和朱希真梅花词的韵而创作的。B.词的开篇运用拟人手法,并以问句提起,将梅花与“群芳”比较,突

出梅花的清香与洁白。C.词中写梅花美艳无比,与姑射山仙人相伴;“风露冰雪”的考验赋予

了梅花不同寻常的韵致。D.“画角”“绿阴”数句,写梅花宁愿休歇凋零,也不愿结出青青的梅

子而被人折断梅枝。√

鹦鹉白居易陇西鹦鹉到江东,养得经年觜渐红。

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

C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

应似朱门歌舞妓,深藏牢闭后房中。鹦鹉罗隐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A。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B。借物自比(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借物喻人)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罗隐在江南见到的这只鹦鹉,已被人剪去了翅膀,关进雕花的笼中。

诗人劝慰:切莫感叹自己的命运,这个地方毕竟比你的老家要暖和。B.罗隐劝诫鹦鹉说话不要过于明白,明白的话难以说出口,其实也是在

劝自己,因为说话不慎,足以招致祸患。C.白居易诗中的鹦鹉经过多年的人工喂养,更加鲜红艳丽,巧言善语,

深得主人的怜爱。鹦鹉对其主人也是情深义重,不离不弃。D.这两首诗均为咏物诗,罗诗借向鹦鹉说话来吐露心曲,话语平淡,却

耐人咀嚼;白诗托物寄意,词浅意丰,形象生动,讥讽辛辣,力透纸背√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陈与义其一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其四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注](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

(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3)从教:任凭。(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2.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落叶修睦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这是一首以落叶为描写对象的咏物诗。首联通过视觉描写展现了落叶翻飞的情景:一场秋雨过后,庄稼已经收割了,闲置着的田地显得格外空旷,只见深红色的落叶脱离树干,层层叠叠地在半空里飞舞。颔联以拟人化的手法,描写落叶的心理活动:落叶思绪翻飞,一心向往着春日,哪里肯相信自己在凭借秋风而飞舞呢。颈联描写落叶飘零的动态情景:有的翻飞着随流水而去,有的在暮色苍茫的河边盲目地飘荡。尾联直抒胸臆,说自己要像青松那样傲然挺立,四季常青,而不做落叶,随风飘荡,任意东西。

品令茶词黄庭坚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静,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几只凤凰在凤饼茶上团团飞舞。只恨有人将茶饼掰开,凤凰各分南北,孤孤零零。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加入好水煎之,汤沸声如风过松林,已经将酒醉之意减了几分。煎好的茶水味道醇厚,香气持久。饮茶亦能使人醉,但不仅无醉酒之苦,反觉精神爽朗,渐入佳境。就好比独对孤灯之时,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此种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惟有饮者才能体会其中的情味。咏物诗常见意象:1、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常被诗人自喻,以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性,淡泊的气质,顽强不屈的节操。(生长环境:清幽,绝俗,苦寒)如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唯有香如故。”2、竹:亭亭而立,节节而高。常被喻为贤才,以表达正直、不屈的品性。如《严郑公宅同咏竹》“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浮云长。”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比喻正直谦虚,坚贞高洁的品质——隐士君子3、菊:凌霜自行,不趋炎附势,生性淡泊,是隐者的象征。诗人或托菊表达对其的喜爱,如《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或者诗人以菊自况,通过菊的高洁、幽香的品质,表达清高自守,不图高官厚禄,不慕荣华富贵的高尚品格。《菊》“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宋人常常将木芙蓉与菊花并称。晏殊:“数枝金菊对芙蓉,摇落意重重。”欧阳修:“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张耒:“空山寂寂何所有?晚菊芙蓉相对幽。”菊以陶渊明为知己,木芙蓉就与菊花一样,成为隐逸高洁的象征。

4、松柏:是中国士子坚贞心志的人格典范。《论语·泰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杜荀鹤《小松》。5、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芳草自怜,淡泊高洁。喻高洁美好的品质。兰途——美好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如李白《古风》“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怀才不遇)6、草: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